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8500000036

第36章 《浮士德》面面观(2)

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丰富、复杂、独特,使《浮士德》成了世界文苑中的一枝珍贵的奇葩,成了屈指可数的几部吸引一代又一代研究者的杰作。但与此同时,对于广大读者,它也差不多成为一部难解的“天书”。普通的欧洲人和德国人已经是如此,生活在另一个文化背景中的中国人更是。诗剧的第一部有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作为情节核心,倒还容易阅读和理解;第二部则大不一样,不只一般人读不下去,连郭沫若这样思想敏锐的诗人和学者也是如此:他在1920年前后同样只能欣赏和翻译《浮士德》第一部,然后又过去了26年,待到他的阅历、见识大大丰富了,思想更加成熟了,才自以为能理解第二部的深刻含义,才下决心将它翻译出来。对于这种现象,歌德自己作了如下的解释:

第一部几乎纯粹是主观的。一切都产生于较狭隘的、更热情的个人,这种人的半蒙昧状态,也许能讨人们喜爱。但第二部里几乎完全没有主观的成分,所呈现的是一个更高尚、更宽广、更明朗、更冷静的世界;谁要不曾奋斗求索过,有了些人生阅历,谁对它就会一筹莫展。

但尽管如此,我们不应半途而废,置《浮士德》的第二部于不顾,虽然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要真正读懂它是难上加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始阅读前作充分的思想准备,有进入深山探宝的地质工作者一般的正确态度。

现代阐释学(Hermeneutik)告诉我们,对一部作品的理解的程度,主要决定于阅读者本身的“先结构”,即所谓“先见”、“先知”、“先有”等等。拿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决定于读者本身已有的文化修养、人生阅历以及阅读欣赏的训练。读者的“先结构”离作者越近,阅读理解的障碍就越少。这儿所说的理解,自然是广义的,多方面的,审美鉴赏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至于我们的“先结构”,离生活在18、19世纪的德国大诗人和大思想家歌德是遥远又遥远的。要想阅读欣赏他的毕生心血凝聚成的宏伟巨著《浮士德》,我们别无它法,唯有尽量完善自身的“先结构”。具体地讲,我们必须对诗剧中所涉及的时代、社会、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乃至神话传说等等,尽可能增加了解。

再者,要想读懂并且欣赏《浮士德》这部内涵无比丰富的“智慧之书”,除了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定的知识准备,还必须方法得当。最重要的,似孚是应该遵照先易后难、由表及里这一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弄清楚《浮士德》的“字面意义”即它的具体故事内容,然后再深入考虑其它方面。当然,这儿所说的易也是相对而言,用诗剧形式写成的《浮士德》的“字面意义”与其说多麽明了,倒不如讲仍然颇为费解。下面先给诗剧的结构、内容勾勒出一个轮廓,以方便读者找到深入堂奥的路径门道。

《浮士德》的故事内容并非全部出自诗人歌德的创造。早在16世纪以前,德国就已流传着许多关于浮士德博士以及与他类似的奇人异士的传说。这些传说不仅搜集整理成民间故事书大量出版,编成了木偶戏四处上演,还引起歌德之前的一些杰出作家的注意。例如英国剧作家马洛(Christpher Marlowe)和德国启蒙思想家和作家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等,都曾写过以浮士德博士的传说为素材的剧本。歌德儿时就在市集上看过演浮士德离奇经历的木偶戏,稍长又在父亲的藏书中读到有关的民间故事书,对那位非凡的博士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还不满20岁,歌德已决心改写浮士德的故事,并开始构思和安排情节;但他最后完成这件工作,已是82岁高龄。歌德把写诗剧《浮士德》视为自己的“主要事业”,为之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再者,民间传说中的浮士德也实有其人。在16世纪或更早一点的德国,确曾出过一位浮士德博士。据传他是个很有能耐的炼金术士,为了获取知识、权力和享受,竟然写血书将自己的灵魂抵押给魔鬼,最后果真被魔鬼抓进了地狱。在普通老百姓眼中,浮士德博士实在是个既神秘又可怕,然而却极富吸引力的人物,所以关于他的民间传说才经久不衰。只不过真正发现他的巨大意义和精神光彩的,是莱辛、歌德等一些本身就思想先进和具有反判精神的作家。因为,16世纪,尽管欧洲大陆上空已映照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曙光,马丁·路德已发动了影响全欧的宗教改革(1512),但是这些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仍未能动摇德国顽固而强大的封建统治,社会仍处在中世纪的黑暗蒙昧状态中。在当时的德国,敢于以非常的手段追求财富、知识、权力和享受的浮士德,真算得上是一位思想先进的离经叛道者。具体地讲,他所从事的炼金术,不是一种为获取财富而进行的原始科学实验么?他将灵魂出卖给魔鬼,不是对宗教这一封建统治支柱的背叛和亵渎么?至于他的冒险精神和义无反顾的勇气,更堪为创业初期的资产阶级的榜样。

也正因此,对于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伟大思想家和诗人歌德,传说中的浮士德产生了巨大的魅力。但是另一方面,他对这个人物嗳昧神秘的形象特别是最后下地狱的悲惨结局,却非常之不满,所以决心加以改写。经过他充实和提高,故事也更加动人,更加富有深义。事实是,歌德的《浮士德》不仅集前人之大成,而且在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创造。

《浮士德》分为两部,第一部共计24场,分场不分幕;第二部则为5幕17场。在第一部的剧情正式展开之前,我们还读到一段《献词》和两个序幕。《献词》大约作于1797年歌德正式开始写《浮士德》第一部时。他当时48岁,想到自己的“主要事业”屡作屡缀、完成无日,故旧挚友如赫尔德尔等多已谢世,不禁感慨系之;《献词》可以说是作者下决心继续写《浮士德》的抒怀和自励。

《献词》之后紧接着《舞台上的序幕》,也是歌德开始写第一部时加上去的,与剧情本身完全没有关系。实际上,作者只是让三个登场人物即剧场经理、剧作家和丑角,各自表明自己的戏剧观。有的研究者认为剧作家就是作者歌德的代言人,看来并不正确。因为,三者的观点各有偏颇:经理只重视上座率和票房价值,丑角只重视演出的娱悦作用,他们都主张尽量投观众之所好,其他则在所不计;剧作家则刚好相反,强调的是表现自己的内心,希望的是作品流芳后世,对眼前的现实和观众不屑一顾,颇有点“艺术至上”和“为艺术而艺术”的味道。我以为,歌德写这个序幕只是让观众或读者在进入诗剧主人公浮士德的奇异世界之前,先看看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实际社会风貌,体验体验在一个典型的德国露天剧场中的特殊气氛。实际上,那儿本身就演出着一场人生活剧。只要细加品味,这《舞台上的序幕》也并不枯燥。

至于下一个序幕即《天庭中的序幕》,就重要得多了。人称他为全部诗剧的总纲,应该说是一点不错的;它对故事或曰情节本身的的确确起到了引导和框限的作用,并与全剧的结尾遥相呼应,是整个故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的中心内容是天上的主宰(天主)与魔鬼摩非斯托之间的一场争论和赌赛,争论的对象则为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浮士德。他被他们视作世人的代表:魔鬼认为他野心勃勃,好高骛远,永不知足,不会有好下场。天主则相信浮士德在努力追求时即便难免有迷误,即便会暂时坠入魔道,但终将走上正途。两者的看法大相径庭,于是便打赌,由靡非斯托去引诱浮士德,看看他是否会放弃自己高尚的追求,弃善从恶,成为魔鬼的俘虏。天主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觉得有一个魔鬼在身旁作祟,反倒能刺激和推动贪图安逸的世人不懈努力,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

接着诗剧正式开场:对知识的追求已感厌倦和失望的老博士以灵魂和魔鬼靡非斯托打赌,然后在魔鬼的帮助下回返青春,遨游“小世界”和“大世界”,先后经历了对男女之爱,对宫廷中的权势财富,以及对以古希腊艺术为代表的美的追求和享受,结果均未能获得心灵的满足。最后,在围海造田这一征服自然和替大众谋福利的事业中,百岁高龄且双目失明的主人公终于找到了“智慧的最后结论”,对眼前的一瞬说出魔鬼一直期待他说的那句决定赌赛胜负的话,“你真美啊,请停一停!”然后心满意足地倒下死了。然而他的灵魂,并没有如约定的那样被靡非斯托抓进地狱,而是由天使们护送着上了天堂,因为“对于爱人之人,爱能指引道路”,因为“他永远奋发向上”。于是,被称作悲剧的《浮士德》,有了一个光明、乐观的结尾。

就其故事内容,我们可以把《浮士德》简单地归纳为:一出悲剧,两个赌赛,五种追求。我们在上边说了,浮士德博士被天主和魔鬼看作是世人或者说人类的代表,事实上歌德也是这么看的,我们同样不妨这么看。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浮士德博士的五种追求——加上他在与魔鬼打赌前对知识的追求——,就象征着人生一个个不同的境界;而其中最有意义和最崇高的追求和境界,即为投身于替大众谋幸福的事业。悲剧主人公获救升天的乐观结尾,就象征天主也即作者歌德对于人类光明未来的预见。《浮士德》的重大思想意义和超越时代和国界的魅力,正在于这积极向上的、富于人类精神的人生追求,正在于这高瞻远瞩和富有现实意义的对于人类未来的预见。

说不完的《浮士德》!在我们就它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比较细致深入的探讨之前,这篇肤浅的短文权当个引子。

历史沧桑的艺术缩影

——《浮士德》的时代精神

为了读懂《浮士德》这部巨著,哪怕仅仅是明了“字面意义”,我们也须要下一番功夫才行,因为诗剧的情节太曲折复杂,场面太光怪陆离,所产生和反映的时代离我们也太遥远了。为此,还可以先将剧中主人公的经历作一番整理和归纳。

提纲挈领,我们可以把浮士德博士的故事归结为:一生追求,五幕悲剧。那就是知识的追求或曰知识的悲剧,享乐的追求或曰爱情的悲剧,权势的追求或曰从政的悲剧,美的追求或曰寻美的悲剧,事业的追求或曰事业的悲剧。

读者不难看出,这儿的“五幕”,并非来自《浮士德》这部大悲剧的原场次划分,而是指其一生发展与追求的五个阶段。对于歌德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它们无疑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笔者讲的故事,也就有意识地相应分成了五节。

第一幕:知识的悲剧

黑沉沉的夜色笼罩着舞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间典型的中世纪的书斋。白发苍苍的浮士德老博士自怨自艾、烦恼齐天乃至于痛不欲生,因为他尽管一生苦苦钻研,掌握了当时大学里的四大学科即神学、法学、哲学、医学却仍然对宇宙的奥秘不甚了了,对人生的意义蒙昧于心。他说,他为了寻找光明却堕入了深重的黑暗,为追求真理却隐进了可悲的迷惘。这时候的浮士德,不正是中世纪结束前后一个渴望摆脱蒙昧、获取真知的知识分子典型么?他的烦恼痛苦,不正是文艺复兴乃至于启蒙运动初期,处于新旧之交的尴尬境地的先知先觉者的烦恼痛苦么?

是的,浮士德老博士是自己时代即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先知先觉者,是科学文化尚未完全摆脱中世纪的迷信羁绊时的一位学者和科学家的典型。他的不幸和悲哀在于,他为追求光明和真理选择了错误的手段,走上了歧路,堕入了魔道,结果所获得的自然只能是迷惘和黑暗。他迷信炼金术和符录,将自己长年累月地关闭在书斋和实验室或者倒不如说丹房中,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民众,结果也就被生活所抛弃从而失去继续生活的乐趣和勇气,也就不为民众所理解而被目为奇人异士乃至邪教徒和妖人。在世界的科学发展史上,浮士德老博士这样的奇人真是不少,例如我国东晋时的抱扑子葛洪,似乎也可算在此列。

不过,浮士德老博士有许多不同和优越于一般的中世纪老学究或炼金术士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歌德在《天上序幕》中借魔鬼和上帝之口,从反面和正面指出的:

1.“他野心勃勃、好高鹜远、永不知足”;

2.“他在努力追求时难免有迷误,即便暂时会堕入魔道,终将走上正途”这就是说,浮士德既有锲而不舍、永远向上、永不知足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又有一颗正直、高尚的心。正因此,他才不满足于已取得的博士、学者、导师的头衔名望,才不因挫折失败而却步,才能从痛苦和绝望中挺起腰板,昂起头颅。为了认识人生的真义,体察那短暂的至美至善的一瞬,他不怕用鲜血与魔鬼签约,为换得靡非斯托的帮助而以自己的灵魂作为抵押和赌注!

作为一个力图冲出中世纪的知识迷雾的先知先觉者,作为一个献身科学和真理的知识分子,浮士德此举真表现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献身精神,令人赞叹和尊敬。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浮士德才成其为浮士德,他的故事才能由民间传说而演变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木偶戏,而被众多的诗人作家所改编、改写,最后被歌德写进他的伟大诗剧而永世流传吧。

同类推荐
  • 论语:玩诵本

    论语:玩诵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子(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全书20篇,约15000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隐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篇名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而定。全书经过后世儒者的编订整理,在东汉末年定型。
  •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学的普及读物,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对美学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带领我们走进美学的神秘殿堂。对于何为美学,如何认识美,美感来自何处这些令人倍感困惑的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与读者促膝闲谈的方式,使读者学会审美地观看世界,学会以独特的方式领域生活中的美好,让审美照亮人生前进的方向。
  • 中华家训(第九卷)

    中华家训(第九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通往“蓝花”深处

    通往“蓝花”深处

    本书从启蒙运动自身暴露出的内在困境谈起,对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内容作了细致分析;从马克思对黑格尔现实哲学与浪漫派“形式反讽”的超越与融汇中,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反讽本质进行了浪漫主义的诠释。
  • 柏拉图的智慧

    柏拉图的智慧

    柏拉图的哲学世界博大精深,穷其毕生之力所钻研的理念论是他一切哲学的核心。这是他从巴门尼德的逻辑、毕达哥拉斯的数形玄学理论、赫拉克利物的热情及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出发,创造出的一种具有极大诱惑力又能满足宗教情操的哲学。柏拉图有力地发展了世界可知论,这对自在自为的认知行为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从而使之达到了一个明确的高度,他认为知识是可以得到的。这是他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最大贡献。
热门推荐
  • 林姑娘在线唱反调

    林姑娘在线唱反调

    【高甜不虐】医药女高中生vs帅气男神的青春爱恋听说吸引注意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唱反调?
  • 英魂风云

    英魂风云

    为救稚子,寻求前路的小道士踏入一去不返的神秘洞,没想到却进入历朝历代群雄争霸的战火世界,为此,他将会合群英,大战各路枭雄。
  •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本书以1482年的法国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天真纯洁的吉普赛姑娘爱丝美拉达、年轻英俊的卫队长浮比斯、道貌岸然阴险毒辣的主教代理弗罗洛、外形畸形丑陋而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希魔多……作品以这些人物的关系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具有15世纪巴黎风俗的鲜明色彩的奇异故事。美与善的化身爱丝美拉达最后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卡希魔多终于认清了弗洛罗的狰狞面目,把他从钟楼顶上推下来摔死,来到刑场,抱着爱丝梅拉达的尸体遁入了墓地……丰富的想象,怪诞的情节,奇特的结构,构成了作者诉说人类与宗教、社会、自然的矛盾这一永恒的命运主题。本译本译文洒脱,多用短句,节奏明快。
  • EXO之不要再来欺负我

    EXO之不要再来欺负我

    “本大小姐要开始发癫啦!”“你在干什么啊……傻了?”“你才傻呢!边伯贤!不要太过分,我警告你,在学校里别和我搭话。”“喂,你当Weareone.是白讲的啊?我们是一个团体的耶,不和你说话明日头条就是《EXO内部发生矛盾》,你很希望这样?”“行行行,你边大少爷就是有理,你赢了!我走了!byebye”“……”你猜对了!我现在要写韩娱+校园的小说啦哈哈!女主是EXO的成员哦。嘻嘻~她会和谁在一起呢?你傻你猜去。反正我也不知道最后和谁在一起了。要是我调皮就让她孤独终老,拒绝所有人,hiahiahiahia……但最后一定是很幸福的,因为我讨厌虐文……
  • 只是青春的痛

    只是青春的痛

    夏桐从小就父母离异,她便一直跟着妈妈长大,由于童年的阴影,导致她一直都缺乏安全感,直到在她18岁那年,命运的转折点让她遇见了江成,她以为他是她命中的贵人,谁知这才是罪恶的开端…
  • 妙哉妙哉

    妙哉妙哉

    翟清想:没有比遇见一个状似公主病晚期的室友更倒霉的事!一场小小的经济危机引来了齐妙这个室友,据说职业是什么三流小明星,海龟背景,长得嘛,那是可以见得的呀!可是外貌不能决定一切,当翟清看见齐妙的n个家当往屋子里搬的时候,瞬间感觉眼前一黑。。。但生活貌似眼前一亮
  • 我和初恋的100件小事

    我和初恋的100件小事

    从相识到相恋,再到相守,记录着我和初恋之间的100件小事~~
  • 绝色悍妻:女人,要定你!

    绝色悍妻:女人,要定你!

    【女强黑道】一夜缠绵后,“跟我在一起做我的女人。”她笑的讽刺,反问“凭什么?就凭你救了我,还是凭今天在一起了?”两个月后相遇,他向媒体宣布,她是他的未婚妻。她无从反驳!只因她意外的有了他的孩子。这孩子是留下,还是不留?对外宣布他的霸占,是真情,还是计谋?虚情也好,假意也罢,爱上了注定要为这爱情买单。
  • 薄荷幻想夜

    薄荷幻想夜

    12岁女生叶荷曦和她的朋友们进入魔异世界展开了一段奇妙旅程,敬请期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