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17400000004

第4章 童趣书香

在最初的岁月里绽放

第一节 时光跑在小时候

记忆中那个伫立在窗前、仰望蓝天的女孩,不知在何时早已褪去了稚嫩,选择沉寂和温润,神色中多了一分安静和温润。回忆好似一位画家,在斑驳的时光长河中刻写隽永的美好。这数百年间的纷纷扰扰,在她眼里不过是蜕下华丽外衣的空壳,唯一值得眷恋的只是内部填充的属于自己的永恒。所以,她愿意静下心来,让席卷生命之光的微风轻抚脸颊;而我们也愿意静下心来,共同倾听这个名叫杨绛的女子的传奇一生。

犹记得那年,时光静好,生命的轮回承载着整个家族的喜悦与期盼,杨绛就是在这样的期盼中来到了这个世界。在北京一个租来的院子里,小小的生命开始绽放耀眼的光芒。初生的孩子,必定受到家族的宠爱,但却没有人能够料想到小杨绛会在经历种种后,洗净铅华,成就最美的一段传奇。

小杨绛虽然出生在北京,但祖籍是江苏。这样的南北结合,使得她的性格里有着不同于一般女子的温润与坚强。

杨绛的家庭,充满着和美与幸福,父母虽然是包办婚姻,但幸运的是两人年龄相仿,也志同道合,杨绛从小便没有传统婚姻带来的家庭问题,甚至可以在这样幸福的氛围中肆意享受父母和亲人的关爱。这种懂爱会爱的能力让她在面对今后的困难时一直保有希望之心,善待身边人,珍惜获得的所有。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字补塘,笔名老圃,江苏无锡人。早年留学日本、美国,取得法学学位,精通日文、英文及多种外语。他特别好学,考证名物,溯流探源,精研中国南北各种方言,而且兼通诸多东亚各国已经消失的文字。他曾是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志士,有着检察官、律师、报社记者、学者的职业经历。性格刚正不阿,人生几多坎坷,可谓通才博识,铁骨冰心。

杨荫杭学识渊博,自然笔头功夫也是极好的,一生有过两部著作:《名学》和《逻辑学》。而在之后有人曾经询问过杨绛关于腐败之风的看法,杨绛丝毫没有犹豫地拿出父亲在《说俭》中的文字应对:“奢靡是君主政体、贵族政体的精神追求。而共和之精神,则力求俭朴,‘孟德斯鸠论共和国民之道德,三致意于俭,非故作老生常谈也’,绝不能‘生活程度高而人格卑’!社会风气奢靡,会直接加剧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的歪风邪气!”话语间字字都是很深刻哲学见解,透彻分析社会现状的原因和应解之道。百年前的文章,就是现今读来都甚觉精辟,令人肃然起敬。

在杨绛心中,父亲是个刚正不阿的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杨荫杭身上透出的是律己和公正的魅力,她喜欢将父亲描述为一个坚守自己信条的人,像是“铁面包青天”。这个称呼可不是随意乱取的,杨荫杭在北洋大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因为看不过大家被“洋人事件”吓得厉害而主动站出来,最终被冠了个“滋事生非”的罪名,被学校开除。

可就算是这样,杨荫杭也丝毫没有后悔之意,独有的信念变成了支撑所有的利器。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传统知识分子的道德信仰是父亲身体里流淌的血液。守卫信念,不畏外胁,这种对信念的坚定和执着深刻影响着幼年的杨绛,成为她养成独立人格,拥有自我判断和理想信念的文化基础,而这种身怀信念感的特点也毫无保留地遗传到了杨绛身上。

杨家在当时算不上是富裕家庭,杨荫杭虽然拥有这些不凡的经历和头衔,但终究还是个“寒素人家”。小杨绛是第四个孩子,即便如此,杨家夫妻二人也并没有让孩子吃到苦头,虽然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倒也温暖。小杨绛除了有个神气的父亲,还拥有一个传奇的母亲——唐须荌。

唐须荌本是无锡人,在上海女子中学务本女中上过学,在那时也算得上少有的知识女性了。唐须荌身上凝结了中国传统女性所有的优点,贤良又持家,再加上读过书,自然透着一股宁静温煦之气。

小杨绛觉得母亲很漂亮,不是那种浓妆艳抹的美,而是自然的、天生的美。母亲不仅皮肤白皙,性格也温文尔雅,不急躁,一直以来都如此稳当妥帖,母亲成了杨绛心中美好与幸福的标榜。

父母之间的同心同德,伉俪情深,给了杨绛潜移默化的教益,她懂得了爱的伟大和不易。

唐须荌很喜欢读书,闲暇之时,便会翻开书本,她喜欢在群书中体会不同的世界,扮演不同的人物,经历不同的人生。《石头记》《聊斋志异》《缀白裘》……都是她的最爱。

不单单是简单的阅读,唐须荌时常会加入自己的见解,待与杨绛一说,杨绛认为母亲是聪慧的,这种文体感是很少有人能承载的,而母亲就是其中之一。也因此,杨绛对母亲产生了更多的喜爱和敬意。

在杨绛的印象中,很多时候,母亲都是娴静的,她常常手捧书本倚在窗旁,阳光轻洒在她的头发和侧脸上,镀上一层暖金色,为她更添了几许温柔和美的气息,这样的景象在小杨绛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女子的美好,大抵如此吧!宁静而温润,泛着柔美的光晕,所以,杨绛一直希望成为母亲这样的人,如水般温柔静好,“利万物而不争”。美好的事物,可以浸润、滋养周围人的心灵,她们是幸福之源,是遇见的人的福音。

似水流年的岁月里,有平静美好的温暖,但也少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但无论生活是坎坷还是平顺,杨荫杭和唐须荌自始至终都相处融洽,没有争吵和伤害,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即使面对困难,也不会相互指责抱怨,而是互相分担。

就这样,杨绛和姐姐、弟弟、妹妹们一直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父母的融洽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杨父杨母用开明的教育方式培养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儿女。

书香门第的家庭氛围虽然能够给孩子提供知识和养料,但也很容易限制孩子的个性和发展。可幸运的是,杨绛的父母更愿意让孩子们自由成长,并注重培养他们足够的信心和耐心,而这些努力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杨绛的童年是由多彩气泡构成的美妙世界,她出生时瘦瘦小小的,为此杨荫杭还笑称非要双手很靠拢才能将孩子抱起;长大后杨绛虽也是全家个子最矮小的那个,却是所有人最喜爱的一个。

命运似乎对小杨绛尤为偏爱,从小父母充分的疼爱与包容让她获得充足的安全感,自己的健足使她有余力推己及人,并关怀别人。这种认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为人处世,成为她一生的行为准则,一生的财富。温雅自然不失天性,便是儿时岁月车轮留下的滚滚印记。

幸福的家庭,为杨绛的人生撑起了一个温暖的背景,而烽烟滚滚的时代,却为杨绛拉开了一个巨大的时代幕布。

当时正值辛亥革命,中华大地上酝酿着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仿佛顷刻间一切都将会改变,抛弃传统、迎接全新成为整个时代的唯一主题。那时杨荫杭担任江苏省高等审判厅的厅长,而后又被调任至浙江省,全家也追随他的脚步来到了美丽的杭州。

杨荫杭本就是个固执的人,刚正不阿也是众所周知的,他心中的那套信念就像一把戒尺,时刻敲打着他,提醒他不要走上错路。只是这样的处世方式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当时的省长屈映光就到袁世凯跟前嚼舌根。

然而,天下事往往无巧不成书,袁世凯当时的秘书正是杨荫杭留学时的好友,所以很幸运地,杨荫杭非但没有受牵连,还被认定为好人。此事一出,虽然杨荫杭躲过了一劫,但是为了一家人的安危,他不得不明哲保身,离开杭州。就这样,在生命的旅途上,辗转一番,杨家人又声势浩大地重回了北京。

小杨绛毕竟年幼,对父亲的工作了解甚少,但自小的崇敬感只能有增无减,直至长大懂事,明白了父亲的为人,再回想这件事,更是为有着这样的亲人榜样而骄傲。

回到北京对于杨绛来说是人生一个很大的转折点,这个她出生的地方,于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名,还是承载了太多回忆与成长故事的城市。她在这里种下了一个情感的种子,让她难以割舍忘怀,这座城市又如同一位师者,让她明白了什么是不易,什么是人生无常。

重回北京,不仅仅有熟悉的情感和记忆,也有新奇的故事。例如,第一次见到满族人。这对于小杨绛来说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当时杨家所居之处的房东是一位满族妇女,时常身着旗袍,脚上蹬着高底鞋,这种高底不同于一般的鞋子,鞋跟处于鞋子正中央,受重力完全集中到脚底中间,困难度自然不可小觑。可小小的杨绛从来没有对此屈服过,她幼小的身躯里有颗勇敢的心,她愿意去挑战,长大后一定也要穿双这种鞋走走,好似克服了这个,而后的一切困难苦痛也就不再可怕了。

因为家庭关系,小杨绛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就读过北京女高师附小、上海启明女校、苏州振华女中。父母对她的教育问题一直很重视,再苦也不能苦教育,这句话在杨家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杨绛是争气的,她对得起父母的疼爱,更对得起自己心中那份梦想,尽管还是那么小的一颗种子,但她坚信总有一天定会长成参天大树,充满盎然生机。

只是这样的美好和安稳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由于时局动荡加之生活艰难,杨荫杭一家在北京并没有停留多久就决定回到故乡了,而这次变迁也成了杨绛心中不可磨灭的阴影。生活的拮据使小杨绛终究走出幸福编织的美梦,降落现实,被迫学会了成长。

第二节 坐着轮船,泊到未来

火车鸣起了汽笛,缓缓地驶离了北京站。杨绛好奇地趴在车窗边,看着两旁向后移动的人和建筑。她不知道列车在向前开动,以为外面的建筑动了起来。她想去问问父母这是为什么,但看到父母严肃略带伤感的表情,她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她老实地坐回自己的位置,不时向外面眺望,思考着自己小世界里的故事。

回故乡江南的旅程是漫长而艰辛的。杨荫杭一家从天津下了火车后,立马找了家客栈休息,准备两天后搭乘客轮赶往上海。一家老小和一大堆行李,都拥挤在不甚宽敞的客栈里,母亲唐须荌因晕车呕吐,无法照料孩子们,杨荫杭只能又当爹又当妈,照料着满地乱跑的孩子们。漫长的旅途,充斥着复杂的心绪和疲乏,可看到孩子就如同看到希望,他们给了杨荫杭源源不断的力量,给了他抵御一切疲惫的信念。

在休息两天后,母亲唐须荌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杨家人没有继续在天津逗留,当天上午,一家人就登上了天津开往上海的客轮,踏上了漫长的海上之旅。

海上的旅程是枯燥的。对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子来说,宽敞的船舱也显得狭窄。小杨绛的姐姐们都安稳地躺在床铺上休息,她们不愿在晃荡的船舱上走动。父亲母亲也在床铺上说着悄悄话,似乎在商量着什么。小杨绛感到很无聊,趁父母不注意,悄悄地翻下了床铺。她小心地穿上鞋子,披上外套,蹑手蹑脚地走出了船舱。

走出船舱的那一刻,她深受震撼,她没有料想到,海上的夜景竟是如此璀璨。海风微微轻拂她的脸颊,她望向这无边的夜晚,感受到的是浩瀚的宁静,夜空中没有徘徊的乌云,只有一轮明月和满天的繁星。寂静的夜里,浪花翻滚的声音、螺旋桨划开水面的声音格外清脆,仿佛翻滚在她的心底。满天的繁星安详地挂在夜空中,照着夜空下熟睡的人。

渐渐地,夜深了,甲板上吹来微凉的海风,杨绛回到了船舱,心中想着甲板上的月亮,想着如诗如画的海面,夜里的海风从窗外吹过,也吹起了杨绛嘴角的一丝微笑。这一夜,杨绛睡得格外香甜,任由这船儿将一家人载到未来的时光。

在海上颠簸多日后,一家人终于来到了当时东方最繁华的大都市——上海。这座风云际会的城市,充斥着灯红酒绿的诱惑,但这里并不是他们旅程的终点,才下客轮不久,他们又登上了一艘拖轮,这才是前往目的地的最后一段旅程。

下了拖船后,一家人都非常疲倦,这些日子的旅程颠簸而劳累,每个人脸上都布满了倦色。但身为一家之主的杨荫杭不能休息,他下了船后,就去找可以让一家人落脚的地方。

很快,父亲杨荫杭就找到一处还算合适的暂住之地。房子虽然有些破旧,但好歹还算宽敞,可以让一家人舒服地住下。

这个新房子不同于北京的四合院,方正厚实,是典型江南水乡院落,有着江南民居特有的温婉细致。在这所房子的厨房后面,有一座连接院子后门的木桥,杨绛常常站在这座木桥上,看着河面上往来的船儿,仿佛一幅幅流动的画卷。

这样新奇精致的生活景致让杨绛感到十分好奇,因为每天她只需坐在自家的院子里,就可以看到往来的船只,这是在北京的处所里绝不能见到的场景。所以,少女的心,很快就被这美景占据了。

然而,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快乐、惊喜的,南方的饮食习惯让杨绛很不适应,尤其是河鲜之类的吃食。但家里人似乎对河鲜一类的食物很感兴趣,尤其是父亲,来到这里后,他经常吃一种做法简单的虾子。这种虾子从河里打捞上来后,先要简单地清洗一下,接着浇上调味的酱料,腌制一会儿就可以吃了。

对于这种鲜活的虾子,小杨绛实在难以下咽。她常常看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自己却无论如何都不愿动一下筷子。

时光日复一日地轮转,一家人在一起总是充满温暖与愉悦。就这样,杨绛和她的家人渐渐在这风景如画的江南安顿了下来。然而,岁月又往往不会永远安好,一场暴风雨正慢慢向杨绛一家人袭来。

在这里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家里的人都陆续感到了不舒服。其中,杨绛的父亲杨荫杭病得最为严重。

作为饱受西方文化熏染的知识分子,杨荫杭只相信西医的科学分析,断不相信中医望闻问切的疗法。这种想法在他心中根深蒂固,如同信仰,断不可侵犯。无奈之下,家人颇费周折,才请来无锡城里唯一的一位西医。他检查过杨荫杭的身体后,抽了些血装在试管瓶里密封。他告知杨家人,血样要送往上海化验,一周后才能有结果。

然而,这一周时间对于杨家人来说,是漫长痛苦的,在这短短七天的时间里,父亲杨荫杭的病情逐渐恶化,他的身体一日比一日虚弱,眼中的神采也渐渐暗淡下来。

刚生病时,父亲还可以稍微吃些清淡饭菜,到后来他每日只能吃一些米汤来维持身体。家人焦急地为杨荫杭想着各种办法,多次提出要请有名的中医来瞧病,可都被他拒绝了,他用微弱的力气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要等检查结果出来后再对症下药。

一周后,检查结果从上海发了过来,结果却是令人沮丧的,上海的医院居然没有查出什么结果。这样一来,无锡这边的医院也无法开出有效的药方,杨荫杭的病情就这样陷入了僵局。眼看着杨荫杭日渐衰弱,唐须荌请来当地有名的中医,来给杨荫杭做诊断。老中医看了看父亲的状况后,无奈地摇了摇头,表示无能为力。又一记重锤,敲击在了唐须荌的心上,随着杨荫杭渐渐虚弱,她的心中仿佛也渐渐失去了支撑。所以,她通知了这里所有的亲友,一起想办法。

杨绛后来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中,提到了这一天的状况。她回忆道:“我记得有一夜已经很晚了,家里好像将出大事,大家都不睡,各屋都亮着灯,许多亲友来来往往。”这一天晚上,无锡这边杨家的亲友都赶了过来,他们看着病情严重的杨荫杭,都不禁摇起头来。

的确,杨荫杭可是这家老老少少的支撑,就连婶婶和堂妹也要依赖父亲杨荫杭来生活。一旦父亲倒下了,一家人的生活简直难以想象。

母亲没有时间去伤心悲痛,她不得不迅速坚强起来。她决定要尽全力去挽救父亲杨荫杭的生命。素来柔弱娴静的母亲一把抹干眼角的泪水,便迅速坚强起来,成为一家人的支撑,哪怕有一丝希望,她也要挽救父亲的生命。四处奔波之下,终于,她请到了父亲杨荫杭旧日相识的一位中医华先生,华先生在看过杨荫杭的病情后,也觉得希望渺茫,但是迫于母亲的苦苦要求,他开了一张药方。

母亲唐须荌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般,连夜生火煎药,亲自喂药。她不敢睡觉,夜以继日地坐在父亲床边,静静地守候着父亲。

母亲的日夜操劳没有白费,父亲的病情开始好转,几日过后,已经好了大半。父亲痊愈后,全家都松了一大口气。父亲说自己能够死里逃生,全靠母亲的功劳,那个药方倒没起多大用处。

的确,杨绛也认为,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呵护让父亲度过了这一劫。

杨绛后来总是感叹此事,假若父亲真的一病不起,那么,整个家庭的命运都将走向天平的另一端。家里的栋梁垮了,她就不太可能再去读中学、读大学、读研究生,也许很早就许配给人家,就更不可能遇见她的挚爱钱锺书了。

随着父亲的病渐渐痊愈,杨绛的家里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祥和宁静。过往的故事无法假设,未来的故事也无法预料,也许这就是命运,命中注定杨绛会倚靠在父母坚实而温暖的臂膀下,在无声的岁月里无忧地成长。

作为父亲的杨荫杭,也在为女儿杨绛打算着。他不想让女儿在无锡的小学里读书,因为他觉得那里的孩子更多时间都在和小伙伴们打闹、玩耍,学不到新鲜而进步的思想。

所以,杨荫杭决定将杨绛送往上海的启明女校接受更好的教育,那所学校不仅讲授外文,还是杨绛姑妈和姐姐们的母校,在那里,她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听到这个消息的杨绛很是期待,一想到要和姐姐们一起去上海读书,会有更多的见识,会听到更新鲜的故事,她就兴奋不已。然而到了临行前,她才感觉到,突然要离开家去远方读书又是多么痛苦。

后来杨绛回忆此刻时,也是颇多感触,她曾在《我在启明上学》一文中写道:

“妈妈再次问我:‘你打定主意了?’

我说:‘打定了。’

‘你是愿意去?’

‘嗯,我愿意去。’我嘴里说,眼泪却簌簌地直流,流得满脸是泪。幸好在那间昏暗的屋里,我没让妈妈看见。我以前从不悄悄流泪,只会哇哇地哭。这回到上海去上学,就得离开妈妈了。而且这一去,要到暑假才能回家。”

杨绛这才感到自己对家的温暖竟是这般割舍不下,她忍住心中的眷恋,不将自己的伤心表现出来。母亲为小杨绛准备了一个小小的箱子,让她在里面装些自己喜欢的物件。此外,母亲还送给女儿一枚崭新的银圆,让她好好保管着,嘱咐她等需要急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小杨绛从来没拥有过这么多的“财产”,她以前的“财产”,不过是买东西时母亲给的几枚铜板。她把银圆贴身装着,不时地去摸一下,生怕银圆会消失了。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枚银圆,它还是母亲心中的爱和挂念。

小杨绛就这样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人,踏上了求学之路,那里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就像一颗巨大的糖果,吸引着杨绛好奇渴望的心。而它真正的味蕾,则需要杨绛在成长的岁月里细细品尝。

第三节 命运的序曲裹着成长芬芳

每个孩子都要经历远离家乡的悲痛,这是走向独立和成长的必经之路。小杨绛含着眼泪离开了熟悉的家人,她鼓励自己要坚强,不能让父母担心,她不忍心看到操劳的母亲再牵挂自己。

来到启明女校后,小杨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一所教会学校,它的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比起小杨绛在无锡就读的小学,已是气势恢宏了。

这里有专门的修女们负责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孩子们都叫她们“姆姆”。修女们对孩子们非常严格,给她们设下了许多规矩,坏了规矩就要受到处罚。但小杨绛从没有被处罚过,她向来是乖巧可爱的,在哪里都能讨得人们的喜欢。她的性格无疑使得她在这里的时光是充满欣喜与欢乐的。

启明女校的课业内容十分丰富,基础的课业全部都有,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喜欢的科目。比如,学校里开设有绘画课,教授油画、水彩画等,并由有专业素养的修女来担任教师。此外,学校里还开设有钢琴课,感兴趣的学生在交足费用后,就可以去学习弹钢琴。

如此丰富的学习生活让小杨绛感到很充实,一个浩瀚而灿烂的知识世界在向她敞开。新奇、多彩、神秘、美好、希望……无数的美好感受撞击着她的心。与此同时,对家里的思念,也被丰富的校园生活所冲淡。

校园里的美好,要远远多过严苛的规矩,因为这里的规矩虽然很多,但却没有那么严格地被执行,这让学生们感到很舒心。

在自修课时,不许随意走动,需要上厕所时,要到看课的修女那里请求。获得修女的许可后,才能走出自修室。

但修女们常常埋头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头也不抬就答应了请求的学生。很多调皮的学生看准了修女的习性,就分散着向修女请假,免得修女起疑心。出了自修室后,就跑到花园、操场去玩耍,玩累了后,才悄悄溜进自修室。她们就像偷吃了糖果的孩子,充满快乐和小满足。

相对于同龄的孩子,年幼早慧的小杨绛更为沉静,虽然偶尔也会这样溜出自修室,但大多数时候,她都是静静地待在自修室里看书。

她心中惦念着父亲的嘱托,父亲的谆谆教诲总是徘徊在她的心头,她爱读书,更不想辜负父母的期望,也不想辜负自己心中的期许——成为父亲那样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

对于远离家乡的小杨绛来说,平日的课堂生活,还是非常愉快而又充实的。但每到周末时,家住本地的学生都要返回到家里,只留下小杨绛孤零零地待在寝室里。每到此时,浓重的乡愁就开始侵袭寂寞的心灵,父亲母亲、姊妹兄弟都远隔天边,那种想念缠在心上,她怎么挥也挥之不去。不由得,依凭着旧时的记忆,她会猜想亲人们在干什么,也许,一大家子正在热热闹闹地吃着午饭,嬉笑玩闹,脑海中的欢笑使眼前的冷寂格外喧嚣,她猛地摇摇头,暗暗告诉自己,必须坚强。

修女们也看出了小杨绛的心事,她们都很可怜这些远离家乡的孩子。于是每逢周末,修女们会给没有回家的孩子额外做些甜点,她们希望可口的点心能冲淡孩子们的不愉快。但任点心再香甜,到小杨绛的嘴里都食之无味,反而让她更加思念母亲做的食物,直到返家的学生们渐渐回到学校,欢闹才会渐渐冲淡杨绛的思念。

几个月后,这样的状况得到了改善,小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来到了上海工作,在当时上海的申报社任主笔。虽然小杨绛不能每天都和父亲见面,但毕竟在同一座城市里,见面的机会比以前多了不少。这样的改变,让杨绛心中充满欢喜。

有一天周末,大姐突然来到了小杨绛的学校,要带小杨绛去见父亲。这让小杨绛高兴极了,她好久都没有看见父亲了,父亲清瘦的面庞已经在她脑海里有些模糊了,她在心中攒了很多话要对父亲说。

大姐带着兴奋得不得了的小杨绛来到了父亲工作的申报馆,小杨绛见到了久别的父亲杨荫杭。起先,伏案疾书的父亲并未察觉姐妹俩的到来,两人蹑手蹑脚地走到他的跟前,他觉察有人,抬起头来,才撞见两张明亮可爱的笑脸,不觉也笑出了声。

看到久违的父亲,久违的笑容,杨绛的眼眶突然就酸涩起来。原本要说的话,仿佛一下子都堵在了喉咙里,倒是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父亲嘘寒问暖了一阵,就高兴地放下了手中的纸笔招呼着她们姐妹俩往外走,要带她们去吃大餐。

小杨绛走在父亲和姐姐身后,听着他们聊着自己听不懂的故事。虽然,她不知道父亲和姐姐在说什么,但能安静地听着他们聊天,小杨绛就感到心满意足了。

父亲带着姐妹俩来到了一家西餐厅。这是杨绛第一次吃西餐,所以,她在进了餐厅后有些拘束,望着桌子上的刀叉有些茫然。父亲看透了她的心思,低头对她说了几句话,让她学着自己的样子来吃饭。

吃饭的时候,小杨绛手忙脚乱地舞动着手中的刀叉,她学不来父亲的从容不迫,索性就一通挥舞刀叉,把餐盘里的食物切得七零八落。父亲没有说什么,只是微笑地充满疼爱地注视着小杨绛可爱的举动。

小杨绛总算狼狈地将食物吃完了,她抬头看到了笑着注视自己的父亲和姐姐,脸上不禁一片羞红,她知道,自己狼狈的吃相,要被他们嘲笑一阵子了。吃完饭后,小杨绛同父亲告别,她和姐姐又一同回到了学校。

有了父亲和姐姐的不时探望,小杨绛就不再感到孤单寂寞了。她不会在周末同学们返家时感到伤心,想到父亲就在自己的身边,她的心就安稳了。

在启明女校学习的三年里,小杨绛过得很愉快。在这里没有繁重的课业压力,也没有令人烦心的事情,她可以自由地学习自己喜爱的科目,吸收养分。

也是在这学习的三年里,小杨绛从一个懵懂的小女孩蜕变成一个知书达理的少女,像缤纷的花儿一样,在美好的青春里怒放。知识的泉水丰富了她的头脑,让她建立起了自己的价值观念。

很快,杨绛的生命又经历了一次转折。

在上海工作一阵后,父亲杨荫杭辞职引退。他觉得上海的环境太过复杂,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于是,杨荫杭一家人来到了苏州定居。

新的环境,新的景色,新的故事……就这样,杨绛又踏上了新的生命旅程。来到了苏州的杨绛,已经到了上中学的年龄,她便就近在振华女校读中学。

杨绛的中学生涯是短暂的,许多事情都已在她的脑海里渐渐淡去了,唯独有几件事,总会被她不时地想起。

一次,章太炎先生来到杨绛的母校讲演,学校安排杨绛作为学生代表去做记录,她以为这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就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学校的安排。

到了章太炎先生讲演的当天,小杨绛早早就准备好了出发,但一些突发的状况,让她在讲演快要开始时才匆忙地赶到了会场。到了会场,她本以为坐在台下做记录就可以了,但工作人员把她领到了台上,有一个靠近章太炎先生的位置专门为她预留着。

这下可让小杨绛有些为难了,她紧张地坐在椅子上,连身子都不敢随意挪动,如坐针毡,更不敢看台下密密麻麻的听众,眼角扫到台下密密麻麻攒动的人头更是吓了一身汗,再不敢抬头了。

章太炎先生的讲演充满了哲理,但却又是深奥晦涩的。小杨绛想竭力去听清先生说的每一个字,但她很快就放弃了。先生讲的“掌故”不仅深奥难懂,而且还有浓郁的杭州腔调,小杨绛实在是无法理解。

小杨绛感到非常尴尬,她没法在纸上写下任何东西。她不敢看台下,台下那热切的眼神会让她惊慌失措。她唯有把目光集中在先生身上,直看到先生频频回头,疑惑地看她,她才作罢。

短短一个小时的讲演,在小杨绛的眼里,仿佛过了一个世纪。等到讲演结束,她也没有在本子上记下一个字。她红着脸将记录本交给了工作人员后,就马上冲出了会场。

小杨绛感到又羞又臊,她不敢去想那个空无一字的记录本,也不敢去面对对自己寄予厚望的老师。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她近距离地观察了章太炎先生的风范,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先生渊博的学识。

当时的小杨绛不明白,她这个学生代表,只要装模作样地在本子上写几笔就可以了,真正的记录工作有专门的老师在负责。事后,老师和同学们都笑小杨绛迂腐,他们认为,就算随便在本子上写点什么,也不至于交白纸上去啊。小杨绛却有自己的理由,她宁可交白纸,也绝不弄虚作假,这就是她的骨气。

成长的岁月总是伴随着甜蜜与苦涩,一帆风顺的经历会让人飘飘然,只有那些苦涩的回忆才能让人走向成熟。这些苦涩的回忆,一直伴随着小杨绛,那是她成长的果实。

第四节 温厚的父亲,温暖的知己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大地,到处都弥漫着战乱、饥荒的气息,就连号称“人间天堂”的苏州城也不太平。学生们为了支持正在进行的北伐战争,纷纷走向街头游行、示威、抗议,但学生们的正义举动,经常会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所破坏。他们混在人群中,趁乱在学生队伍中搞破坏,有些流氓甚至去轻薄女学生。

彼时杨绛已是十六七岁,因为生得娇小,看上去却只有豆蔻年华。近来游行、示威颇为频繁,她并不热衷。然而有一次,学校要上街搞一场动员宣传活动,需要有人站在街上大声呼喊,向路过的行人宣传。在机缘巧合下,小杨绛就被推举为上街宣传的人选。

杨绛很焦急,她个头矮小,一急又容易脸红,加之听闻素有无赖之徒轻薄女学生,如若硬着头皮上,肯定出尽洋相,但自己成了候选人,又推脱不得。无奈之下,她只得回家求助她的父亲。当时学校方面有规定,如果家里不同意学生参加游行、示威、宣传等活动,可以将意愿传达给校方,这样该名学生就可以不必参加此类活动。她想让父亲出面,向学校方面提出反对。

回到家后,小杨绛如实地将情况告诉了父亲。父亲了解了杨绛的情况后,没有立刻回话。他沉思了一会儿后,一脸严肃地表示,他不会替杨绛向学校方面提意见,杨绛要自己对学校说“不”。

杨绛难以理解地看着父亲冷毅的面庞,平素和蔼可亲的父亲,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决然,竟对自己置之不理,前所未有的失望无助和疑惑让她委屈异常。她默默转身打算就这样走开,父亲却叫住了她,但不是因为改变了心意。父亲把她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跟她讲述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在张勋复辟时,江苏本地有名望的人士联名写了一封拥护张勋的文章登报,他们在父亲不知情的情况上把他的名字也列入其中,杨荫杭得知此事后,并没有碍于面子隐忍了事。他立刻在当天的报纸上登了一条声明,表示自己的立场和对复辟的反对态度。虽然,这被很多人认为是不懂世故,但杨荫杭认为,名与器不可假人,自己的意见就应该勇敢地表达出来,不能轻易妥协。

敢于拒绝,敢于对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说“不”,是一种勇气,一种处世的智慧。父亲以一己亲历言传身教可谓用心良苦,在尔后的岁月中,杨绛才慢慢领悟自我意志坚定的重要性,这一品质,让她受用终身。来到学校后,杨绛坚持对推选自己去宣传的人说“不”,虽然这换来了很多的不解和嘲笑,但杨绛始终没有动摇自己观点。

不久后,那些对杨绛的嘲笑都悄无声息了。因为,很多上街宣传的女学生都受到了骚扰,整个行动也因此取消。许多年后,在与友人的通信中,她承认自己不热衷英雄主义,且反对狂热的理想主义,这是她的行为哲学。但她同时又是坚信人的力量的,因而,她敬佩和同情那些上街宣传的女同学,她觉得她们有自己所欠缺的勇气。但杨绛更佩服父亲的睿智,是父亲的循循善诱让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慈祥的父亲像一棵参天的大树,荫蔽着树下正在抽芽的小杨绛。杨绛努力地向上生长着,而父亲就在她身旁静静地伫立,沉默而伟岸,又总在她迷茫的时候,适时给她指引方向。

杨绛是父亲归国后的第一个孩子,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偏爱。父亲生性喜欢安静,他在书房伏案疾笔时,不喜打扰。但杨绛是个例外,父亲在书房工作时,她可以在父亲的身边走动。

父亲偏爱杨绛的原因之一也是乖巧懂事的小杨绛很体贴父亲。夏日的午后,父亲埋头在书案上读书时,杨绛会沏上一壶浓茶送到书房。她蹑手蹑脚地走进父亲的书房,生怕惊动聚精会神看书的父亲。她轻轻地将父亲的茶杯斟满,把茶壶放在一旁,再悄悄地退到一旁。

后来,杨绛记忆中还常常浮现那时看父亲练字的场景,父亲的字遒劲有力又十分潇洒,杨绛站在父亲身旁,是又羡慕又崇拜,他时不时会对她讲解一下中国字的结构美感和笔法重点,如何下笔收笔,力道几分,通常话毕,还会让杨绛来试写一二。

父亲注视的目光总是让握着笔的杨绛生出些紧张来,倒不是怕责骂,而是担心写得不好负了期待,但温厚如杨父,即便她写得歪歪扭扭,父亲也会夸赞她几句,还说她有灵气。小杨绛听到父亲的夸奖后,心里乐得要开花了,她觉得自己仿佛沐浴在甜蜜的阳光下,而父亲的夸奖就是一颗香甜的蜜糖,让她心中美滋滋的。

在严寒的冬日,杨绛会在书房为父亲生起一盆暖暖的炭火,她坐在火盆边,把炭火弄得通红。有时,她会在一旁剥栗子,她纤细的小手灵巧地飞动着,不一会儿就剥了小半堆栗子。她把剥好的栗子放在父亲的身边,并不会马上离开,因为通常父亲会喊她留下来陪陪自己。

杨绛像一只可爱的精灵,在书房极轻极巧地走动,对父亲的阅读没有丝毫影响,他已经习惯这个女儿陪在身边。杨绛在书房里可以随意翻动父亲的藏书,父亲从不呵斥。有时,父亲兴致来了,还会给她讲几段风流逸事。

窗外,已是北风凛凛的寒冬;而窗内,却是一片温馨的暖意。父女俩在暖暖的炉边围坐着,饱满的栗子在炉火的熏烤下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小杨绛痴痴地望着讲得饶有兴致的父亲,她沉醉在父亲的故事中,早已忘记了外面肃杀的严冬,觉得此刻就是阳光明媚的春天。

平时,对于小杨绛生活中的琐事,父亲一般不会去干预,这些事情都由母亲去操劳。父亲更看重的是思想的教育。父亲从不刻板说教,他总是循循善诱,让杨绛在潜移默化中领会深刻的教育。

杨荫杭平常很少带孩子们去拜访朋友,他不想过早地让孩子们接触到复杂的社会。一次,父亲的朋友热情地邀请他们一家人去做客,推脱不过,杨荫杭只好带着一家人前往。

这位富有的朋友,派来了汽车来接应杨家人赴约,这种新鲜的交通工具,给杨绛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她第一次乘坐如此舒适的汽车,坐在柔软的座位上,她感到无比舒适。然而,窗外飞快闪过的街道路景不禁让杨绛一阵头晕眼花,父亲见她不适应便嘱咐司机开慢点,晕眩感慢慢地缓解了下来,汽车虽好,无福消受啊,杨绛心里想。

来到父亲朋友家里,小杨绛再一次被震撼了。这座宅子面积并不太大,但装修非常考究,摆设也很奢华,而且,里面有十多位衣着不凡的仆人热情地为客人做着服务。小杨绛和她的姐妹们痴痴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无比欣羡。

回家的路上,姐妹们对这一次的见闻议论不休。父亲听到她们的议论后,并没有发表看法,只是对着姐妹们淡淡一笑,告诫她们不要羡慕,那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生活。

杨绛当时并不明白父亲的深意,而且对父亲的话语也充满了疑惑。但父亲平淡的话语,却一直印刻在她的心头。后来在岁月磨砺中,她也渐渐懂得其中奥义,避开了对功名利禄的追逐,坚守淡泊,静穆追远,守护着平凡与朴实的幸福。

同类推荐
  •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 深不可测:刘伯温

    深不可测: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乱世攻城略地,拿下元朝万里江山;盛世安邦治国,定下大明百年基业!翻开本书,领略千古谋臣深不可测的谋略智慧!看千古谋臣刘伯温如何谋己、谋人、谋兵、谋天下,更谋百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论成就,刘伯温远在诸葛亮之上;论军事才能,刘伯温远超萧何,助力朱元璋仅八年便拿下大元天下;论治国才能,刘伯温更强于张良,一举定下大明帝国后世两百年的盛世格局。一部《烧饼歌》传世,更增添了其传奇色彩。据《明史》记载,刚见面的时候,刘伯温塞给朱元璋一份《时务十八策》,这十八策吓得朱元璋出了一身的冷汗。从此以后,朱元璋的征伐、治国、纳贤、驭臣之道再也没有超出过此书的范围。一遇到大小战事,朱元璋便召刘伯温进入小密室悄悄商议大战鄱阳湖、兵围苏州城,刘伯温统领全局,指引朱元璋一次次大获全胜。每一场战役都像一盘棋局,按照刘伯温的指令一步一步地进行着。在刘伯温的指引下,一介布衣的朱元璋得以登基称帝,并在皇帝位置上游刃有余。大明立国后,朱元璋全面采纳刘伯温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治国方略,开创了大明盛世的百年基业。翻开本书,看千古谋臣刘伯温如何谋己、谋人、谋兵、谋天下,更谋百年!
  • 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

    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

    于成龙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清廉官吏。人到中年,他才踏上仕途。从县令、知州、知府,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最后官至两江总督,他一直清廉之风不改,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第一廉吏”。书中穿插了大量饶有趣味的廉洁小故事,如带一筐萝卜去福建上任;回乡葬母住最低等客栈,结果被当作歹人等等。细节描写逼真风趣,极具艺术魅力。
  • 名臣的智慧

    名臣的智慧

    《名臣的智慧》讲述了中国古代名臣谋略的故事,全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名扬天下、感动天下、震撼天下、引导天下、恩赐天下。《名臣的智慧》是由长安出版社出版。
  •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所选取的这些女性,不仅自身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她们的身世、命运都具有传奇性,可以说她们身边的男人也都不是等闲之辈,每个人都具有很强的传奇性和故事性,所以能够激起女性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不单单只是停留于对优秀女性的欣赏、崇拜。作者默默以优美动人的笔触娓娓道来,讲述了这些传奇女性的生平,她们的成就,她们的悲喜,她们的感情生活,她们的事业波折。信息含量大,且作者在编写中对于细节的把握非常动人,从女性角度出发,体察幽微地描摹了这些众人眼中高高在上的女人,她们内心最温柔的细节和最伤痛的感触。"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法想象爱上你

    无法想象爱上你

    宁静的小乡村,比邻而居的两座小矮房立在斜阳下彼此相依,却依旧显得寂寥,或许是夕阳让房屋显得孤寂,或许是老旧让房屋显得萧索,但是家的味道依旧浓烈。放眼望去,整个村落几乎都是这个样子的房子,在这样的地方,清贫似乎是人民生活的写照,与其说穷不如说是不宽裕,但至少生活过得去,未必吃得好,但一定能吃饱。不过也因此,大人汲汲营营的就是谋生,对于孩子,在课业上自然少了一分苛求,完成义务教育,如果没有兴趣读书,那就工作吧!
  • 十万勇者闯魔城

    十万勇者闯魔城

    这会是一篇看起来很奇怪的小说,当圣魔颠倒,一切将会是什么样子?
  • 陆少的甜宠心尖

    陆少的甜宠心尖

    他F市的首富拥有着迷人的长相一脸妖孽,待人总是很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但唯独对她玩世不恭中总带着一种温柔,,她韩家大小姐,在朋友面前总一副大大咧咧,唯独在他面前唯唯诺诺,,偶尔撒娇,,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 雷帝传

    雷帝传

    雷震天地,天罚众生。等封顶而傲世,逆天命而重生,纷乱的大陆,争斗的家族。如何能够平定一切,还众生海晏河清?当前世与今生的情仇发生碰撞,当旧日恩怨再次面对今生纠葛。本书每周一个更新!
  • 我要欺骗全世界

    我要欺骗全世界

    穿越到人人拥有异能的超凡星际时代,白子凡的能力是别人认为自己所拥有的能力!
  • 天极神豪

    天极神豪

    天极神豪:古飞凡,顶级土豪,他一直都在寻找通往无极神豪的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逆势遨游

    逆势遨游

    练成盖世武功,坐拥权势熏天嘛,也不是非要长得帅气才能做到。穷小子吃些苦头,受点委屈,咬着牙经历个九九八十一难,总能修成正果,普度苍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