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02700000017

第17章 曾静投书谋反案(4)

由此可知当时《大义觉迷录》刊刻数量之多,普及发行之广应该是达到了雍正年间的最高水平。《大义觉迷录》这部雍正帝的力作,是非常有特色的旷世大著,因为它能使人人都“觉迷”起来,紧跟雍正帝走。雍正帝还让曾静、张熙携带《大义觉迷录》到各地向民众现身说法。曾静跟着钦差大臣杭奕禄,遍走江南江宁、苏州、杭州等地,宣讲雍正亲自编撰的《大义觉迷录》,逐条驳斥自己“妄加”给雍正的十大罪状……张熙则跟着尚书史贻直遍走陕西等地,麻木不仁地做着同样的事情。

这里有必要把《大义觉迷录》这部旷世奇书的“精彩部分”作一简单介绍,以飨读者。

《大义觉迷录》中雍正帝对吕留良的“华夷之辨”言论作了极力的批驳。吕留良主张“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义”。认为在传统的帝制社会,要讲君臣之夷,首先你要看它是不是你的同族同类,否则就不必讲君臣之夷。雍正帝说这个所谓的“华夷之辨”根本没有道理。“夷夏大防不过是说本朝只是满洲的君主,而进关当了整个中国的皇帝,错误地怀着地域、民族的偏见,故意捏造一些言论来进行诽谤讥讽。而他们不懂得本朝原居地为满洲,好比中国人有籍贯于某地一样。古代的大舜籍贯是东夷,周文王籍贯是西夷,这丝毫不能损害他们圣人的光辉。”。

雍正又讲:“人之所以为人而不同于禽兽的地方,是因为人具有伦理纲常的道理。五伦齐备就是人伦,缺少一种,便不能称之为人了。君臣这一伦,在五伦当中是第一重要的,天下能有心中没有君王的人,还配称之为人吗?作为人而怀有没有君王的心,这种人难道还不可以称他为禽兽之心吗?能尽人伦的才配称为人,灭天理的则就叫禽兽,并不是因为中华内地和边疆夷狄按地域去区别人和禽兽的。

至于过去把中国分为华夷的说法,是产生于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分裂为很多小国,彼此之间地域都很小而道德威望也差不多,谁也压不倒谁而有能力统一中国,所以北方的人便攻击南方人为岛夷,南方人便指责北方人为索虏。在那个时候的人,不懂得去修整道德实行仁义,而只知道从口舌上去互相讥讽,已成为一种十分卑鄙和十分浅陋的错误思想。

自我朝统一了中国,在中原即皇帝位以后,使蒙古等极边远的少数民族部落都统一入中国的版图,使中国的疆土开拓得更加广远,这真是中国每个臣民的大幸事,怎么还能去硬行分裂中国,讲划分华夷界限的论调呢!”

雍正在这里所提出的这些观点虽然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打击反对势力,但仍然说明了一定的道理,是不同于儒家传统的华夷之辨的,它反映了大一统的中国各民族融合逐渐加深的客观现实,而这一论辩在当时显然是有着偷换概念和强词夺理的嫌疑。

为了消除汉族人的民族情绪,雍正还在《大义觉迷录》中对满汉衣冠服饰的区别作了辩解,说明衣冠之制自古都是因时因地制宜,是人们各就其习俗方便用之的。雍正说,从汉唐以来,王朝的这些官服,它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如这些在朝为官的人,他们的这些官服要彰显他们的身份、品级,怎么来区别呢?就在官员在朝服的前胸后背处分别刺绣一块方行的图案,叫补子。文官上边绣的就是各种飞禽;如果是武官,上面绣的就是各种的走兽。明清官员所用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那么这服饰的变革怎么就能够用来说明满人入主中原,就没有一个正统性呢?因此“孔雀翎、马蹄袖”无关于“礼乐文明治乱”。

曾静在谋反书中还给雍正帝开列了十大罪状,开列过后,曾静谴责雍正是一个失德的暴君,说雍正根本就没有资格当皇帝。于是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又针对“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任佞”等十项大罪,逐条进行了自辩。

一、谋父。传说圣祖皇帝康熙在畅春园病重的时候,雍正给他父亲敬了一碗人参汤,把他父亲给毒死了。针对这一传闻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辩解到:“叛逆书信里强加于朕谋杀皇父的罪名。我幼年时便蒙受皇父的慈爱教育,四十多年来,一直顺应皇父心意而承欢膝下,竭力诚恳恭敬,多次受到皇父赞扬,在诸兄弟中间独认为我最诚实孝顺,这是我的兄弟和一切大臣、侍从都共知的。……并且皇父曾亲口说过:‘皇四子(雍正本人)人品贵重,非常相似朕躬,一定能担负起统治国家的重担,现在让其继承皇帝之位。’”雍正说,我对父亲一直都很诚实孝顺,这个大家都有目共睹,而且父亲在临终前已经决定让我继承皇位,我怎么可能去做毒杀父亲这样卑鄙无耻而又大逆不道的事情呢?

康熙是否传位给雍正,至今仍是一大谜案,围绕雍正是否合法继位的问题,历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遗诏继位说。主要根据是文献《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和档案《康熙遗诏》。

《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了“八人同受遗诏”的过程: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佑、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礻我(此字需重造)、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允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康熙遗诏》也同样有:“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的记载。

但这里面有几处疑点:其一,这么重要的决定,既然将继位大事告诉七位阿哥和隆科多,为什么不向当事人--继位者胤禛宣谕?所以有的学者认为这件事是无中生有,是雍正继位后编造的。其二,“八人同受遗诏”正是出自雍正本人之口,从雍正对八人同受遗诏的不同说法,可以看出某些蛛丝马迹。“八人同受遗诏”,最早的版本是雍正七年(1729年)九月成书的《大义觉迷录》,在这以前从没有过相同的记载。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在一篇上谕中说,康熙命他继位,是在病危之时仓促间“一言而定大计”,并没有一字提及“八人同受遗诏”的事。在雍正五年(1727年)十月的一篇上谕中,雍正才开始说到诸皇子同受遗诏的情节,但也只是说:“皇考升遐之日,召朕之诸兄弟及隆科多入见,面降谕旨,以大统付朕,是大臣之内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并没有具体指明是哪些皇子入见。

第二,改诏说。《康熙遗诏》是在康熙帝逝世三天后才宣布,因此有人认为雍正帝编造遗诏,所以不能作为雍正帝合法继位的可靠依据。其中共有胤禛改诏、隆科多改诏、年羹尧改诏三种说法。改诏说认为是将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改作“传位于四子”。这里也有几处疑点难以解释:其一,当时繁体字的“于”写作“於”,“于”字很难改成“於”字;其二,当时行文规范是“传位于皇某子”,“于”与“四”之间隔了一个“皇”字,很难改;其三,满文为清朝的国书,如此重要的遗旨应同时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即使汉文能改,满文却无法改。因此改诏一说纯属传闻。

第三,夺嫡篡位说。清朝的皇位继承,没有实行嫡长制,康熙帝的皇位继承,先是指定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继而废,废而立,又再废,所以康熙帝生前没有立嫡。既然清朝没有实行“嫡长制”,康熙帝生前也没有公开立嫡,所以不能说雍正帝继位是“夺嫡”。另外,到现在为止,没有文献或档案材料证明康熙帝临终前公开、正式册立储君。因此,“雍正篡位说”也不能成立。

第四,无诏夺位说。雍正奉遗诏继位,许多矛盾解释不清楚,其说难以自圆;说雍正改诏篡位,真正有力的证据也显得不足。

所以雍正登极,最合理的说法就是他在皇位争夺中取得了胜利。

我们暂且抛开雍正即位是否合法不讲,但就康熙帝是喝了胤禛送的人参汤被毒死的一说,这话从伦理、法理、情理讲,既悖于情,也不合理。从当时的具体环境、周围条件分析,既违背史实,也绝无可能。经过学者的研究,康熙帝深通医道,对医学和药学很有研究,还会开药方,又一向反对用人参进补。康熙帝曾说过:“北人于参不合。”这个人参对北方人不是很相宜,所以他平常也很少吃人参。雍正是孝子,应当知道皇父的喜好,他既是为了尽孝心,就不会违背皇父的好恶。即使雍正向他父亲敬一碗人参汤,雍正也是不会喝的,更何况敬一碗有毒的人参汤。即使敬得上,还有人试药,所以雍正用人参汤把他父亲毒死这种说法靠不住。

二、关于逼母。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说:“逆书加朕以逼母之名。”看来当时雍正“逼母”一说流传很广。

雍正的生母是乌雅氏,乌雅氏生了四阿哥、六阿哥、十四阿哥三位皇子。其中六阿哥早死,剩下一母同胞的两兄弟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和十四阿哥允禵,而这哥俩恰恰成为“夺嫡”疑案的主角。

雍正即位后,德妃乌雅氏被尊为皇太后,而皇太后乌雅氏的作为却令人狐疑满腹。儿子做了皇帝,乌雅氏却不愿接受“天子以四海奉养圣母一人”的威福,竟然悲痛欲绝,不饮不食,想要身殉大行皇帝康熙而去,此事有皇太后懿旨为证。而当新皇帝雍正登基前依例前来向皇太后行礼时,又遭到她的拒绝,使登基大典几乎无法开场,她言词激烈地表明自己与新皇帝雍正登基没有关系:“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至与我行礼,有何关系?概免行礼!”此事也有皇太后懿旨为证,而后不到半年,乌雅氏竟突然崩逝。

关于乌雅氏猝死,人们传言:康熙死后雍正的弟弟允禵要给父亲奔丧,雍正不但不让他进城给他父亲祭奠,还把他发到遵化景陵囚禁起来,“太后要见允禵,皇上大怒。太后见允禵而不可得,于铁柱上撞死。”,这样看来雍正对其母是有一点逼,但是否是撞柱而死,没有历史记载可考证。

而据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说:“母后平素就有个痰病,又因为皇父丧事,心中悲痛不能释怀,便于癸卯年五月旧病复发。朕亲自侍奉汤药,希望能够病好起来,不料却一天比一天加重而至病危逝世。”

三、弑兄、屠弟。自雍正帝继承皇位之日,就面临着兄弟们的不满和挑战。康熙驾崩的噩耗传出,京城九门关闭六天,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进入大内,可见当时形式之紧张。

雍正即位时,当时年满二十岁的皇子共有十五人,我们来看一下雍正当时是如何对待他的这些兄弟的。

大阿哥允褆,在太子废立中得罪皇父,被夺封爵,幽禁于府第。康熙帝派贝勒延寿等轮番监守,并严谕:“疏忽者,当族诛。”允褆成为一只不再见天日的死老虎,但雍正对他并没有宽大为怀,雍正十二年(1734年)允褆死。

二阿哥即废太子允礽,也没有太大的影响,也没有太大的力量,但是雍正帝没有放过他,把他禁锢在咸安宫。但他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盖房驻兵,将允礽移至兵营,将其折磨而死。

三阿哥允祉,很有学问,本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著名的《古今图书集成》就是出自其手。雍正帝对这个弟弟也不放过,他即位后,以“允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允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允祉心里不高兴,免不了私下发些牢骚。雍正帝知道后,干脆将允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允祉死。

雍正帝自己是老四。

老五允祺,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曾领正黄旗大营,后被封为恒亲王。允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帝即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允祺死。

老六早死。

老七允佑,死于雍正八年(1630年)。

老八允禩,是雍正帝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雍正帝继位后,视允禩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允禩心里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帝耍了个两面派手法,先封允禩为亲王,其福晋来祝贺,允禩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有什么可贺的,说不定明天就死了。这话传到雍正帝那里,命将福晋赶回娘家。不久,借故命允禩在太庙前跪一昼夜。后命削允禩王爵,高墙圈禁,改其名为“阿其那”。“阿其那”一词,学者解释有所不同,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允禩后又被幽禁,受尽折磨,终被害死。

同类推荐
  • 大汉天子

    大汉天子

    一个很讨厌历史的人大学生穿越了……很不幸,他穿越到的这一部分历史,他不是太熟悉,因为教授再讲这一部分历史的时候,他睡着在书桌上了……但是,“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是的,他就是千古一帝——刘彻!他就是缔造大汉民族辉煌的帝皇——汉武大帝!另外说一句,鄙人不是历史老师,小朋友请注意哦!
  • 梦回水浒之大一统

    梦回水浒之大一统

    梦中,他回到了水浒传的故事中,他胸怀大志,意欲一统天下,但不知他能否成功,且听我慢慢道来。
  • 风潇潇鸳鸯错

    风潇潇鸳鸯错

    这是一个有关寻找的故事。这是个寻找有形的宝藏,同时也在搜寻着无形的关于精神、价值观与民族观的故事。本书将通过清末某部尚书成俞白出买路权与矿权给日本,贪污了一笔巨款藏了起来。辛亥年,革命党人向他索要巨款,日本人趁着中国政权的更迭,也来向他追索。老奸巨滑的成俞白把这笔巨宝藏得严实,要传给儿子,没想儿子竟然还不要……那么他当年贪财又是为了什么?他悲了,他蓦然发现,几十年前的贪婪,恰恰是他给自已挖了口深不见底的陷井,他正在朝里面坠落着,无以自拔。正此时,他又发现寄予无限希望的儿子,竟然还不是亲生的……怎么办啊?日本人此时逼上门来了,成俞白苦苦挣扎着,他手握藏有巨大秘密的“鸳鸯错刀”,是倒向日本人,还是爱他一回国,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想像不到的最后的绝择……该剧以寻宝夺宝为线索,围绕着几个家庭两代人的恩怨情仇,展开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大起大伏,迂回曲折,荡气回肠。此书上通过正与邪,善与恶在成俞白这一典型人物身上的此消彼长,反复较量,也从一个角度揭示出发人深省的内涵。此作《鸳鸯错》是原作名,现改为《风潇潇鸳鸯错》是为了避免与那人撞车,但愿两作同名,而内容各异。
  • 豪杰演义

    豪杰演义

    田和一梦回到数千年前。灵士、羽士、大妖!远古神话的神秘面纱在田和这个混蛋的面前被粗暴撕开。征伐杀戮、国国兼并!名不聊生的惨况怎会如此真实?百家争鸣豪杰并生的乱世吗?“看我凭依《夺天奇册》的威能,悟彻六大神通的秉性,潇洒纵横人世间!”田和躺在脂粉堆中,单手撑头大言不惭。嗯,是该搞点事出来的时候了。
  • 千古一妹

    千古一妹

    商才天下,慧眼独具;政辟蹊径,庙堂帷幄;兄弟齐心,苏氏和睦;倾权朝野,吾妹千古,万世流芳
热门推荐
  • 神医符后,凶凶哒!

    神医符后,凶凶哒!

    【1v1女强爽文、甜宠】她,第一符师,刚穿越就惹上了权倾天下的冰山太子。从此他将她宠上了天。“殿下,太子妃用引雷符把郡主给劈了!”某太子宠溺一笑,“摇摇真威武!”“殿下,太子妃用召唤符召唤神兽拆家了!”某太子:“把本宫的神兽送去,帮忙拆!”“殿下,这下糟了!太子妃又跑了!”某太子看着身旁的“摇摇”,脸色黑如锅底,这小狐狸竟然又用分身符骗他!某太子妃刚逃出狼窝就被围堵了。“太子妃,求您赐我回心转意符!”“太子妃,求您赐我桃花姻缘符!”“太子妃,求您赐我家庭和睦符!”…………求婚——某太子拉着洛依摇,大手一挥,指着眼前一片红色花海:看,这是我为你种下的9999朵龙爪花,所以嫁吗?洛依摇猛点头,他的每一朵龙爪花可都是致命的,她敢不嫁吗?婚后——某太子拎起沉迷修炼的某人,沉声道:陪陪我!洛依摇一沓分身符甩出去,瞬间一堆迷你版、软呼呼的洛小摇围住了冰山太子,“随便挑!”某冰山太子:“……”
  • 娇妻暖暖:首席老公太腻爱

    娇妻暖暖:首席老公太腻爱

    婚前,战少矜持自傲,自大又任性。喜欢上白瓷就是要不折手断把她弄到手,然后骗进户口本里,让她成为战太太。婚后,战少弱小无助,可怜又委屈。抱着奶娃娃委委屈屈睡书房,就怕把小娇妻惹生气,转头就来闹离婚。后来有人问:“战少娶了战太太,您后悔吗?”战北屿:“我媳妇宇宙第一美!”战小宝:“第一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才小笨女的王妃生涯:戏夫记

    天才小笨女的王妃生涯:戏夫记

    他娶她,是因为她笨,笨到不会妨碍他的生活。她嫁给他,是因为嗜赌如命的爹中了他的圈套,把她当作赌注输给了他。可是,为什么娶了她之后,吃瘪的总是他呢?小笨女原来也是个天才。天才小笨女与古怪王爷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趣事呢?表面平静的如王府内疑云重重,表面放浪不羁的如王爷究竟有着怎样沉重的背负?且看天才小笨女在拔开层层迷雾的同时,如何一步步俘获如王爷的心。
  • 七夏的风

    七夏的风

    七夏不知道,三年的校园生活,会让她的心有了巨大的变化,那个她认为放荡不羁的少年,也在她的心中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
  • 夜色迷情

    夜色迷情

    [花雨授权]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次,她绝对不要救那个一身危险的男子。因为他,她平静的生活起了波澜,时不时会出点状况来考验她心脏的强度。不知不觉间,她失了婉柔的平常心,眷恋上他谜一般的黑色夜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梦界录

    梦界录

    现实中的画面貌似在以前的梦里出现过,每个人似乎都有这种经历;或许科学早已给出了解释,但那就是真相吗?江沉梵,平凡的大学生,他原以为自己会无忧地度过大学时光;然而机缘巧合之下,一局英雄联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解梦局,这一个属于人类超自然范畴的组织找上了他。A级解梦者高萌,引领他进入另一个风云诡谲的世界。解梦者的使命是解梦,潜入他人的梦境里,引导梦境向最为正确的方向发展,防止犯罪的发生。凡事皆有对立面。泯灭局则主张将世界格式化,泯灭者潜入他人梦境里引导做梦者犯罪并让他们饱尝权利欲,往往从而在现实里诱发犯罪。毫无预料的,江沉梵就这样来到解梦局与泯灭局对立的世界……
  • 文茜的百年驿站

    文茜的百年驿站

    此书为我早逝的外婆而写。她早已远离,但从未于我的记忆中消失,我总是想着她。想着她。三十七年来,我把她离开我之后的一切,一直带在身边。三十七年来,毫无遗漏。
  • 慕先生,转身别回头

    慕先生,转身别回头

    老公离家出走四年,他丢了初恋,她弃了爱人。他们被捆绑在一段没有感情的婚姻里,慕北琛走了四年,梁暖暖静了四年。本以为,可以安稳的度过五年之期,却被老爷子的一道怀孕圣旨打乱。他们之间的纠缠自此开始,却无法了结……初恋情人的回归,爱人哥哥的报复,将他们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散了婚,断了情。梁暖暖以为自己的人生终于可以风平浪静了。慕北琛却将她牢牢的困在身前,“慕太太,哪走?”“慕先生,我只是你的前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