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55100000002

第2章 李时珍(2)

李时珍见父亲沉默不语,便把自己想放弃科举考试,跟随父亲学医的想法说了出来。这个念头在他心里许多年前就有了,但是为了显耀门庭,不辜负父亲的期望,他藏在心里不忍心说出来。看来,科举仕途与李家这一代还是无缘,自己的志向也不在这里。于是,李时珍趁父亲思想已经转变,便把多年来深思熟虑的话说了出来。

李言闻看着为应试累得瘦弱不堪的儿子,心头不禁涌出无限爱怜,觉得儿子的选择不能说最佳,但也算是条好的出路了。于是,他默默地点头同意。

这样,从23岁开始,李时珍就弃文从医,继承父业,走上了医学的道路。

李时珍青年时代关于“脑为六神之府”的想法,经过尔后几十年的行医实践的检验,获得了充足论证证实。最后,写进了他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卷三十四·辛夷条。“脑为六神之府”说,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指出脑是思维的器官,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心之官则思”的错误认识。

时代为李时珍铺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那艰涩的八股文扼杀了多少热血青年。但李时珍并非凡人,他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医药之路,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4.苦心学医

李时珍在他伟大的一生中,在医药事业领域,能获得如此巨大成功,出于他有幸遇到了两位恩重如山的老师。

第一位恩师是他的启蒙老师,父亲李言闻。

他的父亲李言闻在当地玄妙观坐堂行医,医案旁设了一个座位,是他给收为徒弟的儿子专门设下的。李言闻每当自己看病诊脉后,都口授药方,让李时珍笔录药方,按方抓药,并同时向他传授不同方剂药物的匹配用量情况,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如何抑制药物的毒性等等。比如每个药方的用药都是按“君、臣、佐、使”的配合规则。“君”药是方剂中治疗主症,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根据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药是协助主药以加强其功效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是协助主药治疗或抑制主药的毒性和剧烈的性味,或是反佐的药物。“使”药是引导各药直达疾病所在或有调和各药的作用。一般小病,开一个处方,抓几剂药即可治疗好。大病或重病则需有步骤地进行治疗,先怎么处方,用哪些主副药物,病情见好后再换处方,改换用药,到治疗痊愈。

李时珍跟随父亲从开方、抓药学起,不仅认识了许多药,还进一步了解到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特征。所谓“四气”,就是指寒、热、温、凉4种药性,药性的寒凉和温热是与病症性质即热性病症、寒性病症相对而言的。李时珍了解到:能够治疗热性病症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连是寒药,治热病泻痢;因陈蒿微寒,即是凉药,治黄胆身热。能治寒性病症的药物,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是热药,能治因大汗而阳气衰竭、四肢寒冷等;草果是温药,能治因胸腹冷病而发冷较重的病疾。药物还有辛、甘、酸、苦、咸5种味道,辛味能散能行;甘味能补能缓;酸味能收能涩;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还有淡味能渗湿利小便。药物作用的趋势又分升降浮沉。升是上升,降是下降,凉是发散上行,沉是泻痢下行。升药上行而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等作用,沉降药下行而向内,有升阳、降逆、收敛、清热、渗湿、泻下等作用。

父亲还常常结合一桩桩鲜活的医案,将治病救人的道理讲给李时珍听。两人不多久便把李时珍因科场失利造成的烦恼忘得一干二净,父亲仔细热心传授医道,儿子认真踏实努力学习,父子俩情投意合,享受到无穷乐趣。

李言闻向李时珍讲解中国医学中辨证施治的道理:所谓“辨证”,就是综合病人所出现的各种症状,以及一切与疾病有关的因素加以分析,来探求病变的性质和转机,从而了解疾病的本质,作为施治的准则。李言闻说: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内经》等古代医学典籍的理论基础上,运用辨证施治的医疗规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治疗外感病及其他杂病的医学理论和方法。张仲景在多年临床诊断中,总是先检查病人的身体,观察病人的气色,倾听病人的声音,然后询问病人的症状,再检查病人的脉搏,最后综合检查结果分析病情(即望、闻、问、切),从而得出一个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施治”方法。

父亲告诫李时珍说:“医药学里的学问大得很,多得很,要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医术高明的医生,除了从前人书籍中吸取营养外,还要重视积累临床实践和搜集民间流传的经验。”

也就从这时起,李时珍在父亲的指导下,涉猎了大量医书:《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诸病源候论》、《千金方》等等。

为了帮助李时珍更好地研读医学著作,父亲又送他到顾家拜师,亲自领他去拜见第二位恩师。这位恩师姓顾,名问,字日岩。顾问18岁便中了进士,在福建当了多年大官,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理学名家。顾问是蕲州人,归隐后回到家乡讲学,在阳明、崇正两座书院中开课授徒。由于顾问名气很大,全国各地都有人慕名到蕲州拜他为师,已有学生数百人。

顾家有一座藏书楼,楼内装满了经、史、百家的书籍成千上万卷。顾问告诉李时珍:“这个书库是我家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财产。我教学生,第一个要求就是每个人必须涉猎群书,搜罗百氏,这样才能在前人积累的知识基础上,有所创造,做成一番事业。”

李时珍牢记老师教诲,在顾家的藏书楼里,他精读深研了医药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葛洪的《抱朴子》、王安石的《字说》、陆羽的《茶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陶弘景的《名医考源》、盖说的《食疗本草》等等。同时,还旁及其他各类丛书,举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无不广泛阅览。经过几年的广收博采,学问大有长进。

5.青胜于蓝

李时珍在顾问那里广收博采,同时又随父临床治病,共同研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李时珍进步神速。

有一天,父亲出外巡诊,留李时珍守药铺。忽然,几个官差风风火火地来到玄妙观,说是荆穆王的宠妃胡氏得了急病。他们见李言闻不在,拉了李时珍就走。

李时珍来到荆王府,只见王妃躺在床上呻吟不止,痛苦得在被褥中翻滚挣扎。荆穆王在屋内束手无策,急得团团转。原来,王妃在饭后和家人发生口角,生气引发了心痛。随后,3日不通大便,腹痛难忍。王府请了不少医生,吃了不少药都不见效。有人说玄妙观的李言闻医术高明,便派了官差来请,谁知李言闻不在,便抓了李时珍来交差。荆穆王“病急乱投医”,顾不得许多,便叫李时珍治病。

李时珍照父亲教的办法,“望、闻、问、切”以后,心想:南北朝时期的药典《雷公炮炙论》中说:心痛欲死,速觅延胡。何不用“延胡索”这种中药试一试!于是,他开了一个“延胡索三钱”的药方,叫王府派人去抓药。

以前给王妃看病的医生开的药方都很复杂,少则几味,多则十几味、几十味,一抓就是一大包,可是李时珍的药方上只有一味药,药量又少。王府的差人拿着药方甚为犹豫,便去请示荆穆王。荆穆王也没有办法,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命令差人照方抓药。药抓来后,李时珍叫人温好一壶酒,用温酒调好延胡索末,请王妃服下。奇迹出现了,王妃服下药后不一会儿,便解了大便,心腹痛全部止住了。荆穆王大喜,留李时珍在王府住下,直至王妃的病全好后,才重重酬谢了他,送他回家。

李时珍将治疗王妃心痛病的经过向父亲述说之后,父亲大为赞许。于是父亲在玄妙观内为李时珍单独设了一个医案,让他独立行医。但为了病人的安全,李时珍遇到大病或疑难病症,都把开的处方交给父亲过目以后,方才给病人抓药。

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24岁的李时珍,正式开始独立行医。嘉靖二十四年,蕲州一带发生大水灾,河水倒灌,江河横流,淹没了方圆几百里的房屋树木,山洪暴发吞噬了无数的村庄田园。

蕲河两岸一片汪洋,无边无际的水面上漂浮着茅草、枯枝、桌椅板凳、死猪、死牛、饿殍(饿死的人)被水泡得胀鼓鼓的,在水中一沉一浮地漂荡着,令人生畏。

好不容易等到大水消退,外出逃荒、讨饭的人陆续返回家园。由于抛尸荒野的饿殍无人收敛,加上腐烂的残枝败叶,淹死的牲畜在烈日的曝晒下蒸起腥风恶臭,迅速地酿成了传染病,并四处流行开了。

父亲的诊所被病人包围,他从早到晚忙于诊治,弄得精疲力竭。谁知病人非但不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一天晚上,父亲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回到家中,已是半夜时分,李时珍刚好从外地诊治回来看望父亲。李时珍兴奋地说:“我在瓦硝坝试行了一套驱逐瘟疫的新方法,很奏效。现在瘟疫在蕲州城南的15个村庄已经制止住了。明早我陪你去看一看!”

父亲心想:要是真能创造出一套办法控制住瘟疫,百姓们就有救了。现在瘟疫流行,当官的都不顾人民死活,不闻不问,一个良医应如良相一样,应该负起济世救人的职责。

第二天清晨,父子俩各饮了一杯能避瘟疫的松叶酒,便出门察访去了。他们离开镇子,来到城南的村子,只见村里被洪水冲坏的房屋,已经有人着手修葺,村子中来往行人也多起来,这是大瘟疫流行以来少见的复苏景象。

父子俩随意走进一座四合院,只见院内弥漫着一缕淡淡的烟雾,飘散着一阵阵烟薰的香味。李时珍告诉父亲,村内家家户户每天都要用苍术熏烟。

父亲点头说:“苍术可以除山岚障气,去鬼邪。”

四合院的主人见熟悉的郎中父子进院,忙迎了出来。这是一对老年夫妇,老汉身体强健,鹤发童颜,老婆婆正在往一口大灶添柴火,灶上的大铁锅中放着一副蒸笼,冒着腾腾热气。老汉见李言闻诧异,忙笑着说:“蒸笼里蒸的不是馍,是按着贵公子的吩咐,将病人的衣服用蒸笼蒸过,这样,一家人都不会传染疾病了。”

李时珍接着告诉父亲:“这是我琢磨出来的,古书上没有记载过这种方法,我想为什么一人染病,全家都会传染上呢,不外乎病能够传播。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呢?我以为,一是衣物,二是食物,三是身体。于是我就用蒸笼蒸病人衣服,用苍术熏烟避瘟,用兰草(泽兰)烧汤沐浴,将麻子仁、赤小豆置于井水中驱邪,饮松叶酒、淑目酒除瘟病。采用这套办法后,瘟病的传播就逐渐缓慢下来了。

李言闻回去后,把儿子在村子里采取的防治办法在疫区推广,果然瘟疫迅速得到了扑灭,百姓重新安居乐业下来。

李时珍认为,医生给人治病固然重要,但预防疾病更为重要。他在《本草纲目》中,仅“瘟疫”一项,就收集有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中草药达130种之多,并制定既有煮沸消毒,亦有烟熏避疫,汤浴除瘟,又有内服防病等多种多样的预防措施。在16世纪中叶,李时珍能够提出蒸气煮沸消毒的方法,这是一个历史的创举。

当官府在瘟疫面前都束手无策时,李时珍作为一个民间医生却领着百姓扑灭了瘟疫,而且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李时珍的名声开始在蕲州一带传播开了。

李时珍对中医基础理论《内经》和中医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伤寒论》(张仲景著)尤为精通,并在此基础上博览群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了自己系统的中医理论体系,既继承发展了诸家学说,又在自己的行医生涯中,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实践。

一天深夜,李时珍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开门一看,只见一个中年佣人提着灯笼站在门外,乞求说:“请先生快去救救我家少夫人。”

李时珍跟着来人来到一个村庄,一户人家敞开大门,几个人正在门前焦急地等候。丫环将李时珍引进内室,只见一个少妇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一家人围着她急得团团转。李时珍用手探了探鼻息,已无一丝气息。他又切了切脉,觉察到了一点极微弱的脉息,便说:“拿些葱黄和酒来。”

丫环从厨房取来一把葱和一瓶酒。李时珍选了一根又长又粗的葱,剥去外层,将葱缓缓插入少妇的鼻中,然后又将酒灌入少妇的口中,突然,那少妇打了一个喷嚏,居然活了过来。满屋发出一片惊喜之声。

李时珍叫人取来文房四宝,开了一张药方,众人一看大吃一惊,一位老者问:“巴豆乃下泻之药,我家少夫人有溏痢之症,泻肚子已3月之久,再用泻药……”

李时珍笑了笑,解释道:“巴豆性热,味辛,生药猛,熟药缓,能吐能下,能行能止,是可升可降之药。巴豆多用则有勘乱劫病之功,微用亦有抗缓调中之妙。巴豆为泻药,这种认识并不全面。只要配合得当,药病相对,巴豆何尝不能止腹泻?夫人之病,其脉沉而滑,此乃脾胃损伤,冷积凝滞所致,以热下肢,则去寒止痢。”

果然,病人服药后,溏泻便立止了。

李时珍不仅能辨证地异病同治,也善于同病异治。

有一个有钱人,夏天饮酒达旦,以致腹泻数日不起,同样是腹泻,李时珍根据病因、病机之不同,采取同病异治的方法。他看了以前医生的处方,多是用利消导升提药,反而使病情加重。李时珍认为,病是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阳气阻遏,水湿内停而导致腹泻,所以用小续命汤之大祛风药,鼓荡被遏之阳气上升,于是收到了奇效。(《本草纲目》卷十五·麻黄条)李时珍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并发展了祖国医学中辨证施治的理论,很快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良医。

6.楚王府行医

一次,李时珍接待了一个病人亲属,看了前次一位铃医的处方有一味药错了。但是那人却是按《本草》来的,从中,李时珍知道《本草》有错误地方。

《本草》是我国古代专门讲药物的书,所谓本草就是中药材的代名词。中药材的种类极为繁多,鸟、兽、虫、鱼、金、石、草、木,很多都可以入药,其中以草本类植物占多数,所以称中药材为本草,将介绍中药材的书称为《本草》。我国流传最早的药书是汉代的《神农草本经》,它总结了秦汉以前我国古人研究药物的成果,记载了365种药物。从那以后到明代的一千多年里,本草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掌握的可以治病的药物逐渐增多,分类也日趋严密。

例如,南朝时期的医学家陶弘景写了本《名医别录》,在《本草》原有基础上,补充了魏晋时期治病常用的药物365种,唐朝的李勋、苏恭等人,奉皇帝旨意,参照前人的《本草》,又增添新药 114种。宋朝的刘翰、马志编著的《开宝本草》,掌禹锡、林忆编著的《嘉佑本草》,均增加了许多外国药物,其他如《图经本草》、《证类本草》、《救荒本草》、《食物本草》、《海药本草》等,都从不同方面有所增益,特别是名医唐慎微编著的《证类本草》,采古今单方,收入经、史、百家中有关药物多达1558种,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问世以前最完备的药书。

同类推荐
  • 李白传

    李白传

    李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古代诗人,他深受人们爱戴,被尊称为“诗仙”。李白的经典诗歌作品传诵众口,妇孺皆知。李白的生平事迹和他的个性,跟他的艺术特色一样令人企慕,让令人津津乐道。《李白传》是当代著名李白研究专家安旗先生根据诗人作品展开撰写的一部作品。该书不仅立论严谨坚实,而且文笔省净利落、气脉畅达,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传记作品。
  • 萧劲光传

    萧劲光传

    《萧劲光传》由中共中央军委批准立项,海军有关单位成立编写组撰写。编写组数十次赴萧劲光的故乡长沙,他工作过的延安、东北,以及他长期工作的海军机关和部队,采访调查了许多与萧劲光一起工作、战斗过的老同志,并多次到中央档案馆、军委档案馆、海军档案馆、湖南省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历经十一年,终于写成此书。这部《萧劲光传》展示了萧劲光这位几乎经历了20世纪中国全部战争烽火、政治风雨的杰出人物的一生,再现了他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社会主义中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光辉业绩,以及他不懈奋斗、实事求是、忠于党和人民、勇于坚持真理的高尚风格。书稿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军事科学院审定。
  • 中国历代战神

    中国历代战神

    本书就是在这种亮剑精神的鼓舞下,以人物为线索,在写法上融真实性、可读性于一体,既尊重历史事实又文笔流畅生动。使读者仿佛听到昨日沙场的战马嘶鸣,感到英雄历历在目,纵马跃然纸上。在内容上通过对精心挑选的十二位战神所处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人物性格、奋斗历程及所表现出的各具特色俱进、残月如钩的大漠的悲壮;体味那山河日下、国家将倾时战神们那种义无返顾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更体味那民族危亡、硝烟战火中英雄们的一往无前和舍生忘死……从而再次唤起中华儿女对我们民族的热爱,让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民族再创辉煌。
  • 宗庆后传奇

    宗庆后传奇

    《宗庆后传奇:平民首富的奋斗传奇》主要讲述了娃哈哈企业创始人宗庆后的创业经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宗庆后创业全过程,看他是如何从一个穷小子,一步步成为今天的成功人士,讲述了宗庆后在白手起家过程中所经历的重重磨难与挫折,最终走向成功的传奇经历。
  • 玉骨花魂美人心

    玉骨花魂美人心

    女人如花花似梦,不同的女人象征着不同的花,如何延长自己保持这朵花的怒放期,李清照、蔡文姬、甄宓、卓文君、谢道韫……这些古代才女的人生情感会给予现代女性需要的养分,让她们花香浮动,暗香袭人,拥有幸福人生。
热门推荐
  • 罗林本记

    罗林本记

    罗林白天还是一个学生,和朋友过着打屁吹牛,嬉嬉闹闹的生活。到了晚上,却要穿上黑衣,行走于阴阳之间,做那降魔除妖驱鬼之人。
  • 斗罗大陆之宁舞灵

    斗罗大陆之宁舞灵

    一位少女坐在树枝上.泪水一滴一滴落下地面.仿佛在弹奏一首美妙的曲子.少女说;“小三.我好想放弃.可是.我就是放弃不了.放弃不了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可是.我好累.我真的好累.你忘记了我.忘记了蓝色的玫瑰.忘记了.我们的约定.”
  • 炼狱君王

    炼狱君王

    来自地狱的恶鬼,逐渐侵蚀了这个世界。还活着的人,满手是血,眼睛里就剩下了冰冷的淡漠以及对生存的渴望。这是一个罪恶里带有点悲哀的时代。活着看到第二天升起的黎明之光,便是所有人留存在心底的最大愿望。但是这一天,我来了,我出现了,我怒吼着,咆哮着,宣泄着内心的渴望。我将举起胜利的旗帜,竖起希望的光辉,将永远的黎明曙光,洒向所有人的心间。请相信我,膜拜我,崇敬我,信仰我,因为我就是你们所有人的黎明!——凯亚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每天学点心理学大全集

    每天学点心理学大全集

    一本书,读懂超级实用的好玩心理学明明你认为朋友的新发式庸俗极了,为什么还是言不由衷地说“非常匹配你的脸型”?为什么你会迷信星座运程,甚至将正视为自己的人生指导书?为什么你一味对某个朋友好,对方却麻木地习以为常?初入某个场所,你为仆么会有似曾相识之感?职场晋升真的意味着走向成功之路吗?为什么你会强忍着看完不喜欢的电影?为什么细水长流的感情更符合爱情的逻辑?为什么男人喜欢用“Iloveyou”表白,而不是“我爱你”?以上问题,书中都有精彩的答案!
  • 佣兵猎人

    佣兵猎人

    执行最后一次任务的时候,陆楠的女朋友却意外的受了重伤,陆楠按照师父的要求去寻找一株救命草药,历经千辛万苦找到药草之后,却发现自己兄弟和女友都是假的,都是被人假冒的……
  • 课外英语-美国各州小知识(六)(双语版)
  • 魂之不灭

    魂之不灭

    我命由我不由天,阴差阳错误入魔道,却发现自己本就是魔道祖师;忽逢乱世崭露头角,又发觉这乱世是因己而起……是魔是仙由我一人主宰,可身边至亲因为自己逐一离去,就连朋友们也都为了自己舍生取义,甚至这世界由己之故饱受荼毒……何为魔?何为仙?于这苍生之间,如何抉择?而魂之不灭,在于永恒的精神世界;虽身死,道却未消;一人,一生,总该有所坚持,如若不然,又怎证明,这世界,我来过。
  • 暗黑之救赎

    暗黑之救赎

    当末日来临时,智慧将失去,而正义将坠落凡间,英勇将熊熊燃烧,变成愤怒——而所有的希望,都将被绝望吞噬。最后,死亡将会展开它的双翼,遮天蔽日——命运,则被永久地撕成了碎片。
  • 这个炮灰有点惨

    这个炮灰有点惨

    我只想活着,努力的活着,一直活着,熬死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