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34800000013

第13章 看得见的价格,看不见的手—市场的陷阱 (2)

第四,居民生活水平直线下降。首先工业生产和GDP的大幅萎缩使得社会财富大幅缩水,同时由失业和物价上升,再加上股票投资失败和金融机构破产,居民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以美国为例,大危机使得美国平民的生活水平倒退了整整20年。

自此次大危机之后,“市场失灵”这一经济术语在在西方经济学界被广泛使用。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或者说市场机制的某种障碍造成配置失误或生产要素浪费性使用。

市场失灵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价格机制在调节经济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副作用,使市场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市场调节往往具有相当程度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由此产生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和经济总量的失衡。在粮食生产、牲畜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的产业部门更会发生典型的“蛛网波动”。此外,市场经济中个人的理性选择在个别产业、个别市场中可以有效地调节供求关系,但个人的理性选择的综合效果却可能导致集体性的非理性行为,如当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时,作为理性的个人自然会作出理性的选择——增加支出购买商品,而每个人的理性选择所产生的效果便是集体的非理性选择——维持乃至加剧通货膨胀;同样,经济萧条时,也会因每个个体的理性选择——减少支出而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维持乃至加剧经济萧条。市场主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谋求最大的利润,往往把资金投向周期短、收效快、风险小的产业,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

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最终必然会走向垄断。因为生产的边际成本决定市场价格,生产成本的水平使市场主体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同地位,进而导致某些处于有利形势的企业逐渐占据垄断地位。同时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一些市场主体往往通过联合、合并、兼并的手段,形成对市场的垄断,从而导致对市场竞争机制的扭曲。

一般说来,市场能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但不能自动带来社会分配结构的均衡和公正。奉行等价交换、公平竞争原则的市场分配机制却由于各地区、各部门(行业)、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人的自然禀赋、教养素质及其所处社会条件的不同,造成其收入水平的差别,产生事实上的不平等,而竞争规律往往具有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财富越来越集中的“马太效应”,导致收入在贫富之间、发达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要优化资源配置,必须由政府进行干预。正因为市场会失灵,才需要政府的干预或调节。市场规律和政府调控相结合,才能有效遏制“市场失灵”现象。

【陷阱提示】 市场经济本身存在诸多缺陷,市场机制也会造成配置失误或生产要素浪费性使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会带来许多副作用。

丰产不一定丰收

一般而言,丰产即意味着丰收。但是,如果你完全相信“丰产即丰收”时,恐怕你会为此付出代价。在农业生产中,往往存在着丰产并不丰收的情形。

蛛网理论指出,当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引导生产时,经济中就会出现一种周期性波动。例如,某种产品在第1期中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第2期必定生产增加,价格下降;由于第2期价格下降,生产减少,又引起价格上升;再引起第3期生产增加,价格又下降。把各个时期的价格与产量波动画出一个图,这个图就类似于一张蜘蛛网,故有“蛛网理论”之称。

这种蛛网型波动在农业中表现最为明显。其实我们对这种现象已经见惯不怪,比如我国出现过的粮食产品价格上升,引起产量增加,这时供大于求,接着价格下降,产量又减少的这样的波动。举个具体的例子:

1979年我国大幅度提高粮价,粮食生产逐年提高,到1984年总产量突破4000亿公斤;1985年由于粮食实际价格水平比前两年降低,粮食生产迅速滑坡,连续4年徘徊不前;1989年,国家又一次大幅度提高粮价,粮食生产又获丰收,到1993年总产量突破4500亿公斤;1994年粮食生产滑坡,粮食产量减少。当年比上年粮食减产240亿公斤,价格上涨50%;1995年后,粮食连续4年大丰收,粮价一路下跌,1999年粮食生产开始滑坡,2003年粮价又开始上涨。粮食出现这几次大的周期性波动,与蛛网理论分析得出的粮价变动特性是相符的。2007年的大白菜供大于求正是由于2006年大白菜价格较高造成的,因为农民往往根据上年的价格来决定当年的生产。

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理论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这种根据的假设是:

1.完全竞争,每个生产者都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会继续下去,自己改变生产计划不会影响市场。

2.价格由供给量决定,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

3.生产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这些假设表明,蛛网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

【陷阱提示】 农产品频频陷入丰产却不增收的怪圈现象,叫做“丰收悖论”,即农民在丰收年获得的收入却比平常年低,甚至比歉收年还要低。

凭什么钻石比水更值钱

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中写道:“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它几乎不能够买任何东西……相反,一块钻石有很小的使用价值,但是通过交换可以得到大量的其他商品。” 一吨水才几块钱,而成千上万吨的水才换得的一颗钻石,除了能让人炫耀他的财富外,几乎没有什么用途。但为什么水的用途大而价格低,钻石的用途小却价值大呢?这就是著名的“钻石与水悖论”,也就是“价值悖论”。

这的确是一个“悖论”!水的使用价值大,却不值钱,而钻石却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却价值连城?

令人遗憾的是,斯密没有准备回答这个悖论,他仅仅创造了一个奇特的二分法,水有使用价值,而钻石有交换价值。然而,斯密以前的教授海彻森和其他学院的老师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首先由消费者的主观需求决定,然后再由商品的相对稀缺性或丰富程度决定。简而言之,由需求和供给决定。较丰富的商品,价格较低;较稀缺的商品,价格较高。

经济学家约翰·劳认为水之所以用途大、价值小,是因为世上水的数量远远超过对它的需求,而用途小的钻石之所以价值大,是因为世上钻石的数量太少,不能满足对它的需求。

而经济学家马歇尔则用供求均衡来解释这一“谜团”。他认为,人们对水所愿支付的价格,由于水的供应量极其充足,而仅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可是,钻石的供应量却非常少,而需要的人又多,所以,想得到它的人,就必须付出超出众人的价格。

由此可见,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观点是以数量与需求的关系即供需关系来决定物品价值的。这些解释不无一定的道理,让我们再来看看西方边际学派用“边际效用”来如何说明价值悖论。

由于水的数量一般来说总是取之不尽的,而人对水的需要总是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无休止。就拿喝水来说,随着人的肚子逐渐鼓胀起来,最后一单位水对他来说就变成可喝可不喝的了,也就是说,最后一单位水对人增加的“效用”也就很小。西方边际学派认为边际效用决定商品的价值,边际效用小,其价值也小,而钻石的数量相对人的需求来说却少得可怜,因此它的边际效用很大,于是价值也大。这就足以解释 “水与钻石的悖论”了。

我们通过一个通俗的小故事,从边际效用的角度来解释“价值悖论”。

有一个穷人家徒四壁,仅有的财产是一只旧木碗。一天,穷人上了一只渔船去帮工。不幸的是,渔船在航行中遇到了特大风浪,被大海吞没了。船上的人几乎都被淹死了。穷人抱着一根大木头,才幸免于难。穷人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的木碗,感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口袋最好的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

一个富翁听到了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回这么多宝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品,该换回多少宝贝!”富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穷人去过的小岛。酋长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声称要送给他最珍贵的东西。富人心中暗自得意。一抬头,富人猛然看见酋长双手捧着的“珍贵礼物”,不由得愣住了:它居然是穷人用过的那只旧木碗!原来木碗在这个岛上是绝无仅有的,是最珍贵的东西。

而“木碗与钻石”的故事也可以用边际价值理论来解释。一般情况下,随着人类手工业的发展,只要有木材,就能造出木碗,于是木碗却比比皆是,但人类社会的宝石极其稀少,因此,最后一只木碗对于人们来说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因此,最后一只木碗对人增加的效用是极小的。所以,钻石的价值或价格远远高于木碗。

同类推荐
  • 粮食狼烟

    粮食狼烟

    以全球性粮食危机为背景,以美国的粮食武器与称霸野心为主线,围绕粮食、能源、气候、转基因等困扰当今世界的几大热点问题着笔,梳理了美国四大粮商为垄断全球粮食所采取的种种战略与实际做法,提出了四大粮商布局中国的危急局势下中国的应对之策。
  • 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任何一段辉煌的背后,都有血汗、泪水、艰辛和失败。《谁撬动了银川经济》是一部着眼经济、落笔人生、弘扬创业、宣传励志的书籍,它可以见证企业家们从一个专业的经济工作者向宣传思想工作者转变的心路转折,但更为重要的,是它同时“撬动”了企业家们对宣传思想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初衷和工作理念。
  • 中国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

    中国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

    家庭承包制重塑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微观基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我国加入WTO,把小规模分散的农户迅速推向了瞬息万变的市场,导致农民增收困难,“三农”问题日益严重。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既是一个重大的政策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单从农业的角度说,实践表明,发展市场农业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组织化是指组织主体依据一定的原则,采取不同方式将具有生产经营规模狭小、经营分散、经济实力较弱、科技水平低等传统职业特征的农民转变为有组织地进入市场与社会,并且能够获得与其他阶层同等待遇的现代农民的过程。
  • 国外“三农”面面观

    国外“三农”面面观

    在外国,不少国家也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改善农民生活的方针政策。其中,有不少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例如,日本的“一村一品”,韩国的“一社一村”,荷兰和德国的合作社组织,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的农民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科技兴农,荷兰和巴西的环保措施,等等,各有千秋,别具一格。若遵循“洋为中用”的方针予以借鉴和参考,对我们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将是很有意义的。
  • 金融可以覆复历史

    金融可以覆复历史

    这本书就是为年轻人,也包括企业家和金融家们讲述金融历史和观念的。”我想,这是作者的明志之句,需要呼应一下的。为什么金融观念很重要?据作者之见,“缘于我们有太多的金融观念似是而非。而建立在这些糊涂观念基础上的思维模块混沌不清,但常常潜意识地支配着我们的金融思想”。这是说,深藏在人们观念里的“想法”可不是无关宏旨。观念影响思维模块,作用于金融思想。思想受了影响又怎么样?那就表现为行为,因为人的行为说到底就是不断的选择,其中思想的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常常是实际行为的第一步。
热门推荐
  • 新纪元学神

    新纪元学神

    你的语文老师竟然是性狂嗜酒的古代剑仙,你的历史老师竟然是强宗大派的高冷掌门,你身边个性满满的同学个个堪比超级英雄。当传统的“高分低能”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当科技与魔法共同为备战高考的高中生服务,当考试变成了与同学组队攻克难关的战场。一切都不再一样,因为这里是新纪元。然而平静的高中生活下,却是整个世界的本源和一个不知因何而起的阴谋。“跟我来吧,同饮这杯人生的辛辣,咽下之后就是甘甜了。”——郑无垠
  • 斩妖之人

    斩妖之人

    一群生来背负着命运的人,面对同样的使命,即使前方是无边的黑暗,他们也会奋不顾身向前,也只能向前,他们紧握手中的剑,不断地挥舞,试徒斩开前方无尽的黑暗。这就是他们的命运,千百年来,未曾改变。
  • 血战九天

    血战九天

    陆锐身遭变故,被众人唾弃,然而意外之中他因祸得福,两灵魂融合,开启了自己新的命运,武魂觉醒,燕都峰修炼大道,修为连续晋升,强者的道路由此展开,神魔无惧,皆斩脚下,踏着神魔尸体步入巅峰。
  • 惑说

    惑说

    惑,他是谁?尹。惑,她是谁?蓝倾。惑,他与她是什么关系?……尹,帮我拿到那个。嗯,你要,我给你。傻瓜!你为什么这么傻!别哭,哭花了脸就不好看了。……尹,他该死!嗯,那么就让他化为飞灰吧!
  • 离一夜暴富只差一个身份

    离一夜暴富只差一个身份

    林与/Samar多了一个机会,一个重头再来,一个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未来的机会。林与是否会重蹈覆侧?又是否可以成为心中一直想成为的人?真的会有一个从里到外都完美的人吗?是在用外表迷惑还是真实存在呢?排雷:女主成长型,前期自卑,遇到困难就放弃,对异性有误解。不是复仇文
  • 换个名字找神仙

    换个名字找神仙

    何为仙,从古至今有仙神说,说不明,道不清,有还是没有?男主从小接触的东西便为一步步证明神仙的真实身份而打下基础,也在成长中历经世俗七情六欲,最后看清了神仙的真面目,也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
  • 嫣妖画酿

    嫣妖画酿

    人间嫣骨,天下无妖。九州寂寥,三界落寞。素月仍如初识清辉盈白,三千珠翠拥宸游,惊艳了岁月洪流。秋风乍起,黄芦苦竹还在恣意生长,入骨艳花婆娑零落于地,花落熬粥汤。迢迢时光深处,故人离去。唯剩孑影阑珊,孤灯掩映下的柔肠断痛,独倚轩窗时的千般无奈,沽酒相逢辛辣入喉化不开的眉间清冷。当月凉风,夏花正值。胭脂淡褪,风霜染白。岁月如故,人情不如。十丈红尘,此生不复。
  • 极品钥匙

    极品钥匙

    阳天无意间获得了一把神奇的钥匙,可开遍世间所有门锁,更让他拥有了神奇的异术超能。美女老师晚自习邀请去她家里补课,没想到房间里还有个刚出浴的热辣警花!这下可好了,桃花运接踵而来,狭窄的房间里,一男二女开始温馨浪漫的“贴身辅导”。更有美丽校花,野蛮护士缠上身来,阳天的幸福生活开始啦。
  • 星空执剑

    星空执剑

    这是地球灾变之后的世界。武道、修行又成为了世界的主流。
  • 格兰西斯

    格兰西斯

    不要回头、继续着旅行的夜晚、没有人的气息、路灯也只是在喧嚣、无尽的迷宫(mazea)虚幻的存在、内在的草原(prairia)、罪孽的呼唤、裸着脚继续前进、胸中是梦见的、是谁为了什么才刻下这历史和这出生的悲伤、亲爱的人们交换着誓言、宣扬着未来的歌、紧握着的剑、一粒的眼泪、想唤回那温柔的黎明、彼方的光芒中,神的黄昏之杯。胸中是誓言的Asphode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