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379200000010

第10章 走向大众的知识人

多年前整理鲁迅的藏品,曾经见到邹韬奋所编译的一本俄国作家的书。联想起鲁迅与他的关系,颇多感慨。那书的多幅插图,都是鲁迅提供的。而晚年鲁迅对俄国的判断,有一些受到了邹韬奋这类青年的影响。他自己的俄国文学观,是参照了许多年轻人的译文的。这在现代史上,都是值得细细分析的趣事。

五四之后,新的文化人分成几类:一是胡适那种与当局若即若离,而亦有学者底线的人;一是鲁迅那类在社会边缘为底层呐喊的人;还有知堂那种躲在书斋里冷眼观世的人。邹韬奋和他们都不太一样,虽然亲近鲁迅,但不像胡风、柔石、萧红那样以创作呼应鲁迅的思想,而走了另一条路,即以实业救国的方式,搭建新的民间平台。在艰难的环境下,探索出知识分子的另一条道路。

毕业于圣约翰大学的邹韬奋,最初热衷于翻译,译笔很好,文字朴实无华。他早期的写作,关注于人生修养的一些静态的存在,所译介的文章范围较宽。但他不久意识到书斋里的革命有一定的局限,以实业改变世界,未尝不是一种选择。他一方面钟情于现代新思想研究,另一方面关注“草根”,而连接二者的,是新闻媒体。在一个广大的平台上与社会交流,给了他许多快慰。

一九二六年,邹韬奋接编《生活》周刊。此后《生活日报》《大众生活》《生活星期刊》等刊物及生活书店在他那里有了可圈可点的业绩。这些平台把严肃的思想、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结合于大众的日常生活,那作用,是比学院派的独语和文人沙龙里的趣味大的。他的编辑意图里,有一般报人所没有的情思。正因此,他总能捕捉到最为鲜活的话题。那些与百姓息息相关,与国运密不可分的人与事,都在栏目中有所体现。这是一般书斋中人没有的现实目光,但又闪着思想的光芒。百姓爱之,读书人也很喜欢。一些学者在这些平台上发表的文章,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大众自己的表达空间也渐渐形成在他的努力中。

邹韬奋对于国际上的新思想、新学说颇为敏感,他翻译的著作对于那时候的社会产生的作用被很多人所提及。抗战期间,《大众生活》轰动一时,成为知识分子与大众的良知的舞台。刊物与那些民主人士的关系也很特别,彼此的互动早已成为佳话。我们现在回忆他那时候的言行,会发现与二战前后的西方左翼知识分子颇为一致。他出版的作品的现实性与思想性,都有一个时代的标志意义。细细分析可以发现,邹韬奋与海派的文人不同的地方是,除了尊重高雅的文化外,对于“草根”的同情很深,知道中国的希望可能就在那些在底层挣扎、反抗的青年中。三十年代,李何林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编成,苦于无处出版,邹韬奋从重庆偷偷运到上海刊行了。臧克家的诗集《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端木蕻良《大地的海》也是在生活书店出版的。他的作者群中,有许多无名的青年,后来成了重要的思想者或者作家。如今看戈宝权、千家驹、子冈的回忆文章,可见当年的邹韬奋所具有的磁石般的吸引力。

当时的出版业有两种倾向,一是以教材为核心,出一些软性读物,不关政治。一是倾向于出思想读物、现实性强的作品。邹韬奋认为,后者更是一种急需的存在,出版物应当是动态的,它具有思想性、进步性和大众性。在丰富的思想基础上,以学识、趣味和改良人生的态度,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他与象牙塔里的文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也把一些人动员到与现实对话的途中。在他看来,读书人在国难当头之际,把目光投向现实,是不能逃避的选择。

这种选择,与鲁迅的思想精神有许多交叉的地方。邹韬奋承认生活书店是无党派但有倾向性的民间组织,在国民党“党天下”的时代,它以抗争性显示了平等、自由的文化本意,这恰是民间的诉求之一。邹韬奋意识到,关注大众,有时候不仅是顺应大众的审美惯性,还要输入灵动的思想。生活书店发行的《文学》《译文》《太白》《世界知识》品位很高,鲁迅在上面就发了许多文章。这些作品都有针对性,是新文学里的珍珠。《太白》刊发的关于大众语问题的争论,其实是知识阶级试图影响汉语发展走向的一次尝试。唐弢说生活书店的一些刊物和文章有时候故意与林语堂《人间世》《论语》立论相对,证明了这个园地在那时候所具有的民间意味。吟风弄月容易,直面现实却难。中国历史上,隐逸的诗人、自恋的作家多多,而与民同哭同乐者,总还是少的。

新的大众文化的形态应该如何,那时候可作参照的不多。一九三三年,邹韬奋编译了关于苏联作家的书籍,引起读者的兴趣。次年去莫斯科,他用英文给高尔基去信,希望见到这位文豪。因为不懂俄文,他对高尔基的理解,显然简单化了,对其文学创作的复杂背景并不知道。但这个苏联作家的“草根”性中的神圣的存在,给了他拓展新民间文化的参照。邹韬奋与俄国新文学的关系,折射着一代人的文化之梦,至少那些“为人生”的作品,是民族觉醒的灯火。他在那时候能够团结众多底层的作家、学者,与这一情怀大有关系。

现代知识人走上十字街头的时候,都面对着一个难题,是“大众化”呢,还是“化大众”?智性如何在民间延伸且又保留其民间性,人们没有找到好的道路。鲁迅曾惊讶于高尔基的贫苦身份后的高远的哲学气象,一方面是底层的泥土气的蔓延,一方面是思想者的阔大的境界。大众的文化是简单的、粗糙的,知识人的介入,可能会改变其生态结构。但知识人又不能以一己所好强加于民众,如何在互动中形成新的文化,其实也是大难之事。

显然,那时候的中国,还没有高尔基式的人物。倒是革命的“同路人”居多。邹韬奋与民主人士的交往,能得到一种天然的快慰。他在那些知识人身上感受到了彼此相似的东西。无论在香港、上海,还是重庆,他周围的作家、学人带来的故事,想起来都饶有趣味。他的温和、包容和进取之心,感染了许多爱国人士。

我读邹韬奋的史料,感觉他的精力惊人,因为他能一面写作,一面编辑报刊,一面从事社会活动。他周围的民主人士,都颇富传奇色彩,许多人和他有着相同的梦想。他在狱中写的《二十年来的经历》,记者的敏感、散文家的典雅、思想者的沉着都有。而他性情的宽厚,和对不同风格的人所持的欣赏态度,非有大慈悲者很难做到。他的笔力传神,“七君子”入狱的生活,经由他的描述,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沈钧儒的至诚、李公朴的勇敢、沙千里的执着、章乃器的炽热、王造时的善辩、史良的洒脱,都形象可感,电影镜头般地闪在我们面前。邹先生看人看事,机敏里带有分寸,没有流行的“左派幼稚病”。他对章士钊的看法,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一些思想印证了鲁迅的当年判断的合理性。记得有一篇文章描述鲁迅参加民权保障同盟会时抽烟的神态,颇为逼真,寥寥数笔,人物便活了起来。他对鲁迅的爱,是一看即知的。

邹韬奋短短的一生,一直克服文人腔和学者腔。最早的时候,他翻译杜威的作品,完全按照英文的特点直译,后来发现,与大众的口味相左,没有考虑读者的接受。于是译风发生变化。后来编辑报刊、书籍,一直注意雅俗的协调、高低的互动、深浅的贯通。在一个动荡的年代,摆脱读书人的积习,拒绝被资本污染,不被书生气淹没,将思想的脉息伸展到芸芸众生那里,实在也有殉道的意味吧。他的特别在于,对于学界、政界、民间都颇为了解。但自己的立场,一直在大众那里。那么多的造谣中伤,那么多次的流亡以至被捕,都不改其志,这是新文化的特别传统。在坚持思想性、学术性、大众性中,文化是可以生出别样的景观的。

现代以来,中国读书人的队伍中,一向缺少懂实业、通晓学问,又有社会活动能力的人才。邹韬奋用自己的笔和自己的行动,创造了一个奇迹。端木蕻良说他是鲁迅形容的脊梁式的人物,不是夸大之词。众人喜爱邹氏,不独因其文章,而念其行迹,实有感焉。在他那里,儒生的迟暮之气消失,代之而来的是新知、新智、新声。因了这个新气象的形成,现代中国的文化地图,不再那么单调了。

同类推荐
  • 瓷月亮:严阵诗选

    瓷月亮:严阵诗选

    严阵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以诗驰名,他的诗作明亮激越,朗诵性很强,代表了曾经在当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一类诗的风格。本书汇集了其自写作至今诗歌篇章的精华。历史上,我社曾经出版过的他的诗集。此番重新申报选题,为着响应近年对我社有巨大贡献的作者严歌苓的要求。
  • 文学概论新编

    文学概论新编

    本书内容包括文学本体论、文学功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鉴赏论、文学发展论五章。
  • 英国绘画

    英国绘画

    《英国绘画》为英国艺术评论家埃里克·牛顿的著作,是关于英国绘画的简略导言,书中内容表示,英国绘画曾经于两大领域内造诣极高,即十八世纪的肖像画,与十九世纪的风景画。通过本书中内容可知,英国艺术家就是凭了强烈的浪漫气息,产生了古典主义不能产生的东西。它能描写,也能表达。英国艺术家注意个人眼目所及的奇特的细节,发为富有诗意的作品,且大批独往独来的艺术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可寻,作品都有特殊的英国意味。
  • 时间都去哪儿了:路过你的全世界

    时间都去哪儿了:路过你的全世界

    本书记载了120多个爱情、亲情和富含哲理的小故事,揭示了爱情、婚姻、生活、人生的真谛,以及夫妻之间、情侣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平实、温婉的文字让人感动,给人激励。
  • 米沃什词典:一部20世纪的回忆录

    米沃什词典:一部20世纪的回忆录

    《米沃什词典》就是这样一件替代品。它替代了一部长篇小说,一篇关于整个20世纪的文章,一部回忆录。书中所记的每一个人,都在一个网络中活动,相互阐释,相互依赖,并与20世纪的某些史实相关联。“词典”(Abecadlo)是波兰特有的文学形式,由短文(词条)组成的松散文体,文章按词条名首字母的顺序编排。《米沃什词典》是米沃什亲自经历与见证的20世纪。与他一起到过人间的天堂或地狱的人,几乎都已去了幽灵王国。
热门推荐
  • 苍茫吟

    苍茫吟

    天地苍茫,谁主沉浮?少年陈苍,年少得志根基毁,先修武道后问仙,大道苍茫求逍遥,斩神诛魔卫人间。正可谓:行走苍茫坎坷路,求索大道逍遥身。
  • 我要做好人

    我要做好人

    最能净化人心的是真善美,最能玷污人心的假恶丑。
  • 穿过荆棘的童年

    穿过荆棘的童年

    从小缺乏父爱,在孤独和自卑中长大的女孩林芙,在读初中时遇到了关心爱护她的男老师资伟和男学长赵文轩,因为家庭原因她被迫辍学,但她仍然一边打工一边坚持自学,终于考上了大学和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岗位,后来,得知从小一起长大的堂姐因贪污罪入狱,林芙踏上了离开十年之久的家乡之路,也开始了爱恨纠缠之旅。
  • 天师府日志

    天师府日志

    这是个暗流涌动的太平盛世,有妖,有天师,有武客,还有安稳度日的百姓。本是山林大妖,却奈何修炼失败昏死过去,当他醒来时却戏剧性的成了一名天师。自己捉拿自己?大可不必,不过接下来的日子就是隐藏身份等待厚积薄发的那天。PS:洋葱型慢热文。
  • 麻雀只能想着变凤凰

    麻雀只能想着变凤凰

    她,本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却离开了自己本生活的时空到了一个自己只在书中看过的时空。究竟会发生什么呢?谁也不知道,请期待吧!
  • 无限游戏武侠

    无限游戏武侠

    一条血一条气,败尽天下高手无数。从流星蝴蝶剑开始,并非止步于武侠。
  • 风中之恋

    风中之恋

    你是雪花中的那一朵,你是绽放的花朵,你是独特的,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 慕先生请温柔

    慕先生请温柔

    苏市著名律师顾璨,因一纸从小就定下来的婚约和苏市一手遮天的大人物慕廷奕走向婚姻殿堂,婚后“今天你睡床上还是睡隔壁?”“是时候履行一下夫妻义务了吧?”
  • 黎明破晓时分

    黎明破晓时分

    去看不一样的生活,去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 重生之万事如怡

    重生之万事如怡

    上辈子,陈万怡是个失败者,爱情,友情,亲情,金钱都没能抓住,最终骨髓癌去世。重生回到17岁,她想要保护好家人,并且让家人衣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