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2900000030

第30章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1)

诸葛亮是一位历史传奇人物,不仅其聪明才智历代传颂,妇孺皆知,而且其用人思想至今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强调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两汉的经验教训时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人生只有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才会企集国理,众贤云集.他不仅在理论上阐明人才的重要性,而且在实践中灵活地加以运用。如刘备入川,蜀汉政权是一个外来地主和蜀中地主共同建立起来的复合体,他对蜀中人才和外来人才一视同仁,使用得体,促进了蜀汉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

诸葛亮善于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并根据人才的不同特色分门别类地加以培养,促进了人才的成长。诸葛亮还注意人才考察,他认为人才复杂,考察极难,他在《知人性》中指出,要准确了解人才,做到选贤任能,须从七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是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是醉之而观其性,六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是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诸葛亮用人值得称道的是循名责实,登进贤能,尽时人之器用,其最鲜明之处是赏罚严明,适当地运用法制手段,以法治官。他指出,赏罚的目的是赏以兴功,罚以禁奸;标准是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要求是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赐不避仇怨,诛罚不避亲戚;方法要先募而后赏,先令而后诛,只有赏罚严明,才会不令而行,实现王道平.由于他审势行法,赏罚公平,严于律己,蜀汉政权形成了群臣和睦共事,尽心尽力的政治局面。无怪乎《三国志》作者陈寿评述说: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东晋襄阳名士可凿齿称誉他执法如水如镜,至平至明,自秦汉以来未之有也.

诸葛亮主政的蜀汉,虽然天时、地利都没有什么优势,但却创造了人和的良好的氛围。这正是诸葛亮的主要贡献,也是蜀汉维持其割据的主要支柱之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巾,诸葛亮把自己死后的蜀汉事业交给了自己选定的特别放心的一班人手中,他已是死而无憾了。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诸葛亮作为一代贤相,死前所作的系列安排,正是完成了中国古代用人艺术的经典杰作。

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显示出他超群脱俗的政治智慧。

人的才能,自古难有全才。如果有所长,必有所短。取长补短,天下没有不用之才;责短弃长,天下没有不弃之士。

1.知人善任,唯贤是举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争取人才,首先要知人,尊重人才,并延揽人才,不使已有的贤才外流,这就必须极力推荐之。所以贤才居上,三军悦乐,自然贤才居国,百姓悦乐

了。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在用贤治国上同样有反映。

魏、蜀、吴三国人才济济,虽说是因其主善于用人,但也得力于荐贤者。能荐贤,首先要有伯乐之才,如不知贤,则不能荐贤;其次要出于公心,不怕所荐之贤超过自己。有些人正是害怕别人居己之上,因而嫉贤妒能,这种人不仅不能荐贤,且往往害贤。故能荐贤者也是贤者。

诸葛亮与庞统齐名,水镜先生对他俩的评价是: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庞统的才智与诸葛亮不相上下。而诸葛亮毫无嫉妒之心,力荐于刘备,对他关怀备至。

凤雏先生确是名不虚传。第四十七回写他一出场,便与众不同:欲破曹公,须用火攻。

这是诸葛亮和周瑜不约而同的决策,但大江之上,一船着火,余船四散,要尽烧敌船,也是难事。庞统却巧妙地借助于蒋干的引进,连夜去见曹操,献上连环计,使曹军战船被烧个精光。庞统的连环计,可与诸葛亮的借东风媲美。庞统虽立了大功,却不被东吴所用,一直至五十七回,诸葛亮来柴桑口吊丧后,向鲁肃辞回,方欲下船时,只见江边一人道袍竹冠,皂绦素履,一手揪住诸葛亮大笑说:汝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明欺东吴无人耶!诸葛亮急视其人,乃凤雏先生庞统。诸葛亮亦大笑。两个携手登船,各诉心事。原来他俩是老朋友,诸葛亮乃留书一封与统,嘱说:吾料孙仲谋必不能重用足下,稍有不如意,可来荆州共扶玄德。此人宽仁厚德,必不负公平生所学。后果如诸葛亮所言,孙权没有用庞统,统乃投奔刘备。开始,刘备也以貌取人不重用庞统,后张飞去了解知统大才,乃回报刘备,恰逢按察四郡回来的诸葛亮又力赞庞统之才,指出:士元荟百里之才,胸中所学,胜亮十倍。刘备遂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共赞方略。

1

诸葛亮正是根据其知人七条去考察和选拔人才的。诸葛亮用人很强调其志和变,如他说蒋琬托志忠雅,说费志虑忠纯,说姜维敏于军事,心存汉室,都是从志、变方面去考察后得出的结论,因而托以军政重任,诸葛亮知其人,才用得其人,他任用的蒋琬、费、姜维等都成为蜀国后期的支柱。因诸葛亮以廉考察人才,其下属大多是清廉之士。

又如诸葛亮任用邓芝出使东吴,是经咨以计谋而观其识后才决定的。《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写诸葛亮正在考虑派人出使东吴以重申蜀、吴联盟,拟派邓芝但未知其见识如何,乃请他来,问道:今蜀、魏、吴鼎分三国,欲讨二国,一统中华,当先伐何国?芝说:以愚意论之,魏虽汉贼,其势甚大,急难摇动,当徐徐缓图,今主上初登宝位,民心未安,当与东吴连合,结为唇齿,一洗先帝旧怨,此乃长久计也。未审丞相钧意如何?诸葛亮大笑说:

吾思久矣。奈未得其人。--今日方得也!因邓芝理解与东吴联盟的重要意义,故诸葛亮认为今得其人。邓芝出使东吴,果不辱使命,使蜀吴又重甲联盟抗操。

诸葛亮的知人七条,对于今天预测人才还是有启迪意义的。

这七条,充分展现了诸葛亮在知人、用人方面的智慧。

2.德才兼备,重德胜才

选拔重用人才,才能不可不虑,但德行、人品则居其一。有才无德不能得人心。所谓贤人其实就是德才兼备之人。诸葛亮对于贤人的德才兼备的要求,事实上是由于他对人的德才两方面与治国的关系认识得深刻,具有大智者的眼光。

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政时,他十分注意物色后起之秀,加以培养和大力提拔。他选拔人才不仅重视才干,也极重视德行,如他在《前出师表》里推荐费、董允时,特别强调他们为人良实,志虑忠纯.并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古人所谓贤臣,一般是指德行高尚,有济世之才的人,诸葛亮认为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又说:夫失贤而不危,得贤而不安,未之有也。为人择官则乱,为官择人则治,是以聘求贤士。故诸葛亮把择贤做为其重要职责,把德才兼备做为其选拔人才的准则。他培养和提拔的后继者蒋琬、费、董允和姜维都是德才兼备之士,为时人所推重,当时蜀人把他们四人并列,称为四相,赞为四英,除了姜维外,《三国演义》对蒋琬、费、董允仅简略提及,《三国志 蜀书》

有关他们的传记则写得较详。他们都是蜀国后期的实际执政者,了解他们的为人及其对蜀国的贡献,始能理解诸葛亮用人的特点。

诸葛亮用蒋琬做为继承人,而不用时人认为必代亮的魏延,便是个很典型的例子。《三国演义》说魏延脑后有反骨,而史实并非如此。魏延是蜀汉一员猛将,其武艺和才能都不在五虎将之下,刘备在世时对他是很重视的,如他从曹操手里夺取汉中后,需大将镇守,众论以为必用张飞,张飞也认为非己莫属。岂料刘备却破格选用魏延,把他从牙门将军提升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使一军尽惊.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政时倚他为军中支柱,由于他屡立战功,提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时人都认为他是诸葛亮的当然后继者,可是事情却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诸葛亮早就选定蒋琬为他的后继者了。他在给后主的密信中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诸葛亮选拔后继者,是根据其德才而定的。魏延虽有才干又勇猛过人,但秉性矜高,当时下皆避之。因此,不能团结人。如他与杨仪是诸葛亮军中的左右手,却闹得水火不相容,甚至与杨仪争论时,举刃拟仪,使仪泣涕横集.显然不能团结人的人,是不可能把一国治理好的。诸葛亮只用魏延的才能而没有托之以重任,这说明他是善于用人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诸葛亮不把后事托付与魏延是正确的。诸葛亮一死,魏延就不顾大局,为个人私怨和权力,与杨仪火并,结果被其部属马岱所杀。

诸葛亮把后事付给蒋琬是对的,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他随刘备入蜀,任广都长。刘备因事到广都,误以为他不理事,当时又恰逢他酩酊大醉,心里很火,准备加罪把他杀掉。诸葛亮对刘备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刘备听信诸葛亮,便不加死罪,仅把他撤职。后来,由于诸葛亮的推荐和提拔,由尚书郎至参军,后又升为长吏兼抚军将军。诸葛亮率军出征,他都能做到足兵足食以相供给,对支持诸葛亮北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诸葛亮很赞赏他,认为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诸葛亮病逝,后主遵其所嘱,任蒋琬为尚书令,主持国政。当时,蜀国新丧元帅,远近危悚,可是蒋琬既无戚容,又无喜色,日理万机,镇静如常,因此,深得众望。蒋琬为人度量宽宏,肯纳忠言,秉公办事,不计恩怨。

由于蒋琬为人忠心耿耿,大公无私,度量宽宏,故深得众望。在他执政期间,做到人和国安,没有辜负诸葛亮的重任。

费、董允和姜维也对蜀国做出杰出的贡献。费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他奉使东吴,吴人论难锋至,而费据理以答,终不能屈.孙权赞他是天下淑德.他后代蒋琬为尚书令,日理万机,应付自如,处理军务,指挥若定,使边境无虞。董允任侍中守尚书令,他为人秉心公亮,守正下士。后主溺于酒色,要采择民女以充后宫,他据理直争,坚决反对,后主无可奈何。得到后主宠爱的宦人黄皓也很怕他,终允之世,黄皓不敢为非作恶。他不图名利,蒋琬认为他辅佐后主有功,上疏建议官赐爵士,他固辞不受。诸葛亮对姜维甚为赏识,认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才兼于人.蒋琬、费相继逝世后,由姜维负起保卫蜀国的重任,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坚持北伐,互有胜负。由于后主昏庸,对姜维派重兵守卫阴平等地的建议置之不理。使邓艾得以偷渡阴平,直捣成都,蜀汉终于灭亡。蜀之亡,不能归咎于姜维,除了形势所趋外,后主昏庸是主要原因之一。司马昭说: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诸葛亮逝世后,蜀国军国大政先后由蒋琬、费、姜维主管,时间长达29年,比之刘备、诸葛亮两人治蜀时间还多9年,在蜀、魏对峙中,蜀弱魏强,对手又都是杰出的人才,客观上不存在蜀胜的形势。诸葛亮曾竭尽全力,也劳而无功,单靠姜维等的主观努力是不可能扭转这种局面的,而蒋琬、费、姜维等竟能保卫蜀国达29年之久,如他们没有非凡的才能和无限的忠心,何能如此!这不仅说明诸葛亮善于任贤举能,也证明了诸葛亮以德才兼备做为选拔人才的准则是完全正确的。

诸葛亮重用之人,皆德才兼备,这与他个人风格有关。诸葛亮本人就是个德隆才高的大贤人,他未出草庐已预见天下三分,为刘备制订正确的战略决策--隆中对;为北图中原,统一中国,他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具有如此崇高风格,是由于他公而忘私,不谋私利,他病危时自表后主说:臣家有桑八百株,田五十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随身所需,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产。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余财,以负陛下也。诸葛亮病逝后,经人了解,确如其所言,在诸葛亮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其僚属大都清廉自持。如费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姜维也是宅舍弊薄,资财无饰,侧室无妾NEBF4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

惺惺惜惺惺,贤人荐贤人。若是从智谋、智慧的层面来看,诸葛亮无论是要求自己还是要求他人都必须德才兼备,实在是治国安民的最聪明之举。弱小的蜀国,百姓独得若干年的尚较安定的生活,证明诸葛亮是个大智者。

3.激勇励志,孔明激将

水不激不起波,人不激不成材。请将不如激将,激将至其服之,然后重用之,必忠贞不二。

常言道:请将不如激将。

诸葛亮二用黄忠,着重靠一激字,他认为这位老将如不激他,虽奉命出战也难成功。老黄忠计夺天荡山(第七十回)和逸待劳勇斩夏侯渊(第七十一回)便是写诸葛亮二激老黄忠的故事。

张攻葭萌关,孟达大败,向成都告急。诸葛亮集众将商议,法正主张在帐中选一将去破张,诸葛亮笑说,除非去阆中取张飞,别人难当。黄忠忍不住,要求出战。诸葛亮说他年老恐非张敌手。黄忠听了,白发倒竖,说:某虽老,两臂尚开三石之弓,浑身还有千斤之力,岂不足敌张匹夫耶!诸葛亮又激之说:将军年近七十,如何不老?黄忠愤然趋步下堂,取架上大刀,轮动如飞;壁上硬弓,连拽折两张。诸葛亮乃问他:将军要去,谁为副将?

说老的不行,他偏要老的,说:老将严颜,可同我去。不只在旁的赵云说令两老去敌张是儿戏,葭萌关守将孟达、霍峻见两老到来,也笑诸葛亮欠调度。老黄忠见这情况,又激老将严颜说:你见诸人动静么?他们笑我二人年老,今可建奇功,以服众心。于是二老设下计谋:黄忠用正兵迎战张,严颜用奇兵抄在背后夹攻,终于打败张,接着又用骄兵之计夺了天荡山。

这时,刘备要他去取定军山,诸葛亮又激之,说守将夏侯渊精通韬略,善晓兵机,要去取关公来,方可敌之。黄忠愤然答说:廉颇年八十,尚食斗米,肉十斤,诸侯畏其勇,不敢侵犯赵界,何况黄忠未及七十乎?诸葛亮便派法正同他去。在法正协助下,老黄忠又建奇功。

老黄忠斩夏侯渊的英雄气概,写得很有声色:黄忠占对山,夏侯渊出战,任其百般辱骂,黄忠只不出战,待曹兵倦怠,锐气已堕,多下马坐定,法正乃将红旗招展,这时,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渊不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

诸葛亮的激将法,也是基于诸葛亮有知人之明。首先他知道黄忠有可能取胜,否则激将法只是激黄忠去死;其次他知道经过激将,黄忠必然勇气备增,这种激将,必有收益,因而才为之。

诸葛亮既知人而又善用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前者是智慧,后者属智谋。

4.能御则用,心反则杀

利用对方惯性思维的弱点,捕捉对方的思想空隙,突破人们思维的常规、常法和常识,反常用兵,出奇制胜。

诸葛亮生前既已对魏延其人性格特点有极深的了解,所以才顺利地致这个贼犯于死地。如果说诸葛亮除掉魏延之计是智谋,是一种小智;那么他对魏延能用时则用之,不能用(反叛)时则除去,则是一种智慧,是大智。

同类推荐
  • 铁托

    铁托

    约瑟夫·布罗兹·铁托(JosipBrozTito,1892年5月7日-1980年5月4日),前南共联盟总书记、主席、前南斯拉夫总统、南斯拉夫元帅、南斯拉夫联邦的缔造者、坚定的共产主义者。1913年在奥匈帝国军队服兵役。1915年4月在一战中被俄军俘虏并带到俄国。1917年6月在俄国鄂木斯克加入共产党。1919年,与佩拉佳亚·贝卢斯诺娃结婚并一起回到南斯拉夫。1934年4月,改名铁托。12月当选南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年赴苏联,以“瓦尔特”的名字在共产国际工作,并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6年离开莫斯科赴维也纳参加南共中央领导工作,11月被任命为中央组织书记。
  • 元世祖忽必烈传

    元世祖忽必烈传

    浩浩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涌现出了许多帝王,他们曾经煊赫一时,有的是历史长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总之,浩浩历史千百载,滚滚红尘万古名,史海钩沉,各领风骚,承继着悠久的中华历史。本书内容包括了有漠北降生的黄金后裔、草原上长大的勇武少年、得到成吉思汗的喜爱、人生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笼络各方面的有用人才、在金莲川建立幕府、受命进攻云南大理、受命发兵攻打南宋、派遣郝经与南宋和谈、成功夺取蒙古汗位、着力培养蒙古大臣执政、平定济南李璮叛乱等内容。
  • 贝多芬——音乐世界的英雄

    贝多芬——音乐世界的英雄

    《图说世界名人:贝多芬(音乐世界的英雄)》介绍了,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 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本书精选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位历史人物,纵横比较;考察历史棋局,反映历史大势。启迪思维,以供评说,以供借鉴。
  • 朴槿惠的品格力量

    朴槿惠的品格力量

    本书讲述了韩国女总统朴槿惠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她在绝望中创造希望的品格力量。全书共十章,内容包括:勤奋,从一无所有到无所不有;坚韧,在绝望中创造希望;气度,赢得人心的处世哲学;优雅,女人的必修课;心正,所有的人都会支持你等。
热门推荐
  • 一代风华:姜山无悔

    一代风华:姜山无悔

    一失足成千古恨,姜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跳下去了。才发现,那时初见。一口冰棺,一碗孟婆汤。三生石畔寻良人,夜不能寐盼君归。
  • 如何维修电冰箱

    如何维修电冰箱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电冰箱维修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电冰箱由哪些部件组成、电冰箱的制冷原理是什么、我国使用的电冰箱一般有哪几种等。
  • 空降贞观

    空降贞观

    一次演习中的意外,让空降兵上尉赵云泽穿越千年,来至大唐。从此,大唐有了他的传说。渭水河畔,一声响雷退突厥;长安城中,几多妙策惊朝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军帐中运筹忙,田间工坊汗水淌;诗词惊鬼神,挥剑战英豪;扬鞭大漠,破浪海疆;空降贞观,纵横逍遥。且看赵云泽如何玩转贞观大唐,寄一世癫狂。
  • 紫凤至尊:废材大小姐

    紫凤至尊:废材大小姐

    将军府内一个小角落里“翠茵,你不会是看错了吧!!?”“怎么可能!我伺候二小姐沐浴的时候亲眼看见二小姐肩膀上的紫凤!””真的是紫凤?!我得赶紧告诉老爷去,说不定能提升为大丫鬟!”“翠丽!你给我站住!!这是我发现的!!!”
  • 栖息于子时

    栖息于子时

    “林栖,你觉不觉得你喜欢我?”“林栖,我们考同一个高中好不好?”“林栖,我要走了,你会想我的,对不对?”——“林栖,我爱你,从来就只爱你,我们重新来过吧”——“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幻想之爱

    幻想之爱

    只一眼!他就像黑暗中的一点亮光,惊醒了她的昏睡,勾起了她内心的火苗,只想热烈的燃烧。不想天公不作美,热恋之后,让她伤到身心破碎。生死过后,清醒的瞬间,才明白这一切缘由,只因她曾经遗落的一滴泪!
  • 九州风云录

    九州风云录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之一生都是一个寻求的过程。看少年元夕,在他的人生旅程之中,他得到了什么,他错过了什么,他失去了什么。灯火阑珊处,真的就是终点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在剑与魔法的世界修仙

    我在剑与魔法的世界修仙

    一个小人物的穿越,一场顺水推舟的修行。即使是另一个世界,也会有大秦的恢宏之气。即使百族林立,依旧是炎黄子孙!天塌了自会去补,堂堂正正立于天地间的人们,不懂下跪与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