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170300000243

第242章

这样温情的时刻,若不是上官璃华此时才堪堪躲过大劫,轩辕御辰定也不会这般不顾礼仪规矩地这般‘轻薄’上官璃华。然而,经过这一次上官璃华险些再一次就在轩辕御辰的眼前死去的一幕,轩辕御辰突然就想通了很多,他和上官璃华重活一世,何必单单守着那所谓的规矩,却在他们中间隔了一鸿沟。

所以,与其说是三皇子轩辕御辰故意想要借李尚情的嘴巴证实出去他和上官璃华之间已经有了‘肌肤之亲’,还不如说三皇子轩辕御辰在这一刻便决定从此对待上官璃华的事情并不会再如此放纵于她,对待上官璃华的感情也无需再度隐藏。

三皇子轩辕御辰甚至已经在心中做起了打算,待他们处理好这一次允州城的事情,安顿好这些灾民之后,他便回京就向轩辕皇帝请旨赐婚于他和上官璃华。当然,轩辕御辰不说李尚情之前已经扬言站队于自己,定然知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自觉性。就是这些日子从他自己得到的消息以及这段时间李尚情是如何对上官璃华的,轩辕御辰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这李尚情定然也是会为上官璃华着想的人,断然也不会乱嚼舌根,说一些似是而非足以毁了上官璃华名声的事情。在这一点上,轩辕御辰可谓是算足了人心,也费尽了心思。

很快,轩辕御辰便再次拥着上官璃华睡去,而被三皇子轩辕御辰‘算计’了一番的李尚情,果真没有让他‘失望’,还是将他想要达到的目的,不声不响地完成了。毕竟,像独孤絮那样的性子的女子,怎么可能会拘泥这些,定然有机会就会以一传十的方式传扬出去。但是,到那个时候,他们早就已经回了金陵了。

将近午时,三皇子轩辕御辰是被独孤絮给吵醒的,听到外面有人咋咋呼呼地喧闹,三皇子轩辕御辰好看的眉头紧皱一起,而后,先是看了一眼自己身边的上官璃华,见对方还未醒来,又是有些失望,又是有些庆幸。总之心情还是有些纠结。但是,这些纠结三皇子马上就转换为不纠结了。

于是,门外喧闹的独孤絮便成为承受轩辕御辰‘怒火’的人选。轩辕御辰速度很快便收拾好了自己,也将上官璃华被他不小心扯乱的衣服整理好之后,才转身向帐外走去。

到了帐外,原本还在咋咋呼呼的独孤絮,在见到三皇子轩辕御辰之后,先是将三皇子殿下浑身上上下下扫视了一眼,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妥之后,这才开口质问道:“那什么,现在马上都午时了,你和轩辕御麒口中所说的那谁谁谁,我怎么没见到?”独孤絮一说起这个,好吧,就有些迫不及待了。虽然吧,她是舍了一副百毒不侵的身子,但她的毒术和蛊术,却还是鲜少有人能够不着痕迹地暗算到她的。即便是她那个心狠毒辣,也想一心至她于死地的姑姑--苗疆国圣女独孤也是一样。

既然如此,她有没有一副百毒不侵的身子也没什么太大的作用,反而因为这些,她的毒术和蛊术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因为很多毒没办法再尝试,继而导致她的毒术没办法继续提升。如今,独孤絮也只能说,或许舍去这一身百毒不侵的身子,还能因祸得福也指不定。倒是上官璃华,有了她的这一身百毒不侵的身子,倒是方便了不少,不仅能提高防备那个人渣皇子的暗算,却也能如愿地加快她向自己学习苗疆毒术和蛊术的速度,这也算是物尽其用了吧。

“怎么?才不过一日,皇太女竟然这般充满活力,到底是从小吃毒物长大的.......”三皇子轩辕御辰并没有再把话说完,只是这说一半留一半的效果却绝对比全部说完更让独孤絮生气。

这三皇子的意思是,她自小就吃毒物长大,故而这会儿就像毒物那般,很快满血复活?这到底是夸她还是贬她,独孤絮虽然不是轩辕朝的人,不懂得那么多弯弯绕绕的东西,但是,轩辕御辰的这个话她还是成功地读懂了其中的意思。这轩辕朝的三皇子,别看他这平时对谁都一副好脾气,那也就是上官璃华在的时候。瞧瞧上官璃华被感染瘟疫之后的这几日,谁还能从这个据说是什么‘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三皇子脸上看到半点笑容?倒是从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在这几日里全被独孤絮尝了一遍,那就是关于轩辕御辰的腹黑和高深莫测。

同类推荐
  • 帝女风华:摄政长公主

    帝女风华:摄政长公主

    她是大楚最后一个公主,以江山玉玺为礼,只求下嫁破城之将。他是北冥的开国将领,对大楚皇室恨之入骨,却不得不迎她入府。他说:“楚汝卿,你真让我恶心。”他说:“纵使你骨碎如粉,也难平息我对你的入骨之恨,我与你,不死不休!”可终有一日,真相揭开,他满眸悔痛,惟愿以余生赎罪。她却说:“我与君心隔山海,山海终生不可平。”
  • 九尾绥绥

    九尾绥绥

    他扼住她的喉咙,一分分用力,没有一丝迟疑,没有一丝怜悯:“你不该动她!”她心中凄苦:难道我倾尽半生为你,仍不敌她一靥笑颜?只因我是妖,她是人,我便不得善果吗?!一股肃杀的寒意从她眸中迸发:“既如此,那我便杀了她!”......九重天劫将至,八尾灵狐涂山玉藻忆起从前为报恩,剜了一滴心头血送去轮回,而今为渡劫,她下山收回心头血,顺道为恩人解了这一世的死劫,却不想自己却因情劫牵绊,纠葛一世......
  • 小狐狸的树

    小狐狸的树

    小狐狸说来世要当一颗树。我问他为什么,他总是不回答,而是静静的看着星空下的绿树。因为子森,他喜欢的子森。可惜我永远比不上她。你说呢,小狐狸?你和我在一起好不好。
  • 晏晏倾城色

    晏晏倾城色

    太师府的嫡长女舒窈一直不喜欢家里的安排,把自己嫁给了当朝皇三子晏王穆齐光。穆齐光虽然身居高位,天生贵胄,战场上的奇才,能嫁给这样的男子是殊荣。只是舒窈心中早已有人选,嫁入王府就意味着从此萧郎是故人。舒窈心中怨恨却也无法摆脱,只得顺从。直到那一天——“穆齐光你知道吗?小时候我读诗经,看到过一句话,言念君子,温其如玉。齐光,我这辈子不求嫁得君子,但求枕边人温润如玉,平淡从容。我第一次看到顾明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这一生,如果能够嫁给顾明疏,小时候的梦想就能成真了。”随着事情慢慢深入,舒窈渐渐发现,事情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舒窈想要去弥补却发现,为时已晚......放心放心是甜的是甜的!!!闭眼入即可!!!
  • 穿越女帝成长手册

    穿越女帝成长手册

    21世纪赫赫有名的高智商高颜值的冰山女总裁竟然因为被队友出卖英年早逝,结果穿越到了一个女尊王朝嗷嗷待哺的小女娃身上,且看她如何把整个天下掌握在手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是谁能告诉她,在她登基称帝后,为什么那几个提起名字天下都会动荡的人……
热门推荐
  • 携手相伴

    携手相伴

    袁熙琳一个粗心大意的人,只求过着米虫的生活,一个吃货,为人很好,可是她因为粗心大意,迷糊,而被人算计,她是否会度过难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 大宇宙

    大宇宙

    千万年后,意外中获得不死血传承的龙笑天,从零开始的传奇之旅。集校园、都市、黑道、修真、武侠、监狱。讲诉的是一个修真遗失的时代的修真、修仙、修神、修圣的故事。校花、白领丽人、警花、极品少妇等无处不在。
  • 寻尸人

    寻尸人

    有许多的人会因为这种或那种的境遇而“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即使至亲之人伤心欲绝,可是大千世界,茫茫人海,又能去哪里找寻呢?平庸少年张进宝,他凭借着自身的天赋异禀,帮助了许多客死异乡的人们回到故里……而张进宝也在之后的寻尸之旅中,遇到了神秘大师黎叔和他的首席大弟子丁一,他们一路上和张进宝并肩前行,一同走上了一条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
  • 万界血途

    万界血途

    望不到边际的天途,走不到尽头的血路,在这个万界争锋,白骨如林的年代,谁能主宰天地?!少年历千辛,经万劫,一路血红,踏上巅峰,乱舞苍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春华秋实:广交会迎来百届庆典

    春华秋实:广交会迎来百届庆典

    本书分为百届庆典、辉煌历史、交易平台三部分,内容包括:举行百届筹备工作会议、新中国开始举办广交会、信息化使广交会更精彩、中国工艺品创造无限商机等。
  • 花雨满天

    花雨满天

    季羡林先生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在此过程中参悟到许多佛家思想的精髓——人一死就是涅槃,不用苦苦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在亿万斯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关于佛教研究的经典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佛教研究;第二辑,佛教与文学;第三辑,佛教人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左手封印右手召唤

    左手封印右手召唤

    一个瓦罗兰大陆的最强法师莫名穿越到了一个废柴身上,从羸弱不堪的废柴变成了超级一流的法师,从此走出上了人生巅峰,瞧不起他的人卑躬屈膝,高高再上的达官贵人们也毕恭毕敬,就连那个狡猾老国王也不得不谨慎对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才能有的待遇?没错那就是他,罗恩!
  • 东篱谣

    东篱谣

    “澶华,你嫌弃我吗”她眨巴空幽的双瞳“嫌弃啊,嫌你太傻,不过也没关系,就是过门后难养一些,本少爷招架的住。”他做作地拍拍胸脯,心里却溢满甜蜜。“墨澶华!我可没答,答应,是,是你自己自作多情。”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生怕让他看见自己通红的小脸。夕阳洒下,为身旁满脸痞气的少年刻出细致的轮廓,她痴痴地笑起来。白澶华,那时候我们一定是被祝福的一对。她凄凉地勾起嘴角,映衬着满地的横尸,碧血。转身抬步离去......故人一去长别久,朝暮隔重山重楼,我回东篱几次守,不觉已是去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