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15900000008

第8章 古代的种种死刑(2)

1.炮格,也叫炮烙。这种刑罚就是先在铜格上涂油,在它的下面生火,让犯人在铜格上行走,犯人不堪灼烫,便会失足坠入火中烧死。据传这是夏代暴君桀看见蚂蚁爬在烧热的铜斗上,爪被烧烫坠火而死而发明的酷刑。夏朝的谏诤之臣关龙逢“歌而赴火”,就是死在炮烙之刑下。其后,元代也曾使用过炮烙这种酷刑。

2.醢(hǎi)。是一种把人做成肉酱的刑罚。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统治时期,一位叫九侯的大臣把自己非常漂亮的女儿送给纣王做妃子,可九侯之女不喜欢荒淫糜烂的生活,这使纣王十分恼火,他不仅把九侯的女儿杀掉,而且对九侯施以醢刑。醢刑最开始时是把人活着放入臼中捣死,但后世多为先将人杀死甚至肢解再施以捣烂之刑。这种刑罚后世也不多用,但据《元史·世祖纪》记载,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月,益都千户王著对阿合马蠹害民的行为十分不满,便与高和尚合谋将其杀掉,这触犯了当时君王的利益,于是世祖将王著、高和尚杀之于市,并加醢刑。

3.脯。本指干肉,作为刑罚就是把人做成肉干,即暴尸。这种刑罚也是在商纣王时使用的。商纣王对九侯施加醢刑时,大臣鄂侯出来谏阻,陈述不应该对九侯加刑。纣王不仅不听其劝说,反而迁怒于鄂侯,对其实施脯刑。此外,传说纣王还曾“杀鬼侯而脯之”。

4.烹。这种刑罚就是用鼎镬之类器具将人煮死,俗语“下油锅”之说,即与此类似。商纣王为试试周文王是否为众人所说的圣人,便将其在商做人质的儿子伯邑考烹为羹送给文王吃。

烹这种刑罚在春秋时使用较多。中山之君曾烹乐羊氏,齐威王曾烹阿大夫。秦朝的大辟之刑亦有镬烹之刑。汉代的董卓曾烹李渂、张安,据说二人临入鼎时说:“不同日期生,乃同日烹。”汉以后则较少用此刑。

5.剖心。这是一种将犯人的腹部剖开,将其五脏六腑取出致使人死亡的刑罚。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不事政务、荒淫无度,比干屡次进谏,纣王早就听得不耐烦了,便以看看比干的心是否有七窍为由,将比干的心挖了出来。秦人的剖腹之刑与商纣王的剖心类似,秦惠王曾剖开一个人的肚子看他到底有没有偷吃御桃。宋代也曾用过此刑,《宋朝事实》卷十六记载: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大宋官员就对广西少数民族起义的领袖施以剖腹刑,而且还嫌不满意,剖腹之后又施醢刑。

6.笞杀。所谓笞杀就是用笞杖将人打死。战国以后,法有笞刑,但没有笞杀之刑。汉高祖时,曾将楚降臣丁公下吏笞杀。后来的汉灵帝时,也曾将上书攻击党人的永昌太守曹鸾行使笞杀之刑。宋辽时期使用这种刑罚较多,如宋太祖时李瑶、董延谔等都被杖打死。辽时,五院长官皆可杖杀部下、百姓。辽圣宗时,曾批判这种刑罚太过严酷,并因此罢免了一位官员,此后,官吏们便不敢使用此刑。

7.囊扑。这种刑罚就是把人装在囊袋中打死。秦始皇时,赵太后与一名叫嫪毐的人私通,并生下两个孩子。秦始皇知道这件事后,将嫪毐车裂,把太后所生的两个孩子囊扑而死。历史上使用此种刑罚的只有这一记载。

8.焚。这种刑罚就是把人捆绑着放在火上烧死。汉时篡位称帝的王莽专政期间,唯恐别人不服,对那些对他表示不满的大臣就使用过“焚如之刑”,他曾以这种方式将陈良等人处死。汉之后用这种刑罚的极少,却常见焚尸。如北齐后主武平五年(574年),南安王思好造反,尚书令唐邑率兵征讨,思好兵败后便投水自杀,唐邑并未善罢甘休,他们不但没有放过思好的妻子,还将思好的尸体焚毁。后来金海陵汤王也曾使用过焚尸之刑。

9.凿颠。这是一种用器械击人的头顶使人死亡的刑罚。《汉书·刑法志》中说秦朝的大辟有凿颠一刑。

10.断背。即把犯人从背部砍断以致其死亡的刑罚。晋文公时,因颠颉在其宣明法纪的集会上迟到,便将其处以断背之刑。此刑与腰斩相近,但较为罕见,除此例,以后也未见使用过。

11.射杀。即用箭将人射死。《汉书·王尊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儿常以母为妻,其母来王尊处告发。而法律却没有规定此罪当如何处罚,因为这事太有伤风化,而这种行为又是罪不容诛,因此,王尊便以法外刑制裁,下令将不孝之子悬挂在树上,让五个骑兵将他射死。

辽代也用过此刑罚。一个叫肖古的女巫,向辽穆宗进献“延年药方”,须用男子的胆汁调和。穆宗使用此方数年,杀人甚多,却没见延年之效,便知自己受骗,将肖古射杀。

12.投崖。这是辽代使用的一种刑罚,即把犯人从高崖之上抛下,将其摔死。据《辽史·刑法志》记载,辽代对一些身份高贵又犯了重罪的人,为维护其身份和尊严,一般不在公众面前执行死刑,而是采用“投崖”的方法将其处死,或强迫犯人自己投崖自杀。

13.多刑并罚。古代有不少暴君酷吏还使用对一人施加多种酷罚而致其死亡的残酷刑罚。隋炀帝时,有大臣向他进谏阻止他巡幸,炀帝便先把谏者的腮帮子割坏,再将其斩杀。五代时期,有一种用铁刷致人死亡的刑罚。对犯罪的人,先把他放在铁笼里,在笼外点火,然后用铁刷刷剔他的皮肉,使人在铁刷剥刺之下在铁笼中挣扎,最后在烈火中毙命。更有甚者,十六国时期,石季龙对太子宣用了这样的刑罚:先用铁环穿入他的下巴然后锁上,而后垛一柴堆,在柴堆之上竖一个带辘轳的木杆,辘轳穿上绳索,在柴堆上倚靠一个梯子,然后将太子的头发拔掉、舌头抽掉,再牵着他由梯子登上柴堆,再将辘轳上的绳子穿入他下巴上的环,将他拉起吊上,然后再砍断其手足,挖出眼睛,最后剖烂其腹部。这些惨绝人寰的兽行已无可命名。

(三)参夷与连坐

一个人犯了罪,惩罚这种犯罪的刑罚是只及犯罪者一身,还是连及他人,这从战国以来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当人们还没有最后摆脱氏族制度的影响,还不是以独立的个人身份参与社会生活时,国家对一定的犯罪行为的惩罚常常是连及未参与犯罪的其他人,也就是一人犯罪罚及子孙。参夷和连坐便是古代刑罚中一人犯罪罚及他人的制度。

参夷,即夷三族,又称为族刑,即一人犯罪则灭绝三族。战国时期,秦、楚等国都有族刑,如楚灵王时“囚庆封,灭其族”。对于三族,大多数限于父母、兄弟、妻子。汉初时沿袭秦朝旧制,法律上有三族刑。汉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除去了三族罪,在法律上也废除了三族刑。但是,法律上虽无三族刑,汉统治者却常常以族刑处罚谋反大逆之类的罪犯,如《汉书》记载,主父偃被族,郭解“大逆不道”被判族刑,晁错犯“大逆不道”,“当腰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这也为族刑。

连坐是战国时期广泛采用的法律制度,即一人有罪连及他人,其与族刑不同:第一,族刑被连及者皆受死刑,而连坐连及者有的受死刑,有的不受;第二,因族刑连及者自身没有责任,只因与犯罪者有血缘关系才受到处罚,而被连坐者则往往负有国家赋予的某种法律义务。如商鞅变法时,实行邻伍连坐,把百姓编入什伍,使同伍人相互监督,一家犯罪,其他四家负有监督责任,如果不举告就要受处罚。秦代除有什伍连坐之外还有军事连坐、全家连坐、因职务发生的连坐等。《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意思是上级对其所任用的官吏的犯罪行为不管是否知情,都要负连带责任。

汉代废除族刑后,连坐法在全家连坐上有了新的发展,被统治者用来惩罚他们最仇恨的人,或他们认为最严重的罪犯,虽然族刑的使用并未杜绝,但连坐已逐渐起到了代替族刑的作用,这时的连坐也称为从坐、株连、缘坐。

基本上代替了族刑的连坐,大多适用于谋反等大罪,在历朝历代都不曾中断使用,只是有的朝代使用较为宽缓,罪及面较窄,如《唐律》对于谋反大逆罪规定只有本人处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绞;有的朝代使用则较为严苛,如《明律》对于谋反大逆罪的规定为,本人凌迟处死,受连坐的祖、父、兄、弟、子、孙及同居之人(不分同姓异姓)、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贯,也不管是否有病、残废),只要十六岁以上的人一律处斩,可见株连范围之广。

有的统治者对连坐之刑的使用还变本加厉,尽可能地扩大株连的范围,即有所谓的株连七族、九族、十族之罚。隋炀帝在位时,外征四夷,内穷嗜欲,兵革数动,赋役滋繁,致使百姓衣食不保,相继举兵反隋。后来杨玄感谋反,隋炀帝不仅将其本人杀掉,且罪诛九族。明代,朱棣凭借武力从建文帝手中夺取帝位,命方孝孺为他起草登基诏书,方孝孺因其篡夺帝位,将笔扔在地上,拒不起草。朱棣对此十分恼火,威胁他说:“难道不怕我灭掉你的九族吗?”方孝孺回答说:“就是灭十族我也不怕。”朱棣恼恨至极,除方孝孺的九族外,又将其门生收为一族,并加以诛戮,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灭十族的最高记录。《明史·方孝孺传》说道,方孝孺之死,宗族亲友前后坐诛者数百人。

同类推荐
  • 国学知识大全

    国学知识大全

    本书收录吕思勉先生《国学概论》《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读法》,是迄今讲授国学入门门径最全面的指导书。
  • 思棠心语(上)

    思棠心语(上)

    本书是将近年来的讲话、报告和言论汇集成册,记述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甘肃教科文卫事业及其它改革和发展的历程。
  • 饮酒与行令

    饮酒与行令

    中国人喜饮酒,有事没事喝两盅,家里来了客,有朋自远方来,都不免要备上一壶好酒,推杯换盏一番,似乎不喝酒就不算吃饭,不喝酒就不能尽地主之谊,不喝酒就不能尽兴。于是,酒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酒行令好处多,可以调节气氛、增进交流,雕俗共赏、老少皆宜,陶冶性情、激发才智。从诗到小说,酒令无处不在,为文学色彩拓宽了体裁,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朱领略酒令文化的魅力。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 中华圣贤经典——礼

    中华圣贤经典——礼

    中国古代圣贤是中华文明辽阔天幕中最闪亮最灿烂的星星,他们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智慧堪为万世师表,他们创作的一大批经典著作经久不衰,成为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供后人瞻仰和学习。丛书摘取了以儒家学说为主的圣贤经典论著中最富影响和声名的章句,按照指导原则——人生态度——人际关系——工作方法——人身修养——自我追求这六个板块对其思想内涵进行了解释、挖掘和延伸,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典故论证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
热门推荐
  • 影后的首席Boss养成记

    影后的首席Boss养成记

    她是影坛中高高在上的影后,回家还不是照样为他洗手作羹汤。他是幕后超级大Boss,回家还不是照样洗衣带孩子。“欧巴,今天你带孩子哦!”水蓝色的大眼笑得眉眼弯弯,不难看出她是个幸福的小女人。“媳妇儿,我今天得走红毯领奖呢!”将人搂过来,亲了一口。“孩子,还是你带吧!”“老公,反正我是不介意带着孩子走红毯!”最后的结果呢,是他们的萌娃成了当夜最闪亮最吸睛的对象。媳妇儿,你就负责貌美如花,一直美下去吧!赚钱养家有你老公呢!
  • 树木医生

    树木医生

    为大力弘扬生态文化,促进生态文学创作,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事业发展,营造“关注生态文明、重视森林健康”的良好氛围,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北岳文艺出版社与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天人生态杯”全国“啄木鸟”系列生态文学有奖征文活动。
  •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的写作受到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启发,主要关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透过他们在私人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中的记述,揭露其在历史变换中的真实心理状况,研究其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师承关系、思想轨迹等情况,展现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喜悦与悲伤。借由对文人日常生活的个案解读,作者也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的全新视角。
  • 魔院:雪之女王

    魔院:雪之女王

    沉睡千年,少女再一次醒来。千年之后,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大陆也变得陌生不堪。千年,使自己所用之术、所御之器、所契之兽,都成了大陆上早已不存在的东西。千年,可以让大陆人民遗忘那个早已不存在的魔族,那个强大而嗜血的种族。少女如雪般纯净美好,可雪里包裹着的,终究是灰尘……
  • 昆仑裂隙

    昆仑裂隙

    自昆仑起,灵气复苏。一夜之间,裂隙悬空。自即日起,仙凡无隔。
  • 我的爱情要精彩

    我的爱情要精彩

    前桌雅雅的同桌小红退学,恬恬搬家过来勾搭铁蛋遇窘。班长孙海涛追雅雅撞墙角。暑假里,铁蛋因见义勇为伤到记忆力。有一位神秘美眉小妖来到铁蛋家,最后和孙海涛相知相恋。妙妙和石腿铁臂悠拉锤成为大学同学。雅雅提前告别大学校园,上班挣钱,并和铁蛋“试婚”。重伤铁蛋的坏人扮成铁蛋,竟光做好事。小红追寻铁蛋,邂逅小灿。恬恬突然出场。妙妙为捍卫爱情,把铁臂做肉盾推向恬恬,让恬恬深深爱上了铁臂。郝英和陈玲,陈瘦子和坤婶,钢蛋和丫丫,夏夏和小花等等,也刻苦追求精彩爱情。铁蛋当民警后,高效碾匪。老同学齐敏遇困,他保媒把武林高手丝人介绍给她,引来一串悍匪,全部巧妙碾压。至此,故事尚未结束。
  • 修炼大狂潮

    修炼大狂潮

    时间倒转,万物归元,灵气复苏,地球开启了全民修炼的大时代。兽宗、虫宗、植宗、器宗。四大修炼体系,掀起【修炼大狂潮】。别人的主角是开局一条狗,装备到处捡。为什么到了我这里就变了呢?要啥啥没有,死活全看脸。ps:虫宗:以虫卵为道种,灵力化虫,铺天盖地,手段诡异,无孔不入。兽宗:以兽魂为根基,千变万化,兽力无双,气血旺盛,擅近战。植宗:以植物种子为源,一念成林,主控制,偏辅助。器宗:以刀剑等死物为灵,攻击无俦,弱点:修炼速度慢。PS:人有七魄,每开一魄,便可融入一次道种。
  • 穿越之咸鱼要翻身

    穿越之咸鱼要翻身

    凭什么男主女主自带光环,而炮灰只能作为他们的垫脚石。在众多炮灰的怨念中,炮灰逆袭系统被激活了,曦微,作为系统的绑定者也开始了无尽的穿越。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星蛮人传

    异星蛮人传

    一群蛮族强盗的历史,突破天险、历经万难并建立一个辉煌帝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