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2900000009

第9章 《楚辞》作家研究(1)

屈原

一、里籍

(一)屈原存在问题

清廖平《六译馆丛书·五变记》:“《楚辞》辞意重复,非一人之著述,乃七十博士为始皇之所仙真人诗,采风雅之微言,以应时君命……史公本《渔父》《怀沙》二篇为《屈原列传》,后人因以《楚辞》归之屈子,误矣。”又:《楚辞讲义》:“(一)、《秦本纪》始皇三十六年,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即《楚词》也。(二)、秦博士借屈子之名以明《易》‘咸或’之义,文非屈子作。(三)、汉初人恶《楚辞》出于秦,乃以有屈子之名,遂归之屈。”

胡适《读〈楚辞〉》:“屈原是谁?这个问题是没有人发问过的。我现在不但要问屈原是什么人,并且要问屈原这个人究竟有没有。为什么我要疑心呢?因为:第一,《史记》本来不很可靠,而《屈原列传》尤其不可靠。……第二,传说的屈原,若真有其人,必不会生在秦汉以前。‘屈原’明明是一个理想的忠臣,但这种忠臣在汉以前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战国时代不会有这种奇怪的君臣观念。传说的屈原是根据于一种“儒教化”的《楚辞》解释的。但我们知道这种‘儒教化’的古书解是汉人的拿手戏,只有那笨陋的汉朝学究能干这件笨事!依我看来,屈原是一种复合物,是一种‘箭垛式的人物’,与黄帝、周公同类,与希腊的荷马同类。古代有许多东西是一班无名的小百姓发明的,但后人感恩图报,或是为便利起见,往往把许多发明都记到一两个有名的人物功德簿上去。”

丁迪豪《〈离骚〉的时代及其他》:“《离骚》是司马迁反射自己的身世并捏造事实,把楚曲《离骚》拍合到屈原身上的,人们现在所见到的《离骚》,其创作年代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或稍后,其作者系汉代楚地人。”

何天行《楚辞作于汉代考》(页117):“《楚辞》中的作品,除《天问》与汉人的仿作以外,(今传《楚辞》中惟《天问》一篇时代最早。《天问》疑是秦末大革命时期的作品,原与‘楚辞’无关。当另文详论。)其余《离骚》《九歌》《九章》《远游》《九辩》(《九辩》早经近人断为汉人的伪作,故不具论,参看陆侃如《中国诗史》等)《招魂》《大招》《卜居》《渔父》等,都经我们考证它是汉代的作品了。”

日本冈村繁《楚辞和屈原——关于男主人公和作者之间的分离》:“汉代以前的楚辞作品,不是把屈原当成作家,而仅仅是当成忠臣来对待的……《离骚》《哀郢》均非屈原的自作,不仅从抽象的道理可以这样说,就是从内容和表现方面也可以找到纠正的证据……如果《离骚》确系屈原所作,在最初的时候就要引起人们的强烈关心……《离骚》《哀郢》等作品是屈原死后,对其记忆犹新的时候的人的作品。”

日本三泽玲尔《屈原问题考辨》:“中国古代诗人屈原……是生前事迹不明的‘想象中的作家’……虽然《史记》把《楚辞》的各代表篇记为屈原之作,但是,《史记》的其他有关传说,今天已大部分受到某些怀疑,而为许多研究家一致看作是屈原所作的,也只不过《离骚》这一篇而已……《离骚》不是一篇由屈原这个特定人物为表达个人心情而创作的作品,倒不如说是经过古代多数诗人之手,一点一点的加工而流传下来的一种民族歌谣……《离骚》的作者们,大概是一些受过繁荣于公元前四世纪后半期战国时代的齐国都城的‘稷下学派’的影响的人,并且是公元前三世纪以后的人。”

闻一多《廖季平论〈离骚〉》(《闻一多全集》,卷五,页250):“至于《史记》的‘文义不属,前后矛盾’,却是无可讳言的,自宋以来便不断有人怀疑。但《史记》全书中,同类情形甚多,若凭此而一一否认其人物的真实性,恐决无此理。其实,‘文义不属,前后矛盾’,也不过是廖氏的借口而已。……至少目前我们还得承认《离骚》是屈原作的。”

黄中模《谈〈屈原问题考辨〉中涉及有关〈史记·屈原列传〉的一些争议问题》:“简括说,就是廖、胡、何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志向太高、性子太急、走得太远了。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在考证《楚辞》和《史记·屈原传》中的一些文句时,把结论所应涉及的范围和深度无限扩大、加深,从而不得不借助于捕风捉影,牵强附会,分析推测,挂一漏万,才把一幢幢空中楼阁构筑起来……这里只是说他们在自己取得的点滴成就上有哗众取宠之心而已。从真理向前跨越一步便是谬误,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黄中模《评“屈原传说”论》:“自从辛亥革命以来,我国研究古代文学的人中,却有少数几个认为屈原仅仅是一个传说人物。他们把《楚辞》中屈原作品的著作权或者送给秦始皇博士,或者送给淮南王刘安,或者送给尚不知道乃至永远无法知道的‘多数人’。近二三十年,这种‘屈原传说’论似乎又在日本学术界露头了……屈原确是一个传说人物,但从根本上讲,又是一个历史人物,是作为中国伟大爱国诗人的历史人物。试问历史上哪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不是传说的——借用胡适一个词——‘箭垛’呢?读了何天行的《楚辞新考》,总的感觉是,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十余万言,但戮不得,不论接触到它谈的哪一个问题,一戳就是一个窟窿。这是‘屈原传说’论者的悲哀。但愿何天行在‘屈原传说’论者中不具有代表性!”

汤炳正《〈离骚〉绝不是刘安的作品——再评何天行〈楚辞作于汉代考〉》:“不料八十年代的今天,在日本学术界掀起‘屈原否定论’的高潮中,何氏的《楚辞作于汉代考》竟被誉为‘最周密、最系统’的著述(见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会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中国文学研究》三期,《稻畑耕一郎‘屈原否定论’系谱》)。这就是我不得不旧事重提,再次评论一下这部书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所以何氏之说,矛盾百出,漏窦丛生。本文所揭示者,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陆永品《评“屈原否定论”者的研究方法》:“屈原确有其人,他的作品亦客观存在。至于屈原的生卒年及其部分作品真伪问题,仍有待于深入研究。我们反对用以偏概全、主观臆断、假设推理的方法研究屈原,并不反对开展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正常研讨。如果有人有确凿的史料,或从考古中发掘出文献,的确证明屈原真的不是楚怀王时代的人,证明他的作品真的是后人伪作,我们尊重科学的结论,将改变原来的看法,重新评价屈原问题……我和不少同行,决不会因为‘屈原否定论’者凭空一而再、再而三地散布否定屈原的言论,就动摇对屈原的信念。”

徐志啸《论〈天问〉〈橘颂〉之题旨与来源——与三泽玲木先生商榷》:“三泽先生在《考辨》一文的末尾有一篇附记,其中写道‘至于有关《天问》《橘颂》等篇来源的推论,现在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思想飞跃了一些,请先生们彻底批评。’我们佩服三泽先生在学术研究上的大胆突破、勇于畅述新见……不过,这种勇气与创新精神需建筑于充分掌握大量可靠、扎实的材料基础之上,而不是凭空臆想所能奏效的。我们认为,倘若三泽先生对《天问》《橘颂》的推论是基于中国历史上确有屈原其人,且《离骚》等作品确系屈原所作的结论之上,那么,《考辨》中的有关《天问》《橘颂》的论断不妨存为一说,对今人研究《楚辞》或不无参考价值,然而,遗憾的是,三泽先生的推论完全是由否定屈原其人及其作品的前提推导而成的,这就不免成了沙砾上建屋,没有基础了。”

赵逵夫《日本新的“屈原否定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根源初探》:“总的说来,日本某些学者怀疑作为伟大诗人的屈原其人在历史上之有无,有历史方面的原因,有文化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屈原研究本身的原因。关于对屈原的看法,是一个学术问题,我们应该细致地分析新的‘否定论’产生的背景与发展过程,指出其错误之根源,但更重要的是要深化我们对屈原的研究,以期解决一些可能解决的问题。”

梅琼林《20世纪中日“屈原否定论”及其批判》:“屈原是伟大的,《楚辞》是不朽的,中华民族因此而感到骄傲,中国文学史因其而增添了一页光辉的开头篇。但自廖季平首创‘屈原否定论’以来,‘否定’与反‘否定’一直并行迄今的以上事实表明,古代文学研究者所肩负的责任是相当重大的,因为他们既要对历史的真实负责,亦要对文学的真实负责。”

谨按:自徐旭生、陆侃如于1921年在《读书杂志》第四期分别发表《〈天问〉释疑》、《读〈楚辞〉》二文,掀开了学界批驳“屈原否定论”的序幕。上述诸多著述或从文史角度进行材料检验与考辨,或着眼于出土文物予之驳斥,或立足于方法论指出“否定论”存在逻辑错误,或结合音韵学、文艺学、民俗学等对之进行怀疑解析。经由诸多学者长期不懈的探讨,“屈原否定论”已经被学界定为谬说,淡出“楚辞”研究领域而不复为人称引。

(二)里籍

秭归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卷三十四引袁崧语:“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衣石犹存。”

郭沫若《屈原研究》(页14—15):“秭归的‘归’字是古归子国的孑遗,金文有归伯簋,便是那个归国的遗器。秭字不能解,并不是因为姊姊回来而名之曰‘秭归’。……乡里的说法大约是正确的。”

詹安泰《屈原与〈离骚〉》(页36):“说到他原来的老家,还是秭归一说比较可靠。”

江陵说。

孙作云《屈原的故乡是哪里》(《孙作云文集》,页136):“屈原的故乡,在今湖北省江陵县。……说屈原的故乡在楚国京城,今江陵,主要是根据屈原的作品《哀郢》。”

喻宗汉《屈原故乡考》:“因此,循名责实,屈原故乡不当在今秭归,只能在今江陵、沙市(荆沙)一带。”

龚维英《屈原里籍考》:“楚都是‘郢’,即今之湖北江陵,此处应为屈原的出生地。”

张世春《屈原生于江陵考辩》:“综上所述,屈原生于江陵,秭归并非故里。”

吴郁芳《屈原是江陵人不是秭归人》:“可见屈原是出生于大野、平原之地,正与郢都地貌相符。另从屈赋中所展示的地理风貌来看,洲、渚、皋、泽、湖、原、野,也正是江陵地区的景观。而秭归位于江峡之中,全是山区地貌。”

汉寿说。

黄露生《屈原的出生地在湖南汉寿》:“屈原的故乡,就是在他长期‘流放’的沅湘地区,屈原的出生地就是在湖南汉寿。”

武陵说。

阮先《屈原故里秭归说质疑》:“学术界存在着屈原故里在秭归一说,这一说法有两大疑点:一是楚人最初建国的地方是河南的楚丘和丹阳,不是长江三峡的秭归;二是屈原先祖屈瑕‘食采于屈’的屈地,不可能在归国境内的秭归。我们由《橘颂》、《渔父》、《哀郢》、《招魂》等篇章可以推测屈原的故里应在楚国南部,具体说应在江南的武陵郡境内。”

二、生平

(一)世系家族

1.世系

汉刘向《新序·节士》:“武王……遂僭号称王,始都于郢。是时生子瑕,受屈为客卿,因以为氏。”

汉王逸《楚辞章句》注引《帝系》:“颛顼娶于腾隍氏女而生老僮,是为楚先。其后熊绎事周成王,封为楚子,居于丹阳。周幽王时生若敖,奄征南海,北至江汉。其孙武王求尊爵于周,周不与,遂僭号称王,始都于郢,是时生子瑕,受屈为客卿,因以为氏。”

唐林宝《元和姓纂·屈》:“屈,楚公族芈姓之后。楚武王子瑕食采于屈,因氏焉。屈重、屈荡、屈建、屈平,并其后。”

清马骕《绎史·世系图·楚世系》之《屈氏世系》:其一,武王→文王→敖渚。其二,屈瑕→屈重→完→荡→屈御寇→屈朱。其三,到→建→生→伯庸→屈平。其四,→屈匄。

詹安泰《论屈原的阶级出身、政治地位及其在文学上的作用》:“屈氏是以邑为氏的,它在‘王族三姓’中来源最早,世系最长,《左传·桓公十一年》(前七〇一)里就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屈瑕是楚武王熊达的儿子,官至‘莫敖’,食邑于屈,因以为氏。春秋时代,屈氏人物可考的屈瑕以后,有屈重、屈完(庾信《拟连珠》作屈倪)、屈御寇、屈朱、屈荡、屈到、屈建、屈生、屈巫(后奔晋)、屈狐庸(明陈士元《姓汇》引《姓源》作屈孤庸。屈巫的儿子,仕晋)、屈荡(是屈建同时人,和上举屈建的祖父屈荡有别),屈申、屈罢、屈申、屈庐、屈子场、屈弗忌(子阎以下,都是屈巫之族)等;战国时代的屈氏人物,比屈原稍前的有屈宜臼,屈原的父亲屈伯庸,和屈原同时的有屈匄、屈盖,比屈原稍后的有屈署。”

周笃文《屈原的首丘情结及屈氏封地考略》:“郢都江陵是屈原的出生地。作为世袭的显宦巨族,自不能远离政治中心,过着封君的生活。从前面言及的‘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可知,太公五代子孙,均居周京,未返封地,即是成例。所以在屈原的作品中,大都视郢都为故乡,就是这个道理。沅湘环洞庭湖区,为屈氏封邑所在。”

黄崇浩《屈原父名屈章说——兼考战国时期屈氏与莫敖之关系》:“《战国策·楚策》中的莫敖子华实名屈章,亦即伯庸,是为屈原之父……提出屈章乃是屈原之父,不但能够从这种无奈中走出,而且丝毫不会影响句中所表达的自豪感。因为,子华,即屈章,或者说是‘伯庸’,职任莫敖,位列大夫,继承祖业,大有史家风范,受威王垂询,可见是颇受威王重视的大臣……楚之屈氏,自楚武王始,下迄屈原,历时四百余年,可谓楚国长盛不衰的特殊贵族。”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屈氏渊源与世系表》:“屈瑕—屈重—屈完—屈御寇(子边)—屈子赤角(子朱)—屈荡—屈巫(巫臣)—屈狐庸—屈到(子夕)—屈荡—屈建(子木)—屈申—屈生—屈罢—屈春—屈建—屈庐—屈固—屈将—屈宜臼—屈□(上)—屈匄—屈原。”

2.家族成员

(1)伯庸

屈原之父说。

汉王逸《楚辞章句》:“皇,美也。父死称考。《诗》曰:‘既右烈考。’伯庸,字也。屈原言我父伯庸,体有美德,以忠辅楚,世有令名,以及于己。”

唐吕延济注《文选》卷三十二:“皇,美也。父死后称之曰‘考’。伯庸,原父名也。”

宋朱熹《楚辞集注》卷一:“皇,美也。父死称‘考’。伯庸,字也。”

清王夫之《楚辞通释》卷一:“父曰皇考,皇,大也;伯庸,其字,古者讳名不讳字。”

詹安泰《屈原与〈离骚〉》(页160):“王注‘我父伯庸’的解说还是可信的。”

姜亮夫《重订屈原赋校注》(页5):“战国之际,固多以皇考称父者矣,征之六国金文,则齐侯因□敦(即史记之因齐)‘皇考孝武□公’,即因□之父。虢叔旅钟:‘丕显皇考惠叔’,即虢叔之父。颂鼎:‘用乍朕皇考龚叔皇母龚姒宝尊鼎’,龚叔即颂之父。齐子仲姜镈:‘用享用孝于皇祖圣叔,皇妣圣母,皇祖又承惠叔,皇妣又成惠姜,皇考□仲,皇母’,叔夷钟:‘用孝享于皇祖皇妣,皇母皇考’,陈逆簠:‘以享孝于太宗皇祖皇妣皇考皇母’,皆其证。其见于仪礼聘礼者曰:‘孝孙某,荐嘉礼于皇祖某甫,皇考某子’。此名又见于《诗·周颂·闵予小子》,‘于乎皇考’、‘休哉皇考’皆是。则刘向以为先祖之言,为不翔实。且‘朕皇考’一词,亦战国习语,仲□父敦:‘朕皇考迟伯,王母迟姬’;史伯颂父鼎曰:‘朕皇考釐仲,王母泉母’。则不仅皇考称父,而朕不以专指豪酋大君,又不仅诗书礼有其征矣。且即以本文论,上言‘皇考曰伯庸’,下言‘皇览揆余’而命名,义即三月父命之制,勿事更张为也。”

屈原远祖说。

汉刘向《九叹·纷逢》:“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

唐刘知幾《史通·序传》:“屈原《离骚》,其首章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显名字。”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唐五臣注《文选》云:‘古人质,与君同称朕。’又以伯庸为屈原父名,皆非也。原为人子,忍斥其父名乎?”

清王闿运《楚辞释》卷一:“皇考,大夫祖庙之名,即太祖也。伯庸,屈原受姓之祖。屈,楚大族,言己体国之义也。若以皇考为父,属词之例,不得称父字,且于文无施。”

同类推荐
  • 无忧树

    无忧树

    在无情的自然规律面前,它与衰老抗争着,顽强地行进着愈来愈少的生命的旅途。虽然失去的总在失去着,却如一块石头失去许多而最后成为一尊雕像一样。历史老人的雕刀,使它愈是变得凝重、生动、练达,去完成它最圆满的一座墓碑。
  • 大家小书:给少男少女

    大家小书:给少男少女

    《给少男少女》中所收的文章是1944年李霁野到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前后为同学做的六次演讲,被誉为是“亲切坦白的教育”,围绕读书与生活,爱的艺术,大自然的乐趣等话题娓娓道来,对年轻人的身心教育有独到的见解,开启心智,启发智慧,并对生活自然抱有温暖热爱之心,作者知识渊博,人生体验丰富,思路流畅活泼,对青少年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 大地上的事情

    大地上的事情

    散文作家苇岸全部关于自然主题的作品结集,包括其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一九九八廿四节气》、《放蜂人》等。全书文字优美,思想深邃,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与万物的浩瀚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这些散文内容涉及蚂蚁、蜣螂、胡蜂等昆虫;麻雀、苇莺、杜鹃等鸟雀;麦子、白桦等植物;日出、大雪等物候……以最美的汉语描画出最壮丽的万物,并由此提出,人类以大地为居所,应当对此怀有谦卑的感激之情,而不要成为一个妄为的物种。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裴多菲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裴多菲

    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一入再入之红:日本文学行走随笔

    一入再入之红:日本文学行走随笔

    这是一本关于日本文学之旅的随笔集。多次往返日本,你知道京都、金泽、镰仓何以成为日本三大文艺胜地?如三岛、太宰、岛崎、紫式部等作家与清水寺、三鹰、马笼宿、箱根有何渊源?夏虫色、琉璃色、踯躅色是什么颜色?谷崎润一郎的墓地,为何分立着刻有“空”与“寂”的两块墓碑?作为“文豪之家”,日本几乎每处都与为人熟知的作家作品们紧密相连,从东京、镰仓,到伊豆、京都,跟随洁尘的脚步,我们一步步走在日本的土地上,也走在文学的城堡里。作者以个人的旅游行迹为线索,对日本文学进行了重新梳理,遂成此书。
热门推荐
  • 蜕皮与新生

    蜕皮与新生

    向静单腿盘坐在地板上,两只眼睛望着仍在渗出鲜血的膝盖,嘴角浮现出一丝神秘的微笑。......向静抬起头,她脸上的两滴血滴,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
  •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亲情故事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亲情故事

    本书用平淡的语言、感人的真情展现了至纯至真的亲情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如一把灵动的钥匙,带你的心灵去体会人世间温情洋溢的至情至爱。
  • 农门闺色之辣妻当家

    农门闺色之辣妻当家

    飞来横祸,堂堂金杯市首席外科圣手医竟然被一道响雷劈中?作孽!重获新生,前世风光的她成了破落山村的极品‘疯女’张春花?坑爹!破旧山村,草庐一方,亲爹却是良田几亩,屋宅亮堂。娘亲偷偷送粮食就被打断腿。小弟嫌弃她疯癫不肯叫姐姐。地主爷爷枯木逢春娶新妻,色衰奶奶走投无路来投靠。天作孽,难道带着奶奶去啃树皮!张春花愤怒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好身体离不开养生学

    好身体离不开养生学

    中医养生虽然听起来似乎很陌生,但是如果能把其中的方式方法为己所用,确实有着不可低估的功效。要不为什么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皇亲贵族们都有自己秘不外传的“私家医生”呢?翻开本书中的内容你会发现,原来中医其实是一本好玩的故事书,而养生更是在日常的闲话中就可以轻轻松松实现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神成长故事

    女神成长故事

    安璐是个懦弱的女生,在朋友的帮助下,她成长了,与一名男明星有了一段爱情故事,可是命运会因此好起来吗?安璐的生活何去何从?
  • 半晨暮月

    半晨暮月

    缘分只定今生,因果可以受千百世的轮回。一段时隔千年的重逢。却注定要受最后一场宿命的安排。暮晨,日月交替间的晨光,注定转瞬即逝。月半,月满人圆,月半却注定有一半缺憾。吴暮晨和江月半在大学毕业季相遇相恋。当得知自己没有余生去爱江月半之时,吴暮晨以不爱之名与江月半分了手,死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给因玩世不恭车祸失明的董睿泽,希望能替自己再见江月半。以为吴暮晨是真的不在爱自己江月半,伤心欲绝,独自逃离了这个有吴暮晨影子和回忆的城市。而小江月半五岁的董睿泽重见光明,找到了江月半,并爱上了这个心如月光一样清透的女人。当江月半得知吴暮晨离开自己的原因,她将何去何从,又是否会接受这个有着吴暮晨眼睛的董睿泽……
  • 那个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

    那个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

    希望你们喜欢这个世界,参观参观,欢迎二次O(∩_∩)O~
  • 长安在歌

    长安在歌

    她任性,她腹黑,她心思细腻,洒脱不羁,有权有势。她因一个卜卦而不得已女扮男装,成了声名在外,无人不知的南国王爷,手握御甲权倾七都。在权衡交错间,她遇见她爱的和爱她的人。长安不仅是她的家也是她的名字,她可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可以心怀相思更甚相思。她的生命里遇见了很多人,那些人与她相遇相知,有人留下有人离去。她穿梭于朝野,却也穿梭于江湖。
  • 美食神王

    美食神王

    号外号外,喜欢美食的吃货请一定进来看看。这不仅是一本小说,更是一本菜谱。饮食男女,世人皆吃货。留住了男人的嘴,就等于留住了男人的心。留住了女人的嘴,就等于留住了女人的身。想要学做菜的帅哥美眉,可以来看一下,保证你不虚此行。沈凌,一名登上时代封面的厨神,意外死亡,穿越异界,成为美食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