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21000000029

第29章 管理决策理论奠基人——赫伯特·西蒙(1)

管理巨匠档案

全名赫伯特·西蒙(Harbert A.Simen)

国别美国

生卒年1916—2001

出生地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

经典评介

赫伯特·西蒙(1916—2001),西方管理决策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管理决策理论奠基人,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在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都有较深厚的造诣,堪称社会学科的通才。决策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的各层次,无论是高层,还是中层和下层,都是在进行决策。

管理巨匠简介

1916年,赫伯特·西蒙出生于美国的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西蒙的父亲是位电子工程师,母亲是位很有成就的钢琴家。优越的家庭环境,使西蒙很小就培养起对书籍、各类知识、音乐和外界的浓厚兴趣。

早年就读于具有浓厚学术氛围的芝加哥大学,大学毕业后西蒙以研究主力的身份在国际城市管理协会从事决策科学方面的调查研究。西蒙于1943年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芝加哥大学、伯克里大学、伊利诺伊工艺学院。1949年担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与心理学教授。

1961—1965年间任美国科学院研究委员会主席。西蒙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经营管理科学产生兴趣,其对公司行为理论的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后来他又研究大型组织的信息管理问题,为大公司决策人员提供了一套决策的辅助系统。由于“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管理方面唯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

他在管理方面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理性人——具有“有限理性”的人——即基于“令人满意”而不是“最优”方案决策模型和完善了社会系统论。

1988年西蒙从卡内基·梅隆大学退休,2001年2月9日逝世。

西蒙一生得的奖也很多,1958年,西蒙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心理学领域的最高奖——心理学的杰出贡献奖;1975年获得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图灵奖;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86年获得美国总统科学奖——科学管理的特别奖。

代表著作

1947年,《管理行为:管理组织的决策过程研究》;

1950年,《公共管理》(与史密斯伯格等合写);

1957年,《人的模型》;

1958年,《组织理论》(与马奇合著);

1959年,《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中的决策理论》;

1960年,《管理决策的新科学》;

1960年,《自动化的形成》;

1969年,《人工的科学》;

1972年,《人类问题求解》(与纽厄尔合著);

1977年,《发现的模型》;

1979年,《思维的种种模式》;

1987年,《科学发现》。

管理智慧

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赫伯特·西蒙。这一学派是在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中,形成了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西蒙的《管理行为》是他最重要的著作。其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有限度的理性”和“令人满意的准则”;其次是决策过程理论。

决策理论学派非常强调决策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传统的管理将组织活动分为高层决策、中层管理和基层作业。认为决策只是组织中高层管理的事,与下面的其他人员无关。但是西蒙却认为,决策不仅仅是高层管理的事,组织内的各个层级都要做出决策,组织就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首先组织的成员是否留在组织中,就要将组织提供给他的好处和他的付出进行对比。

当决定了留在组织中后,无论成员处于哪一个管理阶层,都是要做出决策的。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组织的日趋扁平化,决策权会逐渐下放,即使是处于作业层次的员工,也要对采用什么样的工具、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做出选择。西蒙认为,组织是指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沟通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它向每个成员提供决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和决策前提、目标及态度,它还向每个成员提供一些稳定的可以理解的预见,使他们能预料到其他成员将会做哪些事,其他人对自己的言行将会作出什么反应。成员的决策其实也就是组织的决策,这种决策的制约因素很多,涉及到组织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被称为“复合决策”。管理活动的中心就是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职能都是做出决策的过程。

因此,管理就是决策的过程,管理就是决策。西蒙也强调管理不能只追求效率,也要注意效果。效率是在一定目标和方向上的效率,效果则是决定方向目标这一类的根本问题。西蒙等人认为,在“信息爆炸”的当代,重要的不是获得信息而在于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并使之对决策有用。认为今天的稀有资源不是信息,而是处理信息的能力。西蒙决策理论的核心概念和根本前提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决策学派据此提出了信息处理模式。西蒙将人的思考过程看作一种信息处理过程,所以,可以利用程序使计算机也能像人一样思考和创造。但是他们只是决策者的决策工具,并不能取代决策过程。管理人员还必须对可供决策的方案评价以后进行抉择,做出最后判断。一旦选定方案,经理人员就要对其承担责任和负担一定的风险。

决策的过程

在传统的思维中,人们一般把决策认为是从几个被选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的行动方案。但是西蒙等人认为,决策包括从一开始的调查、分析、选择方案等一系列的活动。它是一个分阶段,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复杂的活动。西蒙的决策划分包括4个阶段:

1.搜集情况阶段

即搜集组织所处环境中有关经济、技术、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以及组织内部的有关情况。通过收集情况,发现问题,并对问题的性质、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评估,找出问题的关键。情报的收集应该尽可能全面,而且要真实,否则的话对以后的决策会有误导作用,极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

2.拟定计划阶段

拟定计划即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依据所搜集到的信息,编制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这时可能会有几个候选方案,决策的根本在于选择,被选方案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决策的合理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尽可能提出多种方案,避免漏掉好的方案。

3.选定计划和实施阶段

选定计划即从可供选用的方案中选定一个行动方案。这时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对未来的预测,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一种方案。在选择方案时,首先要确定选择的标准,而且对各种方案应该保持清醒地估计,使决策保持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计划选好了以后就要制定实施方案,方案的实施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实施计划,这个计划要清晰且具体。对时间有一个合理的分配,对人、财、物也要做一个清晰的分配。在执行决策中,还要做好决策的宣传工作,使组织成员能够正确理解决策,同时制定出一种有利于实现决策的气氛。

4.评价计划阶段

评价计划即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对过去所做的抉择进行评价。通过评估和审查,可以把决策的具体的实行情况反馈给决策者。如果出现了偏差,就及时地纠正,保证决策能够顺利实施,或者有的时候就修改决策本身,以使决策更加地科学合理。而且,通过执行决策的审查和使上级了解本组织、本部门的决策执行情况的问题,为以后他们做决策提供信息。

这4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阶段本身都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问题的确认需要决策,而拟定各种被选方案就使决策的性质更加明显。所以,不能觉得只有决策活动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没有前两个阶段的正确决策,也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而没有决策的执行,再好的决策也只是一张空文。西蒙认为决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信息联系,决策的各个阶段均是由信息来联系的。上面说了决策的几个程序,一般来说,决策是要遵守这样的程序的,但是也不能完全机械地用上面的过程来一步步地做,比如,在拟定方案阶段,出现了新的问题,这就需要重新返回第一个阶段来收集情报,结果又回到了第一个阶段。按说决策应该是充分的收集信息,然后做一个最好的决策,但有时候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收集信息,例如在经营中出现了突发事件,需要立刻解决,这时的决策就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据管理者的经验和直觉来决定。

合理性的决策标准

“有限理性”原理是赫伯特·西蒙的现代决策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也是对经济学的一项重大贡献。新古典经济理论假定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认为决策者趋向于采取最优策略,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收益。西蒙对此进行了批评,他认为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应该用“管理人”假设代替“理性人”假设。在西蒙的研究中有一个著名的有关“蚂蚁”的比喻。一只蚂蚁在沙滩上爬行,蚂蚁爬行所留下的曲折的轨迹不表示蚂蚁认知能力的复杂性,只是说明海岸的复杂。它们知道蚁巢的大概方向,但具体的走路的路线却是无法预料的,而且他们的视野也是有限的。其实人和蚂蚁是一样的,对外界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外界的很多事情无法做出全面地了解。人的行为的复杂性只是反映了所处环境的复杂性。西蒙以蚂蚁喻人,认为人的认知能力也是单纯的,人的行为的复杂性也不过是反映了其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不可能做出最优的决策。由于现实生活中很少具备完全理性的假定前提,人们常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也就是说,个人或企业的决策都是在有限度的理性条件下进行的。完全的理性导致决策人寻求最佳措施,而有限度的理性导致他寻求符合要求的或令人满意的措施。

1.信息的不完全性

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对备选方案进行选择,所以在选择方案时要做到绝对合理,就需要对各种备选方案可能的结果具备完整的知识,但实际上我们在此方面的知识经常只能是部分和片面的,人们很难得到关于某一件事情的全面的知识,而且有时候得到的知识还是虚假的或是错误的。

2.预测的困难性

因为结果是未来的,还没发生的,所以在对他们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够说正确与否,对方案的判断只能够是想象力和经验的结果。价值判断更是不完整和不可预测的。这使我们的预测只不过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实际情况到底怎样,我们还没法预料。

3.穷尽可行性的困难性

只有人们把所有的方案都找出来,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最优的方案”,绝对的合理性要求在可能发生的所有替代方案中选择,但是没有人能够把所有的候选方案都找出来,尤其是对企业中一些较为复杂的事务的决策,涉及的面很广,信息多,还远达不到将所有可能的结果和途径都考虑到的地步。

有时候决策者自己也存在知识和计算能力方面的局限性,各种环境都在不断的变化,他们还要在缺乏完全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因此,在西蒙看来,“最优化”的概念只有在纯数学和抽象的概念中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按照满意的标准进行决策显然比按照最优化原则更为合理,因为它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极大地减少了搜寻成本、计算成本,简化了决策程序。因此,满意标准是绝大多数的决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且,基于人和组织不可能全知全能的这个前提,西蒙提出了“管理人”假设,这种假设不同于以往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他认为“管理人”是在有限合理性的基础上,不考虑一切可能的复杂情况,只考虑与问题有关的情况,采用“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从而可以做出令人满意的决策。可以说,管理人拥有“知识”的程度决定着其决策和行动合理性和满意化的程度。这些观点为我们今天走进管理知识的大门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台阶。“令人满意”的理论准则应用到企业决策中,就是追求适当的市场份额而不是最大的市场份额,取得适度的利润而不是最大的利润,制定适当的市场价格而不是最高的价格等,这种满意的决策结果才是可行的。

人们在作决策时,不能坚持要求最理想的解答,常常满足于“足够好的”或者“令人满意的”决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切的决策都是某种折衷,最终的方案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最好的。彼得斯说:“西蒙所说的‘最满意’的决策原则上是符合实际的。因为在决策中,如果不顾条件地盲目追求最好,最后可能连好都找不到。”如果企业非要想找到最优的决策方案,那会花费很大的成本,是得不偿失的。为了在满意的基础上保证尽可能大的合理性,就应该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使组织内信息处理单纯化,以尽量克服个人认知能力的局限性。西蒙将组织划分为三个层次:最下层是基本工作过程,在生产性组织中,指取得原材料、生产产品、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间一层是程序化决策制定过程,指控制日常生产操作和分配系统;最上一层是非程序化决策制定过程,指对整个系统进行设计和再设计,并监控其活动。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使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更为清楚明确。大型组织不仅分有层次,而且其结构几乎普遍都是等级结构。同时决策者也要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行动的合理性,这种改变可以采用各种决策技术(包括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换个概念说,是我们需要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因为知识可以看作是处理信息的手段。西蒙承认技术就是知识,是如何制造东西的知识,是如何去做工作的知识。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同类推荐
  • 黄兴自述(上下)

    黄兴自述(上下)

    黄兴是实干家,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由黄兴所发动并亲自参与。他出生入死多回,最终积劳成疾而中年逝世,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开创民国的元勋。《黄兴自述(套装上下册)》以黄兴一生的重大事件为主线,结合黄兴的自述,条分缕析地探讨黄兴一生行事、思想发展的轨迹及有关事件,图文并茂,相互映衬,广大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看到一个立体而生动的黄兴形象。
  • 黄佐

    黄佐

    本书介绍了黄佐的生平事迹,内容包括:军商门第,家学渊源;五试第一,誉满京城;秉言直疏,两会阳明;设学兴教,抚恤瑶僮等。
  • 秋风辞

    秋风辞

    一场诡异血腥的政变破解了后刘邦时代的政治乱局;两位清静恭俭的帝王铸就了中国历史上的首个“太平盛世”。年仅十六岁雄心勃勃的帝王刘彻该怎样经营这个庞大的帝国?这里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将,有参详天地的通才鸿儒,有一赋千金、文采风流的才俊……
  • 天纵之圣孔子

    天纵之圣孔子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本套作品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探知他们的人生追求,感悟他们的思想力量,会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关键,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生命更有意义。
  • 朱元璋

    朱元璋

    活剥人皮,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的行为,竟然出自一个丑奇无比的放牛娃,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手。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朱元璋。本书为传记,描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其出身贫寒,少年为地主放羊至参加农民起义后,成为“洪武”皇帝并采取一系列安民政策,揭示了其伟岸的一生。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又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地朱元璋。
热门推荐
  • 冰冷女王的复仇计划

    冰冷女王的复仇计划

    自己进来看,保你喜欢,保证,保证,我发誓
  • 总裁大人的傀儡杀手

    总裁大人的傀儡杀手

    离家出走,遇见天使的他,原本以为是一生的幸运,可不曾想,是地狱,是他一步步把她推进地狱
  • 龙潜校园

    龙潜校园

    性格有问题?没关系,扎马步矫正性格!成绩提不高?没关系,分心术帮助学习!生活有困难?没关系,老师来解决问题!爱上老师了?这个么......我就无能为力了......平凡少年成就不平凡事业,玄门弟子不一样的教师之路!
  • 武道全球性

    武道全球性

    天地间,灵气现,破灭中觉醒,且看华海宇如何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中引领这场灵气复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在美好的年纪遇见让我心动的你

    在美好的年纪遇见让我心动的你

    小自卑也有闪亮的光芒,也有让人羡慕的方面,虽然不及你的阳光耀眼,但是我也有一颗星星般闪耀的光芒虽然我不是十全十美,但是我可以和你互补,因为你的存在让我更加闪耀,因为我相信我和你的未来不可限量,你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记在我心,不明所以地被你吸引,我觉得这是上天对我最好的安排,在美好的年纪遇见让我心动的你。
  • 神奇的房间

    神奇的房间

    在公司,柳如是老板,身上随时保持着一股强烈的上位者气势,给人一股难言的压抑之感。有时候,风才也会壮着胆子去与她聊上几句,几次下来他发现自己的胆子似乎也大了不少,而且最令他高兴的是,体内的那股气流越来越壮了。
  • 暖阳灼翼

    暖阳灼翼

    他说:“我的朋友只有楚曦阳一个就够了。”“曦阳,以后你有我就够了。”他说:“咩咩~你陪我睡一觉吧,醒了,我就不疼了。”“咩咩~我疼~”她说:“那,我陪你睡一觉吧。”
  • 仙尊下界

    仙尊下界

    东皇之国,万法城内,魏家子出,天降神师,赐名子游,纵横世间,游历各方,终通天达地,除邪魔外道……
  • 魔斗天下

    魔斗天下

    江剑,一个普通大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来到了神秘大陆,挖掘出了自己的魔力。然而,他究竟何去何从?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幼稚理想?还是征服世界的雄心壮志?回到原来世界后,他将如何解决恩怨情仇?他将如何上演一场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