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生存于世,但每个人生存的目标却千差万别。心灵高尚的人,活着是为了利益更多的人;平常的凡夫,活着是为了自己、亲友和家人;心胸狭隘的人,却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孜孜不倦、废寝忘食。
即使是博览群书、智慧超群,即使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即使是受过无数贤人圣哲的教育,让他放下自私之心,也难于上青天。无始以来,我们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活着,要放下这难以割舍的习气,只有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点滴滴开始。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喇嘛尊哲与上师在一起修行。每天他们只有一顿午餐可以享用,午餐也成了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一天,上师告诉他:“今天来了一个老和尚,你要将自己的食物让给他。”
“不行!我也很饿,就算出家人,也不能剥夺我吃饭的权利,我今天只有这一点食物。”
“你不会饿死的,应该把食物让给他!”
“可是我也很饿!”
“你必须给!”
就这样,尊哲心爱的午餐属于了别人。但从此以后,他却学会了忘我,无论多么珍爱的东西,他都能轻而易举地布施。此时,他才体会到上师让他舍弃食物的一片苦心。放下自己执爱的东西,可以换来一片无私的天地。
释迦牟尼佛当时在遇到一位只会说“给我”的乞儿时,也是先让他说“我不要”,种下一颗无私的种子,才将食物布施于他。要清除自私的深厚积习,就要遵从“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从一分钱、一碗饭、一尺布做起。
壬午年六月十四日
2002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