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051200000009

第9章 开元盛世的奠基者张说

中国封建文人一直憧憬的盛世,最高权力组合无外乎四个字:明君贤相。盛唐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有名的黄金时代,从立朝开始,就是明君贤相辈出的年代。从李世民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再到武则天与狄仁杰,以至于到开元盛世时期的李隆基与姚崇、宋璟,无不是君明相贤的佳话,然而有一个人——张说,在历史上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历史上对张说的评价,远远不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运气不好。他政治生涯的黄金期,正赶上武则天统治的末期,然后又是唐中宗和唐睿宗两个昏君轮流当政,好不容易盼到了大有作为的李隆基,其名声却被一代贤相姚崇所遮盖。今人熟悉的,反而是他与姚崇之间的私人恩怨。

但是这位名声相对黯然的大臣,却着实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开元盛世的创建,是有他的一份功劳的。

张说,字道济,原籍河北范阳,出生于山西永济,后来又举家迁往洛阳。他出生于唐高宗李治在位的公元667年,虽然也是官宦之后,可父亲的最高官职,只是洪洞县的县丞,也算是寒门出身。

人穷,但张说的教育没落下。他从小就刻苦读书。他的家庭是小官僚阶层,因此官场上事事都要小心谨慎,可以相信,他后来在官场上的机灵乖巧,也是受家庭影响。年轻时候的张说“运思精密”,与人交游时,别人高谈阔论,他往往不发一言,在仔细思考后,用寥寥数语就能点中要害,属于少年老成的人物。张说少年得志,二十岁时参加太后武则天亲自主持的科举考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武则天眼见少年英才,随口说了句“自古没有甲科啊”。张说乖巧,顺口接了句:“那臣就位列乙科。”见张说如此乖巧听话,武则天自然高兴。武则天高兴了,张说自然官运亨通。他入仕后虽然官职不高,但先任太子校书,又任中书舍人,都是前途远大的好工作。他也理所当然成了重点培养对象。

张说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公元701年,他受命参加编写诗歌典籍《三教珠英》。这是一部集合了当时四十七位著名学者编写而成的诗歌巨著,主编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摊上这个工作,对张说来说既是机会,又是麻烦。张易之这个人,除了哄弄武则天开心外,其他的本事只能用白痴来形容。受命做主编后,他每天啥都不干,就召集一帮文人饮酒作乐、高谈阔论,互相吹捧消磨时光,过了几年都没进展。唯独张说不同,每次聚会他都沉默寡言,然后将大家即兴创作的诗歌记录整理下来,之后誊抄出来。整整两年,张说干的就是抄写员的工作,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部唐朝历史上的诗歌宝典终于编纂完成了,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张说一个字一个字整理出来的。这个踏实沉稳的青年官员,也因此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就连张易之本人也甚为赞赏,向武则天大力表扬张说。踏实肯干的人终究不吃亏,张说升官了,先被任命为考功贡举事,也就是掌管官员考查之事,属于肥缺,又被提拔为凤阁舍人。此时的张说,既有武则天赏识,又靠上了张易之这棵大树,大好前程似乎就在眼前。

可张说的麻烦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因为这时候的张易之哥俩儿,已经越闹越不像话了,卖官鬻爵不说,连家人都横行霸道,当地没人敢管。偏偏还有硬骨头,比如宰相魏元忠,就把张易之犯法的仆人给惩治了。这还了得,张易之兄弟俩立刻罗织罪名,说魏元忠造反。武则天也给这哥儿俩撑腰,由着他们把魏元忠下了牢狱。可说人造反总要有罪名,魏元忠的罪名是私下里串联大臣,让大臣们拥立太子复辟李唐。这在武则天时期是掉脑袋的大罪。是罪名就要有证据,起码也要有证人,张易之想破了头,想起来他很赏识的张说。他开始做张说的思想工作:“只要你肯做伪证,诬陷魏元忠谋反,将来的好处大大的,否则,魏元忠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这下张说两难了。听张易之的,自己肯定身败名裂,朝野上下的唾沫星子准把自己淹死。不听呢?魏元忠堂堂宰相都斗不过他们,何况自己这芝麻绿豆小官。与此同时,许多为魏元忠愤愤不平的官员也找上门来了,纷纷给张说打气,要张说坚持正义。权衡再三,张说第一次不乖巧了。朝堂之上,张说理直气壮地告诉武则天,是张家兄弟二人逼自己做伪证的,魏元忠并没有任何谋反行为。一语既出,满朝皆惊。气急败坏的张易之又诬陷张说是魏元忠的同党。结果,一心想给两位小男宠撑面子的武则天,反而说张说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一纸诏书就把他流放岭南了。

张说的京官生涯就这样告一段落,但他却因此名声大震,这个平时谨小慎微的官员,一下子成了群臣中的楷模。张说离京前,宋璟等大臣不顾危险前来送行。张说的忠直之名,一下子传遍天下。

张说在岭南一窝就是两年,其间京城发生了很多变故。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继而唐中宗李显复位,大家自然想起了当年不畏强暴的张说。公元706年,张说重新得到任命,调任兵部员外郎。这次任命,其实是临危受命。

复辟后的唐王朝,经济破坏严重,外敌不断入侵,可谓内忧外患。张说回京后不久,叛乱的突厥势力就大肆袭扰唐朝边境。面对严峻的边防形势,张说一针见血地指出,根源在于府兵制的破坏。他提出由朝廷出资,征募壮士从军,这就是募兵制。募兵制从贞观时代就有,但是大规模的募兵却是从此时开始的。募集了充足的兵员之后,唐王朝很快击退了突厥的入侵。接着张说又调任吏部员外郎,清理武周末年遗留下来的积案。他坚持公正原则,不因官员的立场身份搞一刀切,相反就事论事,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这时候的张说,史载每天“奔走如飞,通宵不眠”,是个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工作狂。扑了没一年,张说的母亲去世了。这时候国家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唐中宗舍不得张说回家守孝,以升官挽留,张说却坚辞不受,硬是辞官回家了。这几件事情,让张说在朝野上的知名度大增。知名度提高了,官就接着升。服孝期满后,张说升任兵部侍郎,署理北方五兵府边事。他主张对北方的契丹采取招抚政策,稳住了自武则天时代开始动乱的东北边疆形势。不久又改任工部侍郎。面对国家财政紧张的局面,张说精打细算,从各项工部开支中省下来大笔经费,修整了武周末年荒废的苏北一带的黄河堤坝,重新开通了山东济水的河道,华中的水灾和山东的干旱皆因此得到了缓解。那一时期的唐王朝,可以说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张说。

而后唐中宗英年早逝,其弟李旦即位,就是唐睿宗。唐睿宗时代的张说,得到了他一生里的又一个重要机会——出任太子李隆基的老师。这一时期对后来开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而言,其实是相当重要的。彼时武则天虽死,但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一直希望做第二个武则天,她自然视李隆基为眼中钉。偏偏身为皇帝的唐睿宗,对妹妹太平公主有着很深的感情。姑侄之间的争斗,做侄子的李隆基起初处于不利局面,而张说因为在立太子问题上支持李隆基,也成了太平公主的眼中钉。此时太平公主权倾朝野,国家大事都要听取她的意见,朝中百官也多效忠于她。太平公主咄咄逼人,张说以退为进,主动借小错辞去了中书省平章事的职务,去李隆基的太子府担任侍读,避开太平公主的锋芒。彼时的李隆基年少气盛,遇事喜欢强争,引起唐睿宗不满。张说阻止李隆基的这种做法,劝李隆基要对太平公主“和柔”。不久之后,李隆基听取张说的建议,请求唐睿宗罢免了谏阻太平公主圈地的姚崇,讨得了唐睿宗的欢心。同年,长安城突现彗星。古人皆以彗星为凶兆,太平公主趁机散布谣言说李隆基要夺权。危急时刻,张说果断向唐睿宗进谏,声称:“此谗人设计,陛下若使东宫监国,则灾难不生。”一句话,抓住了自幼迷信的唐睿宗的软肋。唐睿宗听后格外高兴,大赞张说“真知我也”。他本身就是一个不喜抓权的人,当即同意李隆基监国。次年,李隆基正式即位,改年号为开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

张说在关键时刻的表现,稳住了李隆基的位置,确保他成功登基,但危险并没有过去。朝中大臣多是太平公主的同党,张说也是太平公主的眼中钉。李隆基登基不久,太平公主就威逼李隆基将张说贬谪到洛阳。张说格外淡定,临走前送给李隆基一把匕首,暗示李隆基要先下手为强。但说着容易做着难,此时唐朝的七个宰相中,有五个是太平公主的心腹,把持长安兵权的左羽林大将军常元凯也是太平公主的亲信。李隆基虽是天子,却无权无兵。偏偏太平公主也不消停,她与宰相窦怀贞等人早就密谋,要借机废掉李隆基,登基称帝。关键时刻张说献策,要李隆基联合唐朝宗室齐王、薛王共同行事。七月,李隆基率先发难,他先是派部将王毛仲率三百精锐奇袭羽林卫,杀掉了太平公主的死党常元凯,接着在朝堂上当场逮捕了窦怀贞等太平公主党羽。先前牛气烘烘的太平公主,一下子成了光杆儿司令。太平公主也因此被赐死于家。至此,李隆基,这位时年二十八岁的青年皇帝彻底坐稳了皇位,开始施展他的雄才大略。

对于开元盛世的开创,除了李隆基本人外,后人多把功劳归于姚崇、宋璟等人。但事实上,宋璟为相远比姚崇晚,而张说,却是开元盛世不可少的人物。

李隆基大权在握后,张说得到重用,拜中书令,封燕国公,成为李隆基的重臣。之前一直忠肝义胆的张说,这时却私心大起。李隆基一直想把当年遭贬谪的姚崇重新召回。张说与姚崇不和,因此极力阻挠。说到张说与姚崇的不和,与其说是政见问题,不如说是性格问题。张说和姚崇都是公元687年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当时张说名列榜首,姚崇位居第三。入仕之后,两人又曾同为中书舍人,但姚崇是豪门大族出身,是吴兴姚氏的二十一世孙,因此处处摆世家子弟的谱,在寒门出身的张说面前很是傲慢,又加上他性格豪放,常常口无遮拦。偏偏张说性格内向又爱记仇,因此两人嫌隙日深。后来张说因魏元忠一事得罪武则天时,满朝文武都为张说叫屈,同样与张易之兄弟不睦的姚崇却未发一言,两人交恶更深。唐中宗复位后,姚崇就任兵部尚书,和担任兵部侍郎的张说成了上下级,几乎天天吵架,最后只能以张说被调离了事。

但张说的阻挠方式却全是阴谋。他先故意大赞姚崇才华,推荐姚崇出任河东总管,其实是阻止姚崇回来与他争权。李隆基当然不傻,张说的提议被他当场否决了。姚崇顺利回归,张说气得不行,竟然犯了糊涂,找李隆基的哥哥齐王诉苦。大臣和王爷私下来往,在封建社会是大忌讳。姚崇也不是善人,直接向李隆基告了黑状。结果张说害人不成反害己,自己被贬黜到河北当刺史了。姚崇还不罢休,又唆使御史弹劾张说。赶上李隆基心情不佳,因此张说还没到河北,又一道圣旨来了:贬到岳州去。

但张说能上能下,虽然贬了官,干工作的热情却丝毫不受影响,到了地方上继续勤勤恳恳地工作。特别是在岳州,清理田亩,发展生产,招抚南方少数民族,建树颇多。六年以后,即公元718年,唐朝边防吃紧,李隆基又想起了张说。张说随即被任命为幽州都督。此时幽州边防形势紧张,临近的契丹骚扰不断。为加强边防,张说提出募兵屯田,即招募中原地区的流亡农民参军,在边境屯田守边,这个政策得到李隆基的允许,并很快在全国推广开来。边境屯田政策,是唐玄宗开元盛世的重要内容。此时唐朝土地兼并日烈,失地农民日多,边境屯田政策的施行,既解决了大批无地农民的生活问题,又巩固了边防。同时张说积极整顿幽州兵马,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招抚政策,长期骚扰幽州的契丹可汗后可突,在张说的努力下终于重新归顺唐朝。自武则天时代战乱不断的幽州地区,从此战火渐熄。

因镇守幽州的功劳,张说被提升为并州都督。在他刚到任后不久,并州北面的突厥部落发生叛乱,眼看一场战争就要爆发。关键时刻,张说只带二十名骑兵进入突厥营地,用真诚的态度和雄辩的口才,说服诸部落重新归顺。与此同时,张说积极整顿并州边防。第二年,西北党项部落叛乱,连续侵扰灵州地区。张说亲率一万骑兵迎敌,在甘肃凉州大破党项部落。初战告捷后,张说又改为招抚政策,在麟州地区安置党项部族。张说出任并州都督期间,短短三年,并州防务焕然一新。张说在任时,以剿抚并用的战略,先后招降游牧民族部落达六十万人。唐王朝的整个北部边境重现和平。同时张说改革唐朝原有的府兵制度,实行精兵简政,淘汰大量冗兵,重新打造出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也正是从这时起,募兵制逐渐代替了原有的府兵制,成为唐王朝的主要军事制度。

在开元盛世的最初阶段,一直是文臣的张说,却因为一场斗争,阴差阳错地建立了边功。他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在李隆基在位的最初十年,唐王朝的国防能力一度极为低下,尤其是北方河北、山西、甘肃地区,因为府兵制遭到破坏,大量土地流失,许多部队名存实亡。张说在边境大行募兵,剿抚并用,精兵简政,为唐王朝创造了一个和平的国内环境。否则,李隆基的政治经济改革很难推行。

因为张说的累累边功,公元723年,张说受命回京担任中书令。此时老对头姚崇已经过世,张说自然权倾朝野,然而他的仕途其实也快要走到尽头了。

李隆基登基初期的十多年里,张说建功颇多。大功之下,张说有些忘乎所以,再不是当年那般低调。回京任中书令后,张说的性格变得暴躁,经常当场斥责同僚,同时经济问题也严重起来,时常收受贿赂。不巧的是,他偏偏又得罪了一个不能得罪的人——李林甫。

这位天宝年间著名的奸臣,在开元时代还只是一个小官,口蜜腹剑是其强项。李林甫抓住了张说的一个罪名——招引术士。事情原本很简单,就是张说此人十分迷信,有次家里做寿,招引术士为他作法。可事情传到李隆基这里,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当年太平公主谋害他,用的就是这一招。公元724年,李林甫正式上奏弹劾张说,与张说有仇怨的官员们纷纷附和。众议汹汹下,张说被罢免了中书令职务,领命去主修国史。又过了三年,张说又被宇文融告发贪污,这次张说唆使亲信和宇文融争吵,反因“结党”又犯了李隆基的忌讳,结果张说再次被贬,国史也修不成了,直接被强制退休回家。但李隆基还是念着张说的才华,国家每有大事,常找他商量。公元730年,六十四岁的张说在家病逝。李隆基闻讯后大为悲痛,亲自为他写碑文悼念。这位文武双全的英才,就这样告别了他呕心沥血的事业。而这时候的唐王朝,早已经外扫强敌、内修德政,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同类推荐
  • 东晋小军将

    东晋小军将

    现代理工男,成为东晋一小军将刘牢之,为改变“一人而三反”,一根绳子了结自己的命运,赚钱、练兵、横扫天下
  • 回到大秦当皇帝

    回到大秦当皇帝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生,百年国恨,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甯,秦有锐士,谁与争雄。老秦人在,何患王者霸业不成,人心未散。梦之穿越,大秦怎会二世而亡。大秦复活,黑甲必征服匈奴,还北方安宁。梦之当政,大秦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雄视天下。
  • 枢省记

    枢省记

    桓天子,百年一遇的中兴之主,继位以来,稳固了濒临崩溃桓国局势,抵御了北面强敌,更是要将蛀虫枢省剔除…十五年以来,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造就怨魂无数。…十五年后,文骢替父踏足桓国,重翻陈年旧事…
  • 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

    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

    我,一个服装导购,21世纪街上一抓一大把的凡人,没有一技之长,没有花容月貌,每个月底薪1600?提成,下来连2500都拿不到,某一天,这又是造了什么孽,碰上个250顾客,影响了一天的好心情不说,上完二班赶公车,奈何,就这么可悲地赶上了终点,人生终点……
  • 金权游戏之传奇红顶商人

    金权游戏之传奇红顶商人

    他们不仅仅在商业领域叱咤风云,在政治的漩涡中心也总是如鱼得水,他们是成功的商人,也是成功的政治家,传奇的故事在他们身上有了双重的魅力,这些西方和中国历史里卓越的“红顶商人”,向人们提供成功经验的同时,也为历史传奇故事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门推荐
  • 世界军事百科·第四卷

    世界军事百科·第四卷

    本书全面介绍军事学科中兵器的发展延革、历史上的典型战例、军事经典名著。内容包括:中外军种兵制的历史发展、现代军事高科技的发展变化等。
  • 一世之心

    一世之心

    如果你的离开对我造成伤害那我想问我拿什么在去爱世界那么大我心装不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掌心天下

    掌心天下

    且看他如何掌控自己、掌控敌人、掌控天下!
  • 我在斗罗当团宠

    我在斗罗当团宠

    蓝槿怎么也没想到,一觉醒来,自己从一个普通的人类女孩,成为了戴雨浩和唐舞桐的女儿戴棉槿!作为一名斗罗粉,蓝槿忍不住幻想着自己逆天改命、称霸斗罗的故事——咦?这画风怎么有点不太对呢?开局就是斗罗有史以来第一天才兼第一美女,在神界口碑极佳,深受一众大神宠爱;四大神级轮轴武魂使用,还带自配十万年魂环的功能?斗罗唐家强力后盾,还直接送一个唐门!下界进入史莱克,瞬间成为所有男生追捧,所有女生羡慕的对象,最重要的是,这个设定怎么还男女通杀呢?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太太爽了!蓝槿不禁热泪盈眶,这种开挂的人生,怕是上辈子拯救了宇宙才能换来的吧?神界众大神/史莱克人士/某人:我们的职责只有一个,就是:宠你!(故事背景大概是斗二后几千年,还没有斗铠之类的东西)
  • 这个帝姬她有毒

    这个帝姬她有毒

    她,是天之骄女,帝君的掌上明珠他,是君临天下的王,骄傲如他,腹黑如他他们本是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却因一场意外两人成了冤家,在两个人相处的过程中,她们一起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这些事情使他们二人之间的感情更加牢固,但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慢慢地有一种情感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他们携手共进,能否冲出阴谋?能否在一起?【兮儿!等我,我会回来的,男子说完就消失了,一个女子撕心裂肺的说:不!回来!回来啊!】究竟是怎么回事?是阴谋还是……如果是阴谋那又是谁为谁的阴谋?
  • 洛氏神女

    洛氏神女

    她到底有什么好?能让一朝皇帝为她得罪天下,只愿独守她一人;她哪里让人爱,让他一个权倾朝野的王爷甘愿抛却皇室血脉,历尽艰险也要同她在一起!她纵有预知未来的神力,却始终无法看清,两个同样风华绝代的男人,她该选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厉先生你的未婚妻跑了

    厉先生你的未婚妻跑了

    普普通通的尹芊落无意中救了一位阔少,原以为只是萍水相逢,却没想缘分从此开始展开。某年后的一天记者采访:厉总,您为什么会喜欢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厉铭哲:她是我人生的救赎。
  • 呆萌小狐:爱不完!

    呆萌小狐:爱不完!

    狐宠萌来,人间历练,单挑,挑不过,群hao,没人缘悲剧了。
  • 重生绣娘:悍妇驭夫记

    重生绣娘:悍妇驭夫记

    驭夫之术,在于撵走丫鬟,通房止步。在于外防表哥,内防表妹。在于抱紧婆婆大腿,喂饱小姑的嘴。抑或……夫妻恩爱,携手白头。这是一个泼辣小娘子VS傲娇毒舌小公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