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63100000003

第3章 初步放开(2)

在当时,“七下八上”是一条铁定的界线,即雇用8个人以上,性质就变了,变成资本主义的私营企业了。

当时国家工商总局也有关于个体工商户雇工应在7人以内的规定,即个体经济的雇工人数不能超过8人。

于是,“安徽出了一个叫年广久的资本家”、“年广久是剥削分子”等说法开始不胫而走。

“傻子瓜子”的雇工问题大讨论也引起了当时的安徽省农委主任周曰礼的注意,并专门派当时的工作人员杨绩龄到芜湖进行了调查。

调查中,工作人员发现,在当时,富裕起来的年广久对社会贡献是很大,仅1982年,这一年的总收入中,他个人所得、雇工工资、上缴国家税费分别为44.6%、12%和43.3%。

同时,年广九还打开了江、浙、沪的市场。在他带动下,芜湖一下子出现了60家瓜子企业,销售量达1500万公斤,被誉为“瓜子城”。

从此,全国各地出现了瓜子加工热,涌现出许多新的品种和品牌,并成为一个不小的产业。

杨绩龄等人调查结束后,得出的结论是:应该支持年广久,允许他发展。

不久,周曰礼把这份调查报告带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也就是这份报告改变了年广九的命运。

邓小平看了这个材料以后,明确指出:

像这个私营经济啊,不要匆忙地作决定,要看一看,放一放。

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说:

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邓小平表态以后,关于雇工问题的讨论渐渐消失无声了。生意红火的年广九继续雇佣工人炒卖着他的傻子瓜子,在人数最多的时候竟然达到130多人。“傻子瓜子”有了更大发展,触角伸到全国各地,销量与日俱增,还出口到美国。年广久也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人物,被誉为瓜子大王、瓜子状元。

后来,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还说:

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

这一年12月,识字不多的年广久请安徽师大一位教授代笔,给邓小平写了一封致谢信:

敬爱的小平同志:

您好!

我们是安徽芜湖“傻子瓜子”的经营者。今年年初,您在南巡中讲到了我们“傻子瓜子”,我们感到好温暖、好激动。这是您对全国人民讲的,但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光是今年下半年,我们“傻子瓜子”就新建了13家分厂,生产了700多万公斤瓜子。这都是由于您的支持和您的政策好!从经营“傻子瓜子”以来,我们已经向国家交纳了200多万元的税,向社会提供了40多万元的捐赠。但我们还要兢兢业业地继续做“傻子”,为顾客提供更多美味可口、价钱公道的瓜子。我们还计划更大地扩大经营规模,把“傻子瓜子”打到国际市场上去,为国家多做贡献。

……

“傻子瓜子”的问题绝不是一个普通瓜子的问题,它涉及到改革开放的大政策。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对个体、私营经济具有广泛的示范效应。

当时,在安徽芜湖,个体户、私营业者都说:“老傻子没事,我们就平安;老傻子挨打,我们就赶快缩头。”

邓小平在讲话中,通过“傻子瓜子”这一个事例,稳定了大局,鼓舞了个体、私营经济经营者的积极性。

正是由于有邓小平等人的保护,才使20世纪80年代在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政治改革还没有完成时,一批首先创业的经济个体被保护了下来,并使它们逐渐得到发展壮大。

第一个民营研究所成立

1983年4月15日,陈春先等人从科学院分化出来,在海淀区政府支持下,成立北京市海淀区新技术开发研究所,后改名为北京市华夏新技术开发研究所。

就这样,北京市第一个民营研究所成立了。

北京市的民营科技企业、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中关村开发试验区正是从这里,开始了历史的进程。

早在改革之初,位于北京西郊的中关村,拥有30多所大学和130多个科研机构,这里很多大学和科研院所是中国一流的。

这里聚集了几万名高科技人才,集中了大量先进装备和仪器,是世界上少有的智力密集区。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制约,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这里的科研成果很难转化为生产力,专业人才受到压抑。中国科技发展的很多根本性缺陷在这里充分暴露。

10多万聪明的脑袋,拥挤在科研与教学的封闭体系内,互相碰撞,互相牵制,互相磨耗,互相抵消。

多少个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原以为它会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成果,只能是开花,不结果。

憧憬落空了,你只剩下叹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号角,打破了这死气沉沉的静寂。沉默了多少年的这些一流人才们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叫陈春先,1935年生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物理研究所一室主任,中国研究核聚变的几大魁首之一,北京等离子体协会副会长。

1978年到1981年,陈春先3次到美国。

在美国时,旧金山附近的硅谷和波士顿附近的128号公路为中心的两个技术扩散区的经验,使他大受启发。在这里,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这两个研究中心分别把科研成果扩散到周围地区,大批技术密集型的公司和工厂应运而生,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潜在财富变成了真正的财富。

此时,陈春先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所在的北京中关村就是这样一个地区。

1980年10月23日,在物理所一个挂满了蜘蛛网的破烂库房里,陈春先、纪世瀛、崔文栋、曹永仙等10人一起成立了北京等离子协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在当时,服务部的人员都是兼职,星期日是他们最忙的日子。两年之内,陈春先、纪世瀛等4位所谓头头每人每月只拿7元津贴。

不过,他们很快就承担起几十项开发、研制和咨询项目。这颗火种旺盛的燃烧,照亮了那些不甘寂寞的科技工作者的心,鼓励他们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服务。

然而,不久陈春先等人就受到来自院、所领导的压力。“二道贩子”、“经济问题”、“搞乱了科研秩序”等等,一顶顶大帽子从天而降。接着是科学院纪委立案侦查,更使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关键时刻,新华社一篇反映陈春先困境的内参引起了上边关注。当时的中央领导人胡耀邦、方毅相继做出批示:

陈春先同志的做法是完全对头的,应予鼓励。

陈春先同志带头开创新局面,可能走出一条新路子,一方面较快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另一方面多了一条渠道,使科技人员为四化做贡献。一些确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可以先富起来,打破铁饭碗、大锅饭。

一场麻烦就这样过去了。

中央放开雇佣人数限制

1983年初,在邓小平提出“等一等、看一看”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在《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文件中指出:

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种养业的能手,请帮手、带学徒,可参照国务院《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的若干政策规定》执行。对于超过上述规定雇请较多帮工的,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而应因势利导,使之向不同形式的合作经济方向发展。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指出:

对当前雇请工人超过规定人数的企业,可以不按照资本主义的雇工经营看待。

邓小平的讲话和以上文件精神,实际上对私营企业的存在与发展起了保护作用,从而为私营企业扩大规模创造了政策环境。

民营经济在国家改革的春风下得到了蓬勃发展,但这种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民营经济刚诞生的时候,很遭人白眼。在当时,人们夸大了刑满释放分子在个体户中所占的比例,正经人家的闺女都不嫁个体户,因为个体户被看是“社会闲杂人员”。

此时,私营经济却还是“妾身未名”,在文件上还是禁区。

当时,不少人还在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禁锢之下,认为个体户是小商小贩,属于自助、自救、自谋生路的性质,对他们可以睁一眼闭一眼。

但是,搞私营企业雇用工人就是明目张胆的剥削,就是不折不扣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怎么能容忍资本主义大行其道呢!

一位经济学家林子力从马克思《资本论》的一个算式里边找到一个例子,进而得出结论说:雇工7个人以下,赚了钱自己消费的,算个体户;雇工8个人以上,就产生了剩余价值,就算剥削,就算资本家。

于是,雇工7个人还是雇工8个人,成了个体户和私营业主的分水岭。雇7个人以下,还可以允许;雇8个人以上,就算搞资本主义。

受此当时思想观念和政策因素影响,当时全国很多私营经济受到了打击,尤其以浙江温州的“八大王”事件最为明显。

“八大王”事件,使刚刚走上经商道路的温州农民遭受重创。一时间,就像刮台风一样,工厂关门,商店收摊,人人自危,个个提心吊胆。柳市镇当年工业产值比上一年下降7000万元,电器业经营状况一落千丈。

1987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摸底调查,当时城乡实际存在的私营企业雇工人数达360.7万人。每户私营企业平均雇工16人,雇工30人以下的占70%至80%,雇工100人的接近总数的1%,部分私营企业雇工几百人,有的甚至雇工上千人。

对雇工人数限制的分开,进一步促进了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壮大。

第一个私企执照诞生

1985年4月13日,受国家工商局委托,大连市工商局将在这一天颁发全国首个私营企业执照。

在此之前,姜维早就想好了,就用“光彩”二字作为公司名。

那天早上,姜维和准备记录这一时刻的新华社记者一起到了大连市工商局。不料,工商局老局长想不通为什么当初国家消灭私营经济,如今自己却要亲自给它送上“准生证”。

老局长坚持不肯发,别扭了半天之后,姜维才终于拿到了这个不同寻常的执照。

早在1980年,辽宁省大连市文化局一下子就接收了400多名回城人员,复转军人姜维也是其中之一。

虽然接收了,但如何安置这些人却是个大难题,于是,安置工作迟迟没有被解决。

漫长8个月等待,让姜维这个30岁的小伙子感到烦躁。他决心靠在部队当文艺兵的底子,做点小生意。

姜维的想法一说出来,便立刻招到父母坚决反对。“好人都有工作,没工作的人才干个体户”那个时代瞧不起个体户。而姜维在部队时是营级干部,只要安置了岗位,就是铁饭碗。

到冬天,姜维终于说服了父母,拿妹妹当临时工挣的400元,买了一台“海鸥”相机,在大连市动物园的门口摆起“照照看”照相摊。

开张的头一天,姜维就挣了3元,而1981年劳动节那天一天竟然挣了500元,顶上一个普通工人一年多的收入。

丰厚的回报给了刚刚创业的姜维以巨大的精神鼓舞,他决定继续干好他的那个在当时被人瞧不起的个体户

不久,中央明确提出,将发展个体经济作为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鼓励和扶植城镇个体经济的发展。”

于是,就在挣到“第一桶金”时,动物园门口个体照相者增加了6家,而全中国个体户的数量,已由1978年的14万户发展到了185万户。

个体户的生意火了,但地位并没有改变,得不到尊重和理解。一次,两个不满20岁的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让姜维站着,像训儿子一样训他。

个体执照动辄被没收,然后再求爷爷告奶奶要回来。更有甚者,在严打的时候,一句“净化城市”,姜维们像尘土一样被清出营业场所。

1982年,曾和姜维一起在电影厂工作过的斯琴高娃到大连拍电影,约姜维见面。姜维当时很想见面但没去。姜维想到斯琴高娃已负盛名,自己却是个体户,心理有隔阂。

虽没有地位,但是姜维等个体户也有很开心的时候。每晚收摊后,姜维和其他6家照相摊的兄弟,结伴到繁华的天津街上吃两角钱一碗的“焖子”,而一般人只吃得起5分钱一小碟的。

卖“焖子”的大妈看见他们,会乐呵呵喊一句“大户来了”,这时,自豪感会涌上姜维们的心头。

1983年8月30日,辛苦了一天,刚冲洗完胶片的姜维,正在吃晚饭。

收音机中忽然传来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声音: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陈腐观念妨碍我们前进。例如,谁光彩,谁不光彩……从事集体和个体劳动同样是光彩的,因为你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我请同志们回去传个话,说中央的同志讲了,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广大劳动者不向国家伸手,为国家富强,为人民生活方便做出了贡献,党中央对他们表示敬意,表示慰问!

那一刻,姜维真是激动万分,泪水一下冲出了他的眼眶,个体户终于被别人看得起了,而且是中央的领导们。

第二天,在动物园门口照相的几个人都买了当天的《大连日报》,上面全文登载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全国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安置城镇青年就业先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标题为《怎样划分光彩与不光彩》。

买到报纸后,姜维他们7个人都停下生意,坐在一起读报纸,一边读一边哭。

路过的行人感到奇怪,走过来问怎么了,7个人抬起头,说:“胡耀邦说我们是光彩的!”

姜维感到从这天起,他要激动万分地活着,因为他终于觉得活着有意义了。

于是,姜维的世界变了。

姜维在繁华的中山街租了个小门面,门外的墙上却悬挂了5米长、3米宽的匾额,上书“姜维影书社”,开业那天,他还请来了大连的很多名人。

同类推荐
  • 破解《红楼梦》成书之谜

    破解《红楼梦》成书之谜

    本书参考了著名红学家关于《红楼梦》成书研究的成果,针对《红楼梦》中出现的诸多矛盾,以及奇怪的现象,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大胆的分析,理顺了曹雪芹创作过程中的大致情况,挖掘出“增删五次”的前因后果,基本上合理地解释了书中那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不合理现象和各种矛盾,从而让我们能够对《红楼梦》的成书过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本书的分析过程逻辑清晰严谨,证据确凿可靠,结果令人信服,相信会改变人们对《红楼梦》的理解。
  • 程门立雪:一个文人家庭的作品集

    程门立雪:一个文人家庭的作品集

    该书收集了著名作家程树榛和妻子郭晓岚及女儿程丹梅、程黧眉、程湘梅发表过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作品。作者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后人,这部内容跨越时代、题材迥异、辈分不同、却洋溢家庭文学之传统的著作,为文学书籍的新样式开创了先例。
  • 陈忠实的蝶变

    陈忠实的蝶变

    陈忠实是成就的小说家,《白鹿原》则是震烁当世的杰作。本书通过细致的文本解读和缜密的实证分析,完整而深入地梳理了陈忠实艰困而辉煌的文学历程,分析了影响他思想变化和创作升华的复杂原因,揭示了他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蝶变”和创作《白鹿原》的成熟经验,因而,既可以当作关于他的研究专著来看,也可以当作他的别样形态的精神传记来读。本书见解独到,个性昭然,显示着作者一贯的治学精神和行文风格。
  • 唐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

    唐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唐五代词人审美心理研究、北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南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审美之旅与现实人生。
  • 流逝的纪念

    流逝的纪念

    才你纤纤的手,摘下舞曳的飞机,凝视着叶上凌晨的记忆,但绝不是仅仅因为哭泣,我捧起晨风轻拭你的眼睛,却无法抹去那两颗黎明时分的星星,你盈盈的执着推开了我的手,我稍稍犹疑,却摘到了一朵凝固在你腮畔的歌声……
热门推荐
  • 重生再为王爷妻

    重生再为王爷妻

    女主前世被自己最心爱的人一杯毒酒送上了天。现如今重生,指定好好的和上辈子的夫君好好过一生。(女主这一生超甜)
  • 九牌

    九牌

    韩宸,曾经的救世主,如今的主宰者!穿梭于未来与空间,经历无数生与死的磨练,九牌一出,灭世轰天!
  • 微微一笑很倾城:你最想要的迷人气质修习课

    微微一笑很倾城:你最想要的迷人气质修习课

    女人的容貌是天生的,但是气质却是可以修炼的。本书结合诸多气质女人的修为,系统地阐述了培养女人气质的方法,既包含优雅举止、良好社交形象等外在气质的培养,又包括自信、律己、理性、独立等内在气质的修炼,帮助女性朋友打造出最迷人的气质。
  • 倾凰帝女

    倾凰帝女

    她是越国名扬天下的战神公主,嚣张狂妄,惊才绝艳。因为错信自己的贴身侍女,被那些所谓亲人残害,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 重活一世,成为敌国慕王府的废物嫡女。世人皆说慕云姝刁蛮任性,愚蠢无能,这样的女子有什么资格做太子妃! 太子未婚夫为了别的女人暗讽她。慕云姝冷笑一声,直接一脚踹掉,全天下男人多的是,凭什么本公主要吊死这颗歪脖子树上? 得宠长姐跑来耀武扬威,阴谋诡计层出不穷。那就好好成全你,送你下去见阎王! 这一生她只想报仇雪恨,潇洒肆意而活。不过自己误惹的这个妖孽是怎么回事?不仅动手动脚,还想要做她的男人?看在你长得美的份上,我就勉强收了……
  • 放与弃

    放与弃

    当极力想要隐藏自己的悲伤少女,失去了最后值得拥有的东西时,结果有会是怎样的、、、、、、、
  • 九辞经年

    九辞经年

    【欢迎投稿你的故事】【所有故事将从现实或传说改编】【欢迎私聊投稿】
  • 联盟全能大玩家

    联盟全能大玩家

    莫小宇,曾经为LPL赛区夺得第一个S赛冠军的冠军AD。辉煌短暂逝去,莫小宇光速的从神坛堕下。一场醉酒,莫小宇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全能系统附加在其身上。一个个奇葩的任务出现,莫小宇一步步走向强大。游戏纷争,职业竞争,金钱诱惑接踵而来。莫小宇克服一个个难关,重新屹立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八千澜

    八千澜

    山上,山下;物流,景海;严寒,酷暑;人事,悲欢。金风未动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尚未谈笑天下三两事,便已听得天下八千澜。
  • 青梅弄酒

    青梅弄酒

    藏剑门乃修仙一脉中最为古老也最为出色的家族,藏剑门掌门人穆绾的首徒穆轻罗作为藏剑门这一辈唯一的女子,自幼倍受师弟们的喜爱,是修仙界中数一数二的美人。在一次寻药任务中,因好心出手救下了资质尚佳的仙门子弟,又经不住众人哀求将他收为师弟,于是修仙界便出了穆轻罗喜欢强抢年轻男子的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