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3800000061

第61章 函谷关前收弟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号老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曲仁里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著《道德经》五千言。后世道教将他尊奉为祖师。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我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巨匠。《犹龙传》说老子从三皇五帝以来,就成为历代皇帝的老师。周成王时老君为柱下史,号经成子;周昭王时老子西过函谷关,收关令尹喜为弟子。

“紫气东来”这一成语,现代人常用来比喻吉祥的征兆。西汉刘向《列仙传》载:“老子西游,关令尹喜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见有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过关。这是“紫气东来”最早的出处。

老孔论道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华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后人把孔子的言行语录,作成《论语》。

老子悟道之后,吸引了天下的好学之士,其中有一个人,特别想向他学习,这人便是鲁国学者孔子。公元前523年,鲁国国君送给孔子一辆牛车和一个书童,30岁的孔子风尘仆仆地赶往洛阳。他此行的目的很明确:一是学习“先王之制”,二是探究“礼乐之源”,三是考察“道德之规”。老子接受了孔子的询问,有时候是在城内,有时候是在翠云峰上。

一次见面后,老子问孔子:“你现在读什么书?”孔子说:“我在读《周易》,圣人都读这本书。”老子立即予以否定,说:“圣人读它可以,你为什么要读它呢?你知道这本书的精髓是什么吗?”孔子回答:“是宣扬仁义。”老子说:“所谓仁义,是一种惑乱人心的东西,就像夜里咬得人不能睡觉的蚊子一样,只能给人平添烦恼罢了。”

说到这里,老子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你看,鸿鹄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乌鸦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来高,地自来厚,日月自来就放射光芒,星辰自来就排列有序,草木生来就有区别。如果你修道,那就顺从自然规律,自然就能够得道。宣扬那些仁义之类的东西有什么用呢?那不和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一样可笑吗?”一顿连珠炮般的教训,把孔子砸蒙了,孔子没吭声。

老子又问:“你觉得自己得道了吗?”

孔子说:“我求了27年道,仍然没有得道啊!”

老子说:“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可以拿来献给人,那人们就会争着拿它献给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如果道可以说得清楚,人们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那人们都会争着传给自己的子女了。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如果一个人心里没有对道的正确认识,那道就不会到他的心中去!”

这一番话,看似简单,却很深奥,孔子有点儿弄不懂了。他辩解道:“我也在努力啊!我不断地研究《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我讲解先王治国之道,还谒见了70多位国君,但他们都不采纳我的主张。看来人们太难说服了!”老子说:“你研究的‘六艺’,不过是先王时代的陈旧东西罢了,说那些又有什么用呢?你现在所研修的,也都是些陈旧的东西。”

孔子虔诚地听着,表示回到鲁国要恢复周礼,老子却认为这是无法办到的。老子说:“礼,应该与时俱进,现在世易时移,周礼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情况了。”他告诫孔子:“你所说的那些人,他们的尸骨都已腐朽,只是其言论还在罢了。作为君子,遇到合适的机会就从政,时机如果不成熟,就像蓬蒿一样随遇而安吧。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秘藏,不让别人看见,虽然富有却像什么也没有。德高的君子,往往像个愚钝的人一样毫不外露。你应该丢掉骄气和欲望,丢掉你那过于执著的志向,因为这些东西对你没有一点好处。我所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

老子说话有点直率,有点难听,但孔子听后却明白了:老子已经完全悟道了!历史证明,老子的预见完全正确,孔子后来周游列国,恢复周礼,确实不受欢迎,到处碰壁。他从老子那儿回来以后,竟然三天都没有说话。他的学生子贡很奇怪,就问老师是怎么回事。孔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能跑的,我可以用网去捉它;能游的,我可以用丝线去钓它;能飞的,我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不知道它是怎么乘风云上天的。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就像龙一样深不可测啊!”

话说孔子离开洛阳,回到了鲁国,创建了他的儒家学说。关于孔子入周向老子学习的事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写得清清楚楚。

老子这个人不得了,他边工作边著书,边在翠云峰炼丹,他站在入世与出世之间,时刻做着归隐的准备。后来,周王室发生了争夺王权的内乱,王子一看自己争不到王位,便命人抢走了王城所有的图书档案,跑到楚国去了。这等于出卖国家文物,这可急坏了老子。可人家是王子,拦也拦不住啊!但文物档案流失了,自己总有失职之嫌,他在洛阳也待不下去了,于是登上翠云峰,牵起一头青牛,带上一个书童,往西去了。当时走得慌张,老子连关牒也没有带。没有关牒,怎能闯关?所以走到灵宝的函谷关,他便被挡住了。

这便有了后来的紫气东来,尹喜辅助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故事。

自西周被犬戎灭国以后,周王朝迁都今天洛阳附近,史称东周。然而周王朝的强大早已成为了过去,春秋战国的争霸时代已经逐步来临……

在东周王朝都城雒邑(洛阳东)通往西部边陲函谷关的漫漫长路上,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正驾着青牛缓缓西行。

函谷关位于现河南省灵宝县境内西南,是周王朝西去秦国的重要关隘。自武王姬发灭商起,周王朝历经数百年,曾经有过那么多的辉煌。如今气数将尽,群雄并起,战乱频仍,简直没有一块安静的地方让人打理生计,更不用说做学问了,因此每天经由这里出关躲避战乱的人不少,那位老者只不过是西去人流中的一个。

负责守卫函谷关的关令名叫尹喜,据传说,他自幼聪慧过人,好观天文,精通占星之术,并能根据星体的明昏和位置来预测人的吉凶祸福。尹喜曾在朝廷中担任大夫,他廉洁勤政,学识高深,颇受王室赏识,如果继续做下去,肯定前途无量。不过尹喜的志向并不在此。据说,他有一天观看天象,发现有一团祥瑞的紫气在东方聚集并缓缓向西移动,便知有圣人将要经函谷关西去。于是主动辞去大夫的职务,到这个偏僻的边防关隘当了关令。

上任伊始,尹喜就特别叮嘱一个叫孙景的关吏:“如果发现一个容貌与众不同或者服饰奇特的人从这里出关,要及时禀告我,千万不要错过了。”在函谷关旁,尹喜结草为楼,称之“楼观”。他日日斋戒,坚持观察天象,静心修道,密切关注紫气的行迹,等候圣人的到来。

这一天,气候特别闷热。尹喜用过午膳,便觉两眼皮发沉,于是回到房内和衣小憩。刚倒在床上,便迷迷糊糊地入了梦境。朦胧中听到天空仙乐悠扬,紫气氤氲,有人对着他的耳朵轻声地说:“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驾车载老翁,藏行匿迹混元气。”听到这里,尹喜猛然从梦中惊醒。恰在这时,就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孙景前来报告:一位相貌奇特之人驾着青牛准备过关。

虽然早有预感,但听到孙景的报告,尹喜还是无法控制心中的欣喜。他命人赶快把道路打扫干净,将客房收拾好,自己则急忙整理衣冠前往迎接。到了面前,尹喜才看清青牛所驾之车中,一位老翁须发如雪,脸色红润、神态安祥,两旁一对大耳朵垂及肩上,白色的眉毛足足有五寸多长,果然道骨仙风,气度不凡。尹喜跪拜在老翁面前,恭恭敬敬地行过大礼,然后,小心翼翼地向老翁提出,请他在函谷关住些日子。

老翁婉言谢绝说:“我只是个没用的糟老头子,家住关东,出关只是为了搬运一些柴草回来,你留我在这里有什么用呢?”

尹喜连连叩首说:“我知道您是一位圣人,要西行出关,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万望暂留神驾。”

老翁听尹喜这么一说,十分意外:“哦!你怎么会知道我呢?”

尹喜说:“去年十月我观天象时,看到东方有紫气向这边移动,知道这是圣人行动的征兆,所以专程从雒邑来到这里恭候多时。您老也不必隐瞒了。”

老翁笑问道:“你到底要我做什么?”

尹喜叩首问:“敢问圣人尊讳?”

老者答:“我姓李,名耳,字聃。”

尹喜说:“我早知道先生是一个学问高深的人,提起先生大名,犹如霹雳在耳,让人仰慕不已。我知道,先生一出函谷关,必然行影无踪,不知道是否还有再见面的机会。所以,尽管先生自己不愿意,但我希望在先生离去之前,为我作一部书,将高深的学问留下,以免遗忘于世。那样的话,实在太可惜了。”

老子在洛阳时从不向人言道,更不收弟子,尹喜的慧眼使他非常惊讶,有感尹喜如此盛情和虔诚,料定他能够得道,便打破从不授教的规矩,暂住关中。于是尹喜就在自己官府中供养老子,早晚侍候,执弟子之礼。

老子在函谷关住了一百多天,常常与尹喜彻夜长谈,向尹喜传授内外修炼的方法。经尹喜再三恳求,著书五千余字(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道德经》)后西出函浴关而去。据说临别前,尹喜曾要求随老子一同西行,表示:“即使蹈火赴渊,上天下地,灭身舍命,也在所不辞。”老子说:“不是不想带你走,而是你现在修行的功夫不到家,需要继续修炼。千日之后,你可到蜀国青羊之市见我。”老子离开函谷关后,再没有人知道他的行踪。

同类推荐
  • 百年佛缘:生活篇

    百年佛缘:生活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原典凡两万余字,以禅宗六祖惠能的生平活动为序,述其形迹、说法及与弟子的机锋对答,共分十品。主旨在宣称人皆白性清净、本有佛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主张自悟自修、无念无住;力倡顿悟说。是禅宗最主要的思想依据;对人们对佛学的诸多困惑予以坚定明确的开释。
  • 道上的风景Ⅱ

    道上的风景Ⅱ

    本书作为戈国龙先生日记随笔的第二本,主要记录了作者自2005年至2010年期间的学术研究,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作者记悟的过程和心得。
  • 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

    本书在选取翻译《百喻经》中每篇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省略了它所譬喻的深刻佛理,增加了更有阅读情趣与指导意义的禅林故事。
热门推荐
  • 荒野求死大行动

    荒野求死大行动

    不幸挂掉的华安,发现自己变成了灵魂状态,根据起点定律,正在幻想能得到什么金手指的华安,耳边突然传来一个声音。“我这有一个系统,贼**坑,你要不要?”本着不要白不要,再差的金手指也是金手指,华安接受了这个系统。嗯,不错啊,开局就给了不死之身。从此,华安便在各种荒野环境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简介无力,支持感谢,不喜忽喷!
  • 丫丫不分时代

    丫丫不分时代

    毕业聚会回家路上见鬼,出门被“狗咬”,哎,咱也赶下时髦,跟咱家男人游走时空去。
  • 御物师

    御物师

    更权函是十分恐怖的东西,如果您不幸收到了这份函件,那么就对着李元彻像祈祷祈祷——恳求上古老武神总没错。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我在异世界当掌门

    我在异世界当掌门

    梁翰是一个普通人,因为意外被大能带入了仙侠世界。获得大能修为的他遵守大能嘱托慢慢的改变世界,但混乱之城一战。高深的修为和恐怖的实力成为了不稳定因素,面对逼迫,是选择改变,还是恢复灵气,成为了艰难的选择!
  • 细节让你更年轻

    细节让你更年轻

    本书内容涉及妊娠、分娩与年龄的关系,阐述了妇女妊娠后应做哪些检查,其中包括常规检查与特殊检查,体表检查与内腔检查等,对各种分娩方式的适应证、禁忌证、施术程序及分娩者应如何配合医务人员的助产等做了详述。
  • 阿秋的Q盒子

    阿秋的Q盒子

    职场老司机阿秋与大学毕业生J在工作中成为了铁哥们,当程序员阿秋将自己编写的工具盒子交给J启用后,却像开启了一道连接创世之初到未来世界的秘密大门,惊人的真相在看似平常的职场被发现……
  • 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礼仪作为一种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人文精神,作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既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的支撑,也需要日积月累的养成,才会习惯成自然。因此,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给予他良好的环境以及正确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而且,年幼的孩子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快,也更有利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希望本书能成为你家教子征程的起点。相信只要您跟着本书中所讲的教养方法去做,在不久的将来,您的孩子一定会成为受人欢迎的小淑女、小绅士!
  • 念而不安

    念而不安

    “我要努力长成大人,然后在你身边做个小孩。”“我能做的都已经做了,你还要我怎么办。”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