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80300000005

第5章 《红楼梦》不好读

上一回谈过了《石头记》与《红楼梦》的关系。如今为了和“红楼小讲”的题目相协调,我只好放宽一点界限,仍用“红楼梦”这个名字。《红楼梦》不好读。正因不好读,才需要“讲”。那么,既为小说,就原是写给一般人看的,为什么《红楼梦》就这么特别,唯独它不好读呢?

这问题提得好。《红楼梦》是有点儿特别,它有很多与众不同。

头一个与众不同,是它的思想内涵,和传统的小说不太一样。从最根本上讲,正是由于这“不太一样”,它才受到了二百多年来普天下人的注意,引起了他们莫大的阅读和探索的兴趣,愈钻研愈发现其广博精深。次一个与众不同,是它的笔法艺术,独具特点特色,也与传统的小说不可同日而语。它令人耳目一新,为之惊奇赞叹,它的魅力能让你反复地一读再读,以至百读不厌,而且每读必有更新鲜的感觉和更丰富的收获,才明白过去根本没有读懂。有了这两大特别之处,已经比读别的小说难多了,不幸又加上了它的原来的整体给破坏了,现在是被别人硬安上了一个假“原本”的后半截——试想,这部书,内中竟有多达三分之一的部分是伪托的,而且这一部分位居最后,是收煞全书的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么一来,不论它的内容还是文字,都是一个真伪搅在一起的混杂体。这样的一部书,说它与众各别,很不好读,大约不是故意耸人听闻的吧?

既然如此,很明显,我们就应该以上述的三种难点为线路,来讲《红楼梦》,而如果能将三点结合起来讲,那就更是极妙。

《红楼梦》的本名《石头记》告诉我们,它是一块石头的故事。书的开头,也像《水浒》一样,有个序幕,在我们传统戏剧小说中叫做“楔子”,内中叙的是这块石头的来历,它如何出现、如何下凡的一切经过。所以曹雪芹的原文说的本是“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这就明白确切地向读者宣说了这部小说的主题、本旨。可是,伪全本却首先把这几句关键性的话改了,改的是:“原来就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被……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本书插图选用清代王墀增刻《红楼梦图咏》——编者注)

读者务必细心留意体察识别那原文与改笔之间的重大差异。

曹雪芹十年辛苦,字字是血,本是托石头以写“炎凉世态”的。这四个字,无比重要,这是眼目,是精神。你可以想起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是以“人情小说”来正式标目《红楼梦》的。“世态”“人情”,岂不本就是我们的成语中所显示的一种是一非二的关系?用今天的常用语来说,就是曹雪芹写的本是人生经历和社会现实。但是,伪续和篡改者程、高等人却说,不行,那不对头!应当是“引登彼岸”才算合乎他们的心意。

什么叫“引登彼岸”呢?它和“红尘”(人生现实世界)相对立,是指佛教思想中的“看破红尘”,“空诸色相”,“大觉彻悟”,最后成佛作祖,超凡入圣。所以你看百廿回《红楼梦》,给贾宝玉安排好了的,正是这么一条道路,一个结局。那原本,就是要“首尾呼应”的。

若照此而论,那么有人说一部《红楼梦》宣扬的是“色空观念”(世界万物,都非真实,一切皆是幻是空),就不为全错了。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要批判这种对《红楼梦》的歪曲解释呢?其实问题原是在于先要审辨什么才是原著的主题本旨,端正最基本的认识,那才不至于混搅一气,否则结果只能愈搅愈乱,给这部本已难读的小说又加上了人为后起的“难读性”。

我读到一册《石头记》研究专著,撰者梁归智先生的自序开头这样写道:

在历史上竟会有这样没有天理的事发生:出现了一位卓绝的文学天才,他以全部的生命和心血创造了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不,是建立了一座辉煌的艺术殿堂,半空中却忽然打下来一柄重锤,把这件珍品、这座殿堂最珍贵的部分砸碎了,然后来了一个不是天才但也有点才能的匠人,遵照执锤者的意旨对残璧进行了改造和修补,于是这件真假合一的玩意就冒充原来的珍品留存在世上。靠着珍品残存部分的不完全的光辉,已经照亮了整部文学史,惊动了愈来愈多的人前来瞻仰、流连、惊叹、研究,终于形成了一种专门学问。

曹雪芹的《石头记》一诞生就这样遭到了阉割、篡改和蹂躏,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费解的谜,一桩可怕的奇迹,一场永远令人痛心的悲剧。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全璧”的背后》一文中揭示了这场悲剧的内幕——政治扼杀了文学。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中竟有这样可耻的因袭!

程伟元、高鹗续书本的《红楼梦》有意识地篡改了曹雪芹的原意,从思想倾向到人物形象,从主题到细节,都遭到了他们惊人的歪曲。可是,因为他们伪续的后四十回书附骥于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二百年来却一直迷惑、愚弄着读者……

我引了这段话在这里,供你参阅。他说的,真是鞭辟入里,使人惊心动魄——难道你看了之后,不因之而震动,而诧异,而愤慨,而沉思吗?

这位作者在他的自序中还说了一段话:

我读《石头记》是从一个一般读者“看小说”开始的,读的当然是通行本即真假合璧的程、高本《红楼梦》。但从一开始,我就有了一个强烈的印象,即这本书后头的部分不仅远没有前面精彩动人,而且总觉得有点“不对味儿”……

我愿在此提醒读者:你莫小看这个“不对味儿”。它虽然在一开始还只是一种印象或感觉,可是已然说明了他对文艺作品具有敏锐的鉴别赏析能力,而这种识力,正是我们需要好好培养的本领。特别是为了读懂曹雪芹的这部小说。

副篇 张爱玲眼中的《红楼梦》

张爱玲在文坛享有盛名,自愧未曾读过她的小说、剧本,偶然见到一两篇随笔性文章,竟然都谈到了《红楼》,而且见解不凡。这才引起我这孤陋者的注意,真是于心戚戚焉,不能轻易放下这个题目。

张爱玲的文艺审美眼光很高明(水平和能力),尤其符合雪芹标准的“脂粉英豪”,又与须眉浊物不同,弥觉可贵之至。

她在回忆胡适之先生的文中,是以《海上花》为主题的。她说:第一点,从十二三岁时读《红楼》。第二点,只这年龄而头一回读,读到第八十一回,什么“四美钓游鱼”等等,忽觉“天日无光,百样无味”而感到那是“另一个世界”!

我读到此,真是又悲又喜,又喝彩,又感叹——莫知如何以表述我的心情。

她又提到:在美国,告诉洋人中国诗、画的“发展”(独特造诣之义也),他们因为不懂,只有承认;但若说中国小说的“发展”,就人人“露出不相信的神气”了。因为,小说代表是《红楼》,在他们读来,只看到一个“故事轮廓”——而且“是高鹗的”!那就是“钗黛争婚”的一场“三角恋爱”熟套闹剧,没有别的。

这是一位绝代的天才,她的文艺审美水平特高——用我的话说:她不俗,有灵性,有艺术眼,有上智上慧,非同小可。

她有一部考论《红楼》的专著《红楼梦魇》,内有极精彩的话,如云:“我唯一的资格实在是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可见她对《红楼梦》是如何的精熟至极。

她在这篇序文里留下了沉痛的心声,她深刻理解了曹雪芹与他那真《红楼》这部书自身的悲剧性。她说:“清末民初的骂世小说还是继承《红楼梦》之前的《儒林外史》。《红楼梦》未完还不要紧,坏在狗尾续貂成了附骨之疽——请原谅我这混杂的比喻。”她最后说出了一句鲸吼钟鸣的话——

“《红楼梦》被庸俗化了!”

是谁?是什么才导致这个堪悲的庸俗化呢?答案由她摆出来的——附骨之疽!

我以为这种比喻并不“混杂”。她说得透:雪芹的书,未完倒还不致成为最严重后果的真原因,糟就糟在那个狗尾像疽一般附着在一个宝物上,竟难割除根治。

然而,也有人相反,他们感不到那种巨大的悬殊大异,倒是认为前后“浑然一致”,“都是曹雪芹的原著”……而且,曹之所以伟大,不在前八十回,全在后四十回,云云。

这是个文化难题,也许一万年还会“君向潇湘我向秦”。

张爱玲还指出说:《红楼梦》应该把后四十回伪续割去,任其“残缺”不完,后面可以加上研究佚稿的成果(按应包括后文情节要点、人物结局、章法结构……)。这又正合我们倡导并一直实行的“探佚学”的宗旨,可谓相视莫逆,会心不远。

同类推荐
  • 山西文艺评论获奖作品选

    山西文艺评论获奖作品选

    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山西的小说创作,曾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以成一、李锐等为代表的“晋军”群体,以张平为代表的“晋军后”创作,程度不同地影响过中国文坛。“山药蛋派”的小说创作,因时间的沉淀,已经成为具有“史性”意义的话题;“晋军”及“晋军后”的小说创作,现实意义更为突出。但无论“史性”意义还是现实意义,二者之间又是血肉相连一脉相承的。
  • 悲与美

    悲与美

    《悲与美》收录了周安林30年间所写的30篇文章(大部分在多家报刊公开发表过),分为3辑,第一辑为文学评论,主要针对悲剧艺术及美学欣赏,观点新颖,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论述严谨;第二辑为散文,寄情于景,清新自然,言之有物;第三辑记人叙事,主要针对作者的亲人及闽东的名人和好人,人物刻画到位,情感真挚,读之令人动容。三辑一脉相承,正是作者对悲剧的研究与理解,才尤为真爱人性、人情中的真善美。
  • 儒学嬗变与魏晋文风建构

    儒学嬗变与魏晋文风建构

    该书主要分析了魏晋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以及它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影响。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阐述魏晋时期官方的儒学建设,中编分别以徐幹、王肃、何晏、薛综等人为中心作精细的个案研究,论述儒学对具体作家的影响,下编则分析本时段批评理论受儒学影响的情形。
  • 足迹

    足迹

    本书收入了56篇西北老一辈金融工作者回忆录,文章以个人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了党领导金融工作走过的艰辛历程,展现了西北老一辈金融工作者在当年艰苦工作环境中,坚定信仰、忠于革命和建设事业,体现出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高尚品格和道德修养。
  • 有风穿越我的泱泱四季

    有风穿越我的泱泱四季

    如果这些文字收录在一起就叫书的话,这本书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因为,这都是些口说我心的文字。除了记录自己一长串连绵不断的日子以及对日子连绵不断的真实感受,我的指尖敲不出任何曼妙华丽、惊心动魄的故事。尽管,我很想写小说。其实较之诗,我更喜欢散文。就像我更喜欢散漫慵懒地坐在水边或山上,看那些明亮的阳光播洒在自己的年华里,匆匆走过,又匆匆回来。我的内心,是惆怅地舒展着的,只为了不让自己的人生打瞌睡。因为我只有一颗心,我想保持上苍给予她初来时的灵动和鲜活,我不想让她丢失在茫茫然处,失去知觉,无法找寻。
热门推荐
  • 齐谐记

    齐谐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

    职场上,一个有感召力的领导,是团队的核心,是团队成员的效仿对象;生活中,一个有感召力的人,是圈子中的焦点,是周围人眼中的榜样。感召力是一种领袖气质,只有不断追求超越的人才能驾驭它,用好它。《榜样的力量》共十二章节,内容包括超越自我,追逐成功、理想是船,信念是帆、精神凝聚力量、魅力即是引力、形象营造气场、做最好的自己等。
  • 平步仙路

    平步仙路

    孙长空是苍北仙苑的一名普通的自费弟子,偶然一次外出的机会,遇到了一位下肢残疾的潦倒乞丐。眼见此人因为吃了霸王餐,被打的不成样子,孙长空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救下了对方。谁知,此人傲慢骄奢,对于孙长空这个救命恩人全然没有感恩之心。二人因此争执了许久,那名乞丐才许下,用一壶上好的竹叶青,换取了一本破旧的残籍。打开之后,他才发现那居然是一部惊世天书……
  • 辅警大明星

    辅警大明星

    失意回乡的民谣歌手,找了一份辅警的工作。破破案,唱唱歌,传奇从此开始……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 女帝难为

    女帝难为

    她本应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然而因为宫廷争斗成为了世子。他原本是个无忧无虑的90后,却因为一次穿越让他遇见了她。他们的遇见是命运的捉弄,还的命中注定的相遇。
  • 异界武神

    异界武神

    九幽大陆,强者为尊!萧玄意外融合武学宗师的灵魂,凭借秘典打破废体桎梏,唤醒九幽大陆最古老的体质——神赐霸体。霸体不可敌,萧玄不可敌。
  • 火影之穿梭冥界之男

    火影之穿梭冥界之男

    “当月亮,变成红色的时候,我会来找你...”抱着琳的尸体,带土的耳边突然想起了那个男人说过的话。那一天,轰鸣的雷声中,大雨滂沱,天空落下的尽是血的颜色。那一刻,千鸟的齐鸣透出命运的牢笼,女孩的身体绽放出血色的花朵。“这是怎样一个地狱的世界?居然连你这么善良的人都容不下?”“琳,我要创造一个有你的世界。”断壁残垣中,宇智波带土踩着尸山血海慢慢的抱起了女孩,直到自己也被鲜血吞噬,他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正是那一抹高挂的血月。“月亮,已经红了吗?”带土呢喃着,就在这时,一个清瘦的男子从森林深处漫步而来,轻轻的递给他一块干净的毛巾。“是吗?那就跟我走吧,我的世界,有琳。”“回去告诉宇智波斑,就说他的棋子,我截胡了!”
  • 天帝修途

    天帝修途

    幽冥大陆的主宰沐辰在前往大千世界的通道时出现了意外,并且受到了重创,莫名的来到了一个未知的蓝色星球(地球),在这个世界,演绎着令人向往的传奇。最后闯向了那精彩绝伦的纷纭世界,大千世界。
  • 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我们如今所处的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和谐平安的社会让我们感觉不到动乱的滋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爱国”这样的字眼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但是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诸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等这样的特殊时刻,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的小行为来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也就是说爱国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张海君主编的《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集聚的几十个爱国小故事,旨在让大家重温不同时期的爱国事迹的同时,也希望让爱国情怀再一次回归到我们现代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