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阶段性影响,因为今年整个我们上半年经济增长的速度放慢,这个放慢如果我们准确的表述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希望和渴望达到的一个结果。从上半年来看,GDP的增长我们下降了1.5个百分点,这是我们在2005年、2006年、2007年我们国家宏观调控一直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随着整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包括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小企业的这样一个增长放慢,甚至一部分企业的倒闭,我认为是极其正常的。
国家历来是宏观调控政策,无论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一般来讲不会刻意设计是针对大型企业、小型企业,我们是采取一种引导企业的统一政策。当然相比较而言,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国家实行这样一个宏观调控的大政策之下,受到的影响可能是更大一点,表现的更突出一点。在出台重大的经济政策底或者说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中小企业会首当其冲的受到影响,应该说这是世界范围内经济领域里出现的惯例,因为从日本的经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70年代到80年代这一段时间,应该说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就是日本的中小企业,为什么我们国家在出台种种宏观调控政策的时候,是想不到还是已经预期到,或者说这就是我预期中出现的一个后果?
第一个,对就业增长影响比较突出,因为中国的小企业,它一个就业的主要载体之一。第二个来讲,就是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方经济的增长影响比较突出。因此也正是这两个突出发现了问题,国家可能在这样一个统一调控的情况之下,进行这样一个适当的政策支持,当然这种支持可能是针对目前中小型企业出现的这样一个困境,实行一个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政策,这种支持政策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协调。
吴晓波:金融市场化是解救中小企业的长远之计
自从今年以来,其实关于中小问题有假衰论,然后有过滤论,目前又有了一个正常论,其实可能是很多人还是希望在中国的宏观调控中,把中小企业继续成为牺牲的一个对象,而我最近长期在江浙和珠三角跑,其实今年的宏观形势是多年来最严峻的一个时期。
其实从上半年一些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可能问题还不是很大,包括浙江和江苏地区统计了上半年的GDP增长还在13%到14%左右,但是其实从工业用电、失业人口的增加等方面来看,以及切实到现场去看的,听到那些企业家的声音,其实问题是非常严峻的。
江浙一带的企业家,其实在过去的将近20多年里面,每隔4年到5年都会有这样的一次宏观调控,今年看到的情况是最为惊恐的一次,问题就在于,在这一带,它以前躲过宏观调控其实就是靠地下钱庄和所谓的非法的金融体系,就是靠它们,因为整个宏观调控可能会持续半年甚至到一年时间,它可以通过短期的借贷甚至高利息的一个借贷,所谓高利贷的一个体系,能够拿到救命钱,能够活过这个冬天。但是今年以来,因为这些企业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大,过去十年,中国制造就是靠这些中小企业支撑起来的,所以它们像高利贷借的钱已经使得高利贷者觉得非常困难,一般在江浙的大城镇排在第七、第八位的企业一旦崩盘的话,它的民间借贷有14个亿这样一个资金规模。
吴晓波说:“宏观调控历来表现的形式就是信贷紧缩,这是历来的一个表现形式。它现在是一个紧急状态,就一个人一样,现在是断氧,所以短期看只能通过信贷放松的方式,国家政府来输氧这些方式,比如说给这些地方银行增加5%到10%这样的一个增额贷款的方式。从长远看,其实是需要开放金融的体系,金融市场能够民间化,地下钱庄能够合法化,这个可能是长远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
【热点延伸】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制造业成长之路必须调整
面对成本、汇率、政策调整、贸易壁垒四重困境,制造企业未来将何去何从,这一问题已经极为现实地摆在企业面前。虽然目前制造业普遍存在的利润空间下降和转型问题,但中国的制造业不是没有前途,只是成长之路必须调整。
作为制造型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深切认知到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冲击,仅靠低人工成本、低技术水平、保护性政策、粗放型的管理就能生存的时代很快即将过去,未来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必须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精细化发展的道路,制造业亟待转型。
中国制造业要转变观念,要从战略角度反思制造业价值,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逐步树立核心竞争优势。
在现有资源基础上,优化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利润。中国是个制造大国,但并非制造强国,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虽然已占世界第四位,但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在很多制造型企业当中资源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要采取疏与堵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利润。
内部在“质量、成本、交期”方面的优势构建基础上,应同时开拓新的附加值高的市场,提升产品的创新能力,缩短研发周期,从价格竞争向提供价值服务迈进,提升销售收入。日本横滨的山之内制造所是一家仅有70名职工的小厂,这家工厂原来主要为一些大型工厂进行来料加工。可是,自从这些大企业纷纷到中国、泰国等海外建厂之后,本来该由他们加工的零部件也转到了成本更低的海外厂家生产,山之内制造所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为了避免倒闭的厄运,除积极改善内部效率以外,山之内转向飞机部件加工业,并不惜重金引进先进的设备,以提升加工技术。在显得有些窄小的车间内,一台崭新的巨大机器在缓缓运行。这是一台从德国进口的世界最精密的测量仪器,现正在进行飞机机翼的精密度测量。因为这种仪器在日本的数量很少,所以吸引了不少客户,虽然投资比较大,但成本很快就收回来了。
中国的制造业发展需要不断维持与突破,加工制造业要想突破重围,创出一番新天地。能否有效提升内部人员的创新技能和管理技能,搭建持续改善体系,是企业走好转型之路的关键。
央行货币政策不应“一刀切”
在解决中小企业“过冬”问题上,关注的目光首先落在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上。通过对浙江、重庆、辽宁等地中小企业的实地调研,有专家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出两条建议,其中一条就是要保护中小企业的资金链,下半年会有一批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停产或者破产。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对当前一刀切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为防止通货膨胀央行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但一定要“有保有压”。首先,应该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现在的货币政策我个人认为要减少长期贷款,因为总量是一定的,通过减少中长期贷款,可以增加企业流动资金的供给。其次,从行业上来讲,要把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行业的贷款减少,而对先进制造业、农业粮食生产的贷款一定要增加。如果我们从紧货币政策在这两个能够做好,我想尽管总量上从紧,但是对企业的改革是不一样的。
从长远来看,政府要做的事还有更多。”中小企业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今天的问题,可能要看过去几年积累的问题。”软银中国风险投资公司总裁薛村禾表示。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认为应该加快多层次金融体系的建设,对此李子彬持赞同观点,他认为目前应该尽快推出创业板,“最好到年末能够把创业板推出来的”,不应该因为眼前的局势推迟创业板的推出。
政府应该进一步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尤其要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中小型商业银行。
解救中小企业的六大措施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第五届中博会组委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欧新黔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正抓紧研究中小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融资、出口退税、结构调整等政策,将采取六项措施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
作为最富活力的经济群体,中小企业遍布一、二、三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然而,年初以来,受国际经济增长趋缓、人民币升值、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等宏观因素影响,一些以粗放经营为主的中小企业效益下滑,亏损增加,出口增速回落明显,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型中小企业困难更为突出,部分行业和企业出现了减产、停产或倒闭现象。
为引导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我国政府将采取以下六项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目前,国家已经调整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退税率,还将进一步研究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及《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政策。
二,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各类融资担保、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等服务机构转变观念,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三,加大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结构优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产业集群发展,鼓励发展龙头企业;研究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档次低的落后中小企业的办法,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市场退出机制、产业梯度转移等政策措施。
四,拓宽融资渠道,着力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完善对小企业信贷考核机制,积极建立小企业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扩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研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加快推出创业板市场,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推进区域性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试点。
五,提高中小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继续加强中小企业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中小企业职工队伍素质。
六,加强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交流。继续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和区域间合作,提高市场开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