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1900000087

第87章 脏腑类(12)

大黄(一两) 白芍药 浓朴(姜汁炒) 当归 杏仁(去皮尖) 麻仁 槟榔 南木香 枳壳(各五钱)麝香(少许)上为末,蜜丸,熟水下。(《准绳》)(按:此盖云岐子方。)通壅诸方 孙真人治大小便不通,关格不利,烧大皂荚细研,粥饮下三钱,立通。(《本草》)《准绳》引《会编》名皂荚散。

人参散,治胃虚津枯,关格吐逆。

人参(五钱至一两) 麝(半分至一分) 冰脑(三厘至半分)为散,水煎和滓,分二三次温服。(《准绳》作右末,甘草汤调服。)此云岐子治噎膈胃反关格不通九方之一,用独参汤峻补其胃,稍加脑、麝以发越其气,得补中寓泻之至诀。若瘦人津枯不能出纳而大便秘结者,即以此方去脑、麝,加芦根汁、竹茹,未尝不为合辙也。(《医通》)既济丸,治关格,脉沉细,手足厥冷。

熟附子(一两,《准绳》童便浸) 人参(三两) 麝香(少许为衣)为细末,陈米饮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三十丸,米饮下。此云岐子第三方,用参、附加麝,单刀直入,以破中下二焦之结,药虽峻而用法最缓,不可不详此义,而擅改作汤也。

调停方 进退黄连汤方,格则吐逆,进而用此方为宜。关则不得小便,退之之法,从胃气以透入阴分,桂枝亦在所不取。(节录)黄连(姜汁炒) 干姜(炮) 人参(人乳拌蒸一钱五分) 桂枝(一钱) 半夏(姜制一钱五分) 大枣(二枚)进法用本方七味,俱不制,水三茶盏,煎一半,温服。退法不用桂枝,黄连减半。但空心朝服八味丸三钱,半饥服煎剂耳。(《法律》)外治法(宜参小便不通外治诸方)葛氏疗卒关格,大小便并不通,支满欲死,二三日则杀人方。

以苦酒和硝,涂腹上,干复易。(《肘后》)(《外台》作盐,以苦酒和,涂脐中,干又易之。)《短剧》疗小便不通及关格方,取生土瓜根,捣取汁,以少水解之筒中,吹下部,即通秘。(同上)灸法 治关格证,吐逆而小便不利,急宜先灸气海、天枢等穴各三七壮,其吐必止,然后以益元散等药,以利小便。(《正传》)

脾胃病

脾胃位于中而最易受伤,巢太医书于五脏六腑外,更立脾胃诸病候,而后世诸家多从之,良有由也。今仍其例,采掇方论,以冠伤食等证之首。至如东垣所谓内伤,则自是一种病,盖当时兵荒,人多劳役以致之,而学人沿袭为说,不知其实非今日所见,兹仅存梗概,以备参照已。

中焦义蕴 胃处腹中,犹灶中之火;谷在腹外,犹灶外之薪。薪不得灶内之火则不燃,故谷气要胃气腐之;火不得灶外之薪则易熄,故胃气要谷气充之。究竟火之燃薪,只是要变其体质,以为发端。既变后,莫非取波之体,助我之用。薪在灶内燃动,薪势莫非火势,谷在腹中运化,谷气莫非胃气。当此薪火合势,炎炎不息时,自有一种升腾簇动之象氤氲而发为焰者,充盈于灶内,此即胃家之有中气也。胃气指腑言,中气指焦言。凡火之能腐熟一切,使釜中之气,充盈蒸润,能升能溢者,皆焰之力也,焰力到则釜中之气足。釜中之气在人身,即膻中之气也,凡所谓洒陈六腑、和调五脏者,皆此气透上华盖,而肺得之以输布周身者也。故凡肺气虚者,膻中之气乏也,膻中之气乏者,釜底之焰微也。欲盛其焰,须是火足;欲足其火,须是薪添。薪之为言谷也,谷入于阴,长养于阳,则实此谷者,非阳而何。然则胃之有阳气,又何气也?曰:阳气之与胃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胃气从发宣处见,虽是发宣,只有具体;阳气从包蕴处见,虽是包蕴,用则无穷。究而言之,阳气即胃中所禀之性,犹夫火之云热也。火性热,故釜底热,则釜上无火之处无不热。火不能化一切之非火而为火,而火性之热,则能化一切之非热而为热。故谷气足则胃气充,尚是后一层事;而阳气充则谷气化,实是先一层事。犹之夫火,将欲化彼之非热而为热,自不得不先化此薪之非火而为火也。所以此处之阳,专隶在胃上言,非与阴字对看,乃胃之所具,以统乎五脏六腑者也。其所以统乎五脏六腑者,正以其能长养谷气也。谷气者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故能养此者即能统彼,以中气在我,凡四旁上下之气,皆从我布也。由中气列之为阳气、为胃气、为谷气,此皆就其气候未成,物交物则引之者而言;若已经融化后,则数气只抟为一气。一气者,何气也?中气也。以其于数者完全具足,而又能扩而充之,天地已于此分造化,更何诸气之偏隶乎。故治法,只以中之一字该之,而助阳化谷,以宣行胃气,则皆理字内功夫也(按句曰脏腑不调,中气不运,病久不愈,俱理中证,故测云尔)。若脾之为气,不过为胃行其津液,平常只可与胃作对峙,而在此处,犹之薪火接合处,用之作抽添扇扬力者。火非抽添扇扬则不炎,胃无消磨健运则不化,故言胃气,内已该括及脾气,不可抽出与中气、阳气、谷气等并提而互举也。此则中焦之义蕴,大略尽此。盖人身之有气血津液,皆从中焦造作酝酿出来,到得膻中而上,则有升有降,皆从自然处布宣,无待于五脏六腑之为造作、为酝酿也。然则中之一字在人身,其为义之大何如也。(《医径句测》)脉候 关上脉涩而坚,大而实,按之不减有力,为中焦实,有伏结在脾,肺气塞,实热在胸中。关上脉时来时去、乍大乍小、乍疏乍数者,胃中寒热,羸劣不欲饮食,如疟状。尺脉弱寸强,胃络脉伤。(《脉经》)实紧,胃中有寒,苦不能食,时时利者。难治(一作时时呕,稽留难治)。滑疾,胃中有热。(同上)趺阳脉浮而涩,浮即胃气微,涩即脾气衰,微衰相搏,即呼吸不得,此为脾家失度。趺阳脉微而涩,微即无胃气,涩即伤脾,寒在于膈而反下之,寒积不消,胃微脾伤,谷气不行,食已自噫,寒在胸膈,上虚下实,谷气不通,为秘塞之病。凡有所击仆,若醉饱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脾伤则中气,阴阳离别,阳不从阴,故以三分候死生。(同上)(按:三分未详其义,或者三部,当考。)尺中伏,水谷不消。寸口弦,胃中拘急(一作心下 )。关上弦,胃中有寒,心下拘急。关上数,胃中有热。关上芤,胃中虚。(同上)人身之脾胃,专借之以容纳五谷而克化之。脾属土而居五脏之中,寄旺于四时之内,以土能容载万物,故好静。其脉常喜沉细而缓,带浮紧洪数者,即有病之脉也。(《大成》)证治诸说 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若虚实不等,水谷不消,故令腹内虚胀或泄,不能饮食,所以谓之脾胃气不和,不能饮食也。(《病源论》)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饥肉削,即食也。叔和云多食亦肌虚,此之谓也。夫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显火上行,独燎其面。《黄帝针经》云:面热者足阳明病。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脾为死阴,不主时也,故亦从而病焉。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既病,则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脾胃论》)寻常理脾助胃之道,当用以平和之药。(《大成》)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或吐或泻,或胀满,或吞酸,或嗳气,或恶心,用治中汤。脾不和,不喜食而食不消者,枳缩二陈汤、枳术丸。胃不和者,平胃散。脾胃虚损者,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脾胃虚,饮食不进,呕吐泻利,四肢无力,怠惰嗜卧,或病后脾胃受伤,元气不足,参苓白术散、建中汤。脾胃停食,不能消导,曲 橘半枳术丸或保和丸。脾胃有寒,脉迟,理中汤。脾胃虚冷,心腹胀满疼痛,浓朴温中汤。胃寒不进食,香砂养胃汤、进食散。脾胃郁火,二陈加芩、连、山栀。脾胃虚热,津不足,白术散。脾胃有热,消谷善饥,三黄枳术丸。脾热口臭,泻黄散(是钱氏方)。胃火齿痛,清胃散(方见《口齿》中)。脾胃中湿者,平胃散。脾胃中湿泻利者,胃苓汤,脾胃寒湿脾泄者,椒术养脾丸。(《指掌》)(养脾丸系理中加麦芽、茯苓、苍术、砂仁、川椒)若人脾胃素弱,饮食虽化,食多即腹中不和,疼痛泄泻,此虚寒也,宜温补兼消导。若人性多气恼,夹气伤食,气滞不通者,宜行气而化食。若人能食好食,而食后反饱难化,此胃火旺而脾阴虚也,宜清胃以扶脾。

若年高人脾虚血燥,易饥易饱,大便燥难,宜润之养之,消之升之。(《医彀》)脾虚,忌下、降泄、破气、苦寒,宜甘温,佐以辛香、酸平。饮食劳倦伤脾发热,忌破气、发散、下、苦寒,宜补中益气、甘温升、酸。饮食不消化,属脾气虚,忌破气、消导克伐、苦寒,复忌燥。胃虚,忌下、破气、苦寒、燥热,宜益气、甘平、甘淡、酸。胃弱不纳食及不思饮食,忌同胃虚,宜同胃虚,仍分寒热治。脾实,即湿热邪胜,忌湿润、收涩、滞腻、热、咸、甘,宜除湿清热、利小便、辛散、风燥、苦寒。胃实,忌升、补敛、辛温、燥热、湿润,宜下,如邪未结,宜清热、发散、苦寒、辛寒、甘寒。(《本草经疏》)不嗜食(妇人不食)(食挂)不嗜食有数端,有三焦客热不嗜食,有胃热不嗜食,有胃寒不嗜食,有六腑气寒不嗜食,固当随证用药治之,而针灸者亦当知补泻之法可也。(《资生》)(按:《医通》载绝粒不食,用鹅血效,录在《膈噎》中,宜参。)有人全不进食,服补脾药皆不验。予授此方(按:即二神丸,用破故纸、肉豆蔻,方见《泄泻》),服之顿然而愈。此病不可全作脾虚,盖因肾气怯弱,真元衰劣,自是不能消化饮食。譬如鼎釜之中,置诸米谷,下无火力,虽终日米不熟,其何能化。黄鲁直尝记服菟丝子净淘酒浸曝干,日抄数匙,以酒下,十日外,饮啖如汤沃雪,乃知此理也。(《本事》)(按:《要诀》以不喜食分为四证,其说颇为嗳昧,不录。)不能食者,由脾胃馁弱,或病后而脾胃之气未复,或痰客中焦,以故不思食,非心下痞满而恶食也。治当补益以开豁之,丹溪导痰运脾之法皆是也。(《赤水》)不能食,有虚有实。实则心下痞满口苦,宜消导。虚则倦怠面色痿黄,必心下软和,宜异功散加砂仁;有虚痰者,六君子汤。(《汇补》)恶食非止一端,有胸中痰滞者,宜导痰以助脾。有伤食恶食者,宜消化以助脾。有病久胃虚者,宜参术以健脾。(同上)不能食者,胃中元气虚也,然有虚冷虚热之异,宜分别治之。(《金匮翼》)一妇人年三十余,忽不进饮食,日饮清茶三、五碗,并少用水果,三年余矣,经行每次过期而少。余以为此脾气郁结,用归脾加吴茱,不数剂而饮食如常。(《内科摘要》)一妇人年逾二十,不进饮食二年矣,日饮清茶果品之类,面部微黄浮肿,形体如常,仍能步履,但体倦,肝脾二脉弦浮,按之微而结滞。余用六君加木香、吴茱,下痰积甚多,饮食顿进,形体始瘦,卧床月余,仍服六君之类而安。

(同上)(按:《丹溪翁传》一女子病不食且半载,翁诊之,肝脉弦出左寸口。曰:此思男子不得,气结于脾故耳。乃以怒解之。当参。)朱思古,眉州人,年三十岁时,得疾不能食,闻荤腥即呕,惟用大铛旋煮汤,沃淡饭,数数食之,医莫能治。

史载之曰:俗辈不读医经,而妄欲疗人之疾,可叹可骇,君之疾正在《素问》经中,名曰食挂。凡人之肺六叶,舒张而盖,下覆于脾。子母气和,则进食。一或有戾,则肺不能舒,脾为之敝,故不嗜食。遂授之一方,以清气润肺为治。

同类推荐
  • 画山水序

    画山水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早梅

    早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续墨客挥犀

    续墨客挥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渔樵闲话录

    渔樵闲话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还丹秘诀养赤子神方

    还丹秘诀养赤子神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洛依神迹

    洛依神迹

    这里既不穿越也不重生转世,描述着洛依.雷利尔一个所谓魔能上的缺陷孩子和好伙伴一起冒险下在经历了重重困难的考验下,不屈不恼的精神和传奇故事
  • 幻影与泡沫

    幻影与泡沫

    混沌世界,平凡之人,语音苍白,虚拟世界,畅所欲言。
  • 开局就飞升

    开局就飞升

    绝世天才绑定无极乾坤塔,开局就飞升仙界!
  • 自由灵迹

    自由灵迹

    风、火、电、冰、土、异,不一样的灵器造就不一样的灵士。这里是灵力的世界,有人的世界就会有争端,等级森严的灵士制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灵士的终极秘密被揭开,四大帝国不再对辛克帝国俯首称臣,其他族群同样蠢蠢欲动,大陆上开始阴云密布。一个看似普通少年意外卷入了大陆权力的纷争,到底是死无葬身之地还是绝处逢生?
  • 眼耳或者心口

    眼耳或者心口

    一个人执着,两三人快活,一群人乱活。要么一笑而过,要么做出选择。四分之一的人生事,逗逼的眼里是另一回事。
  • 台湾六十年史纲(1949~2009)

    台湾六十年史纲(1949~2009)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观点全面细致地阐述台湾60多年来的发展脉络和基本情况。从政治、经济、社会、对外关系、军事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述。
  • 终极教官

    终极教官

    铁拳所向,试问谁可争锋?义胆柔情,各色美人争宠!他,就是终极教官,当世大魔王!为美人无限张狂;为兄弟两肋插刀;为亲人誓死守护!尸山血海中杀伐,累累白骨中踏步,蓦然回首,已傲立巅峰,成就传奇霸业!
  • 不神之路

    不神之路

    废土之上的挣扎,荣耀与生存之战;沈莫,最特殊的超能者,闯出一条不屈之路!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活生生存在,可敬可爱,可悲可恨。在这里,每一真相都令人咋舌,爱与恨交织一起令人唏嘘。见证废土之上最不可思议的景象,在变异生物的强大面前感受末日恐慌!最不一样的体验!最意想不到的结局!不神之路,末世之争!
  • 故篱叹

    故篱叹

    传闻北国皇室有位令人闻风丧胆的王爷,杀人如麻,坐拥天下财产无数,却独独宠着他那位南国王妃。“寒寒、寒寒,北国边境的彼岸花开了,我们去瞧瞧可好?”“嗯?你叫我什么?”“寒寒呀,不好听吗?”“没有,孤很喜欢。不过,孤认为北国边境的彼岸倒是比不得蕊儿娇美。”说完便一把将苏千蕊拉入怀中……
  • 重生之心语星愿

    重生之心语星愿

    他,君临天下的君王她,风华绝代的复仇女神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人,擦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火花但她的父母之仇怎么办她要如何抉择呢喜欢的宝宝们,可以+QQ群:107211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