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02400000003

第3章 作者题记

《2001:太空漫游》这本小说撰写于1964至1968年间,并于1968年7月出版,刚好在电影版发行之后不久。我在《2001:遗失的世界》中曾经提到,小说和电影是同时进行,并且相互回馈。因此我经常会有奇特的经验,就是看过先前版本拍出的毛片之后,再回来修改故事的剧情——虽然很刺激,但用这种方式写小说成本可相当高。

因此,这部小说和电影之间的联系比一般的同类情况更紧密,但也有一些不小的差异。在小说里面,发现号宇宙飞船的目的地是土星最神秘的卫星——土卫八伊阿珀托斯。前往土星必须经过木星:发现号先飞近木星,利用其巨大的重力场产生所谓的“弹弓效应”,将宇宙飞船沿着第二段旅程方向加速。1979年旅行者号探测器就是使用这个操作模式,首度详细探测太阳系外围的巨大行星。

不过,在电影里面,导演库布里克很有技巧地安排人类和巨石板在木星的卫星群中做第三次接触,而将土星从剧本中完全删除。但后来另一位导演特朗布尔(Douglas Trumbull)在其影片《宇宙静悄悄》(Slient Running)中,则运用其擅长的摄影技巧,拍出了有环状结构的土星。

回顾20世纪60年代中期,没有人会想到探测土卫的行动仅是十五年后的事,而不必拖到21世纪。同时,也没有人想过,那边的世界竟是如此神奇——当然,我们相信将来有一天,一定会有更出人意料的发现,远远超越两艘旅行者号的成果。当初我在撰写《2001》的时候,即使用最高倍的望远镜观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都只是小小的光点,但现在,它们都自成一个世界,其中,木卫一还是太阳系中火山活动最剧烈的星球。

大致说来,电影和小说中的描述跟这些新发现颇为符合:将电影里木星的一连串画面与旅行者号摄影机所拍摄的画面相比较,其相似程度令人拍案叫绝。当然,今天假如要撰写有关木星的情节,必须将1979年的探测结果一并考虑才行。如今,木星的众卫星已经不再是未知领域了。

这里有一个较微妙的心理因素要加以探讨。从现在来看,《2001》撰写的年代是在人类历史一个“大分水岭”——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那一刻——的彼端,而我们因这个大分水岭与《2001》的年代永远隔开了。当库布里克和我正开始构思一部“众所周知的优质科幻小说电影”(库布里克语)时,那个大分水岭——1969年7月20日——还是五年后的事呢。而现在,历史和幻想已经纠缠不清了。

“阿波罗任务”的航天员们在前往月球之前,都已经看过这部影片。阿波罗8号的人员在1968年的圣诞节成为第一批目睹月球背面的人类,他们告诉我说,当时他们很想发无线电讯回地球,说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黑色石板。唉!谨慎还是占了上风。

后来又发生几件事,都是“大自然模仿艺术”的最佳范例,其中最令人称奇的是1970年阿波罗13号探险任务时发生的。

为了讨个吉利,他们将舰上的指挥舱命名为“漫游号”。在氧气罐爆炸造成任务取消之前,舰上正在播放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主旋律(现在这首交响诗已经普遍与这部电影联系在一起了)。宇宙飞船失去动力之后,航天员杰克·斯威格特(Jack Swigert)立即用无线电联络任务控制中心:“休斯敦,我们出了一个问题。”这跟哈尔在类似情况下向航天员普尔说的话很像:“抱歉打扰你们的欢会,不过我们有了一个问题。”

阿波罗13号任务报告出版之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主任派恩(Tom Paine)曾经送了我一本,并且在斯威格特所说的那句话下面加注:“你向来所言不虚,阿瑟。”直到现在,每次想起这一连串事件,我心里还是觉得怪怪的——好像我要负一部分责任似的。

另一个回响没这么严肃,但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影片里有一段技术极其炫目的连续镜头,表现航天员普尔沿着一个巨型离心机的圆形轨道里跑圈,离心机自转所产生的人造重力让他不会乱飘。

几乎在十年后,相当漂亮成功的天空实验室(Skylab)也采用类似的几何设计,也就是在太空站内部,将一系列的舱房接成圆形的一串。天空实验室本身并不自转,但这难不倒太空站里的那些聪明人:他们发现可以在圆形轨道上绕着跑,好像松鼠笼里面的一群松鼠,因而产生了与《2001》中一模一样的效果。他们将整个运动过程通过电视转播传回地球(我不用说出配乐的曲名吧)并加入旁白:“库布里克应该看看这个。”他当然看了,因为我送了他一份拷贝。(他还没还我;他的档案库像个黑洞,一进去就别想出来。)

还有一件将影片与现实联系起来的,就是“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Apollo-Soyuz)指挥官列昂诺夫(Alexei Leonov)所绘的《近月》(Near the Moon)。我第一次见到这幅画是在1968年,当时《2001》在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做展映。影片放映一结束,列昂诺夫就跟我说,他的观念(见列昂诺夫与索科洛夫(Leonov-Sokolov)合著《众星正在等候》(The Stars Are All Waiting Us)第32页,莫斯科,1967年)与影片片头画面不谋而合:地球由月球彼端升起,而太阳又在这两者的彼端升起。他那幅亲笔签名的素描现在就挂在我的办公室里。详见本书第12章。

也许现在是个合适的时机,来介绍一下本书中另一位不太为人所知的人物——钱学森。钱博士于1936年与伟大的冯·卡门(von Karman)和马利纳(Frank J.Malina)共同创立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天实验室(Guggenheim Aeronautical Laboratory of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ALGIT)——位于帕萨迪纳鼎鼎大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前身。他也是加州理工学院第一位戈达德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对美国的火箭研究贡献良多。后来,在美国那段不堪回首的“麦卡锡时期”,当他希望回到中国时,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他是中国火箭计划的领导人之一。

最后谈到《2001》第35章里叙述的“伊阿珀托斯之眼”。我在书中描述航天员鲍曼在伊阿珀托斯上面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东西:“一个长约四百英里、宽约两百英里的明亮白色椭圆形……极为对称……边界极为鲜明,看起来好像……画在这颗小卫星的表面。”再靠近一看,鲍曼发现“相对于那颗卫星黑黝黝的背景,那光洁的椭圆是一只巨大而空洞的眼睛,注视着他一路接近……”后来,他注意到“正中央有一个小小的黑点”,正是那块石板(或是其分身之一)。

嗯,当旅行者1号传回第一批土卫八的照片时,确实显示有一个大大的椭圆形,中央也有个小黑点。卡尔·萨根(Carl Sagan)立即从喷气推进实验室寄来一张照片,并且附了一句高深莫测的话:“一想到你就……”但后来的旅行者2号却没拍到同样的东西,我不知道该庆幸还是失望。

总而言之,你将要阅读的故事要比只是上一本小说——或电影——单纯的续篇,要复杂得多。至于在小说与电影情节的不同之处,我则大致是以电影为依据续写的。不过,我更关心的是让本书自成一个体系,并且根据目前的科学知识,做到尽可能的准确。

当然,到了2001年,这些知识恐怕又要过时了……

阿瑟·克拉克

斯里兰卡,科伦坡

1982年1月

同类推荐
  • 7月39日

    7月39日

    赵刚小说的异端性暗藏在他的写作生活中。他已经通过写作和这个世界建立了一种相互游离的互动关系,《活在树上的狗》如此,《7月39日》更是如此。赵刚小说中那些极端具体的生活是从结构不稳定的故事中衍生出来的(从结构和故事中取得生活),这一点显然与其他小说写作者的小说理念相悖,日常生活中的小说人物直接活在作家的想象中。也许赵刚就是一位小说与生活双重身份的僭越者,面对小说传统,当其他作家在常规招式前潜心修炼时,赵刚已经悄然抵达了小说的另外一面,所有的差异由此而生。
  • 希望之光

    希望之光

    一部治愈系女性小说,讲述单身妈妈瑞秋和年幼的儿子安博如何逃离家暴,在爱尔兰东南部乡间开始他们的新生活的故事。他们会在这里遇到什么样的人和事?他们能成功摆脱那个危险之徒吗?历经种种,爱和希望的光芒可以再度为他们点亮吗?……
  • 薛仁贵征东

    薛仁贵征东

    本书内容大致以薛仁贵的生平为经线,以他征东的事迹为纬线。薛仁贵本来是一介平民,应募投军,被埋没在火头军中,虽屡立奇功,但是他所有的功劳,却被奸臣张士贵的女婿何宗宪冒领去了。后来经元帅尉迟恭侦查了很多次,才水落石出。因此,张士贵被治罪,他被封为平辽王,征东的故事就告一段落。
  • 窟野河

    窟野河

    陕北农村青年高光亮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娶一个媳妇、养一大群羊,直到有一天他碰到了来他家乡进行煤炭地质勘察的“公家人”后,人生境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他与粉花私奔南下铜城,经过几年煤矿工人的磨练后回到家乡承包乡办煤矿。吃尽苦头、几多磨难,他居然成为坐拥亿万资产的煤老板。在美女博士郑媛总工的建议下,高光亮决定转型投资洁净煤,其间却引发了妻子粉花的各种猜疑。同时,煤炭价格持续走低,洁净煤还不被大多数客户接受,而副董事长杨圪劳釜底抽薪,私下煽动股东要求退股变现的重重困境几乎让高光亮不堪重负。在挫折和迷茫中,他该何去何从?
  • 不需要爱的夏天

    不需要爱的夏天

    本书是一本法国当代情感类长篇小说。主要有两条线索:一、希碧儿和欧麦尔是两个被各自的伴侣背叛的中年人,他们相约在一起一次又一次的促膝长谈,谈过去的际遇。这样的谈话串联起两人的经历,一幕幕故事由此展开,由此两人建立起“奇怪的关系”,他们相互扶持扛过“被背叛”的难关。在这个过程中希碧儿和欧麦尔也在摸索,摸索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相处模式,最终获得各自的情感归宿。二、以欧麦尔的父母为主要线索,刻画出欧麦尔的童年图景,及其父母的情感挣扎。整部作品结构巧妙,叙述含蓄、克制、隽永,情感细腻、丰富,余韵悠长。
热门推荐
  • 临风夜

    临风夜

    一个站在未知世界巅峰强者,因为太多敌人,耗死在时光里,并带走一切,重生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可能,但是却被魂路上的敌人赶尽杀绝,把魂路屠杀一空,魂路崩溃,进入空间风暴中,里面都是各种宝藏,什么都有,由于空间力量对他无奈,被洗却大半,时间和空间守护者也被斩去三分之一的身体,他再次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中,化为一块黑石,因为一次镇上孩子玩耍,一个孩子被杀手组织扔下悬崖刚好砸在黑石上,进行夺舍重生。
  • 文明之勇闯新世界

    文明之勇闯新世界

    随着地球的枯竭衰亡,人类被迫放弃原有的家园,被抽取精神放入了名叫‘起源’的中央管理器中,搭乘‘文明’号飞船前往新的星球。到底我们做错了什么使得我们背井离乡?在漫长的旅行中,为了解决问题探求答案,全人类的精神都被投入到一场盛大的游戏中——文明。在这里,一个数据模拟出的地球上,历史被现代人重新上演,那些曾经辉煌又倒下的文明被重新唤醒。中国、希腊、巴比伦、埃及、英国、美国…一个个文明重见天日,无数人类重演文明进步之路。是熬过时间洗礼屹立到最后?还是用强大的军队席卷世界?争霸的方法有很多,但用什么手段才是王道自有胜者评说。我们只知道,最后的胜利者,将会是新世界的主宰!
  • 神偷来了

    神偷来了

    神曰:人是脱离不了我的掌控的。可陌澜汐偏不信命,她坚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什么傻子,什么废材,睁大你的眼睛,看看陌澜汐是如何逆天的。
  • 再见还是会喜欢

    再见还是会喜欢

    谁都不会想到高冷的曾医生和高冷的萧教授居然有那么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当我们的曾医生还是个情窦初开的女孩时就对帅帅的同样是孩子的萧教授一见钟情,并展开了猛烈的追求,然而最终还是失败了,从此我们的曾医生元气大伤,天天躲在图书馆疗伤,在高冷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五年后,我们高冷成魔的大龄剩女曾医生又遇见了高冷的萧教授,然后被彻底打回了原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凡奕

    仙凡奕

    一个被遗弃的小瞎子,或是上苍垂怜,留得残躯存世,本无意这世间种种,却好似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不喜这命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跟阿狸有个约会

    我跟阿狸有个约会

    那天一个算命的跟我说,“小伙子,我见你脑洞惊奇,天赋异禀,是个百年难得一见的爱的战士,我这里有一场重要的爱的战役想要托付于你,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当时我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有点想笑,但很快,我就笑不出来了……
  • 梦承万古

    梦承万古

    纪元伊始、一梦万古,黄粱承天、谁主沉浮?追古,朔今,寻未。这是一个关于梦的故事,一个在梦中就能修炼的故事。
  • 从柱灭开始变强

    从柱灭开始变强

    失去是得到的预告,孤独是强大的代价。从青涩到成熟,从弱小到强大,失去的太多,到最后一个人的强大还有意义吗?渡边彼方:“没有意义就去创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