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68900000016

第16章 回乡

张阳游历了整整三年。

这三年,张阳要过饭、当过小偷、当过账房,也给人做过法事。

做法事张阳没学过,但仗着自己从电视看的,再加上自己的创造,嘴里念着经文,假模假样的也就糊弄过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三年游荡中,张阳碰到过白莲教。

白莲教,这个名字我们可太熟悉了。

一听这名字就和造反挂钩!

有人问,这白莲教到底凭什么能拉拢人造反,你看那正统的佛教怎么就没有这种能力,难不成白莲教真的就是有什么过人之处?

是的。

白莲教,和佛教的关系很深,属于佛教的一个变种,源于佛教的“净土宗”。

这天下的事,只有足够简单才能流行,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就说正宗的佛教,那肯定是唐三藏费劲千辛万苦从西天取回来的经文更正宗。

唐三藏也用这些经文成立了一个“唯识教”。

所以...亲们听说过这个教吗?

没有吧?

正是因为唯识教太TM正宗了!

经典浩繁,逻辑缜密,普通人的智商根本学不明白,还太麻烦!

但人家白莲教简单...

简单到什么程度呢。

不需要你研究佛经,也不需要你苦苦修行,你只要会说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

理论超简单:

一声阿弥陀佛,就可以免除几十亿劫的罪过。

只要你不停的念佛,积累的功德就会越来越多。

等到阿弥陀佛被你烦到不行,就会把你救出苦海,往生净土。

所以总结起来,你会念“阿弥陀佛”就行!

这样的教派最是受底层信众的欢迎,因为足够简单,你要是又读书又念经的,太难了。

白莲教的组织,有点像咱们现在的传销,讲究个“拉人头”,搞上下级关系(师徒)。

游历四方的张阳自然也被拉拢过。

但张阳乃何许人也,怎么说也是大学生啊,能听你瞎逼逼么,什么“阿弥陀佛”念上万遍就可以往生净土,太低级了!

再说了,白莲教的大名,张阳也是有所耳闻,造反的嘛。

张阳对此坚决抵制!

造反可以,但一定要跟对人。

不是叫朱元璋的,一定不能跟,迟早得完蛋!

就这样,张阳四处游历了三年。

这三年除了让张阳的心态发生变化之外,张阳对于地理地形的把握提上了一个新高度。

自己是在安徽省。

当张阳看到熟悉的黄山,几乎瞬间就把自己的位置找到了。

值得肯定的是,张阳对于中国地图的把握不错。

在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后,张阳对于周边的省市便有了一定的概念。

这让张阳感到了一丝安心,人若是一直活在未知当中,真的是很煎熬的。

......

......

当张阳再次回到皇觉寺的时候,灾荒已经过去,孤庄村又重新有了炊烟,似乎与三年前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物是人非,当年的许多人已经不在了,汪大娘已经病逝、刘继祖、刘德也都搬走了。

张阳在家中没有看到朱重六,也不知道自己这位哥哥身在何处,是死是活,拜过了朱五四陈二娘的坟后,张阳便直接去了皇觉寺。

毕竟,那里还有自己的一些记忆。

再者,若是朱重六回来,还可以去皇觉寺找自己。

......

这一晃,又是三年!

张阳在皇觉寺又呆了三年。

这三年,张阳在寺里老老实实,认真念经,认真练字,认真学习吹法螺、做道场,从一个懵懂小和尚变成了干练的大和尚。

日子虽说平淡,但张阳却感受到了心中的平静,自己的佛性似乎也真的得到了磨炼。

唯一遗憾的是,这三年,张阳终究没有等到朱重六。

就当张阳觉得自己能在皇觉寺再稳稳的当几年和尚的时候,农民起义军的火苗烧到了皇觉寺!

农民起义军,听起来似乎是百姓的军队,但其实并不是。

造了反,那就不是普通的百姓了,每天做的事不再是农活,而是训练与打仗。

但吃饭肯定还是要的!

不吃饭怎么有力气打仗!

粮食从哪里来?

自然还是普通百姓人家。

这就苦了百姓,元朝本就各种税收压的喘不过气来,来了起义军,干脆把你的粮食通通抢走!

这还不是最惨的...

既然有起义军,那元朝一定会派兵镇压。

派出来的士兵大多也是草包,不敢与起义军发生冲突。

但总要有点战绩吧,于是....

杀普通老百姓,来充当起义军的人头!

夹在中间的百姓痛苦不堪,每天只能起大早去深山中避难,揣上两个饼子,就着山里的溪水,勉强活命,等到晚上再回家睡觉。

皇觉寺,受到了重点照顾!

寺庙里粮食多,起义军的百姓最是清楚,当初饥荒的时候,也就寺庙还能撑个把月,这足可以说明寺庙粮食储备不少。

于是,皇觉寺也进入了“躲难”的节奏。

张阳也跟着一起躲难,日子虽苦,但尚且能过。

参加农民起义军?

张阳怕一命呜呼,还是那句话,不是朱元璋的部队,我张阳坚决不加入!

参加元军的部队?

张阳摇摇头,怕是脑子烧坏了才能做出这样决定。

元朝必亡!

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先凑合着过吧...”蹲在深山中的张阳不由感慨道。

......

似乎苍天永远都站在张阳的对立面。

这一天夜晚,当张阳下山回皇觉寺的时候,只看到了一片断壁残垣和没有熄灭的火苗。

皇觉寺,被人一把火烧了!

农民起义军在皇觉寺没有找到粮食,一气之下直接放火烧了皇觉寺。

这一下,张阳再次无处可去了。

去流浪?

现在实在太乱了,去流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元军抓去砍头。

去跟着起义军一起起义?

张阳心里没有把握,能不能活下来,能不能找到朱元璋,这些都是问题。

要不换个寺庙继续当和尚?

此主意一出,张阳顿时心中颇为肯定,这主意似乎是最稳妥的!

虽说心中已有倾向,但礼佛三年的张阳,决定还是问问佛祖的意思!

这一问,却是将张阳推向了人生的正轨!

同类推荐
  • 三国之东汉大陆

    三国之东汉大陆

    乱世之争,群雄逐鹿。袁本初雄据冀州,俯视中原。董仲颖横霸雍州,手握西凉雄兵。公孙瓒盘亘幽州,率兵北击胡人。又有刘玄德汉中崛起,与益州刘焉遥遥相望。还有袁公路屯兵江淮,携孙氏之力,相争中原。谁知,曹孟德壮心不已,引宗族之亲席卷中原,素有鲸吞天下之心。这是一个不一样的三国,不一样的乱世,在这片群星璀璨的星空下,究竟是谁主沉浮?
  • 成汉王朝

    成汉王朝

    上官尹风,时任某军区陆军特种部队中尉见习教官,因在出营相亲途中见义勇为,遇上时空间逆转,灵魂互换,回到西汉末年的战乱时代,也是在此,开始了他苦逼也艰辛的霸业之路...还请大王助我...小王愿追随大王,鞍前马后...传令三军,开拔攻城...一片赤胆平乱世,手中长枪定江山...传令三军,破城之后,屠城三日...
  • 强国梦

    强国梦

    一场地震使主人公穿越到了1928年的东北磐石,伴随他穿越的还有大量的书籍。那些书籍在后世不过是只有收藏爱好者才会关注的故纸堆,但在民国初年却成为强国梦的依托。主人公苦心孤诣,依靠划时代的技术、文化优势,开工厂、办企业,暗中发展军事实力,九一八事变日本法西斯发动过了侵略战争,主人公率领部下积极投身轰轰烈烈的抗日战场。
  • 召唤水浒救大宋

    召唤水浒救大宋

    靖康年间女真人先灭大辽,随后饮马黄河,在他们的刀斧之下,大宋一百六十七年的江山断绝,二帝沉沦,陷为下虏,公主妃嫔,贱犹娼妓,一嵎江南,留下的只有卑下无耻,就把自己的头伏于膝下,从此打断了汉人的腰。当寒风吹过黄河,金兵就要押着宋朝君臣远上漠北的时候,赵榛重生而来,带着上天赐给的福运,舞动爪牙,要把这一切重新书写。
  • 魔鬼相机

    魔鬼相机

    一个顶级摄影师穿越到西汉,无意间发现自己唯一的财物--相机,竟然可以将被拍物体变成石像,他又会运用这一特效,闯出怎样的风波?
热门推荐
  • 丝露花雨

    丝露花雨

    没有爹?不要紧,她可以自己去查找。长得丑?不要紧,她从不在人前自卑。不会武?不要紧,她照样毒翻一窝鼠。只是,没有姓氏,谁又能来告诉她。她到底是怎么来的?(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次元万界游

    次元万界游

    系统流萌新神明,新神上路,稳如老狗!火影开始的萌新神明。
  • 反清复明双人游

    反清复明双人游

    大医院里的一名小医生--临时工王建国,无意中同自己的上司--拥有教授头衔的科主任,一起穿越到了康熙初年,并被融入民间如火如荼的反清复明运动中。两人的命运,由于性格、心态以及处事方式不同,却渐渐走向不同的两个极端,王建国甚至从历史潮流中一跃而出,掌控了几乎所有反清复明的力量,拥有了左右历史的可能······
  • 花间只独酌

    花间只独酌

    小女子初出门派,却不急着闯荡江湖,还是忙着寻人……那个江湖上身负盛名的琴师身上……究竟有什么秘密?
  • 笑婿龙飞

    笑婿龙飞

    一个入赘女婿,经历了侮辱后来奇遇了变的冷血双面人生,也变的人上人,从此过着双面人
  • 举杯倾酒醉红尘

    举杯倾酒醉红尘

    前世今生,因果循环。紫莹之海,满天桃花。十指相扣,相伴一生。她!一袭红衣,一把长剑,一支红笛。训得妖兽收得厉鬼。灵魂却被困在地狱之中不如轮回……他!一袭黑衣,一把长剑,一条黑鞭,一次回首百世追随。保护你是我此生唯一的信仰!“你知道看着对自己极其重要的人一次又一次的死在自己面前的感受吗?这次我不会在等了……”“哪怕他再也想不起我了,我也要陪着他。他等了我这么久,这次该我等他了。”
  • 伏魔记

    伏魔记

    修仙,要做好人,才能走好运!老奶奶要过河,背啊!小乞丐要赏钱,给啊!小仙女要回家,送啊!老魔头要吃人,杀啊!“无量那个天尊,又做了四件好事,四千点功德值,一千点加在炼丹上,一千点加在炼器上,一千点加在召唤上,还有一千点加在金身上,下次用铁头功撞碎天魔宫的丧魂钟!”本书群号:223544765,欢迎大家!
  • 神战于玄

    神战于玄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行者玄奘(大结局)

    行者玄奘(大结局)

    贞观二十二年,玄奘重回大唐已三载有余,在李世民的扶持下,建弘福寺译场得传万卷佛法。当此时,贤臣相继离世,年迈的皇帝数次提出要玄奘还俗佐政的要求,却都被他婉言谢绝。二人数度长谈,论生死、佛法甚至权谋……无所禁忌,太宗将玄奘视为挚友。直至离世,太宗一生的心里话只说给了玄奘。李治即位后建立了多所道观,对佛门却是明里褒奖暗里限制。玄奘为保存佛国的梵本,力促修建大雁塔。塔落成后,长安佛学更加隆盛,络绎不绝的外国学僧来到长安游学。玄奘毕生醉心于此,得见佛学盛世可谓满足至极。但李治对佛教的限制愈多,在释道辩论、寺庙的修建中偏向道教,暂停翻译经文,破制迎武后……玄奘在皇帝的步步贬抑中,又将如何求索、弘扬佛学智慧?19年+56个国家+110个城市+1335卷经文+5万里路=玄奘西行。新兴的大唐王朝、马背上的突厥人、神秘的中亚、多种思想大碰撞的印度……一一展现在玄奘这样一个孤独行者的求真苦旅中,成就了人类徒步史上难以逾越的伟大的探险。
  • 许地山精品集

    许地山精品集

    许地山是文学研究会作家中最奇特的一位,其创作有他人无法重复和替代的文学价值。他的作品有鲜明的宗教色彩。他是个宗教学者,所以他关注“人间问题”往往从宗教中寻找答案,带有浓厚的宗教哲学的思辨色彩。这构成了许地山作品重要的精神特质。许地山的作品文字清新,从而掩盖了作品原有的悲剧色彩。他的主导倾向是以出世的精神入世,以弱者的外表蕴涵强者的内核。这构成了许地山特有的东方文化哲学精神。本书选编了许地山作品的大部分,读者从中可以领略文学大师笔下的迷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