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2300000025

第25章 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1)

《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一九二五年一月五日初刊于《语丝》第八期。

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六日晨八时半,我看当天的《晨报》,知道爱新觉罗溥仪已于上一天废除伪号,搬出伪宫,我顿然把二十年来仇视满清的心思完全打消,提起笔来,就做了一篇《恭贺爱新觉罗溥仪君迁升之喜并祝进步》,送给《语丝》第一号。接着又写这篇《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写了几张,忽想,这不过是我个人对于某一事件的态度,不值得“灾梨祸枣”,便搁笔不写了。近日我偶向伏园和开明谈及,他们俩都怂恿我做成发表;开明并且说,“我们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很有与你相像之点,所以这种变迁,未必单是你一个人如此,把它发表,倒是很有意思的。”我给他们这么一说,不免又把兴致鼓动起来,因将此文续完,送给《语丝》第八号。

我平日看报,碰到“昨日”、“前晚”这些字样,常要生气,因为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天;所以自己写东西,末尾总记上年月日(自然也有时忘记写的)。现在这篇文章,末尾虽然有年月日,但为醒目起见,先在这儿说明几句:所谓“三十年来”便是一八九五至一九二四;我的年龄是九岁至三十八岁。

谨遵“博士写驴券”的“义法”,在正文以前加了这许多废话(或云,当作费话),现在剪断废话,请驴子登场。

(一)

我在十岁左右(一八九六),就知道写满清皇帝的名字应该改变原字的字形,什么“玄”字要缺末点,“宁”字要借用“甯”,“颙”字要割去“页”字的两只脚,“琰”字要改第二个“火”字作“又”,这些鬼玩意儿是记得很熟的。还有那什么“国朝”、“昭代”、“睿裁”、“圣断”、“芝殿”、“瑶阶”等等瘟臭字样,某也单抬,某也双抬,某也三抬这些屁款式,我那时虽还没有资格做有这些字样的文章(?),但确认为这是我们“读圣贤书”的“士人”应该知道的,所以也很留意。我还记得十二岁那年(一八九八),在教师的书桌上看见一部日本人做的书(好像是《万国史记》),有“清世祖福临”、“清高宗弘历”这些字样,又不抬头写,那时看了,真觉得难过。(今年夏天,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为了某事件发表一篇宣言,中间有两三处提及溥仪的名字,某遗老看见了,写信给研究所质问,其势汹汹,大有开国际谈判之象,信中有“指斥皇上御名,至再至三”等语。我那时难过的状况,正与今年这位某公相像。)

(二)

我十六岁那年(一九○二),梁任公先生的《新民丛报》出版。这年的《新民丛报》,不仅提倡民权政治,鼓吹思想革新,而且隐隐含有排满之意。前此谭复生先生的《仁学》也在那时印出,它的下卷昌言排满,其言曰:“……有茹痛数百年不敢言不敢纪者,不愈益悲乎!《明季稗史》中之《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不过略举一二事。当时既纵焚掠之军,又严剃发之令,所至屠杀掳掠,莫不如是;即彼准部,方数千里,一大种族也,遂无复乾隆以前之旧籍,其残暴为何如矣!亦有号为‘令主’者焉,及观《南巡录》所载,淫掳无赖,与隋炀、明武不少异,不徒‘鸟兽行’者之显著《大义觉迷录》也。台湾者东海之孤岛,于中原非有害也,郑氏据之,亦足存前明之空号,乃无故贪其土地,据为己有。据为己有,犹之可也;乃既竭其二百余年之民力,一旦苟以自救,则举而赠之于人。其视华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噫!以若所为,台湾固无伤耳。尚有十八省之华人宛转于刀砧之下,瑟缩于贩卖之手,方命之曰‘此食毛践士之分然也’。夫果谁食谁之毛,谁践谁之土!久假不归,乌知非有?人纵不言,己宁不愧于心乎?!吾愿华人勿复梦梦,谬引以为同类也!”我那时看了这类的议论,很是生气,曾经撕毁过一本《仁学》。

同时在《新民丛报》的广告中知道它的前身是《清议报》,设法买到几本残缺的《清议报全编》。得读任公先生在戊戌己亥时(一八九八~一八九九)倡“保皇论”的文章,于是大悦。至今还记得《爱国论》中有这样一段:“怪哉我皇上也!……有君如此,其国之休欤,其民之福欤!——而乃房州黪黯,吊形影于瀛台;髀肉蹉跎,寄牧刍于笼鸽。田横安在,海外庶识尊亲;翟义不生,天下宁无男子!……”那时我看了这种文章,真要五体投地,时时要将它高声朗诵的。

(三)

十七岁(一九○三)的夏天(废历五月下旬),上海“《苏报》案”发生,清廷做了原告,向上海租界中“帝国主义者”的会审公堂控诉中国的革命党,于是章(太炎)、邹(慰丹)被逮,蔡(孑民)、吴(稚晖)出亡。我在故乡湖州(今吴兴县),那地方离上海很近,坐轮船要不了一日一夜,可是上海的新书报极不容易输入(并非官厅禁止,那时内地的官厅还未曾懂得禁止新书报;实在是因为老百姓不要看它),我们看得到的报纸只有《申报》和《新闻报》,它俩对于章、邹、蔡、吴诸先生的主张革命,都持极端反对的态度,并且它俩记载“《苏报》案”,非常地漏略模糊,看了得不到一些真相。我当时那种“尊崇本朝”的心理,仍与前此相同,未有丝毫改变,所以极不以章、邹、蔡、吴的主张为然。当时我有一位朋友,他是赞同“排满论”的;有一次他写信给我,有“满廷”“彼族”等等字样,我很觉得碍眼,复信中有几句话,大意是这样:“本朝虽以异族入主中夏,然已为二百余年之共主。吾侪食毛践土,具有天良,胡可倡此等叛逆之论!况今上圣明,肆口诋谟,抑岂臣子所忍出!”

有一天,我写一篇书目,其中有一部书(总是《御批通鉴辑览》之类),照屁款式是应该三抬的,因将其他各书均低三格写,以显此书之为三抬。

那时我的尊清思想,实在是因为对于载湉个人有特别之好感。而对于那拉氏,则已经不承认伊是皇太后,而且以为伊是该杀的,伊正是汉之吕后,唐之武后一流人物。盖我彼时之思想,完全受“保皇论”之支配也。

(四)

这年冬天某晚,我认识一位朋友方青箱先生,他送我两部书,一部是章太炎先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部是邹慰丹先生的《革命军》,都是徐敬吾先生(绰号野鸡大王)翻印的,用有光纸石印。字迹很小,白洋纸的封面,封面上印着红色的书名。

一寸见方的三个红字——“革命军”触我眼帘,我顿然起了一种不能言喻的异感,急急忙忙地辞别了青箱,拿了它们赶回我住的一间小楼上,ㄆㄥ地一声把楼门开了,剔亮了菜油灯的灯草,和衣倒在床上,先将《革命军》翻读,看它的序中将“同胞”二字照屁款式中之“皇上”二字例抬头写它,末行是“皇汉民族亡国后之二百六十年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记”,本文第二行写“国制蜀人邹容泣述”(这“制”字与穿孝的人的名片上的小“制”字同义,“国制”是说“汉族的国亡了,现在给它穿孝”),种种特别的款式和字句,以及文中许多刺激的论调和名词,看了之后,很使我受了一番大刺激,前此的尊清见解,竟为之根本动摇了。

再看太炎先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看到“堂子妖神,非郊丘之教;辫发璎珞。非弁冕之服;清书国语,非斯邈之文”数语,忽然觉得:对这些野蛮的典礼、衣冠、文字,我们实在应该反抗兀ㄚ!;再看下去,看到“向之崇拜《公羊》,诵法《繁露》,以为一字一句皆神圣不可侵犯者,今则并其所谓‘复九世之仇’而亦议之”数语,更大大地佩服起来。因为我从十三四岁起,就很相信《春秋公羊传》;公羊对于齐襄公灭纪,褒他能复九世之仇,这个意思,那时的我是极以为不错的。那么,满清灭明,以汉族为奴隶,我们汉族正应该复九世之仇(说句弄巧的呆话,从福临到载湉,刚刚恰好是九世!)复仇既然应该,则革命正是天经地义了。读完太炎先生此书,才恍然大悟二百余年以来满廷之宰割汉人,无所不用其极。什么“圣祖仁皇帝、高宗纯皇帝之深仁厚泽”,原来是“玄烨、弘历数次南巡,强勒报效,数若恒沙”!什么“今上圣明”,原来是“载湉小丑未辨菽麦”!满州政府如此可恶,真叫我气破肚,章邹的主张,实在是“有理有理”!一定非革命不可!

自此又陆续看了些《浙江潮》、《江苏》、《汉声》、《书学》、《黄帝魂》、《警世钟》、《訄书》、《攘书》之类,认定满州政府是我们唯一的仇敌,排满是我们唯一的天职。

次年(一九○四)废历四月二十五日下午四时,我叫了一个“剃发匠”来,又把我那小楼的门ㄆㄥ地一声关了,勒令他将我的辫子剪去,以表示“义不帝清”之至意。那年我十八岁。

当时我和几个朋友办一种《湖州白话报》,封面上决不肯写“光绪三十年”,只写“甲辰年”;当时这种应用“《春秋》笔法”的心理,正和二十年后现在的遗老们不肯写“民国十三年”而写“甲子年”一样。其实写干支还不能满足,很想写“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二年”,这也与遗老们很想写“宣统十六年”一样的心理;只因这样一写,一定会被官厅干涉,禁止发行,所以只好退一步而写干支。

同类推荐
  •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最美人间四月天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最美人间四月天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最美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成名作、代表作和经典作璀璨荟萃,收录了林徽因迄今所有的名篇,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一晚》《一片阳光》《彼此》等,是迄今为止最经典、最唯美、最值得收藏的林徽因读本!在书中,林徽因诗意解读了爱情、亲情和友情,分享了她对成长有关的人生感悟,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
  • 有风

    有风

    梦,极其颜色。情人节,好漫长的一天,临风起舞的风衣。大海的声音,月光下的红土地。佛说,我只是你必经路旁的一棵树。
  •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3册)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3册)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是罗曼·罗兰的传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描写了音乐天才约翰·克利斯朵夫与自身、与艺术、与社会斗争的一生,从少年时代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社会与艺术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友情与爱情的悲歌,到差点被生命的大难关摧毁,但最终达到清明高远的境界。约翰·克利斯朵夫虽然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性格,但是他对于生命、艺术却有着极大的热情,即使遭到误解,仍然保持着真诚的心,坚韧、勇敢地斗争。
  • 王蒙说—人行天地

    王蒙说—人行天地

    王蒙的经历和身份得天独厚。他对众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和广博世界的把握与表现,其实正是对生活可能性的一种探求。本书分人行篇和天地篇。前者写人,文豪、政治家、艺术家,栩栩如生。作为官员和文人的王蒙,交往甚广,常能写出人物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后者是游历天地的大文化散文,有别于通常泛游的文字,作家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及文化底蕴融于其中,使文章熠熠生辉。如此分主题地编选王蒙的散文随笔集,于作家也是首次。
  • 沉船

    沉船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诗”写作版图上,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写作具有启示录的价值和意义。但似乎有很多专业研究者对他以及他多年来的长诗写作缺乏必备的了解。
热门推荐
  • 幽灵鬼校

    幽灵鬼校

    荒古,洪荒,封印,狐狸,小小海大技校竟如此诡异,亲情,友情,爱情,且看主角如何演绎一段传奇故事。吾乃茅山道士,汝等小鬼还不速速退去!
  • 心灵经营的艺术

    心灵经营的艺术

    作者皆木和义选取了他十分崇敬的松下幸之助先生的名言,这些名言大多来自松下先生的各种著作与发言,尤其是立足《开创道路》和《心灵经营术》中的文章,从“经营心灵的高人”,即“心灵的经营之神”的角度,对松下的名言进行了二次解说。同时,书中每节开头都引用了《菜根谭》中的名言。《菜根谭》一书在日本企业界相当有影响,许多企业家认为,《菜根谭》是“企业用人的准绳,经营管理的指南,业务推销的参谋”。风靡全球的《环球》杂志介绍日本社会的《菜根谭》热时说:“论企业管理的书籍成千上万,而从根本道理上说,多数抵不过一部《菜根谭》。”
  • 娘子,我们洞房吧

    娘子,我们洞房吧

    帝师!帝之师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谁曾想却被纯真的皇帝学生勾引?妻者,岂可从容为之!为势为名为情?他真可压得住身为权势集阴谋于一身的她?十年的隐忍又是会纵容自己给她,她所想,她所需?江山、美人,孰轻孰重?
  • 魇下

    魇下

    当你经历过众叛亲离,被所有事物唾弃的时候你还会化身砥柱,毅然的站在最前面吗?……在苟存的世界,他孤独的思考着……
  • 超级改造人生

    超级改造人生

    曾子傲获得神器驻体后,在人生各条线上都走上了不平凡的道路。虽有神器,但赚大钱,踏上人生巅峰依然不是那么容易。走险地,创龙潭,探索未知境地。积累人脉,借势压势。看主角如何添彩自己平凡的人生。
  • 午夜公交车

    午夜公交车

    平安夜,就因没吃苹果,喝到醉醺醺上了一辆公交车……上了车,发现没有司机,悲剧了。
  • 不属于我的时空穿梭机

    不属于我的时空穿梭机

    一个平凡的少年,得到一台来自未来的时空穿梭机。他只有时空穿梭机的绑定暂时使用权,看看他们今后会发生什么,时空穿梭机什么时候会回去。。。
  • 王俊凯之勿忘凯始

    王俊凯之勿忘凯始

    女主角张雪为了找到七年前帮过她的一位男孩来到重庆,碰见了王俊凯。和他相处了一段时间,才发现,他,就是她要找的人。她想告诉他,她始终没有忘记开始他们的记忆。PS:所以小说名叫勿忘凯始。本文主要写王俊凯和一个女孩的爱情故事,与现实无关。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鸿极之尊

    鸿极之尊

    昔二气未分时,螟涬鸿蒙,未有成形,整个世界混沌一片。在这片混沌中,孕育着一团更加混沌的物体。只见那物体如心脏一般搏动着,速而缓却极有规律,每搏动一次周身皆有震动迅速荡开,然后扩散在整个混沌中。
  • 命运一双人

    命运一双人

    雨夜,独自,墓前从那儿上来的都是恶鬼,可这仅仅是开始他是她一生的噩梦而他却连连缠上她如同噩梦连篇的人生我宁愿死去你给我的幸福,我承受不起来世我必定还你一个赵筱筱你知道么,一生一世一双人而我们就是这一世的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