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0100000043

第43章 猪头肉沧桑录 (1)

前几天,一进家门,我刚打开自己的拎包,12岁的儿子就像家中闯进个盗贼似的对着房内高喊:“妈妈,不好了!爸爸又买猪头肉了!”妻子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赶紧跑出来一看,脸上立即又露出了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表情。

确实如此,近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我几乎吃遍了南京的所有宾馆及各大菜馆,尝遍了各种中西宴会,成了友人们戏谑的“美食家”。可是,我对“金陵特产”猪头肉却始终不能忘情,常常因为餍饱之余买半斤猪头肉回家品尝,而遭到妻子甚至年幼儿子的讥笑。妻子曾不止一次地嘲讽我,说我对猪头肉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

此言不虚也。50年代的时候,南京城墙还没有拆除,我家弟兄多,家里穷,十天半月饭桌上难得见到一点荤腥。偶尔熬一锅猪肺汤或烧一串猪大肠,这一天就成了我们孩子们过节的日子,更别说能美美地尝上两块猪头肉了。记得那时候,每逢快过春节的时候,我就会和弟弟一边穿堂过室,满院子乱跑,一边扯起破锣般的嗓子,兴头地放声唱起:“三十晚上,过年,又吃猫耳朵,又吃猪头肉!”一时引得整个杂居大院内,孩子们欢蹦乱跳,齐声唱起猫耳朵和猪头肉的赞歌,为这座拥挤的城南大院增添了不少节日的气氛。

直到如今,母亲还时常当着不懂事的孙子的面,出我的丑。说什么,我小时候最馋,某年某次吃猪头肉,实行“计划分配”,一人两块,我自然是挑了两块最肥最大的。据讲我大弟弟吃东西和我不一样,他是“馋人吃细食”,慢慢品尝,而我眨眼之间两块猪头肉早已下了肚。此时,我还眼光毒毒地盯着弟弟的“计划”,问他:“你吃什么东西啊?这种肉还好吃啊?”引得大人们哄堂大笑。特别是奶奶,笑得把饭喷了一桌子。后来,还是奶奶心疼我这个长头孙子,把她那份“计划”让给了我吃。我这才真正尝到了它的滋味:一团入口,油腻腻、香喷喷,余味无穷,叫人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时,我想猪头肉大概是人世间最好吃的东西了,心想,要是能天天吃上它,那生活该是多么美好!

“文化大革命”后期,我们这些“红卫兵”听从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安排,到“广阔天地”去“炼红心”。我当时是“扎根”在江苏省江浦县一个偏远的公社,一面“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地“绣地球”,一面和贫下中农一道过起盐水泡白饭的“无产阶级生活”,更是一年半载难得沾上半点荤腥了。于是乎,什么狗肉、蛇肉、老鼠肉都成了我们的“盘中餐”。

记得每次回宁,我都是开起“11路车子”,从下关一直步行到水西门,为的是省下几毛钱汽车票,好用来买上两角绿荷叶包着的猪头肉,从中山码头一路有滋有味地吃进南京城来。那一路上,一边看汽车,一边哼“太阳歌”,一边咂嘴吮指头地吃猪头肉的架势,别提有多潇洒了。彼时彼情彼景,真应得上古人说的优哉游哉,其乐融融,赛似活神仙也!

忘不了那一次,我所插队的公社召开万人大会,内容大概不外乎什么“献忠字”“掏红心”之类玩艺儿。公社书记是一位笆斗大的字认不得半箩筐,并常常以“工农大老粗”自诩的“真正大老粗”。平时他带领广大贫下中农在穷山恶水之间“战天斗地学大寨”,倒是块好料子,可在万人大会上作报告却稍微缺一点功夫。只见他在台上大讲特讲其“共产主义未来”是如何如何美好,如何如何“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直吹得唾沫星子乱溅,深深地陶醉在他自己的滔滔宏论之中。

书记大人看看台下老社员们无动于衷,毫无反应,于是乎突发奇想,居然要对共产主义未来作一番形象性的描绘,下一个通俗活泼的定义:“什么叫共产主义?嗯?”只见此公摇头晃脑地信口道,“共产主义就是苞谷面的粑粑,尽克!”尽克者,江浦土话,随便吃也。

这位仁兄的话刚落声,老社员们尚没反应过来。一位油头滑脑的本地知青,外号好像叫什么金老八的,在台下声音洪亮地应声补充道:“还有猪头肉,让咱们无产阶级甩吃!”甩吃者,也是江浦土话,意谓尽量吃也。

到了共产主义,竟然苞谷面粑粑,还有猪头肉能不要钱、不要“计划”,随便让任何一个贫下中农同志放开肚子拼命填,这对于长年累月在“忠字田”里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忆苦饭”总也吃不完的老社员们来说,何啻静潭里投入一块巨石。于是,顿时全场欢声雷动。掌声入云,“万岁”“万寿无疆”的欢呼声发自内心、惊天动地。那时候,对苞谷面粑粑我倒不十分崇拜,有吃就不错,但对猪头肉可的的确确怀着无比深厚、极其浓烈的感情。古人望梅止渴,我们憧憬猪头肉止馋。当时的我,在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也着实冲动了一番,和全场社员一起振臂狂喊,山呼万岁。

最难忘的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那天,我正扛着一根看田棍,满山遍野地在癞石岗上赶猪撵鸡,不让这些畜生糟蹋贫下中农的劳动果实。忽然村姑相告,说我家中来了客人。我赶紧回来一看,原来是邻公社的张氏三兄弟。三兄弟全家下放在苏北,只有他们三人扎根在江浦县。由于他们没有经济来源,所在生产队只有7分钱一个工,也就是说一个壮劳力苦死苦活干一天只能得到7分钱,因而他们一年到头都不敢塌一天工。

“哎,今天怎么有空光临茅舍?”我言下之意是如此晴朗天气,他们怎么舍得塌工出来串门。神气些的张二眉飞色舞地告诉我,今天早晨上工铃一响,他恰巧走在前面。当走到村边的大路上时,张二眼睛一亮,抢在二秃前面飞快地拾起一样东西,并匆匆揣进口袋。然后,他迅速地和弟兄们耳语一番,就高声喊道:“报告队长,我们请假一天!”队长吃惊地问原因,张二毫不忌讳地挥舞着一张票子叫道:“捡到两毛钱,够我们弟兄三人歇它一整天!”于是奔我处而来。

至今使我难以忘怀的,是我招待他们的那顿“午餐”——从农民家讨来一碗咸菜,三兄弟连蛆虫都不让我捡掉,说是“米虫酱蛆有营养”。当我哆哆嗦嗦地从水缸后面摸出半瓶机轮酱油来时,他们差点惊呼起来:“想不到你老兄还有这玩艺儿!”这可的确是连城里人都限量供应的东西。然后,我们4人端端围着一碗爬蛆咸菜,大吃特吃起酱油、塘水泡饭来。本来我是要执意烧点开水泡饭的,可他们硬是不肯。因为当地柴草紧张,知青们又没有农民上山刨树根、刮草皮的能耐,为节约能源,不少知青只能三天举火一次,烧的饭每天用塘水泡着吃,根本不烧什么开水。因而,他们也就叫我免了开水泡饭的奢侈礼仪。

当大半筲箕饭吃得精光、咸菜连蛆全都下了肚子、酱油也用塘水冲过三浇之后,我们开始在一起畅谈未来。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大多数知青一样,不外乎什么将来调回城市,要吃多少多少斤高级饼子,要坐在电影院里夜以继日地看尽全部的“样板”节目,或是和喜欢的女孩子一道坐公共汽车(注意:绝不是靠“11路”!)玩遍南京的名胜之类云云。

记不清是谁提议的了:不准讲如此之多的幻想,一人只许说一个平生最大的愿望。为了彼此互不干扰,每人写在纸上。当四张字条全都铺放开来的时候,堂堂正正的四条汉子,写的竟然都是猪头肉!所不同的是,有人发誓,有朝一日要一顿干它5斤猪头肉。有人则表示,今后咱们互相拜访,一定要用猪头肉招待。前些日子还捎信给我,说是平生“只求一口饿不死食、一片冻不死衣、一块容得身地”的张大,竟然异想天开地想顿顿能吃上猪头肉,说是没有“南捕厅(指城南一家卤菜店)”的,“味雅”的也可以。

于是乎,我们4位“同声相求”“志同道合”的“猪头肉”朋友在一起欢呼、哄闹,一起沉浸在对猪头肉的奢望和梦想之中……

时代在前进,今天,随着家用电器及毛毯、羽绒衫等消费品对千百万小家庭的疯狂入侵,猪头肉早就被烧鹅等副食品打得落花流水,逐步退出了居民的菜篮子。如今的猪头肉不仅为千千万万当代君子所不齿,即使城里的农民工、我当年插队地区的老社员们,闲时三五成群喝酒时,也以啃烤鹅、盐水鸭为荣,而以吃猪头肉为耻了。

当年的张氏三兄弟如今自然已是“鸟枪换炮”了。他们不是这个长就是那个长了,全都大腹便便起来。据我了解,他们对猪头肉的感情早已发生了质的变化,远不像我这样矢志不渝、坚贞如一了。

但是,尽管当代衮衮诸公对猪头肉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尽管妻子儿子阖家对猪头肉口诛笔伐,不准进门,可我还是怀着对它深厚的感情,大声宣告:“我爱猪头肉!”因为我无论如何忘不了猪头肉伴随我所走过的人生岁月,也万分珍视而今这个“烤鹅天天吃,偶尔骂骂娘”的时代……

青菜与鸡

中国人吃青菜是出了名的,特别是苏州人,好像是没有青菜就不能过日子。我小时候曾经读过一首白话诗:“晚霞飞,西窗外,窗外家家种青菜;天上红,地下绿,夕阳透过黄茅屋……”

这首诗是描写秋天的傍晚农家都在种菜,种的都是青菜,不是大白菜也不是花椰菜,说明青菜之普及。在菜蔬之中,青菜是一种当家菜,四季都可种,一年吃到头。苏州小巷里常有农妇挑着担子在叫喊:“阿要买青菜?……”那声音尖脆而悠扬,不像是叫卖,简直是唱歌,唱的是吴歌。特别是在有细雨的清晨,你在朦胧中听到:“阿要买青菜?……”时,头脑就会立刻清醒,就会想见那青菜的碧绿生青,鲜嫩水灵。不过,这时候老太太买青菜要压秤,说是菜里有水分。

青菜虽然如此重要,可却被人看不起,卖不起价钱,因为它太多,太普遍。这也和人一样,人太多了那劳动力也就不值钱,物稀为贵,人少为贵。

早年间,青菜和鸡总是摆不到一起。一个是多,一个是少;一个是贵,一个是贱。客人来了,都是去买只鸡回来杀杀,没有谁说要去买点青菜回来炒炒的,除非那青菜是一种搭配。形容某家生活好是天天鸡鸭鱼肉,形容某家生活差是天天青菜萝卜。吃青菜是一种受苦受难的表现,糠菜半年粮是粮食不够,面有菜色是饿的。所以才有了一句成语叫“咬得菜根,做得大事”。

1960年大饥荒,粮食不够吃,青菜比粮食长得快,有些人便大量地吃青菜,结果得了青紫病。营养不良的人生了浮肿病,没药医,据说只要吃一只老母鸡便可以不治而愈,可见青菜与鸡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到了80年代的初期,我偶尔读到一篇美国的短篇小说,里面写到一位妇女在法庭上高声地抗议,说是法官判给她的离婚费太少,理由是:“如果只有这么几个钱的话,我只能天天吃鸡啦!”

我看了有点吃惊,天天吃鸡还不好呀,你想吃哈?!我怀疑是翻译搞错了,把吃洋白菜译成了吃鸡。后来我多次到欧美去访问,才明白那翻译并没有搞错,鸡可以在养鸡场里大量地饲养,那价钱和自然生长的菜蔬是差不多的。

如果我现在再读那篇小说的话,就会觉得十分自然了,苏州人也在为青菜和鸡重新排座位。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乡镇企业大发展,原来种菜的田都成了工厂、商店、住宅、高楼。原来种菜的人都进了工厂,他们不仅是自己不种菜,还要买菜吃。那些曾经挑着担子高喊:“阿要买青菜?……”的人,如今正挎着菜篮子在小菜场里转来转去,埋怨着菜贵而又不新鲜。

同类推荐
  • 苏东坡的山药粥

    苏东坡的山药粥

    此书是徐佳的文化散文作品集,收录了《松江之鲈》《纸上东晋》《杜诗列传》《剑光射天地》《宋朝的店铺招牌》《诗仙偶落寞》等作品,这些文化散文或聚焦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李白、杜甫、王羲之、勾践等;或溯源一些重要的历史考古事件,如马踏飞燕、越王勾践的发掘历程,重返历史现场;或探讨一些有趣的历史现象,如宋代都城的商铺等。在文字上有着朴实厚重的风格,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可读性。
  • 繁华的故事

    繁华的故事

    《繁华的故事》这本书主要收集了在我想你的时候,等待,漫漫前路,吉他,金刚腿等几十首诗。
  • 茶馆

    茶馆

    《茶馆》是中国话剧里程碑式的杰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的奇迹”。讲述了一个大茶馆在精明能干的王掌柜的努力经营下,规模却一点点变小,直至消失的悲剧。人生如戏,刹那欢喜,刹那悲哀。小茶馆就是一个大社会的缩影,在这里,品的不是茶,而是百味人生。
  • 祥瑞草原

    祥瑞草原

    曾经的草原是一个生态环境严酷、沙漠化现象突出、只有73元人均收入的贫困地区。但是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建设,这里的文化、经济、环境等方面日新月异,进步突出。如今的草原已然成长为一片环境优美、生活富足、能源工业发达的乐土。
  • 密林中行走

    密林中行走

    海龙先生的散文就是找到了很好的感性经验和生活细节来解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因而所写文字,既保持着对人间生活新鲜的发现,又为我们提供了质朴、诚恳的现实经验,让我读到了文章散淡优美的气质和风貌。著名作家关仁山内容提要人生在世,仿佛在密林中行走,不知前方的路上会遇到荆棘或是花朵?《密林中行走》以一个富有禅意的书名带领读者开始一段洗涤心灵的阅读体验。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国企领导人,他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和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真相。
热门推荐
  • 枫天神话

    枫天神话

    我们的主角方易枫从小被人看成废物,没有元素亲和力,学不会任何武技,反而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方易枫甘心一辈子都被人看不起吗?身世坎坷龙的血脉,变身成龙,杀倭救国。
  • 逆流朔风可还行

    逆流朔风可还行

    逆流而上做强者,朔风更要催力行。青随的风,浪浪的吹。少年李阳近无所依,退无所仗,身披锈剑,怀揣破杯。银两短缺还的靠着卖师良液为生,在龙,狐,兽中浪荡人间。
  • 指挥官请签收你的舰娘

    指挥官请签收你的舰娘

    一支烟,一杯茶,一个图纸刷一天。当李晨迷迷糊糊刷了一天的金凯旋图纸,睁眼一看已经穿越异界,流落荒岛。就在这时一个有着猫耳的神秘小女孩出现在了他的身旁:“指挥官,为了港区的未来和大家的微笑,今天也请多多努力哦。”于是为了守护小女孩的微笑,照顾港区中的舰娘们,李晨女装前进中。
  • 轻风影

    轻风影

    一个穷小子,无父无母。一个人整整过了十八年,可是就在他那十八岁生日那一刻,他的人生彻底改变了。他从小就被朋友,同学小看,嘲笑,所以养成了唯唯诺诺的性格,但是他也不会让人攻击而不会还手。他只是不想和你一般见识。
  • 山乌毒妃

    山乌毒妃

    想她轩王妃只手遮天,纵横朝野江湖无数,却不曾想,有一天,轩王爷竟然成了她的软肋。无妨无妨,他若安然无恙,与天下为敌又何妨!——————————————1V1甜文?,欢迎各位小主入坑。
  • 云辰上清宫

    云辰上清宫

    旧年残夜著。堆绿春草,蝶舞莺飞戏桥。落日尚早,卧牛吹箫。溪水老翁垂钓,鱼儿偷听牧谣。一壶清茶,盈盈几段闲话。夕阳暮下,嫩绿新芽。人间繁华赏罢,两袖清风归家。
  • 冷漠丈夫痴情妻

    冷漠丈夫痴情妻

    因为一场意外,古辰嫁给了自己偷偷爱慕的秦邵枫,却间接拆散了秦邵枫与丁晴这对情侣,使得丁晴伤心欲绝远赴美国。在这段婚姻中,古辰受尽了秦邵枫的冷眼,可是古辰坚信只要努力就可以等待到幸福。
  • 异梦录之龙将归来

    异梦录之龙将归来

    一位问题少年,一次意外事件,一个奇异世界,一场三界大战。在鲜血与热泪的地狱中,在新仇与旧恨的深渊里,他该如何存在?
  • 倾城难逃:夫君来收妖

    倾城难逃:夫君来收妖

    睁开眼,就看到了现场版,还是限制级的。口水滴答答的流,那个高高端坐在上,好看的像个妖孽的男人是谁?还有那个拿着皮鞭训练他的教官虽然很冷却也蛮俊俏的,当然了那个一起长大的小竹马也漂亮的不像人……不再自怨自怜,扒拉着小手指心里揣着小得意:其实,其实穿越还蛮不错的,嘿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岚乱

    天岚乱

    究竟是先有国家,还是先有江湖,这是一个理不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