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97000000002

第2章 人生这么短,哪有空嫌晚

人家是牛,但和你无关

远在美国留学的一位朋友向我抱怨,说最近有个陌生人加她QQ,上来便问她:“知不知道我是谁?”直到对方说了名字她才想起,原来是位多年未联系的老同学。

她好不容易才想到那个记忆深处的名字,回了一句:“原来是你,好久不见。”

对方说:“是呀,好久不见,毕业这么多年了,还记得我吗?听说你现在在美国××大学(某知名院校)念全奖博士,你好牛。”

朋友客气地说:“哪里哪里,都是运气。”

对方倒是不客气,二话不说发过来一大包文件,里面全是用于申请美国学校PHD的各种表格资料。说想要她帮忙看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另外,最好还帮他把写好的申请书也再润色润色。

朋友正忙,手头还有一大堆presentation(报告)要做,跟着顶尖的导师做research(研究),也不是那么好混的。应付日常的学习任务已经是压力山大,她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还有空帮人弄这些,只好“呵呵呵”对着电脑苦笑。

想想实在和对方没交情,她对他说:“我自己手头挺忙的,近期可能抽不出空帮你了。”

“老同学”于是说:“那你能不能帮我找个牛点的教授写个推荐信呢?”

朋友无语,心想:大哥,我都快不认识你了。再说了,隔行如隔山,根本都不是一个专业,要我去哪儿帮你找教授?

只好委婉拒绝道:“这个,你那个专业的教授,我不认识呀。”

对方问:“那你随便找一个牛点的教授呢?”

朋友笑:“‘随便’,还要‘牛’,这还真是有点难。”

对方立刻变了态度,埋怨起她来:“唉,同学们都说你现在混得好,我才来找你帮忙的。果然人牛了,就不认识老同学了。连这么小个忙,都不愿意帮我。”

听她吐完槽,我也呵呵了。

现在有些人,想问题的思维真是好奇怪。可还是有不少人,都是他这样的想法。

别人比你牛了,就活该要帮你了?她拿全奖出去念博士的时候,找你帮过忙啦?人家不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写申请、搜集信息、准备材料,不也没人帮助她?就算有人帮过她的忙,那个人也不是你。

她现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以称得上“混得还不错”了,可那和你有啥关系?她为什么必须就要帮助你?

想起另一位认识的姐姐,英语专业八级,每年都特别害怕回家过年。因为她家有一大帮弟弟妹妹,等着她回家的时候给“讲讲英语”,什么姑姑的女儿、叔叔的儿子,还有以前高中时候某位任课老师家快要高考的亲戚。

她本身就是干翻译的,因为专业也算比较优秀,在外面接翻译的私活都是一千字两百块以上。平常工作也挺辛苦的,回了家倒好,不但没时间休息,反而比上班的时候还要忙:不是给人翻译英文,就是给人改英文简历,要么就是给一帮孩子补习英语,“讲讲题”、“讲语法”之类的。

有次聊天,她说到,自己以后也坚决不会选择回家乡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城市里,净是些求人干活不给钱的主。虽然她也不喜欢大城市的车水马龙人挤人,也不喜欢每天上班要有好几个小时浪费在路上,但她喜欢大城市的契约精神,喜欢做事之前明码标价的坦诚相待,喜欢人与人之间对对方劳动的认可和尊重。

在大城市里,大部分的人不用别人说都会懂这个道理:请别人付出劳动是要付出相应代价的。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总是找你免费帮忙还觉得心安理得。

她总说,每次回家心理压力都很大,帮了这个还要帮那个,家里那么多亲戚,一碗水端平也是件难事。而且,就两分钟的事儿,你帮忙了,人家根本不在意,可你不帮忙,人家就觉得你小气,不懂事,就这么点儿小忙都不帮!更可气的是,连她自己的父母也是这么个论调。她要是想拒绝亲戚的要求,父母就会埋怨她,觉得她拒绝别人,也是抹了父母在外人面前的面子。

她常感叹说,唉,都说在外面混不容易,其实回家“混”才更是不容易。

我的微信朋友圈里面,有一位网友,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加上的,印象中从来没说一句话,有一天突然就冒出来问我:“你会PS(图片修改)吗?”我说我会呀,她就说:“那你加我QQ吧,在QQ上教教我呗?”

我觉得她很有意思,别说我不认识你,就算是认识的人,我会我就得负责教你么?

我告诉她,学习软件的帖子和视频,网上到处都是,而且软件这种东西,其实别人教你也没多大的用处,自己多用用,遇到不会的地方上网查一下,时间长了自然就会了。况且具体情况要具体解决,做个东西出来,两人不能面对面地交流,也很难说得清楚。

记得在站酷网看过一个帖子,有个才入行、自称什么都不会的设计“小菜鸟”的人抱怨一位PS高手,说网上的那些“大神”都很虚伪,爱耍大牌,不愿意教“小菜鸟”技术。

于是那个“大神”就写了很长一篇帖子回应他的抱怨:

为什么那些同是PS高手的人不愿意教你们这些“菜鸟”呢?

是因为你们连最基础的东西都不去学,还很喜欢在这里问东问西。

比如人家告诉你,“这个是用正片叠底”,“这个是用了个蒙版”,“这里是用了极坐标和扭曲”,你还要继续问人家:正片叠底是什么?蒙版怎么做?极坐标和扭曲工具在哪儿?恨不得人家拿着你的手教你弄。

那些“高手”和这些问问题的人,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面,没法交流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选择闭嘴了。

其实,这位“大神”说得很有道理,有许多习惯找人帮忙的人都是这样,自己一点点都不愿意付出,最基础的东西都不愿意自己去了解,也没有一点探索精神,就只知道索取。

觉得那些“会做”的人做起来很容易,就去找别人帮忙,好像那些“会做”的人的时间是大家公用的一样。

许多随便上一个论坛,或者网上搜索一下就能够弄明白的东西,非要去问别人;许多明明花一点钱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非想着找熟人免费做。

不仅浪费别人的时间,还破坏别人心情。

得罪了这样的人,轻者怀恨在心四处抱怨败坏你的名声,重者自此绝交跟你老死不相往来。

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别人是比你强,可再强的人也是靠自己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

别人是比你牛,可别人也是一步一个脚印付出了很多艰辛和努力才走到现在的。

别人在努力、在费工夫的时候,你付出了什么吗?

想起在我的第一部书上市之前,编辑要我为自己的书找几个人写推荐语,我想到一个高中校友,据说现在在文艺界混得还不错,也一直有关注他,所以就在微博上私信了他,希望他能帮个忙。

他回复我说,没看过的书不推荐,要我先把书稿发给他看看。我把书稿发过去,后来再问他,就没有消息了。再后来编辑问我这件事,我对编辑说,没消息了就算了吧。

但是我想,无论怎么样,我只是个陌生人;虽然是校友,但这其实只是一个说法而已,对人家来说,就是爱认不认、爱理不理的关系。无论最后怎样,他既然搭理过我,我也该感谢他;虽然最后没消息了,也不该觉得他不好。因为我并不知道,那段时间他有多少重要的事情要忙。

求人帮忙,本身就该心怀感恩之心。可好多人总会忘记,别人帮你那是情分,不帮你才是本分。

别以为比你强的人就都欠你的。有钱人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学霸也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题都会做,再厉害的设计大师也不能用脚给你画个logo(徽标或者商标的外语缩写),英语学得再优秀的人也不可能闭着眼睛给人翻译出一篇漂亮的文章。

无论多小的一件事,只要想做好,都得付出劳动和心血。

我们都应该懂得回报他人的付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多想想自己能为别人带来什么,而不是总想着如何不劳而获。

别总以为认识的牛人很多,你就可以轻松获得他们已经得到的东西。

比你强的人很多,可他们谁也不欠你的。

成长中的假想敌

初中时有位同班同学,是我心目中神一般的人物。

她英语成绩很好,作文写得很棒,还会画画。最不可思议的是,初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她的地理、生物、历史三门课全都考了满分。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每次考试前,她从来都不复习。

那时我是班里的宣传委员,而她因为会画画,所以和我还有班长一起,负责班级每个月要出的黑板报。因此周五放学加上周末的时间里,我常常和她还有班长一起留在学校办板报。初一的时候,大家都是刚刚从不同的小学升入初中部,相互之间都不熟悉,因为这件事情,我俩算是比其他同学走得稍近一些。

其实说起和她的渊源,还不止于此。听我爸说,我和她早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做过同学,只是那时候我太小,记不清了。

初中入学的第一天,她对我说,她一直都记得我。原来,当年我们还在念幼儿园的时候,我有一件蝙蝠袖的红色毛衣,她一直很想要,可是她的爸爸妈妈就是不给她买——儿时未实现的愿望,看来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我当时虽然嘴上从没对人提起过,但心里一直将她当作“神”一样崇拜。初中第一个学期末,班里举行班干部的选举会,我毫不犹豫地投了一票给她,即使我知道她如果入选,多半会担任我之前的职务。

随着时间一学期一学期地向前推进,我心中这种对她深深的崇拜之情一直没有减弱过。因为她的成绩一直都那么不可思议地名列前茅,她每次考试之前,总是看上去那样轻松,那样胸有成竹。这一切让当时作为一名“小学渣”的我,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直到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让她在我心目中的光辉形象慢慢从“神”变成了“神经病”。

那时,每周四下午的最后两节课,是社会实践课,也就是自由活动的时间,班主任或者班干部可以自主安排一些集体活动。

有一次,班主任临时占用了那两节课的时间,说要开班会。而在此之前,本来是要进行一个由她主持的活动。

也许是她很期待那次活动,又或者是她为那次活动准备了很久,总之她显得很不淡定。上课铃响了,她拿着从别处借来的东西往教室走,听同学告诉她这个消息之后,她从教室前门冲进来,对着班主任大声叫嚷,质问他:“你怎么能这样。”

班主任是个戴着眼镜、总是面无表情的政治老师,对于她这种嚣张而幼稚的抗议熟视无睹,仍然淡定地在讲台上说着自己的事情。

她就在全班同学惊讶的眼神之中,在讲台上对着班主任大声咆哮、尖叫,然后冲出教室,扬长而去。

那次事件之后,她就出了名,连其他班级的学生都知道,三班有个女生,很“拽”。

当然,如果只有这件事,以我当时的情商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仍然觉得她是个神一样的人物。

不过,后来又发生了一些事情。

也是一次自由活动课,她从教室外冲进来,开始大声骂她的奶奶(她奶奶是学校的退休职工,所以就住在学校内)。具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记得她当时一边骂一边踢课桌,课桌里的书本文具撒了一地,把她前面同学座位里的东西也全都碰掉了。她的邻桌男同学好脾气地一样一样帮她拾起来,她仍在不管不顾地大声叫骂,骂完之后,开始趴在课桌上大哭。

类似的她情绪失控的事还有不少,不过,这些对她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

她一直都这样“很拽很任性”地当着她的班干部,以一种叛逆少年外兼学习天才的形象——那时候大家都年少,还很少有人懂枪打出头鸟、凡事要低调的道理。而且,我估计,跟我一样觉得她是“神一般的存在”的同学也不在少数。

每年的班干部评选,她也都高票当选,当然,我也每次都义无反顾地投票给她。

之前有说过,她考试前从不复习。之所以我会有那样的印象,是因为,那时候每逢考试前,她都会到处跟同学说:“哎呀,我还没复习呢,哎呀,公式还没背完呢啊……”当然,那时候我们都还很单纯,我对此也深信不疑。

而且,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弱了,人家上课随便听一听,就能拿满分的卷子,我竟然费劲巴拉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及格。

最后让我醒悟的,还是我老爸说出来的“真相”。

我跟她既然毕业于同一所机关幼儿园,我们的家长当然也都是同事。

某个周末我想出去玩,我爸教训我不知道学习就知道玩,不知道怎么聊起了这个话题。我爸说:“你还真以为人家回去了都在玩呢?也就你会相信了,蠢丫头。你那同学的奶奶告诉我们,她每天回家做完作业都还在背书,特别刻苦。考试之前甚至通宵背书,考前的周末从来不出去玩。人家如果书没背完,连饭都不吃,她在班里告诉别人她没有复习,是怕别人比她刻苦了,成绩超过她呀。”

我和她高中仍然在同一所学校,不过不在同一个班级。到了高中,我也长大了,自己也懂得怎样学习,怎样备考,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才渐渐地不再把她看成“神”了。

她上高中之后成绩就渐渐流于平庸,奇装异服,还高调地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不过这些也不意外,因为确实都很符合她一贯离经叛道的风格。再后来高考结束,她高考也考得不是很理想,去了一所普通本科念外语专业,本科毕业之后就出国了。

她目前人在国外,从她隔三差五在社交网站上发布出来的照片看,过得还算不错。虽然说社交网络上的照片不能完全相信,但我大学毕业后见过她几次,觉得她的性格和穿着都比当年普通了很多,不再那么锋芒毕露,也不再那么与世界为敌了。

虽然当年做了很多幼稚的傻事,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本来也算是个很聪明且有韧劲的姑娘;虽然曾经犯过傻,但在成长的过程中,谁又没傻过呢?

而聪明又有韧劲的人,即使不小心跌倒了,也总不至于让一次的伤痛妨碍自己太久。

生活的容错率高得超乎我们的想象,一切所谓的失败都只是个瞬间动词,任何时间点的任何人,都有崛起的可能性。

我相信,无论今后她在哪里,就凭她那股刻苦认真的劲头,总能过上她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过,现在她生活中的那些朋友们,一定很难想象她曾有一段神经病一般的初中时代吧。

其实她这样的孩子,并不是个例,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类似这样的同学。

为什么会那样呢?

我想,他们只是有太多的假想敌罢了。

我又想,如果当年她没有选择与世界为敌来证明自己,可能她的成绩会一直那样好下去,可惜的是,她花了太多的心思在别的事情上。

在成长的路上,不只是在叛逆的青春期里,我们的生活中也总会出现一些假想敌。这个假想敌有时是同学,有时是家长,有时是老师,有时候是其他人。

有时候,甚至只是一种自身的状态。

有位朋友问我,是否觉得安逸的生活更容易扼杀梦想。

我想,其实安逸本身和追求梦想不仅不冲突,反而应该是更有利的才对。

只是有很多人,因为选择了安逸的生活而停止追求梦想,却反过来把自己的堕落怪罪在安逸的生活之上。

这个时候,安逸的生活,就是你的那个“假想敌”。

其实大家之所以会觉得伟人的成功之路总是曲折而漫长,需要流尽眼泪和汗水,需要不同于常人的勇气和韧劲,只是因为这比起嫦娥奔月和小人物逆袭的故事而言,更被大众所喜欢。

当生活太安逸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给自己虚构一个假想敌来说服自己,作为自己碌碌无为的借口。

而一生中最安逸的时光,莫过于学生时代了。

每天回家那么刻苦的好学生,在教室里要装作从来不学习的样子,还要坚持那么长的时间,应该也是挺不容易的。

对于这位神一般的同学来说,生活中,她老师和家长就是她的假想敌;学习中,身边所有的同学都是她的假想敌。

生活一安逸,确实就容易胡思乱想。所以大家普遍觉得小地方、小企业的人喜欢钩心斗角,而相对来说大城市、大企业的人则更单纯,都在忙事业,谁还有空想别的。

对于那些喜欢挑拨离间、无风起浪、钩心斗角的人来说,同事就是他们的假想敌。

对于那些得过且过、满足于安逸而放弃追求梦想的人来说,安逸的生活就是他们的假想敌。

其实,这世界从未有人与你为敌,人生也并非要斗争才有意义。

在这茫茫的宇宙之中,你唯一真正需要战胜的,只有你自己。

你为什么一直这么穷

有位名校硕士毕业的朋友,费尽周章在北京考了个公务员,可工资除去房租,吃饭都成问题。为了将来的前途能够坦荡些,他又读了个在职博士。他已经结婚两年有余,老婆年纪也不小了,担心错过最佳生育期,正在筹划生孩子。种种情况堆积在一起,让他倍感压力。

我们有个共同的微信聊天群,里面的人大部分是硕士或者博士,大家看到连他都在哭穷,也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抱怨起来。

朋友见大家都有同感,于是吆喝着穷死了穷死了,这样下去,要下班摆地摊才够生活了。接着又说自己想辞职,早知道在北京过得这样拮据,还不如回东南沿海老家做点生意。

最后他归结为一句话:“唉,读了这么多年书,怎么觉得自己越读越穷了呢?”

此话一出,连常年不说话的人也都冒了出来,说:“你知不知道现在有多少想考公务员却考不上的人,你还想辞职,你确定自己不是在引起公愤?”

也有人说:“你以为生意是那么好做的吗,你现在起码是旱涝保收,要知道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年头,一说到工资,总免不了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哀怨之气。

物价高,尤其是房价高,已经让大部分“80后”成为不得不“啃老”的一代。

人人都嫌自己挣得少,钱不够花,学历偏高的人群更是这样,总觉得拿到手的工资对不起自己将近20年的寒窗苦读。

对于这个问题,我倒是挺看得开。

一个人若是一直在读书,没钱就对了。

学历和能力也许能帮助我们谋得一份收入还不错的职位,但毕竟大部分行业都不可能让我们“发财”。而且凡事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书念得多了,进入的人际圈子也相应提升了层次,导致高学历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觉得自己挣的钱太少了。

曾经有人问我,三年的研究生和三年的工作经验,哪个更重要。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显而易见,研究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和本事去念,而三年的工作经验,却是每个工作之后的人早晚会有的。

但是,当你读了三年研究生步入社会后,以前本科毕业就已经进入工作岗位的人,很可能已经升职加薪,单从“挣钱”这个角度来说,你的起点不一定比他高多少。但你此时的工资,可能会比同期与你进入公司的本科生多那么一点点。

这,也算是社会对更高文凭的一种认可和尊重吧。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种阶梯,是精神和技术层面上的晋升,和金钱并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既然如此,为何都说知识改变命运?

人为什么要读书?我是这样理解的。

第一,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的“读书”,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中相对快速地掌握一些仅靠日常经验不可能掌握的必要生活常识,以及一些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法。

比如,语文能教你遣词造句和与人交流沟通;数学锻炼人的逻辑思维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英语是让你走向国际的敲门砖,你能由此获取更多更广泛的信息资源。

课堂之外的读书,更是一个人拓展学识、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提升自己眼界、开拓自身事业所不可缺少的途径。

有句名言说:“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与时间。”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一个会读书的人,能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前人的助力,在精神层次上走得更远。

如果你要做学问、搞学术研究,那么这辈子你大概都和书离不开了。

如果你去经营一笔生意,读不读书本上面的知识真说不好能有多么大的影响。许多农民企业家,当年连小学都没毕业,一样每天给成千上万比他学历高得多的人发工资。因为,“经营生意”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才能出真知的学问,再多纸上谈兵也不可能生出金子。

第二,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国家义务教育和高考,实际上让我们在融入社会之前,有了一个过渡期,同时也是一个分水岭。

通过高考和高等教育,一个家族的人们得以在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流动。比如,农民的孩子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变成国家公务员,或者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比如教师、医生,或是金融从业者,从而改变自己世代为农的命运。

所以,知识确实能改变命运,却不能直接带来金钱。如果你的目的就是想挣钱,那么你应该早日掌握一门技术,投入挣钱的第一线,而不是念一辈子书。

每逢傍晚,北京人群熙攘的地铁口或是天桥上,总会有一些衣着时髦的上班族在摆地摊,相信大家都见过。你可能不以为然,有时看到好玩的东西,也会驻足蹲下来把玩,或者掏一回腰包,买下一个喜欢的小玩意儿。

一位亲身摆过地摊的朋友告诉我,别看不起那些摆地摊的,生意好的时候,一晚上的纯利润可以上千。

怎样,是不是比大家的一天的工资要高多了。

曾经有个好朋友进购了100个手机壳,进价便宜的一块钱1个,可以卖到十到二十块钱;进价贵的五六块钱1个,可以卖到四十到五十块钱。一晚上只要卖二十多个,纯利润就超过了他上一整天班的收入。

所以,别对那些开着豪车摆着地摊的人感到奇怪了,在他们看来,摆地摊也不丢人。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不好的东西,其中我最不认同的,就是把职业分成三六九等。自古公务员地位就高,我们总说士农工商,把做生意的人排在末位。能混到吕不韦那种级别的企业家,身份早已不单单是商人那么简单。

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也觉得做生意不好,没有社会地位,每年那么多的应届生,一大部分拼了命地想考公务员,其实这都是一种偏见。

一个人高尚不高尚,和他的职业没什么关系。公务员也有贪赃枉法的,教师也有误人子弟的,医生也有医德败坏的。

所以,关键看你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想做学问、搞科研才应该不停地读书,若真想挣钱,去经商、创业才是王道,要知道,给人打工永远不可能发财。真要能经营出一个上市公司来,也要有过人的胆识和超出常人的智慧。

那一切,跟考了几张文凭,发表过多少篇论文,读过多少世界名著……可没有多大的有关系。

反而是很多已经相当成功的企业家,本身学历并不高,可是企业做大做强之后,也想有个文凭撑门面,锦上添花,才想起来去名校考个好看的文凭回来,挂在企业的白墙上。

可有些人本末倒置了,穷还不停地想靠念书念到发财,又能有多大的作用。

也许是因为咱们这一代孩子,从小到大总听着大人们讲“读书改变命运”的大道理,却从没有人告诉我们,读书也是件奢侈的事吧。

人生这么短,哪有空嫌晚

偶遇一位从前一起玩网络游戏的朋友。

他突然感慨万千地对我说:“最近总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好焦虑。”

我感到很奇怪,因为以前暑假的时候曾每天和他打双排上分,玩得很愉快,一直都觉得他是24小时在线的超级大闲人一个,从来就没有“忙”过。

包括他后来出国读预科了,放假回国还常常找我借号跟人组队玩游戏。

于是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

他回答我,随便算了一下,自己今年21岁,还在准备上大学(他现在加拿大读预科,前段时间正在写申请),可是大部分人23到24岁大学已经毕业了,而自己大学毕业至少已经25岁,感觉自己年纪好大啊!所以也不准备读研究生了,不然读完研究生出来都28了,用他的话说,就是读完书“都快三十”了,太晚了。

此外,他表示自己一直都想报个班学画漫画。他现在忙着申请大学,根本没空,等放假回国时间又很紧,又觉得学漫画这种东西,还是得在国内报班学,可是想到等自己大学毕业都25岁了,到时候再去学漫画会不会太迟了。

另外还有踢足球,自从他出国读预科之后,好久都没人一起踢足球了。

“好想念那种挥汗如雨的感觉。”他说,“还有学日语。真的好喜欢日本动漫,好想学日语啊,可是也没空学啊。”

“好纠结啊,早知道就去日本读预科了,感觉自己好多喜欢的事情没空做就老了啊!”最后他感叹道。

我问他,你LOL(英雄联盟,一款网络游戏)什么段位了。

“早就钻石级了。”他答,语气里满满的都是自豪。

我就无语了。

这孩子有时间玩LOL,还有空打到钻石级,却抱怨自己喜欢的好多事情都没有时间做。

你要不要这么假。

不过话说生活中这样的人,其实还挺多的。

心里想法一大堆,这也想去做那也想去做,真到了有空的时候,只会往电脑前面坐。

“你打游戏的时间加起来,这些事早就都做完好多遍了。”我说。

“没有啊,打LOL我都是回国的时候玩的,出国以后我都好久没打过游戏了。”

“那你回国的时候怎么不报班学漫画,不约人出去踢球?”我不准备给他留面子。

“哎呀,姐姐呦,回国时间短呀,随便玩玩就过去了,哪想得起那么多事啊?”

“你要是真的想学漫画,网上远程的漫画班到处都是,还有各种免费的教程,不报班都可以自己学。而且作为一个学生,一年有两个假期,你的时间已经非常充裕了,等以后上了班你才会知道什么叫‘没空’。所有工作以外的事情全部都要安排在周末或者下班以后才能做。但是你看,那些工作了的人,一样有时间去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时间本来就是“挤”出来的。

现实就是如此,别妄想有成段成片的时间留给你做点“你真正想做的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工作的人都在感叹还是学生时代最美好、最自由,就是这个原因。

读书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由你自己来安排,等你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这就成了一种奢望了。

其实,观察一下那些兴趣爱好很多的人你就会发现,大部分人兴趣爱好的培养都是利用学习和工作的空余时间完成的。

零碎的时间加起来,也能做成许多事。

当你足够热爱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用人提醒,一有空你自己自然就会想起来去做。如果一件事你念叨了很久还没有开始,只能说你内心的欲望不够强烈。

或者,你是个管不住自己的傻瓜。

要么承认自己是个只会空想的傻瓜,要么就去行动。

那些真正忙碌的人从来没空跟人抱怨时间不够用,因为他们的时间都用在忙正事上了。

据我所知,有人大二考过四六级英语,大三大四考过计算机二级。这可比读个预科,报班学漫画什么的难度系数大多了。

还有很多学霸的例子就不举了,大家都知道。

其实,每个人的想法都差不多,对自己的规划也差不多,差别在于,人和人的行动力不一样。

跟他聊这些,我就想起了自己的经历。我也曾经有段时间心血来潮想学日语。买了书和教材,每天听在线课程,可是学了不到一个月就不想学了,连五十音都没有背熟。现在想想,并不是自己没时间,追根究底还是学习的动力不够。

朋友说不愿意和我聊天了,越聊越伤心,本来自己在读大学这一关上就已经落后别人很多了,我还在这里打击他。

可是,都已经知道自己落后了,还不改变,光在这儿感叹时间不够用,感叹一切都太晚了,有什么作用呢?只会落后别人越来越远。

暂时的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自己落后,还保持现状。这样只会成为一个一事无成的loser(失败者)啊!

其实很多喜欢感叹自己时间不够用的人,都和这个朋友一样。并不是真的时间不够用,只是想法太多,行动太少而已。

你嫌自己开始得太晚,那早些时候干吗去了?

越抱怨越晚。

那些真正喜欢做某件事的人,再忙都能挤出来时间去做;毕竟,人生这么短,哪儿还有空嫌晚?

你还真当他情商低

说两个发生在朋友身上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女主角就叫琪吧。琪姑娘认识了一个“学霸”男,是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时认识的(也就是说,双方共同的朋友很少)。她对他的各个方面都很满意,认为他是爱学习、三观正、格调高的三好青年。只有一点不好——情商低。

“他什么都好就是情商低”,这是刚交往那段时间琪总挂在嘴边的话,因为这个“情商低智商高”的男朋友,把她宿舍的同学也折腾得很苦恼。因为“学霸”每天学习到半夜就算了,还总喜欢半夜学习完之后和琪打电话。本来琪也不想总在半夜聊天的,可别的时间打电话他都很少接,不是在开会就是在上课,要么就是在自习。

为了做一个“懂事”的女朋友,琪也只好妥协了。

要是不会影响别人也就算了,可每天半夜打电话搞得宿舍的姐妹都没法好好休息,但是碍于情面又不好意思直接说。

直到冬季的某夜,琪在宿舍楼道里打电话太长时间(因为阳台太冷)吵到别的宿舍休息,被别班的人骂了,后来才渐渐少打了。

可她不主动打电话了,发现男朋友也不主动联系她了。

还有一件让两个人矛盾加深的事,琪每次带男朋友见自己同学,他总会说一些让人很没面子的话(男朋友从不带她去自己学校,说在学校里面会遇到熟人不自在)。

有次,一个女同学带男朋友和琪一起吃饭,那男的是政法大学的,双方一打招呼,女同学介绍琪的男朋友是某某大学的。那男的也是没话找话,说自己当年考某校(就是琪男友的学校)只差一分。

琪男友接了句“哦,没考上的人都这么说”。那顿饭让大家吃得都很尴尬。

可是琪的男朋友也很坦然,每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总是态度诚恳眼神坚决地说:“好啦好啦,人家就是情商低,你又不是不知道。原谅我这一次行吗?”

当时我们很多朋友都跟琪说,你对象不对劲啊,总是晚上联系你,白天再忙也不至于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吧。

过了一年多,俩人果然分手了,其实这个故事最狗血的是分手这段。分手是因为后来琪查他手机,发现他在学校还有一个女朋友。发现之后,琪不动声色,还偷偷弄到了他另外一个QQ的密码和豆瓣账号。

看了这位学霸和“正牌女友”还有豆瓣小妹子的那些记录,她才恍然大悟:他哪里是什么情商低啊!

人家和“正牌女友”的聊天恩爱着呢,什么好听的都会说,还引经据典的。想想也是啊,人家可是“学霸”,想引用个诗词歌赋什么的,还不是信手拈来?

学霸在豆瓣上跟不认识的妹子聊天更甚,笑话段子一个接着一个的,哪有半点在她面前“情商低”的影子。

琪这才知道,自己在他那里,连网友的待遇都够不上。

原来“学霸”男是这样的人,处了一年多她才发现,原来自己才是情商低的那个!

再说一个学姐相亲遇到的奇葩男。学姐当时在读研,不过当时也快30了,家里人有点着急,只要是联系上什么熟人认识的,在北京的年龄合适的就给她介绍见面。

学姐也是不挑剔的人,即使对方是专科毕业,她还是去了。

对方家里是老北京人,以前住胡同里的,后来家里院子被征用了,换了新房子,虽然地段不好没有变成暴发户,但是生活上也没什么压力。靠家里关系找到份稳定工作,每天在网吧监督不文明行为。

哥们还蛮自信的,完全没觉得自己配不上学姐,而且第一次和学姐见面就把学姐气了个半死。一口一个我们本地人怎样怎样,最后还对学姐说:“我对你还是挺满意的,你读了这么多书,应该很懂事,会持家。我妈说了,必须要找有文化的媳妇儿……你别看我只是专科毕业,但是我进入社会早,我情商高啊!”

然后华丽丽补充了一句:“对了,你父母会说普通话吗?”

学姐就怒了:“就你这样说话,也能叫情商高?”

当场甩脸走人。

为什么要说这两个故事?

首先,他没时间陪你,打电话只能半夜,所有别的事情都优先,等他所有的事情都忙完才能搭理你,说话不考虑你的感受,让你朋友的朋友难堪……都不是因为他情商低,只是因为他觉得,你根本就不重要。

其次,像那个奇葩男嘴里说的那种“情商高智商低”的人,真的存在么?

我怀疑这个很久了。

什么是情商?情商指的是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和我们现在普遍用于指代“跟人打交道的能力”还是有些区别的,而且这个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才被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那些“许多智商高的人情商都低”、“理工科男都情商低”之类的说法,我是从来都不相信的。

美国情商之父戈尔曼在他的书里归纳的“情商”包括五点,“了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识别他人的情绪以及处理人际关系”。仔细想想这五点,你就会发现,一个学习成绩好的人,起码在前三点上应该是特别优于常人的,不然他们怎么在从小到大那么多次竞争中打败其他人?

而那些从小就当班干部,比其他小伙伴跟老师、校领导打交道的机会多很多的“学霸”,在后两点上也不可能比一般人差。

许多人觉得理工男嘴笨,不浪漫。可在我认识的理工男里,有很多人当年读书的时候,文科成绩,尤其是语文、历史、政治之类的科目,比许多后来学文的学生好多了。当年我们高中上一届的理科状元,写作文就非常厉害。因此论文学功底,许多理工科的人并不比文科学生差。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情商低”都是那帮智商高又不愿意花时间重视别人感受的人给自己找的借口而已。因为他们比一般人更清楚自己要什么,所以不想费那个劲去在乎别人的感受。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他们情商够高,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更明确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才主动选择了“不重视别人的感受”,做一个情商不那么高的人。

这世上只有智商和情商皆低的傻子,没有情商低智商高的天才。

天才们只是懒得情商高罢了。

可讽刺的是,还有那么一些人抱着别人虚构出来的东西找自信,不知道反省不知道努力就算了,还活在“虽然我智商不高,但是我情商不低”的幻觉里。

只能自己做“坏人”

一般来说,要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更确切地说,如果你遇到的问题还需要与你不可控的另一方达成一致才能解决的时候,那么完成这件事的途径无非三种。

第一种,一方被另一方说服,或是能顺利达成共识,做出双方都满意的决定。

第二种,双方各让一步,找出一个折中的方案。

第三种,也是最简单的一种,你自己做出妥协。

而这个理论落实到具体事情上,却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有时候只能硬碰硬。

之所以说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有位朋友跟我抱怨,说现在她爸妈坚决不准她跟着老公离开北京到青岛去,可她却觉得去青岛发展是更好的选择,最近两个人甚至两家人都被这件事情搞得非常不愉快。

显然,她全家人,包括舅舅、舅妈、二舅、二舅妈、姨妈、姨夫以及爷爷、奶奶都认为北京要比青岛好得多,而她跟老公却觉得去青岛会是更好的选择。

他们都已经结婚了,却连这么重要的问题都还没有商量好。

现在的感觉是,他俩已经在一艘船上,虽然还不知道船具体往哪儿开,但已经先上船检票了。

她老公家的想法是,希望他们俩能明年生孩子,他们俩自己也是这样打算的,可是现在他们住在女方的家里(在北京),两室一厅已经非常挤,没有地方给未来的孩子了。

女方父母的意思是,生孩子可以,必须生在北京,所以先得在北京买套房子。

可男孩子家一方面希望男孩回家发展,一方面又觉得花那么大一笔钱在北京买房子,还要贷款,没有必要,而且婚前他家就已经在青岛买了一套120平的房子作为婚房,女方家里也答应了。

现在就孩子在哪儿生的问题,双方一直谈不拢,闹得跟要离婚似的。

其实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去青岛发展好还是留在北京生活好这个问题,是个根本就没有答案的问题。

所有关于地域性的判断性话题,都是没有绝对答案的,因为事实总是——各有各的好。

朋友的老公是青岛人,家庭条件也不错,至少他妈妈已经承诺,可以为他们两个人提供稳定的工作;而女方家是北京人,家里是普通老百姓,对于女儿女婿的工作,什么忙也帮不上。

如果双方都是为了前途努力奋斗的类型,我也许还会建议他们先留在北京试一试。可是鉴于两个人都是属于不是很爱奋斗,而是想要婚后过小日子的类型,我也觉得女方跟着男方到青岛去会好一些。

但是,朋友的父母坚决反对女孩离开北京,发动了所有亲戚朋友给女孩摆事实、讲道理,反对的态度之坚决和声势之浩大,就好像女孩一旦离开北京就万劫不复了。

老一辈总习惯用静止的思维方式去想问题,好像他们一旦去了青岛,就再也回不来了一样;而且北京人的优越感也在中间起着激化矛盾的作用,北京人总觉得把女儿嫁到“外地”去,亏了。于是问题就这样产生了。

女孩子的态度是:一方面,她也愿意待在北京,哪里都比不过家乡,这句话是对的,何况她的家乡还是首都;但是另一方面她又觉得老公回青岛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他们的生活也能过得惬意一些,如果硬要在北京买房子再生孩子,她们两个人的工资都拿去还房贷才够。

所以,现在的问题并不是“青岛好还是北京好”,而是他俩在哪儿更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男孩觉得,留在北京,第一买不起房子(或者说买了房生活会很困难),第二工作没保障(他们俩都在小公司),第三男孩子还没有北京户口,婚后许多零碎事情都受到限制,所以他觉得待在北京也挺烦的。而回到青岛就不一样了,他全家都是本地人,想干吗干吗,就可以上着班哼着歌过他们夫妻的小日子了,更不用说他父母也希望他回去,到时候全家都会给他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而女方家也说不出什么具体的理由,就是捏着一句“北京比青岛好”,表示我家女儿绝对不能离开北京跟你走。

我给她的建议是,要么想办法说服老人家,要么你就收拾心情安心在北京待着,以后真觉得过得不好再说,也许到时候家里也会松口的。

谁叫你婚前不把这些事情谈清楚呢?

朋友表示,结婚前她和老公都没想到这么快就会想离开北京,是结婚以后想到生孩子等一系列问题,而且男方在工作上也遇到一些不如意,才想离开的。

计划总赶不上变化。

我很奇怪为什么都准备生孩子了,她父母还不松口,于是问她:“你们是怎么跟你父母说的?”

她说这个想法她老公已经在家里提出好几次了,每次都被直接否决,她也不好说什么。

“你为什么不自己跟父母说呢?”

“我怕他们难过。”

聊了一晚上,我这才发现问题所在:

女孩子一直没有明确向父母表明自己的立场,才是问题的关键。

所以最后我给她的建议是,这件事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由她自己出面跟自己父母谈,她必须当着全家人的面表示自己愿意跟着老公去青岛,并把利弊分析给家长听。

在婚姻中,尤其是牵扯到双方父母的一些问题,确实是只能自己做“坏人”才行。又想自己在父母面前做好人,又想办成违背大人意愿的事,那是不可能的。

想起有句话说,婆媳关系怎样,关键看儿子做得好不好,真是太有道理了。

女婿和老丈人家的矛盾,也是由老婆来解决才是最合适的。

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

有个双子座的朋友,神经敏感,想法多变,感情细腻,还有点自作多情。

最搞笑的一件事,就是那时她喜欢社团里一个外系的学长。我知道后就跟她说:“你先打听打听人家有没有女朋友,然后再投入感情。”

她还很固执、很坚持地跟我说:“他应该没有女朋友吧,每次看见我,他都对我笑,我觉得他应该也喜欢我。”

我也笑:“人家看见你就笑,那是遇见了熟人礼貌地笑,不一定就是喜欢你。你还是先打听打听再说吧,如果他单身,你也好想办法进一步接近他呀。”

她于是闷闷不乐地走了。

当天晚上,她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说:“我打听到了,学长已经结婚了!我想哭!”

就是这样一个搞笑的双子座姐姐。

那时候我俩是同系不同专业的好朋友,因为入校之前在画室就认识了,所以比较亲密,我还借给她很多复印过的考试资料。因为之前就是熟人,后来又都考上同一所学校成了校友,所以私交还比较好,虽然不是同专业,但是也在一个系,没事的时候隔三差五就会聚聚。

她是那种学习很认真也很上进的人,而且疾恶如仇。内心里想法很单纯,却往往让人误会她有城府。

在我的印象里,她总跟我抱怨,觉得别人对她不好:在画室的时候觉得画室的阿姨欺负她,后来又觉得画室的本科生搞小团体孤立她。再后来入校了,又觉得同班的同学欺负她。

说起来也是怪了,我们一个宿舍三个人,一般都是跟同系不同专业的同学住在一起,同专业的要不就在隔壁,要不也离得很近。可入校的时候,偏偏她很不巧地被分到了另外一层空出来的宿舍,和别的系的人住在一起,同专业的同学都跟她住得很远。

所以,她总觉得自己跟班里其他同学不熟。

我们学校研究生招收的名额很少,一个系一共也没几个人。而研究生阶段的政治课,一般是跨系上大课,200人的大教室,不点到的话,能有30个人在就不错了。分到各个专业,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人去上,但是她去,她不仅去,还每堂课都认真记笔记。

然后到了期末的时候,班里的同学就都找她借笔记,为什么呢?因为没人去呗,就她有笔记。虽然政治课不受重视,但大家也怕考试挂科,所以就都向她借。

我也有被人借笔记、借复习资料的经验,大一学高数的时候,还常常有其他宿舍的人来问我数学题什么的。对于这些事情,我是无感的,顶多是说了半天人家还不懂,觉得对方有点呆、有点迟钝、有点傻……对于借笔记问题目这种事,我的想法是,借了就借了,人家抄了我的笔记,我又没有什么损失;问题目也是一样,你不会,我会,我就告诉你,又不会告诉了你,我自己就不会了。

能帮忙的地方,同学互相帮助一下,总是很和谐的嘛!

可是双子座姐姐不这样想,她觉得,别人都在欺负她。

我是那种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性格,什么事情过五分钟就忘了,她是那种心思细腻、一件事情搁心里头很久还在琢磨的性格,所以她有想不通的事情,就来找我。

也许这也是我俩能成为朋友的原因之一吧。

我给人做思想工作的本事越来越强大,还要感谢她给了我那么多的实践机会。

那次考前,她就来找我了,跟我说:“班里的人都问我借笔记,还回来的时候,本子都烂了。本子烂了还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辛辛苦苦记的笔记,凭什么给他们抄呀。”

我说:“不想借就不借呗。”

“可是不借他们会排挤我的,本来他们就排挤我。”

我乐了:“谁排挤你呀,我怎么没觉得。”

“他们就是排挤我,有什么事情都不告诉我,除了借笔记的时候想起我,其他事情我都不知道。”

“你这样想就不好了,大家都是同学,有什么排挤不排挤的呀。”我说。

“你不在我们专业,你不知道,她们出去都成群结队的,周末还一起出去玩,我和她们都不熟,她们出去玩也从来不叫我。”

我笑:“你们本来就没住在一起,上课也没什么交流,事实上就是不熟悉呀。”

“可是他们出去玩都不叫我,班里发生什么事情也没人告诉我,每次工作室开完会,散会他们都会一起吃饭,都没人跟我一起。”

“这,不能说明人家排挤你吧……顶多说明还是和你不熟。”

“可是他们借笔记的时候就都来找我借,气死我了。”

“好吧,那你就不借呗。”

“怎么好意思不借啊。”

“你就说,我不想借给你,或者随便找个理由,比如说,你也没记,或者说,借给别人了,不都可以么。”

“那样的话,会得罪人他们的。”

“你不是不想借吗,那就得罪呗,你不是不喜欢他们么?”

“可是我也不想得罪人呀,本来他们就排挤我!”

我就安慰她说:“他们不跟你做朋友,你也不跟他们做朋友,这不是一样吗?他们排挤你,你还排挤他们呢。再说,事情也没有到你说的那么严重的程度吧,不就是借个笔记吗……借了你身上又不会掉一块肉。”

“可是他们就是排挤我啊,我就是觉得心里很委屈……”说着说着双子座姐姐竟然哭了。

我也没想到这件小事在她看来这么严重,我也慌了,赶紧安慰她,说:“哎呀你太在意了,多大点事儿啊……”

双子座姐姐还有很多其他的小故事,我就不说了。

其实人与人的交往,都是互相的,比如吃饭,你想跟别人一起吃,说一句“开完会跟你们一起吃饭啊”,事情就解决了。

你想跟人家一起玩,就跟人家说“什么时候你们出去玩,叫上我呀”,就行了。

人与人的熟悉,不是说熟悉就熟悉了,而是在慢慢地交往中自然而然熟悉起来的。你既不跟人家交往,也不跟人家交流,怎么可能会熟悉呢?

你要是实在不想借人家抄笔记,就跟人家说,你不借,就完了。

在别人舒服和自己舒服之间,很多时候,确实是只能选择一样的。

可是退一步想,你又想跟人家做朋友,别人需要你帮忙的时候你又一百个不愿意,这样的话,叫别人怎么会愿意跟你做朋友呢?

另外就是,自己心里有什么想法,全都憋在心里不说出来,别人又怎么会知道?

大多数朋友少的人,大概都是这样的吧。

有什么想法,总喜欢藏在心里不说出来。

对于不了解的事情,宁愿暗自揣测也不愿意开口去问个清楚。

而且揣测别人的时候,总是喜欢先往坏处想。

在别人不舒服和自己不舒服之间,首先选择让自己不舒服,但是又对此心怀怨恨。

内心渴望和别人做朋友,但是又生怕别人占自己一点便宜。

当朋友越来越少的时候,还总是觉得是别人在孤立他们。

其实啊,不是别人孤立了他们,而是他们自己孤立了自己。

同类推荐
  • 不完美也可以很美好

    不完美也可以很美好

    这个世界总会留给我们一些缺憾:没有安全感,想要存在感,颜值不够高,运气不够好,无端被误解,工作太糟心……以至于我们时刻都在与不完美拼命对抗着。其实,我们注定不会完美,但我们依然可以用优雅、有趣的方式让自己拥有美好人生。我们还未拥有的,不是我们不配,而是我们值得拥有更好的。我们经历的事情,终归会有一个美好结局,如果不够好,那只是还未迎来结局。不必苛求多么完美,只要我们让心情明媚起来,活出自己的真性情,就能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 心智何来:培养你的超常创新思维

    心智何来:培养你的超常创新思维

    本书将创新思维的理论基础与创新活动的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旨在指导人们灵活运用“创新”这把利剑,刺破阻碍发明创造的壁垒,斩断通往成功顶峰的绊脚石,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永立不败之地。
  • 让你的时间富裕起来

    让你的时间富裕起来

    本书主要教育青年同志如何充分利用时间,不浪费时间,达到合理分配时间、科学分配精力之目的。书中提出时间管理概念,教给管理时间的方法。并指出要合理规划时间,忙要忙在点子上,同时提出科学规划时间的方法,指出如何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并指出让学习变得轻松起来的办法。
  • 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

    10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埃尔伯特·哈伯德受到儿子启发,即兴创作了一篇经典的文章《致加西亚的信》。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本小册子从此开始了它的传奇历程。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后,令杂志脱销。紧接着,当时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斯要求把那篇文章印刷成册,他要订购10万份,这本小册子轰动纽约。日本天皇命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工作人员、士兵乃至百姓手中都要人手一册。布什在当选州长的时候,在这本小册子上签名,发给每一位部属。……至今,《致加西亚的信》还在创造着出版史上的奇迹,成为史上最畅销的职场励志经典, 政府、军队、学校、企业都在使用和推荐这本书,包括美国西点军校、纽约州立大学沃顿商学院等。
  • 沟通心理学

    沟通心理学

    本书既阐述了在谈话中应该掌握和运用的心理法则,又深入地阐述了我们在谈话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应该采取怎样的心理应对方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切实际可行的方法。读者通过本书能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应付自如,轻松对应生活的各种场景。
热门推荐
  • 亚斯帝国之超级炊烟寥寥

    亚斯帝国之超级炊烟寥寥

    一个音乐才女碰上温柔兼腹黑公子,火花不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朵白色彼岸花不见了

    那朵白色彼岸花不见了

    我想把生活点点滴滴回忆起来,我的一生就是故事
  • 哑女不索爱

    哑女不索爱

    但若君心思我心,诚不负相思意,若携手百年之后,一缕青烟随君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暗暗心欢

    暗暗心欢

    从第一次看见他开始,她就知道,这个如明月般温柔的男孩已经走进了她的心里。她的安静,她的活泼,她的勇气,他的懦弱,都被他一一包容。既然如此,就让我把你放在心上,好好珍惜一辈子吧!
  • 截教无尘子

    截教无尘子

    他梦临洪荒成为通天弟子,他道门三代第一高手笑傲洪荒他穿越洪荒为通天神农胞弟,他刻苦修行力求人定胜天他辅助兄长成就人皇伟业,他教化人族只为人族崛起
  • 20几岁女孩要懂得的100条

    20几岁女孩要懂得的100条

    本书为二十几岁的女孩提供了百条人生经验,这些人生经验包括爱情、婚姻、工作、生活、衣着、谈吐等等方面,对二十几岁女孩把握人生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 原来你来过了

    原来你来过了

    本作品应该是写王源的吧.这个小说应该会有点虚幻吧,带一点魔法怎么样,不是幼稚的那种,喜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