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9200000043

第43章 神州大选美(3)

这次“上海小姐”竞选,从宣布报名到得出结果后揭晓,前后不过半个月时间,总共参选佳丽为60人,有48人成为候选人。第一个报名的是19岁的中学生章雪枫。5天后有10多位上海市民政局的女职员集体报名,引起轰动,被报界誉为“勇敢的女性”。

决赛由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担任颁奖嘉宾,因而增强了选美活动的吸引力。

1946年8月20日,上海新仙林舞厅里,3000多人购票入场。当晚11点竞选结果揭晓:王韵梅、谢家桦、刘德明位居“名媛姐”的前三甲,被命名为为“上海小姐”;言慧珠为“坤伶组”的“皇后”;韩菁菁、张伊文夺走歌星组桂冠;管敏莉、李珍城为舞星女状元。其中名列“上海小姐”之首的23岁的王韵梅拉来6.5万张选票;亚军谢家桦是广东人,拉来2万多张。此次选美共筹得赈灾款9亿多万,比预测计划多了4亿元。总的说来还是成功的。

让我们的目光回到1993年。

1993年初,由人民日报《时代潮》杂志社和北京市妇联联合举办的“青春风采——首届北京小姐评选”,拉开了序幕,6月举行决赛。其宗旨在于展示首都女性风采,增添都市文化魅力。此次大规模的评选活动在北京尚属于首次,牵动了整个社会神经,也引起了各届人士的关注和重视,许多各行各业的美女跃跃欲试,准备参赛。

这项赛事自然也引起了首都各高校的反响。按照有关规定,凡高校选美所出来的前三名,将直接进入“北京小姐”的复赛。一时间,北京高校展开了空前的选美大赛,许多大学开始在校园里评选自己的“校花”,他们想通过自己校园里的“XX小姐”,来和社会上的佳丽一争高低。

但是,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这样豁达。而热衷于选美的女大学生似乎也并不像报纸上说的那样“火爆”。北大人就提出了认识什么样的自己的问题。

1992的选美之风,次次都有重金相许,这与当年兴起的市场经济大潮有很大关系。选美一旦与市场接轨,很难说不沾上商业味道。而那时的人们还是很顾忌“商业味”的。这说明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局,社会的繁荣稳定已成定势。

北大人,历来是社会各种活动的潮头。崔健的摇滚,校园里的跳蚤市场……时不时地冒出一两件令国人眼界大开并叹服的超前之举来。然而,由北大学生会主办的“北大小姐”选美,却令举办者大失所望——北大上千名女生拒绝选美。

北京大学学生会,对于从上千名北大女孩中选出“北大小姐”,寄予了极大的热情。主办者原计划在4月底,选出21名获奖者,参加“北京小姐”竞选复赛和决赛。不料经过10多天的宣传鼓动和校、系学生会干部苦口婆心的动员,参加者仍然只有12名。给予了主办者不疼不痒的当头一棒。

组委会只得再次延长5天的报名时间,并以海报贴出大幅广告,一再强调入选后的8万元奖金、空调、纯金王冠等利益性的“重要内容”。但是北大女生却千篇一律的施以冷面孔,不为名利所动,甚至拒绝选美。报名处依旧门庭冷落。几位被同学公认的“起码能得到5000元资金”的“星级人物”,则无一人参加。

这年3月,北京各大传媒,都在纷纷报道着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生何薇小姐在“奥运风采”大赛中夺得冠军的消息时,何薇的老师却站在讲台上,对着何薇的师弟妹们大发感慨:“我看了报上登的照片,奥运先生西装革履,衣冠整齐,而奥运小姐却只能穿泳装,一副小鸟依人的感觉。唉,妇女解放运动任重道远。”学生们当然是洗耳恭听。

选美在北大受挫和北大女生拒绝选美的现象表明,这位教授的话不无道理,反映出了不少学生此时的心态。一位很有实力进入“北京小姐”十佳的女生说:从本质上看,“选美”的出发点依然是把女性作为生活中的一种点缀。说到底,选美只是男人的一种娱乐。参赛人员只需知道一点并不复杂的常识,只需媚笑,骚首弄姿。各项标准无一不是从男性的审美需要出发的。而且,女人要按照别人的要求来作各种难堪的动作,让人家品头论足,这对大多数知识女性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更何况要我们穿泳装。

许多学生认为,美与不美,一靠个人自我感觉,二靠周围公众认定,何必再由所谓专家评判。再者社会上的选美,其实是一种媚俗。二者之间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

在’91级中文系组织的讨论会上,许多人认为:我们北大人历来是以思想解放著称的。但是,选美活动产生出来的“冠军”和什么“小姐”,与我们社会需要的优秀女性形象不符。“选美实际上是男人性意识中的燥动,不是什么高层次的比赛。”

“选美还是一种美丽的谎言。就像当年女生们扑天盖地迷恋席慕荣、三毛、汪国真的诗和散文一样浅溥。真正的大众时尚文化,不应该是那种没味道的快餐。真正的美神,应该是有灵魂、有智慧的。”

在市场大潮下,不断有教授下海经商。是北大人耻于金钱?还是羞于将“胴体”示人?北大人说都不是。她们强调,她们对选美的冷漠,实际上为维护女权运动的抗争。

“是啊,我们成什么了?陪酒、伴舞、公关、礼仪、社交……几乎女人成了生活中的各种点缀。而我们失去的是独立的人格。既然这样,大学就不应该收女生。我们空有一身知识有什么用?只要有微笑、有美貌、有三围、有好身材,就有了吃不完的荣华富贵,还奋斗什么呀?”

“大学校园和火热军营,恐怕是当今社会中唯一的两块天然净土了。校园文化对于这种单纯的娱乐圈里把戏,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抵触。不管怎么说,模特和选美是一种香艳的职业,不应该是我们大学生羡慕的东西。那些不伦不类的选美活动,是不是要我们向她们这些小姐看齐呀?”

于是,北大人希望以自己的不理睬、不参与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学校的传统荣誉,以证明自己的清高。也有人担心,一旦参与入选了,虽然有一定的轰动效应,但在校园环境中却未毕能够得到真诚的羡慕和尊重。而绝大部分师生持反对态度,认为在校园内部搞选美,与中国最高学府的形象不符。

到底谁有理呢?当年这个时期,全国各地当选的“××小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校或毕业大学生。如“天津月季小姐”冠亚军由南开大学学生蔡璐和张琪夺走;“’92武汉之花”由同济大学的祁慧夺走;而“南京小姐”冠军马曼红是南京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等等。她们当选各种“小姐”后,不仅拿到了巨额奖金,还能得到高级生活用品,有的甚至还能免费出国旅游。毕业后还能任意挑选令人羡慕的好工作。而如果去当一名学者,或许对国家更有贡献,但个人可能什么也不会拥有,只能清贫度日。相比之下,事业、奋斗就显得毫无意义了。苦学专业,得不到的金钱、地位、名气、利益,苦练“猫步”就可以轻松得到。

当年,我的老师张志忠教授还专为此事,写过一篇题为《北大女生为什么拒绝选美》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他从北大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入手,对北大女生拒绝选美表示赞赏。以自己有说服力的文字,来为他的母校摇旗呐喊。

而这时,北大人没有注意到一个叫王辉的男生(1992年考入北大法律系,身高1.82米),仅在北大女生拒绝选美一年之后的1994年,就被北京一家模特经纪公司选中,参加了法国一家时装公司的男装专场演出,并由此对模特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美好的向往。

1995年初,他与中国新丝路模特经纪公司正式签约,步入“职业模特”行列。

1997年7月,王辉考取了本校法律系硕士研究生,从而成为中国第一名硕士男模特,同时他成为中国学历最高的模特。

1999年7月,王辉参加了在四川成都举行的中国首届超级男模比赛总决赛,获得了第5名的好成绩,展示了新一代北大人的风采和中国超一流男模的魅力。

2000年7月,王辉获得硕士学位,从北大毕业。王辉仍旧让自己的学术与时尚联袂登台,既做律师,也做模特。并把自己造就成了中国最具特色的超级男模,也创造了又一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位律师模特。

热闹非凡的选美大潮,让一向甘于寂寞的中国严肃作家们也坐不住了。既然,中国大选美已经搞得风风火火起来了,何不把它搬上银屏,让更多的中国老百姓从银屏上看看生活中模特们的喜怒哀乐。于是,1993年8月,吴滨、史铁生、莫言、刘毅然、余华、苏童、贾平凹、格非、杨争光、叶兆言、朱晓平11位享誉中国文坛的严肃文学作家,联手塑造《中国模特》,从容而自信地挺进中国电视市场。

这部由北京大象文化有限公司和西安长安影视公司两家民营公司联合推出的10部20集电视剧《中国模特》,以一个模特经纪公司的创建发展为主要线索,由三个人物贯穿全剧。10剧均分为上下两集,且每部独立成篇,故事完整。电视剧的女主角当然请到了中国最走红的陈娟红、瞿颖、高洁、张锦秋、陈皓等中国名模。

编剧刘毅然是笔者的老师,对他的创作转向,我并不感到意外。这个以电影《摇滚青年》、《共和国之恋》等影视作品名震影视坛的青年作家,一直是把小说创作和涉足影视双轨并进的。日后他一直致力于“作家电影、电视剧”的创作,是他第一个将“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作家茅盾、郁达夫等人的作品,搬上了银屏——《霜叶红似二月花》、《春风沉醉的晚上》。几部片子下来,极具作家的个人风格,是国内电视剧创作中最有“作家性”的代表人物,赢得圈内外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至此成为中国第一个“作家导演”。

1993年6月,他对我介绍了《中国模特》的最初动意。他说,中国模特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生活变革和发展的独立产物及标志,成为当代一种新潮文化和时尚。所以我们选择了中国模特作为电视剧的招牌与主要内容。在一般意义上说,“严肃作家”要比“时尚作家”更能深刻地理解各种新出现的文化现象——中国模特就是一种大众时尚的文化现象。通过对模特生存与发展的严肃解析,作家能充分感知和把握中国模特所涉及的都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住处符号。同时,11位风格不一的作家们,围绕一个共同的创作主题,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因而会变得好看。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城市越来越变得像个城市,有了像模像样的大都会,城市与农村的距离拉大了。而模特是属于都市的产物。因而,表现城市就要表现城市中的最具商业价值的特殊题材——模特。我们的艺术家对当代城市生活缺少深刻的体验,特别是对其中的商业气息有一种天然的抵触。但是中国城市中已经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和新景观,用艺术的深度去审视当代城市文化和城市人,已经成为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一个无法拒绝的课题。

据北京大象文化有限公司总裁吴滨介绍,大部分作家没有模特方面的人生体验,而且许多人还是头一次“触电”为电视剧写剧本。

杨争光说,我以一双陌生的眼睛看模特,也许更能出彩呢。

格非强调说,模特是一个听上去很诱人的题材,应该是娱乐性较强的,但不应该太通俗了,我写的东西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但会坚持自己一惯的的风格。

而史铁生则把模特放在都市人群中的普通人去把握,写的是作为普通人的模特。模特和我们一样有共同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我是想透过模特来表现更为丰富的城市生活景观,模特不过是个衬景而已。

导演杨凤良却激情四射,他说,这次合作形势非常激动人心,名家写本子,名模演主角。

总策划白烨信心十足:我们将尽全力让片子好看,让观众看一眼就不会转台。当然,这中间有作家的魅力,更多的是来自那些名模的魅力。

作家贾平凹刚刚写完那部毁誉各半的《废都》,接手写《中国模特》时,令他信心十足。赵忱说他不写则已,写则必精。他写《中国模特》不可能不漂亮。

《中国模特》片子播出后,为当年的电视市场增添了许多佳话。应该指出的是,作家笔下的模特,基本上是作家想象中的模特,理想化的虚构人物。与现实中中国模特的生活方式或许还有一定的距离、或许还不尽人意。但毕竟这是国内第一部反映模特生活的电视剧,其意义深远。

作家介入模特,深受选美影响是毫无疑义的。让商业社会艺术化,让严肃作家商业些,两全其美,对谁都好。

4.军中自有美娇娘

探讨一下90年代初,神州选美现象很有意思,而探讨一下中国当代女兵汇入这股洪流之中的故事会更有意思。

一位1968年入伍的女军人,当初当兵仅仅是因为军装最时髦。后来时代变了,到处是花花绿绿,她再也坐不住了,转业回到了上海。用转业费一下子买了十条款式鲜艳漂亮的裙子,拼命地打扮自己,快40岁的人了,突然一下子年轻了20岁。她那窈窕的身材没有变,俏丽的面容没有变,她喜欢端庄高贵、也喜欢素雅随意,到底是什么变了呢?

卢娜莎这个在模特圈里,以“欧味”独领风骚,她那头膨松卷发、火辣艳丽的脸,粗犷而又细腻的魅力,在模特界堪称一绝。她身高1.75米,胸围90厘米,腰围62厘米,臀围90厘米,有一个绝美的标准的模特身材。她从小爱唱歌,小学就进入北京少年宫声乐班。凭这个资格被挑去当兵,成为成都军区的文艺骨干。在部队,当通信兵,能记住1万多个电话号码,并多次在军区业务比武中得过第一。她是中国第一个个体职业时装模特。

她说:我可不是娇滴滴的小姐,我是一个经历过军旅生涯,军人出身的模特。卢娜莎曾获得过首届中国十佳名模,排名第5。多次出国演出。

理想:将来办个模特学校。

遗憾:缺个大奖杯!

美潮风似有摧枯拉朽之势,以其顽强的方式吹向固守节律的女兵们。使沐浴在绿色之中的女兵们隐隐体味到了绿色的困惑。

北京某部机关的有位30多岁的中校女军官,舞蹈演员出身。每周在军营的五天里,她都得穿着军装上班,只有双休日才对自己的穿着满意。按说女中校走在街上挺美气。可那天她去买东西排队,人们乜斜的目光里,明显感到人家对她这身毛料军服并不感兴趣。这与十几年前的感觉不一样。那时被人羡慕,可现在,唉,尽受气。

一个油头滑脑的小伙子的一句话,令她差点没背过气去。他在人群中高声喊着:“贱卖、贱卖啊,二毛二了。”他的喊声起先她没注意,可大家却哄堂大笑。她一回头,他正站在她的背后,一只手指着肩牌,一边起劲儿地喊。原来“二毛二”是指她的两杠两星呀,你说气人不气人。

“一个人整天穿着单调的衣服出现在世界上,也是件挺悲哀的事情吧。”她忽然可怜兮兮地对我说。

京城那所艺术院校里,是令全军、全国、全世界羡慕的地方。这里汇集着全军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多方面的人才,他们是学员也是军官。他们当中自然有不少很是漂亮,充满艺术韵味的女兵。他们一入学,学院就对着装进行了规定:不许穿便装,要着制式军装,为的是统一。

同类推荐
  • 我的书(7):一个人的旅行

    我的书(7):一个人的旅行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7)一个人的旅行,汇集旅游主题图书的作者访谈,包括项明生、番小茄等作者访谈。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 泥土哪去了

    泥土哪去了

    南帆的散文随笔因兼具学者、批评家、作家之长而独具一格。细节和史料齐飞,逻辑和见识共舞。文笔丰满润泽,风格洁净从容,以含蓄克制显深长韵致。虽是选集,却因涉及诸多层次侧面而自成格局。《泥土哪去了》是南帆最具代表性、精粹汇集的散文集子。南帆作为智性散文的代表,有评论家曾认为“读南帆,知余秋雨之不足”,此“不足”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对南帆散文极富理趣、哲思又丰满润泽的褒奖。在此集中,《泥土哪去了》《机器之瘾》等篇呈现出了一个敏感睿智而又不失理性之思的现代知识分子与现代文明发展的多维对话;《一个作家的社区生活》等篇又似作者与自己开展的一场推心置腹地深度对谈。
  • 天使走过人间

    天使走过人间

    本书由近百篇短小精悍的充满亲情爱意的故事组成,展示了丰富的生活哲理,清新透亮,潇洒超脱,读者群广泛,是家人互赠礼品的最佳选择。
  • 浮生六记(增补版)

    浮生六记(增补版)

    沈复编著的《浮生六记(增补版)》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是一本追溯往事的书。其中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此外还附有失传已久的《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
  • 明治:含苞待放的新时代、新女性

    明治:含苞待放的新时代、新女性

    本书是日本作家茂吕美耶以明治时代为背景,介绍当时传奇女性及其生活方式的文化随笔。明治时代是1868年至1912年,是日本通过各项改革迈入近代化的时期,并通过一系列战争迈入列强的时期。作者在本书前一半介绍了明治新日本的社会衣食住行的变化,社会风貌,婚姻制度,女性地位等。后一半着重介绍了明治时代的新女性,这些新女性走在时代前端,大多是在教育、医疗领域开辟新天地的代表女性。作者的文笔非常通俗,对了解日本女性地位的发展演变具有普及启蒙作用。
热门推荐
  • 眼睛一闭一睁变成草了

    眼睛一闭一睁变成草了

    (本书慢热,但每一卷都是独立的故事)这山,真美!这树,够大!这天,晴空万里!这妹子,哇喔,竟然该死的甜美!这瓜……等等,这瓜怎么那么大?!!!透过面前瓜皮上的反光,才发现自己变成了一棵草!“滴滴,宿主可以通过吸取其他人魔力来获得经验值进行进化。”还可以进化吗??简直无力吐糟了。
  • 星际之奇宝大亨

    星际之奇宝大亨

    世间留有始皇之传国玉玺,并有古书曰: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传国玉玺,得此宝者得天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块方寸玉璧,到底有何不凡?星际时代一位流落到监狱里面的少年顾明,得到一件神秘的怀表,故事由此开始……【每天两章稳定更新中,冲榜期间视情况不定时爆发】
  • 暖定寒迁

    暖定寒迁

    夏初和柳泠在一起3年,柳泠要走夏初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这一走便是五年,五年后...
  • 黑暗之域

    黑暗之域

    她------凌氏家族的养女,拥有世人所没有的强大灵力,最不被疼爱的‘小公主’---凌曦,背负家族的使命来这----‘乐都’。自从十二年前,那个人抛弃她离开,她便学会不再哭泣,不再微笑,仿佛戴着冰冷面具的玩偶,孤寂得让人心疼。他------‘乐都’的混世小魔王,校园的邪魅王子‘黎昕’,成天不学无数,吃喝精通。当她遇到他,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一场精心布置的局!身世之谜即将解开,一场血腥的游戏至此开始。。。。两个人的命运从此缠绕在一起。对立与抗拒,守护与背叛,到底她该怎么做?一次意外的失手,却引出一段暌违已久的温柔抚慰。二十年前的杀人凶手,二十年后的爱恨纠葛,如今该何去何从?
  • 予你情深不相负

    予你情深不相负

    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讨厌你,因为你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 魔女才不谈恋爱

    魔女才不谈恋爱

    圣堂的钟声响起,敲碎希望。绝望的火焰席卷,湮灭过往。绯红的伊洛怒放,重现辉煌。噩梦的魔女祈祷,虔诚歌唱。神说,每个人心里都住着恶魔,有人用锁链束缚它,有人却将它随意释放……那一夜,当绝望充斥心底,火光照映脸庞,薇娅知道,她心中的恶魔,再也关不住了……
  • 魔尊图腾

    魔尊图腾

    少年天骄,被同门陷害,一剑穿身时,誓言:愿,没有来生,愿,成魔,报仇雪恨!我既为魔,举世皆魔!
  • 经商从做人开始: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

    经商从做人开始: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

    本书把最经典的经营理念和生意心得挑选出来,用最浓缩的语言阐释,用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说明,以达到启迪和激励当代青年人的目的。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做生意的书,但更是一本教你如何做人的书。相信每一个深谙李嘉诚经商之道的人,都能赚到大钱,赚到开心钱。
  • 我不是八贤王

    我不是八贤王

    孟昶棺前吻花蕊,后宫秀榻睡皇娘。赵家四子,帝王之才,年少却多谋,气盛则不傲。朝堂上,鞭相国,少年气盛文武双。百万军,斩敌寇,一柄金锏屠天狼。新建QQ群:39626515
  • 何事天涯

    何事天涯

    曾经有一个世界叫做天屿,在这个时代里出现了很多的文人墨客和修仙游侠,恩爱情仇挥指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