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1900000061

第61章 内因类(43)

此之火炎,乃由水虚所致,与阳亢而阴未亏者不同。证见口干体瘦,食少懒倦,头痛时作时止,遗精盗汗,骨蒸肉烁,唇红颧赤,咳嗽痰血,久成痨瘵。治宜甘润之剂,滋水以制火。若误用苦寒,则火被寒郁,其怒发愈烈矣。血虚发热,或由吐衄便血,或由产后崩漏一切失血所致,证见烦躁,面目黑,渴饮不止。证类白虎,惟脉不长不实,浮大而重按全无为异耳,误服白虎必危,治宜滋阴补血。若阳并虚,兼用气药,血脱补气,阳生阴自长也。(《医碥》)阳虚发热(寒极似热) 内伤发热,是阳气自伤,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为内热,乃阳虚也。故其脉大而无力,属肺脾。(《杂着》)劳倦发热者,积劳成倦,阳气下陷,则虚热内生也。其证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空,状类伤寒。切戒汗下,但服补中益气汤一二服,得微汗则已。非正发汗,乃阴阳气和,自然汗出也。(《金匮翼》)(按:此本于东垣。)璜溪隐者治一人得热病,虽祁寒,四肢亦以水浸手,握冰轮转。众以为热。曰:此寒极似热,非真热也。

治以附子辛热之剂而愈。(《大还》)阳亢发热(火郁) 阴阳水火,原自和平,不热不寒,是谓正气,一有乖违,不无偏胜。经曰阳胜则热,此为亢阳之火,证见烦渴燥结,小便赤涩,六脉洪数,治宜寒凉(有因浓酒浓味蕴酿而成者,有炎令燥气感触而致者,有五志过极心火亢暴者)。(《医碥》)恶热固为阴气之虚,而胃中有实火者,亦有恶热之证。予每见夫多酒浓味之人,饮食喜冷,浓衣则烦,此由热邪内积于胃之所致也。(《统旨》)若忽然暴热,又无表证,脉数有力,是火郁。(《六要》)肝气郁热 恚怒不发,止自摧抑,则肝气不宣,郁而成热,妇人最多此证。证见胸胁胀痛,或飧泄面青,手足冷,太息不乐,脉沉弦。木郁则达之,宜逍遥散。(《医碥》)肿毒热(劳发)若脉弦数或紧,头身俱痛而一处痛甚者,是肿毒热。(《六要》)劳发,其人元气寡弱,素有痰火,结核于胯缝或腋下或臂膊上,略有动作劳伤,则一时硬肿疼痛,兼寒作热,状似伤寒,其脉弦数无力。若腿缝有核肿者,俗呼为腿劳发。若腋下有核及臂膊有核肿者,有无核而作寒热者,此皆谓劳发证也。盖因气血虚弱,劳役所致。斯劳发之名,乃世俗传袭之言耳,非正病名也。不可汗,不可下,但宜补血养气,滋阴降火,清痰和解之剂,其病自瘳矣。待候周时,轻者则不服药,自然微汗而解也。(《岭南卫生方·附录》)(按:原举发热八证,痰证、食积、虚烦、香港脚、疮毒、瘀血、劳发、痘疹是。又《杂着》曰:南方人称发热为劳发。盖谓劳苦而发热,乃名同而实异。)潮热 潮热有作有止,如潮水之来,不失其时,一日一发。若日三五发者,即是发热,非潮热也。有虚有实。惟伤寒日晡发热,乃胃实,别无虚证。其余有潮热者,当审其虚实。若大便坚涩,喜冷畏热,心下 然,睡卧不着,此皆气盛,所谓实而潮热也,凉膈散、大柴胡辈下之。若胃气消乏,精神憔悴,饮食减少,日渐 羸,病虽暂去,而五心常有余热,此属虚证,宜逍遥散、小柴胡等加减。有每遇夜身发微热,病患不觉,早起动作无事,饮食如常,既无别证可疑,只是血虚,阴不济阳,朝用加味逍遥散,暮用六味丸。不应,用当归补血汤、加减八味丸。(《医通》)手足热 常仲明之妻,每遇冬寒,两手热痛。戴人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当夏时散越而不痛,及乎秋冬收敛则痛。以三花神佑丸大下之,热遂去。(《十形三疗》)手足心热,属热郁。(《丹溪》)平人手足常热,冬不加绵,非壮也,乃三阴经之虚。急断酒色,培养真阴,不尔成痿。酒客有此,是火盛,防痈疽。(《六要》)手足心热及夜热,有虚有实,不得执定阴虚。(一筏)发热死候 若发热,而脉反沉细或数疾无力者,病脉相反也死。病热有火者生,心脉洪是也。浮而涩,涩而身有热者死。热而脉静者,难治。脉盛,汗出不解者死。脉虚,热不止者死。脉弱,四肢厥,不欲见人,食不入,利下不止者死。(《医通》)治恶寒诸方 治阳虚恶寒之方。

人参(二钱) 黄 (炒三钱) 白术(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附子 肉桂(各五分) 甘草(炙二分)空心午后煎服。(《百问》)桂枝加人参附子汤,治阳虚腠理不固,恶寒自汗,其脉浮虚。

桂枝 白芍(各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附子(炮半个) 人参(一两半)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金匮翼》)治发热诸方 升阳散火汤,治男子妇人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

夫四肢属脾,脾者土也,热伏地中,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也。又有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并宜服之。

升麻 葛根 独活 羌活 白芍药 人参(以上各五钱)甘草(炙) 柴胡(以上各三钱) 防风(二钱五分) 甘草(生二钱)上件 咀,如麻豆大,每服秤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无时,忌寒凉之物。(《辨惑论》)当归补血汤,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脉虚血虚,又云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

黄 (一两) 当归(酒洗二钱)上件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空心食前。(同上)泻血汤,治发热昼少而夜多,太阳经中尤甚,昼病则在气,夜病则在血,是足太阳膀胱血中浮热,微有气也。

既病患大小便如常,知邪气不在脏腑,是无里证也。外无恶寒,知邪气不在表也。有时而发,有时而止,知邪气不在表、不在里,知在经络也。夜发多而昼发少,是邪气下陷之深也。此杂证,当从热入血室而论之。

生地黄(酒洗炒) 熟地黄 蒲黄 丹参(酒炒) 当归(酒洗去土) 汉防己(酒洗炒) 柴胡(去芦)甘草梢(炙) 羌活(以上各一两) 桃仁(去皮三钱汤浸)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温服。(《兰室》)加味逍遥散,治有一等郁证似疟者,其寒热与正疟无异,但其人口苦,呕吐清水或苦水,面青胁痛,耳鸣脉涩。

柴胡 芍药 丹皮 陈皮 茯神 当归 白术 贝母(各一钱) 薄荷(七分) 黄连(五分,每一两,用吴茱萸二钱,水拌炒焦色合用。)(《医通》)(按:此方专于解热,故次于此。原文无加味字,今据《观聚方》补入。)

汗证

脉候 诊其脉寸口弱者,阳气虚,为多汗脉也。(《病源论》)脉来微而涩,濡而虚,虚而弱,皆主自汗。(《济生》)汗脉浮虚,或涩或濡。(《崔氏脉诀》)大都自汗之脉,则必微而弱;盗汗之脉,则必细而涩。微主阳气衰,细主阴气弱,王氏之论,岂欺我乎。

(《痰火点雪》)(按:王氏当考。)昼则自汗而夜盗汗者,固为阴阳两虚。惟脉大虚缓不数者,则为阴未甚虚,胃气尚存。借使脉来细数无力者,则为阴败阳颓,即仓扁复起,又何施耶。(同上)源由总说 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无间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着汗出,名曰盗汗,或云寝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人之气血,犹阴阳之水火,平则宁,偏则病。阴虚阳必凑,故发热自汗,如水热自涌。阳虚阴必乘,故发厥自汗,如水溢自流。考其所因,风暑涉外,喜怒惊恐涉内,房室虚劳涉不内外,理亦甚明。其间如历节、肠痈、香港脚、产蓐等病,皆有自汗。治之当推其所因为病源,无使混滥。如《经脉别论》所载,但原其汗所出处,初非自汗证也,不可不知。(《三因》)自汗盗汗俱因阳虚属心 诸阳主表,在于肤腠之间。若阳气偏虚,则津液发泄,故为汗。汗多则损于心,心液为汗故也。盗汗者,因眠睡而身体流汗也,此由阳虚所致。久不已,令人羸瘠枯瘦,心气不足,亡津液故也。

(《病源论》)(按:此出《虚劳诸候》中。更有大病后虚汗候、风虚汗出候,今不录。)《难经》云:心之液为汗。凡自汗出者,皆心之所主也。更有盗汗一证,睡着而汗自出,亦由心虚所致。

(《济生》)自汗盗汗俱属阴虚 成无己因《金匮要略》叙杂病云:平人脉虚弱微细,善盗汗。又以《巢氏病源》以虚劳之人,盗汗有阳虚所致。因即谓杂病之盗汗,悉由于阳虚也。且以《金匮要略》言之,脉虚弱者乃阳气之虚,细弱者乃阴气之虚,何独举阳而遗其阴,亦智士之一失也。然虚劳之病,或得于大病后,阴气未复,遗热尚留。

或得之劳役七情****之火,衰耗****。或得之饮食药味,积成内热。皆有以伤损阴血,衰惫阴气。阴气既虚,不能配阳,于是阳气内蒸,外为盗汗,灼而不已,阳能久存而不破散乎。(《准绳》)自汗阳虚,古今之定论,但真阴衰弱,亦令自汗。盖阴虚则火动乘于阴位,****被火煎熬而出,犹干竹而以火然之,亦有油也。不可概用参、术、黄 与桂枝敛之,但补其阴,则火自潜伏而汗自止矣,当兼以脉候辨之。

(《锦囊》)自汗盗汗有阳虚阴虚之别(二证俱有阴阳)自汗属气虚,属湿与热。盗汗属血虚阴虚。(《丹溪纂要》)自汗与盗汗者,病似而实不同也。其自汗者,无时而 然出,动则为甚,属阳虚,胃气之所司也。盗汗者,寐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荣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补阳调卫,盗汗宜补阴降火。大法,阳虚而冷汗自出者,理宜补肝,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阴虚火炎者,法当补肾,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正传》)内伤之汗,非营虚则卫弱也。何则?以阴乘阳分,自然汗出者,曰自汗,法当调营以益卫。以阳乘阴分,睡里汗出者,曰盗汗,法当滋阴以抑阳。若病久而肌脱肉消者,昼则自汗蒸蒸,夜则盗汗袭袭,又属阴阳两虚也,法当气血两益之云云。要之自汗盗汗,乃亡津夺液之肇端,但见是证,则当警惕以治,毋寻常一例视也。(《痰火点雪》)诸古法云:自汗者属阳虚。腠理不固,卫气之所司也。人以卫气固其表,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而津液为之发泄也,治宜实表补阳。盗汗者属阴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阳蒸阴分则血热,血热则液泄而为盗汗也,治宜清火补阴。此其大法,固亦不可不知也。然以余观之,则自汗亦有阴虚,盗汗亦多阳虚也。如遇烦劳大热之类,最多自汗,故或以饮食之火起于胃,劳倦之火起于脾,酒色之火起于肾,皆能令人自汗,若此者谓非阳盛阴衰者而何。又若人之寤寐,总由卫气之出入,卫气者阳气也,人于寐时则卫气入于阴分,此其时非阳虚于表者而何。所以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然则阴阳有异,何以辨之?曰:但察其有火无火,则或阴或阳自可见矣。盖火盛而汗出者,以火烁阴,阴虚可知也。无火而汗出者,以表气不固,阳虚可知也。知斯二者,则汗出之要无余义,而治之之法亦可得其纲领矣。(《景岳》)汗有因寒致 汗证有阴阳,阳汗者热汗也,阴汗者冷汗也。人但知热能致汗,而不知寒亦致汗。所谓寒者,非曰外寒,正以阳气内虚,则寒生于中而阴中无阳,阴中无阳,则阴无所主而汗随气泄。故凡大惊大恐大惧,皆能令人汗出,是皆阳气顿消、真元失守之兆。至其甚者,则如病后产后或大吐大泻失血之后,必多有汗出者,是岂非气去而然乎。故经曰: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仲景曰:极寒反汗出,身必冷如冰。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边地疏红

    边地疏红

    青年军官陈默爱上了护士阿孜姑丽,却摆脱不了女中尉刘翠的痴心追求……遥远的边关,一群年轻的军人,面对环境、事业、爱情多重考验,他们选择了奋争与执著。风雨过后,迎接他们的将是……
  • 易烊千玺我永远是你的千纸鹤

    易烊千玺我永远是你的千纸鹤

    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偶遇到了易烊千玺,会发生什么呢?
  • 他是我的初尧哥哥

    他是我的初尧哥哥

    也许是生活太苦,所以把甜都藏在书里。生活悲惨的我们,却喜欢看甜甜都书,不幻想我们会成为女主角,也不期待有一个像书里的人物一样的男主角,而是这无味的生活里,总要有一些能让我嘴角上扬的故事。
  • 选择人生之我没得选择

    选择人生之我没得选择

    初中第一次被女孩子表白,开启了神经der系统,我的生活中在面对某一些事情上开始出现了一些奇葩选择,不选?想好接受什么样的惩罚了吗?害怕吗?我必须选择。可惜有些东西,我还没得选择...NRSRSSRUR!我可以看到我朋友们的基本信息,就仿佛养成游戏?被迫拥有了各种各样的天赋,成为天才。如果还有机会我会选择拒绝回答吗?
  • 殇生祭

    殇生祭

    荒为原也,亦始。兮圣神之恩泽,以大能之灵气所造。分六界,予六器,立于荒之上也。—《芫荒史录》她是妖族帝姬,沉睡数百年,一朝清醒,却已成凡人;他是魔界至尊,为爱而违诫,盗取冥界神器,终不得善终;她是神族圣女,身担重责,却被阴谋算计,被夺肉身;他是仙界弟子,备受尊敬,却甘受陷害,沦为半妖。她是她,他亦是他。在这乱世之中,他以为可以护她周全,却不料:一路爱恨与阴谋同在,半世情仇卷恩怨重来。“我以为你说的是三生,原来是殇生。”
  • 清宫熹妃传

    清宫熹妃传

    她为保家人周全狠心抛弃青梅竹马的恋人入宫选秀,盼能一朝选在君王侧,结果却阴差阳错成了四阿哥胤禛身边的一名格格,从此卑微、荣耀、欢喜、绝望都系于胤禛之身。康熙四十三年至雍正元年,她陪了他整整十九年最终踏上至高无上的宝座,然,换来的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杀局。
  • 少年啊之梦的飞驰

    少年啊之梦的飞驰

    一个懵懂少年,热忱地步入军营,并迅速的成为一名令敌人胆寒的特种战士;由于他的善良和善意,在入伍8年后,他被迫退役;但一身的热血怎堪就此埋没?他在矛盾中追求解脱,并在一外星后人的帮助下,造就了中华民族的龙腾虎跃,演绎了他精彩的一生……
  • 灵能者异闻录

    灵能者异闻录

    一个时常仰望星空的少年有一天突然得到了自己喜欢女孩儿的表白,一个总是吃泡面的宅男想着有一天能与自己喜欢的女孩儿重归于好。许多事情就算是从未失去人们也依旧知道它的珍贵,许多事情失去一次后便发了疯似的想将其找回。大体上这便是一个有着超能力设定的,整体颇为轻松的,每个人都想要拼尽全力守护住自己在乎的事物的故事。
  • 一桥烟雨枕星河

    一桥烟雨枕星河

    “你说她啊,她是叶锦烟!我们村出了名的高岭之花。”
  • 带三只眼看国人

    带三只眼看国人

    《带三只眼看国人》作者以省为划分标准,对各个省的文化,人文,性格,习俗等多方面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述与批判,既有对该地的介绍褒扬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其在历史,性格,文化,习俗上的不足,全面地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各个省市的热爱和期望,本书针对多年前作者引起轩然大波的《丑陋地理志》进行反省,是作者的一部"忏悔"之作,内容上更丰富,更客观,弘扬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也起到了警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