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62900000002

第2章 探索出路

·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给大家鼓劲:“干好了,闯出条路子;干不好,我做检查。”

·李先念说“哪些事情应由中央和地方部门管,哪些应由企业自己做主,还需要认真调查研究。”

·田纪云笑着对国家财政部的同志说:“水涨船高,发大财的还是国家嘛!”

邓小平提出企业要改革

1978年,这是在新中国历史上非常关键的一年,此时,在神州大地上的各行各业,都在渴望着一个字,那就是“变”。

而已经在共和国历史上,存在了20多年的国有企业,对“变”的呼声更高。

原来,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经过3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我国初步建立了以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高度集权式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在很多方面借鉴了苏联的经验,然而更主要的,它是从解放初期我们所面临的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出发的。

在当时,这种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于集中全国有限的财力、物力,迅速恢复凋敝的国民经济,抑制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的局面,应付抗美援朝的巨大开支,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一体制的建立,也是最大限度地积累资金,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最有效的方法。

我国正是在这一时期,完成了统一财经,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任务,并通过粮食的统购统销等措施,顺利地展开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为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然而,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扩展,这种体制的问题和弊端就日益暴露出来了。

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全国的经济活动都纳入中央的计划,人、财、物和产、供、销都由中央各有关部门统管,地方和企业几乎没有任何自主权,这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助长了严重的官僚主义。

此后,虽然国家又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过几次尝试,但大都是在“放权”与“收权”的范围内打圈子,要么由中央管,要么由地方管,要么双重管,最终形成一种“一统就死,一死就叫,一叫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又统”的恶性循环,生产力的发展依然受到极大限制。

1975年,邓小平复出后,开始主持中央工作。在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的支持和帮助下,邓小平抓住时机,大刀阔斧地开始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

在此次整顿中,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中心,邓小平明确提出:

要对企业在责任制等体制方面的问题进行整顿,进行改革。

经过全党上下的共同努力,这次整顿对于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实际成为后来的全面改革的先导。

邓小平在整顿中提出的要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要实行对外开放等思想以及一系列的相应措施,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一次预演和尝试。

1976年以后,我们党开始逐步着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了。在此情况下,党中央也开始了对改革开放方针的探索和酝酿。

1978年9月,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的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

要勇敢地改革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上层建筑。为了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应该改革计划体制、财政体制、物资体制、企业管理体制和内外贸体制,建立起现代化的经济组织、科研组织、教育组织和管理制度。

中央决定扩大企业自主权

1978年10月11日,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此次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大会致词。

邓小平在致辞中说:

进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在提交给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讨论的《1979-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中,此次会议对经济战线提出了必须实行三个转变的要求。

其中,第二个转变,就是要从那种不计经济效果,不讲工作效率的官僚主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转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把民主和集中很好地结合起来的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69名,候补中央委员112名,中央及地方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此次会议是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次会议,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关于改革的主要目标,参加会议的多数同志认为,必须改革现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因为计划是龙头,它不改革,别的体制就不好改。

还有同志说:“现在的计划体制统得过死,用行政办法管理企业,不讲经济核算,不计经济效果,吃‘大锅饭’。管理体制也不合理,制度繁琐,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也提不高办事效率,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必须下决心改革。”

改革究竟从何处着手呢?许多同志提出:首先应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现在企业普遍反映苦得很,“婆婆”多,负担太重,精力分散,权力太小,办事困难。

有的同志感慨地说:“是啊,现在1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都得经过上级管理部门的批准,这怎么能有积极性呢?应当按照改革的精神,尽快下放经济管理权,减少层次,简化手续,扩大企业自主权,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体制改革的关键。”

还有的同志认为,现在一方面是计划管得过细、统得过死,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分散主义、无政府主义,因此,在下放权力的时候,必须注意克服分散主义倾向,该放的放,该管的要管住。计划管理不能没有,关键是要符合经济规律。

有的同志提出更加详细的建议说:“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一方面扩大企业权力,使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在关心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关心自己工厂的产品,即不仅关心自己的福利,而且关心企业的积累,关心企业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使各省、市、区都能有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二步,按照方便生产、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进行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议的经验教训,比较详细地提出了进行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构想。

邓小平认为:

首先,必须发扬经济民主,扩大地方和基层经济单位的自主权。应该有计划地大胆地下放权力,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以有助于实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即在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之下,在经济计划和财政、外贸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其次,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做到职责分明,赏罚分明,以便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要使责任制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扩大管理人员的权限,做到权力到人,各司其职;

二是善于选用人员,量才授予职责。用人的主要政治标准,就是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积极贡献。要发现专家,培养专家,重用专家,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

三是严格考核,根据工作成绩实行赏罚升降,而且必须同物质利益联系起来。

再次,必须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既向懂行的人学习,也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在这方面,可以先从局部做起,逐步推开。上级领导部门应该允许和鼓励这种试验。

同时,邓小平强调指出:

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工作好不好,应该主要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多少,利润增长了多少,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增加了多少。

各条战线的各级党委的领导,也都要用类似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离开了这个主要的内容,就离开了党和人民的最大利益。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这些建议和设想,成为我们党实施改革开放战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依据。尤其是此次会议上提出的给国企放权思想,为以后的国企改革,提供了重要条件。

1979年4月,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倡的改革精神,中共中央于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此次会议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步骤,作了原则规定。

会议确定:

鉴于在最近几年内,国民经济将以调整为中心,城市改革只能在局部领域进行,认真调查研究,搞好试点。

改革的重点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

要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调动地方管理经济的积极性。对行政机构要实行精简,更好地运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

会后,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小组,组织一批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专门调查研究经济体制改革问题,负责提出有关改革的方案。

就这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就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为内容,逐步地在局部范围内开展起来了。

四川改革试点取得成功

1978年7月至9月,国内很多经济学家纷纷呼吁,我国经济工作要尊重价值规律、引入市场机制,应该赋予企业必要的独立地位。

1978年10月,在中央对改革日益认同和各界的一致要求下,四川省委对四川化工厂、成都无缝钢管厂、宁江机床厂等6家企业实行放权让利,给予企业更多的生产经营权。

四川省“放权让利”的具体做法包括:

给企业定一个增产增收的目标,允许企业实现目标后,提取少量利润留成,可给职工发放奖金。

这种做法在实行3个月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1979年,宁江机床厂计划生产机床314台,物资部门分配时,只有50%的产品有销路,其余找不到需要单位,通知该厂削减指标。

实行改革试点后,宁江机床厂上下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

6月25日,宁江机床在《人民日报》上,登出“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定货”的广告,结果订户盈门,销路大开,相继签订国内外合同1000多台,超过计划3倍。

同时,四川宁江机械厂广告一登,使国内同类厂家受到巨大压力,宁江厂生产的7毫米的自动车床,具有高生产率、高精度和加工稳定、操作简便等特点,出厂价9500元。这迫使上海、辽宁、杭州、西安等地厂家,不得不降价。

当时,西安一个机床厂因降价亏本,无法继续生产。宁江厂广告一登,杭州一个仪表设备厂订户纷纷退货,弄得这个厂无法维持,只得发动职工去推销,产成品销完就关门不干了。上海第十一机床厂,也承认比不上宁江厂,准备转产。

四川宁江机床厂获得自行销售产品权后,4个月便承接了国内外订货1400台机床。该厂1981年资金利润率比1979年增长77%,劳动生产率增长377%。

宁江机床厂的成功,再次证明了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四川省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探索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和政策的依据。

1979年初,四川省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总结了6个试点企业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调查讨论,制定了《关于扩大企业权力,加快生产建设步伐的试点意见》,简称“十四条”。

这个办法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在分配方面突破,给企业一定的活力。具体办法是:

企业在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技术经济年度计划指标和供货合同的条件下,可从计划利润中提取一部分利润作为企业基金,最多可达5%;在完成产量、品种、质量、利润四项指标和供货合同的条件下,可按计划利润的3%提取企业基金。

在此基础上,其他指标每多完成一项,增提5%;没有完成四项指标和供货合同的不能提取企业基金。另外,还可从超额利润中提取15%至25%的企业基金,用企业基金进行扩大再生产获得的利润,两年内不上缴,企业还有权多提留固定资产折旧基金,由过去40%提高到60%,主要用于挖潜、革新、改造……

在劳动工资管理和人事管理方面,这个办法规定:

凡是完成国家下达的技术经济指标和供货合同的企业,可按照职工标准工资总额提取10%至20%的奖金;只完成产量、质量、消耗、利润和供货合同的企业,可提取8%~10%的奖金。

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超额完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多少提取超额奖金,超额奖不超过职工标准工资总额的5%,得奖人员包括厂长、党委书记等领导干部。

对于那些由于玩忽职守等主观原因,给国家造成损失的职工(包括厂长、党委书记等企业领导干部),企业可以视损失轻重,给予警告、记过、扣工资、撤职、开除等处分。

……

企业中层及其以下干部由企业党委任免,不再报批,企业可以自由向社会招收工人,推行劳动合同制。

“十四条”办法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结合了起来,并且决定扩大范围,在100家企业中进行扩权试点。

四川的扩权试点得到了企业的热烈响应,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给大家鼓劲:“干好了,闯出条路子;干不好,我做检查。”

有了省委第一书记的支持,四川全省国企改革的胆子都大了起来。

一时间,四川很多国营企业都动了起来。

当时,四川有一家食品厂,因没有自主经营权,从厂子到个人,大家都没有干劲,企业连年亏损。

“十四条”颁布后,该食品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厂领导在政策的激励下,带领大家积极为厂里做了发展规划,并制定了新的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奖励办法。

在新的奖励办法推动下,全厂工人一扫以前磨洋工的恶习,开始干劲十足地忙起了生产。

当年底,该厂不仅扭亏为盈,还历史性地盈利了十几万元。面对改革取得的成就,该厂厂长说:“企业有了自主权就是好啊。”

这些试点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发生较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通过企业扩权试点,允许企业自产自销一部分产品和实行利润留成,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独立经营和自主发展的条件。

由于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同利润留成挂钩,这就促使企业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努力把生产和销售等环节搞活。

重庆中南橡胶厂,1979年国家下达的产值计划只有4200万元,比1978年减少34%。

面对这种情况,重庆中南橡胶厂就派人分赴4个省、两个市、5个专区的154个重点企业、单位进行市场调查,接揽任务。很快,他们就在国家计划之外签订供货合同324万元,承接来料加工2103万元,使工厂从“吃不饱”变成“吃不了”,结果当年完成的工业总产值达到6627万元,比1978年增长39.7%,利润增长1倍。

同时,通过企业扩权试点,橡胶厂也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技术素质打开了一条新路。

重庆中南橡胶厂由于给企业留有一定的利润,企业有了自有资金,可以用于技术改造。特别是明确规定企业用自有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所增收的这部分利润,在两年内不上缴,可以由企业继续用于发展生产,因而大大调动了企业搞技术改造的积极性。

据对重庆第二针织厂、重庆第三印刷厂等10个扩权企业的调查统计,在1979年至1981年的3年中,它们用企业自有资金改造和新增的设备,相当于1978年末固定资产原值的50%。

其中,重庆第二针织厂用自有资金282万元,更新改造了30年代、40年代和50年代的陈旧设备,使全厂40%以上的设备达到了70年代的水平,扩权3年的税利总额达到1800多万元,比扩权前3年的税利总额增长了66.73%。

四川省的这些试点,为中央决策和在全国推行企业扩权试点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在四川进行国企改革试点的同时,其他省市如云南省、广西柳州等地,也仿效四川开始扩权试点。

中央确定改革具体措施

1979年初,国内各界纷纷呼吁,要对企业进行改革。

当时,《人民日报》专门发表社论,明确提出: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同时,许多经济学家都对这项改革寄予希望。经济学家廖季立认为,改革的中心是围绕扩大企业自主权,来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周叔莲、吴敬琏、汪海波等人提出,关键是必须使社会主义企业自动化,时时刻刻发挥企业的主动性,首先必须承认它在经济利益上的独立性。

与理论界的呼吁相呼应,四川、云南等地企业改革试点的成功,也给中央做出决策提供了重要经验。在这种环境下,中央也加快了对企业改革的推动工作。

1979年初,李先念找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袁宝华谈,要求国家经委认真研究扩大企业自主权的问题。在做了一些调查研究之后,国家经委研究室搞出“扩权十条”。

3月13日至20日,国家经委在北京召开企业管理改革试点座谈会,与会的企业代表,对“扩权十条”都热烈拥护。

4月5日,“扩权十条”被提交到中央工作会议,予以讨论。

在此次中央会议上,李先念作主题讲话。他提出,要把扩大企业自主权列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四个“原则和方向”问题之一,要把企业经营好坏与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企业办得好,职工收入可以高一些,集体福利和奖金可以多一些,更好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于是,会议在企业是否扩权问题上,各方面的意见比较一致,但在扩权的限度上有分歧。

接着,李先念说,哪些事情应由中央和地方部门管,哪些应由企业自己做主,还需要认真调查研究。

最后,“扩权十条”在会上得到了认可,并予以原则通过。

1979年5月25日,国家经委财政部、外贸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物资总局、国家劳动总局6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在京、津、沪三市的8个企业进行企业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

该“通知”确定了在首都钢铁公司、北京内燃机总厂、北京清河毛纺厂、天津自行车厂、天津动力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柴油机厂、上海彭浦机器厂8家企业进行企业改革试点。

在具体改革措施上,“通知”提出,改革企业管理,首先必须扩大企业经营管理的自主权。

此次由国家六大主管经济的部委,联合发文提出改革,可见中央对企业改革的重视。

通过试点改革,对于调动企业增产增收的积极性,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在这些试点的带动下,许多地方和部门管辖的企业,也仿照这8个试点企业和四川省的经验,自定办法进行试点。

1979年7月9日至13日,全国工交会议在四川成都隆重召开。

此次会议由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主持,财政部长吴波,专程到会听取意见。

成都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最后通过的5个文件,即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开征固定资产税、提高折旧率和改进折旧费使用办法、实行流动资金全额信贷等。

其实,这5个文件已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原则通过,又在6月召开的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征求过意见。

但尽管如此,在这次会上,围绕这5个文件,仍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企业代表、四川和云南省代表,与财政部代表争论了好几个小时。

争论的焦点是:扩大企业自主权,会不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此次争论是由云南省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引起的。在当时,云南省先后有两批50个工厂开始试点,其中省属各系统的30个,地、州、市属的20个。

与四川不同的是,云南的试点没有得到中央部门的支持。原因是中央认为,云南省《关于扩大企业权利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对国家财政收入有直接影响。于是,中央财政部门要求云南省予以纠正。

然而,云南省委却顶住压力,没有中断试点。

在会上,云南代表拿事实说明,扩权不但没有影响财政收入,反而增加了收入。据云南与会同志介绍,实行改革后,1979年上半年,云南省的国家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3%。

作为同是改革试点的省份,四川也加入支持云南改革的行列。

在此次会上,四川省财政厅长田纪云介绍的四川经验,支持了云南的观点。田纪云说,实行改革后,四川全省工业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7%,而84个试点工厂的利润同期增长却是26%,比全省水平高50%以上。

最后,田纪云笑着对国家财政部的同志说:“水涨船高,发大财的还是国家嘛!”

一位领导人听后,称赞说:“你们把经济工作搞活了,成了一个‘孙悟空’啊!”

田纪云的发言很有力,最终,财政部的代表被说服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与会的企业负责人都表示,愿意做试点单位。

为了很快推动改革,国家经委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财政部的意见,5个文件最终得以顺利通过。

1979年7月13日,为了进一步加强和统一领导各地的试点工作,国务院又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关于开征国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税的暂行规定》、《关于提高国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改进折旧费使用办法的规定》、《关于国营工业企业实行流动资金全额信贷的暂行规定》5个文件发给各省、市、自治区,以指导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工作。

中央的这个5个文件,正式构建起企业实行“放权让利”改革的基本内容。

文件具体措施包括:

1、企业必须保证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经济计划;

2、实行企业利润留成;

3、逐步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

4、开征固定资产税,实行固定资产有偿占用制度;

5、实行流动资金全额信贷制度;

6、鼓励企业发展新产品;

7、企业有权向中央或地方主管部门申请出口自己的产品,并按国家规定取得利润分成;

8、企业有权按国家劳动计划指标择优录用职工;

9、企业在定员、定额内,有权根据精简和提高效率的原则决定自己的机构设置和任免中层以上干部;

10、减轻企业额外负担。

有了明确的措施,企业的“放权让利”改革就开始在全国实行起来了。

随后,各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有关部委,根据国务院的要求,选择各自所属国营工交企业组织试点。到1979年底,试点企业扩大到4200个。

试点企业的扩大,表示一场轰轰烈烈的企业改革正式开始。

同类推荐
  • 母心,佛心

    母心,佛心

    琦君留给世人40多本散文和小说。“三更有梦书当枕,梦痕犹存,橘红点点,桂花雨歇灯花落;千里怀人月在峰,七月哀伤,烟愁漫漫,母心天空琴心连。”这是灵堂两侧的挽联,巧妙嵌进了琦君最重要的多部作品名称,她朴素却温婉的文章,沁人心脾,感动过几代的中文读者。在琦君笔下,平凡的事物具有不平凡的意义。本书中,她娓娓叙说母亲的言行与生活点滴,更以悲悯有情之笔写世间万物,不论一草一木、一言一行,深刻动人,而脍炙人口的怀旧记忆篇章,更洋溢醇厚的人情之美。本书分为“护生篇”“怀旧篇”“生活篇”“随感篇”四辑,篇篇情真语切,意蕴深长。幽默处,令人会心。悲悯处,哀而不伤。
  •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唐代是中国诗坛上群星璀璨的年代。两千多位诗人写下五万多首诗歌,其丰富的内容、动人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完美的形式,把中国诗歌推向巅峰时代。这些诗文佳作流传不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唐诗》为“国学启蒙书系列”其中一册,本套丛书是引导青少年走近国学,培养青少年朴素的道德观。本书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国学,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国学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
  • 白杨风骨

    白杨风骨

    有些作者写人物通讯,往往见物不见人,或见人不见魂,人物多是有形无神,呆板、扁平。金菊同志状写人物,却能做到见人又见魂,既运笔筒妙地勾画出人物外貌,又能通过对典型细节、个性化语言、内心活动、环境衬托、日记条幅等等的描写和运用,真实地展示出入物的精神境界,凸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素养。见人又见魂,人物就自然有了立体感,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是一本文学随笔。作者张佳玮是专栏作家,活跃在豆瓣、知乎、天涯、虎扑、《一个》等网络和平面媒体。目前旅居法国巴黎。
  • 2015中国年度中篇小说(上下)

    2015中国年度中篇小说(上下)

    阿来、叶广岑、李治邦、蒋峰、洪放等19位作家的19篇佳作,或聚焦当下,或着笔过往,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叙述,精彩的故事,鲜明的形象,在反映生活的深刻和人性的复杂、呈现世相人心等方面,展示出优秀的品质和魅力。本书由中国小说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5年度中篇小说的创作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
热门推荐
  • 云间顷刻花

    云间顷刻花

    人间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她这辈子也没有带过笄,听说那玩意儿是女孩子家15岁成人礼时带的,她并不觉得羡慕,只是忍不住有点好奇,也不知道带钗环是什么样的感觉,约莫比行军路上在发中插一把匕首更重些你嘴里说着天下,眼神里却全都是她在街巷摸爬滚打的孤女一朝走上朝堂且看这几年心酸,更与何人述说原本人间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后来啊她便是大齐出了名的少年将军,大退南蛮镇守疆域,眉眼肆意,嘴角张扬,鲜衣怒马少年狂,谁人知我是女郎?走进朝堂,唯一无聊了些的,百官奏折皇帝纳谏嘶,反正她是武官,打起瞌睡更可谓是心安理得,只是...“多日不见,宋大人可有想过我?”这学富五车的尚书沈钰像是中了邪一般。宋苔衣干巴巴的笑:“沈大人这么巧啊,又遇见了。”沈钰极不要脸地道:“这世上事哪有那么巧,是在下每日特地在此等候。”(??д??)宋苔衣吓得一激灵只见他又两眼发光的凑过来:“我天天等你,你感动吗?”??(???????)??宋苔衣:不敢动不敢动(后来独自一人的时候宋.福尔摩斯.苔衣暗自揣测,难不成...他,他是个断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莫斯科的墨尔本

    莫斯科的墨尔本

    希望这个较为温暖的故事,能让你再次相信爱情。
  • 快穿女配开挂中

    快穿女配开挂中

    【已完结】安闲重生后得到了个魔方(大结局四章勿订,前面副本比较完整可看)另外作者有已完结快穿无CP爽文《快穿之炮灰不约》新书无CP男主快穿文《快穿之红尘道》欢迎新老读者阅读!
  • 生命第一:员工安全意识学习指南

    生命第一:员工安全意识学习指南

    本书通过生动真实的案例,告诉人们安全的重要性。员工必须培养安全意识,储备好安全知识,学会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方法。每年都有许多人因为事故而失去了生命,我们只有拥有安全知识,才能保证历史不再重演,才能够保证我们的家庭充满欢声笑语。
  • 从天而降的老婆

    从天而降的老婆

    一声车祸后,女总经理突然把我当成她老公,我一个屌丝突然间就时来运转了。。
  • 神是ET

    神是ET

    为了100万美元,11岁天才少女涵雪跟随一个不知身份的老头踏上前往美国的飞机加入代号ISIS.PROJECT的秘密行动。“这个行动有七人,你是最重要的一个,代号为Higgs”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军婚盛夏

    军婚盛夏

    她年仅17却在一个神秘的组织他是北京城地位显赫得墨家墨少却也是北京军区最年轻得少将他们在那年相遇后便有着剪不断理还乱得关系更多精彩内容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军婚盛夏
  • 山海经之猰貐

    山海经之猰貐

    《山海经.海内西经》中有载“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猰貐,其声如婴儿,是食人,敦水出焉。”他问我为什么会变成人面马?身为烛龙之子为何会沦落到此地?古神界又有着怎样的阴谋?众神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矛盾?一场上古时期的阴谋正在酝酿,古神们终将沦落。而代替他们的就是那幕后的真正的黑手。而这一切的开始就是猰貐的死而复生,一切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