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1900000081

第81章 脏腑类(6)

按狂证,未有不从惊而得者,龙齿最能安魂者也。未有无痰者,惊则气逆,气逆则痰聚,蜀漆最善劫痰者也。未有无火者,火性炎上,故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黄连能泻心火。病属阳明,故用大黄以泻之,釜底抽薪法也。(鹤年)(《金匮翼》)控涎丹(《三因方》),治痰迷窍,狂言如有所见。(《袖珍》)(三味即原方,今《三因》无所考。)心风气热痰盛者,滚痰丸。(《丹溪》)安神滚痰丸。

礞石(一两煨) 风化硝(一两) 朱砂(一两) 沉香(五钱) 珍珠(五钱)共末,煎天麻膏,丸如芡实大,每服三丸,姜汁、竹沥调下。(《订补明医指掌》)乌巴丸,治颠邪结热狂乱,不辨尊卑,吼叫丑骂。

上用巴豆五粒去壳,乌梅五个去核焙干,同研匀,滴水研为丸,粟米大,朱砂为衣,大人三、五丸,加至十五丸,量大小加减,淡姜汤夜卧吞下,通利三、五行病去,白粥补之。(《经验良方》)癫疾既久(按:此癫即狂),动辄生疑,面色萎黄,或时吐沫,默默欲眠,此虫积为患,妙功丸。(《医通》)镇坠诸方 治产后体虚,血邪攻心,狂语,铁粉丸方。

铁粉(一两) 天竹黄(半两) 真珠末(半两) 地黄(半两) 牛黄(一两) 朱砂(一分) 麝香(一分)琥珀(半两) 金薄(三十片) 银薄(二十片)上件药都研如面,以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竹叶汤下五丸。(《圣惠》)(按:此方主证,不必拘产后,《观聚方》既列之大方中,故今亦揭于此。)《圣济》治心脏风热,惊惕不安,言语谵妄,化铁丸,于本方去天竹黄、真珠、地黄,加蛇黄。

辰砂散,治风邪诸痫,狂言妄走,精神恍惚,思虑迷乱,乍歌乍哭,饮食失常,疾发仆地,吐沫戴目,魂魄不守,医禁无验。

辰砂(一两须光明有墙壁者) 酸枣仁(微炒) 乳香(光莹者各半两)上量所患人饮酒几何,先令恣饮沉醉,但勿令至吐,静室中服药讫,便安置床枕令睡。以前药都为一服,温酒一盏调之,顿服令尽。如素饮酒少人,但随量取醉。病浅人一两日,深者三五日,睡不觉,令家人潜伺之,觉即神魂定矣。慎不可惊触使觉,及他物惊动,一为惊寤,更不可治。上枢正肃吴公,少时病心,服一剂三日方寤,遂瘥。(《苏沈》)(按:《纲目》载此方孙兆治验,宜参。云出《灵苑方》。)《圣济》治心神恍惚,自语自笑,举止不常,丹砂丸,即本方酒面糊丸,梧桐子大,冷水下十丸,不拘时候。《鸡峰》养心丹,宽神消虑,于本方加雪白茯苓,以枣和丸。

《本事》宁志膏,于本方加人参,炼蜜和杵,丸如弹子大,每服一粒,薄荷汤化下。予族弟妇缘兵火失志,制此方与之,服二十粒愈。亲识多传者,服之皆验。《是斋》宁志膏,治妇人因失血多,心神不安,不得睡,言语失常,于本方加人参、茯神、琥珀为末,每服一钱,浓煎灯心、枣汤调下。

朱麝散,治心转不足,好登高临险,妄言骂詈,不避亲疏,日夜狂走,自语自笑,忽高声叫怒,举止(此脱一字)常,大便秘热,小便赤涩,解衣露体,不曾安处。(《家藏方》)成块好朱砂 麝香上二味同研,用无灰酒,于 瓶内浸,糠头火外慢烧一时,用银箸搅令熟,随患人吃得多少酒,须是吃令醉时,患人睡着后,用浓衣被盖之,令出汗其病自愈。每服酒一升,使朱砂半两,麝香二铢。其患人若只吃得一升,即砂一分,麝香一分。(《十便》)铁落饮,若人多怒,一发则莫知所为,其后欲闭户而处,恶闻人声。由心有所欲,因暴折而难决,阳气常动,即令气郁而为怒,谓之阳厥。(《指迷方》)生铁落火 一拾斤(是铁炉打铁落坠下者碎屑火烧赤)上作浆,日饮一盏,空心服,仍无多肉食(同上)(宜与《癫》门惊气丸相参。)治一女人,眼见恶物,言语失常,循衣直视。众医多用心药治之,无效。仆投养正丹三帖,煎乳香汤送下,以三生饮佐之,立愈。又一男子亦曾病此证,亦用此药收效。(《妇人良方》)《订补指掌》降龙丹,抑肝镇心,于养正丹去硫黄(黑铅一两熔开,投水银一两,不住手炒,炒至成粉为度,名曰银钞),加蛇含石、金箔、银箔。

清心诸方(附凉血方)牛黄清心丸,治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怕怖,悲忧惨戚,虚烦少睡,喜怒无时,或发狂癫,神情昏乱。

牛黄(一两二钱研) 金箔(一千二百箔内四百箔为衣) 麝香(一两研) 犀角末(二两) 雄黄(八钱飞研)龙脑(一两研) 羚羊角末(一两) 蒲黄(二两半炒)上用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用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温水化下,食后服之。(《和剂》)(按:此方原二十九味。据《癸辛杂识》,其二十一味,即大山蓣丸所错。今照宋本存八味,定为清心丸。但其制服法,亦与山蓣丸相混难辨,从《观聚方》删订录。又按《医读》载此方,亦八味,与《观聚方》相符,岂览《杂识》而改订欤。但更有黄芩二两半,《观聚方》亦有之,当考。《医读》方后曰:上为末,炼蜜加煮枣肉捣丸,每两作十丸,用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温水化下。枣肉丸,似大山蓣丸文。)《圣济》治风痰热气,安魂定魄镇心神,大丹砂丸,于本方去麝香、雄黄、蒲黄,加丹砂、银箔、蓬砂、琥珀、甘草。

牛黄膏,治热入血室(按:此不似子宫之谓),发狂不认人者。

牛黄(二钱半) 朱砂 郁金 牡丹皮(各三钱) 脑子 甘草(各一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新水化下。(《保命集》)治失心。

真郁金(七两) 明矾(三两)上细末,薄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汤水任下。有妇人颠狂数年,至人授此,初服心胸间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而苏,此惊忧痰络心窍所致也。(《永类》)(《经验良方》同,又曰:盖此药大能去痰。)《医方考》名白金丸。

紫雪,治狂走。(《续焰》)清心温胆汤,云林制,平肝解郁,清火化痰,益心生血。

陈皮 半夏(制) 茯苓 枳实 竹茹 白术(炒) 石菖蒲 黄连(姜汁炒) 白芍(炒) 当归(酒洗)香附(炒各一钱) 麦门冬(去心) 川芎 人参 远志(各六分) 甘草(四分)上锉一剂,生姜煎服。(《医鉴》)《回春》名清心抑胆汤。《玉案》清心豁痰汤,治五种痫证,并颠狂惊恐,痰迷心窍等证,于本方去半夏、白术、白芍、当归、香附、川芎、人参,加花粉、贝母、枣仁、玄参。

妇人患癫疾,歌唱无时,逾垣上屋,乃营血迷于心包所致。

逍遥散,加桃仁、远志、红花、苏木、生地黄。(《医鉴》名开迷散。《回春》名加味逍遥散。)有热者,加小柴胡汤,加生地黄、辰砂。(《济世全书》)补心调肝诸方 治心气不足,善悲愁恚怒,衄血面黄,烦闷五心热,或独语不觉,喉咽痛,舌本强,冷涎出(一作汗出),善忘、恐,走不定,妇人崩中,面色赤,茯苓补心汤方。

茯苓(四两) 桂心(二两) 大枣(二十枚) 紫石英(一两) 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 赤小豆(一十四枚) 麦门冬(三两)上八味 咀,以水上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千金》)茯苓丸。

辰砂(水飞) 石菖蒲(去须洗) 人参(去芦) 远志(去心洗锉炒令黄色)茯神(去木) 白茯苓(去皮) 真铁粉 半夏曲 南星(牛胆制各等分)上为细末,生姜四两,取汁和水煮糊,丸如梧子大,别用朱砂为衣干之,每服十粒,加至三十粒,夜卧生姜汤下。医官都君子,常用以疗心疾,良验。(《本事》)辰砂秘真丹。

辰砂(半两研细水飞过) 代赭石(火 醋淬七次别研) 新罗参(去芦) 茯神(去木各一两) 赤石脂( 别研) 莲子心(各半两)上为细末,用糯米粽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人参汤下,空心常服。(《魏氏》)正心汤,治七情五志久逆,心风妄言妄笑,不知所苦。

人参 茯神 当归(酒洗) 生地黄(酒洗各一钱) 羚羊角(镑) 甘草(炙) 酸枣仁(炒研) 远志(去心各八分)上 咀,水二盏,莲子七枚,煎七分去渣,入羚羊角末、麝香一分和匀,食后临卧服。(《医统》)《方脉正宗》治肝虚内热,时惊惕,时梦魇,时狂怒,时搐搦,或大人中风,小儿惊风,及五痫癫痴,人事狐惑,一切心神失灵,肝神昏乱诸证,用真羚羊角白汤磨汁半盏,以半夏、当归、防风、大麻、茯苓、枣仁、人参、白术、钩藤各三钱,水煎一钟,和角汁服,立安。小儿减十分之七。(《汇言》)利气方法 韩宗武侍父官洋州,得异疾,……颇大省人事,神志恍惚,或食或不食。国医陈易简,教服苏合香丸,后数月,所遇者忽不见。(《医说》引《类编》)余家荆布方产,一日忽……言语颠倒,遂取自合苏合香丸一钱重,以童子小便调服,即醒,神思如故。

(《妇人良方》)有病癫人(按:此癫即狂)专服四七汤而愈,盖痰迷为癫,气结为痰(按:《医通》此下曰:痰饮郁闭其神识)故也。他如健忘,如惊悸,如怔忡、五痫,亦宜用此。

(《要诀》)(按:《直指》治惊,有加味四七汤,是此所本。)劫药方 祛风一醉散,治阳厥气逆,多怒而狂。

朱砂(水飞半两) 曼陀罗花(二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若醉便卧,勿令惊觉为佳。(《准绳》)移精法 项关令之妻,病饥不欲食,常好叫呼怒骂,欲杀左右,恶言不辍。众医皆处药,几半载尚尔。

其夫命戴人视之。戴人曰:此难以药治。乃使二娼各涂丹粉,作伶人状,其妇人大笑。次日又令作角 ,又大笑。其旁常以两个能食之妇,夸其食美,其妇亦索其食而为一尝之。不数日怒减食增,不药而瘥,后得一子。

夫医贵有才,无才何足应变无穷。(《十形三疗》)

惊悸

惊与悸不同,杨仁斋说,言约而理尽,故首揭之,以正端绪。如动筑之悸,别是一义,与此所言自异。

总说(名义)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也。曰惊曰悸,其可无辨乎。惊者恐怖之谓,悸者怔忪之谓。心虚而郁痰,则耳闻大声,目击异物,遇险临危,触事丧志,心为之忤,使人有惕惕之状,是则为惊。心虚而停水,则胸中渗漉,虚气流动,水既上乘,心火恶之,心不自安,使人有怏怏之状,是则为悸。惊者与之豁痰定惊之剂,悸者与之逐水消饮之剂,所谓扶虚,不过调养心血、和平心气而已。若一切以刚燥用工,或者心火自炎,又有热生风之证。(《直指》)(按:《说文》悸,心动也。此杨氏所本。)悸即怔忡也。怔忡者,本无所惊,自心动而不宁。惊者,因外有所卒动。(《准绳》)(按:原更有惊恐辨,今载篇末,宜考。)《伤寒明理论》释悸字云:悸,心忪也,筑筑惕惕然动,证怔忪忪不能自安也。则悸即怔忡,而今人分为两条,谬矣。(同上)惊悸由失精《养生方》云:精藏于玉房,交接太数则失精。失精者,令人怅怅,心常惊悸。(《病源论》)惊病所由 风惊者,由体虚心气不足,为风邪所乘也。心藏神而主血脉,心气不足则虚,虚则血乱,血乱则气并于血,气血相并,又被风邪所乘,故惊不安定,名为风惊。(《病源论》)(按:又有风惊邪候、风惊悸候、风惊恐候,大旨并同。风惊邪候曰:其状乍惊乍喜,恍惚失常是也。)夫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且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心气安逸,胆气不怯,决断思虑,得其所矣。或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登高陟险,惊忤心神,气与涎郁,遂使惊悸。惊悸不已,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体倦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皆心虚胆怯之候也。治之之法,宁其心以壮胆气,无不瘥者矣。(《济生》)(按,严氏别有怔忡论,此主惊病而言。)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按:又于怔忡曰无时,是对待为辨),以朱砂安神丸。(《丹溪》)悸病所由 夫怔忡者,由心血不足也。盖心主于血,血乃心之主,心乃形之君,血富则心君自安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成了穿越神兽

    我成了穿越神兽

    容非一脸懵逼地看着镜子前的自己,谁能告诉我,问什么一觉醒来,我变成了,一只兽?还是小短腿儿?还有眼前这排“请在三分钟内绑定宿主”是什么鬼?啊!!!!!实在是太抓狂了。
  • 千世暮歌

    千世暮歌

    周生,本生于莽苍之中,出生便是凄凉。"我不知何为父,何为母;幸,千百年来,识得人生大意,能辨是非善恶,能诗词歌赋,能纵横四海,傲游九天"。人生天地,不过须臾片刻,转眼便是千年。周生原想,永生有何不好,看尽人世悲欢,傲游天地之上,何等潇洒自在。却奈何,奈何一入尘世,便再无星辰大海,只留满目的烟尘人间……
  • 运筹帷幄的故事

    运筹帷幄的故事

    智谋是智慧和谋略的妥善结合,对于事物的变化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具有驱使事物向有利方面发展的能力,这是我们人类的一种生存本领。
  • 倾国倾天下:决世

    倾国倾天下:决世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 樱花下的美景

    樱花下的美景

    黑夜之中绽放的白色玫瑰,失去血色后追寻王子的踪影。剩下之中败落的黑色蔷薇,离开都城后失落公主的皇冠。夜色凌乱、堇色年华中是谁羞涩的脸庞。月色清冷、相思迷迭中是谁俏笑的容颜。年华匆匆、是谁负了谁的一颗相思种子。舞步浅浅、是谁离了谁的一曲离殇别恨。堇色、听说过么?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传说、听说过么?一个很美很美的笙神话。遥遥的樱花纷乱,你爱的太轰轰烈烈。悠悠的暗夜凌乱,你想的太周周转转。
  • 那么多天

    那么多天

    闲来无事,随笔一记,觉得喜欢了,可关注我
  • 永恒仙祖

    永恒仙祖

    时空轮转,灵气复苏,仙秘再现,当这一切降临在现代都市,带来的是灾祸还是希望!一个看似柔弱的少年,实则是潜龙在渊,本想低调生活,奈何实力不允许,毕竟这天快要塌下来了。他左右看了看,奈何只有自己最高,趴下来都不顶用,既然偷不了闲,那就一力抗天!
  • 凤凰令

    凤凰令

    “顺从我,你将得到至高无上的名利……”他纤长的手指勾着她的下鄂,眸中散发着阴柔的光芒,大掌撕碎她的衣衫,用极致残忍的温柔将她教导成对付男人最好的棋子。她卑微的依附着,即便是羞辱,她也认定了,此生……他是她的王。哪怕王要她牺牲所有,包括这个早已肮脏的身子和破碎的心,她也在所不惜,只愿能够永远站在他的身边。当他名成功就达成愿望之时,本以为她能实现心愿,岂料换来的竟是一场大火……昔日的承诺成了一杯毒酒,断了他们的今生。“这天下,谁能给我想要的一切,我的身子就是谁的!”再回眸,她是浴火鸾凤,带着仇恨的火焰扭转这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