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25000000001

第1章 一个母亲(1)

一个母亲《一个母亲》发表于1929年7月10日《新月》第2卷第5号。署名沈从文。1933年由合成书局初版单行本。

原目:《(一个母亲)序》,《一个母亲》。

现据合成书局初版本编入。

《一个母亲》序

因为生存的枯寂烦恼,我自觉写男女关系时仿佛比写其他文章还相宜。对于这方面,我没有什么经验。写这问题,可没有和我平时创作的态度两样,在男女因情感所起冲突中,我只尽我的观察,理解,解释这必然的发展变化。我并不在几个角色中有意加以责备或袒护的成见,我似乎也不应当有。我并不如据说在国内称为“批评家”权威辈说的成心在那里赞美情欲或讥讽绅士。只是以我的客观态度描写一切现实,而内中人物在我是无爱憎的。倘若还有人还要把这个引为“同道”或“异端”,想以他个人的趣味作我文章的尺度,我觉得这人是在极其可笑情形中白费了他的气力,实在为他可惜。因为我这作品并不是为等待这些毁誉而写成,我劝他还是去介绍他熟人一本新著,得到认可和赞许的机会可多一点。我这种试验性的作品,说真话,还不值得批评!

在技术上,我为我作品,似有说明必要的,是我自己先就觉得我走的路到近来越发与别人相远。与别人不同,这成败是不可知的,因为最好的批评家是时间。时间延展,虽其中免不了侥幸,但无论如何,把作品付之于时间,是比之付于现在由书业中大老板所支配指定的批评者手中为可靠的。既是后话可不题。至于目下,我得承认我工作是完全失败了。看到一般人,对于章回体看来不费脑力的作品感到倾心,我不承认我的失败是不行的。在许多近人名家作品中,对于他们的作品使我感到佩服的,是他们空话之多。他们真不愧为在那里创造理想中人物,不过似乎常常是理想过高,因此结果从这些作品中反映出人物都同平常人两样,虽然他们还自夸是“高度写实”,人的脸也像是用尺寸规画出来的,不走丝毫。因为把字数延长,他们就令每一个书中人都经常喋喋不休,说上一些没有关系的空话。因为有“思想”,他们有时就借一个厨子的口来说明“国际联盟”以及不下于国际联盟那么与二十世纪中国某公馆厨子毫不相干的问题。他们想到革命,就写革命,想到恋爱非三角不行,本来只有两个,也就想方设法勉强再凑上一位。他们表现理想中人物的人格,却依赖这纸上的英雄独唱,毫不悭吝一切豪华美丽的言语,只以为一说出来一切问题就从作品中人物言谈行动上得到了正确解决。他们所谓“抓着时代”,在时代中产生时代作品,那种态度和方法,其实还是中国往日名士诗人“即兴”一样,自然他们各人都有理由说某一方面才认为是可以讥诮的“即兴”,某一方面是“忠于时代”。到底这些人是聪明人,在一切方便中他们是轻轻易易就完全成功了的。中国当然是需要一种继续章回传奇与《聊斋志异》侦探香艳小说的作品,天才名家,应运而生,没有什么可怪处。他们能得大众的了解与同情,是他们把习惯的一套给了时代,可不像是时代真正给了他们什么。

《一个母亲》序上面我说的话,是偏于对表现技术而联带及思想意识我个人的态度,我愿意也有人相信我的话不完全是个人的牢骚。时下名作家们,是有以疏忽此点反而成功的事实作证明足以自傲。批评家们又以“通顺可作中学教本”的话而奖励了这种作品而作成普遍推广宣传的。这些人完全是“聪明人”。

我的见解是明知自己失败,却找不出对成功者以尊敬机会。在走不去的荆棘塞途的僻路上,将凭我执拗顽固的蠢处,完成我自己所能走的一段路。我以为一件作品对外景只在说明充实背景的需要而存在。说明上文字的节制是必须的,这是我有意疏于写景的一种解释。我以为表现一个理想或讨论一种问题,既然是附丽到创作中,那么即或形式是小说的形式,在对话动作种种事情方面,适当节制为势所必须,过分的铺张应当是一样忌讳,观察详细又不可缺少,一切应当从需要作考虑。这是我在描写上不能夸张复有琐碎的一种解释。

假若有人问到:作品中的孩子,结论到底是怎么样?对于这样疑问,我一时还找不到适当回答。因为孩子还是一个孩子,年纪只是一岁或三岁,有一个日益发胖温和“伟大”的父亲,同时又有一个“富于人性慈爱”的母亲,就正是一般孩子在幼小时所需要的一种家庭。一个正常家庭的情形,使孩子能好好的活到世界上,不寒不饥,有病时可以及时吃药,疲倦时能睡到母亲怀抱内,或极精美安适的摇床内,也就可以说是孩子所希望的合理结论了。

一个母亲

A

“在他们间居然有了孩子……”一些不很知道他们生活,又略与他们夫妇相熟的人,当孩子出世以后,是曾那样用着稍稍奇怪的意义,把这孩子出世的消息议论到的。

孩子满了周岁,外祖母远自三千里外,托了来京的便人,把许多小孩子的衣帽玩具装满一箱寄来。同时为这作母亲的女儿写了长长的信,信上充满了这老人家自觉的幸福,还用一些略带骄傲的语气,说如何把寄去的相片给了亲戚们看,如何做梦梦到这小孩子的长大成人,牵了外祖母的手走路,如何……凡是可以使老年人高兴的一切全写到了。

一对夫妇结了八年婚,对于小孩子似乎是无望了,忽然使一个人作了外祖母,这作外祖母的心情忽然增了若干孩气是当然了。

来信的时节,正是母亲把孩子换了白色的干净衣服,放到白色藤制小卧车中,预备推向公园去的时节。草草读完信的母亲,把箱开了,一件件取出那些小孩子的东西来,小鞋小帽皮球口琴喇叭裤褂,……一面向小孩子逗着,把每一件东西都给放在小孩子手上,一刻又取去丢到一旁,一面又向站在身旁的妈子笑,奇怪乡下的老太,会这样那样亏她想得到塞了这一箱子。

“看,小菩萨也拿来了!”说时她把一个泥佛拿在手上。“这是送我的,我小时候就只想得这样一个泥佛玩。做梦也这样打算,到大王寺偷它一个来放到枕头下当宝物。瞧,老太不知到什么地方得到这东西。上面有字,是庙里来的,真好笑!”

她把那小泥佛给孩子,孩子不知道这东西用处,就放到口边去,她又把它从孩子手中抢回。“嗨,这是糖吗?这也吃得吗?应当归我,宝宝,你只能玩糖做的菩萨。王妈,把这个放到我镜台上去。你瞧,这个手工,不平常,你小心莫掉到地下!”她谨谨慎慎的把泥佛交给了妈子,第二次拣出了一个球,放到孩子手上,“宝宝,你吃得下这个就吃。”

把每一件东西取出,她总用那又惊讶又欢喜的口吻,或者说,“这外祖母才好笑!”或者说,“这也拿来!”或者说,“全是送我的,宝宝没有分!”

本来已经二十六岁的母亲,到这时只像十八岁的姑娘。远地的来信同东西,把外祖母一方面做母亲的爱全带来,使孩子的母亲也成为大孩子了。

听到外面卖花的喊花,她想到应当去公园,太晏了,太阳会大,所以才胡乱的把箱子中物件放下,推了小孩的车离了家中。

到了公园树荫下,她望到孩子的脸,目光不忍一刻离开。孩子一岁了,肥壮,干净,活泼,白的小脚板使做母亲的只想放到嘴边,全身都有一种香甜气息。

孩子还会咧了小小的口作笑样子,还会喊妈妈爸爸,在世界上他有他的地位,在母亲的心中地位更看不出他的渺小。

公园中这几日来因为天气太热,树木都像很疲倦,园中每早都有小工拿了水龙头各处洒水。望到这些洒水人做事情形,在平时,她总想起一件可笑的事,就是小时候看求雨的人扛着草扎的龙,到人家门前,各人把满瓢的水向头上浇去的情形。她为什么只想到这件事,那是奇怪得很,因为这草龙,这满瓢的水,同自己会有着大的关系在,而孩子,也有分。不过过去的事如过去的春天,只要一成了过去,仿佛所余就只是一个梦了,所以纵孩子还在身边,孩子的小小的脸貌和那种顾盼神气,都可以使母亲想起一些应当流泪的故事,但因为目前生活的平静,心情成为纯然母性的心情,不能把另一时的事扰乱自己目下的心,见到水龙想起其余的一切,她也只当成一个可笑的联想了。

今天仍然见到小工在那坪里作事,水从龙头喷出,在朝日下成虹彩。水中有虹彩在,外祖母的信,在后面,似乎还赞美了孩子的相貌。“水中有虹”,这样想,她有点不自在了。信就在袋中,她把它取出重新来看。

来信说:他们说孩子叫奇生,是谁取的?他们说孩子像妈,不像父亲。孩子都说长得太好,我听到这话有一千次了,自然你可以笑我是有一千次把他的相给人看的原故,才会听到这样多赞美。我为他到万佛林许得有愿。我为他算命,据说比他父亲还聪明。信上完全说孩子,也完全好像只有孩子口中才说得出的话,看到后来这母亲忽然站起来想避开孩子,有到另一个无人地方哭一次的需要了。她用两只手把一沓信纸扭成一根绳,走到离开小孩有一丈以外地方去,望着天上的白云,颜色沮败,如害了病。

云在蓝天作衬的空中缓缓的飞。

缓缓移动的云像是非常蕴藉的用那飘逸的姿态,说明自己是无事不知,只不开口,聪明的人既能仰目欣赏,当能追忆过去任何时天上的云所看到地下的事。

这母亲感到了孤独了。她需要援助,但越更怕望那小孩所在的一方。

她想:这奇怪,忽然有这样心情。

她想:自己真是可怜的人,生到这世界上。

她想:这一年来是为小孩子而活,这时,为自己,所以,重新来作呆子,不快活了。

虽然怎样自己解释,用各样辩解对自己加以饶恕,用好的未来原谅了自己不愉快的过去,仍然是为一些东西咬在心上不放,有一种说不分明的苦痛纠缠。她为了设法保持自己前一时的那样心上和平,就仍然鼓了勇气走到孩子车边来逗孩子。

孩子见了母亲就笑。母亲也勉强笑。

低头看孩子的笑,在这天真纯洁的生命上,反映出的是母亲的蕴藉于心中深处的罪孽的自责。

她不能不想一些与小孩子有关的事情。

“孩子不像爸,像妈。”

她记着在糊涂情形中的外祖母这话,再去详细望孩子,她望得出许多地方孩子是既不像妈也不像爸的有另一种风度存在的。鼻子,耳,长的眼,向上略竖的眉,以及笑时口角的带媚的垂线,全是那个人。这母亲,两年前,就因为这种笑,使自己冒了一种险,勇敢的作了一些自己在另一时想来也颇吃惊的事。命运的作弄成为人们追悔的根由,一时稍稍任性,一切的事一眨眼又成为过去,不能稍稍凝固,逝去了。人事随时间逝去,仍然凝固下来仿佛作成了生命上一种嘲弄表记的就是这孩子。但直到如今,情形是就是那名义上作父亲的人,也似乎毫不对于他自己地位加以疑惑,因而感到苦闷的。正因为外祖母,父亲,以至于熟人,都有这信任,没有人愿意对他自己亲权加以一分疑惑,所以母亲才能看到这孩子长大。孩子如今是出了世的第一周年,孩子的来由,是两年前的事了。

事虽是两年前事,但她想来又像是许久许久以前的事了。若非今天孩子的外祖母的来信,纵是把孩子抱在手上,也不至于再去想起孩子出世因缘的。

她想起她的秘密,重新温习当时的任性的行为,对于孩子,就生了另外一种怜悯,极温柔的把孩子抱到怀中,把小手捂在自己的嘴边。坐到树荫木椅上了。

一朵白云在头上过去。母亲指云给小孩看。

“宝宝,这是云。”

孩子就说:“云。”

“云是宝宝的爸爸。”

小孩子就又说:“爸爸。”

“云是爸爸。”

“云——爸爸。”

一个名字叫做云的青年在母亲印象中涌起,母亲独自作着无望无助的微笑。

她笑了,她心中,为自己这微笑感到严肃,她第二次还是微笑。

到了十二点钟,那“父亲”从一个信托公司还到家中来吃午饭了。母亲同孩子是早已转家了的。母亲仍然在孩子身边,清理外祖母为孩子寄来的那一箱各样东西,孩子坐在小椅上,拿了球又拿了喇叭,还想要葫芦。这孩子性情有一种遗传不知节制的贪多。

父亲回来衣还不曾脱,就到孩子身边去,抱了孩子把孩子高高举起。

“呀,宝宝,什么人送宝宝的这样多!”

那母亲仍然用在公园中那意义微笑。且轻巧的说:

“娘寄了一箱子东西来,早上送来的。”她把箱中物件指点给那父亲看,“这里,宝宝小帽子;这里,皮鞋;这里,短衣,绣花的,费好大功夫呀!还有这些。”她指的是一堆玩具。

“母亲真是有趣味,够她收集的!”

“还有奇怪的哩。”

她忽然想起了那泥佛。“王妈,拿那菩萨来。”王妈正预备走进房去,这母亲忽又自己争到去拿,一会儿这泥佛就在父亲手上欣赏了。

母亲把泥佛当第二孩子那样珍重,她见到孩子父亲在检察那佛座下的小字,就用着同妈子先时说到的神气,告给孩子的父亲,小泥佛如何给自己在小时增加了幻想的话。她又说,“这是送我的,娘知道我欢喜这东西,所以才找来。”

对于孩子母亲的嗜好,孩子的父亲似觉得稍稍奇异,他望到与孩子争玩具的母亲温柔的笑。

那父亲说:

“素,我早知道你欢喜这个,我可以到庙会买十个。”

“因为是我小时欢喜的我才爱。”

“我看你从有了小孩以后就成了小孩子,完全不像大人。”

母亲不作声,转头问妈子,为什么不把老爷的漱口水拿来,不扭手巾给老爷擦脸。妈子听到了,才记起忘了告老爷今天有红烧鱼头上桌,把话说了还不曾走去拧手巾,因为照例说到鱼头父亲有话说,那父亲就说:

“王妈,你烧鱼头总是太甜。”

那妈子,乖巧的答:“因为您爱甜。”

“我只欢喜淡。”母亲说了不自然的笑。

“有些人欢喜用醋,我顶恨醋。”父亲就表明身分似的说着对于鱼头的意见。

听到这话的母亲,背了身轻轻的咬牙齿。

那父亲又问:

“今天有信来没有。”

“就只娘有一封信。”

妈子把手巾拧了给主人抹脸,母亲有意避开这谈话,就不说信,只问妈子菜好了没有。

告她说快了,母亲又问妈子孩子的衣缝了四天还不拿来是为什么事。

她接着同孩子亲嘴,同孩子的父亲谈公司里姓王的同事结婚送礼,又谈天气热买冰,说孩子的身体重量。

她提出许多不必提的问题来同父亲讨论,尤其是关于孩子。

她比平时更母性了一点,这是父亲觉到的。

看到她这情形的父亲,心中想,这真是一个模范母亲。

这母亲到无话可说,且看到父亲教给孩子喊爸爸,忽然感到一点慌张,就走到厨房去炒菜去了。不久把菜拿上桌子来问父亲是失败了还是成功。

她的一切行为全为解释在公园中时心情的反照。

为了想忘记一些事,她才高高兴兴来作一些事。

他们于是吃饭了。

父亲喝酒。喝酒不是习惯,这是特别兴致很好时才作的事。他一面看到孩子,一面看到孩子的母亲,不能不尽一庆祝自己同一家人康健的杯了。

母亲是知道这喝酒意义的,她笑。

掩饰自己心中由自己所刻画的残酷记号。没有比笑更为自然了。

同类推荐
  •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本书先从风俗史的角度对唐宋六百年牡丹审美玩赏之风习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此期牡丹赋、牡丹诗词等进行系统解读与阐述,借此分别呈现唐宋社会牡丹审美风尚之转移,以及唐宋文人士大夫牡丹审美文化心理之嬗变。通过风俗史与文学主题演进史之互参互证,从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角度来共同呈现彼时时代精神之变迁。
  • 笔墨清朝:大清才子图鉴

    笔墨清朝:大清才子图鉴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阶段,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在清代文人作家创作出的数量众多的伟大和优秀的小说中,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作者通过对清初、盛清、清末的才子不同凡响的人物生平和传世佳作的解读,为我们剥开历史的层层烟雾,看他们是如何在这乱世中撒下一笔清墨的。
  • 爱人,我写1778个故事来陪你

    爱人,我写1778个故事来陪你

    妻子患上了恶性肿瘤,被宣告只有一年的生命。当作家的丈夫,除了想办法让妻子多开心,做不了别的。他想,至少每天为她写一篇能让她心情开朗起来的故事……从第一篇《围棋》开始,他每天写一篇,直到《最终篇》,总共写了1778篇,也令他的妻子奇迹般地活了五年之久。本书精选了伴随作家夫妇岁月记忆的其中52篇,还收录了在妻子与病魔斗争的五年间那些感人至深的写作内幕。
  • 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燕台随笔

    燕台随笔

    这是一本别具一格又不同凡响的随笔。它只有八章、六十篇短文,但它的题材是多样的,有政治随笔、思想随笔、研究随笔,也有传统的游记和亲情文章。它的写法是多变的,有的是一泻千里的滔滔政论,有的是心思缜密的论说,有的又是潺潺流淌的美文。而不论是何种题材和笔法都是照亮人心的一束阳光。
热门推荐
  • 中华乱起之1882

    中华乱起之1882

    后世史书中……有人说他是小人,亦有人称他为君子!有人说他是奸臣,亦有人称他为国之栋梁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亦有人称他为国之罪人......................................慈禧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陈敬东,我大清之栋梁,亦我大清之罪人也!”.......................................【每天两更,雨天出品,全本保证,敬请收藏】
  • 查理九世之校园之恋

    查理九世之校园之恋

    作者的第一个作品,不要吐槽,谢谢了,作业大大也只是学生党而已。
  • 灵魂者的舞会

    灵魂者的舞会

    在这个世界里,只有每个国家的政府首脑才知道,有关灵力的存在。那是可以反抗一切物理法则的力量,而我们的主人公叶晨,轩辕家的败子,天子剑的主人。当众人的心思从横交错时,叶晨手中的剑,将指向何方?银发的剑王。剑舞的巫女。天子的圣剑。三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当一切真相水落石出之时,来吧,选择吧。
  • 公主她身价暴跌后飞升仙位

    公主她身价暴跌后飞升仙位

    日常精分的兰宁公主楚嫣,外人面前骑马射箭样样精通,人称“晚夜白凤”,锋利的眼神没人敢跟她对视;家人面前楚楚可怜她就是天下第一大奶糖;而在谢安面前……裤腰里藏酒不问春风与忧愁。表面上人畜无害的,实际上背地里温酒喝。别以为她酒量有多好,其实一杯就倒,每次都是谢安把她从各种奇奇怪怪的地方捞回来。人菜瘾还大。别人酒喝多了,难免会把想象的当成现实吹嘘自己有多牛逼;而楚嫣,不管喝没喝酒,都觉得自己是个走仙途的命,别人笑她,她就让谢安教训他们。十五岁那年,她私自外出拜于势头最盛的冉宗师门下,一走就是七年。有次她跟谢安抱怨,“既然师尊夸你命途不错,那你为什么不来做弟子?”谢安:“我只是一介莽夫,仙尊这么说,怕只是看在你的面子上罢了。”他这么说了,她也那么信了。其他子弟酸的倒牙:“你就宠她吧。”
  •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楚少的宠妻指南

    楚少的宠妻指南

    【本文已出版,出版名《从此深情永不负》,当当淘宝均有售】【推荐新书,娇妻在上:易少,求轻宠!】有车有房父母双忙,这是结婚前他的摊牌。车子豪华房产无数,父母全世界飞着商务谈判,这是结婚后顾筱筱发现的现实。顾筱筱曾一度傻傻认为楚逸辰是最适合她的存在,直到发现他竟还是她的顶头上司……
  • 给沈先生的一封信

    给沈先生的一封信

    沈放啊,星星永远也不会知道,尘埃用了多大的勇气,才敢与他比肩。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 为霖道霈禅师餐香录

    为霖道霈禅师餐香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逝水逆流

    逝水逆流

    历史的慢慢长河中,尘封了太多珍宝每件珍宝背后都牵动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拨开历史的尘烟,探寻被遗忘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