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34400000003

第3章 魏巍:文章和一本杂志的遗产

2008年8月24日,走过八十八年生命历程的魏巍老人谢世。消息传出后,引起了诸多关注——网络关注的程度甚至超过了20日去世的前领导人华国锋。向一位逝去的老人恭致悼念,是人之常情,但对魏巍老人的悼念,却有了一番值得寻思的意味。

作为文学家,魏巍留给世人的作品很多,但广为人知的是那篇影响数代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刻上毛泽东时代烙印的“战士”,晚年的魏巍一直是“继续革命”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捍卫者,他主办的《中流》杂志一度影响巨大。因此,概括地说,魏巍留下的遗产就是一篇文章和一本杂志。正因如此,使人们在悼念他的时候,多了一份意味深长的情感。

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950年,中国士兵以志愿军的名义开赴朝鲜后,在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的魏巍立即向领导请缨,赶赴朝鲜前线。他“深入生活”深入到了战斗的最前线,与部队战士同吃同住,积累下大量的第一手素材。1951年2月魏巍回到了国内,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之后,《谁是最可爱的人》诞生。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高规格发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并建议其他领导人认真读一读这篇文章。从此,“最可爱的人”便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也成为战士的代名词。后来,《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课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成为我们今天怀念魏巍的理由。

这篇文章在2007年的命运,为这种怀念添加了意味深长的色彩。这一年,《谁是最可爱的人》被排除于中学课本之外。

中学课本作调整,本不算大事,但由于魏巍本人所捍卫的毛时代政治理论色彩,则放大了这一事件的视野,当年就有人欢喜有人忧。而魏巍的谢世,使这种欢喜或忧愁几近演变成为一种政治意味上的喧嚣。

名为“令狐补充”的网友认为是明智之举,认为这是一篇煽情和滥情之作。它对战争血腥的渲染、人类残酷的相互杀戮和为善施爱行为之间的巨大落差,仿佛说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而是人与魔鬼的决斗,其文学性的描写恐怕难以反映世道人心的本质。从文学的角度,如果说文章无意中揭示了人善恶的两面性,也显得肤浅粗疏,难免有简单化之嫌。而且对于中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这又未免过于乐观。而另一名网友则以谩骂方式予以回击,称该文为“歪嘴念经为蛊惑,邪肠放屁是毒诽”。更有人把此事上升到“社会地位和阶级立场”的高度,并以毛泽东所言“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作为立论根据。

太多的政治色彩,让一些人变得不厚道了。按照古人的传统,盖棺论定、善待逝者。魏巍也应当得到这样的待遇——拥趸者不妨消消火气,让他老人家走好;即使硬要借他还魂,也应有一种“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恬淡和哀思。

一本杂志:《中流》

身为作家的魏巍,在改革开放后的年代里,尽管继续进行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但他的关注点则更着眼于社会现实。他出版的《地球上的红飘带》影响有限,但他对时政的臧否则颇引人注目。

要臧否时政,就需要有自己的阵地。早在1980年,魏巍就与黄钢、姚远方等人联手,创办了一份《时代的报告》。由于编者有着“我们是在战争威胁的条件下进行四化建设的”心态,因而将“本刊的职责”做了这样的表述:

首先是提醒我们的读者,注意霸权主义者的扩张侵略与颠覆阴谋,剖析当前国际形势紧张局势继续加剧的根源,着力介绍国际间隐蔽战线反谍反颠覆的斗争——这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

这样过高的警惕性,则与改革开放后渐行渐近的“和平与发展”主题相悖——须知,这个主题的确立,是中国能够一心一意搞建设的重要指数。由于有着这样的警惕性,这个刊物对文艺领域的一些作品便常进行上纲上线的指责。比方说,在创刊号上,“本刊评论员”就对当年引起争议的电影文学剧本《在社会的档案里》提出了批判,并辅之以《这是一份什么样的“社会档案”?》的“读者来信”。当年国内外著名的关于电影《苦恋》的风波,就是该刊首先挑起的。

虽然我们对当年魏巍在这个刊物的作为不甚清楚,但从这份刊物对文艺界极高的关注度和他后来的文章看,挑起《在社会档案里》及《苦恋》风波,身为文艺界人士的魏巍当会身先士卒。

这种依然奉行毛时代思维方式的办刊思路,引起了诸多的公愤,也引起了中央的注意。1982年,中央书记处决定整顿《时代的报告》。1983年,这份刊物被《报告文学》的名称所取代。魏巍等人被迫“下课”。

此后,继续拥有一块阵地,将毛时代的价值观继续宣扬下去,就成为魏巍等人的渴望。1988年,魏巍与成为同道的林默涵一起合作,在《光明日报》社分得了一块阵地,创办了《中流》杂志。

《中流》所承接的,依然是《时代的报告》的办刊宗旨。魏巍、林默涵两位主编及其编者,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国事,充满着焦虑;对冷战终结后的世界缓和局面视而不见,依然以警惕的眼神打量着进入国门的外国人,并由此推及“亡中国之心不死”的种种迹象,这犹如堂·吉诃德对风车的虚幻。因此,他们对邓小平所言的“不争论”置诸脑后,着意挑起一场又一场的争论,以扩大“要继续革命就要批判修正主义”的思维理念。

魏巍由此而成为一面“旗帜”。他的《警惕“四化”危险——在〈中流〉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女娲补天》、《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等一系列文章,迅速引起思想理论界的关注。

无论是对魏巍本人,还是对魏巍观点的拥护与反对者来说,《在新世纪的门槛上》都被视为一篇重要的文章。笔者当年读完这篇文章后,毛骨悚然到竟然生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惶惑:到底是魏巍的眼光出了问题,还是我辈所感受的为绝大多数人所拥护的改革开放政策真的有问题?

在这篇着重论述修正主义的表现、根源的文章中,魏巍肯定了20世纪是“一个伟大而辉煌的世纪”,“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无可置疑”。同时,“世纪末的悲剧”也让他扼腕。他说:“一个建立起社会主义数十年的国家,竟然会遭逢资本主义复辟的命运,这是出人意料的,甚至是一般人想也没想到的。能够清醒地看到这种危险的,只有极少数人,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毛泽东。他远在1956年就预见到了这种危险的萌芽,并起而抗争,这就是为期十年的中苏论战,也就是那场著名的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今天回头看来,这场斗争的意义是何等重大何等深刻呵!”而如今,中国就面临着这样的局面,魏巍以“能够清醒地看到这种危险的”“极少数人”自居,大声疾呼“反修防修”。

《真理的追求》和《中流》遥相呼应,就私营企业家能否入党问题,反复、连续发表文章,从理论上加以剖析,阐明了不能吸收私营企业家(资本家)加入共产党的理由。2001年7月出版的《中流》杂志上,更是将给中央上书的主要内容以文章的方式公开刊登。

魏巍此举,可谓胆识超人,但再一次让他的主编生涯画上了句号:2007年8月,《中流》宣告停刊;而《真理的追求》杂志则在数月前终结。

魏巍也不放弃,继续走。网络的媒介成为这位81岁高龄老人的新宠。他的文章频频传到网上;“毛泽东旗帜网”“乌有之乡”,使这位老人再一次找到了主编的感觉。他就这样在网络中“冲浪”,直到生命的终点。

也许还应当说上一段与此相关的饶有趣味的插曲:当年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光明日报》前总编辑的杜导正,批准了《中流》的创刊,并同意拨付二十万元开办经费。而1991年杜导正从新闻出版总署引退后创办的《炎黄春秋》,其办刊宗旨则与《中流》截然不同。这两家刊物时有交锋,结局却大相径庭:《中流》只有一轮的寿限,而《炎黄春秋》还在走。

喧嚣的告别仪式

一篇文章和一本杂志的命运,让魏巍走后依然众说纷纭,也使他的告别仪式的政治色彩淡化了应有的悲哀,“继承遗志”的昂扬弥漫于八宝山告别室内外,“向魏巍同志学习,向魏巍同志致敬,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教导,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大地思潮终涌动,中华山花烂漫时”的留言,成为这种昂扬情绪的写照。而悼念厅外,两位男生拉起的“最可爱的人,永垂不朽;最可耻的人,虽生犹死”的一条长长的横幅,则令人迷惑:最可爱的人是魏巍,那最可耻的人是谁呢?

在现场发放的描写魏巍生平的小册子的最后这一节,写到了这位老人的一个故事:今年8月9日,已经住进医院一年,病重的魏巍从昏迷中醒来,看到了床边的小孙子,他似乎觉得头有些昏沉,对孙子说:“抱着我的头摇一摇。”他想让自己清醒一下,孙子抱着他的头轻轻地摇,魏巍交代给孙子一句话:“我交代你的只有一句话:继续革命,永不投降!记住没有?”孙子说记住了,爷爷让孙子连续说了三遍“继续革命,永不投降!”孙子说到第二遍时他已泪流满面。

这位因《谁是最可爱的人》成名的人,临终仍然觉得自己没有离开过战场。

其实,令我辈最怀念的魏巍,是《东方》以及此之前的那个并不关涉太多政治而显更多爱国热忱的魏巍。

魏巍老,你该安歇了。

同类推荐
  • 恨不相逢未剃时

    恨不相逢未剃时

    他是一个僧人,披着袈裟,竹杖芒鞋在人间游走,莲台才是他最后的家。他是一个情种,身着西服,风度翩然嬉笑于秦楼楚馆,红颜才是他心灵的归所。他是一个志士,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下,惊起风云万丈。
  • 布衣天子刘询

    布衣天子刘询

    本书是黎先生“海昏侯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书,写的是与海昏侯刘贺关联密切的另一个西汉著名历史人物汉宣帝刘询的故事。刘询执政的25年是继“汉武盛世”之后,汉朝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被称为“孝宣中兴”。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91年,就是汉武帝征和二年的秋天。长安城里的大火和喊杀声喧嚣了一周方才渐渐平歇,空气中仍然弥漫着的血腥气味,这座繁华的大汉都城依然沉浸在惶恐不安之中。这天的深夜,月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惨淡地映照着长安城郡邸狱。郡邸狱就是汉朝时候各诸侯王、各郡守、各郡国在京都长安的府邸官舍中临时设置的羁狱。在这幽暗的月色下,囚室四周冰冷的墙壁泛出暗淡的绿光。除了偶尔传出几声蟋蟀的鸣叫声外,整座郡邸狱死寂得几乎没有一丝声响。
  •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实业家。出生在波士顿一个皂烛制造商家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通晓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还大量阅读了欧洲各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著作,对自然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也有很深的研究,最终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并领导美国人民完成了独立革命,成为和乔治-华盛顿同享盛誉的领袖人物。
  • 马尔克斯传

    马尔克斯传

    《马尔克斯传》将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生的经历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人物丰满生动,形象立体鲜活,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如同与大师面对面的交谈。《马尔克斯传》通过对马尔克斯人生的细节化描述使读者更能确切体会到大师的成长历程,以及在求学和人生道路选择上所经历的波折和磨难,通过对其人生经历和思想历程的体会,更加能够领悟其广阔思想和对社会的思考。《马尔克斯传》将马尔克斯深厚的文学思想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通过对其生命轨迹的描绘,使读者对其传世名作的实质精神进行更加深刻地认识。
  • 文武全才明君:刘秀

    文武全才明君:刘秀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赤帝下凡、韬光养晦待勃发、出巡河北蛟龙入海、羽翼渐渐丰满、横扫千军如卷席、君临天下等。
热门推荐
  • GD和你

    GD和你

    你是我遥不可及的梦,我只希望你不要消失在我的梦中
  • 极道骨仙

    极道骨仙

    远古血脉传承者吴选现代出生,为寻找无上秘籍踏上仙途。仙路漫漫,妖魔共舞。世界因他的到来充满变数,一时间,天才辈出,乱世汹涌。生逢乱世,谁可逆天而起?修行世界,谁能冷血称雄?看主角如何纵横乱世,得证大道!
  • 诸夏界

    诸夏界

    衰败与复苏的反转中,谁能坚守本心?成仙与化泥究竟哪一个才是祸害?下民的哀嚎与挣扎,修者的病态与疯狂,界天的碰撞,他们只是渴求着长生。血尸,功德,长生,神圣者,系统之谜......李岱青身上发生了很多,光阴倒流,流浪异界,系统加持,天人转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功成名就再无她

    功成名就再无她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沈念从来没有想过,那个她心里最温暖的莫时哥哥居然会有恨不得毁了她的那一天……究竟是她的痴心错付,还是他的有苦难言,当阴霾散去,他是否会后悔,没能保护好她……
  • 大总裁

    大总裁

    这个世界,没有谁是笨蛋,只是少了一颗坚定的心。高中肄业的乐宇,孤身一人踏入社会,从底层蓝领做起,一步步向白领、向金领奋斗。而执拗的脾气和嘻哈的个性,又给他这铿锵奔腾的奋斗路,添了几分极品风味。“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搭个梯子就翻过去了;到了黄河也不死心,可以搭个桥嘛。如果连桥都搭不上,那就脱了衣服,拼劲最后一丝力气向对岸游去。因为老天爷,总会眷顾着赤腹前行的奋斗者。”------乐宇。
  • 夷白斋诗话

    夷白斋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路逃亡

    异路逃亡

    林绍风的父母临终前留下的遗物之一,就是一个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手环。某天,林绍风在阁楼无意间找到这个手环,可手环突然苏醒,带领主角探索一个又一个未知世界,以及如何逃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林绍风遇到了叶舒,叶舒仿佛也有着什么心结。渐渐地,林绍风似乎也发现了许多从未得知的秘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