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8500000019

第19章 走近歌德(18)

哈菲兹(Hafis,1320年前生,1389年卒),14世纪的波斯诗人,20岁时已显露过人的才华却不肯应召去做为君主效犬马之劳的宫廷诗人,因为他生性酷爱自由,同时不愿离开自己美丽的故乡设拉子。诗人一生穷困潦倒,中年虽结婚生子,两个孩子和妻子不幸都先他而逝。他的祖国波斯14世纪正处于蒙古人的异族统治下,内忧外患,民不聊生。1387年,即他逝世之前两年,当帖木尔可汗的大军占领设拉子时,诗人已沦落为一名贫贱的托钵僧。尽管一生坎坷,他仍“像小鸟似的歌唱”,不知疲倦地歌唱,歌唱春天和欢乐,歌唱鲜花和夜莺,歌唱美酒和爱情。诗人以此抒发对幸福光明,对真、善、美的热切向往,呼唤人性的自由、社会的公正和美好的生活,同时向黑暗的社会现实发出愤怒的抗议。哈菲兹富于浪漫色彩和激情的创作,不但表现出驾驭语言的惊人天赋,还大大拓展了原本纯粹为爱情诗的“加宰里”(Ghaselen)的题材范围,把这种波斯传统诗歌形式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也使自己成为了伊朗乃至世界诗坛一颗光耀千秋的巨星。[122]

1814年,歌德通过友好的出版商科塔(Cotta)得到奥地利人约瑟夫·封·哈梅尔刚译成德文的哈菲兹诗集,一读之下立刻与波斯歌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到自己和哈菲兹简直就像是对“孪生兄弟”!

生活的时代相隔四百多年,一个在东方的阿拉伯,一个在西方的德意志,文化传统更是迥异,却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共鸣,不能不说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奇迹。面对这个奇迹,我们自然会问: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两者与生俱来的相似的诗人秉性和气质,是他俩都热爱生活向往自由、欢乐、幸福,却同时又一样地身处乱世。

说到歌德的禀赋气质,不由得想起恩格斯在将他与席勒比较时的相关评价:“歌德过于博学,天性过于活跃,过于富有血肉,因此不能像席勒那样逃向康德的理想来摆脱鄙俗气……他的气质,他的精力,他的全部精神意向都把他推向实际生活,而他所接触的实际生活却是很可怜的。他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123]正因为太“过于富有血肉”,正因为“全部精神意向都把他推向实际生活”而这实际生活又很可怜,所以一当听到哈菲兹对爱情、对美酒、对美好人生的热情歌唱,他便不禁心旌摇荡,便对诗中描写的阿拉伯世界产生出热烈的憧憬,便为了“摆脱鄙俗气”和“很可怜的”生活环境而开始了逃亡。在歌德心目中,东方原本就是“人类的故乡”(Urheimat der Menschheit)!他这次的东方之旅不仅是追求理想的人生之旅,也是还乡之旅;而这还乡之旅,在歌德有着精神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D.“还乡之旅”——西方与东方、现实与幻想的交流易位、融合。

1814年7月,歌德确实踏上了旅程,虽然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在阔别故乡17年之后他第一次西行,回到了莱茵河、美茵河和涅卡河地区,回到了自己出生和度过青少年时代的地方。时值万物兴荣的早春季节,旅途中所见所闻引发了诗人许多美好回忆。“他在眼前看见了过去,把近旁化为远方:于是麦因河变为伊发拉底河(Euphrat),威斯巴登的温泉变为基色泉,韦蕾美尔夫人——即后文的玛丽安娜——变为哈菲兹诗中所歌咏的美女苏来卡,保鲁斯变为从诗人口中领受了人生智慧的酒童,困于莫斯科的拿破伦变为严冬中的帖木儿……”[124]也就是说,我们的诗人尽管并未真正长途跋涉前往阿拉伯,却去那儿作了神游。在同为“还乡”这点上,精神之旅和现实之旅统一起来了,而且都达到了目的,即帮助诗人恢复了青春活力。歌德称其为“又一个青春期”(eine wiederholte Pubert?t,并在后来把它视作识别天才人物的标志之一。)[125]

自从踏上以哈菲兹作向导的“还乡”旅程,诗人歌德真正叫青春焕发,创作力空前旺盛,有时一天便能完成好几首诗。在1814年夏天和次年秋天接着进行的两次旅行期间,他做诗多达200多首,构成了《西东合集》的主要内容。[126]

歌德与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和出身、经历也很不一样的哈菲兹心心相印,视他为“孪生兄弟”并在诗中与他进行思想感情交流;歌德之将现实与幻想易位、融合,在幻想和诗歌创作中获得从现实无法得到的满足——所有这些,都给文艺心理学和比较文学提出了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他在这交流、易位和融合的兴奋喜悦中写成的《西东合集》,更可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生动范例,“世界文学”构想的有力依据。

E.内容和格调看似丰富、庞杂,仍为统一、和谐的整体。

《西东合集》分成12篇,内容可以讲十分丰富甚至庞杂。但是依据主题,12篇可以正好3篇一组分成4组:第一组《歌者篇》、《哈菲兹篇》和《爱情篇》,可统称“现世篇”,涉及哈菲兹诗作的主要题材,即赞颂爱情、美酒和歌唱;第二组《观察篇》、《郁愤篇》和《格言篇》,可统称“思辩篇”,都是对人生的种种问题做形而上的思考;第三组《帖木尔篇》、《苏莱卡篇》和《酒童篇》,可统称“人物篇”,每一篇都有一个诗人与之对话的中心人物;第四组《寓言篇》、《拜火教徒篇》和《天堂篇》,可统称“信仰篇”,说的都是有关灵魂归宿的问题。[127]

上述四篇尽管内容和格调都差异明显,《西东合集》却仍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它之能于丰富、庞杂中做到统一、和谐,靠的是:1,诗人歌德始终是贯穿全书的主体,尽管他有时侨装改扮成了旅行者和商人,骨子里仍然是个情人和歌者;2,全书都弥漫着浓郁的阿拉伯气氛,始终保持着淳朴的“加宰里”诗体格律[128];3,对一些重大的主题如诗艺、爱情、人生和信仰等等,在各部分反复抒写、咏唱,于循环和螺旋状的运行中一步步加深,一步步提高,逐渐结晶、升华,直到臻于佳境极致,例如序诗《赫吉拉》最后两节表现诗人的自信、自尊以及对诗艺的近乎神化的推崇,在其他各篇特别是最后的《天堂篇》中,便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

可是,《西东合集》毕竟色彩班驳,内容纷繁,加之包裹着阿拉伯的伪装,充满宗教的神秘,读起来仍然相当费解。冯至先生把它与歌德以前各个时期的诗作了比较后说:“但是到这里,却有些不同了,诗好像与读者发生了距离,读者若还是居于被动的地位而不肯多费一些力,他便会从诗的旁边走过,有如从墙外走过一座蕴藏丰富的宝殿。因为这里的语言可能比以前的诗里面的语言更为简练,文字也更为朴素,但是每一个字都越过了它一般的意义而得到更高的解释;这里的自然,一草一木,一道彩虹,以及一粒尘砂,都是诗人亲身经历的、亲眼看见的,但又无时不接触到宇宙的本体;这里的爱和憎,以及对生命种种的观察,都是诗人自己的,同时又是人类的:所以有些粗率的读者、眼界狭窄的读者、追求辞藻的读者,往往在朴素的文字前感到枯涩,在诗人所写的种种对象前觉得表面的描写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而里边所含的深意他们又无从领略。——更加以在这些诗里出现的人名、地名、风物、人情,多半是东方的,尤其是波斯的,这些生疏的名词更使一些对此感到陌生的读者望而生畏。”[129]

F.深邃的哲理之书,伟大的爱情之书。

对令人“望而生畏”的《西东合集》,笔者不惴浅陋,在此做一点探讨的尝试——

就诗说诗,先谈《西东合集》有关诗歌的内容。

如上所述,通过到阿拉伯的神游和现实的还乡之旅,歌德迎来了精神和创作的又一个青春。他青春焕发的表现之一,就是勇敢地“拿来”,实现了诗歌风格和观念的更新。比较集中地探讨诗艺的为《歌者篇》和《哈菲兹篇》;《歌者篇》中有一首题名《诗歌与雕塑》的短诗,更形象地阐明了阿拉伯东方的诗歌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包括诗歌的本质区别:后者是坚硬凝固的、轮廓分明的、易于把握的,就像雕塑;前者是流动柔滑的、无定界的、无法把握的,就像幼发拉底河中的水。然而歌德在结尾唱道:诗人纯洁的手掬水,/水会凝成球状。这说明他相信水一样的东方诗艺并非不可把握;只要诗人有一颗赤诚火热的心,只要他用“纯洁的手掬水”,就会捧得一个圆匀、光洁、透明、晶亮的美丽球体。

歌德创作《西东合集》时已六十五岁,但仍不失赤子之心。他对东方的憧惊是那样热烈,对阿拉伯诗艺的追求是那样真诚,在《哈菲兹篇》的《无限》一诗中竟唱道:让整个世界尽管沉沦吧,/哈菲兹,我要同你竞争,/只有你与我是孪生兄弟。正像当年在与席勒的相互激励下完成了大量杰作,在与哈菲兹的竞争中歌德也写成不少好诗,捧得了不少晶莹闪光、异采纷呈的水晶球,使《西东合集》成了歌德乃至整个德语文学的诗中上品。

三十年前,意大利之行使歌德倾心于希腊古典主义,创作成功《罗马哀歌》等一批不朽诗作;眼下的东方之旅使他对诗艺有了新的追求,与意大利相联系的过去已如一张旧皮从诗人身上蜕掉了。因此也不妨讲,正是从《西东合集》起,歌德的诗歌创作完成了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转变。

再说《西东合集》丰富而深邃的哲理;它不只集中体现在极富思辩色彩的《格言篇》、《观察篇》,而是渗透了全书。例如《歌者篇》中的《幸福的渴望》,便是一首极为脍炙人口的哲理诗。诗中飞蛾奋不顾身地扑向火焰这个意象,显然从哈菲兹的以下诗句获得了启示:灵魂在爱情的火焰中燃烧,/像蜡烛一样光明,/我曾以纯洁的心情献身。/你不像飞蛾因渴慕而****,/你就永远不会得救,/摆脱爱的苦闷。然而,《幸福的渴望》表达的不断更新自己,超越自己,为了实现理想而不畏艰险、不惧牺牲,以及欲通过死而达到“变”的思想,却是歌德所固有的,是他那带有进化论特征和辨证色彩的自然哲学,以及以自强不息的浮士德精神为核心的人生观的表现。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在借用阿拉伯的形式外壳,弥漫着******教信仰的神秘气氛,满含东方哲理智慧的同时,也和谐地、圆融地吸纳进了西方诗人歌德的思想和精神,使两者结合在一起,成为了一枚可以透视宇宙人生的水晶球,一篇形神兼备、玲珑剔透的艺术杰作。

脍炙人口的《幸福的渴望》,可算是《西东合集》最富典型意义的代表作。因为这整个诗集都是以东方的艺术形式表现东、西融合的思想精神,都成功地把东方和西方的文化精神、哲理智慧融溶在了一起。难怪奥地利著名象征主义诗人和戏剧家霍夫曼斯塔尔(Hugo Hofmansthal,1874-1929)谈《西东合集》的文章劈头就讲:“此书整个儿都是精神(Dieses Buch ist v?llig Geist)”[130]。这儿的精神指智慧,指哲理。霍夫曼斯塔尔的意思是不管写什么题材,诗意诗情都完全为哲理渗透,都表现着智慧。

事实确乎如此,在歌德这个篇幅有限的诗集中,不论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对话,还是男女两性的对话,不论是咏叹人生的无常与来世的飘渺,还是赞颂现世的欢乐和信仰的诚笃,《西东合集》都无不蕴涵着神秘的玄想,深邃的哲思,堪称是一部“智者之书”。

《西东合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它同哲理一样贯穿全书,更构成了《爱情篇》和《苏莱卡篇》的核心;不同的是对于诗人来说,它更加地实在、具体。

1814年7月26日一早,歌德乘着马车出了魏玛城门,在清晨的薄雾中看见一道奇异的乳白色虹霓,心中油然升起幸福的预感,当即吟成一首题为《现象》的诗。这诗的结尾道:所以,快活的老人,/你也别灰心;/尽管你头发花白,/还是会有爱情。

歌德的预感没有错。在法兰克福,他幸遇老熟人韦勒美尔的养女玛丽安娜。这位外秀慧中的女子对大诗人歌德怀有深深的景仰,在他面前表现得十分谦卑;对于温柔美貌的少妇,本来就渴望爱情的歌德自然也不会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两人尽管相处时间不长,心弦却已开始了轻柔微妙地振颤与应和;待到第二年春天歌德再去故乡旅行时,已如奔赴心上人的热恋者一般地激动,途中便写了一些诗献给玛丽安娜,还为她取了一个美丽的阿拉伯名字苏莱卡,而自己则变成了阿拉伯歌人哈台姆。这次在离法兰克福不远的一处乡下别墅里,歌德和玛丽安娜朝夕相处了四个星期。两人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了互诉衷肠的热烈唱和,身心完全沉缅在了由爱情的陶醉和创作的亢奋混合成的绝妙境界中,可随之而来则是更加难堪的离别。只好在第二年9月,玛丽安娜又匆匆赶到风光明媚的古城海德堡,与逗留在那儿的歌德重温旧情。但由于她年前已嫁给韦勒美尔,歌德自己的妻子也还健在,两人便不得不再次忍痛分手。其间种种酸甜苦竦的况味,诸如相聚的幸福,相思的痛苦,重逢的欢乐,离别的感伤、绝望等等,统统都化作一首一首富于真情实感的、优美动人的抒情诗。它们总共40余首,全收在《苏莱卡篇》中。

同类推荐
  • 战国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上)

    战国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上)

    本文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著作,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160篇,体现了秦统一六国前夕的哲学和政治思想新趋势,保存了大量先秦史料和科学文化方面的珍贵资料。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本书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 《存在与时间》读本

    《存在与时间》读本

    “从此时此地起,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纪元已经开始,你可以说自己正处在它的起点。”这是《存在与时间》1927年出版后所获的一个评价。作者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堪称哲人中的哲人。《存在与时间》是研读海德格尔的起点,也是其代表作,影响巨大而深广。此书的主要任务在于追问并解答两千年西方哲学史上遗忘了的根本问题——“存在”问题。然而,这部经典之作却因部头大、文句过于艰涩,而让哲学爱好者望之生畏,难以终读。于是,便有了这个专为中文读者呈献的改写本。编著者陈嘉映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也是中文版《存在与时间》的译介者。他在改写过程中,力图尽量减少文字上人为的困难,而尽少伤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只为达成一个非常简单的初衷——“为一本很值得读的书,提供一个读者能贯通阅读的本子”。
  • 孟子的智慧

    孟子的智慧

    《孟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儒家经典。《孟子》原文七篇并无上下之分,亦无章次之别。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怀着治国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仁义,宣传德治,同情民苦,抨击暴政,志在匡世救民,兼济天下,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孟子》一书的总体特色是感情充沛,气势奔放。他激荡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又言辞犀利,呈现出凌铄一切之势。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博弈学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博弈学

    领悟博弈真谛,启发博弈智慧,掌握博弈技巧,提升博弈能力,成为博弈王者。整个人生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我们的每一次抉择都决定着未来的走势。有时候我们需要判断社会和竞争的大趋势,然后结合自身状况进行理智的抉择:有时候我们需要放手一搏,可能大获全胜,也可能一败涂地。人生没有常胜将军,但却可以在博弈中抢占先机,面对命运,是屈服,是抗争?这年头,你该想想清楚。
热门推荐
  • 寒冰圣帝

    寒冰圣帝

    人生就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程,好的坏的都是风景李岩也是如此认为,在经历过生死轮回,更是看破。前世贵为神界至尊李霄之独子,有名的仙二代。在与草根飞升者苏徒的一场战斗中陨落。
  • 融化一切:呆萌少女恶魔少爷

    融化一切:呆萌少女恶魔少爷

    当呆萌的夏雪晴遇到冰冷的安零轩,天真无邪的花季少女能否融化少年心中的阴霾,敬请期待——融化一切:呆萌少女恶魔少爷。
  • 寅胥少主的镜像世界

    寅胥少主的镜像世界

    三千多年前,商主盘庚的外甥寅午被卷入一场深不可测的争斗,背后主谋无人知晓,无辜少年成为战争的钥匙。从此以后,他一副魂魄,两副身体,为战为谋。战,为百族之首,商之雄起,攻伐地府天界。谋,为商业巨头,统领三界盾币,扬华夏之美德。5000年华夏之韵,成为无形的明镜,同时照映寅午商代的平贼之心和子胥在21世纪的萃簇生活。一魂二躯穿明镜,谁在镜中?谁在镜外?
  • 木棉落尽:繁花殇

    木棉落尽:繁花殇

    暖风徐徐拂来,在温暖的怀抱中捧着美好的梦想飘散于土地。流转于时光中醒来,燃烧绚丽的生命。而徒行于木林之中,每忆,是于冰雪中随风摇曳的烛火,娇小而柔弱,却照亮了黑暗。留下的闪烁的光辉,微笑、泪水、执着…所有的一切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身边的人。你来过,却又似未曾来过。在你应当存在的世界。你留下的的光芒不会散去,它们坠落在永夜,缀成漫天繁星;迷失于春风,展开一页旧梦;弥留于云朵,涂抹半天夕色。以微笑的姿态。祝福在你真正存在的世界,继续微笑着生活,而这一次将没有痛苦。每当木棉花飘飞于天空之时,我就知道,春天要来了。慵懒的稻草失去了明亮的瞳色,假寐的你双眼微睁,笑着说:忘了,忘了。一低头,打开扉页里的春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犯二青春

    我的犯二青春

    单纯小男孩的爱恋经历真心的爱换来的只是伤害
  • 六域修仙

    六域修仙

    天道轮回,三千大道,修仙者无数,自上古一战,修仙界分人,魔,妖,神,冥,海六域,各成一界,能力高者可御兽通玄,吸纳天地灵气,更有甚者可领悟天地本源之力,成一方霸主,不过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地终就为一统,不知何人能成就“六域之主”的伟业
  • 末日光芒

    末日光芒

    旧世界,他不受待见,一无所有。新世界,他万丈光芒!………………………新书《魂剑符》疯狂求收藏和推荐票,朋友们点进去看一看帮咱冲冲榜!!
  • 月下孤剑行

    月下孤剑行

    向前看万载,谁不想破开天门,超凡入圣。可如今的江湖却是颇显风流:牛头山上有个放牛的书生云长风,得了天上功法,入了江湖。救了个妖女叫明月,如狐俏脸,神似皎月。齐天峰上有个无良老道闲云子,一把木剑葬十年。有个光头小道士,偏爱敲那榆木鱼。江南有座须陀山,白衣佛主念魔经。红衣剑痴梦斩蛟龙,青衫刀客半指断沧水……世上天机千万万,三个老头垂杆云颠,钓大龙!
  • 我的老公是英雄

    我的老公是英雄

    “为了你能得到你爱的人,我做什么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也爱你啊,谢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