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1700000004

第4章 揭开清华才子的学习规划(2)

抓“现在”,就要有紧迫感。女作家杨沫,年过花甲,又有严重的冠心病,但仍然争分夺秒地进行写作,有时连节日也不回家过。一次,招待所服务员劝她:“老杨,身体、年龄不饶人啊!今天休息一下,明天再写吧。”“明天”这两个字触动了杨沫,她对服务员说:“你年轻人不懂事啊!我年龄老了,不抓紧今天,还有几个明天?”抓“现在”,必须立足于抓分秒。对于时间,人们只能从现在中去掌握它。现实的1分钟,是比想像中的10年更长的一段时间,古今中外一切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是积秒积功、积秒创业的人。陈景润在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放弃看戏,争分夺秒地演算他的“1+1”;甚至利用会议期间的间隙躲到厕所里去演算。抓“现在”,更要克服惰性心理。由于从前有一种惰性心理,往往今天得过且过,而把一切决心的付诸行动推到明天。俄国著名作家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虽有宏大志向,而问题在于躺在床上空想,仅此而已,不马上起来行动。你看,“突然产生一些思想像大海里的波浪似地在他的头脑中起伏奔腾,随后发展成为一种企图,使他的血液沸腾,盘肉蠕动,血脉贲长,于是企图又变成志向;他受到的精神力量的激动,一分钟内迅速地改变了两三次姿态……”可是,“早晨闪逝了,白昼已经转向黄昏,奥勃洛摩夫疲劳的精力也随之转向平静……”“他这样地目送日落有多少了啊!”就这样,他躺在床上,什么也没有干。古往今来,立志者芸芸,遂志者寥寥,有无抓“现在”精神是其中一大原因。

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说得好:“冰块放在电冰箱里就不易化掉,而一个人的时间这块‘冰’,却是任何电冰箱也无法阻止它融化。它不停地在化、在淌,越化越少了。我把时间花在写作上,写出了厚厚的书稿,我把这些书稿看作是凝固了蹬时间。”一切愿意使自己的生命有更大的价值的人,千万要抓住“现在”,使自己生命的一分一秒转化为“凝固了的时间”吧!

2.打好基础的大厦,独立学习勇攀登

打好基础,独立学习

早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康普顿就意识到单纯的工科只能培养一般的技师和艺匠,他将学校及时地改造成为一所理、工、文兼容的新型理工大学。这一成功的改革,使该校誉满全球。曾留学该校的清华著名学子钱伟长在1957年的大辩论中提出了他早就想提出的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他认为,工程师是我们高等工业学校培养的方向,但是不能作为5年培养的目标。作为清华大学教务长和副校长的钱伟长深感以工程师三个字的要求来确定教学任务,势必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独立工作能力较差,专业分得过细过专,以致在分配就业时发生了困难。由于过分地强调了学生出门就要作某某工程师的要求,专业课就显得庞大复杂,把一切纯经验性的专业生产知识不加选择地搬进了课堂。另一方面,忽视了基础理论课和基础技术课必须有足够的课外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自学的原则,把这些课都挤在低年级里,每周上课达三十五六个小时,那么在每周54小时的学习时限下,还剩多少时间给学生独立学习呢?可见,目标定得过高过死必然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而又没有独立工作及独立思考的时间,影响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另外一个后果是导致专业设置过细过专,专业口径愈细,愈不易对上国家的需要,毕业生愈易感觉他“改行”。表面上好像由于分了过细的专业而使培养目标“明确”了,好像保证了毕业生一出门就能做这样那样的工程师,实际上毕业生因为专业分得过细对不上口径,大量“改行”,还得从头学起,再加上基础不够,事倍功半。因而钱伟长以为,要求高等工业学校毕业生出门就当工程师的目标是不现实的,过高的,毕业后,还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生产锻炼,才能胜任工程师工作。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定要奉行“打好基础,独立学习”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迅速适应社会。

应该指出,21世纪,“知识”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育学家认为,21世纪的知识不仅仅是知道某个知识点和规律,而是非常具体和丰富的,主要应该包括:

知道如何做(know how)——完成任务的方法;

知道找谁(know who)——清楚从哪里获取资源;

知道干什么(know what)——能够组织和从事具体的各项工作;

知道为什么(know why)——能够了解事物发生的原因和背景;

知道在何处(know where)——知道和预见事情的发生和进展;

知道在什么时候(know when)——选择时机和务实的态度。

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有价值的知识就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一种与学生的经验相吻合的、促进人的个性和潜能充分发展的课程。

3.学贵有恒勤奋耕耘

(1)勤能补拙,学贵有恒

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幼年起开始漫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60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陈景润说:“我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这个难题之前,曾经历了将近10年的准备时间,在这10年中,我夜以继日地学习,有时一连运算几天几夜,连吃饭、睡觉也都忘了。”他还说:“攀登科学高峰,就像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他能取得震惊世界的成就正是勤奋努力的结果。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是华罗庚的亲身体会,也是他从一个初中生而成为大数学家的真实写照。

曾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保送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96级的黄立波对此深有体会,他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

我在小学时并不是一个好学生,很贪玩,也不爱学习,不过挺喜欢读书的。到了初中我也很普通,只不过有一次华罗庚金杯赛上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时老师和父母的朋友都夸奖我,我觉得我不该混日子,我可以成为一名好学生,不能让别人说笑我。就这样我逐渐成为了一名好学生。仔细回想这段经历,我并没有什么比别人强的,不过是竟赛上的考试题在画报上看过一些。因此比一般同学考得高并没有什么。而它却成了我的转折点。开始了我另一种人生。

中考的成绩并不足以使我进入省重点学校,但金杯赛的成绩使我进入了省重点高中。由于担心跟不上会被开除,高一上学期我疯狂地学习,即使其他人玩的时候我也在学习。除了一些课外兴趣活动,我几乎都在学习。那段时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的成绩迅速升到年级前几名。从此以后,我学习起来便轻松了一些。我个人认为,高一第一学期是万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在高中和初中,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差异很大,而且大多数人中考后玩了一个暑假,即使到了高一也无法进入学习状态,而少数人的努力使成绩一跃居上。而且成绩好了以后,无论是自己的要求,还是周围的目光也都不允许你有明显的退步,正像大家看到的,过了高一第一学期,成绩已经相对稳定了。我劝刚入高中的同学不要放松,让自己一入校便停留在很好的位置上。

高二后,我投入到物理竞赛的准备中去。因为保持高一的那种学习的刻苦精神,在竞赛中付出了更多的汗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在全国物理竞赛中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绩,并进入国家集训队,进而保送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无论你做些什么,都要以汗水作为成功的代价。有一个同学,她的成绩是让人望尘莫及的,我也不明白她何以如此高的成绩。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她书桌上放着3本做完的物理精编时,我才感受到什么是付出。

被保送清华经济学院的蔡翔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此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年过去了,我并不算如何成功,却对这段话深有感触:成功的轨迹就是那么简单,有一股精神,树立一个信念,再坚持不懈地追寻它,无论是“伊人”还是胜利都会向你招手。

“人活着,就是要有点精神。”学业、事业上更是如此。不少同学认为自己没天赋,怎么学也不会有什么名堂,或是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是迫于老师的压力、家长的期望。这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每个人都在追求更美好的明天,这是一个人的权力,也是人生价值所在。虽然学习,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它是最现实、最好的道路;虽然个人天分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后天因素,是努力,是信念。信念是一个无穷的动力源泉,很多事只要你想到,才能做到;只要你想到,也就会做到。像我,初中并不突出,原因之一就是根本没敢想去争;而高中第一次年级第一之后,便有了力争上游的信念,便有了高中全部期中、期末都在年级前3名,6次年级第一名的成绩,也便有了以北大附中第一的身份保送清华的这个结果。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对柯里商学院的毕业生做演讲时就告诫他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我的位置在最高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一样好。但有很多挂在枝头的果子,你只有蹦了,才能够到。我们还年轻,现在不努力做得最好,还等什么时候呢?

树立了信念,就重在落实了。不会付诸行动的理想只能是空想。当把理想落实为行动时,就要不甘寂寞,真正脚踏实地的去做。把自己想象为一叶孤舟,看不到岸,只有一片汪洋。成功的果实是辛勤的汗水浇灌在寂寞的根上长成的。

落实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要吃苦。我感到,学习的苦无非两种:绞尽脑汁,案胶劳形,体力脑力上的苦累;而更难耐的则是寂寞,在别人随心所欲时,自己甘坐冷板凳去学。正如一句西方名言所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机会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很多同学在现实中耐不住寂寞,不是半途放弃,就是在“持久战”中丧失了斗志和锐气。其实,古训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我们实力还不够,独自苦学时也正是人“穷”之时,而有朝一日学业有成便能用自己的学识和实力去证实自己,去实现理想了。正像清华的老校训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知耻而勇、奋发向上

清华要向前,要超越,国人要自强,国家要壮大,民族要复兴。我们的祖先说过“知耻者近乎勇”,正因为我们还不如别人,所以我们更要勇往直前,去拼搏,去超越。

清华是个“赔款学校”,是美国用中国庚子赔款余额建立的,美国政府的本意是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培养一批“追随美国的精神领袖”,而学校偏又建在了被英法联军洗劫过的清华园和近春园。学生整天面对着被焚毁的断壁残垣,民族耻辱时时袭上心头,当时在学校的吴猛曾有“热肠频洒伤时泪,妙手难施救国方”之叹。“五四”时,北大已高举科学与民主大旗,而清华可称道的是闻一多贴出的岳飞《满江红》,主题还是雪耻。清华是留美预备学校,学生受着美国式的教育,而在出国后却非常敏感于西方人对黄种人的歧视(可参阅吴宓朱自清、闻一多的日记与书信),他们远较其他大学的学生蕴积着更深重的对于民族耻辱的痛感。1925年为抗议日军炮轰大沽口而爆发的“三·一八”游行示威中惨遭枪杀的韦杰三烈士,在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不足惜,但中国要强起来呀!”为纪念这位年轻学生而立的碑舢圆明园搬来的一个被侵略者砍断的石柱,它那宁折不弯的身躯是清华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1928年清华改成大学后,如何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学术独立便成为清华建设的主题,而其深处的情感动因仍是雪耻。到了30年代,民族矛盾激化,梅贻琦任校长第一次讲话没讲学术自由却讲了莫忘国难。到了1935年“一二·九”,清华终于成为大学抗日救亡的重要堡垒。这种为民族雪耻的激情,在解放后转化为建设祖国的献身意志。

在“文革”中,眼看中国在科技上日益落后居然还在批“崇洋媚外”,一位原来的领导人痛心地说:“什么崇洋媚外?!连洋人屁股都看不见了!”“文革”后,这种耻辱感重新化为办世界第一流大学的强大动力。“明耻”是清华精神的重要表征:耻中国科技与文明不如西方发达国家;耻清华不如西方的一流大学;耻清华某些方面不如国内兄弟院校;耻本学科水准不如校内先进学科;耻个人学习或科研不如其他同班同学或教研室同仁。“知耻而后勇”。清华人的耻辱感是民族耻辱感与个人耻辱感的综合,不同于西方基督教的纯个人罪感。它显得更加博大,也更加充实。

我们不怕落后,也不怕别人嘲笑,只要有拼搏进取的精神,我们就可以赶上、超越。耻不如人只能是我们拼搏向上的动力,清华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重托,更应当知耻而勇,奋发向上。

30年代的清华园便最能体现清华精神的所在。

同类推荐
  • 竞争如此残酷,你怎么脱颖而出

    竞争如此残酷,你怎么脱颖而出

    这是一个人人都在路上的时代,一个眨眼就可能一败涂地的时代。如果空想多于实干,注定永远失败。这是一个急需年轻人活力的时代,一个机会只对强者开放的时代。从来就没有什么怀才不遇,敢闯,哪里都有你的江湖!所有年轻人应该学习的课,是认识自己的一无所知。掌握的知识越多,才能意识到自己知道的东西有多贫乏。大脑是用来思考的,想要进步,必须要有值得思考的内容。《竞争如此残酷,你怎么脱颖而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主要讲了面临困境时政治家们是如何抉择的,社会精英如何认知社会,商界领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有什么秘诀。
  • 二十而励

    二十而励

    海归现身说法,教诲年轻人做人处事、自我经营、创业、积累人脉、打造执行力、实现目标,以及如何面对爱情、学习、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 做人还是现实点好

    做人还是现实点好

    现实与虚幻的差别之小犹如空中悬浮着的灰尘,有人认为人生是虚幻的,难以驾驭;有人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追求人生毫无意义;也有人认为人生就是奋斗和奉献,才能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很多事例证明,做人还是现实一点的好,只有现实的人生才会充满欢声笑语,活出一份真实的感觉。
  • 越读越想读的教育小故事(品味生活系列丛书)

    越读越想读的教育小故事(品味生活系列丛书)

    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事物里往往包含着最深刻的人生道理,它们比起抽象的理论,能以更简单、更直接、更迅捷的方式把这些遭理揭示出来,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于瞬间豁然开朗。本书里有各种各样关于教育的小故事,让你越读越想读,读后获益匪浅。
  • 唤醒:激发你心中的潜能

    唤醒:激发你心中的潜能

    在生活中,一些人看到别人的成功,他们往往把其中的原因归结为自己能力有限,认为自己本就是不如别人。看到有些看似不如自己的人都活得比自己好,他们原因就归结为命运。其实,他人的成功并不是他天生就比你能力强,人生的暗淡更不是自己命该如此。强者之所以强,是因为他拿出了自己好的一面面对生活,因而他才超越了所有人,活得比其他人要好。不难看出,人潜在的能力是无可限量的,只是没有激发出而已。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拿出自己好的一面去生活就是人生的成功。那么,我们如何去激发内心的潜能呢?《唤醒:激发你心中的潜能》将告诉你答案。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田园蜜宠:锦鲤相公是颗蛋

    田园蜜宠:锦鲤相公是颗蛋

    别人穿越都带着随身空间、金手指,顾熹微穿越带了一颗蛋。别人穿越都是种种田、赚赚钱、顺带收割收割美男,顾熹微穿越过来挑粪、建厕所,还要孵这颗蛋!还是一颗自称是本文作者的蛋!顾熹微孵化了这颗蛋,孵出一条锦鲤(不要怀疑,变种的),最后她睡了这条锦鲤……最后的最后,顾熹微忧心忡忡地摸着自己圆鼓鼓的肚子,“我这是要产卵呢?还是要下蛋呢?”本文又名《每天都想捏碎相公一万次》、《今天相公又变身了怎么破》。喜欢这本书可以收藏,或加扣扣群158948963,大家一起嗨~
  • 至少,我的青春还有你

    至少,我的青春还有你

    青春,是什么?当年的课室,那群人,那些被我们捉弄过的老师,一起抄过的作业,挥洒汗水的操场……还有那个,无法忘记的他,我的青春,很平凡,但至少,还有他,那么清晰,如此深刻…
  • 绝傲帝尊

    绝傲帝尊

    九万年前,魔、冥、妖、魔兽,为祸三界。九大帝皇,横空出世,斩魔杀妖,平祸乱。九万年后,林傲携圣帝气运,掌天地轮回,战万古之神离。一指可破苍穹、一念可毁日月、可灭神魔,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创造属于他的传奇!
  • 晋朝那些事儿·叁:疯狂时代卷

    晋朝那些事儿·叁:疯狂时代卷

    这一卷主要讲述司马氏南渡,东晋建立之后,内部矛盾,不可调和,导致王敦造反,武力进入建康。东晋孝武帝病死,司马绍继位,终于平息王敦之乱。其间杂述北方局势:刘汉纷乱,江河日下;鲜卑崛起于辽东;刘琨孤守北方,穷困而亡;石勒反汉,称雄江北;祖逖北伐,力挫石勒,但壮志未酬身先死……
  • 凶兽横行

    凶兽横行

    暗无天日的卧底生涯终于离我远去,可这凶兽横行的荒诞世界,又该何去何从?
  • 亲爱的树洞

    亲爱的树洞

    一部写给树洞的青春序曲,一个女孩的成长经历。
  • 逆世邪凰:杀神女帝

    逆世邪凰:杀神女帝

    南沐国嫡出公主本是万人敬仰之尊,却因天煞孤星入命而神憎鬼厌,爹爹不疼,娘亲不爱甚至连宫女都可尽情的欺负于她,最后还因无法忍受宫女的虐待撞墙而死。重获新生,软弱人生彻底改变,说她是克父克母的天煞孤星,那她就要做克尽天下的杀神。要她李代桃僵深入虎穴?那她就取而代之夺天下。杀兄弑父谋权位,领兵战敌定八方。凤眸轻睨,万里山河臣服脚下。
  • 弃妃逍遥:王爷,你被休了!

    弃妃逍遥:王爷,你被休了!

    “啊……”直冲云霄的尖叫声,顿时让整个皇宫都沸腾了。“鬼叫什么?”宿醉后,被人吵醒的当今二皇子,皇上册封的康王,双眼未睁,就怒斥出口。可是……触手可及,一片嫩滑温润。双眸爆睁,入眼之人,竟然是该成为他弟媳的当朝相府三小姐冷夜儿。……纷沓而至的脚步声来不及阻挡,已经全都冲进了敞开的殿门。“荒唐!”“无耻!”“唉……”“二弟,你也……”当朝太子无奈喟叹,转身离去。“滚出去……”终于清醒了的康王恼怒的吩咐,猛的抽出了一直被身旁女子做枕的手臂。
  • 余生不测

    余生不测

    设经说透天机事,算尽虚言总是空。莫把闲言作正申,妙法只须两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