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19500000015

第15章 卢挚

卢挚(约1243—1315后),字处道,一字莘老,好疏斋。涿州(治今河北涿县涿州镇)人。至元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承职。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朱帘秀等均有交往。《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一百二十首。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①

卢挚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生梦②,万里别。闷倚篷窗③睡些。

【注释】

①鹿角庙:洞庭湖边上有鹿角镇,在今湖南岳阳南。庙在镇附近。②三生:佛教认为,人有三生,即前生、今生、来生。③篷窗:船上之窗。

【译文】

云散去,雨亦停,满江月光满江明。风微微,江面平,一叶小船缓缓行。半夜时刚刚梦醒,想到万里分别的情景,便非常伤心动情,嗨!嗨!人生如梦谁能说清?自己心情烦闷无聊,倚着小小的船窗再睡上一程。

【评析】

元成宗大德年间,卢挚出任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从他其他作品看,这次出使可能是被排挤离开朝廷,故心情郁闷压抑,又和亲人或相知万里分别,更增加烦恼。这首小令便是他上任途中所写。从作者心情看,当是赴任途中所作,抒情中最关键是“万里别”三字,是理解全篇思想感情的关键。“雨晴云散,满江明月”两句写乌云刚刚散去,阵雨刚刚消停,雨后的月亮格外清澈明亮,气候大好。“风微浪息,扁舟一叶”两句写自己乘坐的小船在宽阔的江面上漂着,风平浪静。前四句写出一个雨过天晴,皓月当空,月光如水,平铺江面,宇宙澄澈,江天一色的景象,大的背景如此静谧和谐,广阔祥和,与一叶扁舟形成强烈的对比,立即令人产生宇宙无穷人生渺小的感叹,为后面的抒情做好铺垫。“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由景入情,在宁静优美的景色中抒发强烈的离愁别恨,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对比反衬的手法的最成功的运用。如此良辰美景,本来应该是与爱人同床共枕,或者是西窗剪烛夜话,那是多么幸福美满的人生。而如今,却在这一条小船上自己独自苦挨时光。还应该注意,“三生梦”的意蕴极其丰富,人生始终在追问着生命的许多问题,真的有前生和来世吗?诗人又是刚刚从梦境中醒来,他做的是什么梦?是关于三生的梦,还是因为梦而产生的人生思考,都不可而知,也可能都有。于是才产生关于离别万里的伤感,才是半夜伤心的原因。“闷倚篷窗睡些”,这最后一句,是一种内心纠结矛盾又想不明白的无可奈何的表现,既然说不清楚人生命运以及前生来世的因果,就不必凝思苦想而枉费精神了,姑且倚着窗户再眯一会儿吧!一切都听天由命去吧!最后的结尾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结尾“断肠人在天涯”的处理方式相近,都是抒情主人公留在最后的画面,一个是骑马踽踽奔波,一个是船上闷闷独寐,很有画面感。

[南吕]金字经·宿邯郸驿

卢挚

梦中邯郸道①,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②索价高。时自嘲,虚名无处逃。谁惊觉,晓霜③侵鬓毛。

【注释】

①邯郸道:去往邯郸的道路,暗用一枕黄粱之典故。唐人沈既济《枕中记》讲述一个读书士子卢生慨叹自己枉生世上,未能立功扬名;道士让他枕上瓷枕入睡,结果几十年出将入相,建功立业,享尽富贵荣华,醒来却是一梦。后世“一枕黄粱”“黄粱美梦”“邯郸梦”成语均出此。②山人:隐居之人。③晓霜:拂晓之霜为白色,比喻头发花白。

【译文】

《枕中记》中那位卢生走过的邯郸道,如今我也来走一遭。应该不是山中归隐需要的价钱太高。有时自嘲,是自己的虚名无处可逃,只能在官场中应酬奔波劬劳。谁知道自己忽然吃惊地发觉,如同清晨的白霜已经侵入我两鬓的发毛。

【评析】

这篇小令写得真好,虚实相映,自嘲中还有点自诩,感情复杂而微妙。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卢挚的地位是比较高而且比较稳固,故心态比较平和。平生足迹,遍及河北、西北、两湖、江浙等地。这首小令写他夜宿邯郸驿站时的复杂心情。“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首先用典故开篇,虚中有实,作者正走在邯郸路上,而且就居住在邯郸驿站里,似乎睡的就是卢生当年睡过的房间。因此忽然感觉自己的人生道路便是当年卢生梦境中的经历,而自己也姓卢,同样可以称为卢生。这两句的内涵和作者的感受非常丰富。“须不是山人索价高”,这里首先是说自己没有隐居可能不是山中之人要的价钱太高的缘故,是自己没有主动自觉前去而已,但自己没有隐居山林也是有苦衷的。“时自嘲,虚名无处逃”,这里的自嘲,便有自嘲和自诩两种感受。可能他不能退出官场是因为当政者挽留和信任的缘故,因为自己还是有一定“虚名”的。其次也有自己不能逃脱虚名的引诱而不能坚决主动辞职而退出官场的意思。又是两种感受都有,都可以体会出来。“谁惊觉,晓霜侵鬓毛”,最后依旧还是复杂的感受,是自己发现已经两鬓斑白还奔走在官场和仕途的道路上,还奔波在邯郸路上。自伤自己还不能脱离虚名而奔波在仕途之中而不能真正大彻大悟。故全篇看有自嘲、自伤,还有些许自诩,是很复杂的感受,很耐品味。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①,落残霞孤鹜齐飞②。四周不尽山③,一望无穷水④,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⑤里。

【注释】

①挂绝壁松枯倒倚:化用李白《蜀道难》中“枯松倒挂倚绝壁”诗句。②落残霞孤鹜齐飞:化用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之句。③不尽山:谓山峰连绵,望不到边。④无穷水:指水势大,无边无际。⑤潇湘画:沈括《梦溪笔谈》载,宋代画家宋迪画“潇湘八景”图,即平沙雁落、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

【译文】

此曲作于元成宗大德初年,时卢挚在湖南肃政廉访使任上。有感于湖南的美丽风景而作。前两句是隐括前人诗文的句子而成,但融入自己作品的整体意境中,便不显得突兀。接下两句是说自己周围都被美丽的山水包围着,秋风吹拂而满天都是秋天的意味。从“夜静云帆月影低”这句体会,作者当时是乘船游览,船在缓缓航行,月亮刚刚升起,故月影很低。最后一句“载我在潇湘画里”是说自己现在的情景便可以进入潇湘八景的图画,把真实的生活情景想象成画境,增加许多情韵。又,从全曲看,写景是由实到虚,倒挂石壁的枯松,与落霞齐飞的野鸭子,都是眼前的景象。时间上则是顺序,从黄昏落日写起,到月亮升起结束,是黄昏到入夜的这个时段。全曲描绘出一幅动态的潇湘月夜秋景图,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敏锐的观察力。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卢挚

题红叶清流御沟①,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②?

【注释】

①御沟:从皇宫流出的水沟或流经皇宫的水沟称御沟。②白衣送酒:据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记载:陶渊明在九月九日时无酒喝,坐在住宅边东篱下手摘菊花盈手,很久,望见白衣人来,乃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人送酒来了。于是就便自酌,醉而后归。

【译文】

曾经有过题诗故事的红叶正在流过清澈的御沟,那些观赏秋菊的人都寻欢作乐在歌楼。天空高远深长大雁的身影显得稀少,月亮落下树叶飘零秋山就显得很瘦。又到了冷清清暮秋时候。衰落的柳树陪伴着秋蝉的哀鸣送来一片哀愁,谁能让穿白衣的人前来送酒好一醉解千愁?

【评析】

重阳节在古代是非常受重视的节日,有许多习俗,登高、赏菊、饮酒、佩戴茱萸是最主要的几项内容。作为朝廷高官,卢挚没有去登高和佩戴茱萸,主要是就此节日抒发感慨。

“题红叶清流御沟”这句中的红叶和御沟两词包含着一些风情旖旎的故事。我在《隋唐生活掠影》一书中曾专门写过这个题目,故有较深的印象。在这里介绍一个有趣的故事。据《云溪友议》卷十记载:卢渥进京应举时,偶然到御沟边,看到水面上漂着一片红叶,他命仆人拿到手中,见上面有一首绝句诗,便放在书箱里保存起来,有时还拿出来让朋友观看。宣宗即位,放一批宫人,允许她们嫁给官员。后来卢渥在范阳任职,得到一位宫人,她看见那首题诗的红叶,深受感动,原来这首诗正是她所写。接着她亲自重写一遍,字迹完全吻合。常言说,“无巧不成书”,这种巧合真是难得,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缘分。但所有的红叶题诗故事都没有标明是重九,故这只是卢挚的借用而已。

“赏黄花人醉歌楼”,重阳节的菊花是最美丽多姿的时期,故赏菊也是这一节日必有的内容。这句说观赏菊花后陶醉其美而在歌楼饮酒酣醉。“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两句放眼天地之间,视阈大开,境界高远。天空太寥廓深远,因此显得鸿雁很稀少,而山枯瘦是因为树木落叶草尽枯黄所至,似乎与月光关系不大。但这样写却给人很合理的感觉,是因为月亮落下人所看到的是远山的轮廓,说瘦就非常合理了。“冷清清暮秋时候”点明节令,重九在农历九月,当然是暮秋。“衰柳寒蝉一片愁”,再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衰飒渲染凄凉气氛,引出最后的感慨。“谁肯教白衣送酒”属于活用典故。卢挚一直是高官,他不需要有人给他送酒,他自己的酒足以够喝。故这句只是说谁能够知道我理解我,前来和我同醉,是盼望知己的意思。“每逢佳节倍思亲”,其实人往往是“每逢佳节易生情”,这篇小令便是卢挚在重九的节日里触景生情,看到衰飒的秋景而思念知己朋友的一点儿淡淡的感伤。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卢挚

恰①离了绿水青山那答②,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③,直吃的欠欠答答④。醉了山童⑤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注释】

①恰:刚刚。②那答:那嘎达,那地方。③槽头榨:用槽头榨酒。槽头:古代农村自制的酿酒工具。④欠欠答答:口语,晃晃荡荡,迷迷糊糊的样子。⑤山童:指仆人。

【译文】

刚刚离开青山绿水那嘎达,就来到竹篱茅舍的百姓之家。路边开满野花,村头的木头槽子就能把酒榨,我尽情开怀畅饮,一直喝得醉里马哈,跟随我的仆童也不劝劝,却在我的满头白发上胡乱插黄色的菊花。

【评析】

这是一幅充满天趣的农家饮酒图,生活气息浓烈,生机盎然,风格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很相似,而天机野趣则过之。开头两句写离开自己隐居的地方,“绿水青山”描状出自己住处的幽静美丽,“那答”是口语加方言,最土的土话,这恰恰是元曲中追求的效果。来到的地方是“竹篱茅舍人家”,即请客的主人就是位庄稼院的农民。村庄的环境是路边开放着野花,村头木头槽子榨酒,太淳朴自然了。这扑面而来的古朴民风便令人陶醉,于是作者敞开心扉饮酒,“欠欠答答”本身就欠欠答答,给人以开心的感觉。那位跟随的仆童也不劝劝,表面有点埋怨,实际是赞美,因为主仆二人亲密无间才会如此的。黄花应该是菊花,虽然没有明确说,也可以体会是主人在重阳节的时候请客。短短七句诗,便写出一次赴宴的全过程。从离开自己的住所开始,到饮酒以及主人环境都描写出来,最后两句是回去路上的情景,随身的僮仆和主人开玩笑的样子如在眼前,生动诙谐。语言和意境的营造都非常淳朴,故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卢挚

学邵平①坡前种瓜,学渊明②篱下栽花。旋凿开菡萏池③,高竖起酴醿架④。闷来时石鼎⑤烹茶,无是无非快活煞,锁住了心猿意马⑥。

【注释】

①邵平:秦故东陵侯,秦亡后,为布衣,种瓜长安城东青门外,瓜味甜美。②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中年后辞官隐居,古代著名高士。③菡萏:荷花。④酴:亦作“荼”。花名。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爬藤类植物,花香可酿酒。⑤石鼎:石茶壶。⑥心猿意马:本义是男女之间的感情冲动,这里比喻功名利禄之心。

【译文】

学习汉代的邵平在坡地前种点儿瓜,也效仿陶渊明在东边篱笆下栽些菊花。刚刚开凿个荷花池,再高高竖起酴醿架。郁闷无聊时就用石头茶壶烹烹茶,没有一点点是非真是快活死了,完全没有了功名利禄的想法。

【评析】

本篇抒写隐居生活的惬意,字里行间都是快乐,隐居确实是成功人士晚年生活的最佳选择。“平坡前种瓜,学渊明篱下栽花”,其实就是在坡地种点儿瓜,在东边的篱笆下面培育栽种点菊花。但是作者拉出邵平和陶渊明这两个历史人物做比较,意义马上就升华很多,普通的瓜和普通的菊花立即沾上隐居的色彩。“旋凿开菡萏池,高竖起酴醿架”两句看似漫不经心,实际却是精妙的对句。旋凿是很快开凿,高是高高竖起;菡萏池是向地下开挖,酴醿架是向天上架起来。一上一下,荷花是观赏的,而酴醿既是观赏的,更主要是造酒的。这样,前四句便是两组植物,瓜是吃的,菊花是观赏的,荷花是观赏的,酴醿是酿酒喝的。都是现实生活中可以享受的。“闷来时石鼎烹茶,无是无非快活煞”,如果前面的吃喝玩乐还不能尽兴的话,则再用石制的茶壶烹茶喝,在没有任何是非没有任何挂碍的情境中真是太快活了。其实,这便是一种精神生活的绝对自由,是最大的快乐。俗语常说:“万事不求人,睡到自然醒。”作者所写的就是这种生活。于是最后说:“锁住了心猿意马。”如注释所云,是指对于一切外物,即一切功名利禄的摒弃。

全篇语言朴实,如话家常,用典贴切而不生硬,又是作者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故很有感染力。

[双调]蟾宫曲

卢挚

想人生七十犹稀①,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②。七十年间,十岁顽童③,十岁尪羸④,五十岁除分昼黑⑤,刚分得一半儿白日⑥。风雨相催,兔走乌飞⑦,子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注释】

①七十犹稀:杜甫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其后便把七十岁称古稀之年。②三十:指七十岁比百岁光阴自然就少了三十年。③十岁顽童:指人生有十年是儿童时期,不能干什么。④十岁尪羸:指人生有十年时间衰老而不能干什么。⑤五十岁除分昼黑:指七十岁时间去掉两个十年,剩下的五十年还要被白昼黑夜分开。⑥分得一半儿:黑夜是无效时间,白昼只有一半。⑦兔走乌飞:日月飞速运行。时间飞速流逝。

【译文】

仔细想来人生七十古来稀,一般都说百岁的光阴就先去了三十。剩下的七十年里,还有十年是儿童一无所知,还有十年衰老不能干什么事。剩下的五十年还要昼夜平分,刚刚能够分得一半儿是白日。又是风风雨雨相催逼,日月穿梭运转快如飞。还有多少时间属于你?仔细想一想,都不如快活轻松地生活最便宜。

【评析】

这如同是一道算术题,一步步计算出人生真正有效的时间不过二十五年。是这样来计算的:“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最常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那么一百年的光阴先过去了三十年。“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岁尪羸”,剩下的七十年还有儿童和老年各十年,于是结果就剩下五十年了。“五十岁除分昼黑,刚分得一半儿白日”,五十年还被黑夜分出去一半,于是有效人生就剩下二十五年。“风雨相催,兔走乌飞,子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最后的结论是剩下这么多时间,还有风风雨雨,时间飞速,不如“快活”了“便宜”。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怎么样生活才叫“快活”,这是理解本曲的关键,但是作品本身并没有给一点儿答案。这就需要读者的自由联想来得出答案。人生苦短是容易得到共识的,如何度过这短促的人生,怎么才算快活则有不同的看法,这便是所谓世界观的区别。一切及时享乐,斗鸡走狗,纸醉金迷,嫖娼赌博吸毒等所谓的享乐其实都不是人生真正的快活。如果这样度过,实际就是戕害生命。而抓紧时间努力读书,勤奋工作,以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增加光彩,同时放出的光芒和热量首先供给离自己最近的亲人和朋友,然后辐射到尽可能辐射的地方,并且向以后的历史时光传递。这才是有价值的生命,这才是最大的快活。

[双调]蟾宫曲

卢挚

沙三伴哥①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②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③,碌轴上④渰着个琵琶⑤。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⑥,无是无非,快活煞⑦庄家。

【注释】

①沙三、伴哥:当是农村少年的小名。②太公庄:当是一个村庄名。③小二哥:也是一少年之名。昔涎剌塔:不多见的方言,大约稀里哗啦的意思。④碌轴:即碌碡,俗称石滚子,压地打场用。⑤琵琶:可能指琵琶衣。农村孩子夏天多穿琵琶衣,一种前后两片两侧由几道绳连结非常简便的服装。⑥生芽:指豆苗刚刚出土。⑦煞:非常,极端。

【译文】

那位沙三和伴哥笑咧咧就回来了,两腿上都是青泥,只是为了捞虾。这里是太公庄里,就在杨柳树的阴影下,那小二哥磕破了西瓜,吃得稀里哗啦,坐在石头磙子上穿着琵琶衣活像个琵琶。这时候只见荞麦开花白花花,绿油油的豆苗刚刚出芽。一切都顺应天地宇宙之大化,没有一点点矛盾和争斗,真是无比快乐的庄稼院的生涯。

【评析】

这是一首不拘一格的元代散曲小令,描写两名乡村小青年捞虾后回到村庄休息的一个特写镜头。“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这三句是一个镜头。“沙三伴哥”沙三,是沙老三,农村人都爱把姓和排行组合在一起来称呼人,所谓“李老二”、“王老五”之类。“伴哥”是农村中常见的诨名。两个人可能是捞虾捞得比较多,两腿青泥,手里拿着捞虾工具和捞到的虾笑呵呵地回来。两个无拘无束幸福快乐的青年形象呼之欲出,真生动逼真。“嗏”是非常少见的口语语气词,很粗俗却有亲切感。“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点明地点和行为。“磕破”二字很传神,一是写爽快粗鲁,也不用西瓜刀切,更不用盘子装,直接抱起来往石头磙子上一磕就开瓢了。“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渰着个琵琶”两句和前面的内容以及人物行为都有联系,这位小二哥其实和沙三可能都去捞虾了,是他把西瓜在石头磙子上磕开的,因此说他“昔涎剌塔”,读音为“西贤拉他”一定是当时当地口语,和稀里哗啦接近,是说小二哥磕西瓜和吃西瓜的样态,省略了前面的沙三,其实沙三、伴哥吃相也应如此。三人吃完西瓜,随手把西瓜皮扣在石头磙上,而小二个穿着琵琶衣,坐在滚子上。虾捞回来不少,那边可能有人在炒或者是煎炸,这边西瓜也吃完了,心满意足便欣赏周围的景色。“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两句把视野引开,看,白花花的荞麦地,绿汪汪的是豆地,充满生命的律动,一切都那么和谐宁静。这便是宇宙精神,一切都按照生命本身的需求和发展规律发展着,生生不息,无忧无虑,这才是人间的大自在。于是结尾说“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没有什么是是非非,勾心斗角,真是快乐的农家生活。本诗构思与结构很像王维的《渭川田家》诗,“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颇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的韵味,而其中的沙三和小二哥也有点王维诗中野老和田夫的身影,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真是精美绝伦。

[双调]蟾宫曲·箕山①感怀

卢挚

巢由②后隐者谁何?试屈指高人,却也无多。渔父严陵③,农夫陶令④,尽会婆娑⑤。五柳庄⑥瓷瓯瓦钵,七里滩⑥雨笠烟蓑。好处如何?三径⑧秋香,万古苍波。

【注释】

①箕山:在河南登封市东南,相传是唐尧时巢父、许由隐居的地方。②巢由:传说唐尧时期的两名隐士。尧要传位给二人,二人坚决不接受而隐居。③严陵:即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④陶令:即陶渊明,曾当彭泽县令,是古代著名隐士。⑤婆娑:自由潇洒不受拘束貌。⑥五柳庄:即陶渊明家,陶渊明自传称自己为五柳先生。⑦七里滩:严子陵钓鱼处称七里滩。⑧三径:汉代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译文】

巢父许由以后的隐士还都有谁有何?试着屈指计算一下好像也不多。一个是渔翁严子陵,一个是农夫陶渊明,他们俩都会尽情的潇洒尽兴自由地生活。陶渊明院子里都是瓷盆瓷碗瓦盆瓦罐,严子陵在七里滩上带雨钓鱼也戴着斗笠雨蓑。这样的做法有什么好处?那就是三径秋天菊花的香气流传千古,那七里滩的江水奔流向万古的沧波。

【评析】

卢挚作很多首怀古同是[蟾宫曲]的小令,其他一般都叫某某地怀古,但这首叫作感怀,是有区别的。因为本曲并没有对于巢父和许由的事迹进行任何的评价,其思想的出发点是对于隐居生活的怀念和评价。“巢由后隐者谁何?试屈指高人,却也无多”三句提出观点,即巢父和许由以后的隐者屈指计算,也没有几个人。“渔父严陵,农夫陶令,尽会婆娑”直接提出两个人,便是严子陵和陶渊明,这两位是元代文人最公认的高士和隐者。卢挚仕途顺利,可能对于当时自称隐士的人不太认可,故搬出这两位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五柳庄瓷瓯瓦钵,七里滩雨笠烟蓑”两句分别写严子陵和陶渊明的生活境况,一个是普通农村里的锅碗瓢盆,都是普通的餐具普通的生活。一个是江边的沙滩,是斗笠和蓑衣,极其普通简陋,但其间却有高傲的精神在。最后三句“好处如何?三径秋香,万古苍波”自问自答,揭示出两个人精神的馨香和永恒。追求一种不受羁绊,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境界是历代知识分子的共同愿望,故本篇便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双调]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卢挚

江城①歌吹风流,雨过平山②,月满西楼。几许年华③,三生④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⑤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⑥。客去还留⑦,云树萧萧,河汉⑧悠悠。

【注释】

①江城:即扬州。②平山:指平山堂,在扬州蜀冈中峰大明寺西侧,欧阳修所建。③几许:多少。④三生:佛教理论,认为人有前生、今生、来生。⑤锦瑟:弹拨乐器,五十弦,瑟上花纹如锦。⑥凉州:唐代天宝乐曲名,多表现边塞题材。⑦留:挽留。⑧河汉:天河,也称银河。

【译文】

江城扬州充满风情的笙管笛箫声和歌声十分热烈而温柔,一阵小雨经过了宽敞的平山堂,清澈的月光笼罩西楼。已经如此一大把的年纪,如同是在三生石上陶然迷醉的梦境中,虽然是夏日的六月却凉爽如秋。弹奏锦瑟的美人是在劝酒,卷起朱帘又出来一队舞女踩踏着“凉州”舞曲的节奏。我已经乘船离开送别者还在殷勤挽留,只见两岸上树影婆娑天空中银河悠悠。

【评析】

据危素《吴文正公年谱》载:卢挚曾于大德七年(1303)夏在扬州,与珊竹玠、贾钧等人请吴澄讲学。吴澄有《送卢廉使还朝为翰林学士序》,其中说:“持宪湖南,由湖南复入为翰林学士。”可知此曲作于送别宴会后作者回京的船上。而当时做东的是汪右丞。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开篇三句点明时间地点,同时写出良宵美景。“江城”即扬州,在古代一直是个繁华的高消费城市,唐代在繁荣热闹方面简直可以和首都长安相比,而夜生活则远远超过长安。“平山”是当年欧阳修建造的著名风景区,兼有读书、讲学、观景之功能。因为南望江南远山正与栏杆相平而得名。这次欢送宴会大概就在这里举行,“月满西楼”是李清照《一剪梅》中的原话,却天衣无缝。这三句写景如画,一阵雨过后,天气转晴,雨后的天空如洗,雨水冲刷了天地间的一切尘埃,又给这里送来了清爽。这对于正在欣赏歌舞品尝美酒佳肴的主客无疑是一种助兴,气氛会更加热烈。“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三句触景生情,转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卢挚三十七岁时曾任江东按察副使在扬州衙门,此次再到扬州已经是二十多年过去了,自己也年过花甲,旧地重游,又见故人,感慨之多不难想象。人生如梦的感觉用“三生醉梦”来表达,更增加许多迷离朦胧,正逢这六月中却有凉爽的初秋的感觉,心情自然起伏难平。本来就百感交集之时,送别的场景再掀高潮,“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再转向当时场景,弹奏锦瑟的美人可能是劝酒曲或是唱着劝酒词,卷起朱帘又出来一队舞蹈演员挑着“凉州”舞曲。“卷朱帘”三字属于纪实笔法,可知是很大的演出厅,旁边还有一些化妆室等,所以节目按照顺序逐渐出场,而这是又一个高潮。“客去还留”则写离开时依依惜别和主人殷勤挽留的情景。“云树萧萧,河汉悠悠”是写离开后在船上所看到的景色。虽然不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苍凉,却也很空旷悠远,与前面的热闹形成对比,委婉抒发别后的冷清和寂寞。

全篇景起景收,中间叙事兼抒情,意脉清晰,一波三折,尺幅中便有波澜,是一篇值得品味的上乘佳作。

[双调]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卢挚

柳濛烟①梨雪②参差,犬吠柴荆③,燕语茅茨④。老瓦盆边⑤,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⑥斜插花枝,转眄移时⑦,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注释】

①柳烟:柳絮如烟雾。②梨雪:梨花开放时白色如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用来形容雪的诗句,后世便经常用梨花比喻雪花。③柴荆:木头做的简陋的门。④茅茨:茅草屋,房子上面用草苫的。⑤老瓦盆:古代农村多用瓦盆装饭菜。⑥髻双鸦:发髻成为两个乌鸦形。鸦,也可以理解通丫。⑦转眄:转动眼仁,顾盼貌。

【译文】

飘飞的柳絮和飘零的梨花交互掺杂在一起,天地间便一片迷迷蒙蒙,狗在柴门边上一个劲狂叫,小燕也在茅草屋的屋檐上呢喃仿佛在进行沟通。老瓦盆的边上,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在吃饭,其乐融融。桑树柘树的外边,女孩刚刚荡完秋千正在休息,满是纯情。她梳着两个抓髻的上面斜插着花枝,一双媚眼顾盼多情。她盯盯地看了很长时间,可能会赞叹我这个赶路的人,在马上还在吟咏诗文。

【评析】

这是在路上即景生情的作品,很有动态感和画面感。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作者有某种感动而不吐不快时写成的,这样的作品写作快而好。这首小令提供了准确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寒食时候,实际就是清明,二者只差一两天时间,气候没有差别。地点是新野道中,在今河南境内。这样,我们就跟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看他当时所看到情景。“柳濛烟梨雪参差”是大背景,柳絮和飘落的梨花纷纷扬扬,容易使赶路的人有疲倦感。“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这时走过一个普通的庄稼院人家,狗见有生人路过边狂吠不停,而房檐上的小燕也叽叽喳喳。这声音都是可以听到的,是司空见惯的,生活气息极其浓烈。往院里一看,“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正在吃饭的老两口便是生活祥和的象征,虽然生活水平不高,但很温馨。“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也是院里的另一图像,那发型和斜插的花枝,一定是野花的花枝,便是典型的农家女孩儿,天真活泼,因为见识不多,偶然看到一个骑马的官员,当然会感觉新鲜,于是“转眄移时”,眼珠直转,一直随着作者的身影看。其实,这个镜头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思考,是作者也在观察女孩儿,否则他怎么会知道对方“转眄移时”呢?“应叹行人,马上哦诗”是作者自己的心理活动,是说那个女孩儿应该是在赞叹我骑马还在吟诗吧。正是和这个女孩儿的对视才使作者产生创作的冲动吧!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是很莫名其妙的事,也未必就有什么爱的冲动,其实就是双方相互欣赏就足矣。

[双调]寿阳曲·别朱帘秀

卢挚

才欢悦,早间别①,痛煞煞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注释】

①早间:很快。

【译文】

刚刚才欢乐愉悦这么一点儿时间,这么快就分别。心里太悲痛真是难以割舍。眼看着画船儿载着春光渐渐远去,空荡荡留下的只是半江明月。

【评析】

清人金圣叹说过一句极简明而深刻的话:“诗非异物,只是人人心头舌尖所万不获已,必欲说出之一句说话耳。”(《与家伯长文昌》)即最好的文学语言就是人们为情所迫而特别想说出的话。本曲开头三句正是这样的本色语言。“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除“痛煞煞”三字并非口语外,其他都是憋不住而顺口说出的话。刚刚欢乐愉悦,就这么快分别,真让人难割舍。感情真实、强烈、深刻,这便是抒情诗美学情感要求的三维原则,文学创作总体要求真善美的统一,而抒情之最高境界则要求真实、强烈、深刻的统一。这个开头恰恰符合这一原则,故给人的印象很深刻。

朱帘秀是元代名伶,与卢挚有很深的交情。“画船儿载将春去也”,意蕴极其丰富,感情抒发则非常蕴藉悠远。仿佛朱帘秀就是全部的春光一般,朱帘秀一走,春天和美丽便全部没有了。这种人生体会是很普遍的,可以看出朱帘秀在作者心中的地位。“空留下半江明月”,只是留下半江明月,可以体会出朱帘秀乘坐的画船儿已经渐渐远去,作者还在岸上目送,江面上空荡荡的,已经看不见远去的画船。暗示出时间的流程,更暗示出作者对于朱帘秀的留恋的深情。这种境界和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表现手法非常相似,最后出现的都是空镜头,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朱帘秀在《答卢疏斋》中说:“倚蓬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随大江东去。”可知和卢挚的感情很深,两位都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人如此爱恋,故能够写出如此感情深挚的精彩作品来。

[双调]寿阳曲

卢挚

灯下词,寄与伊①,都道是二人心事。是必你来会一遭儿②,抵多少梦中景致③。

【注释】

①伊:你。②一遭儿:一趟。一本作“一宵”。③景致:一本作“情致”。

【译文】

我在灯下写点心里话,寄给你你仔细琢磨琢磨,咱们俩都说是二人共同盼望的心事,如果要实现这种共同盼望的心事,势必你要来这里一趟才能真正实现这心事,来一趟实际的实打实的实现这心事,能抵多少梦中的什么缠绵什么缱绻温存什么什么的那种情致?

【评析】

这是一封要求对方前来幽会的情书,能够将其作为文学作品保存下来,可见元代文人还是比较开放的。卢挚一生仕途都比较顺利,仕途比较顺利的人爱情生活往往比较幸福,故这首小令应该写在早年,具体背景不太清楚,我们只能在作品提供的信息中来分析其思想感情。“灯下词,寄与伊,都道是二人心事”三句是连续下来的,是一层意思。“二人心事”四字非常关键,即特别想要幽会是双方共同的愿望,而只有这种情况的爱情即双方相互吸引的爱情才是最幸福最温馨最有情趣的。“都道是”表明这是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这就完全排除了一方强制另一方的霸道行径,也排除了权色交易、钱色交易的无聊而且肮脏的勾当。于是才提出后面的要求:“是必你来会一遭儿”这样的话你势必要来这里相会一场,“一遭儿”在另一版本中作“一宵”,意思一样而更明确,确定了幽会的时间是一夜。“抵多少梦中景致”表明对于幽会期盼的热烈。全篇从写信开始,下面则是信的内容,干脆利落而不拖沓,是一封简明而又具体的情书。感情真率袒露但不庸俗,尺度把握得很好,这便是好作品。

[双调]殿前欢

卢挚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①,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②,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③,列子乘风。

【注释】

①山翁:这里代指作者自己。②奚童:仆童、书童。③列子:名列御寇,一作列圉寇、列圄寇,传说中得道的仙人,能够乘风而行。《庄子》中载有关于他的传说。《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列入道家。

【译文】

酒杯里的酒很浓很浓,一葫芦酒是春色陶醉了山翁,一葫芦酒压得花梢特别重。伴随着我的书童,和我共同品尝这美酒的香浓,即使是喝干了葫芦里的酒,兴致也依旧不穷。谁人和我共同享受这最美的享受,是这一带的青山绿水在相送。我简直就是乘风的列御寇,简直就像列御寇一样在乘风而行。

【评析】

这是一首通篇比兴的作品,有点辛弃疾词的风格。将欣赏美景比喻为饮美酒一般陶醉。“醉山翁”也取义欧阳修的醉翁,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有几句话对于理解本曲会有很大启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首小令可以借用欧阳修最后一句话“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将“寓”字改为“喻”字,再来品尝分析这篇作品,大概八九不离十。“酒杯浓”实际是说春天的山水风景太美了,令人陶醉,如同是酒杯中装满浓浓的酒一样醉人,是通篇比喻的出发点,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需要识破,才可以理解全篇所有意象,否则便感觉疑惑。“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两句说满目春色就是一葫芦好酒令我这个老头陶醉,那如火如荼的漂亮的山花儿也太美了,如同是一葫芦酒那样压在花梢上同样令我陶醉。“压花梢重”又有一种花儿开得艳开得浓,把花梢压弯的感觉,不是酒葫芦压的。也不太可能把酒葫芦挂在开花儿的花梢上,故很明显是比喻。“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三句是说跟随我的僮仆,或者相当于现代的跟班吧,我们共同欣赏了这一段路的美景,共同陶醉着,如同饮干了一葫芦酒,但是兴致依然很高,依然很陶醉。“谁人共?一带青山送”,谁和我共同陶醉共同有如此兴致呢?是刚刚路过的一带青山在多情地欢送我。“送”字不可忽视,是诗人前行,青山后退,仿佛是青山在送行人。是从作者眼中看出心中想出的。“乘风列子,列子乘风”两句运用回环的手法表达自己当时的主体感受和极其兴奋愉悦的心情,自己现在就是乘风的列子,就像列子乘风的那种感觉。飞行在前进的道路上,飞行在人生的旅途中。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是身心俱爽时才会产生的,是最美妙的人生体验。

在元代文人中,卢挚的一生可谓顺风顺水,高官厚禄,尽享荣华富贵,他基本没有现实生活中的深忧巨痛,也没有怀才不遇的愤慨,更不需要到自然中去寻求蕴藉以寻求解脱,因此他的这种欣赏山水的作品都很纯净、悠远和安宁,更具有净化心灵的审美功能和艺术魅力。

同类推荐
  • 掌镜十年

    掌镜十年

    他在广袤无垠的汉中平原欢快地奔跑,他在苍凉壮丽的戈壁荒滩绝望地呐喊,他坐在斜阳笼罩下的天安门广场抱头痛哭,年轻的高波就这样走了一条艰难曲折的为梦想跋涉之路……
  • 晚风吹动一弯月

    晚风吹动一弯月

    书中收录的诗,尽量的求自然、朴实、通俗、易懂,不玩弄深奥,只当百姓,不拿官架子,不做假洋鬼子,不装神弄鬼,不吓人,也不食古不化。
  • 灵魂里的铁

    灵魂里的铁

    本书为李克的首部个人诗集。收录作者创作、发表的140首新诗,分为《说出那个词》、《事物的内部》、《光芒涌入》三个专辑。
  • 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作者基于长期的文学编辑实践,在与作家深入的交往交流中,创作的一本既有“文”也有“人”、既有“情”也有“识”、既有历史也有当下的散文集。书中的文章深情凝重,以绵密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作者在文学界的行走,也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文学的历史记忆。
  • 复乐园

    复乐园

    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动手做事,轻松顺畅的手上动作中所包含的经验,其价值就算是集合世界上所有的格言也难以超越。这个星球依然年轻,充沛的精力不过是需要引向正确的位置而已。海难,飓风,海员农民叹为天命,但灾难触及到了我们的良知,提醒我们自己的罪过。
热门推荐
  • 惟愿时辰漏

    惟愿时辰漏

    刚上高中的林栀,遇见了顾其,两人快速相恋。可就在这时,顾其突然不见了,林栀用尽所有的方法去找他,辗转在不同的人身边.......
  • 易烊千玺喜欢你不是说说而已

    易烊千玺喜欢你不是说说而已

    易烊千玺“你就那么喜欢王俊凯吗?”安雨璇“是的我喜欢王俊凯,”这是一个虐心的爱恋明明两个人那么喜欢对方却要折磨对方这是一段怎样的故事呢敬请期待。
  • 慌村异事

    慌村异事

    村子里灵异事一件一件的发生,而没有人知道,我的眼睛怎么了?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最后发现原来自己是个异种。面对种种危险又该如何生存一去?
  • 落千羽

    落千羽

    穿越混上个王爷?啊呸呸呸,当上个王爷,怎么办?恩,考虑考虑,伙食不错,零花钱大把大把的,身边的王爷个个都是帅比!不错不错,就这样了。那什么公主,拿地位压本王,推翻推翻,本王有个黄帝哥哥撑腰!还有那什么郡主,乘人之危来找茬?作死,分分钟秒成渣渣!来了个什么“江湖中人”,恩,看起来不错,可实际上是个极品的白莲花!想要本王的项链?触犯本王底线!灭你全族是本王动动手指头的事!“不错,还配得上本王,收了!”王妃很邪恶,王爷,你可是要有心理准备啊!
  • 月苒王城之倾世恋

    月苒王城之倾世恋

    两个互相暗恋的人,在一天之间变成了情侣!刹那间,他们万众瞩目,是公认的郎才女貌!一场误会,两人面临感情危机,互不道歉,互不原谅!很好,那么,请你等着,绯闻的滋味,可不好受!
  • 血染铃兰之最后的洗礼

    血染铃兰之最后的洗礼

    (原名:712之疯狂特编小组),讲述了祁然(域),靳亚(流),卓辉(漓),王葵一(隐)四人成为特编小组帮助部队执行任务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 经验丹方汇编

    经验丹方汇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丞相家的小悍妻

    丞相家的小悍妻

    现代女汉子穿越成了古代的卖豆腐姑娘,沈心凝觉得这样当一个平凡人也挺好。没想到便宜爹是个色鬼,便宜奶奶贪财,便宜娘是个包子,麻烦一大堆。为摆脱这些麻烦她决定找个人嫁了,那个经常买她家豆腐的温家先生倒是不错,于是她装成温柔贤惠小娘子想要将人拿下,可惜那人太过傲气,根本没看上她。几次示好失败后她也懒得伪装,彻底恢复本来面目,手撕各种渣渣,忙得不亦乐乎。看热闹众人:“不知哪个倒霉鬼会娶沈家悍女?”温丞相:“谁说我娘子凶悍?明明又温柔又贤惠好不好?”众人皆道温润如玉的温丞相竟然睁眼说瞎话,人人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可从没说过情人眼里出贤惠,果然,自从温丞相娶了那个悍妇就病的不轻!
  • 天蓝海阔你是归途

    天蓝海阔你是归途

    倘若没有你,现在的我,将会走上怎样的路途?是堕落成魔?还是无声陨落?又或是别样种种。我从不信命,但自从遇见你,我便相信,你我的相遇,不仅仅是偶然,更是宿命。若有来生,我希望能更早与你相遇,只为共赴鸿蒙。
  • 仙途问道

    仙途问道

    问苍茫世间,何为道?它是如此缥缈,亦真亦假,如幻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