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34800000004

第4章 政府与市场,我们该跟谁—宏观经济的陷阱 (1)

节俭让个人富裕还是让经济萎缩

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国民众普遍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以维持日常生活。以美国为例:

2010年,美国商务部的官员表示,美国个人储蓄率在2009年达到10年来的最高水平——4.3%,但个人实际收入下降1.7%。人均消费减少,个人消费开支增幅较小。

经济分析师担心,美国人日益“节俭”的行为将会为经济带来巨大的灾难。倘若20世纪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仍在世,相信他一定会支持这种看法。因为,早在20世纪,他就发明了一种理论——“节俭的悖论”,恰恰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节俭悖论”指的是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的节俭生活方式对经济整体发展有弊无利,甚至还可能导致国家经济的萎缩和萧条。简单说,就是节约对于个人来说是好事,是良好的生活美德,但对于整个国家以及整体经济而言,则是一件坏事。

众所周知,节俭常常为人们所标榜为一种美德,既然是美德,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悖论?

让我们看看凯恩斯为人们提供的解释。他认为从微观上分析,单独的家庭个体,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可以最终致富;但宏观上看,节俭带来的作用却是另外一个样子的——民众省吃俭用→社会总消费支出减少→商品市场销量降低→厂商规模缩水→全国失业增加→国民收入下降……

凯恩斯在这样的推理下,提出节俭悖论。并进一步说说明,人们的节俭,导致产品销售滞缓,厂家规模缩小,工人失业,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经济规模的萎缩和人们的贫困。而这也正是美国人所担心的。如今,居民储蓄率的急剧上升已经成为了美国经济下滑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绝大多数的政府官员和学者都希望国家能采取措施刺激人们消费,以阻止衰退现象的繁盛。预测经济危机的美国学者克鲁格曼也说,“目前,消费者不负责任地消费倒是一件好事情。所以我希望消费者朴素、克制、节俭,但是不是现在。”

美国的案例告诉我们,节俭有损国家经济发展的思想是值得认同的。也提醒人们,“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已经落伍。

多年来,中国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储蓄率过高而消费率过低。然而,消费却是带动生产,让整个经济活动持续和循环起来的关键。如果人们一味节俭,将会带来不良的后果。这点,从国家目前的政策也可有所体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低保”范围和提高“低保”标准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家消费,这些都是为了达到用国民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目的。

当然,“节俭悖论”不是要我们选择一种奢侈的生活方式。它所提倡的是:居民要根据自身的收入水平适度消费,既不奢靡也不一味地节俭。人们不需要像凯恩斯主张的那样,为了经济繁荣,都尽可能多地消费。也不需要像眼下很多美国人一样把刷卡购物的习惯都戒掉。

“量入为出”不失为最为理性的选择。人们不仅要让自己合理增加消费,也要大力提倡理性消费,而不是在“节俭悖论”的影响下走向另一个极端——浪费。

【陷阱提示】“节俭悖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启示,出于推动经济积极发展的目的,国民应该适度消费,而不是一味地节俭,这样对自身、对社会都有益处。

“挖坑”真能带动经济发展吗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讲过这样一则有趣的经济学寓言——“挖坑拯救国家”。

乌托邦国由于遭受经济危机,社会经济陷入一片混乱,政治、经济系统面临瘫痪的边缘。工厂大量倒闭,满街都是失业的人。正当百姓们感到无可奈何的时候。政府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城市中心的大路上要进行一项巨大的公共工程。为了这项工程,政府雇佣足有200人的队伍,给这些人每个人发一杆铁锹,让他们按照计划挖出一个巨形大坑。

于是,在供应所需的铁锹,生产铁锹的企业开工了,生产钢铁的企业也开始工作了;在国家给工人薪酬时,食品的消费产生了,大大小小的商店、企业都恢复营业了。经济走上了复苏的轨道。

谁知,在耗时耗力几个月,终于把大坑挖好的那天,政府又宣布,要再雇佣另200个人来把大坑填好,这样各个企业的运转又开始……最后,经济在挖坑的过程中恢复,此时政府又通过税收,偿还了挖坑时发行的债券,生活又恢复往昔了。

“挖坑”就能带动经济发展?这是不是太荒谬了?

但请不要以为这仅仅是童话。事实上,现实中的确出现过类似的案例。在20世初期的美国就验证了这点。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为美国带来了一场影响最为深远的灾难。在这场经济大衰退中,美国经济几乎面临崩溃。当时,罗斯福政府为重建美国经济,就根据这一原理,由政府出资,导演了一场“挖坑行动”,致力于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政府支付优厚报酬,吸引了大批四处游荡的失业者。当获得收入的人增加时,国民的消费逐渐得到保障,市场开始重新获得活力,并推动经济走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这两个故事体现出政府在经济发展(尤其是在经济萧条时期)中的巨大作用。是凯恩斯提出的政府干预理论的“成果”。他认为,在经济发展中,当出现“市场失灵”,无法合理调整经济情况时,就应当通过政府的干预来解决问题。像故事中的一样,由政府主导,采取合理措施来增加国民收入,带动经济增长。

凯恩斯还指出,凡是政府调节能比市场提供更好服务的地方,凡是个人无法进行平等竞争的事务,都可以由政府来进行调整。比如政府可以协调社会总供需的矛盾、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各大产业运营,等等。

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我国实践中,可以看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市场是主导的因素,但为了可服它的局限性,政府需要使用适当的干预。现今的市场经济,环境发展得越来越复杂,很多不确定因素为市场埋下隐患。政府的相对优势及其高效性,能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宏观上,政府的引导可以为市场运营带来“高质量”,特别是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无效率时,政府“伸出手”就可以对之进行调控。此外,在微观上,政府还可制定有利于经济顺畅运行的各项游戏规则和政策法规,从而保证整个市场的秩序,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熨平经济波动、调节收入分配。所以,政府干预的积极方面对市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陷阱提示】不必感觉“挖坑救国”的故事太荒唐。它的根本含义是——适当和适时的政府干预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恢复。

房价一再上涨,谁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良好愿望,也是很多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祈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安身立命”之地,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家。现实却常常是残酷的,自从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启动以来,房价一路高歌猛进,大涨特涨,

各地的房价就像是展开了撑竿跳比赛,频频刷新最高纪录。

原本,人们期盼在2008年经济危机到来之后,房产的价格能大幅下降。令人大失所望的是,中国的房产价格仍旧飞升不止,北京的房地产平均价格的升幅达到了5000元以上,继续呈现“疯狂”状态。至2009年上半年,北京房价涨幅近三成,上海住房的价格也毫不示弱,攀升至1.74万元/平方米的天价纪录,深圳、广州的房价也随之而起……

住房,一个让人们又爱又恨的词语,重新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李某是一位北京一家外企的职员,在北京打拼5年,在单位中属于基层的管理人员。

他认为,现在北京的房价实在贵的有点离谱。尽管所在的外企薪金丰厚,同时,妻子是国家公务员,收入也不低。按理说像他这样的家庭应当能生活丰裕。但到现在,还没有攒够钱来买一套房。

李某说,即使他现在买房,也只能考虑单价在5000元以下的房子。可是,要找到理想的户型,难上加难。目前在北京,按照李某的价格,恐怕要住到六环以外了。

众人都认为,北京是政治中心,所谓的“天子脚下”,为什么房价可以如此肆无忌惮地猛涨?这点让李某感到非常的吃惊和不解。

高房价压力之下,老百姓怨声频起。不少家庭为了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有一个栖身之所,不惜付出所有的积蓄,从小康之家变得债台高筑。已经买房的“房奴”们则每日都感到财力严重透支,刚被高额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

对于今后的房价走势,专家预测2010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房价还会继续攀升,不会回落。目前,不仅是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子,很多中等收入者也感觉压力沉重。高房价的挤压,已“畸变”成社会不可承受之重。许多事实都表明,住房问题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病。

造成房价一涨再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谁推动了这一切?

对此,很多人都很疑惑,莫非中国房价真是人口多、购买者多这点决定的?

仔细分析起来,各大城市的高房价是在下列“众力”推动下形成的。

1.中国人依赖住房的传统观念强烈。在我国,住房通常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与体现,是家族栖息繁衍之所,是给予人们安全感的地方。所以,无论是谁,只要有了条件,首先就是置产。这种传统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对于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说,有一套温暖舒适而又固定的住房就已经是人生的最大愿望。

正是这种观念,使多数中国人对买房有着极其浓厚的热情。相应的,中国十几亿人口,如此巨大的需求必然会推动房价上涨。

2.地方政府谋利的现象普遍。由于在我国,地方政府垄断城镇的土地资源。依靠土地获得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头”。基于这样的目的,地方政府自然会拼命地提升地价,让土地价值最大化。地方政府以最高价把土地拍卖给房产商,房产商要继续追求土地上的巨额利润,则房价根本不可能低。何况,利用土地还能对GDP和财税收入作出贡献。所以,房价暴涨中,政府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

3.房产商囤积土地,追求高利润,推动房价上涨。房产中的暴利是普通人所无法想象的,动辄上千万上亿。高利润的吸引,让房产商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来囤积土地,控制房源供给,哄抬房价,以达到获取最大利润的目的。中国的土地资源人均本就不足,房产商的囤积土地,必然导致房屋供不应求,价格愈来愈高。

【陷阱提示】房价一涨再涨,原因复杂,除购房者众多外,其他,如房产商、地方政府等私下操作的原因也非常重要。

政府的一纸限价令究竟乐了谁

2007年,兰州市政府曾出台一个限制牛肉面价格的限价令,引起人们的广泛讨论。

事件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某日,兰州市民突然发现,当地闻名的牛肉面价格竟然一夜变高,小碗的牛肉面由原来2.3元上涨到2.8,大碗由原来2.5上涨到3元。许多市民惊呼:吃不起牛肉面了!

此事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为了稳定民众情绪,政府物价部门首次限定:凡兰州市普通级牛肉面馆,大碗牛肉面售价不得超过2.5元,小碗与大碗差价为0.2元,违规者将严厉查处。

在这里,先来对限价来做个介绍。限制价格是指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下降)而规定的这些商品的最高(最低)价格,通常指为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而规定的最高限价。

牛肉面限价所反映出的就是政府对其的最高限价。设定此限价令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持人民生活的基本安定,但其效果却与预期相去甚远。

从销售牛肉面的店主角度来看,由于牛肉价格上涨,带动了牛肉面成本增加,价格上涨。若政府极力限价,则自己经营的牛肉面很可能因为限价,而亏本难以经营下去。

兰州市牛肉面馆老板马某说,自己经营牛肉面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熟知制作牛肉面的各项程序。在牛肉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牛肉面水涨船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的牛肉面也从2.5元涨到3元一碗。然而涨价不久,兰州市的牛肉面的限价规定,让他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压力。因为,按照政府给出的价格,他的生意极可能因亏本而结束。

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政府目的是想保证老百姓得到应有的利益。没想到,换来的结果却没有得到老百姓的赞许。由于政府强行限价,面馆的老板不得不在挑选牛肉或者做面的时候做相应的调整,直接影响了牛肉面的质量。市民们想吃到一碗真正量足料好的牛肉面,几乎成了很难实现的事情。

同类推荐
  • 生活中要懂点经济学

    生活中要懂点经济学

    经济规律就像一把无形的手,它总是在默默地指挥着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变化,我们可以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但是我们不能不懂点经济学,否则我们就可能会被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经济现象所混淆视听,难以发现隐藏在经济现象下的经济原理和真实情况。《生活中要懂点经济学》主要从生活中的消费陷阱、经济学智慧和经济学揭秘三大方面来介绍经济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一部通俗易懂的老百姓经济学手边书。以讲事实、过日子的方式说事儿,在嬉笑怒骂中让艰涩难懂的经济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为大家开启一扇个人理财、经济形势分析、经济政策解读的窗口,帮助那些也许对经济学知识不那么了解的P民“活明白”,不再给资本家、投机客、“砖家”当炮灰。
  • 金融风暴

    金融风暴

    19世纪,欧洲有六大强国,大英帝国、普鲁士(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奥匈帝国、俄国,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家族还有另一个显赫的外号,就是“第六帝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20世纪二战前的美国的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
  • 公共经济与管理评论

    公共经济与管理评论

    本书共10篇文章,其中,《民主与自治相分离》、《民主听证的过程与逻辑》、《构建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和谐关系的思考》三篇文章主要聚焦基层组织的民主治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借鉴》、《国内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效应研究:综述与展望》、《地方政府施行“科技创新券”政策大有可为》四篇文章主要关注的是公共产品、地方政府采购、公债及债务管理问题;《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中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1998—2011》、《国内外关于农村低保对象认定的经验与启示》三篇文章着重探讨了农村社会保障与卫生状况。
  • 中国大趋势——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突围

    中国大趋势——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突围

    《中国大趋势: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突围》将从金融危机之下全球经济的现状、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能源和粮食危机带给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中国拯救世界的博弈谬论、寻找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佳机遇、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和战术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展望等层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相信是你了解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一本重要参考文献,也必将给关心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你带来更多的启迪和思考。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和质量要想突围,不但与国际经济危机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国内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和力度。
热门推荐
  • 超极品教师

    超极品教师

    功夫高手重返校园,开启教师生涯,调教调皮学生,征服冰山女教师,一路扮猪吃虎,俘获女人心。从此单挑之王化身强势老师,调教萝莉,开始暧昧人生。
  • 幽冥神界

    幽冥神界

    一世一轮回,万世也称神!哪怕遭万世轮回,我亦是至高无上
  • 错嫁:嫁给傻王爷

    错嫁:嫁给傻王爷

    萱槿,落水后华丽丽地穿了,变成宰相女儿南宫雨熙,被老谋深算的老子嫁给了七王爷。好在这七王是个傻子,不用浪费太多心神也能应付。轩辕墨天,御九国七王爷,三年前还是战无不胜的将军,却在一场战事中脑子严重受创,心智回到犹如7岁儿童,娶进这个刁蛮的宰相千金,人生就此打乱。轩辕景天,一国太子,温文尔雅却深藏不露,谁也不知他慵懒的微笑后藏着怎样的算计。南宫雨枫,清淡如兰的男子,女主的堂哥,一心呵护这外表骄横实则脆弱的妹妹,谁知道他内心是怎样心痛地爱着。一场场嬉笑,一幕幕温情,背后却隐藏着难以想象的阴谋算计,直至无心陷害,亲眼看到他掉下悬崖,她的人生只剩下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等待、等待。
  • 杳杳星河皆为你

    杳杳星河皆为你

    【新书首发,大家多多支持】云中烛火,顾盼依稀如昨-三年前,一场意外,一次误会,他戾气愤怒,她落荒而逃,待她再见时,从陌路变为仇家。三年后,他对着所有媒体,眼中唯她,温柔无限:“成为她的依靠,才是我最大的成就。”
  • 南昌人

    南昌人

    程维用极为“接地气”且带有“现场感”地书写了南昌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市井生活,南昌人的面目跃然纸上。全书既有对过往历史的叙述,也有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同时结合了作者的亲身经历,用文字再现了一幅真实生动的南昌生活长卷,既洋溢着人文精神,又透露出城市的市井气息,体现了南昌的文化性格。镜子里当然有美好,那些不一定被人所提及或为人所知的南昌的历史、人物故事,市井生活,风土人情,如同随世流转的南昌乡音,那些熟悉的街巷气息,光影,面孔,将一一呈现。《南昌人》或许有这么点意思。坦白地说,我也会藏拙,我也会遮丑。因为我有虚荣,因为我是书里写着的南昌人。
  • 唐朝诡事录(全集)

    唐朝诡事录(全集)

    唐朝的夜空,除了李白的明月,还有民间无数关于神、魔、鬼、怪的奇诡想象。仙魔精妖、奇闻怪谈、异域传说、幻术道法、珍禽异兽、宫廷轶事……翻开《唐朝诡事录》,见证唐诗之外,唐朝人更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千年前的唐朝,万邦来朝,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优越的物质生活,多样的文化融合,催生了唐朝人的想象力。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一代传奇诗人,用他们的诗句,描绘出一幅幅华丽的大唐美卷;而穿行于市井之间的贩夫走卒,则用他们更加不羁的想象力,在唐朝的夜幕中勾勒出神魔鬼怪的憧憧魅影;甚至当朝的宰相,也会在入夜之后,关起房门,点上一盏烛灯,开始写鬼怪故事。所以,当唐朝的夜幕降临,如果某一间屋内还闪烁着烛光,而且薄薄的窗户纸背后,时而私语窃窃,时而惊呼阵阵,那一定是有人正在分享今天刚听来的一段秘史、怪谈或是惊悚传闻。这些故事,被段成式、牛僧孺、李复言等人记录在《酉阳杂俎》《玄怪录》《集异记》《博异志》《甘泽谣》《杜阳杂编》《三水小牍》等数百部志怪笔记中,成为后世所有奇幻志怪故事的灵感来源和创作蓝本。现在,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故纸堆,看看唐朝人华丽的想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奇画面;看看这些画面,又为我们记录下了怎样被湮没千年的秘密……
  • 花编新闻

    花编新闻

    毫无疑问,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和完全不可预知的乐趣,而陌上正引导我们去寻找这样的乐趣——蓝色小药丸、将裸奔当成事业的男子、可以在水下使用的电话亭、泄露一切秘密的GPS,甚至向我们飞来的彗星……很多时候,换个角度,事情就可以变得有趣。陌上的文字,正具备这样独特的可爱角度——她太热爱生活,任何时候都急于要将新发现告诉所有的人,就算是一成不变的爱情,在她笔下也有新的细节:人为什么会变心?接吻与巧克力的不同之处,以及当男人遇到美女时会产生的化学反应……本书主要内容有当众不做爱、蓝色小药丸、裸奔者、杠上花开、完美组合、杭州路人甲等。
  • 从士兵突击开始无敌

    从士兵突击开始无敌

    穿越到《士兵突击》世界,主角秦翰成了许三多的复制版,得到全能系统的协助,逐渐从钢七连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兵王之王!史今:只要你玩命,班长就陪着你玩命!高连长:给我把他拉出去毙了!袁朗:以后要常相守了,常相守是个考验,随时随地,一生!粉丝群:652453342
  • 太平仙宝

    太平仙宝

    三千大道诸般法,五楼城下授长生。上到苍穹摘日月,下入幽冥问鬼神。少年王通,自幼孤苦,儿伴惨死后遵其嘱咐努力活下去。群星降世,仙门大开,藩王争霸天下,三千大道,旁门无数,天地若洪炉,众生如蝼蚁,王通势要离经叛道,逆行而上,杀出个朗朗乾坤。
  • 千宝也叫小祖宗

    千宝也叫小祖宗

    年少时真的不能遇见太过惊艳的人不然很容易从校服到婚纱从黄昏到金婚“燕嘉勋,我的年少是你,年老也是你”“林千千,你是森林我是倦鸟,倦鸟归林,不知你欢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