登陆注册
52922100000020

第20章 小说《故乡》(下)

第一章

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时年龄还小。

六岁的样子,六岁是个什么概念,今天的娃娃们可能不知道,因为三岁就上幼儿园了,相比之下,比我有本事,六岁了才读小学一年级。

一九九几年的黔西北没有幼儿园,孩子们要长到六岁才能进入学校读书,年龄小了学校还不收。

学校修建在远天远地的地方,一般要经过一些村庄,走过一些山梁,渡过一些河流,孩子小了,晴天怕被狗咬,雨天怕过河被水冲走。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六岁,当时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有一天,照例去找邻居家娃儿玩,中午的样子,天气有点闷热,前几天下雨过后踩起的稀泥巴已经嗮干,地里的庄稼涨势正好,他懒洋洋的对我说今天不去玩了,过几天要上学去了,心里为之一颤,稀奇古怪的事都出来了,上学这个名词真新鲜,以前还从来没有听说过。

不知道是心软了还是玩心太大,小伙伴还是和我走了小半公里到河对门那条大河的石步子上玩水,石步子是供人们过河的一些石头。安放上河道里,排去好长一排,我们俩个跳过一些石步子,在水深陷下去,泥沙漏出来的地方蹲着看水里有鱼没有,那条河里时不时会冲来一些鱼,有筷子那样长,附近上学的学生晚饭时间放了学,总是成群结队的在石块多的地方扒开石块来用背篓捕鱼。

今天什么都没有,只有几只虾,不知道那是不是虾,总之不能食用。

玩心减了之后,小伙伴蹲在石块上用水洗鞋,穿着一双帆布军用运动鞋,走路没有留心,泥巴沾鞋上了,我问小伙伴的鞋买成多少钱一双,贵不贵,小伙伴说五块钱一双,下面有胶底,不会漏水。小伙伴要去上学去了,家里特意给他买了这么一双鞋,未开学之前不敢多穿,走路都怕踩到泥巴,非常珍惜。

我穿的是布鞋,母亲亲手缝制的布鞋,我没有见过军用帆布运动鞋的时候,能够穿着一双布鞋,已经足够令人自豪。军用帆布运动鞋相比,仍然相形见绌。雨天,鞋里总是湿漉漉的,要用大火烤才能烘干,父母发现鞋是湿的会挨骂。今天天气好,前几天下过雨后,路面没有多少泥巴。河边蹲着玩了一两个小时河沙。总觉得话是不投机的了,最后各走各的了。

玩耍回来后不几天就开学了,以后多次去找小伙伴玩,小伙伴的父母告诉说娃娃上学去了,不在家里了。

第二章

一个人走在乡村小路上,天气好,感觉有一些孤单。回到家里,告诉父母,小伙伴读书去了,以后没有人和我一块儿玩了,不会再乱跑了。

没有玩伴了,开始学习割草喂牛马,天不亮背着竹篓去山上割草,傍晚才回来。

山上割草回来,父亲场坝里坐着,笑眯眯对我说,娃娃,有个事情要给你说,进屋放下牛草,来到场坝,坐到父亲身边问,你说的是啥事。父亲说刚才乡村小学的老师们来做人口普查,告诉我,你已经六岁了,到了读书的年龄了,不读书将来没有出息,平生第一次知道读书两个字眼,心里充满好奇感。

问父亲读书是啥意思,父亲模棱两可的告诉我,读书学文化,才会有本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见读书是个好东西。我问不是还要割牛草吗,读书去了谁来割草喂牛。父亲说这个你不要多管,读你的书去,家里会想办法。以后不用割草了,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再帮忙,心里为之一喜,原来读书了可以不干活路了,难怪那样多的人老往读书想。高兴的回答说,明天不去割草了,天大的好事。

父亲接着给我说,明天早上带你去学校报名,正月十五刚过,村里的桃花开得缤纷多彩,夜间暗香浮动。

第二天,父亲带我去乡村小学报名去了,沿着村口那条大河畔往上游去,半个钟头左右的时间,到了乡村小校。乡村小学座落于河边的坝子里,一座泥土墙房,有六间教室,分别为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教室,每间教室上面贴得有年级的级别。由于是瓦房,逢上雨天,房子会漏雨。边上还有一座雕梁画栋一样的木屋,老师们的办公室,老师们常常在里面改试卷,写讲义。学校的场坝宽,对面是两根篮球板,课余时间,常常有很多人在这里打篮球。历史上发生过几次水灾,差点把学校给冲垮了。

乡村小学里人声鼎沸,学生们都在场坝里玩耍,好像才敲过钟声。走到学校边上突然感觉有点害羞,死活不去了。父亲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哄我去读书,回来时买糖给我吃,才把我带到里面去报名。程序很简单,校长那里去报了个名,交了二十二块钱的报名费就可以到学校读书了,由于没有教科书,学生只能抄一课学一课,报读的是一年级。报了名,校长说今天早上算了,已经快要放学了,中午再来读书。带我们去看了一年级的教室在哪一间。父亲说娃娃还小,坐在后面学不到东西,要求校长把我分到离黑板近些的位置学习。校长对父亲说班主任会安排不用多做操心。

吃完午饭,我去上课去了。教室里前面的位置早已经有人来坐着了,只有后面还有几个位置,进了教室,学生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玩耍,我在没有人坐的地方坐下来,由于教室小,后面前面都一样看得很清楚。老师让我们按先后顺序报数,数到我时,不知道怎么数,按照平时跟爷爷上街卖汤锅的经验,回答一句二十,前面的数了十九,十九后面不是二十是啥。老师数了一遍,果然是二十。老师问叫啥名字,如实告诉了他自己的名字。接着老师给大家介绍了我,让大家欢迎新同学。

第二天来到学校里面,学校里面空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等了半天等到一个同学,问为啥不上课了,人哪里去了,同学告诉我,放假一天,黑板上有通知,虽然会说一口流利的家乡话,但是,还不识字,读不懂放假一天的通知。等了半天,果不其然,真的没有学生来上课,心里暗暗想,雪上加霜,才来读书又遇上放假。

太阳晒在身上,整个人都晒得懒洋洋发软,沿途走着回来,想起山里面热闹的场面,窝里麻雀好像要出窝了,前几天安的套子,不知道有兔子上勾没有。特别是山上烧土豆吃的味道超级的好,吃完还可以躺在草地上睡觉。回到家,背起竹篓割草去了。

学校里的生活很艰苦,没有教科书,学生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刚去的时候,不会写字,家里穷,买不起作业本,常常不做笔记,老师发现后,误认为是偷懒不动手写字,跑到家里去做家教,得知情况后,感叹地说咱们乡村小学是一所民办学校,公办学校好多了,有资金改善一些学生的学习条件,比如给学生买个作业本,买支铅笔。民办学校没有这个经费,只能从简办教育。

时间过得真快,春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到了。乡村小学里读了一年的书,心想,一年真的过得非常快。自己从一个孩童变成了学生。冬天到了,大家都要穿厚厚的衣服才能御寒。追山是越来越不好追了,家里没有积攒下来多少钱,买不起大棉衣,幼小的自己穿单薄的衣服上学读书,常常被冻得皮肤破裂,患重感冒。

上学的路上结着厚厚的冰,不留心路面的冰块会摔几个跟头,摔得人满身是泥巴,走过民居边的时候还要提心吊胆少数民族喂的狗,怕被咬伤了,冬天里医治不好。尽管如此,还是每天天不亮起床来煮土豆吃,吃完就去上学。有时候玩点小聪明,中午不回家去吃午饭,书包里背了几个土豆,配上一些辣椒面,放午饭学时当午饭吃。

冬季快放假的时候,有一天老师心事重重的对同学们说下一年学校要停办了,老师不再教书了,广东兴起打工热潮,非常赚钱,要带着儿女些到那边打工去,学校已经卖给镇上的一个大户人家当地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重新找学校读书。没有想到这竟是自己最后的读书生涯。以后虽然多次谈及要去学校学点东西,因为家里事物繁忙,没有能够去。

第三章

二十年前,每次走到学校边,心里不止一次涌出要是能在里面读书多好的感想。时运不济啊,一直无缘进学校学习。人生大好的光阴都消耗掉,如今自己大字不识几个。有一年冬天,村子里下起大雪,一时闲着无聊,放下手中的篾器活路,河畔走走,河畔的雪堆得很深,不几步走到了乡村小学边,学校已经不复存在,改为民居。每当想及读书生涯,感慨万千,能有一个文凭不会像今天这样面对一些事情手足无措。

乡村小学读书那些日子,傍晚放学,要参加劳动。父亲去追山,所获是越来越少了,有时候几天都追不到一只兔子,常常空起手回家来。家里琐屑事物全部扔给了爷爷。母亲每天只顾经验地里那几亩庄稼,我们家除了种玉米,还种了土豆,黄豆,红豆,荞麦。每天晚上放学要去山坡割草喂牛,农村娃娃早当家。春天忙播种,秋天忙收获。现在读的年级低,不多帮家里干活儿,将来读高年级,没有时间干活了,浪费了力气多可惜。读书要花那样多钱,现在不多干点活儿,谁愿意送你去送你去读书呢。谁料书会读成这样,唉,也许都是命啊。

养成了很多好逸恶劳的习惯,村庄里流行着一种说法,穿洋装是摆谱,叫做不地道。吃名烟名酒叫做耍大牌,会学坏。除了朴实生活没有人说三道四外,几乎样样都被批判。但是往这些不实际的东西就是许多人不由自主想要得到的东西。

乡村小学不开课了,哪里去读书呢,开始的那几个月我走出去玩耍,遇到熟悉的同学们,还会时不时的谈起,后来却不谈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没有希望了,帮爸爸妈妈干活才是正事。爷爷有一天赶场回来时,带来了几株旱烟,种在家门口的空地里。旱烟的功能和茶的差不多,有长寿散闷的功能,村庄里很多人都还不晓得这种植物,时不时会跑来看,人多手杂,弄蔫了一些,爷爷生气极了。让帮他细心守着,怕人家来偷。无聊时教我学编竹篓,切刷把。现在乡村流行用竹器,生意很好,干这行的很多人都已经发财致富,受到感染,学习的兴趣很高。

童年时代渐渐远了,清明节和爷爷一起给逝去的亲人挂纸的情景却记忆犹新。爷爷还没有去世,家里祭祀扫墓全都要靠他亲手去做,按照习俗,与神,鬼有关的事宜要家里年龄最大的去办才不会被责怪,年小的去操办则是对神,鬼的不尊敬。老人搞祭祀最好。家里爷爷年龄最大,每逢清明,放下乡场的生意,洗干净汤锅家什,准备好几天草料,关好马匹,爬山涉水挂纸。那时候,只要有人去汤锅街问,老者哪里去了,怎么不见卖汤锅了,热心人会来告诉你,可能挂纸去了。

虽然读书了,还是喜欢乱跑。常常去干危险的事情,比如常常爬到门口那棵大杏子树上去晒太阳,杏子树枝桠脆,万一不小心掉下来,摔坏怎么办,要医医不好,要治没好药。这年头,最不能信任的是医生这个鬼东西。山村里许多小孩好玩被玻璃刺破手,医院打破伤风针,医生乱用兽用的针水注射,人无辜地被医死,听到相关传闻,大家都为之叹息不已。此外,河对门那条大河涨水时冲起一个个大涝塘,水像漩涡一样旋进去不旋出来,人旋进去,怎么出得来。随着年龄增长,父母怕我偷偷跑到河里洗澡,被水溺死,让爷爷把我盯得紧一些,玩耍的地方,仅限于家门口的场坝里。

第四章

爷爷手里提着一篮子香烛,纸钱,挂纸是白色的水纸做成,烧纸是黄色的草纸做成,肩上抗着几十根细小的竹杆,爬山涉水挂纸。张家门口过,特意买了几封火柴,一包香烟装在篮子里敬老人们用。买东西的同时,买水果糖给我解馋,小时候,特别爱吃糖,每年都盼望和爷爷一起去挂纸。杨柳沟的山坳里,是老天天的坟,带儿女们来营盘脚的大脚女人,死后葬在杨柳沟。杨柳沟是喀斯特地貌,石灰石特别多,以杨柳命名,不知何故。特意寻找,杨柳排成了排,站立在河沟两岸,难怪叫做杨柳沟。

爷爷坐石头上说,休息一下,找碗水喝再走,诧异了一下,哪里去找水喝,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沟里的水不干净,什么地方有水井吗。休息了一会儿,爷爷荆棘丛里理出一根打狗棍,农户家问,你家有人没有,可以给碗水喝吗。农户家的狗听见陌生人说话,汪汪打响声。听见狗咬,主人出来看,问来这里干啥,坐下来,向主人家细说来给逝去的老人挂纸,孝顺的人,主人家非常欢迎,优待特许进屋里,休息,喝水,主人家还会倒酒来喝,纠纠葛葛半天才告别主人家出门来赶路。杨柳沟山坳处,卧龙坡。

老天天坟埋在哪里。边上一座也是本家人的坟,大约是老天天儿媳妇,爷爷说用不着多管,还是在坟前给她烧了几柱香,然后才给老天天挂纸。爷爷从篮子里拿出香烟,取了两支用风扇燃,放在坟头。然后带着我给老天天磕了三个头才缓缓走下卧龙山来。

离开卧龙山,还要去青松梁子给曾祖母挂纸。曾祖父那辈做木材生意,生意很好,娶了曾祖母,生育了四个儿子。老大的一家没有子祠,俩口子死后,连自己的坟都没有人照管,哪有时间来管曾祖母的祭祀。爷爷排行老二,每年都来挂纸表示孝敬,随着代数的增多,有一些后人不愿意来挂纸了。老三,老四家也一样很不愿理上一辈的事情了。常常听见父亲说等爷爷死后,我家不再来这些坟上挂纸了。现在爷爷还活着,能走动去挂吧。曾祖母坟边,按照常理,坟上插上纸挂,碑前点上三支两式香,烧些纸钱,磕了三个头,敬了烟,才离去。

曾祖母坟上挂完纸,天色已经傍晚。

爷爷去给奶奶挂纸,连续走了那么多天的路,脚受不了,不能给爷爷当伴儿了。爷爷准备得充足,买了几串火炮去,站在场坝里听到火炮响,知道是挂奶奶那座坟的纸了。过了很多年,我不再幼小,爬山下地,正有力气,能够跟上大人脚步去给亲人们挂纸了,爷爷却不在世了。

挂完奶奶的纸,还有爷爷的岳母岳丈,还有以勒坝的高祖,天祖,坟多得无以计数,后人学会了忘记,才不至于把时间消磨在亲人逝去的悲恸里。挂完纸,回到家来神龛下摆几碗饭几碗菜请逝去的亲人们享用,嘱咐家里的子孙给亲人们烧纸,磕头,敬酒,敬烟。礼仪完毕才收碗筷。自己在这样迷信的乡村里生活,耳濡目染,深知其中的含义。

第五章

清明过后是端午,传说端午是纪念伟大爱国主义者屈原的日子,我却觉得这种说法欠妥当。老人们并没有给后辈们讲过历史上有一个屈原的传说,据普遍群众的说法,端午节这天地球上会冒出瘴气,瘴气会让人们软弱无力,没有力气耕种庄稼,追山,走路,干活。喝雄黄酒能驱除瘴气,身体更加硬朗。迷信的人家,总会在房前屋后洒些雄黄酒,据说雄黄酒有驱赶蚊虫的功能,下半年四围才没有蚊虫闹嚷嚷。

富裕的地方,则五月初四连夜蒸粽子。粽子又叫粽巴,粽叶里捆着糯米,蒸熟食用的一种饭团。年幼的时候,邻居家包粽子,用粽叶左捆又绑,工序复杂,暗暗想简直是多此一举。何况多好的糯米,捆绑不牢掉在锅里多可惜。但是后来才知道,五月初五这天,人们要吃粽子才合符习俗。村庄穷,人们兴不起这些礼仪,只能按照迷信的过法过。端午节还可以去赶花场,赶花场也可以消灾避祸。要去户外散散气,捡点草莓,红果吃,下半年才不软。

人们赶花场的习俗大概源于这个原因。黔西北高原,端午节是一年中的第二大节日,过清明,过中秋,过元宵,过牛王节,人们没有给自己放假,没有时间耽搁劳动。端午节不一样,人们要去赶一天的花场,跳一天的舞,唱一天的歌,看一天赛马,斗羊,捡一天的野泡儿草莓解馋。休息一天,可见这个日子的重要性。

花场一年赶一次,热闹极了,小孩子非常盼望过端午节。花场是人们临时聚会的地方,不同于乡场,乡场有固定的场所,人户,经营模式。花场则不一样,有时候两年换一个地方,有时候几年不换一个地方。群众在花场赛马,斗羊,跳芦笙舞,唱祝酒歌,庆祝节日,热闹非凡。花场齐聚了全国大部分的小商品,相当于小商品展销。花场还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什么汤锅,什么豆花饭,荞麦饭,炸土豆,拌荞凉粉,煮面条都有。什么羊肉汤锅,狗肉汤锅,猪排汤锅,牛肉汤锅都有。几乎世间所有好吃好玩的东西都会出现在乡场,只看你想不想去寻找,想不想去邂逅。当然,家里要去花场卖汤锅。端午是最郑重,最该去露一手汤锅手艺的一天。几乎所有人都这样想,花场乃汤锅的代名词,除了花场没有什么能表达汤锅的深意。

早晨起来,神龛前烧过纸后,撵着马,驮着家具去花场卖汤锅。

大坡梁子赶花场,大坡梁子原先是一处两省三不管的地方,两省是云南省和贵州省,三不管是死在这里政府不管,被人抢劫奸污政府不管,打架斗殴政府不管,两省三不管,自由自在,符合花场的要求。想到花场,不禁想起古代起义造反的情景,当然,这些情景早已成为过去。提到花场,人们最先想起的是汤锅。山寨,氓文化还能从汤锅中看到。花场,汤锅,造反,英雄主义的代名词。

大坡梁子每年有很多人来赶花场。所以一大早必须把帐篷搭好,汤锅煮好。大人们忙着做生意,我则跑到摊点看想看的东西。小商品丛里,有一种像鸟一样的乐器,大概叫做埙,泥巴烧制的乐器,很多人围在边上围观,吹奏,试玩,走到边上观看,果然是好东西。嫌无用,没有买。过去好多年了,总是会时不时记起那埙来。

赶了一天花场,傍晚要跟着亲人们回到家里来,沿途总会问爷爷,明天还来不来赶花场,花场是啥意思之类的问题,追问着不知觉地到家了,要过端午待明年。要吃汤锅去乡场,汤锅场场有,就看兜里钱儿有没有。

离开村庄外面谋生那几年,常常想起老人的教诲,如果迷失了方向,逆着流水回来,总能找到家乡,石溪河无论流到哪里都是源起可乐梁子,走到水的源头,到了家乡。

后来才知道这句话是多么错误,长辈们只知道有一个石溪河能横贯西南,殊不知石溪河只是西南万万千千条河流中的一条,属于乌江倒流河水系中的一条,乌江确乎与项羽,石达开之类的英雄有关,乌江倒流河恰恰相反,大约不止于人和事,流向和方向都与乌江相反,很多生长在乌江河畔的人办事情往往会搞内乱成不了大事,而乌江倒流河畔的人则相反,团结,坚强,办事总是获得成功。

倒流河流去几个市区,传说中的中甸古国不远了,人们向往的地方。沿着河岸走着总会找到人家住户,每次给人家赶完篾匠活,天黑迷路,找不到人户歇脚,顺着河流走会儿,总会找到人户下榻。

第六章

不知道哪里听来的话了,或许是民间传说,天南海北的人们,向阳建屋,沿水而居,可见阳光,水是人生活离不开的东西。很多人一提到出远门,非常害怕,出远门预示着要忍饥挨饿,要旅途疲惫。自己却不一样,喜欢出远门,一去二三里嫌少,要去百里千里才能尽情。因此,常常独自一人带着镰刀外出谋生。

去的地方多了,记住了很多人和事情,许多地方的群众知道了自己是个篾匠,极力称赞自己的手艺,说实话,能拥有一个篾匠的称谓非常不容易,许多人干了一辈子的篾业,没有获得一个篾匠的称谓的人很多很多,而自己不一样,年纪轻轻手艺就已经远近闻名了,有位村长给我题了一句对联,下联已经忘记,上联是这样写到,技法不尊,另辟蹊径,苞兜式样里编出好箩筐。

夏天回来,恰遇村里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灾害,平日里那些涓涓细流,突然猛涨。河水冲毁水库,漫过两岸,卷走那些尚未成熟的庄稼,半夜里,河水冲进农家院,淹到人高。河水退去后,村里那口老水井被冲毁了,几天滴水未进的人们,挑着桶去汲水。可是水井填平了拿什么来挑水,人们转悠了会儿回家去了,谁也不来挖水井。

几百人的吃水问题怎么解决,村里出来挑水的邻居自私的说,溪流才涨过水,清澈干净,没有尘垢,挑溪流里的流水去做饭,喂猪,洗家什一样干净,不愿独自为大家挖水井。家里的两缸水已经用完,独自挑着桶去水井边挑水,水井填平了,淤积着泥沙,家里的时候早想到水井被填平的情况了,还是跑来水井边观看别人家有没有挖水井。

谁也不想来挖过水井。放下桶回到家里,提大锄刨了会儿,才知道水井里不但堆满泥沙,还有大块大块的石块。不是一个人力量所能完成的工程。灰心丧气的挑了两桶溪流里的溪水回去燃眉之急。燃眉之急的事情有些什么呢,首先是煮猪食,猪并不等于人,水干净与否皆可,然后是洗衣服,回来已经很多天,身上衣服脏了,穿着不舒服,溪流里的水洗衣服清澈度绝对够高。

最后当然是做饭,人不能不吃饭,怎么办呢,溪流里的水做饭清澈度还是不够,吃了人会生病,像人吃了屎会得重感冒,流行病,形容枯槁一样,吃了河沟里的水情况和吃屎差不多。不敢用来做饭,还好,家里有一筐土豆,用来煮土豆吃不怕水浑,土豆有皮,吃的时候把皮剥了就是了。吃了几天土豆,身上哪里还有干活的力气。

村民给村里反映过情况后,不几天的功夫,村长组织人在河坝里开会,村长站在高处,捏着话筒对大家说,群众们,知道你们的难处,村里百忙之中抽出空来给你们翻修水井来了。

群众的事是大事,村里从来没有耽搁过任何一件事情。但是,不得不说,你们对村公所的依赖性太重,本来自己可以组织人翻修水井,却谁也不先动手,导致这么多群众没有水吃,怪谁呢。你们要自我检讨,自我批评才是。然后一人发了一包草海牌香烟后,大家提着锄头,前呼后应去老水井边抢挖水井,几个小时的功夫,水井挖好了。比原来的一口水井更坚固,水井不大不小,掉进去淹不死人。

家里的活路太重,父亲更憔悴了,几次劝他停耕山上的土地,家里料理家务,闲时编几个竹篓,混迹谋生,够糊口算了,山里追山的事情不要去了,山里狼多,他一个人应付不过来。爷爷,母亲的去世让他更加心力交瘁。父亲不答应,隔三差五继续原来的生活方式。

第七章

外面谋生回来,父亲总会问我,娃娃大了,外面帮人家干活路的时候,遇到中意的姑娘不要怕害羞,主动和人家打招呼,带一个回来是幸福的事情。我回答说,活路忙,没有有时间关心儿女大事。父亲神秘兮兮的对我说,隔壁大伯娘兄弟家有一个姑娘,姓马,前些时间来吃酒,看见过,人才不错,托个人去帮你说媒,同意吗。我回答说,当然可以,说媒的钱哪里来,你身上有吗。父亲说,不用担心,该准备的已经准备好了。

傍晚,父亲提了一把面条一瓶酒去大伯娘家请大伯娘帮忙去说媒,大伯娘很高兴,答应第二天赶场去提亲,考虑到家里的处境,父亲让大伯娘争取,媳妇能不能自己来,程序多了不方便。首先两家都不富裕,三回东西和嫁娶的程序免了,其次当然是怕麻烦,办酒席要花费不少的钱,哪里有钱办事。

大伯娘回答说尽量为我争取。过了几天,大伯娘回来时对父亲说,非常遗憾,谁知道人家马家姑娘已经要嫁人了,嫁的时间是腊月间,对象是冒槽湾王家娃儿。父亲劝大伯娘说,冒槽湾王家娃儿哪里像个人,众所周知,平时街上那些乞乞要要的事情冒槽湾王家人做的多,有一次父亲去卖汤锅,有一个王家娃儿端起碗来讨口,连地上的骨头都捡起来啃了一遍才离去。

还有一次,乡政府领救济粮,还是一个冒槽湾的王家娃儿硬是要在别人的名字上乱签名,被人打得鼻青脸肿,姑娘嫁去这样一个地方,谁放心呢,不如嫁到湾子沟来,湾子沟并不穷,湾子沟里的人家哪家不地道,哪家不是正儿八经的人家,你再去劝劝侄女,让她做个决断。

大伯娘抱着可能成功的态度去兄弟家试探消息。不知道消息是从哪里传出去的,第二场赶乡场,背着篾兜去卖,发现自己几乎成为了冒槽湾王家娃儿攻击的对象,开始时还觉得夺人喜好,被攻击当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后来发现情况不对了,怎么不对呢。赶乡场时背着篾兜从家里刚出发,发现老伯娘偷偷摸摸跟着搞什么鬼名堂。

宣传我是个多么勤劳的年轻人吗,跟着自己的姑娘一定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获得马家姑娘的欢心理所当然。几场的时间,生意越来越不好了,感觉有些不对劲了。特别是一些来买篾兜的人故意嘲笑着问我,你编的篾兜吗,父亲编成你偷来卖的吧。

话怎么说成这样,怎么是偷来卖的呢,父亲编成篾兜帮忙背来卖不是错务的事情,买篾兜故意夸大偷父亲编的篾兜来卖是多么可耻的事情,卖了指不定还要去干些什么偷奸把滑的事情,言下之意说自己不实在,不可靠了。

过了几场,发现老伯娘还是跟在后面,好心的邻居告诉我,老伯娘其实是在后面毁我的名声呢,故意整我,说法更离奇了,背去卖的篾兜都是大伯编的,我和父亲偷他家的来卖,没有本事编篾兜。可能是父亲的话让她觉得伤了兄弟家的自尊,马家姑娘和王家娃儿其实早生过娃儿,上过床的了,不能说人家不好的话。

老伯娘伤了心,反过来整我了。赶乡场回来,我对父亲说,赶紧把挂号给马家姑娘的事情撤掉。不然,老伯娘这个内奸,开始干冒名顶替的事情了,四处造谣我华而不实。父亲打消了帮儿子说合马家姑娘的事情。

父亲的身体是越来越不支了,繁重的体力活让他半夜里老是咳嗽。腊月的样子,他老人家就去世了。父亲去世那天,大伯娘帮忙吆喝办丧事,没有提为了马家整我的事情。三天的丧事完毕,把老人家埋到营盘湾子几亩熟地的边缘。营盘湾子离居住的村庄很远,十来里路的样子,和人家户并不挨边。

父亲死前,家里粮食不多,他老人家让我节省着用,来年不要出去了,安心呆在家里耕种那几亩地,十年八年不怕苦,勤劳种地,家里总会富。

父亲死后,家园缺少人料理,杂草丛生,显然荒芜了不少。

呵,物事代谢是一处演不完的戏。

(本小说完)

同类推荐
  • 最天在水

    最天在水

    为魔道及盗笔还有奋少乙女,偶然的一些小脑洞
  • 女派男掌门

    女派男掌门

    穿越到五百年前,成为修真界爱心掌门,大明红十字副会长,还是美女云集的茉莉门大湿兄,万国臣服,异界皇帝……别滋醒我,正在做梦。
  • 两只鸭

    两只鸭

    家鹅鸭逃脱了鹅鸭圈,开始了自己的全新生活。在旅途中,他碰见了另一只花毛鸭,并约定携手同行……
  • 拯救世界只是为了女孩子而已

    拯救世界只是为了女孩子而已

    一个999999999%超积极少年,一个极度的女孩子爱好主义者,在黑暗即将降临的世界,将和他的同伴们(大多都是女孩子)拯救世界!可爱的女孩子什么的,我最喜欢了啊哈哈哈哈!《拯救世界只是为了女孩子而已》,全名《拯救世界什么的当然是为了最爱的女孩子》,又名《中二病也要拯救世界》,又名《这个二货明明能够拯救世界却一无是处》,又名《关于某个少年过于乐观这档事》
  • 关猫说事

    关猫说事

    关于我家的猫主子说要成为youtuber的事。“最喜欢你了,主人!”某只腹黑猫。“不要理那只笨猫,成为余的人吧!”某只中二狗。“大楚兴,陈胜王……哦不对,nya~nya~”某只花心狐。捡了只猫又回家,怎么莫名其妙家里就快成动物园了?对了,她们说自己是youtuber来着?youtuber都是魔鬼么!!
热门推荐
  • 她想做个好人

    她想做个好人

    当了好几辈子坏人的应宁决定洗心革面做个好人。势要让主角团们相亲相爱一辈子,锁死不能散。看前须知:本文灵感源自当年看《延禧攻略》的时候,那时候看到尔晴就在这如果坏人重生了会怎么样?然后就发展出这个脑洞啦~坏人重生一次还是想着干坏事那么很多次以后呢??所以本文的主旨就是坏人洗心革面一心想要主角he的故事。本文中上辈子中主角团的人设借鉴了一部分《延禧攻略》,所以大概观众姥爷们可以把本文当成《延禧攻略》的同人看???不过除了人物关系,和第一辈子的事外,主要故事和《延禧攻略》就没有什么关系了,也是由于我的私心(富察我的白月光!!)所以没有单独构思人设,另外如果尔晴洗白了也很讨喜啊(小声逼逼)。所以女主角原型尔晴……哈哈哈哈(笑声减弱)咳!!!虽然很菜但是请不要嫌弃我好嘛!!!
  • 天道炸了

    天道炸了

    晴天一声霹雳响,洪荒天道爆炸了!!破碎的天道会给我们生活的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呢?投怀送抱的神仙姐姐?哇!要不要这么主动啊喂!ps:第一卷是第一人称,后面的都会回到第三人称,请耐心观看。没耐心我也没话说就是了~
  • 灭世之前夜

    灭世之前夜

    如果你看腻了练级流,森严的等级制度,那么就来看看这部作品吧。这里有都市的江湖厮杀,也有科幻的推理寻宝,还有跨位面的仙魔斗法。抛开一次次的被虐然后变强的练级制度。作者保证,以上所说在作品里都会一一展现,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观看。
  • 深渊末日

    深渊末日

    地球法则异变,全球异化,丧尸横行,天使,恶魔,魔鬼纷纷跨界入侵而来,无穷位面,不尽世界,为何选中地球!2012年12月21日,毫无征兆之下,整个地球丧尸横行,万物异变!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师,为何外国神秘女子,跨越千山万水,定要在末日前找到他?一介凡人,究竟藏有怎样的惊天秘密!且看许乐,在挫折中成长,在逆境中崛起,在平凡的感动中寻找着最强的力量。这是一个在末日中顽强拼搏,勇敢抗争,永不放弃心中坚定信念的故事!文风类似烟雨江南《狩魔手记》,前期非爽文,请轻喷!我自己建立的书友QQ群,群号522578404,欢迎大家进群聊天!
  • 血染大宋

    血染大宋

    现实中一事无成的宅男杨贲重生在小商桥古战场,成为杨再兴的亲兵;三百勇士随杨再兴出巡,独一人生还,且看杨贲如何搅动天下风云,用铁血洗去懦弱、恢复民族血性!
  • 崛起的地球人

    崛起的地球人

    龙珠世界难道真是赛亚人的天下吗?武源就不信这个邪,一个知晓龙珠全部剧情的人,来到龙珠世界强势崛起,让地球人的名字响彻宇宙,向无数强者证明地球人不是酱油角色,看武源如何凭借地球人的身份逆袭!
  • 一枕凉珂

    一枕凉珂

    她进入他的梦境,而他,却也在一开始沦陷其中。有时候不是多么的努力,就可以在一起,也不是多么的相爱,就能不分开。其实,如果他们不是那么拼尽所有的为对方着想,也许,结局就不会那般惨烈。也许,也就不会错过那许多。时光中的等候,换不来一个回眸。他不会知道,心爱的女孩子,早已不在了。
  • 你是良人夫君

    你是良人夫君

    傲娇女主周凌落难,看高冷总裁如何一步步打破她的戒备,温暖治愈她。就在她觉得自己找到良人夫君,幸福唾手可得之时,梁君突然消失,面对突然的伍一星,她又将如何选择,而梁君是否会归来?
  • 战天下:浮香凝影

    战天下:浮香凝影

    著名香水生产企业百里香集团的董事长和妻子在半山别墅的家中在火灾中丧生,而和他们在一起的小女儿离奇失踪。东方夫妇则是闻名世界的顶级调香师,二人手中则掌握着多达百种着名香水的制作秘方,尤其是据说传自古老的制香世家百里家族的神秘香水,一个案件连接着一个案子,步步惊心,扣人心弦!
  • 狂魔一少

    狂魔一少

    居高临下的范富……科特迪瓦的救助……东浩却成了终极杀手。鹰眼门的黑暗阴谋……料事如神的千玄……四大上古秘术的封印……千玄的身份是未知……为何秘术的封印集结在千玄身上……这其中包括着多大的阴谋……只能等待千玄一点一滴去破解……来吧,来到这充满仇恨的世界……无尽的黑暗,那一丝光芒的出现……解开那未知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