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62300000002

第2章 决策内幕

·邓小平隔海远眺祖国的宝岛台湾,他联想到急需发展的海南岛,不禁陷入沉思……

·邓小平细心地交代习仲勋:把海南搞活,把海南的建岛方针转变过来,与三中全会的方针一致……

·一个大学生说:“历史上人们把海南看成是‘流放岛’,解放后人们把海南看成‘下放岛’,现在人们把海南看成‘开放岛’。”

邓小平指示开发海南

1984年2月8日,正在厦门特区视察的邓小平登上了鼓浪屿,当他隔海远眺祖国的宝岛台湾时,联想到急需发展的海南岛,他久久没有说话,陷入了沉思……

海南省史志专家邢诒孔后来说:“正是对深圳、珠海和厦门等经济特区的视察,看到特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并联想到祖国统一大业,才坚定了邓小平加快海南改革开放步伐的想法。”

此时,中央已在广东省先后设置了3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开始考虑海南开放的问题。

当时,全国各地的人民也都在关注着海南。许多人前往海南岛观光旅游。

20世纪80年代初期,词作家郑南前往海南采风。郑南迷恋上了海南岛迷人的自然风光,他感觉海南岛犹如镶嵌在祖国南海万顷碧波之中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在三亚鹿回头招待所内,郑南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这样一首歌词: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

海南岛上春风暖,好花叫你喜心怀

三月来了花正红,五月来了花正开

八月来了花正香,十月来了花不败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花果遍地开

百种花果百样甜,醉你甜到心里外

柑桔红了叫人乐,芒果黄了叫人爱

芭蕉熟了任你摘,菠萝大了任人采

这首名叫《请到天涯海角来》的歌曲通过建筑工人沈小岑用甜美的嗓音演唱后,一时风靡全国。从此,全国人民的目光开始凝视海南。

《请到天涯海角来》再一次热播,是在通往广东湛江的列车上,众多乘客要求列车员播放这首歌。在他们的心中,有着共同的目的地:一路向南,向南,直到海南。

海南岛优美迷人的热带风景令人沉醉,然而海南岛贫困落后的面貌却让前来参观的人们心情沉重。

海南拥有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然而目前它还是那么贫困,国民生产的总产值才50多亿元,还不如内地富裕的一个县多,每一年国家都要给海南几亿元的财政补助,有些贫困地区,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

当年,一个作家来到海南旅游,他对海南的热带风光十分迷恋。但是,当他向一个海南的干部诉说他对海南的美好印象时,这个干部却十分激动地说道:“你们这些外来人,来了又走了,看到的只是些山呀、水呀,槟榔呀,椰子呀,回去就写诗、写文章,把海南写得如何美、如何好,可你们并不真正了解海南,海南穷啊!”

作家十分吃惊地抬起头来,他有些疑惑地看着这个干部。

这个干部继续说:“海南605万人口,现在还有六分之一的人处在贫困线下。你知道什么叫贫困线吗?也就是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其实,这还不算最苦的。山里的黎族老乡,有许多人家现在还是‘三块石头支口锅,一根竹竿挂衣裳。’保险公司在那里试点,有一家被火烧了,算来算去,全家财产还不足40元。”

这个干部叹了一口气,又接着说:“前些年,我在下面蹲点,我住的房东家灶上用麻绳系着块又黑又脏的猪肉,来了客就把那块猪肉解下来放在热锅上切切炒菜。他们家有个上学的孩子,只有他才能享受到用酱油冲碗清水喝的待遇……”

当时,海南的建岛方针是“加强防卫,巩固海南”这8个字。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各级领导一直把海南作为国防建设的前哨,国家投入海南的钱,多半用于国防建设。

正因为如此,当时的海南,显得贫穷、落后。

改革开放初期,海南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从湛江调任海南行政区区委书记的姚文绪,刚一上任就收到一份请求拨款的报告。缘由是公社改成乡镇,换牌子需要钱。姚文绪觉得不可思议,他忍不住问:“乡镇难道穷得连换一块木板牌子的几十块钱也要向上伸手?”

下面回答说:“我们实在拿不出。”

乡财政穷到如此地步,老百姓的口袋里还能有多少油盐柴米钱?

海南穷,穷则思变,穷怕了的海南一直渴望着,有朝一日把贫穷的帽子扔进南海波涛里,从此与贫困绝缘。可是,海南的发展之路,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海南区党委在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中,开始考虑海南如何发展这个问题。海南区党委向广东省委打报告,他们在报告中要求中央对海南转变建岛方针。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读完这个报告以后,明确表示支持海南区党委的意见。

接着,习仲勋又给邓小平打电话,他在电话中汇报了自己的想法,邓小平十分爽快地表示支持海南转变建岛方针。邓小平还细心地交代习仲勋:

把海南搞活,把海南的建岛方针转变过来,与三中全会的方针一致,加快海南的经济发展,重视发挥海南的作用。

习仲勋感觉到邓小平对海南的问题已经有了想法。

很快,习仲勋按照邓小平的指示,他在海南区委常委会上做出决定:

给海南“松绑”,转变海南的建岛方针。

不久,习仲勋特意来到海南,在海南召开干部大会,十分郑重地宣布这一决定。

此时,习仲勋已经下定决心把海南搞活,为此,他多次向邓小平汇报海南的情况,征求邓小平的意见。

事实上,邓小平一直在热切地关注着海南的发展,邓小平本人也从来没有忘记海南这片热土。他对海南岛是十分熟悉的。1961年,他到海南的时候,他沿着岛上的3条干线,十分仔细地把海南看了一遍。物产富饶的海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0年6月30日,国务院和广东省政府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在北京召开海南岛问题座谈会,海南地区的负责人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专门研究如何加快海南岛经济发展的问题,总结出《海南岛问题座谈会纪要》,并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国。

广东省和海南区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

1980年9月12日,《海南日报》发表题为《贯彻新方针,迈开新步伐》的社论。社论号召全岛人民:

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搞活的步伐,加速海南岛的经济发展和建设。

社论发出以后,海南人民都意识到,海南的建岛方针转变了,全岛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发展经济上来了。此时,治穷致富已经成为海南人民共同的心声。

很快,海南地区呈现出令人惊喜的变化。农村盖新房的,买电视机、摩托车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变得焕然一新。

习仲勋及时把这些情况向邓小平汇报,邓小平也感到十分高兴,他果断地说:“好!就这么干!”

没过多久,当时兼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就做出这样的指示:

调整海南岛上的军事部署,军队要支持地方的改革开放。

邓小平下达指示以后,海南的经济发展更快了,海南上又出现一片新气象。

在此期间,习仲勋调到中央工作,原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接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

任仲夷接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以后,继续为把海南经济搞活而努力。

1981年6月7日,任仲夷在广东省委扩大会议上宣布:

要让海南有更多的自主权

开发海南主要靠政策

海南要以开放促开发

此后,“以开放促开发”这句口号成为海南新的建岛方针。

1982年12月12日,国务委员谷牧和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王震在北京再次召开海南岛开发建设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明确提出:

加快海南的开发建设,主要是给政策。给海南的政策,应该比给广东和福建两省的政策还要宽。

当时,谷牧分管经济特区工作,他经常往来于各特区之间,人们都称他为“特区大使”;王震则对海南怀有特殊的感情,他曾经多次来到海南检查工作,对海南十分熟悉,他对海南的开发建设更是热心,因此,邓小平请他协助谷牧负责海南的改革开放工作。

这次座谈会结束以后,国务院组织8个部委组成工作组,工作组很快来到海南考察。

1983年年初,中央和广东省的许多领导人都来到海南岛,共同商议海南的发展大计。

当时,人们都预感到中央将要对海南采取重大行动。

1983年春天,中央先后3次在北京召集国务院有关部门、广东省和海南负责人开会,讨论加快海南开放开发的方针政策,最后形成《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

1983年4月1日,中央将《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以1983年中央下发的第十一号文件的形式转发全国。中央成十一号文件规定:

海南岛的建岛方针是以对外开放促进内部开发。

与此同时,中央十一号文件还宣布中央给海南下列8个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

1、海南的某些重要矿产资源经国家批准,海南可以同外商合作开发。

2、利用外资项目总投资在5000万美元以下的,海南可以自行审批。

3、海南岛内的“三资”企业所得税第一、二年免征,第三年起按15%的税率征收。

4、海南利用外资项目需要进口的器材、设备、原料、种子、种畜等免征关税。

5、海南可以使用外汇留成进口海南市场短缺商品,包括国家控制的17种商品。

6、海南可以采用各种可能方式同外商合作发展旅游业,同外商合资合作的旅游项目所需进口器材、设备、物品免征关税。

7、外商和外国人来海南由海南审批核发签证。

8、海南超基数产品可以自行组织出口。

此时,中央把许多经济大权下放给海南,海南已经成为准经济特区。

中国开放海南岛的消息在国内外引起极大的轰动。

许多人通过打印、手抄的方式复制中央十一号文件。人们争相购买印有中央十一号文件内容的报纸、杂志,大家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寂寞多年的海南岛。

当时,不少人怀着无限的憧憬奔赴海南。通往海南的汽车、海轮一再加班,就连飞机也人满为患。

海南岛开始热闹起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海南热”来临了。

短短一个月内,来到海南的外商、港商考察团就达到20批。

与此同时,许多中青年干部和大学生也要求调到海南工作。

一个大学生说:“历史上人们把海南看成是‘流放岛’,解放后人们把海南看成‘下放岛’,现在人们把海南看成‘开放岛’。”

还有人说:“中央这样重视海南,海南的未来一定很美好,我们对海南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这些都是海南在解放后几十年里第一次出现的“奇迹”。

邓小平看到海南岛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感到十分高兴,他兴致勃勃地说:

一个好的政策,大可以强国富民,小可以富岛富家。海南的开发和发展,现在主要靠政策。

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在与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座谈时指出:

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

邓小平有关开发海南的想法逐步得到落实。

中央设立海南行政区

1984年5月3日,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设立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的建议》。会议决定:

设立海南行政区,统一管辖海口市、琼山、琼海、文昌、万宁、定安、屯昌、澄迈、临高、儋县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及其所属的三亚市、东方、乐东、琼中、保亭、陵水、白沙、昌江县以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海南行政区设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一级地方国家政权机关。行政区人民政府设主席、副主席,由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归广东省人民政府领导。海南行政区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另行规定。

从此,海南行政区由地区级升格为副省级,设立海南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区不再是广东省的派出机构,而是一级拥有省的权力和职能的立法机构和执法政府,为海南准备建省办经济特区打下了基础。

海南行政区成立以后,邓小平继续探索着海南的发展道路。

1984年5月29日,邓小平会见美国著名企业家哈默时说:

我们决定开发海南岛。利用天然气还可带动其他行业。这里铁矿丰富,可以发展钢铁工业。

5月31日,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经济政策。

此时,邓小平对海南的发展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

1984年10月1日,广东省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成立大会在行政区办公大楼前的广场隆重举行。海南行政区党委书记姚文绪主持会议,广东省副省长李建安代表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致辞。

当时,《海南日报》只有包括吴秋光在内的3名摄影记者。面对这样一件政治大事,该报社领导决定派美术摄影部唯一的共产党员吴秋光完成这一任务。

“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大牌悬挂的那一天,吴秋光早早就赶到了区政府办公地点,也就是现在的海南省政府办公区。他带了两部相机,一部莱卡相机装黑白胶卷,一部海鸥相机装彩色胶卷。

吴秋光后来回忆说:“对这样的重大活动,带两部相机是必须的,带黑白和彩色两种胶卷拍摄也是为了便于留存资料和发稿。”

当时,海口市海府路还只是左右车道,车辆不多,但是因为挂牌庆典是在马路边,海府路封路了。参加挂牌的有机关工作人员、军人、学生和自发前往观看的群众等,现场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十分热闹。

9时多,挂牌的队伍从办公楼里走出来,两名军人抬着“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的牌匾走在前头,后面尾随着区公署领导和广东省的一位副省长等。

此时,海南还是广东省的一个偏远海岛。

吴秋光从容地用两部相机轮换着拍了好几个镜头。

吴秋光后来回忆说:“当时,在警戒线内只有我和《南方日报》的记者在拍照。警戒线外有拍照的,但不能像我这么靠近拍摄。回来冲洗一看,几乎每一张底片都十分到位地留下了挂牌前后的场景。”

后来,这张挂牌队伍走向大门的图片成了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成立挂牌照片中最经典的一张,也成了吴秋光的一张显赫名片。很多人只要看到这张相片就能说出吴秋光的名字。

中央决定在海南建省

海南行政区成立以后,党和政府继续关注着海南地发展。

在此期间,邓小平请几个中央领导人来商议海南发展的问题,这些领导人都提出这样地建议: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邓小平又把陈云、李先念、徐向前、杨尚昆、王震等人请来,征求他们对海南发展的看法。

这时候,陈云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先念是国家主席;杨尚昆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王震则是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王震首先表态,他支持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徐向前对王震的意见表示赞同。

接着,陈云说:“海南的问题主要是政策问题,我赞成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李先念和杨尚昆也十分郑重地表示同意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听了王震等人的发言,邓小平陷入沉思之中。

不久,邓小平指示中央有关部门加快海南改革开放的步伐。

1986年8月21日,国家计委受国务院委托发出通知:

赋予海南行政区以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实行计划单列。

1986年10月5日,王震来到海南考察,他重点考察了农业和旅游业。王震广泛征求各级领导干部对海南下一步开放开发的意见。

12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来到海南考察。李鹏重点考察海南的能源、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情况。李鹏强调:

继续搞好海南的开放和开发,逐步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

接着,许士杰等人上交了有关海南发展的报告,在报告中建议:

第一,建议把海南从广东省划出,成立海南省。

第二,实行比深圳等经济特区更开放、更灵活、更优惠的政策,把海南岛办成经济特区。

第三,利用海南的各种优势,特别是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再加上政策优势,把海南办成大试验区,进行改革开放的超前试验。

第四,在海南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海南与台湾和香港的合作,落实邓小平的设想。

1987年上半年,中央决定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在会见前南斯拉夫客人时,第一次向外界提出创办海南经济特区的设想,他说:

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

邓小平回想起他在1960年视察海南时,海南岛丰富的自然资源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

他又接着说:

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丰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

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

邢诒孔后来在谈到邓小平在海南发展这个问题上进行的探索时,他充满感情地说:

从“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到“我们决定开发海南岛”,再到“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那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体现了邓小平对海南改革开放从想法到决策再到具体实践的过程,也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积极稳妥”的改革方针。

邓小平同志的3次讲话,为海南加快改革开放、建省办大特区奠定了方向。

好好发展,这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海南经济特区的亲切鼓励、殷切要求和深情期望。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实践向人们展示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威力,如果对海南岛实行特殊政策,就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整个海南的面貌,使海南迎头赶上,对祖国统一大业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同类推荐
  • 爱国新风:全国深入开展禁毒运动

    爱国新风:全国深入开展禁毒运动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拆散的笔记本

    拆散的笔记本

    本书是作家洪烛的一部随笔作品集。书中所收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流畅优美,再现了作者浓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读后使人有一种美的文学享受,非常值得一读。洪烛的这本随笔集,就像一本拆散的笔记簿,记录了生活、情感乃至艺术对作者的影响。那被风掀动的书页里蕴藏着个性化的思想。这些文字远离精雕细琢的“小美”,而向泥沙俱下的“大美”靠拢。
  • 曾国藩家书精选集

    曾国藩家书精选集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的“三不朽”之说。《曾国藩家书精选集》是曾国藩在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之余,写给家人子弟的书信。曾氏家书行文随想面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灼见,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一部家书足可以体现曾国藩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 崆峒山文化研究论文集2007年卷

    崆峒山文化研究论文集2007年卷

    文章讲述的是:崆峒文化价值的多维性与多层次性,关于崆峒文化研究的一些思考程金城,崆峒华夏远古文化之源刘亚民刘启文等内容。
  • 携驴旅行记(译文随笔)

    携驴旅行记(译文随笔)

    斯蒂文森十分珍惜自由自在的日子,他曾几次去法国作长期旅行。有一次,正如《携驴旅行记》中所述,他离开家乡独自来到山地市镇莫纳斯提埃,赶着毛驴横穿过塞文山区,一路上随处与偶然相识的人闲聊,到夜里睡在星光下。一路上,法国南部山区的风物卷随着作者旅程的推进徐徐呈现在读者面前。还有,不得不提及的是书中另一个主人公“小温驯”。“小温驯”是作者为其旅伴小毛驴起的名字。作者以诙谐幽默的笔触描述了作者小知识分子式的幻想在丝毫不谙人文风情的“小温驯”面前的彻底破产,从而导致与“小温驯”一路上颇具张力的关系,读来妙趣横生,令人不禁掩口而笑。
热门推荐
  • 目若星辰

    目若星辰

    天生注定,她要在二十岁的时候来到这个什么鬼朝代,当什么将军府的四小姐!虽然是百般不愿,但看在有个很帅且很温柔的三哥,她也暂且忍了。一道圣旨,将她赐婚与三皇子。这下可好了,嫁娶,宫变,她的命运竟也一同步入险境!
  • 爱的改变,为你改变

    爱的改变,为你改变

    什么?!同居!!!帅是帅,外表像天使,内心却是魔鬼般邪恶!在外面,温柔!在家里,霸道!天使原来是魔鬼,OMG!林雅静:你装,你继续装,看你能装到多久。
  • 穿越后做大佬

    穿越后做大佬

    身为帝都的特种兵,云月轩那是无敌的存在身手超绝,无人打的过她在一次任务中,竟然被内奸所害,力战致死老天都看不过去,让她穿越了从此尚武大陆的一女子上天入地开门派,考状元,征战沙场,走向传奇人生至于爱情,云月轩表示不屑一顾但看到后面的清王云月轩“……”好像打脸了有人向楚清告状,说王妃太凶残了楚清表示我家王妃最温柔了被打残的一群人“……”清王,你这样子良心真的不会痛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逆天逆地神王妃

    逆天逆地神王妃

    “为什么……”“因为我恨你啊,你应该去死!”说着,把刀捅得更深了点。他的亲妹妹,就那么被他杀死!他狠狠抽出刀,抹去把柄上的指纹,随地一扔,便头也不回的走了。女孩眸中满是不甘。若我有来世,要让你这个渣男不得好死!她怀着不甘,停止了呼吸。再次张开眼时,她发现她玛丽苏的穿越了……
  • 枭乂

    枭乂

    少年伏念安,因身世之迷游历天下,看尽人间风雨,看尽朝堂诡辩,终证大道。
  • 太古蛮神

    太古蛮神

    上古时代,蛮者以力抗天,用铭纹锻其身,持斧开天地,挥刀斩星辰。姜平,一个被族人抛弃的蛮族少年,在得到了一个神奇的铭纹图之后,他的一切从此改变,且看他如何崛起于阡陌之中,纵横与九天之上,成就一代太古蛮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第一季月之影

    第一季月之影

    灵异?……宥铭学院隐藏杀机,月光下神秘女孩现身,苏家少爷偶遇女孩的奇异事件……
  • 日本与日本人

    日本与日本人

    以东西方对照的眼光来研究日本和日本文化,尤其是从心理、哲学上解剖了日本人整个的内心生活;从日本人内在的和外表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心理学的和伦理学的各方面,描摹日本的国民特性。要研究他们的全部生活,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参考。《日本与日本人》跃进日本文化的汪洋,走进日本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