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80900000004

第4章 资料思想文采道德

——对历史学家的四项要求

当前,历史科学虽有长足的发展,但也碰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国家由于财政困难,对人文科学研究的投入不足,学校缺少经费。历史学人才的培养颇不景气,教学和研究工作待遇菲薄,学生望而却步,故招生的生源不足,毕业生就业的渠道不畅,经商成风,旁骛他业,使人才不能脱颖而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非常需要人文科学,需要历史学人才。其实,社会要培养一名合格的历史学家是很不容易的,不仅国家要投入,学校要重视,学生本人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所谓“百年树人”,是说要造就人才,必须在很长的时间内形成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风气与环境。

前人说过,优秀的历史学家应具备史学、史识、史才、史德。我把前人说的这八个字转换成“资料、思想、文采、道德”。含义不完全相同,而大体上还是接近的。“学”是指知识、资料、信息;“识”是指理论、思想;“才”是指文采、才华;“德”是指道德、人格。这是对历史学家四个方面的要求。每位历史工作者必须从这四个方面下功夫,努力锻炼,不断提高,才能成为合格的以至优秀的历史学家。

一、资料

科学研究必须重视资料,重视知识信息,历史学家要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的研究是从事实出发,对事实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综合,抽引出规律,而不是从概念或定义出发,也不是单凭头脑玄想。没有丰富而确凿的材料,就不能进行科学的概括。资料对于研究者来说,犹如水对于鱼、空气对于鸟一样。离开了水,鱼就不能游动;离开了空气,鸟就不能飞翔;离开了资料,研究就不能进行。丰硕的科学之果是在坚实的资料的树干上结出来的。

客观世界,浩浩茫茫,无限广阔,反映客观事物的资料也是无限繁多的。古人形容资料、书籍之多,或云“浩如烟海”,或云“汗牛充栋”,或云“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其实,二十四史篇幅并不大,共只3236卷,已号称繁富,学者难窥全史。像记载清朝一代历史的《清实录》有4404卷,《古今图书集成》有1万卷,《四库全书》有79070卷,二十四史与这些大书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至于历史档案馆中贮存的档案册籍更是多得不可胜数。中国的全部文献遗存究竟有多少?至今还弄不清楚。我们一辈子搞历史研究,犹如在浩渺无际的资料海洋中漂航,穷毕生之力,也仅能窥测到资料海洋的某个角落,范围很小。人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穷、资料无穷。因此,每个研究者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专攻某个学科的某门专业,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题目去读书、研究,去收集并积累资料。人类的全部知识,是由许多学者分工合作进行研究的结果。人类知识日益丰富,专业分工日益细密,越来越难以出现那种精通许多专业的全能式的学者了。

“博”和“专”是摆在每个研究者面前的一对矛盾。研究者应更多地浏览书籍,尽可能广博些,用各种知识武装自己。学问越广博,眼界越开阔,才能够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博学才能够深思。“博”能够促进“专”,提高人的研究能力。但个人认知的范围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全部知识,只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所谓“专业化”,就是研究领域的窄化,只有窄化了科研领域,才能集中精力,攻克难关,取得成果。在某个窄小的专业范围内,要求研究者的知识和资料越多越好,对资料的占有最好做到“竭泽而渔”。

资料并不是现成地、完整地集中在一个地方,而往往是分散庋藏、凌乱无序。因此,收集、整理、积累资料是很艰苦的工作,要跑到各地方去探访寻找,风尘仆仆,奔波劳碌,日夜阅读,手不停抄。有时候跑了许多天、许多地方,也找不到自己需要的资料;有时候资料找到了,但人家不肯给你看,或者索要很高的价钱,或者给你吃闭门羹。为了找资料,可能会碰到很多困难,切不可灰心丧气,要不嫌麻烦、不辞劳累、不怕挫折,要有一股韧劲,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积累越来越丰富的资料,向着科学的高峰攀登。

阅读和抄录资料,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只能逐字逐句摘录抄写,并无捷径可走。如果不抄资料,单凭记忆,长年累月,所积既多,即使你的记忆力超常出众,也不可能记牢记准。今后,计算机技术可以简省抄录工作,但目前的条件尚未达到可以全部简省抄写工作的程度,在未来一段时间,抄写工作尚不可省。

古往今来的大学者都在资料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顾炎武谈到他著作《日知录》的过程时说:“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日知录》自序)郭沫若自述其研究先秦诸子,如《管子》《吕氏春秋》,翻来覆去把书读过好几遍,把材料分门别类摘抄在本子上,有些篇章几乎是整篇抄录的。明史专家吴晗,早年在清华大学任教,经常到北京图书馆去阅览。他读《朝鲜李朝实录》时,发现其中有许多有关明朝和清朝的史料,这些都是当时朝鲜人来到中国的所见所闻,为中国史书中所不载。他将这些资料抄录下来,长期坚持,不辞劳累,积累了400万字,编成《朝鲜李朝实录中所见中国史料》,共12册。直到吴晗同志逝世后,方才出版。这是今天研究明清史十分重要的书籍。

二、思想

收集和积累资料十分重要,但这还只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而不是终结。研究工作要运用分析推理,从资料中引绎出规律。因此,如何开动脑筋,分析资料,把智慧的光芒投射到看似没有条理的、凌乱的资料上去,进行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进行科学的概括、科学的抽象,也是研究过程中决定性的环节。科学研究是精神领域中的创造活动,要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揭露事物的本质,如果仅仅停留在资料的收集、抄录、排比上,还不能算是完成了科学研究。因此,对于刚刚在研究道路上起步的人,养成思考习惯、锻炼思考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锻炼思考能力,一是要发现问题,勤于提问,善于提问,勇于提问。提出问题可能是提出科学新说的先声,有了问题,蓄疑于胸,以后就会为寻找答案而力求深思,上下求索,取得研究的成果。威廉·哈维是创立血液循环学说的生理学家。在他之前,人们都认为血液的流动是直线进行的。威廉·哈维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即通过心脏、直线行进的大量血液,既没有排出体外,也没有被身体吸收掉,那么它最后流到哪里去了?据说,他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经过观察、分析、实验,发现人体内的血液是循环流动的。

锻炼思考能力,要善于发现矛盾,抓住矛盾,追溯究竟,从而得出有价值的成果。例如关于太平天国起义的日期,有种种不同的说法。赖文光说:“庚戌秋倡义金田。”庚戌是道光三十年,公历1850年。李秀成说:“道光三十年十月,金田、花州、陆川、博白、白沙,不约同日起义。”而洪仁玕则说:“此时天王在花州胡以晃家驻跸,乃大会各队,齐到花州,迎接圣驾,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所谓“恭祝万寿”,是祝贺洪秀全的生日,他的生日是十二月初十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已是公历1851年1月11日。赖文光、李秀成、洪仁玕都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元勋,所言起义日期,一说道光三十年秋,一说十月,一说十二月,此外还有许多说法,相互矛盾,言人人殊,莫衷一是。从这些矛盾中,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先生细加考证,认为应从洪仁玕“恭祝万寿起义”之说。于是1851年1月11日为太平天国起义日期,遂成定论。原来赖文光、李秀成所说亦非错误,而是太平军“团营”的日期。“团营”是起义队伍的集合,“团营”并非就是起义,各地“团营”的时间亦不是齐一的,从“团营”到起义还有一个发展过程。这样,金田起义的日期得以认定,而赖文光、李秀成的不同说法,亦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矛盾得到了较圆满的解决。

锻炼思考能力,要学会辩证思考,从事物的发展和相互联系中看问题,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例如你看到光绪元年某地粮价每石若干,仅此一条资料,不与其他资料联系,不会产生什么思想。但如果这类资料积累多了,从光绪元年到三十四年,每年某地粮价的记录收集齐全,那么你就了解了粮价起落变化的发展过程,可以画出粮食价格变动的曲线,这本身就是晚清经济史方面的重要信息。然后进一步探索为什么这一年的粮价上涨了,那一年的粮价下跌了,是自然方面的原因(气候、雨水、灾荒),还是社会方面的原因(战争、社会动荡、囤积居奇)。这样就可能写出一篇晚清粮价变动的有价值的论文。

经常阅读富有思想内容的著作,是帮助提高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像马克思的《资本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等名著,就是能提高思想水平的书。只要你认真去读它们,就会被一种思想力量所吸引,领会到书中所蕴含的高度智慧和深刻的洞察力。我们学习经典著作,最重要的不是其中的个别结论,而是其思想能力。

思想能力的锻炼是循序渐进的,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从事科研的新手往往面对一大堆收集起来的资料,不知怎样进行分析、综合、反复思考,因而进度不大。甚至像明朝的王阳明那样,要“格物致知”,坐在那里“格”竹子,并无所得,却“格”出一场病来。王阳明是大思想家,尚有这样的经历,可见在科研道路上总会碰到困难或挫折的,重要的是鼓起勇气,树立信心,不要灰心丧气。

思考不得要领,研究深入不下去,大体上有三种情况:一是收集的资料还不丰富,事实过程和各方面的联系还不很清楚,客观的矛盾并未充分显露出来。我们的观点是从事实中来的,事实材料不充分,信息量不足,就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要回过头来再去收集资料。二是没有很好开动脑筋。古人云:心之官则思。头脑的功能就是进行思考,反映客观事物,做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由感性认识进到理性认识,得出自己的看法,这就是独立思考,不能剿袭陈言,不能人云亦云。三是资料也充足了,思考也进行了,但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差,这是可以通过学习、锻炼提高的。学习辩证思维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三、文采

研究的成果要表达出来,写成文章,这样就要讲究表达方式,力求写得通顺流畅、文采斐然。

写文章表达科研的成果,首先要写得明白易懂,要让大家容易理解你的研究成果,力求把深奥的道理浅显而又准确地讲出来。文章如果艰深晦涩,那么,你的研究成果就难以被人理解和接受。有一位研究先秦史和甲骨文的先生,他写了一篇论文,向郭沫若请教,郭沫若说:我读了几遍,这文章的意思,我没有读懂。如果连郭沫若这样的专家都读不懂这篇有关古代史和甲骨文的文章,那恐怕世界上不会有人能够读懂它。文章本来是写给别人看的,谁也看不懂的文章,大可不写。这位先生的研究成果,即使极有价值,也不会有人理解它、接受它。

写文章和平时的说话、聊天不完全一样。尤其是写学术论文,不是率尔操觚,随意为之,而要非常用心,力求合乎文法,合乎逻辑,文从字顺,概念准确,条理清楚,观点鲜明。要勤写多写,孜孜以赴,切不可粗心大意。

写文章是很艰苦的,一篇精彩的文章,读起来优美流畅,如行云流水,但写作时却冥思苦想,惨淡经营,并不是轻轻松松地挥洒立就的。当然,才思敏捷的人也是有的,但要写出好的文章,仅靠先天的聪慧是不行的,必须有后天的勤学苦练。有的人文章写得快,所谓“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倚马千言”,是形容文章写得快。有的人早已构想好了,已有腹稿,成竹在胸,故落笔很快。也有的人下笔甚快,写成草稿之后,还要反复修改,后期加工做得非常细致。

我主张初学写作的人,对自己文章的质量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字斟句酌,精心推敲。“推敲”这两个字,包含一个典故。唐代贾岛是著名的“苦吟”诗人,他写诗琢磨修改,极费心力,故多佳作。他曾经写一首诗,描写寺庙前夜晚的景色,其中有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写下这两句后,他想:是用“僧推月下门”好,还是用“僧敲月下门”好?反复考虑,于是“推”啊,“敲”啊,琢磨得出了神,别的事都不注意了,走在路上,竟冲撞了官府的仪仗。这个“推敲”的故事,说明写文章时注意力的集中。在我们一般人来说:“推”字也好,“敲”字也好,差别不大,都可以用,不值得多加考虑。而贾岛竟为这一字之差,踟蹰徘徊,走路也出了神。在似乎很细微的差别上,也要下大功夫,这就是大诗人和一般人的不同所在。杜甫有两句诗:“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拿来形容写文章是非常贴切的。“繁枝容易纷纷落”,是指噜苏冗繁的空话赘语要大刀阔斧、毫不顾惜地砍掉;“嫩叶商量细细开”,是指对新颖的思想、微小的细节要花大功夫,仔细琢磨,精心考虑。这样才能够写出好文章。

写文章力求精练,提倡写短文章。中国有写短文的传统。远古时代还没有纸张,文字刻在甲骨上,或铸在青铜器上,或写在竹简上,不允许写许多废话、空话,要求开门见山,直书其事,文章简练扼要。老子的一部《道德经》,内容丰富深奥,只有5000字。孔子的《论语》,都是很短的语录,只有几个字或几十个字。从前向皇帝上万言书,议论很多重要事情。那是了不起的长文章、大文章,也不过一万个字。像今天动辄数万言,有时离题千里、不着边际,令人难以卒读。

应该用简短的篇幅来表达丰富的内容,切忌用庞大的篇幅表达贫乏的内容。因此写文章就要字斟句酌,惜墨如金,写的内容充实而文字精练,把那种无用的空话、套话、废话统统删掉。历史学家范文澜有两句名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上联是说,做学问要甘于清苦,甘于寂寞,甘于长期坐冷板凳;下联是说,写文章要有内容,不要空话连篇。这两句话可以作为我们治学的座右铭。

四、道德

做人有做人的道德,其中即包括了做学问的道德,做学问要遵循学术行为的规范。人品和学问是联系在一起的,是衡量和评价学者的两把尺子,伟大的学者,其道德、文章均为世人所景仰。

治学应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应把学术当作神圣的事业、崇高的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孜孜矻矻、锲而不舍,不热衷名利,不畏惧困难,不追求功利,一心一意探索历史真理。从收集材料、思考问题、讨论交流到撰写文章都要认真对待,一丝不苟,不是马马虎虎、敷衍塞责,不是追逐时髦、趋时媚俗。引用一条史料,拈出一个证据,都要查清来历,注明出处,不是信手转引,人云亦云,否则别人错了,你也跟着错下去,闹出笑话来。下一个判断,必须谨慎,证据确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证据不足,宁可存疑。历史学家重视的是客观事实,排除一切单凭主观的臆测和猜想,不可以为取得轰动效应而故作惊人之笔,不可以做毫无根据的翻案文章。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应标明来历,尊重他人的劳动。至于有意地抄袭、剽窃或掠夺他人的成果,更是科研工作者所不容许的,是学术道德的沦丧。

治学应有谦虚宽容的精神,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学术上小有成绩,就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这会妨碍自己的继续进步。真正有学问的人,总是虚怀若谷,胸襟旷达。胸怀像山谷那样空阔广博,才能容纳得下许多东西,骄傲自满就装不进去新的知识。骄傲是无知和愚昧的表现,因为骄傲自满的人实际上并不了解自己,也并不了解客观世界,他对主观与客观都做了错误的估计。中国古话说:“夜郎自大。”夜郎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但夜郎王只看到周围的邦国都比自己小,误以为自己最大,最了不起。他不知道,在不远的距离之外,就存在一个比夜郎大许多倍的汉朝。因此,夜郎王是无知的、愚昧的。中国还有一句古话:“井蛙窥天。”坐在井底的青蛙所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圈那样大,实际上天是宽广无垠的。因此,井蛙也是无知的、愚昧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引向失败。三国时的马谡熟读兵书,颇有名气,自以为将才出众。他太骄傲自满,不服从诸葛亮的指示,听不进去王平的忠告,把军队驻扎在远离水源的山冈上,被司马懿包围,打了败仗,丢失街亭,闹得身败名裂。做学问的人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吸收教训,培养起谦虚谨慎、从善如流的品德。

学问是无止境的。我们取得的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只是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滴水珠,对自己的学问和成果,一定要清醒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在今天,知识量急剧膨胀,科学的进步一日千里,已有的许多知识迅速地被超越。对于学术上的不同意见,一定要充分尊重,认真听取,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才能使学术健康发展,不断进步。不要因为有人对自己的学术观点提出不同见解而一触即跳,大发雷霆,即使有些意见,听起来不甚有理,论证尚不充分,也应抱宽容的态度,允许它存在和发展。对旧权威的挑战和突破是科学发展的规律,一种新的理论和学说,当它初出现时,可能并不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展得更加成熟,最后闪耀出真理的光辉。骄傲、偏见、狭隘、保守是科学发展的大敌。

治学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研究学问是探索未知领域,追求客观真理。而真理并不是一下子都能被大家所认同、所接受,有时真理在少数人手里。明白地宣告未被大众所认同的真理会遭到许多人的误解,被斥责、唾骂,甚至遭到迫害。科学家要敢于坚持真理,甚至为真理而献身。世界科学史上布鲁诺为宣传和捍卫哥白尼的天文学说,被教会处以死刑,这是众所共知的历史事件。

撰写历史,涉及当时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常常会触犯某些人或某个集团的利益,更会引起强烈的反对,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敢不敢面对事实,秉笔直书,这是对历史学家的严峻考验。文天祥的《正气歌》中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两句,这里说了古代两位历史学家刚正不屈、敢于揭露历史真实的故事。春秋时,齐国的大夫崔杼很有权势,杀掉了国君齐庄公,齐国的太史据事直书,在简册上写了“崔杼弑其君”,崔杼看了大怒,把太史杀了,太史的弟弟仍然这样写,崔杼又把他杀了,又一个弟弟还是这样写,崔杼也把他杀了。太史最后一个弟弟仍然这样写,崔杼感到不好对付,没有杀他,把他释放了。当这位太史的弟弟离开崔杼家时,在大门口看见南史氏拿着简册在那里等候,南史氏说:他听说太史一家因如实记录历史真相而全被杀害,他怕这件事没有人记载下来,特意赶来记录这段历史。既然没事了,历史真相已经被记下来,他也就回家去了。这个故事说明中国古代历史学家为如实记录历史而前仆后继、不惧杀身之祸的崇高品德,淫威与残杀是不能够阻止历史学家说真话的。还有晋国的太史董狐,当时晋灵公与大夫赵盾的矛盾很尖锐,赵盾逃出了国都,但走得不远,没有离开晋国的国境。他的弟弟赵穿发动政变,杀死晋灵公,赵盾就回来了,还当大夫。董狐在史册上记下“赵盾弑其君”,赵盾不服气,辩解说:“晋灵公不是我杀的。”董狐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说:你负责国政,逃亡没有离开国境,回来后又不对赵穿治罪。你是政变的后台,杀君的策划者。古代的历史学家非常尊重历史事实,非常注意褒贬是非。孔子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正是我国历史学家的优良传统。历史学家应该抛开利害得失,排除一切干扰,坚持真理,坚持揭示历史的本来面貌。

以上谈了资料、思想、文采、道德,这是对历史学家四个方面的要求,从这些方面进行锻炼,加强修养,就能够成为优秀的历史学家。

(《历史教学》1996年第10期)

同类推荐
  • 无夏之年

    无夏之年

    受到无夏之年的影响,故此乱写一通。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嘿,那妞儿别跑

    嘿,那妞儿别跑

    有句话说的好:吃了我的吐出来,拿了我的还回来。可是,有这么一个人,不仅吃我的穿我的,还夺走了我的心,到头来就想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吗?绝对不行,我!林枫,绝对不答应!嘿,那妞儿别跑!
  • 大明帝皇

    大明帝皇

    至正年间,天下英雄烽烟四起,纷纷自立为王,反抗朝廷。天降奇才,拯救万民于水火,看他如何一统江山。。。。
  • 丝路古城:黑水国

    丝路古城:黑水国

    《丝路古城黑木国》是本古城遗址研究著作。研究的古城名叫黑木国,又称西城驿沙窝,民间也称“老甘州”,位于黑河西侧的冲积扇台地。黑木国遗址以两座古城和极多的汉晋古墓著称于世。《丝路古城黑木国》要考察研究的是古城遗址及其古墓中出土的众多文物,以及古城当时的社会、经济、人文状况等。
  • 风烟传说

    风烟传说

    人生几番变幻,乱世又见风烟。茫茫人海,滚滚红尘,一人,一马,一剑,行于苍茫天地间。斩断仇恨的锁链,揭开尘封的历史,开启辉煌的篇章,书写不朽的传奇。
热门推荐
  • 罪犯改造心理学

    罪犯改造心理学

    本书系统介绍了罪犯改造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一主要有:罪犯改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罪犯改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罪犯改造心理学的学科地位、罪犯矫正的心理学思想、罪犯心理转化的动力和机制、罪犯改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原理,深入探讨了在教育改造中如何激发罪犯的改造动机,转变罪犯的改造态度问题书中还系统介绍了罪犯心理咨询、罪犯心理治疗卡“罪犯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并指出在罪犯改造的实践中运用这方法和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书中专门介绍了对罪犯的心理进行测评的过程、方法和罪犯心理评估的主要内容。
  • 舰娘之来自未来的舰娘

    舰娘之来自未来的舰娘

    emmm,无聊的我又有新点子了....。
  • 冷之昔予念

    冷之昔予念

    人人都知水昔予是冷血之人,却不想她后面有这样一段往事。她本为忘川河畔的一株血之彼岸,却因佛的一念而入轮回。本应守在忘川河畔的她入轮回后冷血而孤傲,“情”字在她身上完全看不到。不管是否错负轮回,她,都不悔!佛给了她三世的机会,只愿她……不负初心……
  • 学生熟语学习手册

    学生熟语学习手册

    本书根据具体内容相应进行分章且归类排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操作性和知识性,是青少年提高语言文字写作学习的最佳读物。
  • 渭南年鉴·2011

    渭南年鉴·2011

    2010年底,渭南市辖临渭区、华县、潼关、大荔、合阳、澄城、白水、蒲城、富平8个县和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韩城、华阴两个省辖市,共123个镇、6个乡、13个街道办事处,3222个行政村,180个居委会。渭南市历史悠久。
  • 花千骨之重来一次我会爱上你吗

    花千骨之重来一次我会爱上你吗

    仙魔大战已经过了数百年,而花千骨又复活在花父没死的时候,这一世,花千骨会如何选择。。。。。。。。
  • 爱不可探

    爱不可探

    朴素干净的少女,火热明朗的夏天。看似普通,却已经有些隐秘的萌芽在躁动。接触间盗人秘密的少年,严寒的冬天。有时候,就算我们清楚又明白的看清了爱,还是会自卑又无用地探索..........
  • 少年如果你能爱我一次

    少年如果你能爱我一次

    他,这个学校的校草,也是校长的儿子,有亿万家贯,成绩好,是女生幻想的男友。她,这个学校出了名的好学生,是一个乖乖女,家境也特别好。他和她遇见之后,她对他一见钟情,但他不爱她。他嫌弃她,说她很作。可是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之后的一天,他遇难了。是她救了他,他改变了对她的看法,直到后来。
  • 我暗恋你知道吗

    我暗恋你知道吗

    你们相信一见钟情吗?你们暗恋过人吗……卑微的喜欢
  • 盗墓人杰

    盗墓人杰

    一群热血不惧怕危险的大学生,前往鬼神古墓寻求古墓里的古卷轴记载苍生不死之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