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8500000012

第12章 走近歌德(11)

这一叹一问,道出了维特的多少苦闷、辛酸,宣泄了他对人世的多少绝望、不满!而联系着前边那封充溢着生气的长信来读,更可看出维特一年来的变化有多么地大呵!

这同一封信,也可说明歌德语言的含蓄精炼。不过,叙事行文的简洁含蓄这个特点,更集中地却表现在“编者致读者”的冷静纪实中。例如,对维特最后一次离开绿蒂后的痛苦情状,书中仅有如下粗线条的交代:

他走到城门口。守门人已经认熟他,一声没问便放他出了城。野地里雨雪交加,他一直到深夜十一点才回家叫门。佣人发现他头上的帽子不见了,也不敢多问,只侍候他脱下全部湿透的衣服。后来,在临着深谷的悬崖上,人们拣到了他的帽子。

这一段百来字的白描,看似平平淡淡,实则内涵丰富,留下了很多让读者自己用想像去填补的空白,比用一大串诸如“神思恍惚”、“痛不欲生”、“雨夜在危崖深涧狂奔”、“回到家中面色怕人”之类的刻意描绘和渲染,更加形象,更堪玩味。

又如,全书结尾写维特死后下葬的情形,更简洁含蓄到了无以复加:

老人和他的儿子们走到维特遗体的后面,阿尔伯特没能来,绿蒂的性命让人担忧。几名手艺人抬着维特的棺木;没有一个牧师来给他送葬。

寥寥数语,隐藏着无数的潜台词,我们读完禁不住会向自己提出一个又一个为什么,把维特与来送葬以及没来送葬的各种人的关系都思考一遍,以致咀嚼回味全书的内容,直到悟出这个似乎漫不经心地写出的结尾的深刻含义。有学者认为,这几句话“就像榔头敲击棺木似地”咚咚有声,“歌德从此以后再不曾写出像这么沉重有力的句子”。[72]

歌德曾对爱克曼说,《维特》包含着他“大量的情感和思想,足够写一部比此书长十倍的长篇小说”。[73]从《维特》的结构严谨、剪裁精当和行文含蓄看,歌德这话并非夸大。

上述两方面的优点,再加上丰富多彩的典故、生动新奇的比喻等等,就使《维特》这部“小书”的形式十分恰当和成功,因此具有了格外巨大的艺术魅力。

四《维特》的社会影响和历史地位

《维特》写成于1774年初,同年秋天在莱比锡匿名出版。现在一般流行的是1786年的修订本。与原本相比较,修订本增加了那个不幸的青年长工的故事,把前此显得庸俗而冷酷的阿尔伯特的形象改得和缓了一些,加强了对绿蒂矛盾心情的揭示,对语言也作了一些润饰。[74]

诚如歌德所希望的那样,他通过写《维特》摆脱了痛苦而狂乱的心境,自称“像办完了一次总告解一样,心里又感觉愉快而自由,因此获得了一种新生活的权利”[75]。有人说,“维特救了浮士德”[76];我以为不妨讲,维特救了歌德。试想,要是歌德不曾克服他早年的精神危机,又哪儿来日后的伟大成就?

可是,《维特》这本“小书”产生的空前巨大的社会影响,却是作者万万不曾料到的。

《维特》问世后当即风靡了德国和整个欧洲,“一夜之间,主人公维特便成了几代人崇拜的偶像”[77]。人们不仅争相读它,而且纷纷摹仿主人公的言论思想、风度举止、穿戴打扮,青衣黄裤的维特装于是风行一时。原本冷冷清清的耶鲁撒冷的墓地突然变得热闹起来,成了维特的同情者和崇拜者们凭吊和聚会的场所;而“拒不为维特送葬的牧师”,则遭到了千千万万人的唾骂。人们对维特的故事深信不疑,甚至“有几个傻瓜忽发奇想,趁此机会也开枪自杀”[78],而且在这样做时还把《维特》翻开来摆在桌子上,精心地模仿着小说主人公自杀时的姿势……

但对《维特》的问世最感欢欣鼓舞并真正理解它的,却是当时积极参加狂飙突进运动的青年作家们。弗·亨·雅可比一口气把它“反反复复读了三遍”,施托贝格夫人“很快就背熟了我的《维特》”,威廉·洪堡读它“彻夜不眠”[79]。进步诗人舒巴尔特在一篇评论里写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坐在这儿,心口怦怦直跳,狂喜而痛苦的泪水滴答滴答地往下淌,因为——我告诉你吧,读者——我刚刚读完我亲爱的歌德的《维特》……读吗?不,吞噬!我想评论它吗?要是我真这样做了,我这人就没有心肝……我宁肯终身贫困,一辈子睡干草,饮清水,吃草根,也不愿失去体察这位多情善感的作家的心曲的机会……”[80]

是否只有青年一代才这么如醉如痴地读这部小说呢?不是,在它的推崇者中,还有德高望重的德国大诗人克洛卜斯托克,还有瑞士神学家拉瓦特尔和德国教育改革家巴塞多夫,以及法国吒咤风云的拿破仑一世皇帝。特别是后者,读《维特》竟达七遍之多,并于1808年在埃尔福特会见歌德时与他畅谈这本书达数小时之久,足见其对它的喜爱与重视非同一般。

反之,封建统治阶级及其形形色色的卫道士则站在反动立场上,视《维特》为大逆不道,诬指它为“****”、“危险的书”、“不道德的书”、“该遭天谴的书”,等等。牧师们从布道的讲坛上猛烈攻击它;德国的一些地方和丹麦都禁止它发行;它的意大利文译本一出现在米兰,即被教会搜去全部销毁。甚至维特装也变成了危险之物,直到1825年,莱比锡还明令禁止穿这种“奇装异服”招摇过市。

尽管如此,仍阻止不了《维特》的流传和产生巨大影响。在德国《维特》不到两年便重印了十六次,各种各样的模仿、改编和戏拟之作也大量涌现,并且搬上了舞台。在民间和市集上,还流传开了一些讲维特故事的说唱和歌谣、俚曲。[81]而在英法等国,情况也一样甚至还有过之。

以上所述,就是文学史家和歌德的传记作者们历来津津乐道的所谓“维特热”。现在,本文则准备探讨一下与此几个有关的问题,即:“维特热”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罕见的文学和社会现像?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维特热”的产生,原因应该说是复杂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大致为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一,《维特》一书本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顾名思义,“维特热”乃是它的成功与影响的表现,那么,《维特》又以什么取得成功的呢?海涅认为是“由于它的题材”。[82]威廉·洪堡则说:“既不是他的爱情,他的感伤情调,他的绝望心情,也不是归根到底对他的命运的同情深深吸引着我;吸引我的,是他用以包容一切的感受力和思想,他对人类、生活和命运所作的品评,还有美妙的自然描写,直截了当闯进心中来的真情实感,最后再加那不容摹仿的表现手法,细腻入微的性格刻画,以及那如此真实、如此纯净、如此动人、如此富于魅力的语言……”。[83]所有这些论断,都有一定道理。

笔者认为,《维特》取得成功的凭借,可以概括为:1,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的高度真实性;2,积极的思想意义和强烈的时代精神;3,精湛高超的艺术处理。正是这三者的和谐结合,赋予了作品以震撼人心的巨大威力。很难设想,这三者中有任何一点缺少了,《维特》还会成为一件杰作,还能引发席卷欧洲并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的“维特热”。二、《维特》取得巨大成功更重要的原因,是时代本身充满了《维特》中所表现的矛盾和危机。歌德在《诗与真》中讲得好,“这本小册子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轰动一时,主要就因为它出版得正是时候,如像只需一点引线就能使一个大地雷爆炸似的,当时这本小册子在读者中间引起的爆炸也十分猛烈,因为青年一代身上本已埋藏着不满的炸药……”[84]

的确,如果没有时代和社会的内因,“维特热”可能根本不会产生,或者至少不会来得这么猛烈和持久。因此,对于引起“维特热”来讲,在《维特》这部作品本身的上述三个特点和优点中,它所表现的狂飙突进的反抗精神,所包含的全面自由地发展人性的人道主义理想,又是主要的。正是这种反抗精神和理想憧憬,道出了时代的心声,在千千万万渴望“个性解放”、“感情自由”和不满社会的限制和压迫的一代青年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至于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维特热”这个文学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问题,我们在分析其产生原因时似乎已作了回答。

有人称“维特热”是一种“时代病”或“世纪病”。其实呢,它只是那个时代所患的严重疾病的一种病征;病根存在于社会的肌体内,《维特》只是起到了把病征引发出来的作用而已。

有人说“维特热”表现了一种“颓废倾向”,甚至称代表这种倾向的维特为“垮掉的一代”的先驱。笔者认为,“维特热”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不能一概斥为“颓废”,而且就在某些消极的形式里面,也隐含着不满现状的积极内容。以争穿维特装为例,赶时髦者固然大有人在,借此向社会抗议和挑衅者却也有的是,不然统治阶级不会明令加以禁止。

以上对于“维特热”这一文学史上著名的现象的探讨,可以给我们几点有益的启示。首先我们看到,一部文学作品要真正取得成功,要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就必须做到真实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三者的和谐统一。一切缺少真实性的文艺,一切脱离时代、没有思想的“为艺术的艺术”,一切艺术力量贫乏的标语口号式的作品,统统不会真正取得成功,遑论引起巨大的震动。

其次,我们认识到,作为社会生活反映的文学作品,反过来又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在影响特别强烈时就会表现为“××热”。因此,作家在写作时,完全有必要注意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维特》刚出版,莱辛就认为书后“还必须有一篇简短、冷静的结束语,以使这部热情的作品多带来些好处,少造成些祸患”。[85]也出于同样的认识,1775年《维特》再版时,歌德才在第二编前加了一节序诗,劝人们勿步维特后尘,而要“做个堂堂男子”。这些,都是作家考虑社会效果的先例。

但是,“维特热”也表明,一部作品产生多大的影响和怎样的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和时代方面的原因一般说来更为主要,文学作品往往只起着“引线”的作用。这作用固然万万不可忽视,但也不宜夸大。因此,对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的分析,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本末倒置,视“引线”为“地雷”,当“病征”作“病根”。

最后,作品的客观效果不一定总符合作家的主观意图,“维特热”之于歌德就是明证。单凭作品的客观效果来判断作者的“居心”和评定其功过的作法未必可取。

随着欧洲进入19世纪40年代的革命高潮,广大青年变成了举着“剑与火”进行斗争的战士,“维特热”也就逐渐消退了。海涅1842写的《倾向》一诗间接反映出,当时的激进青年已不愿“再像维特那样呻吟,因为他的心只为绿蒂燃烧”。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更直截了当地称维特是一个没有骨气的“傻瓜”。[86]年轻的恩格斯在1847年初写成的《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一文中,也把维持仅当作一个“富于幻想的好哭泣者”。

但尽管如此,《维特》这部作品却远远没丧失其意义和价值;不论在歌德一生的创作中,还是在德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它都占着一个显要的地位。

歌德一生的重要作品,几乎都与《维持》有着内在联系。在体现狂飙突进的反抗精神和矛盾这一点上,《葛兹》与《维特》被称作是“同一枚银币的两面”。[87]雅·米·莱·棱茨认为维特乃是“被钉上了十字架的普罗米修斯”,因为他也是一位在与旧势力的斗争中失败了的英雄。[88]歌德曾称《塔索》是他“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却又同意塔索是“提高了的维特”,因为在《塔索》中更尖锐地提出了《维特》的各种问题……到于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与《维特》的关系就更密切了。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乍看起来似乎存在天渊之别,事实上维特与浮士德是一对“孪生兄弟”。[89]浮士德也有着维特的烦恼,也感觉他生活的环境无异于一座牢狱,也产生过自杀的念头;“维特则是个浮士德型的人”[90],也有着浮士德式的憧憬和追求;维特渴望“成为无尽的自然的一面镜子”;浮士德更进一步,决心“把握住无尽的自然”。

总之,歌德的所有重要作品,包括抒情诗和两部《威廉·迈斯特》在内,全部通过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维特》联系在一起,即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渴望使个人从社会的局限中解放出来,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同的只是,青年歌德在《维特》中追求的这一伟大的人道主义理想,在现实社会里根本无从实现,只好让他的主人公含恨自戕;晚年,他让浮士德借助于神秘的外力,在幻想的大世界里进行更勇敢的追求,终于获得了“最后的智慧的结论”:

要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和自由。

才能获得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这就是说,人类只要自强不息,坚持斗争,就能在那个生活着自由人之民的“自由土地上”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因此不理解《维特》这部书,便不能深刻理解《浮士德》,不能全面理解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歌德及其创作。

《维特》是狂飙突进运动最成熟的果实,它的出现给了这一方兴未艾的文学运动以极大的推动。

同类推荐
  • 《钢铁侠》与哲学:面对史塔克现实

    《钢铁侠》与哲学:面对史塔克现实

    钢铁侠的盔甲能真正思考吗?托尼·史塔克的智慧是钢铁侠最强大的武器吗?钢铁侠能既做超级英雄又是史塔克企业的公司财产吗?钢铁侠技术预示着美好的明天还是黑暗的前景?托尼·史塔克能既是超级英雄又是酗酒的花花公子吗?表面看来,钢铁侠似乎只是个简单的超级英雄,另一个带着炫酷的小玩意儿打击犯罪的富人。《〈钢铁侠〉与哲学》探索了几十年来钢铁侠漫画和电影故事中的主要矛盾所引发的哲学问题。托尼·史塔克的道德罗盘是什么?漫威宇宙第一次超级英雄内战中,钢铁侠要为美国队长的死负责吗?我们该让史塔克这样的人来管理世界吗?关于技术在社会中的角色,钢铁侠能从根本上教给我们什么道理?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美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

    美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能成为经久不衰的名作?这些问题或许是许多欣赏名作的观者都会产生的疑问。名作之所以脍炙人口,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而在本书中,从构图的角度对名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构图特征,挖掘大师笔下出色的构图手法,帮助我们提升版面的组织能力,以及增长自身技能和艺术涵养。在灿若星辰的艺术大师笔下,每幅作品在构图上都具有各自迥异的特征,本书借鉴了西方绘画艺术上众多优秀的名家名作,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为读者揭开大师作品中精辟的构图法则。
  • 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成年人的哲学指南

    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成年人的哲学指南

    这本书写给所有与不可逆的时间搏斗的人。你能在这里快速学习哲学家如何给不同的事物赋分,表彰它们给予人生的不同价值,看到哲学家如何从自己的中年危机里突围,他们甚至写过多篇论文探讨是不是应该放弃上面提到的其他可能性。即使你不打算改写人生,或者觉得人生过于乏味,这本书也能帮你换种思路,继续生活。
  • 孟子原来这样说

    孟子原来这样说

    经典本是前人鲜活的生命体验,虽经历了千百年,对今天的生活仍具指导意义。《孟子原来这样说》分孟子的经典名句、注释以及对后人的启发三个部分解读孟子,为读者生动地解读了孟子关于王道、用人、仁爱、伦理、挫折、气节、谋略、创新、变通等几个方面的重要思想,帮助读者轻松品味经典的魅力,也为读者深人思考人生指引了一条门径。《孟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热门推荐
  • 全能小医仙

    全能小医仙

    小城市毕业的高中毕业小生叶璃携能治百病的都市最强系统来到浙大,系统不但能包治百病,还能提供各色美女攻略……且看小哥叶璃如何在浙大攻略各色美女,什么?!!!攻略美女还有神秘奖励…
  • 柒秒青春

    柒秒青春

    川页与初中女友禾乃在毕业以后去了同一所学校,在这个新的环境里川页的新的生活
  • 我真不是文化大佬

    我真不是文化大佬

    意外收获一个文化传播系统。额,说它是系统好像不对,这只是个app,可以自行调节震动、铃声、提示音……可里面抽奖出来的都是什么东西?长安古乐、顾绣、大马士革钢、焦尾琴、营造法式、希腊火、伏尼契手稿、安提基特拉机械、广陵散、秦王破阵曲、鲁班飞鸟、织金锦、太史田鸡、醽醁、屠苏、还有一张牛顿的棺材板……这是一个欢乐又不太正经的故事。
  • 万古凶龙

    万古凶龙

    荒古圣体?吞噬武脉?异种武脉?龙魂王血……我统统都有!炼丹,炼器,符箓,傀儡,铭文,阵法?……我都会!吾为混沌大世界最强者!混沌大世界的执掌者!吾为龙族!吾一声号令!万古臣服!………脱颖而出化身血龙,睥睨大世
  • 良神

    良神

    魔法的世界里,这是一个单纯的少年,逐渐成为琴中帝王的故事。但是,他真的只是人中帝王么?
  • 凰惊天下:一代天后

    凰惊天下:一代天后

    古有一代成吉思汗,今有一代娱乐天后可是,谁来告诉苏沁墨,为什么她堂堂娱乐天后去看会花都会穿越昂???why???穿就穿吧,但她只会做明星啊!!!大不了,劳资就创一条娱乐圈青楼老鸨来欺我,哼,敛你钱财烧你青楼,让你伤经动骨一百天嫡长公主来扰我,哼,毁你清白名声扫地,让你无颜出房门梓王殿下来追我,what?我可不可以拒绝???这真是爽爆了的生活!
  • 穿书之我成了景先生的宿主

    穿书之我成了景先生的宿主

    通知通知:亲妈作者改笔名啦,原:顾七西,改成:陈十烟,周知周知,收藏不迷路哦~【景云晔篇】他在她的意识世界里活了五年,在她笔下的世界活了五辈子。从苦命男二,到狠心老爹,到反派boss,到狗血的短命男三,虐自己!虐女主、辨白莲,直到第五世,他才终于拿到了男主的身份。见到她时,他恨得牙痒痒,“简安七,你脑子到底是什么构造的?怎么脑洞能这么大?”【简安七篇】一场车祸,她失去了父母,姐姐,也从此变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宅女。可她怎么也没想到,写个书还能出个bug啊……“那个,大佬,有事好商量,能动口咱们尽量别动手……”只见他缓缓一笑,捏住她的脸蛋儿,磨牙警告:“简安七,你以后要是再敢写虐文,试试看。”简安七看着他为她套上的戒指,笑得张扬,“不写不写,甜着呢~”
  • 老穿越小说了

    老穿越小说了

    莫名其妙的主角莫名其妙的穿越了,不是古代而是未来,在热兵器横行的时代,筑基主角在枪林弹雨中装逼的故事
  • 我们的青春已不在

    我们的青春已不在

    她有着一群很好的伙伴,在青春时她遇见了他。各种悲欢离合,各种承诺灰飞烟灭,只因我们的青春已不在。
  • 我有分身无敌

    我有分身无敌

    “分身已替宿主学完高数......恭喜宿主成为高数学霸。”“分身已替宿主跑完二十圈......恭喜宿主体能大幅提升。”“分身已替宿主打完小时工......恭喜宿主一千块钱到手。”......普通大学生陈民偶获分身系统,生活从此美滋滋,自从他获得分身系统那一刻起,他就决定要躺着过完这一生。他也不想这么“颓废”,可是他也很无奈啊,谁让他的分身太全能什么都能替他做呢。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个分身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