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73800000005

第5章 文人的“雅努斯”现象

雅努斯(Janus)是罗马神话中的两面神,他的脑袋长有前后两副面孔,同时看着两个不同的方向。一副看着过去,一副看着未来,如同俄罗斯国徽上的双头鹰,一头看着东方,一头看着西方。这种骈合体的图腾崇拜,属于西洋文化的特有现象,在古罗马的钱币上,就刻有雅努斯的双面形象。这是个不错的神,在罗马神话里,他是天宫守门人,每天一早把天宫的大门打开,让阳光普照大地,黄昏时分,再把大门关上,于是,黑夜就来临了。同时,他还是司农业、文艺、建筑、造船、铸币、旅行和航海的神。

英国作家斯蒂文生的小说《化身博士》,书中的主人公杰克尔就不同了,他是个受人尊敬的医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和渊博的学识,他为了探索人们内心的善与恶的不同倾向,发明了一种药,并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从而创造出名叫哈第的化身。这个化身,是个不折不扣的坏蛋,寻欢作乐,恣意行事,胡作非为,害人致死。于是这位博士,便成了集好人与坏蛋于一身的两面派。最后恶的哈第压倒了善的杰克尔,杰克尔无奈,只好在警察到来之前,开枪把自己打死。

当然,这是小说情节,现实生活里那些当面握手背后踢脚、口是心非、落井下石的两面派,才不会这样结果自己,真要死,也要拉个垫背的。所以,两面派和两面性不是一回事,凡是社会人,都有一点两面性,都可以“一分为二”。但有两面性,不等于就是两面派。可两面派,必具有相当严重的两面性,不过,“合二而一”得非常完美,一下子分辨不出来罢了。

我已经活了几十岁了,在漫长的岁月里,有“幸”多次领教过这类“口蜜腹剑”、“笑里藏刀”的“朋友”,谢谢他们的“关照”,使我当过二十多年的“右派”,和其他各种政治运动的运动对象,差一点被整死,然而并没有死,也实在令他们失望。尽管如此,一提两面派三个字,杯弓蛇影,还要心惊肉跳的。

这些“朋友”,看来是紧紧地拥抱着你,亲密异常,其实却在你的腰眼里,捅进去结结实实的一刀,而且他还微笑着,脸不红,心不跳。这比当面锣对面鼓的批判、斗争、检举、揭发,触及灵魂乃至触及皮肉,拉到批斗会上去坐喷气式,更可怕。因为你毫无戒备,猝不及防,这一刀常常是致命的。

当我明白这些用别人鲜血染红自己顶子的“朋友”,笑容背后的歹毒,那绝望的痛苦,马上乘以二,乘以十,觉得萨特所说“他人即地狱”的话,有深意存焉!

然而有什么办法呢?只要有人群,就有两面派;有两面派,就有人腰里挨刀;有人腰里挨刀,就有两面派封官加爵;有两面派封官加爵,就会鼓励更多的两面派产生。这种恶性循环,于乱世尤盛,这和鬼子来了,汉奸则多,运动来了,嗜血者便亢奋,是差不多的道理。回顾中国文学史,古往今来,吃这种“化身博士”的亏而倒霉者,岂止你我,还有数不胜数的同行,甚至为之杀头送命,而永劫不复的呢!

由于读到林贤治先生题名《两个顾准》(该文见《南方周末》1998年2月6日)的文章,便不禁想起罗马神话中的雅努斯的两面性,和《化身博士》中的杰克尔的两面派,孰是孰非,自然会生出不少感触。

早被遗忘了的顾准先生,近年来忽然成为名人,成为红人,成为养活书商的摇钱书,成为不谈顾准如过孔庙而不拜,有亵渎之嫌的摩登圣人,恐怕是他生前所未料及的。中国人之追星族,要疯狂起来,连美国歌星杰克逊的崇拜者,也甘拜下风。陈寅恪红了一把,顾准又红了一把,还有几位健在的老先生,也频频出镜,亮相作秀,忙得不亦乐乎。按说,学者是在书斋里做学问的,用得着像流行歌手那样一波一波地造势吗?我不知道这些活着的老先生,和已经作古的老先生是如何想的?

林先生说:“每读《顾准文集》,都为作者的求索精神所感动。其中,题作《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长篇笔记,疑云密布,火光四射,特别富于思想批判的力量。”“在一个黑暗而沉默的年代,敢于让自己发出声音,这是极难得的。”“国外有人称顾准为中国五十年代以来惟一的思想家,这大抵是合适的。”

接着他不无遗憾地宣称:“及至翻开《顾准日记》,却吃惊地发现,这里竟然存在着另一个顾准——完全不同的顾准。”这个不同的顾准,究竟是《化身博士》中的哈第先生,还是雅努斯的另一面呢?就颇费我们斟酌的了。

《顾准日记》,与先前问世的那本《顾准文集》一样,也是一部洛阳纸贵的畅销书,正当令,老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一听到“排行榜”这三个字,就会想起歌星。我不知书商们还能从顾准这座矿井中,挖到什么宝藏?但老先生地下有灵,对于自己老被书商当做油头粉面、齿白唇红的小歌星耍,未必会那么开心的。

对于这本日记(特别是“息县日记”部分),林的文章断然认为“(顾准的)立论,显然不是独立思考的,而是奴隶主义的;虽谓日记为‘私人话语’,实则是官方话语的复制。同为《日记》与《文集》的作者,彼此相距之远,简直不可思议。”使得他忍不住著文加以剖析,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两个顾准》。

其实,一个人的两面性,在特定的环境里,被外在力量的压迫扭曲下,出现强烈反差,实属正常。无论这位被抬捧到峰巅地位,誉为“中国五十年代以来惟一思想家”的大名人顾准,还是庸庸碌碌甚不成气候的小儿科如你我,都是那位天宫守门人雅努斯,具有两张不同的面孔。或美和丑,或善和恶,或是和非,或真和假。不过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在比例上,有可能好的一面明显些,坏的一面模糊些,也有可能白的一面淡化些,黑的一面突出些的不同而已。人世间,不存在一个尽善尽美和全是全真的完人,这位时下常在榜上,当红歌星似的“惟一思想家”,也不例外。

他在息县五七干校写出来的这部日记中的奴隶语言,使我们看到他的不大干净的一面。如同宇宙探测器,飞到了月球背面,发现那里竟是永久的黑暗一样,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便是合理的。”顾准不是圣人,也不是外国人别有用心的吹捧,“五十年代以来惟一的思想家”,他不是嵇中散,不是李卓吾,甚至也不是金圣叹,一个不可能不慑伏于权力,服膺于棍棒,低头于小将,永悔于原罪的中国知识分子。若没有这一点软弱,只有一面性,而无两面性,反倒是件怪事。

我看到过许多我认为不会腿软的老革命,扑通一声跪下来;我见过许多我相信不会告饶的老同志,磕头如捣蒜地忏悔;我也目睹过我景仰的一些前辈,怎么毫无尊严地被革命小将戏弄,让他爬就爬,让他叫就叫,让他骂自己就骂……这些发生在十年浩劫里的事情,已是尘封的记忆,自然不会写进当事者的日记里的。

所以,日记的特点,是真实。一是言为心声,思想的真实;一是亲见亲闻,感知的真实。但一旦发表出来,这真实性就要打折扣了。生前公布的日记,如此,死后出版的日记,也如此。除非你的敌人要出你的洋相,越糗的事,才越乐意端出来。否则,为贤者讳,总是要遮遮掩掩的。

鲁迅先生在《马上日记》的前言里说过:“吾乡的李慈铭先生,是就以日记为著述的,上自朝章,中至学问,下迄相骂,都记录在那里面。那日记上就记着,当他每装成一函的时候,早就有人借来借去地传抄了,正不必老远地等待‘身后’。这虽然不像日记的正派,但若有志于立言,意存褒贬,欲人知而又畏人知的,却不妨模仿着试试。”因此,中国文人的日记,无非两种,一种是他所说的“日记的正派”,是给自己看的,假的东西少;一种是李慈铭先生这种写给别人看的,真的东西便不大会多的了。

这样,为自己记日记,肯定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无须什么顾忌。而为别人记日记,标榜的却是自己,就要在乎别人眼中的自己,怎样描画成自己所希望的样子,就难免要在日记里,撇清矫情,文过饰非,装腔作势,搔首弄姿。于是,说一些违心的话,说一些好听的话,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林文指出:“这个顾准,热烈讴歌‘“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对当时包括整党建党大批判在内的‘斗批改’,加以充分的肯定。他几次提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对‘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的中国社会进程充满信心,‘一打三反运动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行见社会秩序将趋于十分整齐严肃,如此抓革命之后,生产跃进必将开创新纪元,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1975年前五年,将是史无前例的大跃进,则是十分可以肯定的。’”

从顾准对于“文革”中种种倒行逆施的赞扬之词,肯定之语,讴歌之意,鼓舞之心,与红卫兵,与造反派,与军工宣队,使用同样的“文革”语言,保持同样的宗教感情,不禁怀疑,是文集中闪烁智慧火花的那个人么?因此,这是一本私人日记的话,至多说明他只是一个“学习毛著的积极分子”,而若是“欲人知”的日记,则完全是惟恐站错队的表态,对他所在的五七干校革委会立正效忠而已。如果写这种东西也能称作“思想家”的话,倒毋宁说是对于思想家的亵渎。

林文指出:“对于一个‘右派分子’来说,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带有双重的惩罚性质。五十年代末,顾准对此有过思想上的抵制;但到此时,他把此前的种种腹诽和异议,都看作‘稀奇古怪的变化’而彻底抛弃了。他愈来愈明确地否定‘劳动惩罚论’,把劳动改造同世界观的改造结合起来,他写道:‘最大的收获是从此要夹紧尾巴做人,盖学习班所获结论为决心继续革命,此次批判会则是念念不忘自己是罪人与敌人,两者并不相反,其实相成,既然衷心认识这一点,此后自当切实做到,也必能切实做到也。’又说,‘从此以后,我要以罪人和敌人的赎罪心情,继续革命下去,这一点觉悟十分重要,此后决始终不悔。’”

假定这番表示,是顾准先生当时真实的忏悔之情,那就忍不住要问,一个“夹紧尾巴做人”的人,一个心灵上受到宫刑的人,能与“思想家”划一等号吗?如果系违心之言,一个真正有学术人格的学者,有必要把自己鼻子抹块白,扮演一个丑角吗?

林文还指出:“‘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无产阶级革命派’即输出‘革命’,自诩中国为‘世界革命的中心’,顾准深受这种大国沙文主义的影响。他认为,世界正在进入‘主要倾向是革命’的新时代,‘在全世界面前宣告亚洲是世界中心,惟有中国才能担当起来,这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历史地位的一个侧面。’他臆想世界将如何‘以中国为中心而活动’,作了一番颇具英雄主义色彩的描绘:‘批赢美国,迫使美国承认败局……使我成为小国和大西洋诸发达国家革命人民仰望的中心,同时在这种全胜的鼓舞下加速经济发展,以便在十年十五年中超过日本,在再长一点时间内超过美苏,如此功业,彪炳千秋,在我国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都不能望其项背。’”

这种“狂热的气概”,是每个经历“文化大革命”的人,都还记忆犹新的事。那时,许多被鼓蛊起来的无知之徒,真傻不叽叽地相信,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受压迫,也傻不叽叽地兴奋过,发疯过,擎着红宝书,要去解放那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吃着面包,抹着黄油,喝着咖啡,嚼着牛扒的被剥削大众。虽然自己一年到头才吃到一把花生米,但革命热度烧得很高,以至于胡言谵语。可对这位“思想家”来说,有必要参加到这支发烧友行列里来吗?说他天真呢?还是装蒜呢?不知九泉下的顾准先生作何想了。

所以,顾准日记,特别是1969年10月至1971年9月的“息县日记”是一本欲人知,又畏人知,实际上还是希望人知的日记,当无疑问。很显然,在抄家成风的“文革”十年中,经过洗劫性的轮番搜查,再加之扫地出门,双手空空,关进牛棚,身无长物,这位名人任何可疑的物品,若有蛛丝马迹,是逃不出红卫兵、造反派、工军宣队、专案组、群专队、斗批改小组、文攻武卫指挥部,和清理阶级队伍办公室的“火眼金睛”的。那么,这本日记理解为一种障眼法,或许更合乎情理。那些违心的,虚假的,讨好的,言不由衷的一切,都是可以谅解的,属于顾准先生“仙人摘豆”式的戏法,哄那些智商不高的“文革”英雄,倒有很大可能。

把话说回来,每个人都有“雅努斯”的两面性,慷慨激昂与心虚胆怯,从容大度与软弱卑琐,刚直不阿与委曲求全,“二十年又是一条汉子”的视死如归,与“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贪生怕死,都会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存在。为了生存,为了活命,苟且偷安,用心良苦地写出这种李慈铭式“欲人知”的日记,应无大碍。他并没有想到“身后”会出版,让书商的荷包鼓起来。当时,倒真有可能是想让那些“奋起千钧棒”的“文革”“金猴”们看的,若从这个意义考虑,更不应该受到指责了。

只有理解“雅努斯”现象的必然,才能解释一个人的悖谬行径,扭曲心态,以及自我分裂的双重人格。不过,无论怎样的求全责备,顾准先生能在屈辱的精神牢役和沉重的劳动惩罚之中,艰难求生的同时,还能薪火相传,笔耕不辍,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是值得敬重的。这使我们想起公元前一世纪,关在蚕室里,一面服刑,一面养伤,一面写作《史记》的司马迁,几乎有着相类似的境遇。

公元前的司马迁,与“文革”中的顾准,其实都是雅努斯!用史圣来诠释这本日记的作者的苦衷,正是说明后来人其实懂得,应该如何历史地、辩证地去理解前人走过的路,和他在某个时期写出的某些作品,而从中汲取教训。

现在已经无法知道,汉武帝刘彻对司马迁施加的这种极其残酷,极不人道的宫刑,将这位大师摧残到何等悲惨的程度?但从他给任安的信里,可以看到那分难以言状的悲愤,“故祸莫惨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他哀叹地说:“饵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因此,对司马迁造成的心理压力,精神伤害,要比“文革”中戴高帽游街,喷气式挨斗,大字报糊门,阴阳头扫地的文化人,肯定要痛苦一万倍。

“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这种凄惨的哀鸣,事隔千秋,读来犹令人感到心灵的震撼。

在《报任少卿书》里,他把一个人受到的侮辱,分为“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而统治者本可以赏他一刀,给个枪子,或令饮鸩自杀,或使悬梁上吊。不!非要将他关键部位割掉,放在暗室里活遭罪。

这种让人犯受到最大羞辱,还要长期加以折磨的恶毒办法,也是后来“文革”期间,革命小将无师自通,用来折腾像顾准这类知识分子的惯技。而那时最常听到的把谁谁谁搞臭的这一个“臭”字,寻根觅源,在某种程度上,没准倒可能是古代宫刑余风的再现。“宫刑”又名“腐刑”,就因为受刑后的创口,没有迅速消炎的青霉素、头孢等药品予以治疗,久久不能愈合,化脓溃烂,那就必然腐臭不堪了。这种让你臭,而不让你死的惩罚,是中国历朝统治者足以把知识分子整得魂飞胆丧的毒招。

然而,“沉溺缧绁”的“刑余之人”,“身残处秽”于“槛井之中”,司马迁还忍不住要在一片片竹简上,继续爬格子的游戏。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很难说得通的愚顺性格,干什么?干什么?已经把你挤到一个彻底绝望的死角里了,你还起个什么劲呢?你还要表什么态?效什么忠呢?既然汉武帝不把你当作家看,甚至不把你当人看,从身体的宫刑,一直到心灵的宫刑,都让你领受个够,还给他写什么劳什子?这也是《顾准日记》中,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有必要在五七干校里,作那种对“大好形势”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欢欣鼓舞状吗?

司马迁的“雅努斯”现象,比顾准更而甚之。一方面,在《报任少卿书》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时,他是一个绝对自信的精神上的强者,沿着历史巨人的足迹,九死无一悔地要完成这部史诗的雄心,真是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

但在一方面,那一口一声“主上”圣明的可怜相,饶是打了你的屁股,还说主上打得对,谢主龙恩,已经把老兄你整得“身残处秽”,“重为天下观笑”,还用得着表现什么“款款之愚”,“拳拳之忠”嘛!一个作家,戴着脚镣跳舞,只求作为奴隶船上的一员而满足,如果这样自轻自贱的话,除了低三下四,臣罪当诛以外,还剩下什么呢?谁让司马迁把自己定位于“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的下三烂之列。这和顾准“夹着尾巴做人”论,怀着原罪感,如坠阿鼻地狱的自赎意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一切,都说明文人身上的“雅努斯”现象,势所难免,是件没有办法的事。

如果我们听一听恩格斯对于歌德的评价:他“有时是伟大的,有时是渺小的;他有时是反抗的,嘲笑的,蔑视世界的天才,有时是拘谨的,满足于一切的,狭隘的小市民”。就会明白没有必要回避,也无须讳言,每个人心灵上的“雅努斯”现象。

应该说,有两面性,并不可怕,只要正视,是不会成什么问题的。但两面派,对不起,那就不敢恭维了。

同类推荐
  • 正变·通变·新变

    正变·通变·新变

    《正变·通变·新变》是《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中的一种。该书详细论述了“正变”、“通变”、“新变”这三个范畴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它们的发展演变情况。在考辨源流,评说得失中,颇多创获。该书理论水平较高,学术价值突出。
  • 时间的剪刀

    时间的剪刀

    在我们这个时代,能够有人拿起笔来追逐文学,就已经值得欣慰了。如果还有人成为文学的'殉道者',那更值得敬佩。《时间的剪刀: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年度文学创作大赛优秀作品集》收录了记忆的永恒;地下图书馆最后一个见证人的自述;神经病;探病;十年;广陵散等作品。
  • 骂人的艺术

    骂人的艺术

    散文集,收有《巴西木》、《借光》、《观鱼》等30余篇随笔散文。
  • 老夫子诠解水浒传

    老夫子诠解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描绘英雄的书、水浒的英雄多出自于草莽,因而这样的英雄也更加生活化和平民化,更适合普通人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水浒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温这部令人回肠荡气的经典著作时,或许有了更多现实的反思和感悟。比如在当今社会,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做一位杰出的时代风云人物等等、《水浒传》一书流传至今,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宋江起义是在梁山泊吗?施耐庵为什么叫“耐庵”?燕青为什么叫“浪子”?张青和孙二娘是怎么成为夫妻的?李逵为什么叫“黑旋风”?九天玄女究竟是何许人?梁山好汉如何排座次等等、《诠解水浒传》就是一部从多层面、多角度,全面解析水浒重重悬疑的书。
  • 中国之旅

    中国之旅

    15年前,余秋雨先生因困惑于书斋著述与实际发生的文化现象严重脱节而走出书房。在旅行了大半个中国后,在行走中洞察,在触摸中感悟,在跨越中思索,在烛照中叙述……本书收集了余秋雨先生在中国各地旅行考察时撰写的散文,这些文章集中于对中国文化景观的反思,图文辉映、情景交融。
热门推荐
  • 顾医生的初恋日记

    顾医生的初恋日记

    人人都认为顾景琛不近女色性格高冷,医院里有好几个护士写情书他却看都不看一眼,那天以后顾景琛脑子里却一直有一个穿着淡绿色长裙扎着丸子头的女孩,三番两次的相遇这是缘分还是巧合。最后苏小姐成了顾景琛这辈子都离不开的人。
  • 胡适选集·文学与哲学

    胡适选集·文学与哲学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一生曾获32个博士头衔。叶君主编的《文学与哲学(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先生文学、哲学理论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可以从中了解大师的风范。
  • 魔曲

    魔曲

    一阙乐曲,令人听来毛骨悚然,而拉奏者会变得极度兴奋、心脏日渐衰弱甚或致死;这段残缺不全的乐章,被人称之为“魔曲”几个身份各异、国籍不同的人,都忽然会不由自主的拉奏或哼着这阙乐曲,他们都不明中魔原因,遂求见当时精通命理的钟楚雄,为他们寻找答案;钟楚雄甚感兴趣,并答应进行硏究。一日,钟楚雄被数名杀手所追杀,更连累其中一名中魔者致死,他愤怒之余积极调查内里真相,发觉此事与另一中魔者有关,而且牵涉一宗国际盗墓案中,于是他展开越洋追查,因而揭发魔曲之谜。"
  • 百分百爱情

    百分百爱情

    只是一个幸运之吻,他却不经意的爱上了她,每当她遇到危险的时候他总会在第一时间赶过去救她,可是……。当他们选择在一起的时候,他却不得已的被迫要与她分开,因为爱她,所以……必须放手!
  • 我是要成为天帝的魔族

    我是要成为天帝的魔族

    睁眼闭眼掌昼夜更迭,吐纳呼吸化万里锋芒。正邪是非以何为界?神魔之战谁胜谁败?书中世界没有现实中的蝇营狗苟,生杀予夺在我一念。这是一个从平凡走向不朽的故事,你我同为观众。
  • 喜欢你一整个世纪

    喜欢你一整个世纪

    陆薇之将自己青春取名为夏希。那个男人站在陆薇之面前“如果让你回到过去,拯救夏希。”“哪怕灰飞烟灭,哪怕他以后不记得你,你还愿意吗?”陆薇之就这样静静的看着远处。“只要可以救活夏希,我愿意放弃世界。”暗恋虽苦,但因你而甜
  • 第一长生仙

    第一长生仙

    命运.....须研子不止一次思考过自己命运真的可以被自己左右吗?当父母逝去,好友背叛死后重活的他在现代社会当幻想中的东西一点点出现在现实中....“我想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
  • 拯救100穿越者

    拯救100穿越者

    江湖里的人都知道中洲西北的深山里有一个隐世门派,但是没人知道它有多少人,只知道每一个从隐麓谷出来的侠士皆是武功高强,正义凛然……我叫陆尹,不是路引。我太非酋了,我生活在人类刚进入末世的时代,全球到处是因为某国生化实验室泄露导致变异的丧尸,没吃没喝是常态,好不容易狗住活到三十岁,仅存的数十万人类终于建立起了基地,没想到我还没来得及到呢就被丧尸吃了,我太南了!还好天无绝人之路,我居然被一个系统选中了,他说我只要到武侠位面拯救100穿越者,就可以让我选一个位面养老了,这当然要答应了。
  • 遗笑苍天

    遗笑苍天

    我与你,几曾相识,不喜言欢,尘世间的决绝,换来多少人的生还,本想留下来,与你共生死,同患难,又恐别人嘴不甜,在离开的刹那,我哭了,哭得天昏地暗。在人前,只好咽泪装欢,我要谢谢你,谢谢你的那次成全。
  • 异世繁星

    异世繁星

    短篇小说集齐录,希望你们能喜欢抒写着古言、青春以及花世界的暖心、虐心的故事他说:“青橙,朕烦心。”她便为他抚一曲琴音。他,是一只刚可化为人形的猫妖,从未杀生可城镇里人都无比惧怕他,只因他是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