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55400000013

第13章 林天元加入核聚变发站-电磁线圈炮-木星采氢计划项目论证委员会

林天元很快就正式加入了核聚变发电-电磁线圈炮-木星采氢计划项目论证委员会。委员会的办公地点在北京6环。成为项目论证委员会科学家团队一百多人中的一员。一百多人不好管理进行分组,林天元分到了军事组,这很合理不意外,因为林天元多了一个身份:上尉。作为一天兵都没当过的人,突然当了上尉,感觉很奇怪。给他军衔的人说:“你是研究生毕业的算是军队引进的特殊人才,享受特殊晋升待遇吧,不用从列兵做起。不过将来要晋升的话还是要一步一步来。”军事组的组长是一名姓魏的少将。林天元算了算,自己和他之间还差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四个等级呢。老婆很快就知道了:你怎么莫名奇妙就成了军人了,那我不就成了军嫂了,压力好大哦。林天元:没办法。已成事实。你红杏的话,奸夫准备坐牢吧。张晓琪:滚。挂掉电话。林天元接下来想说的:“跟你说笑的,已经没机会说了。”林天元还来不及回家跪搓衣板,就接到了报到的命令。项目论证委员会所在地在北京郊区都快到雄安了。很快林天元认识了一堆领导和同事们。

核电木(核聚变发电站-电磁线圈炮-木星采氢计划)项目,的简称就叫木星采氢计划。是一项计划中的最新的宇航项目计划,总负责人张院士。国家计划投入8000亿资金,启动资金2000亿元,后续资金6000亿资金分15年投入。对此林天元腹诽到万一通货膨胀怎么办,到时拿到手就没那么多钱了。现在早不是领导拍脑袋决策的时代了,任何国家重大项目上马,都要经过科学论证,论证委员会就是干科学论证工作的,提供项目的科学依据。只有通过项目的科学论证,项目才能立项。

计划-选址-论证-环评-正式立项-审批立项-批准立项-建设。

项目论证委员会刚成立离立项还远,暂时没有什么工作,大家都很闲。没错林天元加入的只是一个还在论证中的项目,林天元就和同事们闲聊了起来,拉近一下感情,打发一下时间。这不他正和军事组的一个同事正在吹水呢。做为科学家牛是不可以吹的,吹水是没问题的。曹少校说:不瞒你说:我是个二战德军粉,可是我就想不明白,德军的坦克产量怎么这么低,德国资源有这么缺乏吗。

林天元听说他是德粉倒吸一口气,众所周知二战德国人最终败在苏联人手下,但是在中国的网络世界,德棍却是把苏粉按在地上反复摩擦,吊打,让人感觉好像德国人打赢二战似的。德棍战斗力可见一般。

林天元:“资源不是最重要的,机床和技术更重要,中国资源丰富,除了石油没怎么发现,煤铁都不缺,但缺乏机床和技术,连一门榴弹炮也生产不了。当然德国机床和技术都不缺。坦克产量低这就要从希特勒全国总体战动员太晚,和使用新坦克发动机,美英战略大轰炸等几方面来说,其实德国和附庸国的资源不少,苏联也就欧洲部分开发的还可以,西伯利亚和中亚还没怎么开发,能帮助苏联的不多。在机床方面,德国是有绝对的优势的。”

(现代以来的人类战争,本质上是工业实力的比拼。只有强大的工业实力,才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飞机、坦克、大炮、军舰和机枪步枪冲锋枪等等,压倒自己的对手。而衡量工业实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标准,就是金属切削机床的数量。从大型巨炮到轻型枪械,各种武器装备的零部件,也包括制造武器装备的机器本身,都是通过金属切削机床制造出来的。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的金属切削机床状况如何呢?

德国在1935年有124.5万台机床,到1940年就有近170万台,1943年有210万台。是当时世界上机床最多的国家。而被德国占领的法国、捷克等国,也拥有大量机床。有了这些机床所支撑起来的庞大工业帝国,希特勒相信他一定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与之相比,其他欧洲工业强国的机床数量要少得多。苏联在沙俄时代,每年只生产1000多台机床,进入30年代机器制造业才突飞猛进的发展起来,年产量到1940年达到近6万台。可是在1940年,苏联一共也只有71万台金属切削机床;同期,英国大概有70万台机床。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虽然贵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却也只有94万台机床,战时逐渐增加到170万台。亚太地区工业不发达,只有日本拥有大量机床,但也远不能和欧美列强相比。太平洋战争开始时,日本只有22.3万台机床。其中5.5万台属于陆海军的兵工厂,另外有近17万台机床属于民间工厂。

世界大战就是工业的战争,也可以说是机床之间的战争。可德国人却莫名其妙的输了,生产出来的武器数量虽然不少但谈不上惊人。)

林天元说:“”豪无疑问,德国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是机床最多也是生产效率最低的国家。使用工作站而不是流水线的生产方式生产,生产效率很低的,再加上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才生产总动员,还有后期英美的战略轰炸。这都是他们武器产量低的原因。还有武器过于精密复杂。这些都影响了他们武器的产量。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70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有段时间技术不成熟产量不高。和苏联不管中型坦克(T34/76,T34/85),重型坦克(kv1,IS2),坦克歼击车(su85,ISU122,su100)都使用500马力的V2坦克发动机和后续改造型号不同,德国的3号和4号坦克一开始用的是保时捷320马力的坦克发动机,后改进为保时捷380马力坦克发动机,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太重了,不得不生产新式700马力的保时捷坦克发动机,有段时间有技术问题产量低,产量刚提高就被炸了发动机厂,二战中总产量并不高。

就拿他们的坦克发动机走汽油发动机的技术路线来说,可能就不如柴油发动机路线。

不过这也是有原因的,德国是货真价实的贫油国,不像中国是假的贫油国只是没发现石油而已,上世纪30-40年代中期,受困于没有石油资源的德国,为了战争的需要,开发了基于煤的气化和合成气费托合成的“煤制油”(煤间接液化,CTL)技术。1943年高峰期,曾有9座日均产能1300桶(相当于170吨)的CTL工厂。 CTL油包括合成柴油、合成汽油和合成航空煤油等,其油品质量优于原油提炼的常规油品。可是CTL油的成本远高于氢化法合成汽油,大概是氢化法合成汽油的三倍吧。所以氢化法合成汽油据说比合成柴油要多的多。原有的燃油储备消耗差不多完的时候,合成柴油优先供应给潜艇部队和水面军舰部队。

所以德国陆军和空军使用的基本是汽油,海军用的基本是柴油,所以德国消耗掉原有燃油储备后是汽油相对多柴油相对少些。苏联正好相反,苏联的汽柴油都是原油提炼出来的在不加氢裂化的情况下,大部分油品最终产品是柴油多汽油少。”

(1939年9 月1 日德国入侵波兰、欧洲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止,它已有十四家氢化厂全速运转,另有六家正在建设中。到1940年,合成燃料的产量已有急剧的增长——日产七万二千桶,占石油总供应量的64%。然而,从军事需要方面来看,合成燃料的意义甚至更为重大。贝杰乌斯氢化法提供了德国航空汽油总量的95%左右。如果没有那些合成燃料,德国空军就无法升空。

在1940年和1943年之间,合成燃料的产量几乎增长一倍,从日产七万二千桶上升到十二万四千桶。人造燃料工厂是燃料工业体系中的重要环节。1944年第一季度,其产量占燃料总供应量的57%和占航空汽油的92%。生产还在高速度上升。若按年度计算,1944年第一季度的产量正在以更高的速度增长。总的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合成燃料占德国燃油总产量的一半。

另外德国二战前有250万吨燃油储备,主要从英美荷直接进口和从罗马尼亚和苏联进口原油生产的,拿下波兰增加到600万吨,后来打败法国又夺取了800万吨的燃油储备,之后主要从罗马尼亚和苏联进口燃油或者原油提炼。苏德战争爆发后主要从罗马尼亚进口燃油或原油提炼。)

曹少校:“我觉的汽油机也没什么不好的,除了易爆以外,有许多优点啊。比如汽油机在相同的体积和重量下一般情况下比柴油机功率高。汽油机安静,振动小,烟雾小,振动小射击精准,烟雾小不容易暴露坦克。”

林天元:可是柴油机的力矩大啊。T34的发电机马力是500马力,一分钟1800转,力矩极值大过虎式的迈巴赫700马力汽油发动机。柴油机动力强劲,柴油机转速一般低于汽油机,出力远强于汽油机,现代重型车辆基本都采用柴油机。T-34主机虽然功率为500马力,但是转速最高低达1800转/分钟,而德国虎式搭载的迈巴赫230-P30汽油机空有700马力,转速却最高高达3000转/分钟。所以T-34具备高达2653牛·米的强大扭矩以及轮周功率,而德国的虎式只有区区2228牛·米而已。500马力柴油机扭矩总体远胜700马力汽油机(档位不同扭矩不同,虎式扭矩最强是2100转每分钟)。T34只有四个档位,虎式有8个档位。

扭矩大的话,炮塔重量相同的情况下,扭矩大转动更灵活,T34坦克比虎式坦克甚至豹式坦克都要更灵活,战术意义很大的。虎式炮塔转一圈可难了。而且500马力的柴油机比700马力的汽油机容易生产多了。还有柴油机比汽油机燃料利用率一般要高点。

曹少校说:那还不是T34以多打少。

林天元说:“现在的网上军武区多将T34/85和豹式坦克相比,那是不公正的,T34/85才32吨,豹式坦克44-46吨,发动机功率:T34/85是500马力,豹式坦克是700马力。豹式坦克按苏联的标准是重型坦克了它们没什么可比性,豹式坦克就算和IS2坦克比也是占便宜的。IS2坦克46吨,但是发动机功率只有520马力,比不上豹式坦克。坦克不是越重越好的,发动机功率跟不上,会影响机动性能的,单位重量和功率的比值很重要,所以同样重量下,发动机功率越高机动性一般就越好,当然这也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在特殊地形的情况下甚至和履带的宽度有关,一般履带宽的通过性要好,同样重量下对地压强小。Is3坦克也不行,IS3重量46.5吨,发动机功率也是520马力。能和豹式坦克相比也许T54吧,上面3种重型坦克中只有IS2参加对德作战,IS3出来装备部队时德国已经投降了。T54就更不用说了。德国人步子迈的太大,可惜已经没有一片安静的天空让他们生产虎豹了。”

林天元又接着说“苏联人赢的不易,不是以多打少就一定能打赢的,国民党200万部队不一样被日本几十万人打的很惨。在东线有时,一辆虎式可以干掉一个营的谢尔曼。多也不见的有用。基于T34底盘的su100坦克歼击车在巴拉顿湖战役干掉不少虎式。T34底盘并不差。就算德国有一万台虎式,苏联造一万台su100坦克歼击车,德国也占不了多少便宜,更何况战争是体系之战,不是靠一两件先进武器就可以的。更何况在长期战争中先进武器很容易过时的。在三号G歼击车,四号G坦克没出来之前,T34/76是先进的,可以暴打三号四号坦克,它们出来后,T34/76因为双人炮塔反应慢,就落后了,只能靠数量去堆。豹式坦克刚出来的时候打的T34/76很惨,但T34/85和IS2出来后,Is2可以打的豹式坦克脱帽致敬(打飞炮塔)。T34/85正面打不过,可以用斗猎犬战术从两翼包抄打侧面。虎式防守不错,但进攻不行,Su100出来后可以正面硬刚干掉虎式,当然自己也可能被虎式干掉。可是虎王出来后,su100正面就刚不过了,它是突击炮,迂回的话受突击炮的角度限制打不了中路了,只能靠T37/85,迂回打侧翼和后部了。不过先进的武器可以破坏战争体系比如美国的P51战斗机和B17或B24轰炸机的组合把德国的战争体系破坏的不行。”

林天元:“德国人的军队武器装备体系有问题,举个例子:其实德军在最后的反击战巴拉顿湖战役中,兵力不可谓不强,党卫军几个王牌师全上了,而且装备一流,战斗决心不可谓不足,作战意志也不可谓不强,他们已经输不起了,空军也竭尽自己所能,提供了局部制空权;战术也颇为得法。巴拉顿湖战役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德国始终没有解决好诸兵种协同的问题,他们严重缺乏坦克保护的机械化步兵。进攻方式还是传统的坦克突破。拳头是铁的,手臂却是肉的。

而此时的苏军已非夕日的苏军,在防线被突破后,他们没有四散奔逃,而是尽量利用炮兵延缓对方进攻速度,形成多波次的抵抗战线,甚至派出坦克部队打击德军坦克部队的后续部队,当后方部队损失惨重,油弹都送不上来。德国装甲部队无法再继续突破.只能后撤。

德国由于缺乏足够坦克保护机械化步兵和机械化炮兵,打开缺口后续部队无法及时跟进,快速突击纵深。这样就造成了装甲部队缺油缺弹导致无功而返.相反苏军的坦克行程长,可以在打击德军后方部队以后再返回。

在二战后期,随着坦克数量减少,虎豹坦克集中起来使用而不是分散到步兵中去。德国始终没有解决后继乏力这个问题。德国赢在把坦克集中起来,输也是输在把坦克集中起来,没办法坦克少吗。

在二战早期,各国普遍存在坦克恐惧症,一旦坦克突破到后方,不是反攻坦克的后续部队,而是马上四散奔逃,德国装甲部队可以丢下敌人的步兵快速前进,这个问题并不突出。后期,各国纷纷抓住了德国的机械化部队缺乏坦克部队保护的致命弱点,德国人也就逐渐没戏了。

反之苏联在美国援助的汽车的帮助下建立强大的机械化部队,一旦坦克突破成功,机械化部队随后,往往能打成歼灭战。

己方坦克突破后除非敌方步兵放弃预设阵地逃跑否则,单靠坦克难以歼灭步兵,但机械化部队可以。因为有大量的火炮和步兵。苏军的步兵和火炮部队会消灭死战不退的德国步兵。

随着苏联步兵普遍装备反坦克炮,反坦克步枪,反坦克地雷,火箭筒,反坦克手雷德军单靠坦克突破有什么用。德国的机械化部队不但少而且缺乏坦克保护,苏联步兵打不了坦克还打不了德国机械化部队吗,打掉德国坦克的机械化后续部队,没弹没油,德国坦克除了后退还能怎样。德国的闪电战的辉煌是建立在步兵对坦克劣势上的,一旦步兵的反坦克能力上来以后,单靠坦克就没那么好使了。苏联军队早就不是夕日的苏军,但德军仍然是夕日的德军。德军是靠装甲军打天下,苏军是机械化军打天下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区别。苏军虽然伤亡略大一点,但不断蚕食德军的地盘,打着打着德军的地盘就没了,做为一个工业化的军队,地盘没了还怎么打仗,最后上千万德军〈包括地方守卫部队和民兵〉放下武器投降。工业化的部队没有地盘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适合内战时解放军,但不适合德军,事实上解放军也不可能完全不顾地盘,否则也不用千里跃进大别山,那还不是地盘越打越少。不出去抢地盘不行。再不出去抢地盘连饭都吃不起了。准确的说除了北满,再战略防御,怕找不到一块土地可以安静的种地了。”

林天元讨论战争更喜欢从战略和战争体系着手,更喜欢讨论不同武器不同兵种,不同军种的交战。谭少校更关注武器性能和战术,比如烟雾罐的妙用,三号坦克草丛伏击战等。

谭少校说:再好的武器也要人来用,我承认苏联人的武器不错,但用的不算好,毫无疑问,德国人的战术素养远高于苏联人。苏联人只是武器数量优势太大比如5台T34/76VS一台4号G坦克,死了三台干掉一台4号G坦克,还剩两台。苏联人就赢了。要是德国人有两台4号G坦克,也许苏联人牺牲五台坦克才能干掉德国一台坦克,德国人就赢了。德国东线最多时只有200台虎式和700台豹式坦克要是多些,凭苏联那坑爹的使用坦克的战术未必能赢。说到底,德国人是被英美战略轰炸搞的坦克数量上不去。德国败在被人群殴上,如果德苏一对一单挑你觉的苏联会赢吗。

林天元说:说不准,反正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时候,英美既没有战略大轰炸,更没有开辟欧陆战场。进攻和防御是两个概念,防御方在战术上往往有更大的优势和主动性。当然进攻方,战略上更有优势,当然这些都是可以转换的,不联系实际谁也不好说。

四号G坦克在防御战中可以一换三,进攻战一换一可能都做不到。因为不能伏击?反而可能遭到伏击。还有苏联其他的反坦克武器。比如莫斯科之战,苏联用反坦克炮和燃烧瓶消耗大量德国坦克后,再用坦克和大炮火箭炮打反击才打败了德国人,脱离攻防谈交换比意义不大。

三观不合,始终谈不拢,就好比一个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另一个说我站着说话当然不腰疼。诸葛亮能骂死王朗是因为王朗和诸葛亮有同样的三观,诸葛亮绝对没本事骂死曹丕。诸葛亮:“我从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曹丕:“我就厚颜无耻了,你想怎么地,你想咬我啊。”诸葛亮:“你,你。”曹丕:“你什么你,刘协都让位给我,刘备算是哪根葱啊,刘禅算是哪根葱啊,你算是哪根葱上的泥,居然狂犬吠日,你还要不要脸了。”诸葛亮吐血,卒。顺便说一句,王朗是老死的不是骂死的,小说大家别当真。林天元和谭少校战了个平手,(只是谭少校战斗欲望不强,不够德棍),颇有惺惺相惜的感觉。林天元总算没败在德棍的手下。

其实要秒杀德棍一句话就行了:“你说的德国人那么厉害,好像德国人打赢二次世界大战似的。”德粉:“我们德棍才不可能这么容易输,战争打不赢可以打赢战役,战役打不赢可以打赢战斗。打不赢战斗,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俄国割去的,还有唐努乌梁海。还有外蒙古独立,宁粉德不粉苏,我们德粉有力量。”德粉很可怕。林天元其实是中共军粉,在他看来吹嘘德军军事素养高毫无意义,难不成德军和美军的装备差距,大的过志愿军和美军的差距。德国有庞大的军队,海量的机床除了石油比苏联少,煤铁都比苏联多,结果老巢都被人端了。如果你说德国军队少,投降的时候还有上千万呢,虽然民兵多了点,总比土八路装备好,弹药多吧。如果你说德国石油少,德国确实没石油,但罗马尼亚有呀,德国自己也有煤变油工厂,民用油也许缺乏,军用油是够的。德国是在1944年7月,炼油工厂被炸后才缺油的,难不成自己炼油工厂,没保护好,还能甩锅给别人。同样的如果坦克少,是因为轰炸的话,保护不了坦克工厂也赖不了别人,何况苏联和英美都有用空军对付坦克的手段,多些坦克又有什么用。如果你说德国是被群殴而死的,他还是有日本,意大利,两大盟友,有吞并过奥地利和捷克,波兰。有斯洛文尼亚,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这些小兄弟。有维希法国,荷兰,比利时,挪威,克罗地亚地方傀儡政权,得到这些傀儡政权帮忙。这还不算关系暧昧,但拉拢不了,最终中立的的潜在盟友西班牙和土耳其。

在林天元看来德国和苏联整体没什么可粉的,德国人专业有余,但是灵活度和意志力不够强,苏联人意志力坚强,但作战相对死板(当然也有灵活的时候)。但具体战例可以好好研究。

最后谭少校问了林天元:你觉得战争是什么。

林天元:战争是最快获得财富和土地,也是最快失去财富和土地的人类活动。而发动战争的大多数统治者和煽动起来的老百姓都认为自己属于前者。

大航海和殖民时代欧洲列强,靠暴力获得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打土著和封建国家,虐菜虐出快感了。一战时欧洲人民只知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甲午战场上,中国军人素质、组织能力、作战理念等全方位落后于日本,结果西方列强就将这场战争定义为“文明战胜野蛮”。所谓的文明不过是更高效率的杀人吧了。而一战时欧洲人民只知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不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更不知一将可能是敌将,而万骨不论胜败可能都包括了自己的骨头。所以听到发生战争是欢欣鼓舞的,基本是支持政府的。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人民懂了,美国人好像还不太懂。

德国人知道将是敌将,万骨当然包括自己的骨头。英法知道就算打胜仗,万骨也包括自己的骨头。美国人只知一将功成千骨枯。战争获得利益太大,战争付出的代价不多,所以美国资产阶级乐于发动战争,就连中国这样的核武国家都敢威胁他们还有什么不敢干的。非撞一次南墙,他们不会回头,可是除中俄外能让他们撞南墙的国家目前没有。而他们又不蠢。

谭少校陷入沉默中。他想了想说:“可是有时候后,战争是别人强加给你的,不应战不行。”

林天元说:“这正是战争的可怕之处,不是反抗不了就只有顺从甚至于享受的。人民享受不起。”

大家都陷入短暂的沉默。

林天元又开口说:“现代世界的许多的战争现在想起来是很无谓,抢地盘已经不是殖民时代了,没这么土著给人杀了。抢能源,石油和煤都用不了多久了。核聚变的原料又多的一亿年都用不完,假如人类不走向星辰大海的话。

“假如人类不走向星辰大海的话,耗不了多少能源的。当然走向星辰大海的话,还担心什么地球资源。说实话我最担心的是核裂变材料,万一核聚变离不开核裂变材料的话,我国的核裂变矿产可不多”。

谭少校:“铀235确实不多,不过可以发展增殖堆。”

谭少校回忆起,增殖堆方面的知识说:“科学家好像还想着怎样用增殖堆发电,而不是怎样生产核裂变材料储存起来给核聚变用;”摇了摇头说:“人类太短视了,这也是人类会发生战争原因之一吧。”

谭少校虽然是军人,但同样爱好和平,可是一旦发生战争,他也毫不犹豫投身战场,因为战争常不以人们爱好和平的意志为转移。

最后谭少校说:“可是很多时候战争是为了别的目的,是因为别国突破了底线。还有为了争夺势力范围,为了国防安全。”

林天元:“我赞成。真正战场是混乱不堪的,比如假如中国和R国和M国交战,天上的飞机打成一团,海上的舰船互射导弹。022导弹艇适机偷袭,将一艘被055,052耗尽防空弹的R国防空舰送入海底,接着它也许被直升飞机用反舰导弹送入海底,直升机接着也许被su27干掉,su27接着也许被F22干掉,F22干掉Su27露出武器仓现了形,也许被J20干掉。M国的卫星也许刚拍了一个照,就被激光武器摧毁。R国和M国军舰也许被中国岸基火箭炮送入海底,中国的055也许被潜艇击沉。虐菜跟大战是两码事,一战之所以发生,就是欧洲各国虐菜虐出快感妄之尊大。可惜M国最近几十年没有敌手,西方这些所谓的武器优越论的专家越来越多。有人M国老打仗有经验,中国长期不打仗没有经验。其实不管中国M国都没有大战的经验。就像一战之前,欧洲哪个国家有经验了。俄国有所谓的日俄战争经验,不照样被德国打的像死狗一样。俄国被打的损失惨重,1916年夏季攻势照样打的奥匈哭爹喊妈。罔图判断别人的战力往往演变成笑话,希特勒当年看到苏联打芬兰损失惨重,以为对付苏联很容易,不照样死的很惨。

战争是远比人想象中困难和复杂很多,任何人都不能轻易言战。但有时候国家被突破了底线有什么办法。西方的舆论洗脑有的时候很可怕。比如现在很多的网民受西方舆论的影响以为二战德军会打仗,苏军不会打仗,只会靠数量去堆,如果苏军不会打仗这个观点成立的话,岂不是推论出德国人更不会打仗,毕竟他们被不会打仗的苏联人连老巢都端了,要说数量优势,不会打仗的国民党有数量优势,其实还有装备优势,解放战争中也没见他们打败数量处于劣势的会打仗的解放军啊。说到底,这只不过铁幕下一种宣传罢了,宣传苏军对西方世界有什么好处,当然让德军的战争英雄们写一下回忆录,或者拍2台3号突击炮击毁6台苏军坦克打退一个坦克营,守住阵地的纪录片。贬低一下苏军的战力比较好,一般人不会想到,德军能出回忆录的,都是战争幸存者,要是他们在战斗中打输的话,早就死了,写个屁回忆录啊。可是局部战斗中的胜利和战役、战争的胜利是两码事,德国人在苏联的反攻中打赢了很多战斗,但也打输了更多的战斗,比如3台虎王被一台T34/85收了人头。德国打输了后期全部的战役,最终输掉了战争。打赢战争的胜利者和打输了战争一方的幸存者是两个概念。

美化德军不过为了和苏联和俄罗斯打舆论战,在西方舆论里:犹太人是二战的受害者,苏联人民不是。坏事都是党卫军干的,国防军不是。德国国防军为了保卫德国妇女的贞操和苏联军队浴血奋战,英美才是打败德国的主力,靠苏联人打败德国人基本做梦。苏联强奸了200万德国妇女,而德军逼良为娼,要苏联妇女做军妓,不从会被吊死是不存在的。西方的舆论战其实可怕。又比如拿破仑被西方舆论神话化,说成战神,其实他在侵俄战争,莱比锡战役,滑铁卢战役都被打成了狗,战神输一次不奇怪,连输3次算什么神,上百万法国人在他指挥下英勇捐躯比赵括还惨,他还卖国,低价出售了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便宜了美国人,这也是美国人吹捧他的原因)。

如果拿破仑能配叫战神,那粟裕该叫什么,林彪该叫什么。真正的战神不会埋怨天气的比如俄国的冬天。刘伯承曾经说过:五行不定输的一干二净,刘伯承元帅所指的五行是:任务、敌情、我情、时间、地形。没有天时因为当时的科技定不了。刘伯承和粟裕,陈毅都因为天时因素(当然也是战争形势所迫加上缺乏天气预报能力)而遭遇挫折但他们都靠指挥挺了过来避免了全军覆没。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时改正。而且中国的兵家是天时定不了,不是气候定不了。而苏联冬天冷是气候。中国古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林天元看来这话并不准确。天时、地利、人和三样同样重要,都不可忽视。人和重要性不用多说。又比如地利,李广老是迷路,霍去病就从不迷路,你真的以为是司马迁说的李广运气不好,而霍去病运气好而以。司马迁未免把战争看的太简单了太肤浅了。不过司马迁也可能被感情蒙蔽了双眼〈毕竟他和老李家关系好,还挨了汉武帝一刀,他身为文人看不起外戚的(也不知道中国古代文人哪来的臭毛病,容易看不起人,比如宋明两代文人看不起武将,自己指挥打仗却很臭,偶尔出一两个会打仗的那是特例没什么代表性),十个文人有一个会打仗就不错了,会打仗那个未必可以砌底打败敌人,因为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剩下的九个就会葬送军队和国家,因为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论语打不死人。儒家经典并不会告诉人们怎么打仗,宋明两代的文人也把战争看的太简单了,战前过分乐观,发现不是哪么一回事,就过分悲观。〉。

拿破仑不过是被英美法吹出来的战神罢了。英国吹他,不过是英国人打败了他,显的英国人很牛逼。美国人吹他是感恩。法国人吹他,因为除了女人(贞德)和外国人(拿破仑)外,就没一个能打的。最重要的是拿破仑是西欧的,东欧和苏俄的战神,英美法才不会吹呢。

舆论战的失利往往会导致某些国家趁机突破别的国家底线,但是最后的结局还是要靠实力和战争艺术说话,再我看来在实力相当的战争有时更多的像一副艺术画,战神们好像艺术大师,最终呈现出效果也许谁也猜不到。要是你能猜到战神就不神了。也许你能推算出敌人的实力,但是无法推算出战争胜负。因为同样的实力,优秀的指挥官能发挥出超出正常水平的战斗力。战神能发挥出远远超出正常水平的战斗力。蹩脚的指挥官连正常的水平都发挥不出。还受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的影响。战争有时候像艺术而艺术是无法推测。”

所以最好的避免战争方法就是传达一个信息告诉你的对手的好战分子:“你们也许可以在国会投下战争的赞成票,但未必可以活着走出国会。”先打赢舆论战。是老虎就要告诉别人你是老虎,别让敌人把你当猫。”

谭少校:“有道理,赞成,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过对于你说的战争像艺术,陆战确实更像艺术,因为太复杂,变数太多,但海战、空战,更像技术的较量,我们军人就要找到战术战法,将战争的不确定因素消除,变不确定为确定击败敌人。”

林天元:“赞成,技术没搞清楚,更谈不上艺术,我的意思是搞清潜在对手的装备和战法和可能新开发的装备和战术,不要自以为是,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谭少校:“赞成。”

难的达成共识,就此休战,双方都很疲劳。吹水结束。

林天元并不知道这场吹水对谭少校的影响很大,战争的不确定,让谭少校看到特种战争的威力,于是他在几年创立了白狐突击队,口号就是狡猾,残忍。第一坚决完成任务,第二坚决完成任务,第三坚决完成任务。后来在人类的星际战争延续白狐突击队精神成立的特工组织在星际战争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同类推荐
  • 万古最强龙祖

    万古最强龙祖

    我是一条蛇,凶猛又灵活。利齿千百颗,鳞甲千万个。呼风又唤雨,万物皆可破。劫难千万种,我身不可灭。化龙终成祖,天地显惧色。千万别在我面前大呼小叫,小心我……吞了你!
  • 电影世界大修改

    电影世界大修改

    刘少龙意外获得一个电影位面修改器,于是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变得不平凡。有趣的人生从“天若有情”位面开始,从此他穿梭在无数电影位面。
  • 美漫之无限变身

    美漫之无限变身

    金克思在看《复仇者联盟4》的时候,穿越进了漫威世界,而且,还是已经被灭霸打过响指的漫威世界,世界上一半的人口消失,局势动荡,各路超级反派乘势而出。而金克思却得到了“变身系统”,可以抽取变身卡片来变身成相应的角色。鹰眼?来和我黄忠老爷子比比箭法。美国队长?看看我孙悟空的龟派气功波能不能震碎振金。雷神?不知道我宇智波佐助的麒麟能否一战?灭霸?你好,我也是光头,而且还有条红披风!
  • 燃烧的星系

    燃烧的星系

    和平只是下一次战争的前奏!30年前神秘的星际入侵者来到了我们所熟悉的这个星系,人类被迫迎战。20年前,人类赢得了这场历史上第一次对外战争,付出了许多年轻的生命,换来了20年的短暂和平。然而今天,他们又回来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母星在哪儿、为什么不断的入侵这里,人们只知道他们带着更为强烈的战意抵达这里,年轻一代的士兵们将用鲜血和生命筑起长城为我们蔚蓝色的母星―地球而战。
  • 反叛永恒

    反叛永恒

    不知经历了多少无力记载的日月,经过无数次地震板块位移,原本分离的大地接壤在了一起,这宛如银河繁星般无尽的灾难导致所有的生命都悉数灭绝,只有极少数“幸运者”存活至今,人类依旧是大地的统治者,但由于灾难的洗礼岁月的风刷人类存活下来的也寥寥无几,不足原人口十分之一。所有剩下的人由于国家的破败,土地的接壤,融合成了一个新的国度,现世人称之这个时代为“大世界”时代。人类终于凝结了起来,停止了硝烟实现了共荣。正当人们打算走出被无数恐怖洗礼过的阴霾时,那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正在悄然的吞噬这剩余的安宁。
热门推荐
  • 小凡同学不做人了

    小凡同学不做人了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说出来可能不信。我被妖怪绑架了!江湖救急!妖怪并不是古人们的幻想,而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大部分生活在与我们人类不同的世界罢了。“妖怪学院”位于一处秘境洞天的妖界高校。我张小凡被由于长了一张帅气逼人的脸,被妖界女帝惦记了美色,强行拐到了这边。几番波折发现身为人类是存在极限,稍有不慎身份曝光,甚至小命不保。无奈之下只好——“我不做人了!”没错,他要做一只从人界归来的海归“人妖”!?然而张小凡尚未适应,就被卷入一场可能引发妖界大战的阴谋当中。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却是……
  • 春庭月落花

    春庭月落花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商贾两女上演民国版上错花轿嫁对郎。在那样的家庭中,究竟会不会有真正单纯的人?面对妹妹的黑化,大姐的压迫,大哥的表白,父亲的离世,战争的残酷,容清茶还会不会找到自己真正深爱的那个人?她该何去何从?一个个表面的笑容背后,究竟还藏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是真心实意还是笑面虎?又该去想信谁?谁能告诉我答案?
  • 印帝

    印帝

    马留林,是个都市小青年。在上学的时候,就开始观看火影了。毕业以后,工作了,每周还不忘那最新更新的火影篇章。可以说,就是一个典型的火影忠实粉丝。一天,马留林正在关注的坐在电脑旁边看心爱的火影,突然,一个巨雷响过,正好闪电劈在电脑上。不单单是电脑,马童鞋本人,也随之昏死了过去,等醒来之后,却到了另一番世界。仙界,这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对于沉迷于幻想世界里的马留林来说,可是一个机会。他在仙界,一个人孤零零的奋斗。在得到了传承之后,结合这自己的想法,闯关斩将,夺城杀魔。
  • 德云叙事

    德云叙事

    “德云”公司涉及多种领域,最出色的是娱乐圈,和传统文化。张磊是德云公司的董事长,带领着所有人走向辉煌。
  • 总裁爹地太放肆

    总裁爹地太放肆

    “你是谁?要做什么……”在她生日那晚,继母送给她一份永生难忘的“礼物”,陌生的男子夺去了她的清白之身,她却因双目失明不知道他是谁!六年后,她携女归来,找到孩子的爹,管他是总裁还是神马,她都要告诉他,她已蜕变成蝶,而他的死期也到了!
  • 四月季相遇

    四月季相遇

    四月时他遇到她,她一直屁颠屁颠的跟着苏泽叫哥哥,苏泽就认定凌妍,谁知中间突然出现了变故,苏泽去了国外,几年才回来心心念念的野丫头竟然和别人跑了,看看泽爷怎么强势挽妻。
  • 风月门

    风月门

    天真易为情愁,涅槃重塑,腹黑归来。伤了心,淡了情,疏了义,人至刚,方无敌。一时任性,谎话连篇,闯了祸,一切无可挽回。为了复仇,一手摧毁了那个天真的自己。风花雪月里,不尽然美好,多少恩怨仇恨藏于其中。多少年后,蓦然回首,只谈风月,相忘于江湖。
  • 观物外篇

    观物外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徐福的旅行计划

    徐福的旅行计划

    讲述秦朝著名学者徐福先生的一次旅行计划!
  • 陌煦朝晟未见卿

    陌煦朝晟未见卿

    改文中……原因是写的太烂……不更新……原因是快开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