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01100000005

第5章 实践检验真理——人工取火的历史考证

人类从利用自然界的火,一直发展到利用燃料能源。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同时,火逐渐成为人类随时可利用的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武器之一。对此,考古人员对人工取火的发展进行了考证。

1813年,达尔文环球旅行,途经南美洲时,曾亲眼目睹印第安人摩擦取火的情形:他们用一根木棍的钝端,在另一根木棍上刻有槽缝的地方迅速摩擦,取得火种。不仅如此,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中,还有佤族的摩擦法和傣族的压击法等。此类摩擦取火工具,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木燧”,并且已有出土实物。

1972年至1976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齐纳族和甘肃省金塔县境的汉朝张掖郡居延、肩水两都尉所辖边塞上的烽燧、塞墙遗址进行了考查。此遗址始建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废弃于东汉末年的边防设施,全长为200千多米。在这里,他们一共发掘了三处遗址:甲渠侯官治所、甲渠四燧和肩水金关。从这里挖掘出来的汉简多达2万多枚。与此同时,还出土了木燧——用来点燃烽火的草苣和取火工具。木燧是由一根木杆和一块有孔木板组成的,现被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此木燧,是目前为止全球发现最早的钻木取火工具。

“燧火”出现在铁器时代之后,换言之是一种铁片击石的取火方法。它以摩擦等取火方法为基础,逐渐发展而来的。在我国各大民族,该取火方法世代流传,应用非常广泛。一直到火柴诞生,该方法才逐渐消亡。这一取火方法,必须有三件东西相互配合,才能使用。其一,火镰,其实就是一块两头尖、月牙形的铁片。长约为8~12厘米,宽为3~4厘米。钝刃,其背面有棱,通常被当作抓手;其二,火石,也称燧石。在石岩中较为多见,颜色各不相同,白、黑、灰、黄等。最常用的是一种白色的石头,将其砸成比较锋利的小块,当作火石;其三,火绒,多用艾绒。不过,在西南地区也有人用“纸媒子”,是筒状的,由草纸搓成的。将其用火点燃,然后插在竹筒内,使其自然熄灭,随后便会在卷纸上形成一层纸炭。

所谓的火石袋,其实就是装有以上三件东西的皮或布制成的包袋。用火时,将火绒或“纸媒子”取出,夹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间,将火镰拿在右手上,与火石撞击几次,便可点燃。然后,再用易燃物引火。

在古代西域游牧民族中,该取火方法早已被广泛使用。他们往往用一种名为“砧碟”或“站鲽”的腰带,是由皮革制成的。在它的上面钉缀有垂饰的带环,环上悬挂各种各样的必备什物,火石袋就是其中一种。

魏晋南北朝时期,火石袋传入中原,唐朝最为繁盛。《引日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都有记载。在胡服流行时期,宫廷妇女也非常乐于佩带火石袋。

清朝时,武官也往往会佩带该物。而在民间,用火石取火更加多见。不仅如此,在许多唐朝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描绘。例如,柳宗元写的诗句“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白居易写的诗句“熔炉敲火煮新茶,石火光中寄此身”等。

进入20世纪50年代,生活在淮河流域和长江上游的广大村民,仍然在使用火石袋,更有甚者每天将其吊在旱烟杆上。

我国古代时期,有许多关于“钻燧生火”与“钻木取火”的传说。一些学者认为:最早的神话是炎帝作火,后来便逐渐演化为燧人氏钻燧取火的传说。虽然这两个传说都广为流传,但大多数人只知道“燧人氏钻木生火”,而并不知道时间更早的“炎帝钻燧”。不过,这一点足以说明,后人对人工取火这一发明的重视程度。

在很多书上也有记载此传说的。据《管子·轻重》一书中记载:“炎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兹胃之病,而天下化之。”在《韩非子·五巍》一书中记载:“上古之世,民食果硫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不仅如此,在《太平御览》卷七六引《拾遗记》中这样写道:“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明之外,至于其国,见此树下。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000年,我国的远古文明步入一个铜石并用的时期。我们的祖先当时已经能够冶铜,并且还能制造一些简单的铜器。后来,由于铜镜的出现,又产生了另一种取火方法。该取火法被称为“阳遂”(也称“阳燧”或“金燧”)。这一新的取火方法,在先秦古籍中早有记载。

事实上,阳遂是一种铜制的凹面镜。如果将其向着太阳,利用阳光聚焦的原理能够获取火种。《周礼·秋官》中是这样描写的:“司炬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汉郑玄注:“夫遂,阳遂也。”唐贾公彦疏:“以其日者,太阳之精,取火于日,故名阳遂。”

在遥远的过去,虽然火种可以保存下来,但却面临着许多不便。一旦遇上下雨天,火种极有可能被淋湿以致熄灭。对于当地的人来说,火种的熄灭,意味着巨大的灾难。关于这种情况,《胁记·内则》也有描述。在规范“子事父母”、“妇事舅姑”必须佩带的器物中,就有“左佩金燧”、“右佩木燧”的记载。这里提到的“木燧”也就是钻火用的木杆。但是,为什么“金燧”、“木燧”都要佩带呢?唐孔颖达疏:“晴则以金燧取火于日,阴则以木燧钻火也”。如此看来,“金燧”用于晴天,“木燧”则是用于阴雨天。由此可知,当时该取火工具,与我们现在携带的火柴、打火机一样普遍。

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这样写道:“阳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一点,大如麻菽,着物则火发。”这是关于阳燧取火最详细、最精辟的记载。由此可见,我们祖先发明的阳燧取火,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利用凹面镜烧毁罗马战舰的传说比起来,要早四五百年。

1995年9月,考古人员在陕西省扶风县黄堆村周原遗址挖掘出一件西周时期的阳燧。该阳燧铜质,圆形,凹面镜,直径为8.8厘米,出土时通体生满翠绿色铜斑。到目前为止,该阳燧是中国最早的人工取火工具的实物。该文物极为珍贵,不可轻易除锈和打磨抛光。不过,必须证明该阳燧确有取火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周原博物馆便翻模了一件复制品,将其打磨抛光,然后放在阳光下面,确实有取火功能,“阳燧”因此得以确认。

除此之外,古代取火器还有用与玻璃差不多的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这一发现可以在东汉王充《论衡·乱龙篇》中找到结论:“阳燧取火于天,五月丙午日三时,消炼五色石为器,乃能取火。”这里讲的“消炼五色石为器”,也就是石英砂等原料在高温熔炼之后,制成凸透镜。与金燧比起来,更为先进一些。与从欧洲传入的玻璃技术比起来,要早几百年。

除了上面提到的取火方法之外,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还有一则用冰取火的奇异方法。书中是这样写的:“削冰为圆,举以向日,以艾于后承其影则得火。”由此可见,古人对凸透镜的原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与理解,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人类对于人工取火历史的考证,虽然并不完整,但我们相信,随着考古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人工取火的历史考证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同类推荐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知:自知知人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知:自知知人

    《巅峰阅读文库·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知·自知知人》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使青少年增强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知·自知知人》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 狼洞山奇遇

    狼洞山奇遇

    这是一个充满了幻想的离奇故事。米米是一个倒霉的孩子,因为小时候不会说话,爸爸怀疑米米史个哑巴,竟然被狠心的父亲扔到了深山里。在一个与狼相伴的日子里,小狼与狼妈妈对米米非常亲切非常的好,一晃十年过去了,米米慢慢长大了,他遇到了外星人,他获得了外星人送给他的“魔幻药片”,由此,他的命运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 5~7岁孩子爱读的性格启蒙故事

    5~7岁孩子爱读的性格启蒙故事

    5~7岁是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孩子好性格的最佳时期。本书编写了5~7岁小朋友爱读的性格故事,主人公有善良的小猴子、诚实守信的小熊、自信的小蝴蝶、感恩父母的小松鼠、积极乐观的小鲤鱼等。不仅呈现给孩子一个多彩的童年,而且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养成好性格,健康快乐地成长。
  • 悦读馆·大开眼界:世界艺术之最

    悦读馆·大开眼界:世界艺术之最

    本书以“八大艺术”为框架,艺术的内涵为暗线,精心收集艺术世界中的文学之最、绘画之最、雕塑之最、建筑之最、音乐之最、舞蹈之最、戏剧之最和电影之最,并分门别类地将其艺术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
  • 小眼睛大发现·亟待拯救的濒危物种

    小眼睛大发现·亟待拯救的濒危物种

    你听说过木牛流马吗?你看见过漫步火星的机器人吗?你知道地雷为什么被称为藏在地下的杀手吗?中国古代的火箭长什么样?你对这个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吗?《小眼睛大发现》涵盖生物、自然、地理、历史、军事、化学等多个知识领域,它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搞笑、幽默、夸张的漫画,超级实用的知识点,为孩子们提供了愉悦的阅读天地。本系列丛书介绍了形形色色的古代兵器、超级威猛的现代军事武器、世界各地最最疯狂的机器、大自然多种濒危物种以及强大的新型能源。书中的精彩内容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建立起灵活的思维方式,而且会引导孩子们对身边的世界产生全新的认识。
热门推荐
  • 末日编程师

    末日编程师

    知道吗?这个末日是我编程出来的....-------张帆一个屌丝青年,编程3.5D《终结》游戏,本想上市当高富帅,却不想游戏变为现实,
  • 如航如夏

    如航如夏

    凤城的冬天,出奇的冷,厚重的羽绒服也挡不住寒风无孔不入的刮进身体直往骨缝里钻。夏航拢了拢身上唯一一件土黄色棉袄,在公交车门刚打开时迅速的跳下车头也不回的拐进了一条胡同,顶着一头猫拱狗啃的短发向不远处的早餐摊走去。
  • 墨色错爱

    墨色错爱

    爱—是一个古老而无解的命题情—又是可遇不可求的初心我们的青春终究逃不过懵懂的心动和最深刻的懊悔就像老师说的:这种感情又有谁和谁可以一直走下去爱与被爱,转身和离开,这一切是谁对谁的等待
  • 问鼎修真路

    问鼎修真路

    星球深处居然是修真圣地,修真路漫漫,吾将坚持不懈,逆游而上。
  • 拜托我可是Queen

    拜托我可是Queen

    感情没有早与晚,对与错,爱了便是爱了。受了伤,也不要放弃爱,因为你也不知道,真爱会在何时出现,给你力量,让你勇敢。
  • 醉后赠马四

    醉后赠马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夏夜微风吹过

    夏夜微风吹过

    单亲家庭的夏小小从来不知道,原来人可以活的像秦沐风那样肆意妄为。从来都是潇洒生活的秦沐风也是头一次知道,世上还有像夏小小那样别扭自卑的人。所以那一刻秦沐风也不明白自己,手中的篮球怎么就砸在了夏小小的头上。也许是那天阳光正好吧,少年伸出了双手,少女也放下了手中的书。
  • 妥协的力量

    妥协的力量

    在成长中,妥协是等待与忍耐,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爱情中,妥协是理解与牺牲,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温暖;在交往中,妥协是宽容与谦逊,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洒脱;在对抗中,妥协是和谐与从容,是一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本书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你在故事中体悟,你什么时候需要妥协,如何妥协。
  • 成邪

    成邪

    传说当宇宙中出现劫境以上的修仙者时,破灭劫便会来临,归零者将会来给宇宙带来灭绝的侵袭。王启便出生在这个注定黑暗动乱的时代,以一个乞丐的身份,看他是如何一路斩邪族,踏仙路,沉魔窟,断万古!最后以无敌之资,阻挡住破灭劫的脚步!我有一剑,可斩断仙人的傲慢,打碎凡人的诅咒。我有一剑,可破灭神族的轻蔑,终止罪奴的低头。我有一剑,可上杀九天,下屠九幽。我有一剑,可独断万古,留名宇宙。
  • 我在夜里是无敌的

    我在夜里是无敌的

    夜无敌惊讶的发现,自己一到夜里,就是无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