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00300000029

第29章 服饰心理的现实观察与研究(3)

关于美容的话题几乎每天都可以从媒体上见到。可是,很多信息往往是对立的,甚至于势不两立。

一部分属于广告、软广告之类,鼓吹美容如何好,现代人如何离不开美容,甚至美容能使丑女变靓女,或可使人年轻10岁……说得天花乱坠,说得人不得不信,因为全都“有理有据”,而且颇具诱惑力。另一部分则多为报道文章,说某地一女子美容不成反毁容,有的隆鼻后鼻梁塌陷,有的丰乳后乳房内爆炸或干瘪坏死,再便是毁容后打官司,索赔多少多少非但未果,更严重的是导致离婚等等,各种各样糟糕的结局。何苦来?

当然,事情远不是那么简单。人类自童年时期就在脸上身上动刀动斧。时至如今,不管是处于原始社会生活方式之下的部落人,还是经过封建文明、工业文明进入激光时代的城市人,总不肯放过在自身躯体上施以改造的机会。只是,两者之间除了手段不同,形式有异以外,在文化上也有着本质的区别。众所周知,原始人文身文面、割痕、凿齿、鼻成年,为了部族归属,总之是为了那份权利和义务,是非常严肃的。而现代人在远离原始以后,在批判那种愚昧以后,又踏上了这条路,而且走得更远。也可以说,目的更纯粹,更直接,更带有功利性。

对于现代人的美容动机,我做过社会调查。发现有人是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有人是为了稳住丈夫,还有些以容貌体形去谋求生计的人,则是为了提高竞争力。每一个人都抱着幻想走进美容院,都憧憬着美容之后的美貌,可事实上,都不知此番跨入的是天堂还是地狱。

从生理学角度看,所谓美容只不过是一种人体异化行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里实际上隐藏着一种心理障碍,总觉得自己外观不够好,主要是受社会标准制约,即使已经很美了,依然觉得还有欠缺。从社会学上来看,这正是文化人的一种正当需求。如果回到日常生活中,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思考的话,有时真的感到很悲哀。人为什么这样对自己缺乏自信呢?难道人要取得成功,除了容貌就没有别的什么了吗?

也许,医学上搞美容是对造物主(自然)的一个挑战;经营者搞美容是对自身价值的一个体现;美容者去美容不是追求完美的心理作怪,就是一种无可奈何。哪一方都能找出理由。其实,服饰文化学上的很多现象,根本就不需要理由。存在,就有需求,就有其合理性。但值得提醒的是:非特别必要,在身体上“改造”还是慎重为妙。

五、人体绘画向往原始

这两年,世界性的人体绘画热潮,可以用如火如荼来形容。虽说算不上什么发明,但人们因久未见到而感到冲击力很强。这一“久”,可是很早很早以前喽……原始人有在身体上用化妆土(彩色土)涂抹的习俗,最先是为了区分部族、确定归属或标志婚否等,后来则是考虑到用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黏土涂身以避免蚊虫叮咬,或是涂抹湿泥以防晒。埃及人在身上涂抹蓖麻油并混合沙土,就是为了给肌肤蒙上一种人为的保护层。总之,人体绘画类同于佩饰,都是先具有求神保佑自己的社会意义,而后才考虑到实际功用。这种事实可能与人们一般的想法不同,但它确实已经在“活化石”上体现出来。

20世纪以来,仍生活在原始社会方式下的部落人,保持着涂面增加花纹、色彩的习俗。它不同于针刺,也有异于割痕,不动刀、不动斧,随时可以洗掉重画。缅甸妇女就讲究在面颊上涂一小块黄色,有的把黄色勾描成相当有特色的花纹。据说这样就可以避邪,当地人将这种化妆品称作“达那卡”。达那卡是用香木在小石磨上加水研磨出来的黄色浆汁。用这种浆汁涂抹面部,不仅具有文化意味,同时还有凉爽幽香的感觉。

现代人重又兴起人体绘画,可谓今非昔比了。先是在赤裸的身体上绘出衣服来(请注意,绝不是没钱买衣服,而是讲究这个劲儿),画得真是惟妙惟肖。T台下的观众只见模特儿穿着非常合体的牛仔装,合体之极简直令人无法想像。仔细辨认,缝线、铆钉、纽扣样样都有。等走到眼前,才发现这一切都是画出来的,模特儿身上只有耳饰和皮鞋是真的服饰品。十来年前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有一个生于德国的人叫阿贝斯特。阿贝斯特开办了一所人体绘画学校。每天,五十多件作品——年轻貌美、仪态可人的模特儿身上绘着蝴蝶、香蕉、草莓等图案,去各地协助推销商品,此举曾轰动一时。

什么事物一传入中国,总会变得有点儿中华国粹味儿,明明是油彩图案,成了工笔重彩;原来的天使魔鬼,换成了月份牌大美人;玫瑰成了牡丹,人体绘画的“成品”整个一件景德镇大瓷瓶……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嘛。关键不在绘画本身,在中国引起争论的主要是这样不穿衣服,又在公众场合为商家推销商品,是不是有点太过分?

绘画者说:原始人且如此,今日有何大惊小怪?反对者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云云。

先别急于下结论,在中国不是刚刚开始吗?看看再说。

六、观念真的变了

天津教育工会组织了一场高校教师服装表演大赛,近二十所院校派队参加。无论是二三十岁的年轻教师,还是年过花甲的老医学教授,竟然都像模像样地上台表演。当然,有的是走上一段不太专业的猫步,有的不过是演出一场绝对业余水平的舞蹈。可是,男女教师都能表演得那样投入,不禁使坐在评委席上的我感到:中国人的观念真的变了。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按理说时间不算短,可是若比起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来,时间也不算长。这样比较起来,中国人的观念改变得够快够多了。

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的中国,师道尊严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即使是经历过“五四运动”、“工农革命”之后,教师仍被认为是应该正襟危坐的。“文化大革命”时,教师曾作为知识分子“臭老九”,地位一落千丈,但是参加劳动改造也应该严肃认真、不苟言笑,衣装朴素也被认为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而对于艺术表演者,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是不屑一顾的,“戏子”的称谓,说明了人们深入骨髓的习惯意识。由此推理,如按照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去看世界的话,教师和时装模特儿之间落差有多大!

可如今的教师们,身着西装、旗袍、牛仔裤、职业装甚或舞服,郑重其事地走模特步,也扭腰,也摆臀,也亮相,也搞造型,一招一式虽然不能与专业比,但学得也颇像那么一回事。

这里可能也有个过程,20世纪50年代陕西大秧歌涌入都市时,教师也觉得不太好意思参加,但当时其行动代表着思想倾向,教师们还有着一股热情。60年代时人人必须跳“忠字舞”,不跳那是会被打成反革命的,因为是否拥护伟大领袖与忠字舞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80年代,当迪斯科进入中国大地时,教师们先是看不起,觉得这不过是街市青年的舞蹈,可时隔不久,大学教师们即在校园中扭摆起来,尽管一时难以摆脱大秧歌的舞步,但毕竟代表着一种开放的意识。再一次大胆的突破,或许就是这时装潮中的服装表演。教师们虽说也经过一番动员,可是终究以模特儿的身份走在舞台上了。

是不是观念变了?

教师们能身穿各款服装上台表演,起码说明了几点:一是不再遮掩爱美的天性,二是不再蔑视时装表演,三是敢于以非教育者身份或说换一种形象出现在台上。这后一点对于教师来讲,是需要有一种勇气的。冲破樊篱,多元生活,这就是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

七、景点拍照

你想做皇帝吗?你想当上一个世纪的军官吗?只要你不计较时间和权力,那么就别管是真的假的,过一把瘾还是不成问题的。

有时我想,人们也真想得出来,什么时代什么身份的“戏装”都能一股脑儿摆在景点拍照摊位上。在这里,你完全可以“游戏人生”,瞬间使自己的野心变为“现实”,留下影子,这似乎是真的了。

其实,这就是服装的一个功能,无论何时何人,只要你穿上带有标志性质的衣服,马上就成了“这一个”。当然这是虚幻的,它带有明显的戏谑味道。在旅游景点穿上那些不合时宜的服装留一个影,也许在某些旅游者看来是很有趣的。但是我却认为,这种行为本身除了有趣以外,实在谈不上什么文化性,因为有些衣服和景点风马牛不相及。

假如说,在紫禁城下穿上件清朝皇帝的龙袍,尽管这种衣服离现实很远,但好像还不太离谱,也就是说,还挨得上边儿。但要在莺声燕语的苏州园林门口穿一套带有鹭鸶冠的军阀服装,就不仅是不伦不类的问题了。

我们见到的景点拍照的生意人,根本就不管这一套,停靠在秦皇岛码头的苏联基辅号航空母舰(已作旅游用)上,竟然有“珍妃”的旗装,真不知出自何典。

搞拍照的人只要赚钱就行,留影的人也只是闹着玩儿,因此这里很难有严肃可谈。不过,玩笑开得没边儿了,也会惹出事来的。有景点摆出日本军服,即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时的军服,还配有当年的大刀片。不谙世事的年轻人也就穿上留影,嘻嘻哈哈地觉得无所谓,孰知此举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乃至亚洲人的感情,这难道还是小事吗?

服饰,看起来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物品,可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不仅丰富,有时是很鲜明的,还记得有明星穿的裤子上写有不好的词句吗?

那次几乎成为一个事件,极大地影响了该明星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每逢大型演出或颁奖会,每逢明星接受采访,这个人的服饰形象常被作为议论的话题,而且其评论结果总是离不开服饰。虽说不是每个人每天出门都要认真考虑穿什么衣服,但出门以后的服饰综合形象绝对是代表了一个人的修养,包括鉴赏水平。

不知大家想过没有,景点拍照挂些衣服让旅游者“秀”一“秀”,无可厚非,只是要有个章法才好,因为这显示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们的文化素养,显示出一个民族的形象。

八、宠物也爱衣装吗

常听宠物的主人们自豪地炫耀,她们家的“小乖”总是喜爱主人给买的新衣裳,什么一拿出狗衣来,小狗就高兴地跳啊;什么一出门遛弯儿,小狗就闹着要穿外衣了,等等。

果真如此吗?也许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是小狗是从本心就愿意穿衣吗?未必。说穿了,充其量是说明狗很聪明,很会讨主人欢心,或是记忆力和反应能力都很强。

小时候我家里养猫,我也曾跟着妈妈用冰块放在猫的耳朵尖上,使其麻木,然后用针穿着红线穿过猫耳,缀上一束红线装饰物,或是穿过一个铜环……这一切都是在猫的强烈挣扎下完成的。放开小猫,它就不停地用爪子抓,试图将“异物”抓下来,当然很不容易。过几天,装饰物不见了,猫的耳尖留下一个小豁口,这一度装饰至此告终。有时,我们出于兴致,用大红绸子在猫的脖子上系个蝴蝶结,它也许老实一会儿,给主人个面子;也许一点儿也不领情,当即就连抓带咬,拽下来完事大吉。宠物愿意不愿意,不是明摆着吗?

狗只不过比猫乖巧些,明明不愿意,也要看着主人的眼色行事。“人家”本来生着一身皮毛,春夏之际掉毛,使其稀薄适应高温;秋冬之际长厚毛,以备御寒。主人干什么要自作多情,一厢情愿地强加于“人”呢。如果将这些行为放到哲学高度去思考的话,实际上是违背了自然规律。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就借北海神之口说过:“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意即给马戴上笼头,用环子穿在牛鼻子上属于人为,背离了牛马的天然形态。

可是人们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到动物穿戴服饰时很兴奋,就以为是动物很喜欢了。其实这里有一些是出于动物的心理反应。小狗冬日出门去玩儿,主人总要给它穿上外衣,以致小狗一想出门,就缠着主人快快穿衣,小狗并不是为了保暖,更非文明行为,它只是觉得这是出门去玩儿的一个程序。赛牛会上,决赛一停,群情激昂时,胜牛主人将许多饰物挂在牛身上,牛特别高兴,但它的得意在于赢了对方,并不是因为这些“零碎”。畜牧业中,人们总是将种牛、种马、种羊清洗得干干净净,打扮得漂漂亮亮,系根绸子,扎个绒球,或是拴个铃铛什么的。其实这些装饰并不能赢得雌性牲畜的青睐,雌性动物只钟情于雄性动物的气味和天然形态。这样做的结果是,能引起雌性牲畜主人的注意和好感,当然,商业目的也就达到了。

庄子在《至乐》一篇中曾讲过这么一件事:有只海鸟降落在鲁国郊外,鲁侯把它迎进庙里,献酒给它饮,奏“九韶”给它听,宰一头大牛给它吃。结果海鸟目光昏乱,内心悲伤,不饮不食,三天就死了。庄子说,这是用了“养人之道”来养鸟。从宠物着装这一点放开去看,难道人类不是至今仍未对自己有悖自然的行为反省吗?

九、内衣观念

前几年人们提及内衣时还有些不自然,尤其是女性贴身内衣,稍微有点教养的人,也懂得这是应该回避的。可是,如今不同了,女性文胸内裤广告满天飞,大街小巷都竖立着内衣灯箱广告,好在人们也都熟视无睹了。

由此而想到的是中国人着装观念的变化,因为我们的老祖宗是很忌讳内衣在外人面前显露的。中国人称贴身内衣为“亵衣”,意思是见不得人的衣服。不要说穿着,就是洗干净了搁在那儿,也不能让外人看见,否则是很失体统的。特别是女性内衣,洗涤后晾晒绝对不能在有外人(包括自家男性亲属)经过的地方。

有些小说中描绘某女性在人前露出内衣,那一定不是良家女子。众所周知的《红楼梦》中的尤三姐,曹雪芹先生将其写成率直但不够检点的女性形象。写她与贾珍、贾琏饮酒时,“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两个坠子却似打秋千一般。”这一段文字很清楚地刻画出她不是正统人家有教养的女性。书中还写到一些丫环的内衣,如“晴雯只穿葱绿绸小袄,红小衣、红睡鞋……”,“麝月是红绫抹胸,披着一件旧衣……”,“雄奴……穿着撒花紧身儿,红袄绿袜”。但这都是在自己寝室中,并未让外人看到,而且举止也不轻浮。与此不同的是,生性轻佻的宝蟾刚及天明就去叩薛蝌的门,只“拢着头发,掩着怀,穿一件片锦边琵琶襟小紧身,上面系一条松花绿半新的汗巾,下面并未穿裙,正露着石榴红洒花夹裤,一双新绣红鞋”,就明显属于放荡行为了。

中国人唯恐内衣在人前显露,因此有许多着装上的规矩,比如《礼记》中说:“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或是“衣毋拨,足毋蹶”,还有“不涉不撅”等等,这些都是规定即使劳动,即使暑热,也不能随便解开衣裳,不涉水绝不能提起衣裳……中国古人为什么跽坐,即先跪下后坐在自己腿上,主要是为了收敛自身,避免露出内衣。直襟衣服为什么曾经不能会客(“衣襜褕入宫不敬”《魏其武安侯传》),主要是怕露出内衣或肌肤。

同类推荐
  •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此书是心理学大师、管理学大师马斯洛探讨关于人性与社会关系的著作,全书共8篇23章。书中详细探讨了自我实现及其超越、人类的创造性、价值、高峰体验、需求层次关系等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概念和哲学观点,是一本极佳的人本心理学启蒙读物。书中还自述性地解释了马斯洛为何开始研究自我实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师的思想历程。希望我们精心策划和编辑的这本“人性指导书”,能为迷茫中的人在寻找存在意义的路上指明方向。更希望通过关于人性的大讨论,为每个人的自我成长提供参考。
  • 服饰心理学

    服饰心理学

    服饰心理学的研究,当然要依托普通心理学。人的心理机制、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都是服饰心理学所必然涉及的内容。但是,服饰心理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即必须限定在衣服、佩饰、着装者及其关系的范畴之内,在这里,普通心理学并不能完全具备解谜的作用。同时,服饰心理学也涉及审美心理活动诸问题,但因本人著作中有专门的《服装美学》,所以对于美的认知问题,不再作为服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 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之研究

    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之研究

    《走向人文科学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之研究》是关于研究人本心理学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解释学研究方案的贡献与局限、体验研究方案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治疗与Q技术、人本心理学对话研究方案、对话研究方案的贡献与局限等内容。《走向人文科学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之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打开心理学之门

    打开心理学之门

    这是一本引领我们真正走入心理学世界的图书。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心理学研究什么,心理学的基础领域、应用领域,以及心理学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具体应用,等等。
  • 爱情中的心理学

    爱情中的心理学

    本书运用心理学理论,对恋爱、婚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从而帮助读者提高对爱情的正确认识,获得完美幸福的爱情和婚姻。
热门推荐
  • 我的重生不一样啊

    我的重生不一样啊

    重回少年时,宇文飞决定走一条与众不同的重生路。他成了万千少女心中的梦。更是连竞争对手都推崇不已的商业天才。他推出的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赚钱?不,我从来不考虑赚钱的问题,我只是想用科技改变世界,改变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虽然已经蝉联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多年,但我从来不关注那东西!”面对《时代周刊》记者的问题,他如是说。…………………………书友群:233808522,全订书友可进全订群。
  • 拆台改变世界

    拆台改变世界

    我叫洛枫,现在慌得一批!外面聚集了一大群被我拆过台的男女,他们挥舞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非要找我算账。“洛枫,你不拆台会死么?”一直被堵在厕所也不是个事,于是我认真思考着他们的诉求。结果,洛枫,卒……这是一部逗比青年获得系统,不断拆台登上人生巅峰的故事!
  • 青春荷尔蒙之纯爱

    青春荷尔蒙之纯爱

    只是普通同学,毕业后还能再相见…………“你喜欢我?”“我喜欢和你做朋友”,“你是我的,小七”“江静,对不起,我爱的是别人”……
  • 雪中刀

    雪中刀

    这江湖,有诗有酒,有剑有刀,有男儿孤胆单刀战群雄,有儿女长情相忘于江湖,有侠客重义气轻生死,有庙堂倾轧尔虞我诈。将军百战死,少年出而白发归。公子剑无敌,落寞寄于青山书。今我出青山,执单刀入江湖。
  • 骑着猪修仙的日子

    骑着猪修仙的日子

    别人的修真家族祖传的异兽强得一批,什么紫翼麒麟,赤炎白虎,吞天穷奇等等...而我家祖传的异兽居然,是!一!只!猪!一只浑身长满金毛的,猪!林慕气极而笑。咦,等等,金毛?是24k纯金的毛,还是什么金毛...想到这里,林慕嘴角流下口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东陵宝藏之谜

    东陵宝藏之谜

    据说,孙殿英打开慈禧陵墓之时,那慈禧竟然还有心跳和呼吸。而我得到的这张一号法币,可能隐藏着东陵宝藏的秘密。
  • 饿狼欠调教

    饿狼欠调教

    一句话简介:男色太多挡不住!
  • 爆笑绿林寨

    爆笑绿林寨

    绿林,山贼也。本书,沙雕也。重点,盗亦有道也。
  • 天价前妻之总裁追妻路路漫

    天价前妻之总裁追妻路路漫

    三年前,卫城某酒店房间内,一个已经结婚三年的男人把自己的妻子扔在床上后一点一点侮辱自己的妻子。可是第二天早上,那个男人起来后没有看到自己的妻子身影走到了桌子前面的时候,看到了在烟灰缸下面写一封信和一张离婚协议书还有一张银行卡后没有看到其他东西了。打开那封信后上面写着:“龙时辰,我们离婚吧!”龙时辰说:“安凝苒,你休想我身边离开半步之内。”龙家住宅内龙老爷子坐在沙发上面等着自己的不知位改的孙子回来。龙睿哲说:“你是不是已经发现了自己妻子不见了吗?”龙时辰说:“爷爷你怎么知道了呢?”龙瑞哲说:“因为今年早上送你妻子的人正式我派去送你妻子回丹麦皇家去了。”三年时间里面安凝苒一直都在以父王母妃的帮助下一点一点登陆了皇家继承人的位子上面去了。安凝苒回到了城堡内,几个仆人正在带着一对双胞胎兄弟玩耍去了。龙司耀说:“妈咪,你回来了。”龙司空说:“妈咪,欢迎回家。”当两人再次见面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孩子们会不会跟自己的亲生父亲相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