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53000000001

第1章 迈出校园第一步,踏上旅途知青路

1968年9月12日,***主席向全国大中学毕业生发出指示:从旧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或大多数是能够同工农兵结合的,有些人有所发明、创造,不过要在正确路线领导之下,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彻底改变旧思想,这样的知识分子,工农兵是欢迎的。紧接着***主席亲笔题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至此全国三千多万知识青年响应***主席的伟大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那是1973年10月的第二天,国庆节刚过,我们一行几个男女青年身背行李卷,怀揣着梦想,上的山下的乡,比我正常毕业要早一年。因为我们这届毕业生应该是1965年入小学,1974年9月高中毕业。但算起来比我实际上山下乡的时间晚了半年,我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1973年9月,入团后才离开学校。开始每次填写知青登记表时都在参加工作时间一栏填写上1973年10月2日,记得当年国庆节只在家休息一天,第二天就上班了。过了一年多,知青点管人事的告诉我,你参加工作时间是1973年5月,因为知识青年介绍信是1973年5月开出来的,以这个日期为准。这时我才知道,离校的半年前已经成为知识青年了。我们一起下乡的有六个人,都是在等我入了团一起走的。他们都是我家的邻居和我父母同事家的子女一起申请上山下乡的,当时就批准了。因为***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就是党中央的最高指示,就是伟大领袖的最新语录,什么提前开毕业证书、提前入团、提前办理知青介绍信,都得按最高指示精神办理,一切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开绿灯。

我的知青之路应该是从1973年5月起步的,这也是我参加工作的时间,到1980年4月结束知青生活,在近七个年头的知青锻炼中,经历了许许多多风风雨雨的考验,但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七次工作任务的完成,即:最重的任务、最难的任务、最急的任务、最险的任务、最火的任务、最牛的任务、最巧的任务。被评为出席地区的先进知识青年,担任知青队长组织伊春木材加工厂代表队参加市里秧歌比赛获优秀组织奖,带领知识青年上山扑救山火,被授予全市的扑火英雄。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40多年,近半个世纪。但是,至今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七年的知青之路在人的一生不过是白驹过隙,转眼过世,但是却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使我积累无穷的正能量。贫下中农的勤劳勇敢、朴实善良;林业工人的组织纪律性强、能吃苦耐劳;女团支书政治成熟、积极上进、年轻有为、聪明伶俐、机敏睿智;知识青年带队的革命干部对党忠诚、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陪伴着我的人生道路......

------时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结束了知青生活,由知青身份转为学徒工,在伊春粮食制油厂当了一名榨油工。刚报到那天,厂长说榨油车间现在没有岗位,你先在厂子干点零活,行吗?我说行,干什么都行。那好,办公室门前那堆沙子,你就给筛了吧,粗沙子打地基,细沙子铺路面,粮库修水泥地面用。厂长领着我走出办公室,隔着走廊北窗户往外一指,我说看见了,厂长,您先忙吧。到院一看,一大堆没筛的沙子,一把铁锨,一个立式筛子,有一小堆筛好的沙子,我开始干了起来,一干就是七八天,筛了有十解放牌汽车的沙子每天干完活,把办公室门前到厂子大门的过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厂子里的人都说这新来的小伙真能干。筛完沙子,我进了车间三班倒,榨油机榨豆油二十四小时运转,八小时一班,我负责看碾压黄豆的碾压机,把颗粒式的大豆碾碎,机械运转,有情况赶快停机,找技术员和修理工维修。开始了榨油学徒工工作,可是没工作几天,厂子人事股长把我叫到人事股办公室,说厂书记让他去市粮食劳动科看看我的档案,了解一下,准备把我留在厂工会帮忙,问我同意不同意,我说报到那天就和厂长说好了干啥都行。这就是七年的知青岁月锻炼了自己的强健体魄和干好任何工作坚定的信念。

下乡时我还不满16周岁,准确地说是15岁半,按照现在年龄计算,16岁是初三学生,正在父母精心呵护下,衣食无忧,全身心地学习,准备迎接高中考试,看能否考上重点高中。闲暇时还能上网吧玩玩网络游戏,网上聊聊天或几位要好的同学唱唱卡拉OK,吃吃蛋挞、汉堡、烧烤等,再尽情地喝上几杯扎啤,上微信、微博、看客户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我们那时是实行九年一贯制的教学体制,不管你是小学几年、初中几学期,还是高二、高三,在“戴帽”中学(高中、初中、小学连读,这也是按着***的指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精神),一气念完九年级就算高中毕业,这个年龄已经揣着高中毕业证,背上行李卷儿远离父母上山下乡,避免沾染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从小树立远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理想,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得到是高中毕业证书,实际上就是初中文化水平。知青点住的是板夹泥四处透风的房子,睡的是三、四十人一屋的南北大炕,冬天火炕晚上烧得滚烫,早晨起来头发上霜;吃的是高粱米、大馇子、玉米面,偶尔能吃上几顿大米饭(南方线米)和馒头(一萝到底的面粉),还得用细粮票;干的是上山伐木、抬“蘑菇头”(大原木)、打柈子、铲地趟地春种秋收等吃力活儿,干得好的一天能挣九毛钱,还得评上一等工,二等工是八毛钱,三等工只能挣七毛钱。

我上山下乡的地方是祖国东北小兴安岭中北部,在祖国版图的最上端,小兴安岭北麓就是黑龙江,与俄罗斯一江之隔,地图垂直往下看有个上甘岭区是我们长青农场所在区,我们青年点说来十分有特点,冬天上山,清林、打带、刨穴、营林造林,干林业活。夏天下乡,开垦荒地,播种、铲地、趟地,干农业活。大家开玩笑说,我们才真正响应***伟大号召上山下乡,上山接受林业工人再教育,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即是农林结合部,也是工农一体化的单位,组织领导归新青纤维板厂党委,政权建设、农业生产归上甘岭区属地管理。乘火车从伊春站出发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在上甘岭区前一站下车。离家不远,虽然路途很短,但是因为年纪太小,实在太想家了,节假日常常坐火车往家跑。当然回家也是有理由的,在青年点儿上班,如果是书法好,会画画,再能写写材料就能少干不少力气活儿。当时的年代非常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每个青年点儿都有很多黑板报,每块黑板高1.6米,宽2米像一整张纤维板那么大的板面,一般都在场部门前摆成两大排,场部办公室里还有几块在墙上挂着的墙报。黑板报用彩色粉笔书写,墙报是用水彩、水粉颜料书写或者绘画。因为在小学和中学上学时我学过美术和书法,青年点儿写写画画的活儿就都由我来干。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一品女修升仙录

    一品女修升仙录

    种菜得菜,修仙种田,巧笑嫣然。种豆得豆,乐善好施,子悦翩然。种情得情,携手飞升,潇潇蓦然。
  • 打开艺术学之门

    打开艺术学之门

    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但艺术到底是什么,和流行有没有关系等问题让我们困惑不解。让我们打开艺术学之门,由绘画、音乐、影视等领域生动有趣的事例,形象理解艺术的含义,深刻认识艺术的功用,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做懂生活,有品味的人。
  • 邪妃来袭

    邪妃来袭

    她本是21世纪杀手榜第一的杀手风璃音,因在一次SSS级任务中,遭到闺蜜与男友的联手陷害,逼到绝境。男友将她亲自枪杀,她却因此穿越到风府的嫡女身上,改写人生。...从此,掀起了一股波涛巨浪...
  • 幸运傀儡师

    幸运傀儡师

    夺气运,造祸乱,聚厄运,此乃傀儡师,一种远古流传下来的职业,在拘妖大陆上受人诟病。文月木,一个放在人群中毫不起眼的家伙,竟意外之下穿越到了拘妖大陆。“输赢都是赌,豪赌又何妨?”在这危急四伏的世界中,面对狐朋狗友他这样道。这个世界没有天劫,傀儡师们却有着渡劫一说,成则举世闻名,败则一无所有。
  • 宁飞的幸福生活

    宁飞的幸福生活

    宁飞来到这里的第一天,这个世界因他而改变了。“宁飞已是我宋府女婿,各位就不要再打他的主意了!” “让宁飞出来!”宋家府邸外,一群绝色女子吼道。宁飞听着外面的怒吼声,打了个冷颤,继而低下头去继续抄书。
  • 猫王子养成记

    猫王子养成记

    [花雨授权]神呀,她真的被一只嗜血猫妖盯上了吗?她低着头往家走,在她身后三米远的地方跟着一个穿着她的校服的人。只有她知道他是一个由猫变化而来的妖怪。始终觊觎着她的血。她的血!想到就让人不寒而栗。快来救救她吧!
  • 道汉

    道汉

    这是一个关于思想,道统,理念的故事,先秦之前诸子百家,擦出了不同火花。而先秦之后百家已然没落,而如今大汉历经高祖、惠帝等四位帝皇,此时文帝在位四周蛮夷环伺妖族肆掠,国内藩王不稳。百家谁会崛起谁会没落。但动乱时局英雄辈出,谁又会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本书是仙武西汉,属于架空历史)
  • 现代道修

    现代道修

    吴凯本是创世主神的大弟子青玄,因为某些原因竟被自己的师尊打入凡尘轮回。得到了重修之后自己的师妹就不愿意回去就和他在凡尘俗世体验生活,创立了地下势力,富可敌国的商业帝国。
  • 循环往生之世界

    循环往生之世界

    苍梧二十岁的时候,一场死亡意外,让他穿越到了一年前。他碰见了过去的自已,他拼了命的救自已。却每一次都失败,而且每救一次都会回到过去。但不再是一年前,每失败一次回到过去的时间都会增长,没有去救也会回到过去……
  • 桑榆情缘

    桑榆情缘

    最近,县敬老院发生一件新鲜事儿,引起了我极大兴趣。说是住在敬老院里的一对儿八十多岁的老男老女喜结连理,并说是恋爱了七十多年后才走进婚姻殿堂。我虽然笔拙文陋,但他(她)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和漫长的恋爱经历,使我为之动容与钦佩。促使我拿起笔把它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她)们苦苦追求人间真爱的悠悠情缘。为了更加详实的了解他(她)们漫长的恋爱经历,我多次到二老的故乡---鹊山南麓的小山村采访,也许我的泪腺浅薄,每次采访都会使我泪洒前襟。当我挑灯伏案时,他(她)们浪漫与心酸的情感经历,多次湿涩了我的双眼,使我无法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