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36400000004

第4章 品味生活

阅读文学作品,要是只了解作品的“意思”,却没有品尝出作品的“意味”,那不管你背了多少诗文,仍然只是个文学的门外汉。有些读中文系的学生,其实对文学并无浓厚的兴趣,迫于课程的考试压力,又不得不死记硬背一些古代诗歌,可他们背书的时候完全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虽然应付了老师的考试,自己对这些诗歌却一无所得——既没有尝到一点“诗味”,又没有真正深入“诗境”。如果你要他们分析某首诗歌,他们马上就能罗列文学史上的甲乙丙丁,马马虎虎背出教科书上给出的所谓的“诗意”:这首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疾苦,那首诗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另首诗抒写了对祖国的热爱,如此等等。你再要叫他们谈谈某诗歌的艺术特点,他们的回答不是浪漫主义就是现实主义,那更是让你哭笑不得。一说到哪首诗的“诗味”,他们就会一脸茫然。要想细腻地感受诗文的美感,你就得细细咀嚼和回味诗语、诗艺、诗风和诗境,一直到你能分辨不同诗歌艺术的精粗、风格的异同、格调的雅俗、境界的高下,这才算是尝出了一点诗的“味道”。

不想再和大家兜圈子了,况且我的这个包袱也甩不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本文的开头和我国很多电影、电视剧同样低能,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尾——我要说的无非是读文字写成的书必须咀嚼品味,“读”生活写成的这本大书更得要咀嚼回味;没有尝出文学的味道大不了只是个“半文盲”,没有尝出生活的味道可就是个“生活盲”了,而“生活盲”比“半文盲”更可怕,它表明你这一生算是“白活”了。朋友们注意,这里所说的“白活一生”,与人们感叹的“虚度此生”,用语相近而语意实远,二者说的其实是两码事情:“虚度此生”是指没有在一生中干出惊天动地的名山事业,“白活一生”说的是活了一生,却没有尝到半点人生的滋味,这样即使一百岁的老寿星,在我看来也只能算几岁的小孩——他的心理年龄可能还停留在非常幼稚的阶段。

不喜欢喝酒的人,所有美酒入口后都是一个味道,只觉得咽喉烧得难受,哪分得出什么酱香型、清香型和浓香型?不会喝茶的人,觉得所有茶都是苦的,哪能分清什么龙井、君山、铁罗汉和冻顶乌龙?同样,犯了“生活盲”的人,对人生的滋味十分麻木,即使有点感觉也非常粗糙,哪怕经历过人生的酸甜苦辣,也不能真正品咂出酸甜苦辣的味道。

多年前,看过英国H. 尼克松爵士的一篇回忆文章“Then and Now”,该文认为,只听广播上如何说,只看报纸上如何写,你对自己的时代只会有一些空泛的认知,在何时、何地(what time, what place),你对何事、何物(what matter, what thing),有何思、何感(what think, what feel),这些才是时代的切身感受,这些感受才让自己的时代有血有肉。

可惜,正如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中埋怨的那样,“我们总是在途中奔忙,像天生就有翅膀的生灵,像精神蜂蜜的采集者,我们的心所关切的事只有一桩,那就是把某种东西‘搬回家’。至于生活本身,即所谓的‘经历’,我们之中有谁足够认真地对待过它?”“文革”中大家不是畏畏缩缩地被别人斗,就是风风火火地去斗别人,现在大家又都在紧紧张张地挣钱升官,或匆匆忙忙地买房买车,在这样浮躁的社会里,谁还能深刻地体验自己的时代,谁还能细心地品味自己的生活,谁还能慢慢咀嚼自己的“经历”?这种人对自己生活的时代没有任何感受,好像他们不是生活在自己的时代里,从本质上讲这类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时代在他们的大脑中是一片空白。

从个人的自然、爱情、婚姻、失败、成功、欢乐、悲哀,到时代、社会、风尚,都要用心去体会、感悟与回味,要像品香茗似的慢咂细咽,才能尝到它的清香与滋味,要是大碗大碗一气咕噜地驴饮,茶喝光了还没有尝出一点味道。

感受自然美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快乐的重要源泉,可许多人不能体验这一快乐,有的是没时间,有的是没心境,有的是没素养,有的可能兼而有之。不少朋友虽然到过风景名胜地旅游,可惜名胜风景与他们一生无缘。他们跟着旅游公司到风景名胜地,每人沿着一成不变的线路,听着千篇一律的解说,拍了大体一致的照片,留下彼此相似的印象,这哪叫欣赏风景,只能算跑马圈地。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许多人感叹名胜地不可不去,但切不可再去。为什么花钱买来了败兴呢?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欣赏到美,完全是跑到那儿去挨宰受罪。旅游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尽量能简省就想法简省,旅游点也是为了赚钱,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接待更多的人,所以每个游客都像流水线上的零件,规定了时间,规定了线路,规定了景点,他们只在景点的流水线上转了一圈。

那么,不跟团旅游是不是就能细腻感受自然美呢?未必。我就职的华中师范大学就在桂子山上,每到中秋时节满山丹桂清香扑鼻,可很少有教授和学生赏桂闻香。老师匆匆忙忙上课,又匆匆忙忙回家,他们时时刻刻放不下的是项目、论文、填表,连上课都成了他们的副业,哪还有心思去欣赏丹桂?而学生好像对桂花也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或沉迷于游戏,或痴情于手机,或缠绵于爱情,却少有人沉醉于桂花。老师、学生都“眼中有桂心中无桂”。这满山桂花之于师生,恰似满桌佳肴之于厌食者,满宫后妃之于宦官,激不起他们半点兴趣和欲望。

即使有钱有闲有心,也不见得就能欣赏自然美景。虽然李白说过“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可要是没有“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感受能力,我们就不能感受“清风朗月”的美,“清风朗月”也就不属于我们,恰如附庸风雅的富翁各种善本藏书,富翁不能与这些珍贵藏书在精神上相遇,书永远只是富翁书房的装饰品,不可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不可能提升他们的审美品位——藏书外在于这些俗不可耐的富翁。

感受自然和欣赏艺术是品味生活的重要方面,但我们必须具备相应的素养,自然和艺术才会向我们“芝麻开门”。就像欣赏京剧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一样,领略自然美同样得有较高的素养。只有向内发现自我的人,才能向外发现自然,往通俗处说,一是要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二是要有细腻的审美感受能力,三是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

天天身在桂子山中,年年总闻桂子花香,却从没有人写出李清照《鹧鸪天》那样绝妙的桂花词来: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倒不能全怪文字表达能力低下,致使心中全有而笔下全无,要怪就怪自己麻木粗俗,是我们本就没有对桂花独特细微的体验,我们是一伙“自然盲”,入于桂花丛中却无动于衷,看不出桂花何以为美。人们对外在世界的感受,受到自己内在世界的制约,自己内在的世界十分贫乏,眼中的外在世界必定十分枯燥。我们精神世界一片荒芜,如何能领略外面世界的精彩?假如我们心灵深处生机勃发,身外的一切便无不诗意盎然,看看杜甫《水槛遣心》中当年的成都郊外: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眼中的成都郊外真美不胜收,有“无村眺望赊”的敞豁,有“澄江平少岸”的平旷,有“幽树晚多花”的宁静优美,更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生意盎然,要是我们身临其境,看到的肯定只有荒凉、落后、死寂。宋代有位诗人中秋那天心情糟透了,他见到的中秋明月也是满脸愁容:“月亮似寡妇,苍苍无颜色。”

“你的对象就是你本质力量的确证,你的对象就是你本身”,谁说不是呢?

不懂得欣赏自然美也就罢了,很多人甚至还“食不知味”。《中庸》中孔子就曾感叹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同样我们许多人虽然还活着,可未必就能品味生活,告别人世时还有人没尝出“生活”的滋味。正像有些人吃饭囫囵吞枣一样,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得糊里糊涂。

人们所说的“饱经沧桑”,就是指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可是我们今天的父母特别不想让孩子吃苦,为孩子代劳,为孩子攒钱,为孩子相亲,还要为孩子照看孙儿孙女,更可悲可笑的是因为怕女儿受罪,有些母亲恨不得为女儿代孕。谁都知道偏食的害处,它会造成身体严重的营养不良,可多数人却没有意识到把孩子装在生活的蜜罐中,不仅让后代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甜蜜,反而会使他们对生活产生厌倦情绪,使他们的精神贫乏倦怠,使他们意志薄弱而气量狭小。

希望孩子一生幸福,一生平安,但愿这只是父母们的一厢情愿。“一生幸福”并不可喜,“一生平安”更不可能。假如一生既“平安”又“幸福”,那真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为,“一生幸福”的人感受不到幸福,“一生平安”的人也不会觉得“平安”,他们会觉得这一切都理所当然,自然对这一切也就完全“无感”。

我们50后的人对生活的体验,与80后、90后、00后大不一样。我出生不久就遇上了所谓“自然灾害”,上学不久就遇上了“文化大革命”,中学一毕业就遇上了“上山下乡”,结婚生子时又遇上了“计划生育”,真是一步错便步步错。我十六七岁那年,下放到我们村的一位武汉知青给我送了个苹果,由于我家乡不产苹果,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苹果,当然也是第一次吃到苹果。当时我觉得苹果是人间的至味。在吃苹果的前后,我还知道了天下有种好吃的东西叫芒果,那时毛主席给工人送了一个金黄的芒果,被人抬着在神州大地上到处巡游展览,好让全国人民都能感受到伟大领袖对工人的温暖。谁料到几十年之后,我儿子小时候苹果和芒果都不爱吃,他嫌苹果没啥味,说芒果有怪味。这使我感到困惑而又愤怒,为了让他吃苹果和芒果,我没少劝,更没少吵,可越劝越吵他越是逆反。根子在他妈妈从小就逼着他吃这吃那,他小时候吃水果是“完成任务”,水果下肚还没有尝到果味,久而久之对果味就“无感”了。

光是对果味“无感”也就罢了,要是对生活的酸甜苦辣全然“无感”可就糟了。一个对人生百态都无感的人,怎么可能热爱生活?从未尝到人世间生活的滋味,怎么可能不厌世?

当然,对人生酸甜苦辣全“无感”的毕竟不多,那些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听惯了“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的年轻人,对甜蜜和顺境虽然无感,对痛苦与挫折却格外敏感。稍有痛苦或偶遇挫折便六神无主,他们没有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也没有挑战命运的强悍,对失败的痛苦通常是回避、麻木和遗忘,因而他们并没有真正尝出失败和痛苦的“滋味”。撕开自己滴血的伤口,坦露自己内心的创痛,承认自己暂时的失败,只有生命的强者才会这般壮烈。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说:“趁年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尽力去尝遍所有痛苦,这种事可不是一辈子什么时候都会遇到的。”而我们的父母恰恰相反,他们尽力不让孩子去尝任何痛苦,更希望孩子一辈子不受苦,这使我们的后代处在顺境时不会尝到痛苦,处在逆境时又不敢去承受痛苦。没有“尝遍所有痛苦”,又如何能感受各种幸福?害怕跌入失败的深渊,又如何能登上成功的绝顶?

不妨以中唐诗人孟郊为例。孟郊不受许多人待见,可他一生像坐过山车,因而体验过人生的大悲与大喜。由于唐代诗人孟郊经常在诗中写到挫折、失败、穷困、丧子,从古至今,喜欢读孟郊诗的读者不多,喜欢孟郊其人的朋友更少,连豁达的苏轼对孟郊也不以为然,他在《读孟郊诗》中说:“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孟郊在科场上连年失利,在官场上又久沉下僚,在晚年更有丧子之痛,他经历了自己时代的所有苦难,他来到这个世界好像就是为了经受折磨,就是为了承受苦难,但孟郊是一位敢于面对人生苦难的强者,是一位不向命运低头的勇士。科场失利时他控诉社会不公,一贫如洗时他以诗歌哀号,老来丧子后他以泪洗面,但他从没有被贫穷击倒,从不与社会同流合污,更没有向命运低头就范——

久困举场使他面目枯槁,《下第东南行》一诗说:

失意容貌改,畏途性命轻。时闻丧侣猿,一叫千愁并。

头次落第他痛苦得五内俱伤: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谁言春物荣,岂见叶上霜。雕鹗失势病,鹪鹤假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刃伤。

——《落第》

《再下第》一诗更写得心如刀绞: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考进士在唐代不仅仅是空名,而是书生实实在在的人生出路。没有考上进士,古人就叫没有“功名”,没有“功名”,不只是没有“名”,可能还没法“活”。从他的《长安羁旅行》来看,古代势利眼也许和现在同样多,孟郊两次落第后可没少受人们的白眼: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他《登科后》的狂喜: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许多人觉得熬到五十岁才考上进士,不值得这么得意忘形,“议者以此诗验郊非远器”。“远器”就是恢宏的器度,通常指形容承担大事或成就大业的人物。孟郊偏偏讨厌“装”和“作”,不稀罕人家把他看成“远器”,更不想假“装”超然淡定。科场落第就沮丧落魄,一举登科就“春风得意”,既品尝过失败的苦汁,也痛饮过成功的喜酒,既遭受过世人的白眼,也得到过知音的称赞,这就是他真实的人生,这就是他真切的体验,这就是真实的孟郊!

只要尝遍了人生的百味,哪怕再苦再累再倒霉,人生如此,值!

2018年9月22日

剑桥铭邸枫雅居

同类推荐
  • 触摸四季

    触摸四季

    本书实际上记载了无数触摸心灵的故事。体现了活生生的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和关爱。
  • 天才老师和奇葩学生

    天才老师和奇葩学生

    《天才老师和奇葩学生》主要讲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种种趣事,书中有善于搞怪的学生,也有长于引导学生走向正确人生路途的师者。校园里的种种经历构成了青少年生活中最为丰富多彩的美好时光。品读这些作品,让我们的内心为之感动。
  •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本书全面统计出李白诗歌中共有复音词14563个,其中有并列式复合词1223个;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唐代文化背景和全唐诗的语境,通过艰苦的考证和分析,相当准确地解释了其中218个并列式复合词的语义,包括一些宗教色彩颇浓的词语;分析了构成李白诗歌并列式复合词两个语素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论证了这些复合词是以上古单音词作为语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归纳出这些并列式复合词意义的类聚特点,揭示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应用的鲜明系统性以及李白诗歌用词“无一句无来历”的特点。
  • 破冰之旅

    破冰之旅

    曾几何时,在发展的道路上,每走一步都要如履薄冰……然而,人类自从步入文明时代的第一天起,就共同执着地追求昌盛、繁荣、民主、自由、发达、富强,从不会因外部的原因而放弃。于是,在经历了“历史沉思”之后,才有了“命运狂想”,有了“历史的抉择”;在经历了发展的“十年潮”之后,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让浦东告诉世界”……
  • 书林佳话

    书林佳话

    往昔袁叶劝学文曳唱道,院野娶妻莫恨无良媒袁书中自有颜如玉。曰富家不用买良田,袁书中自有千钟黍曰。安居无需架高堂袁,书中自有黄金屋遥冶。其实,袁读书本身就有。福袁何必拿书去做名缰利索,遥倘若达不到这种境。
热门推荐
  • 催泪星空

    催泪星空

    我们生活在这片浩瀚的光明与黑暗交替的天空下,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是这片天空下的主宰,因为我们总能在各种灾难面前生存下来,比起那些已经灭绝成为供我们观赏的化石好得多。而还会有些人,他们奢侈而又低调的活在我们的周围,当灾难来临时,他们是我们最后的保护伞,他们有一个称号,叫做梦魂师。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盆景(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盆景(阅读中华国粹)

    盆景滥觞于中国古代,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盆景师法自然,充满生命张力,是山水风景的缩影,自然而真实,盆景艺术延续至今饱含古代文人艺术家轻逸淡雅的情怀,可以称盆景是文人艺术家的“宠物”。
  • 在你梦中坠落星辰

    在你梦中坠落星辰

    一场车祸使左潇出现了第二重人格民国女子舒嬛,舒嬛不仅占据了她梦境,还使她掌握许多新技能.从天而降的一封民国来信和舒嬛的威胁日记步步紧逼,左潇到北京寻找迷雾中的真相,遇见了梦境中的景宥。景宥深陷景家欠百万外债,父亲老年痴呆,姐姐高龄生女去世的各种漩涡,对左潇这个不速之客甚至有些敌意。左潇却在舒嬛的胁迫下上了豁出一切帮助景宥的“贼船”,成了景家宥爷的谋士“左哥”。左潇一边努力帮助景宥利用各种资源使景家摆脱困境,一边继续调查梦境中关于舒嬛的线索,却发现梦境中出现的舒嬛工作的《新民报》和她创办的东四社区扫盲班居然都曾真实存在过。围绕舒嬛展开了一副20世纪四十年代的北平画卷,同时以舒嬛为代表的被时间掩盖的那个时代奋发有为的女性形象也展现在左潇面前……
  • 风雪归客

    风雪归客

    一声龙吟,只手重铸江湖;纸短情长,红颜兄弟成双。倚天屠龙,何敌赤霄纯均;江河汹涌,谁人与我争锋。一剑同辉日月,立马扭动乾坤;红尘谁主沉浮,潇洒肆意人生。一个从小深居山林的孤儿,练就一身傲世武功,红尘中狼烟滚滚,英雄亦有失足。是龙不是虫,终有一日气贯长虹,威震四海五湖。是恩是仇,水落石出,尘归尘、土归土。武之巅峰,九天共尊。
  •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与人体健康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与人体健康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本套丛书集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及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套实用工具书。
  • 火车火车娶老婆没有

    火车火车娶老婆没有

    “月光之爱”选粹中国著名女作家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是因为爱情是人类最美好、最神圣的情感,是文学最有魅力的叙述。在当代社会,爱情越来越不被人们珍惜,但唯有文学始终与爱情相伴。爱情在现实中被稀释,但它仍然是文学中最生动的一股清泉。我们尤其不能忽略女性作家对爱情的书写,她们是爱情最真诚的守护人。这是著名小说家须一瓜的中篇小说集,为月光之爱书系之一。《火车火车你娶老婆没有》都是讲述了底层男女生活中的奇遇。作为记者出身的须一瓜,她最善于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将市井事件融入其中。这也是她的小说重要特点之一。
  • 最强修仙赘婿

    最强修仙赘婿

    当上门女婿叶玄在新婚之夜被一颗气球炸死,又奇迹般复活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他将会再度君临天下、傲世寰宇!
  • 想长翅膀的猫

    想长翅膀的猫

    {穿越四部曲:第一部{想长翅膀的猫}}世界玄幻了,为什么去上学的路上能捡到一只猫,好吧,捡到猫也不奇怪,流浪猫很多,关键为啥这是一只会说话的猫尼,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的事,结果好吧,我承认我是在风中凌乱了。。。。。
  • 万古废帝

    万古废帝

    万古,是万古至尊的万古;废,是废材的废;帝,是天帝的帝!一千年前,龙血大陆的天帝张辰被他的妻子秦瑶杀死,一代至尊,就此陨落。一千年后,倚靠盘龙戒重新活过来的张辰却发现,曾经杀死他的妻子,已经成为龙血大陆上新的至强者,唯一的大帝,帝号:西皇母!西皇母威震八方,睥睨宇内,无人可敌!张辰站在瑶池圣地之旁,遥望西皇母之神像,心中涌出无限邪火:“一千年没见,太怀念,好想与你泡温泉。”本书属暧昧搞笑逆袭流,不喜勿点。
  • 百变道具师

    百变道具师

    小五,cosplay道具师,即将获得全国大奖时发生意外,穿越异世界,弱小,胆小,不上进,追求平淡还是成为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