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6500000049

第49章 四双八辈与辟支佛

声闻乘证道的圣位,分为初、二、三、四果,每个果位又分向位(接近)和正果位,合为八个阶梯,称“四双八辈”。

初果须陀洹,意译“预流”,初入圣者之流义。于世第一位,在定中继续深入观察四谛,于四谛现前证见,称“圣谛现观”,现观,谓真理自然显现于直觉中。由亲自证见从来所未曾见到过的真实,故名“见道”、“见谛”。见,是以直觉“证知”,而非仅由理性推论而知。

证初果的过程,分无漏十六心,前十五心为见道,断三界见惑尽,名“预流向”;第十六心为须陀洹果,永断三恶道之流转,最多只经欲界人、天中七返生死,必证阿罗汉果。一说观四谛得八种“忍”(完全接受)为初果向,亦称“八人(忍)地”,得“信解脱”(确立了对三宝的正信),于命终前必得初果;得八种智为初果,亦称“见至”,得“见解脱”(确立了正见)。《杂阿含经》卷十六第440经佛比喻说:如是多闻圣弟子具足见谛,得圣道果,断诸苦根,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成不生法,余不尽者,如彼士夫发毛指端所滴之水。同经卷五第104经佛言,须陀洹人见谛所断众苦,如50由旬方、深的池水,未断者如人以毛、草或指甲所蘸之水。

二果斯陀含,意译“一来”、“一往来”,谓证此位者命终生欲界天,只须再来人间一次,必证阿罗汉果。以见道所见智慧修治自心,渐断思惑,至烦恼微薄。三界思惑各分九品,已断欲界三四品思惑的初果人,名“家家”,谓还须于天上受生三次(天三人二或人三天二)、二次(天二人一或人二天一)。断至欲界五品思惑尽,名一来向;断欲界六品思惑,名一来果。一来向、一来果人,只须于人天中再受生一次。《瑜伽师地论》卷一说:初、二果人命终之际,我爱虽然也现行,然“于此我爱,以智慧力,数数推求,制而不着”,就像壮汉制伏羸弱之人。

三果阿那含,意译“不还”,谓此位圣人已断尽欲界思惑九品,命终后上生于色 界、无色 界天,再不来人间受生,在天上证阿罗汉果。由不还人间的方式不同,又分为中般涅槃(死后于中有位证阿罗汉)、生般涅槃(生于色 界天不久证阿罗汉)、有行般涅槃(生于色 界天后久修方证阿罗汉)、无行般涅槃(生色 界天后懈怠不修而自然入涅槃)、上流(于色 界四禅天依次转生递升至色究意天方证阿罗汉)、行无色(直接生于无色 界天而证阿罗汉)、现般涅槃(继续进修于此生即证阿罗汉)。《瑜伽师地论》卷一说,三果人命终之际,我爱不会现行,因而不会再生于欲界。阿那含得“心(定)解脱”,成就正定,可以入“受想灭尽定”。

四果阿罗汉(Arhat),亦译“阿罗呵”,略称“罗汉”,意译无生(不再入生死轮回)、应供(人天应当供养)、杀贼(杀尽烦恼贼)等。与前三果称“有学”(于解脱道尚未修学完毕)相对,此位则称“无学”,意谓已修完声闻乘道的一切课程而毕业,亦称“无极果”,即声闻乘的最高果位。修至此位,断尽了三界的见思二惑,消灭了再生于三界的因,心自然与空、无我的真实相应,不起烦恼,解脱自在,称“无功用道”(不作主观努力自然而然)。从阿那含果向上进修,从初断色 界烦恼,到断尽无色 界非想非非想处(有顶)烦恼而超三界的“金刚喻定”(像金刚一样无坚不摧能断灭一切烦恼的禅定),名阿罗汉向。

已证阿罗汉果者,据《俱舍论》等说,有退法(有可能遇缘而退)、思法(时时害怕退失果位)、护法(精进防护不令退失)、安住法(安住所证不进不退)、堪达法(能迅速达不退转)、不动法(不再退堕)六种,前五种皆有可能因遇强缘(如生重病等)退至下三果,但不会再退到凡夫位。

从所证解脱的角度而言,阿罗汉又分慧解脱、定慧俱解脱二种。慧解脱阿罗汉,仅依初禅未到地定等浅定修慧观见道,断尽见思二惑,解脱三界生死,尚未必成就禅定及神通。(定慧)俱解脱阿罗汉,不仅断尽见思惑,而且禅定、神通自在,能入“灭尽定”,具六通、三明等神通智慧。六通:一宿命通,知自他宿世前生,最远可追溯到八万四千大劫以前;二天眼通,见六道众生及其生死去向,超越时空而前知、遥视;三天耳通,能闻常人不闻的障外之声(遥听)及所有六道众生之声;四他心通,知晓他人的心意;五神变通,能速疾来往、飞行、穿山透壁,变化无方;六漏尽通,断尽一切烦恼,能自主其心。六通中唯漏尽通,只有阿罗汉才得证得。六通中,宿命、天眼、漏尽三通的直观能力与智慧结合,称“三明”:知宿世多生的经历及业报因果,称“宿命明”;见自他生死去向及因果,称“天眼明”;知自他烦恼是否断尽及其因果,称“漏尽明”。

阿罗汉虽然断尽烦恼的现行,但尚未断尽烦恼的习气,因而会因各人宿习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个性,有时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有烦恼。如佛典中所载佛大弟子舍利弗,宿世曾为蛇,多瞋,证大阿罗汉后尚有瞋习,因应“六群比丘尼”之请赴斋,被佛批评,遂誓不应请;孙陀罗难陀长老宿世喜爱女人,证罗汉后有贪习,入大众中问讯致意时,先女后男;毕陵伽婆磋罗汉有慢习,称恒河神为“小婢”,河神不高兴,到佛那里告了他的状;蜜婆和咤罗汉曾五百生为猕猴,证道后尚喜跳跃上树。与烦恼不同的是,习气虽然使罗汉们貌似有烦恼,但并不致于造能引起三界生死的有漏业。

二乘道修证所需时间,《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佛言:比丘若精进修持,“六年成六通”。若十一年学十一头陀法成就,“即于现身成阿那含,转身便成阿罗汉。”《杂阿含经》佛说九年至三月精进修四念处者可得阿罗汉果或阿那含果。佛经中多处记载,佛弟子有的听佛说法后当下证阿罗汉果,不少人观修不久即证阿罗汉果,如《中阿含经》卷二十九《大品请请经》、《杂阿含》卷四十五第1212经佛告舍利弗:当时在佛身边的五百比丘中,得三明、得俱解脱阿罗汉者各有90人,其余皆证慧解脱阿罗汉。《增一阿含经》卷三五佛言:他的出家弟子中,最下者也证初果,“不过七死七生而尽苦际”。同经卷三九说佛在罗阅城耆婆伽梨园中: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弟子俱,尽是罗汉,诸漏已尽,六通清彻,唯除一人:阿难比丘也。同经卷三《弟子品》、《比丘尼品》(一译《阿罗汉具德经》)中,佛赞叹了他的百余名阿罗汉比丘、比丘尼弟子们各具的德行,其中不乏神通智慧不可思议的俱解脱阿罗汉。如善肘比丘“恒飞虚空,足不蹈地”,大目犍连比丘“神足轻举,飞到十方”,阿那律“天眼第一,见十方域”。果衣比丘、跋陀迦毗离比丘尼“自忆宿命无数劫事”,谶摩比丘尼“神足第一,感致诸神”,奢拘利比丘尼“天眼第一,所照无碍”。同经卷四十佛言:又此朱利槃特比丘,能化形作若干形,复还合为一。《杂阿含》卷二十三第605经记目犍连“以足指践地,地即震动,至于天宫”,又降伏难陀、跋难陀二大龙王。

即在家佛弟子,也有不少人当世证到初、二、三果。《杂阿含》卷三十四第964经佛言,有三千名乃至更多的优婆塞、优婆夷(男女居士)“居家妻子,香花严饰,畜养奴婢”,而分别证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同经卷三十第856经载,佛住那梨迦聚落(村镇)时,此聚落中有多人命终,其中有500名优婆塞得第三阿那含果,250名优婆塞得第二斯陀含果,500名优婆塞得初须陀洹果。《增一阿含经》卷三《清信士品》、《清信女品》,佛列举了他的在家男女弟子中的佼佼者。

由此看来,证果迟速,应由各人根器和修学勤怠所定,不应有固定的时间。追求当世解脱乃至当下解脱,不远推于来生后世,可谓声闻乘法的基本精神。《杂阿含》卷三十九第1099经载,诸比丘自言:他们不像婆罗门教等信徒“舍现世乐求他时非时之乐”——舍弃今生的幸福乃至修苦行以求死后生天,而是“舍非时乐就现世乐”,以智慧如实观察而现前获得解脱之乐。部派论典中一般说声闻乘最快三生证果,第一生入顺解脱分(资粮道),第二生入顺抉择分(加行道),第三生见道乃至证阿罗汉果,最慢者须修行六十小劫方证阿罗汉。缘觉乘最快四生证果,最慢百劫。

阿罗汉大多出在佛在世时及佛灭度后约500年间的所谓“正法时期”,据《法住记》等言,正法即“证法”,这一时期以多有证得阿罗汉果者为特征。此后,进入“有修无证”(无证得阿罗汉果者)的“像法”时期(约1000年),证得阿罗汉果的记载越来越少。佛教于像法初期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至唐宋,证得初果至三果乃至显现神通的高僧,犹不乏其人。如《高僧传》载昙猷依安世高修行证果,佛陀跋陀罗(觉贤)证三果,神迹不测,罽宾僧求那跋摩临终前自言证得二果,北齐僧稠禅师证须陀洹果,智旷自言证阿那含果。宋代以后,进入佛教所谓的“末法”时期,史传中所载证得圣果、显现神通者虽然尚非没有,也是寥寥无几。这自与佛教的衰落、社会的日益世俗化、修行条件的恶化有关。

阿罗汉断尽烦恼后证得的境界,称“涅槃”,或译“泥洹”,词义本为息灭,指息灭烦恼的扰动而证得心性的本来寂静。《杂阿含》卷十八第490经说:贪欲永尽,瞋恚永除,愚痴永尽,一切烦恼尽,是名涅槃。涅槃有“寂灭”(不生灭),“不生”(不再轮回)、“圆寂”(圆满的寂灭)、“无为”、“不死”、“无热恼”、“无炽燃”、“解脱”(解除、摆脱烦恼生死的束缚)、“归趣”(究竟归宿)、“避难所”等数十个异称。据佛经所述,那是一种迥然不同于凡夫众生生灭妄心的心境,超越了生灭、有无、时空、物质和精神,不可以言语诠表,只好用否定众生意识分别的“遮诠”(否定表述法)描述,如《本事经》卷三描述:如是清净无戏论体,不可谓有,不可谓无,不可谓彼亦有亦无,不可谓非有非无,唯可说为不可施设,究竟涅槃。从肯定的角度“表诠”,则涅槃境界被描述为“毕竟寂静,究竟清凉”、“实极安乐”、“涅槃是常”等。

阿罗汉所入的涅槃,又分有余依、无余依二种。《本事经》卷三佛偈云:漏尽心解脱,任持最后身,名有余涅槃;诸行犹相续,诸所受皆灭,寂静永清凉,名无余涅槃。有余依涅槃,谓虽已断尽再生于三界之因,但尚有宿世有漏业所感召的苦果如肉身等残留,或者还须酬偿宿世的冤债,这主要指证得阿罗汉果后尚生活于人间者而言。无余依涅槃,谓已灭尽宿世业残留的苦果,完全获得解脱的清净心恒常相续,永享清凉自在之乐,这主要指死后的归宿而言。无余依涅槃由于常被用遮诠法描述得不可思议,寂灭不生,往往被人们误解为一死永灭的代称,僧尼的死都被美称为涅槃、圆寂、寂灭。《杂阿含经》卷五第99-100经焰摩迦比丘起邪见,谓漏尽阿罗汉命终更无所有,众比丘批评,经舍利弗教化,认识到漏尽阿罗汉“苦者寂静,清凉永没”。

实际上,涅槃的实义更近于永生不死。对其永生不死的境界,一些大乘经论中描述得相当清楚。如《瑜伽师地论》卷八十说,入无余涅槃的阿罗汉:彼以所留有根实身,即于此界赡部洲中随其意乐远离而住,一切诸天尚不能睹,何况其余众生能见!说此类圣者死后还是以具眼耳鼻舌身意的有实质的身体而存在,就住在这个世界上僻静之处,不过其身体结构或生存空间发生了变化,非肉眼、天眼所能看得见。大乘经论中称阿罗汉们所住之处为“方便有余净土”,或说出三界外专门有阿罗汉所居净土,或说阿罗汉多往生于诸佛净土。《楞严经》卷九说: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等:释迦牟尼在世时,曾命大迦叶、君屠钵叹(降龙罗汉)、宾头卢、罗睺罗四大阿罗汉不入涅槃,须等佛法灭尽后再般涅槃,其中大迦叶持释迦佛衣钵入摩竭国毗提村鸡足山中入定,等待弥勒出世时出来为作证明,中国佛教界以云南宾川县鸡足山为大迦叶入定处。或说释迦佛命宾头卢等十 六 大阿罗汉“留形住世”,其中宾头卢罗汉常住此南赡部洲,其他或住于其余三洲、天上等处。《杂阿含》卷二十三第605经载,佛灭度后二百余年,宾头卢尊者“头须皓白”,来见阿育王,“以手举眉毛视王”,人称“长眉罗汉”,自言与六万阿罗汉共住于北方犍陀摩罗山。中国佛教界据唐道宣《律相感通传》等记载,认为浙江雁荡山为八百罗汉道场,天台山为五百罗汉道场,四川彭县三昧水为迦腻色迦罗汉道场,等等。

入无余依涅槃的阿罗汉,还有因厌离世间,自身出火焚尽肉身,入于息灭一切感知活动的“受想灭尽定”者,其住处在非想非非想天(无色 界之顶),此类罗汉恒住定中,以清净心恒缘真如,寿命无量。大乘不主张这种入涅槃法,贬称为“灰身灭智”,批判他们是偏执于空的钝根阿罗汉,大乘号召阿罗汉们“回小向大”,发大乘心,去济度、利乐众生。

缘觉乘的修证,与声闻乘大同小异,其修证阶次,大乘经中有缘觉十地(十阶位)之说。其极果称辟支佛,因其观修的智慧要比声闻乘四谛法较深细些,故而智慧胜阿罗汉一筹,能断一些烦恼习气。《增一阿含经》卷三二佛言:他所住灵鹫山(耆阇崛山),亦名仙人窟山,佛未出世时,有五百辟支佛居此。

按声闻乘道修行,虽然未必能解除肉体上的老病等身苦,却起码可以解除精神上的“心苦”。《杂阿含》卷五第103经中,佛弟子舍利弗向那拘罗长者解释佛说“于此苦患之身常当修学不苦患身”云:佛弟子以智慧如实知五蕴等,不执五蕴是我、我所,心不随色身之衰老变异及老病之苦恼而转,不恐怖、不顾念、不贪恋,因而即便有苦,也不能障碍,“是名身苦患心不苦患”。

若断尽烦恼,证得阿罗汉果,则现前获得永恒的生命,自信“所作已办,永不受后有”,永远超越了生死之苦,彻底解除了死亡畏惧,真实“视死如归”,坦然接受肉体这暂时住宅的坏灭。即便还有宿世的业报应受,也绝不逃避,而是主动欢喜承受。《杂阿含》卷十三第324经:富楼那罗汉欲赴西方输楼那弘法,佛问他:彼地之人凶恶轻躁,若杀汝,当如之何?答言:彼西方输卢那人贤善智慧,于我朽败之身以少作方便,便得解脱。同经卷九第237经载:佛弟子优波先那罗汉独自在内室坐禅,被一毒蛇所啮,唤舍利弗赶快扶他到外面,“莫令内身坏败如糠糩聚”,舍利弗见他“色貌诸根,不异于常”,然外出后,“身中毒,碎坏如聚糠糩”,时舍利弗说偈赞叹,谓其:久植诸梵行,善修八圣道,欢喜而舍寿,犹如弃毒钵。又“如人重病愈”,“如出火烧宅,临死无忧悔”。

证得定慧俱解脱的阿罗汉,还能随愿延长或缩短寿命。若欲延寿住世弘扬佛法,将自己的衣钵等财物布施,发愿延寿,即得遂愿,这叫“留多寿行”。或以神足通延寿,《增一阿含经》卷十八佛言:若比丘比丘尼修四神足,欲住寿经劫者,亦可得耳。同经卷三十七佛说神通第一的摩诃目犍连比丘“欲住寿至劫,亦复能办”,然他不愿这样作,而主动酬偿宿业,遭击杖外道打成重伤,阿阇世王欲烧死打他的外道,被目犍连劝止,说这是自己的宿业报应,乃先于佛而圆寂。若不想住世,可随时便走,称“舍多寿行”,走得极为利落神奇,与凡夫之自杀大为不同。如《杂阿含经》卷三八等载,陀骠摩罗子阿罗汉请示可否在佛前入涅槃,得到佛许可,乃入定,自 焚其身而入无余涅槃,“譬如空中燃灯,油炷俱尽”。佛说偈赞叹:譬如烧铁丸,其焰洞炽然,热势渐息灭,莫知其所归。

如是等解脱,度烦恼淤泥,诸流永已断,莫知其所之。

逮得不动迹,入无余涅槃。又《增一阿含经》卷四九载:大爱道等五百比丘尼欲先佛而灭度,得佛许可,乃腾身虚空坐、卧、经行,现身上下出水火等十八种神变后,入四禅而灭度。尔时天地大动,四面吹来凉风,诸天在空中作伎乐,涕泪悲泣,如春雨降,诸神散花散香,以表赞叹供养。

即便未得证果解脱,只要依法精勤修行,积累了福德资粮,具备了正见,也不必畏惧死亡,当视死亡如旅客归家,如参加法会,如《大毗婆沙论》偈云:待死如寄客,去如至大会,多集福德故,舍命时无畏。又以佛法无常观观察,死亡,无非是念头之灭。实际上生前念念都在灭,如果临终一念之灭可怕,那么当下的念念生灭,皆应畏惧了。

同类推荐
  • 佛教义理

    佛教义理

    本书是丛书佛学教科书之一,该书分别从经藏、律藏、论藏、因缘果报、涅槃等方面对佛教的教义进行了阐述。
  • 十种幸福之道:佛说妙慧童女经

    十种幸福之道:佛说妙慧童女经

    本书为星云大师对《佛说妙慧童女经》的解读。《妙慧童女经》是2600年前,一位八岁的少女向佛陀请教十个人生关键的问题,佛陀所做的开示。针对《佛说妙慧童女经》中童女和佛陀一问一答的10个问题及答案,星云大师以深入浅出的笔法和生动的事例,一一做出了自己的解读,从而为现代人如何安顿身心的烦恼,如何找寻到幸福圆满的人生之路指出了10条方便法门。
  • 星云日记39:忙中修福慧

    星云日记39:忙中修福慧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三十九册。收录星云大师1996年1月1日至2月29日期间的日记,分为“健全自己”、“以一当百”、“自知之明”、“忙中修福慧”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每天懂一点净化人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人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热门推荐
  • 荆棘光年一隅蔷薇

    荆棘光年一隅蔷薇

    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成长之路,你的人生可能是大起大落,而我的人生却平淡无奇,唯一相同的,是这条路都一样崴脚难走,但是总有一隅蔷薇盛开在荆棘之中,风过荆棘一缕香……
  • 韩娱之辉煌

    韩娱之辉煌

    这只是本韩娱小说而已,一个天才在娱乐圈的故事!
  • 鞋靴设计效果图技法

    鞋靴设计效果图技法

    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简要介绍了鞋靴效果图的各种技法,全书分为七章,重点介绍了鞋靴效果图与素描、鞋靴效果图与色彩、脚部形体结构、鞋靴效果图基础表现技法等。陈念慧所著的《鞋靴设计效果图技法(第2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不同表现风格的优秀效果图作品,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表达需求和爱好对其学习、借鉴。本书为全彩印刷。
  • 帝弑轻狂:魔妃太妖杀

    帝弑轻狂:魔妃太妖杀

    一池分魂离血,却是他唯一的救赎,为了今生相遇,他以复仇之名。十重神血之咒,让她被迫万年流魂,跌落彼岸之境,她却步步生莲。那女子一身绯红,银发及地,她轻抚了抚眉心,“欠我的,墨落雪颜,你也该还我了。”在她身后,无月之花,妖杀天下。那人一袭白衣,眉宇间清冷一片,偏生他的唇角微弯,无端凭生了几许妖娆,他浅笑道,“小夜,你果然回归了,孤等你很久了。”时而耍宝的月色:“主人,揍他!”那双可爱的狐耳微微竖起,小爪子一叉腰,一副泼妇骂街的架势。“既是如此,那么本王就勉为其难地收了你吧。”兽主大人一脸嫌弃地撇嘴。“小璃,你活着就好。”那人笑容浅淡,表情温柔。以及,那个爱恨不能的国师,“给我一个不杀你的理由。”
  • 混在修仙宗门中的妖

    混在修仙宗门中的妖

    你以为修仙宗门里都是人族?但是事实告诉你还会有妖,以及其他种族!
  • 秘密勘探社

    秘密勘探社

    在看似和平的这个年代,由于现代化技术所发展的间谍组织其实已经遍布了整个世界。秘密勘探社在新组联邦的支持下,这个基本由青少年所组成的侦探特工团队为了推翻腐败的新的灭世大国政府为目的而进行着技术斗争。而主人公,深邃的杰特·殇有着比他人高出一个境界的数理才能,这位电子特工第一次面临着真正的挑战,秘密大战一触即发…
  • 念及你

    念及你

    他是耳鼻青年,遇到她之后,他相信了一见钟情。她是他的红围巾女孩,贯穿整个高中时光和以后。相爱时干杯,相伤时痛饮,推杯换盏间,谁比谁珍贵。片段:结果老师特别善解人意地发扬了拖堂的精神,英语课结束的时候,刚好接着数学课,数学课结束,开始语文课……于是……我可爱的课间没了。这就意味着,我不能继续逛论坛还有调侃妹子。我只能用我美好的青春时光来数老师脸上有几个毛孔,或者头发上有多少头皮屑。我只好愤懑地大口大口灌自己水。何以解忧,唯有白开水。想着,我又失意地大饮一口。
  • 致命钢琴师

    致命钢琴师

    溪山风雨洗苍穹,铁马金戈今从容。若无豪迈英雄胆,岂敢只手缚苍龙!一个国安特工和一个小女孩的日常。
  • 夜爷的璀璨星光

    夜爷的璀璨星光

    她,是夜阁的阁主;亦是夜家的弃婴。他,是帝家未来继承人,亦是暗夜之主。他给了她星光,而她给了他……
  • 异妖天行

    异妖天行

    在川妖时代,有两大妖兽王朝前川妖兽后川妖兽。无尽的妖兽在这个大陆进行了一段十分奇幻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