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39100000002

第2章 童年

◆他是贵族门第的后裔,却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他是一个普通的人,却天赋极高,有过目不忘之能;他是一个幼童,却有超越常人的聪明才智。

◆童年的他,生活在神话般的天堂里。

◆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

第一节 圣人出世

初春时节,乍暖犹寒。

这是一个姗姗来迟的春天。

料峭的寒风不时带着哨音掠过太行山的黄土高坡,掠过襄垣城四周的残瓦败舍;透过飘忽的漫过天际的乌云,阳光惨淡清冷,勉强挤出一些白昼的迹象。

萧疏的田野,破落的村庄,官道两旁瑟瑟发抖的垂柳,以及无声无息缓缓流淌的史水河,构成了一幅凄婉的图画。

姬家沟的山坡上零乱地散落着树叶和野草,杂草探头探脑地从田埂上、沟凹中、河道边伸出茎叶。

史水河解冻了,水面上漂浮着枯草、树叶和青苔。河两岸栽满了桃树、杏树、梨树。正当节令的桃、杏、梨花偏不开放,那光秃秃的枝丫,似乎仍透出残冬的淫威。一片萧索中,唯有对面官印垴的破庙里,升起袅袅炊烟,给姬家沟这个小山村带来些许生气。

山村的夜,异常恬静神秘。空气新鲜清凉,飘散着淡淡的、幽幽的草芽儿清香和农夫翻粪的苦涩味儿。院子北墙下的向阳处,一棵繁茂的桃树,由于受阳光的偏照,生出了少许的花苞,夜间更觉花香幽幽。偶尔一阵微风吹动,山坡上的树林里发出哗哗的响声,宛如有许多人在窃窃私语。

昭阳挺着个大肚子长吁短叹,很困倦。可是,在铺着虎皮褥子的土炕上却辗转反侧。土炕烧得很热,可她的心却十分冰凉。

唉!刚结婚时,那些日子是多么温馨啊!那时候,姬平的心里只有昭阳,他俩整天形影不离。早晨,姬平在后花园里舞枪练剑,到了晚上,他总是眉开眼笑,一双笑脸对昭阳笑个不停。

有一天晚上,昭阳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他们俩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看星星。姬平说:“人世间的每个人都有一颗命星,我是牛郎星,你是织女星。”

昭阳笑着说:“牛郎、织女被天河所隔,每年在七月七日才能见一次面,我们天天在一起,绝不是牛郎星、织女星。依我看,你每天练剑,你的命星一定是天狼星;我每天看书,我的命星肯定是文曲星。”

皓月当空,虫声唧唧,他俩遥望着明月星辰。这时,天穹上的文曲星忽然化作一团火焰,从万丈高空直泻而下,投向昭阳的怀中,吓得昭阳出了一身冷汗。

醒后,昭阳对姬平讲述了这个奇怪的梦。

姬平揉了揉眼睛,高兴地说:“这个梦好啊!你将来生下儿子,肯定是文曲星转世。”

昭阳心里好似喝了碗蜜水,那个甜啊!

昭阳心潮起伏,睡意全无。

回到姬家沟已经四个多月了,没有丈夫的一点音讯。她回到屋里,铺开被子,囫囵身躺了一会儿,又睡不着,心口还是憋闷得慌,最后拿了个凳子从屋子里走出来,放在门口的石阶上坐下,对着天上的星月出神……

甜蜜的回忆让昭阳心情凝重,她默默地望着天边黄黄的月牙儿,不知自己在想什么,该想什么,她实在不愿想那些伤心事,但又不由自主地总要去想。

唉!唉!真是生不逢时啊!一阵阵悲凉的感觉涌上心头……

她生在皇宫。母亲死后,父王把她视若掌上明珠;她和姬平成婚后,丈夫对她敬爱有佳。她是人中的龙凤,吃不愁,穿不愁,本该幸福地度过一生。

但是,自她懂事以来,人世间就没有一天安定过。各诸侯国,今天你攻我,明天我打你,战乱不息,不得一会儿清静。她讨厌这战乱的世道,她厌恶这打打杀杀的相互掠夺。可是,在王宫里,在丞相府,她耳朵里听到的都是相互谋杀、你攻我打,好不烦心。

她承认自己在人生的角逐场中是个弱者,一直想逃避,想躲让,但躲也躲不过,逃也无处逃。

有一次,姬平从上党回家后,高兴地说:“秦国派兵攻打赵国,被赵国大将廉颇打得大败而逃,总算出了口恶气。”

她天真地问姬平:“各诸侯国为什么要打仗?当王侯的人为什么要学得那么厉害,那么狠毒,那么贪得无厌?大家高高兴兴,彼此相让,互敬互爱,不是更好吗?”

姬平说:“我也想过平安宁静的生活,但贪得无厌的秦国,不让我们安宁,咱们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是啊,就说前年吧,秦王派武安君白起攻打韩国,并侵占了韩国的南阳(今河南修武以西),闹得太行山上也不得安宁。

昭阳独自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望着天上的月牙儿,看着对面的官印垴,听着北面山坡上的树叶沙沙发响,夜虫在唧唧歌唱。

她想得更天真:人间要天天过黑夜,天天这么宁静该多好!她竭力想借天上的月牙儿、云絮儿,远处的山影儿,近处的树影儿、墙影儿分散自己憋闷的心。

可是不成!望着望着,丈夫姬平的影子又浮现在眼前,他那关切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

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姬平从南阳战场回来,夕阳刚落西山,湖水映着空中的霞光,傍晚的时光特别美丽,他俩在湖边散步。

姬平忧心忡忡地感叹道:“唉!霞光无限好,只是日西沉。”

昭阳笑着说:“人们说,宰相肚里能容纳天下,你是韩国的宰相,胸怀定在湖水蓝天之上呀!”

姬平爽朗一声长笑,笑声直贯云霄,扭头对她说:“昭阳啊!你不懂,宰相的肚子再大,也容不下国破家亡啊!”

姬平接着说道:“你怀孕后,我一直在想,眼下战乱不息,你身怀有孕,行动不便,孩子也来得不是时候。前些天,母亲从老家派人来送信说,让你回姬家沟坐月子,在山沟里生孩子比较安全。起初我也犹豫不决,现在看来,母亲的想法是对的。姬家沟是姬氏家族的发祥地,姬家的祖坟、祠堂都在那里,那里的乡亲待人厚道,在老家坐月子,既能避免战乱之灾,又有母亲她老人家在你身边照顾,我觉得挺合适,不知你心里是否同意?”

昭阳虽然不愿离开丈夫,但觉得姬平说得在理,低头想了想说:“人常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昭阳一切听从你的安排。可有两点你要牢记,一是要注意身体,二是要抽空回老家看我。”

我的肚子越来越大,眼看就要生孩子啦,姬平还没有回来,唉!唉!夜深了,不想他啦,回去睡觉吧!

忽然,红光一闪,一颗流星从天空落下,落在了姬家庄园的窑洞前……

上党盆地南面的长平,战火连天,硝烟弥漫,北部襄垣的姬家沟却春意浓浓,十分宁静。

老夫人慧凤是个知书达理又善良的女人,每日清晨祭拜天神,每晚三炷香是她的必修课。

三月初一早晨,太阳还没有出山,东方天际边就映射出金闪闪的万道霞光,照得大地一片通红。老夫人在一群女眷的陪同下,乘坐鲜红的轿车从姬家庄园出来,迎着东方的朝霞,沿着史水河畔的官道,兴致勃勃地向东边的下良镇驰去。路旁山花怒放,万紫千红。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芳香,令人心旷神怡,清新出尘,有万念齐消的出世之感!

老夫人坐在轿车里,却无心观赏这春天里的美好风光。这些天来,她一直为儿媳坐月子担心。让昭阳从郑城回来坐月子是自己的主意,儿媳快要生孩子啦,可能就这一两天。她怎么也放心不下,生孩子是女人的鬼门关,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她会内疚一辈子啊!

前些天,儿媳说起怀孕时做的怪梦,她心里直犯嘀咕,难道这孩子真是文曲星下凡投胎吗?她决定去庙里烧香祈祷。

轿车走到下良的文昌塔,老夫人走进塔内的文昌圣像前,摆上祭品,跪下祈祷一番,随手又摇了一签,仔细看时,上面写着:“福从天降”四个大字,她心里不觉一动。心想,今天这签的确非常吉利,也许是上天预示,儿媳定生个男孩,难道真的是文曲星下凡……

唉!不管生男生女,只要母子平安就谢天谢地啦!

回家的路上,老夫人坐在轿车里,还反复想着“福从天降”,好吉利的卦签呀!

金红的太阳高挂当空。

三月初一这天,日当正午,阳光斜射在对面的官印垴上,影子折射在姬家庄园窑洞里的土炕上,好似一颗官印,婴儿头枕官印,脚踏龙山,呱呱坠地,谋圣在这战乱的年代来到人间……

昭阳平安地生了个男婴,孩子出生时,室内呈现出一片红光,照得阴暗的窑洞里红光满地,闪闪发亮。

老夫人十分惊奇,一直守在儿媳的身边。看到昭阳母子平安,她高兴得满眼尽是泪花,悬在半空的心总算落到实处。“福从天降”的吉利卦签,窑洞里呈现的红光,一直在她的眼前浮现……

昭阳面带笑容,目不转睛地看着儿子,红红的脸蛋胖乎乎的,刚出生眼睛就瞪得大大的,小嘴不停地吮动着。昭阳心里觉得甜丝丝的,但眼里却含着泪花。心想:儿子出生了,儿子的父亲却忙于国事,一直没有回来。

老夫人高兴地让管家姬生财赏赐大家,姬氏家族的上百口人都得了赏钱。姬家的总管、账房先生、童仆佣人都有赏钱,还赏了新衣服,担任护卫的几十个家丁也得到了赏钱,身上还挂着红绸。

第三天是孩子“洗澡”的日子。

上午,管家姬生财把接生婆请到家里。窑洞里的墙上挂起“女娲娘娘”的画像,供桌上摆了五盘清真素菜和五个花馍,接生婆在“女娲娘娘”的供桌前烧香跪拜后,便讨要铜盆、红布及麻、麦、谷、豆、黍、葱、姜、蒜、鸡蛋、花生、红枣、栗子等。然后,把熬好的槐条、艾叶水倒在洗盆内,旁边置清水一碗,水盆周围放置五个铜盘。这时,孩子的亲人齐集炕边,接生婆把孩子抱起,请众人添盘。

奶奶添了清水,接生婆说:“聪明伶俐长流水。”

母亲添了红枣,接生婆说:“枣儿栗子,连生贵子。”

于是亲人一一添盘,接生婆一一说着吉祥话……

亲人们听一句,心里就多一层欢喜,仿佛看到孩子长大了,读书了,做官了。

添完盘后,接生婆用手把铜盆里的水搅和得不冷不热,边搅边说:“一搅二搅连着搅,哥哥领着弟弟跑。”

说得亲人们心里甜甜蜜蜜,仿佛真是带着弟弟来回奔跑呢!

这时,接生婆打开小被子,把孩子顺着往盆里放,用手撩水给孩子洗澡,孩子哭啦,亲人笑啦。哭叫“响盆”,笑是好兆头,在孩子响亮的哭声中,亲人们笑着为孩子祝福。接生婆用手洗着孩子,嘴里还不停地说道:“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肩,天天站在王身边;洗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

洗完后,用艾球炙过孩子脑顶门面,脐带处敷上烧过的明矾艾叶,再把孩子包入小被中,拿葱往身上打三下,边打边说:“一打聪明伶俐,二打长命百岁,三打富贵有福气。”

然后把打过的葱扔到屋顶。

最后,接生婆把“女娲娘娘”的画像放在当院一烧,祷告道:“女娲娘娘本姓姬,孩子大人交给你,多送儿,少送女,家里不缺你的米,再送儿子再谢你。”

满月这天,老夫人让管家杀了几只大公鸡,还宰了三口猪、十只羊,把全村人都请来,又蒸馍馍又炒盘,热热闹闹庆祝了一番。

这天,亲朋好友都带着礼物前来祝贺,孩子的姥姥家抬着食盒(昭阳是王侯之家,由老夫人的娘家人顶替),里面装有面食、鸡蛋等食品,还有姥姥家给外甥做的老虎帽、肚兜、衣服等。衣、帽和肚兜上都绣着天宫赐福、吉祥如意的图案。

剃头,将孩子的头发、眉毛、胎毛全部剃光,装入红布缝的口袋里,缝在孩子的帽上。

戴帽,孩子的舅舅头顶着新做的“儿童帽”走进产房,将帽子戴在小孩的头上,意为“天降百福”。

孩子出生后一百天,老夫人在天地神龛前摆放祭品,焚香跪拜,并把一串珍珠项链戴在孩子的脖颈上,祝福孩子“长命百岁”。

孩子一周岁要抓周,也称“试儿”。这天,老夫人在炕上摆放了玩具、瓜果、竹简等,把穿戴一新的孙儿抱到炕上玩耍,孩子伸出小手抓了一卷竹简,看个不停。

村里人看到孩子抓到了竹简,高兴地说:“这孩子果然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啊,现在就要看书哩!”

老夫人心里乐开了花。

昭阳也很高兴,看着儿子却思念着丈夫姬平。

姬氏族人,都沉浸在喜庆欢乐中……

第二节 神童造秤

史水河的流水,急湍地奔淌着。

寒食节这天早晨,史水河蒸发出来的湿气积蓄成浓浓的雾,从河谷里蔓延、升腾、移动。晨雾越过金牛山,翻过官印垴,继续向东面下良镇的河沟铺天盖地蔓延着。大地被大雾笼罩着,好似披上了一层轻纱。

午夜,一轮明月高挂当空。

没有风,没有虫鸣,只有“嗒嗒”的马蹄声踏碎了这个宁静的小山村。

韩国丞相姬平,带着几十名随从,趁夜深人静之际回到了姬家沟。

当他走进客厅,看到母亲那慈祥的面孔后,心里一阵酸痛,好似受了委屈的孩子,双膝跪倒,偎依在母亲的怀中,两眼含着泪花,说道:“娘啊!儿子总算回来啦。”

老夫人心里一阵难过,双手扶起姬平说道:“在这战乱的年代,回来一趟不容易啊!快起来说话,你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啦,身为韩国丞相,还要哭鼻子,让人看见笑话。一年多来,你没有回家,娘心里明白,你身为韩国的丞相,难啊!前年,你妻子昭阳回来坐月子,秦国派兵攻占了野王,接着又在长平开战,眼看上党要被秦国占领,我们韩国的子民心中不服啊!”

姬平叹了口气,说:“秦国派兵攻占了野王后,韩国的上党与本国路断,镇守上党的冯亭将军不愿投降秦国,把上党的十七座城池都献给了赵国的赵孝成王。秦王一怒之下,派王龁攻赵,赵大将廉颇知道秦军士气正旺,便严垒相峙,准备让秦军疲惫时伺机再战。赵孝成王却听信谗言,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把廉颇调回邯郸,让纸上谈兵的赵括率兵和秦国交战。秦国即刻命他的常胜将军白起代替王龁,率军迎战赵括。赵军出击时,被白起将人马截为二段,赵括战死,韩军和赵军将士在外无救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向秦兵投降。残暴的白起,在一夜之间就坑杀韩赵的降卒四十多万,太残忍了!眼看秦国和赵国之间还要有场恶战,儿子连夜赶回,一来明天是清明节,要给祖宗上坟,也想顺便把您和昭阳都接到郑城,不知母亲意下如何?”

老夫人想了想,说:“你是韩国的丞相,必须回到郑城(河南新郑),昭阳是韩国的公主,可以和你一起回去。孩子刚过周岁,带着他路上也不太方便,还是留在我身边比较合适,即便秦兵进攻上党,战场也到不了咱们姬家沟这个小山庄。”

姬平了解母亲的秉性,她不光才高八斗,而且遇事总有自己的主见。看到母亲语气坚定,说得也有道理,他没有再说话,默默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姬平换了衣衫,早早地去了南山垴。

南山垴是姬家的祖坟,在下良镇南边的一个山冈上,山形像一个高大的巨人模样,头枕韩王山,脚踏史水河,面对龙山寨,俯视下良镇。

南山垴又像一条巨龙,盘卧在大山脚下的青山绿水之中,往南延伸几十里,是炎帝兴农耕、尝百草的栖息地,人称“五谷神岭”。山坡上到处是松、柏、榆、槐、山桃、野杏;各类野花布满山冈,野猪、山羊、狐狸、豺狼时常出没,山鸡、野兔随处可见,这里山清水秀,实乃一处风光秀丽的风水宝地。

坟祭后,姬平站在祖坟的山头上,看着爷爷墓堆上粗壮高大的柳树,一会儿回想着爷爷战死疆场的英雄形象,一会儿回忆着父亲为韩国的富强劳累一生,生病后骨瘦如柴、弱不禁风的模样,心中不觉一阵凄凉……

吃过晚饭,姬平向母亲话别,要连夜赶回郑城。

姬平搀扶着母亲,一起向昭阳和儿子住的窑洞走去。

昭阳已穿好衣服收拾好行装,坐在炕上流泪,身边站着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女子,长发披肩,丹眉凤眼,脸蛋白里透红。乍一看去,和昭阳年少时一模一样。姬平心想,母亲果然慧眼识人,找个奶娘都要细心挑选一番,心中一阵感动。

再看儿子睡在炕上,摇摆着两只小手,身体不停地翻动。

姬平怀着无限爱意,看着白白胖胖的儿子,踌躇了一阵子,转身走到炕前,俯身抱起了儿子。这孩子粉扑扑的脸儿,小嘴儿不停地吸吮着,让人觉得十分可爱。

襁褓中的儿子朝着姬平“咿咿呀呀”地啍唱着,一只眼睛闭着,另一只眼睛透出了一道缝儿。

看到儿子这副样子,姬平的心中不由高兴起来,笑了笑,对不懂事的孩子喃喃自语道:“唉!在你父亲跟前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刚满周岁就学得这么精明?嗯,倒真不能小看你啊!”

姬平仔细地打量着儿子,不时地摸摸他的小脸儿,又闻闻他脸上的奶香,还嘬着嘴唇亲吻着他。忽然,他有了新发现,笑着对妻子昭阳说:“昭阳啊!咱这儿子可显有异相呢,你瞧他的一双耳垂子多大呀。古书上说:两耳垂肩可是王者之相呢。”

昭阳笑了笑,没有吭声。

姬平知道,母亲博学多才,人称她是相面的女才人。他看了看母亲,老夫人只笑不答,叹了口气,又轻轻地摇了摇头。

站在一旁的奶娘却插话道:“可不是嘛,人常说,龙生龙,凤生凤,丞相的儿子,将来肯定是大官哩!”

姬平对奶娘的话不屑一顾,把目光转向妻子,只见昭阳背靠着棉被,长长的秀发散落肩头,愁容满面。

看到妻子心里难过的样子,姬平的心里一阵心酸,低头又看儿子。孩子好似睡着了一般,一动不动地在炕上十分平静,神态安详。

姬平忧心忡忡地对儿子小声说:“儿啊!你来得实在不是时候,父亲和母亲不能在这里照顾你啊!”

老夫人瞅了姬平一眼,坦然地说:“别那么伤感了,你们要走啦,快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姬平随口说道:“回来的路上,我已想好了,我生在中原郑城,叫‘姬平’,我的儿子生在太行山的森林里,就叫‘姬森’吧!”

姬森还在甜蜜的睡梦里,安详地睡着。

姬平和昭阳回头看了看刚满周岁的儿子,眼里含着泪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连夜赶回了韩国郑城。

姬平和昭阳走后,老夫人对孙儿姬森更加关心,她担心奶娘和佣人照顾不好孙儿,就让奶娘和姬森搬到她的窑洞里和她住在一起。她把孙儿当成宝贝疙瘩。冬天怕冷着,夏天怕热着;起床、穿衣、睡觉都亲自打理,把孙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吃饭、喝水、休息都安排得合时合晌;衣服、鞋帽、小被、褥子,让佣人洗刷得干干净净;走路扶着,出门抱着,只怕姬森受到伤害,从来也没有骂过孙儿一声。

奶娘虽然年轻,对姬森却特别疼爱,从山上摘回的山桃、野杏,回来洗净后,第一个给姬森吃;喂饭、喂菜定要自己先尝尝才喂孩子。有一次,带着姬森在院子里玩,趴在地上让姬森当马骑,姬森用小手拍打着奶娘的头,嘴里呼叫着“哒!哒!哒!”的吆喝声,老夫人站在一旁,嘴里发出低低的笑声。

老夫人赵慧凤原本是韩国出了名的才女,从小出生在官宦人家,童年时饱读诗书,才华出众。七岁时曾女扮男装到临淄的稷下学宫求学,并成为墨家派首领“巨子”的高徒。就连法家派的慎到大师也很赞赏她的才华和学问。老夫人回乡后,一面苦读易经,一面观天察地,研究、演绎周文王的八卦,用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字代替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作为万物生长的根源;把世上千变万化的事物,列为阴阳范畴;把刚柔相克变为看人说事的标准。

如今,奶奶赵慧凤成了姬森的第一个老师。

老夫人本是知识渊博的才女,她把孙儿姬森视若掌上明珠,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知识才华,都浇灌在孙儿身上,对孙儿爱而不宠,教而不惯。

从姬森牙牙学语始,老夫人就给他讲故事,述历史,观星象,话家史,读书识字念经文。姬家庄园的祠堂里有姬森的身影,南山垴的祖坟地有姬森的脚印,龙山寨下的天子庙有姬森明亮的眼神,下良的天赐院有姬森开心的笑容。

姬森从懂事以来,每到夏天夜晚,奶奶都要带着他观看天上的星星。奶奶知道得太多、太多,每颗明亮的星,她都能说出方位和名称,她能根据星光的明暗、方位的变化预测到天气的阴晴和五谷的收成……在奶奶的熏陶下,幼年的姬森不光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还学到了不少夜观星象、看人相面、预测吉凶的天文知识。

姬森从小聪明过人,记忆超群,他读书过目不忘,记事叙述形象逼真,奶奶为此震惊,村里人都称赞姬森是神童。

姬森在奶奶的呵护和培育下茁壮成长……

树叶绿了,树叶青了,树叶黄了,树叶落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过了七年。

七岁的姬森虽是顽童,但长得眉清目秀、面白唇红,站在那里,玉树临风,特别是那一对双眼皮大眼睛,明亮有神,腮边的两个小酒窝映衬着白净的面孔,真实偏偏俊美少年。

三月初三早晨,清冷的太阳从东方那道厚重的乌云里跳了出来。顿时,一条条橙红、浅粉的云霞也渐渐地亮丽起来。丝丝缕缕的霞光为靠近地平线的那片乌云镀上了一层金环。

鸡啼高亢,炊烟四起,村里到处响起开门的哐当声、辘轳的吱呀声、吆喝牲畜的咒骂声,在晨光的催促下,人们忙碌着,想尽快地干完农活到下良镇赶集。

下良镇是襄垣北部的一个大村,从赵襄子在这里筑城后,下良镇比以往更加热闹,成了十亭一乡的人员聚集处,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这三个集日,人们都要聚集到这里交换物件。

吃过早饭,村里人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相跟着去了下良镇。

七岁的姬森也跟着奶奶去下良镇赶集。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摊位鳞次栉比,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赶集的人们以物换物,全靠手提、眼估,由于交换不公而发生吵架的比比皆是。姬森站在天星阁的台阶上观看买卖人吵架。

一个奴隶模样的中年人,指着肉铺老板的鼻子骂道:“我背了一袋小米,只能换你碗大一块猪肉,刚才那人的小米没有我多,你割了盆大一块,你也太欺负人啦!”

肉店老板说:“他的米比你的多,割的肉也就比你大,又没有个衡量的标准,多和少就凭我嘴说哩!”随后便破口大骂,还把那块猪肉扔到中年奴隶的脸上。

姬森看到这里,心想,要是能制造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公平交换物件的器具该多好啊!

回家的路上,姬森看到路边一个农夫在井口边竖着一个有凹槽的木桩,木桩凹槽里放一根横木,顶端系着木桶,末端捆着石块,压动石块,忽起忽落从井中提水,他一边看着,一边盘算着、琢磨着……

姬森对奶奶说了自己的想法,老夫人听后很惊讶,她听说陶朱公范蠡,在楚国制做了量器——木衡,韩国还没有这种器具。心想这孩子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心智,了不起呀!

老夫人觉得不能伤害孙儿的自尊心,要鼓励他多动脑筋,于是笑了笑,说:“好啊,这就看我孙儿的本事啦。”

宁静的夜晚,瓦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白云。

姬森躺在奶奶的怀中,眼望着天上的群星,心里却想着如何公平交易的事情。他用手指着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嘴里念叨着:“南斗星、北斗星;天上银河主公平;南斗九星主人生;北斗七星主鬼魂……”

念着念着,姬森蒙蒙进入梦乡。

睡梦中,他看到一位白发老翁驾着白鹤来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一幅图画,画上有一条长长银河,银河的一头悬挂着弯弯的月牙,银河的另一头吊着一头黄色的金牛,银河水面上排着一行行闪闪发光的星星……

老翁看了看姬森,笑了笑,随口吟道:

长长银河当秤杆,月亮弯弯做秤钩。

金牛垂吊做秤砣,南斗北斗定量星。

百姓手提豪系绳,文曲造秤传世人。

姬森眼睛看着那幅图画,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念着念着,老翁忽然离去……

奶奶以为姬森在说梦话,轻轻地拍了他一下说:“孙儿,夜深了,我们回去睡觉吧!”

姬森好似还在梦中,他轻轻地摇了摇头,又轻轻地点了点头。

梦醒之后,姬森忽然明白了什么……

这天晚上,姬森睡在炕上,反复琢磨着那幅图画,忽然眼睛一亮,啊——公平秤:银河长长做秤杆,月牙弯弯做秤钩,金牛垂吊做秤砣,星星十六做计量……

第二天,姬森找了根木棍,做好了秤样。他将南斗九星和北斗七星组合起来作为计量,十六两为一斤(表明公平是衡量人们的生死标准,你若欺诈,便要折寿)。秤样做好后,他让管家姬生财找匠人照样制作。

七岁幼童,造出了韩国第一件衡量器——秤。

姬森造秤的故事传开了,丞相姬平把这件事奏报给韩桓惠王。韩桓惠王看了秤样,又详细问了孩子造秤的过程,十分赞赏姬森的聪明才智,并下令在韩国推广他发明的这种衡器。秦始皇平定六国后,统一度量衡,仍以韩国制造的秤作为计量标准,并在全国推广,这种秤一直沿用了几千年。

韩桓惠王让丞相姬平把儿子姬森带回韩国郑城,并特别召见了他,称赞姬森小小年纪胸怀大志,将来必成大器,并赏赐他彩锦十匹、牛羊百头,让其跟随父亲在郑城历练,将来报效韩国。

童年的姬森,像一颗灿烂的明珠,闪闪发光……

第三节 淮阳学礼

中原春色无限好,轩窗尽处悦神童。

姬森七岁那年,父亲把他接到了郑城(今河南新郑)。

郑城,地处中原,天空高远,早晨的红霞映得地面广阔平坦,远处有几声鸡鸣,炊烟在地平线上袅袅升起。只可惜,在清晨的催促下,却听不到姬家沟农妇起早的劈柴声,以及农夫赶着牛儿下地的吆喝声。

郑城,原是郑国的故都。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二年),韩国灭掉郑国后,把韩国的国都从阳翟迁到了郑城。韩哀侯灭掉郑国后,经济实力大增。韩国三代君侯(韩哀侯、韩庄侯、韩昭侯)舍得花钱投资城邑建设,历经三十多年,把国都郑城建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城邑。

郑城,城邑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

内城中间是王城,王城是君侯和后妃的住地。这里有三座宫殿:一座称君侯殿,是君侯召集群臣议事的地方;一座称仁德殿,是君侯的书房、客厅和吃饭休息的场所;一座称尊礼殿,是君侯接待外国使臣和举行大型礼仪活动的场所。

王城周围由纵横交错的街道分割而成,是相国、上卿、将军、豪门贵族及文武官员的住地。街道两边的商店和作坊鳞次栉比,非常繁华。为了交易方便,城中还有两个大市场,一为东市,一为西市,每天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更有那穿城而过的河流直达东西,白天黑夜,船帆不断,穿梭往来,接连往返。齐国的鱼虾,赵国的煤、铁,秦国的木材,楚国的丝绸,各国的物资都可进入韩国的市场。

内城的城墙坚固,护城河河宽水深,易守难攻。

至于外城,另有一番繁华热闹的景象。

外城的东、南、西、北共有八道城门,每道城门均有将士护卫守城。城墙内的空旷地带,是一处处自由集市,小商小贩,摆摊设点,庶民百姓,有买有卖。各行各业的手艺人,肩挑、背驮的苦力汉,加上跑江湖、走单帮的商贾,摆卦摊、抽签算命的占卜先生,各类人物应有尽有。集市上的客商如潮水般涌来涌去,街道上的行人有走路的、骑马骑驴的,也有坐车坐轿的,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繁华的商贾贸易,更显示了韩国国都郑城的繁华热闹景象。

姬森来到郑城时,弟弟姬浩已经五岁。

姬森虽然比姬浩大两岁,长得却像女孩子一般清秀,黑白分明的一双眸子,更是集“灵性”与“秀美”于一体。父亲看他体态柔弱,便对他说:“你应当学武练剑,增强体质,长大后才能拼杀疆场,报效国家。”

姬森瞪着一双乌黑的眼睛,想了想点头道:“我一定要好好地练武,将来也像父亲那样拼杀疆场。”

从此,他跟着父亲专心练习武功。

过了不久,姬平发现他专心练武,心里又产生了忧虑……

一天早晨,姬森练剑回来,姬平问他:“君子之勇与士人之勇,大勇与小勇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呢?”

姬森站在那里没有回答,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姬平一字一句地说:“勇于仁、勇于义、勇于礼、勇于智。”

姬森缓缓抬头,问道:“父亲,此话是什么意思?”

姬平用圣人的名言教导儿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真君子不会为了求生而做有害于仁德的事情,而是会舍身去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能做到杀身以成仁,便是君子之勇。反之,好勇而不仁,就是小人之勇。”

姬森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姬平接着说:“见义不为,无勇也。见义不为,那就不算是君子之勇。君子要以义为上,以国为上。有权势的勇而无义必然作乱,没有权势的勇而无义,必然沦为盗贼。君子无所争,争而有礼,争而有节制,勇而有礼貌。把信义作为本质,把报国作为志向,这才是大勇也!”

姬森马上领会了父亲的意思,父亲这是在暗示自己重练武功而轻视学文吧!

姬森虽然只有七岁,但他的思辨能力极强,他不无疑惑地问父亲道:“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鞣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有些东西天赋异秉,还需要经过学习的过程吗?”

姬平笑了笑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再把箭头磨得更加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远更深吗?”

父亲的一番点拨让童年的姬森好似在黑暗中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姬森懂了,武功再强也只能战胜弱者;武功再高,也是匹夫之勇;只有文武双全,才能力敌万人;具备文韬武略,长大后才能更好地报效国家。

姬森跪在父亲跟前说:“儿子一定刻苦练武,认真读书,成为文武全才,继承父业,报效韩国。”

姬平点头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勤奋学习各种知识,你应该能够成为栋梁之才。”

从此,姬森学文练武,勤奋用功。雄鸡刚叫,他就提剑在院中腾跃;待东方欲晓,他和弟第姬浩相对而坐,读书写字;夜幕降临,三星移挪,兄弟俩挑灯苦读,从不懈怠。

姬森天资聪颖,又过目不忘。小小年纪,就对老子的《道德经》和孔子的《论语》熟背如流。姬森的勤奋精神和聪明才智,着实让姬平惊叹。

姬平经常对两个儿子讲,韩国的君王对咱们姬家有再造之恩。因此,姬家子孙长大后一定要效忠韩国,为韩国奋斗终生。

姬森牢记父亲的教诲:少年不努力,以后要后悔。长大后要报效国家,从小就必须刻苦学习。要学到真才实学,要学到治国安邦的本领,才能报效国家。

有一天,姬森和一群小伙伴在王城的城墙上玩耍,他爬在城墙的垛口中,眺望着王城里的练兵场:一队队官兵正在场地上紧张操练,韩桓惠王也端坐在南边的点将台上。

足有一个多时辰,他站在那里纹丝不动,阳光在他英俊的脸上镀上一层红艳,身上的汗水湿透了衣襟,他仍然站在那里,回忆着父亲说的话:“姬家子孙要立志报效韩国。”

姬森脑海里在翻来覆去地想着孟子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眼望韩桓惠王的威严,目睹操练的士兵,回忆着父亲的教诲,叨念着孔子的名言……

这一切,让姬森热血沸腾,心绪难平。

他站在那里,像是什么都看到了,又像是什么都没有看,他的眼睛如同那晴朗的天空,澄明而又深邃。

姬森从小在太行山的沟凹里长大,从姬家沟的山庄窝铺,来到国都郑城,生活在文卿武将、达官贵人的圈子中,接受着官宦家庭的熏陶和教育,他逐渐认识到:长大后要立志报国,最好的方法是进入仕途;要进入仕途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读书。

常言道:“历练给人经验,读书给人知识。”

看着、想着,姬森从杂乱的思绪中解脱出来,要报效国家只有求学。童年的姬森告诫自己:我要学到治国安邦的本领,为理想的大厦夯就坚实的基础。

太阳还没有出山,在相府宁静的花园里,姬森便跟随父亲练武学剑;夜幕降临,姬森和弟弟姬浩便挑灯夜读,从不间断。

相府私塾中的教书先生夸赞姬森是神童,他从不因先生的夸赞而骄傲。

一个初春早晨,母亲昭阳将儿子姬森和姬浩兄弟俩叫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儿啊,今天你兄弟二人就要到郑城的王家学府读书了,从今以后,切不可随着性子嬉闹玩耍,在学府里要与同学们谦让恭敬,不可任性造次。读书人更要知礼,要有忠孝之心。你俩虽然聪明,但更要虚心,要知道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只有勤奋,才能上进,只有学好本领,方能报效韩国,一定要牢记勤能补拙,事业的成败都在一个‘勤’字。”

八岁的姬森和六岁的姬浩,离开相府一起走进韩国郑城的王家学府求学。

王家学府是姬开地当丞相时创建的学府,也是韩国最好的学府,到了这里就如同到了知识的海洋。诸子百家,儒、墨、道、法、阴阳、纵横、杂、农等九流十家的才子汇集于此。读书诸生清晨入学,日暮归家,如遇暑热严寒,准许学生宿居学府。

姬森、姬浩兄弟二人在这里如饥似渴地苦读着,不知疲倦地遨游着。

渐渐地,姬森发现,学府里的教学者,虽然才高八斗,读书万卷,却大多心胸狭窄,互相看不起。有时看到别人背黑锅,即便不是幸灾乐祸,也是明哲保身,很少有仗义执言的;见到有权势的人,即使不是阿谀奉承,吹拍逢迎,也总想套个近乎……

学府里的同学多是骄横的贵族子弟,大都不学无术,而姬森却牢记着母亲的话,事业的成败在一个“勤”字。他贪婪地学习各类知识,勤奋地苦读各种书籍。

有一天,姬森正在读书,忽然听得几个同学在议论“长平之战”。一位高个子同学站在凳子上说:“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王命武安君白起举全国之兵进攻原属韩国的上党,赵国派纸上谈兵的年轻将军赵括率军迎战秦军。被秦国的军队打得大败,赵军和冯亭率领的韩军被秦军截为数段,分割包围,断粮四十多天,韩、赵军队的将士饥饿至极,在前无救兵、后无粮草的情况下只得投降。残暴的秦将白起,把投降的四十多万将士,在一夜间全部坑杀,真是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惨不忍睹啊!”

另一个小个子同学站起来说:“秦国人生长于岐山脚下,就和野人一般,他们根本不懂礼仪,不懂仁慈。我们韩国是礼仪之乡,应当用仁、义、礼、智、信去教化秦国这些恶人。”

姬森听到这里,便走过来,问道:“仁、义、礼、智、信,真的能够教化恶人吗?”

这几位同学都觉得奇怪:姬森虽是丞相的公子,却很少关心国家大事,平日里只是埋头读书,今天怎么有这么高的兴致,询问这打仗之事?当下也不深究,只是有问必答。大谈秦国的残暴,大讲崇尚“礼乐”“仁义”,行“忠恕”“中庸”之道的儒家理论。

崇尚“礼乐”“仁义”真能教化恶人吗?真能除暴安民吗?姬森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疑问……

晚上回到家里,姬森问父亲:“崇尚礼乐、仁义就能成为圣人,真能教化恶人吗?”

这种奇怪的提问,让父亲一时回答不上。

姬平想了想说:“礼乐涵义很广。礼,即典章制度,一个国家必须要用完善的典章制度,来管理和教化臣民。”

姬森问:“我要学习礼乐典章可以吗?”

父亲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学什么,要看自己的爱好和国家的需要。当今天下,不顾礼仪的权力之争,不知廉耻的政治野心,道德的沦丧与礼乐的崩溃,似一张无形的魔网,正逐步笼罩这个世界,以周礼治国,谈何容易!”

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给姬森未来的人生,带来多种疑问!

十岁那年,姬森在家童姬康的陪同下,赴淮阳学礼。

课堂上传来了乐声:钟、鼓、磬三种乐器,齐声奏响,发出了阵阵的乐曲之声。

礼乐先生站在课桌前,彬彬有礼地说:“周礼规定,大夫和士只能用鼓,天子、诸侯才可用金。乐舞更有礼制,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

佩剑也有规定:“上士佩剑,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中士佩剑,身长四其茎长,重七锊;下士佩剑,身长三其茎长,重五锊。军中之剑……”

礼乐先生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姬森和身边的同学在下边悄悄地议论着。

先生看到姬森不认真听讲,非常生气,便让姬森和那位同学站起来,痛斥道:“礼仪规定乃治国根本,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各种礼仪的规定,就会尊卑不分,如此重要的规章,你俩却不认真听讲,将来如何能治理臣民,报效国家呢?”

随后,先生又大声地说:“同学们,我们学习礼乐典章,就是要提倡孔孟之道,使天下臣民知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让天下之人不可放逸怠惰。”

姬森站在那里,默默地沉思着:这些礼乐典章能富国强民吗?真能教化恶人吗?

没有多久,繁琐的礼乐、复杂的典章,让姬森感到厌烦。

淮阳学府里,有一位和姬森很要好的同学,也是韩国人,姬森问他道:“礼乐先生讲的这些学说,真能富国强民吗?”

那位同学觉得姬森说得很可笑,便对姬森说:“你父亲是韩国的丞相,各诸侯国都在效仿秦国的商鞅,变法强国,你既有报效囯家的想法,为什么不学法家的理论,却来这里学习礼乐典章呢?”

姬森反问道:“那你为啥不在郑城求学,也来淮阳学礼呢?”

那位同学说:“我家里穷得要命,想学习典章制度和礼乐知识,以后也能养家糊口呀!”

姬森叹了口气说:“原来,我以为学好礼乐典章可以教化恶人、富国强民,现在看来,这种想法很不现实。”

那位同学说:“韩国的韩非是荀子的学生,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学者,以你的才智,拜他为师你肯定会学到治国安邦的本领。”

淮阳学礼不到半年,姬森便返回了郑城,决心拜韩非为师,学习治国安邦的本领。

童年的姬森,滋生了治国安邦的大志……

第四节 拜师韩非

时势造英雄,读书育才人。

战国后期,社会变得更加动荡不安,各诸侯国之间征伐兼并持续不断。面对这纷乱的社会现实,士人中的明慧敏捷者,孜孜以求匡救时弊,解民于倒悬之中。他们研究历史,研究现实,研究文化典籍,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各家的学说脱颖而出。他们在社会上,人格相对独立,较少政治羁绊,所以能自由自在地发挥自己所学,传授自己的学说。

韩国是礼仪之乡,贵族出身的韩非,就是被士人街谈巷议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法家和文学家。

韩非天生口吃,虽不善言谈,却擅长写作。他和李斯一样,都是儒家大师荀子的学生,但李斯却自认为才学比不上韩非。

韩非看到韩国越来越衰弱,就多次上书劝谏韩王变法强国,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于是韩非作了《孤愤》《五蠹》《说林》《说难》等著作,阐明君王为政治国之道和变法强国的论述。

姬森回到郑城后,决心拜韩非为师,学习强国富民的道理。

父亲姬平并不知道姬森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远大的想法,他批评姬森说:“你年龄还很小,绝不能东山看见西山高,学什么也没有恒心。这样下去,将来难当大事啊!”

姬森本想和父亲说明自己的想法,但父亲忙于政务,无暇过问。

这年冬天,郑城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场鹅毛般的大雪。这座韩国的都城银装素裹。那些拥挤的房舍、繁华的街道都因为这场大雪减少了许多生气。

清晨,相府中没有一点杂音,外面的雪下得很大,屋内能听到雪片落地的沙沙声,北风呼啸着带着强劲的哨音从窗户的缝隙中吹了进来。

姬森躺在温热的床上,翻来覆去地想:“怎样才能拜韩非为师呢?让父亲去说吧,不合适,丞相为儿子拜师,韩非会怎么想呢?表面上热热情情,满口答应。心里呢?官宦子弟,不学无术,玩物丧志,怎能收这样的学生呢?要拜师求学,就要诚心诚意,志坚如铁,我要自己亲自登门去恳求人家。还必须瞒着父亲,不能让韩非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丞相。对,就这么办,明天起早就去……”

北风呼啸的哨音将姬森从梦中惊醒,一睁眼,看见窗户上透进了白光,他以为自己起迟了,急忙穿好衣服下床。开门一看,院里静悄悄的。往日,父亲起得最早,每天起床后都要坐在屋里看竹简,想政务,现在天还没亮,父亲房间的灯光也没有亮,刚才看到的白光,原来是雪光从窗户上映衬进来的亮光。

外面的雪铺天盖地地下着,姬森回到屋里,打着哈气,脸色也阴沉得像屋外的天空。他有些急躁不安,雪下得太大,去还是不去呢?这几天,他心里很乱。从淮阳学宫回来后,父亲一直不高兴,几次批评他学习不专心,做事没恒心……

他决心自己去找韩非,一刻也不能耽误!

姬森穿好棉衣,披上斗篷,冒着鹅毛大雪,悄然无声地走出相府,独自一人朝着韩非的宅院走去。

韩非的宅院,坐落在内城西门外的一块开阔地上。东面是内城的护城河,西面有一个湖泊,宅院周围苍松挺拔,古柏森森。

从相府到韩非的宅院,并不十分遥远。夜幕还笼罩着大地,姬森已走到韩非宅院的大门前。

大门外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只有漫天大雪在空中飞舞。宅院大门两边,两只巨大的石狮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更显得这座宅院雄壮威武。

高大的门楼,重叠的斗拱,中梁装饰好似黄金一样闪闪发光,上面绘着五彩花朵,门楼上方中间悬挂着“韩宅”两个斗大的金字,闪闪发亮。大门上钉着纵横七道铜钉,门边挂着两个巨大的红灯笼,大门紧紧地关闭着。

姬森站在两只雄狮的中间,一阵寒风吹来,浑身打了个寒战。他紧了紧斗篷,哆哆嗦嗦地站在这里等待着。

天明了,雪还是下个不停。

韩府守门的老仆人开门后,看到门前的雪地里站着一个孩子,冻得直打哆嗦。

老人怜惜地问:“孩子,一大早站在雪地里等人吗?”

姬森迈步走上台阶,很有礼貌地说:“老人家,我叫姬森,是来韩府拜师求学的,我想拜见韩非老师。”

老人在韩非宅院守门多年,见过不少王侯贵族和公子才人,从未见过年幼的儿童向主人拜师求学,心里犹豫着。

姬森瞪着明亮的眼睛恳求道:“老人家,我是诚心来拜师的,求求您带我进去吧!”

老仆人心里一阵感动。哎!看孩子冻得,带他见见主人吧!

他了解主人的习惯,每天鸡鸣起床后不出家门,就到书房里伏案写书。韩非虽然说话口吃,但写书著作从未间断。

老仆人领着姬森进入宅院。跨过大门,便是二门,二门之后,有个照壁,转过照壁就到了前殿。前殿巍峨高大,四面屋檐卷向天空。进入殿内,迎面墙壁上悬着一块青色大匾,匾上写着“忠君殿”三个大字,大字用黄金镶嵌。匾下的正殿里放着一个雕龙绘凤的红木案桌,桌上摆着一个大鼎,两边放着四把檀木椅子。

从正殿中门穿过进了院落,院里正房两边建有厢房,正房墙头上悬一匾,匾额上书“玉书房”三个大字,显然这是韩非的书房。

走进院内,天已大亮,玉书房内还闪着灯光。老仆人用手指轻轻地敲了两下玉书房的大门,说:“公子,有位孩童要登门拜访,老奴已将他带来了。”

书房内,中年男子不太高兴,口吃地说:“如……如此大雪,天……天还没亮,一个孩子有……有啥紧事哩?让……让他改天再来吧!”

老人看了看后边的孩子,说:“主人让你改天再来呢!”

姬森眨了眨小眼,央求着说:“麻烦老伯再求求先生吧!”

老人看到姬森可怜的样子,又敲门对韩非说:“外面下着大雪,天气冷得很,先生就见见他吧!”

韩非有点不太高兴,说:“那……那就让他进……进书房等着吧!”

老仆人扭头对姬森打了个手势说:“孩子,别看我家主人不太高兴,待人可热情哩,外面冷,进去吧。”

姬森推门走进了玉书房,看到偌大的五间房里,摆满了一层层、一卷卷竹简。书案后面的椅子上,坐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正伏在书案上聚精会神地写书。

韩非是一个举止安详、仪表端庄、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子。他身材微胖,浓眉方脸,一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遇事总是微笑着却紧闭嘴巴。他为人忠厚,待人热情,才华横溢,又博学多才,还精通棋艺,备受国人尊敬。

姬森推门进去的脚步声,韩非好似毫无察觉。

姬森走进玉书房,站在书案前,韩非正伏在书案上写书,头也没抬,对姬森的到来毫不理睬。

姬森虽然觉得委屈,但既来拜师求学,只好站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着。

姬森看到韩非写书如此用心,心里感到热乎乎的,油然起敬,心想道:“韩非是荀子的高徒,果然名不虚传,读书写作,如此用心,如此专一,定是一位有学问的人!”

只有十岁的姬森,天资聪明,敬佩之下,心里已有了办法。他不等主人开口,就走到书案前,双膝跪地,“咚、咚、咚”连续向韩非磕了三个响头,诚恳地说:“小子姬森,今年十岁,韩国郑城人。八岁入王家学府求学,后到淮阳学礼。吾立志报效韩国,但求学无门,今天,专程来到府上拜师求学,学习救国安邦的才能,请先生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说完,又磕了三个响头,仍跪在桌前一动不动地看着韩非。

这时,韩非正伏案写着《孤愤》一书:“……所以谓晋亡者,亦非地与城亡也。……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韩非听到姬森童声响亮的自我介绍,思绪才从竹简中解脱开来,抬头看着书案前跪着的孩童:白白的脸,红红的唇,圆圆的面孔,大大的眼睛,女子般的秀丽,男子汉的雄心。

韩非不觉一动,心里想道:十岁的幼童,竟有如此博大的胸怀,孺子可教也!

韩非做了姬森的老师,决心把他培养成韩国的栋梁之才。

韩非总结了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认为儒家提倡礼乐教化,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道家主张还淳返朴,都无济于事,只有法家学说才适合当今的时世,只有变法才能富国富民。

韩非主张以法治代替礼治,以军功代替世禄,以君主集权代替领土分治。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理论和实践,批判和吸取了其他各家的思想,集各家各派思想之大成,针对当时的世道人心创立了自己的学说体系。

姬森成了韩非的学生,在玉书房认真阅读韩非的著作,认识到:说服别人之所以困难,不是因为才智不够,不能说服君主;不是口才不好,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也不是不敢直言不讳地指出君主的过失。说服别人的困难,在于是否知道要说服对象的心理,以及自己该用怎样的说法去说服他。所要说服的对象如果想得到名声,你却用重利去说服他,他就会回认为你品德低下而疏远你;所要说服的对象贪图重利,你却用名声去说服他,他就会认为你没有头脑而脱离实际,就一定不会重用你;说服君主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美化君主所推出的事情……等到时间一长,你的计策不再被怀疑,那时候你就可以对他讲明利害关系,帮他建功立业了……

姬森对《说难》一书反复阅读,学到了不少说服别人的方法,为日后说服君王,运筹帷幄奠定了根基。

五月,骄阳似火,天气酷热,玉书房里却很凉爽。

姬森问道:“老师,人非神仙,过错难免,怎样才能少犯或不犯错误呢?”

韩非说:“能……能做到‘静’和‘慎’即可。”

姬森见老师在思考着什么,又问:“老师说的“静”和“慎”,涵义是什么?可以解释一下吗?”

韩非说:“要……要做到‘慎’,首先要‘静’,唯……唯有‘静’才能潜心审察事之端倪及趋势,触……触摸到物的本质和奥妙所在;唯……唯有‘慎’才能‘明’,唯……唯有‘明’才能‘断’。唯……唯有‘谨慎’才能虚己以待,如积柔水。既……既可润万物,亦可破一切阻挡。‘慎’绝不是优柔,而……而是果敢。”

姬森认真地读着韩非的著作,聆听先生的教诲。韩非写的文章文势雄伟峻峭,析理周详透辟,文辞华丽酣畅,让姬森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时间飞度,日月如梭。

转眼间,姬森在韩非的玉书房度过了两年时光。姬森不光向韩非学习诗文和治国方略,闲暇时还和韩非老师喝茶聊天,学习棋艺。姬森的悟性很高,在和韩非的对弈中,棋艺大增,并超过了韩非。

一天下午,师徒二人在玉书房里对弈,这里好似战云密布,拼杀疆场,白的,黑的,两色棋子直杀得昏天暗地,日月无光。韩非沉着稳健,步步紧逼,姬森思路敏捷,好似初生牛犊,毫无怯意,越战越猛,连胜三局。

韩非虽然输棋,心里却格外高兴,心想:小小幼童能超越自己,真是河水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人啊!

韩非觉得:姬森果然是神童,将来定能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几年来,姬森和韩非的感情已超越了师徒。韩非十分偏爱这位聪明的神童,像对待儿子一样关心着姬森的成长,姬森对韩非的感情,似乎赶上了父亲。

姬平在韩国日渐衰落的困境中任丞相,每天忙于国事,对儿子很少有温情和疼爱,只是要求更加严格。

在玉书房,韩非温厚中正,对姬森悉心栽培,在感情上弥补了父亲严肃的父爱。

姬森怀着报效韩国的雄心壮志,在韩非的玉书房里整日学习史书,游艺于诗文,真是怡然自得。他在愉快和欢乐中向韩非学习道德修身和法家的理论。姬森与韩非朝夕相处,涵濡德义,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欢乐的年华像流水般逝去。

愉快和欢乐总是伴随着悲苦和伤心。

童年的姬森,从幸福的家庭和韩非玉书房欢乐的顶峰跌落下来。

姬森的厄运即将来临……

同类推荐
  • 《“洋大人”在民国》

    《“洋大人”在民国》

    从1840年到1949年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成千上万的外国人涌人中国:有的是受政府委派,有的来自民间组织,有的是来商业淘金,有的是来劫掠财富。无论哪一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获取利益——或者是个人利益,或者是国家利益。而中国,作为延聘方,有时左右逢源,有时腹背受敌,在尔虞我诈中艰难前行。来华的洋人渗透各行各业,不计其数,这本由白海军所著的《“洋大人”在民国》仅以对中国有重大影响的少数几个洋人为例,讲述他们的“中国故事”。
  • 沃尔玛家族全传

    沃尔玛家族全传

    沃尔顿,曾经的穷孩子,曾经的仅读过普通院校的平凡学生,曾经的退伍军人……如今的商业巨擘。沃尔玛,曾经不名一文的平价商店,曾经饱受挤兑的乡间小店,曾经被对手侧目的小字辈……如今雄冠全球的商业帝国。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下)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曾国藩全书

    曾国藩全书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重臣,著名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湘军创立者和统率者,晚清散文“湘乡派”创始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兄妹9人,其为长子。他自幼勤奋好学,6岁时入塾读书;8岁时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道光十三年(1833年)考取秀才。道光十八年(1838年)会试中贡士,改名国藩;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后授翰林院庶吉士。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人,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咸丰三年(1853年)丁忧在籍,奉诏督办团练,创建湘军。咸丰四年(1854年)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 曼联秘辛:1945-2005六十年曼联人物志

    曼联秘辛:1945-2005六十年曼联人物志

    《曼联秘辛:1945-2005六十年曼联人物志》一书深入剖析了英超曼彻斯特联队从1945至2005赛季的所有代表红魔出场的350名球员和8名主教练。本书按照出场顺序详细记录了每名球员和教练的技术数据,还包括了历年的重大比赛、专业点评以及趣闻轶事,配以上百幅独家精美图片,可说是曼联的一部另类编年史,亦是别具特色的横跨一甲子岁月的红魔人物传记。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妖蚊分身

    我的妖蚊分身

    穿越必带系统这是套路,可为什么我的系统是“蚊子养成系统”?看到别人刻苦修炼,林青山摇摇头,是时候从系统里召唤出我的蚊子了。蚊子吸取的气血可以转换成自身气血。蚊子吸取的灵气可以转化成自身灵气。蚊子吸取的灵魂本源可以转化成自身灵魂本源。……敌人找上门来,林青山就更不害怕了。火蚊、水蚊、木蚊、魔蚊、金蚊……我的蚊子大军所向披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凌烈如峰

    凌烈如峰

    一个智商爆表的武学废材,怎样利用自己过人的智慧生存在武学成风的大陆,看他是怎样追求自己自由的人生。。。追求返古之路,成否。败否。。。
  • 诸天界皇

    诸天界皇

    无尽位面天骄并立,十万星域群雄争霸。为寻至无上大道,修炼者厮杀在碧海长空中,十万大山里。铁与血交织出辉煌大世,累累白骨堆砌起王座高台。沉潜十载,一朝鱼跃龙门登临九重天。重塑经脉荒体降临,白衣少年自太武大陆崛起。手持裂天战戟,卷动三千大世界,锋芒过处劈开黄金时代。提拿苦海青灯,一缕光明照亮万族前路。百舸争流,一路高歌猛进。纵使岁月老去中,那一袭白衣飘荡下,是一段段不朽的传说。
  • 迦南荣光

    迦南荣光

    这是《溶源》前传。这只是个短篇,讲述黄金时代之后,关于黑铁时代的故事。……长生种有长生种的光荣,短生种有短生种的光荣。长生种的光荣是永恒,短生种的光荣是自由、公平、正义、理想……可惜是短生种。
  • 殊世庶妃

    殊世庶妃

    曾经有一位儒雅王爷对她说:“以我之名,冠之你姓。你可知我心意?”结果他将她当做礼物送给别人。曾经有一位多情帝王对她说:“你生,我生;你死,我死;我们同生共死,可好?”结果他丢下她,一个人跳下悬崖。曾经有一位温柔琴师对她说:“在下独身一人,唯有陋室一间,可否邀佳人长相伴?”结果他富贵逼人,另娶她人。曾经有一位艳丽美人对她说:“我素来不喜欢亏欠别人,今日你的救命之恩已还。小不点,你我从此天各一方,永不相欠。”结果“她”经常跑到她身边蹭吃蹭喝。当儒雅贤德的王爷成为腹黑城府的野心家;当风流多情的帝王成为励精图治的情痴;当温柔谦和的琴师成为挑拨离间的权谋者;当婀娜艳丽的美人成为仗剑江湖的侠客……她看清了所有人的面目,惟独看不清自己的设定:她是四处流浪的孤女,还是诞含金匙的贵族?她是才姿双绝的绝世佳人,还是征战沙场的质子?飘摇半生,执手天涯。夕阳西下,幸而有他在身旁深情呼唤:“缀儿!我们回家!”
  • 腹黑男神遇到撒娇软妹甜甜甜

    腹黑男神遇到撒娇软妹甜甜甜

    校运动会上她看到了他对他一见钟情啊巴啊巴死缠烂打他却对他置若罔闻几个月后有人遇到沈衍旭强行把妹子抱起来锁在怀里欺负气的妹子直接咬在沈衍旭的锁骨上全校传疯软妹新生追上了高冷学神再后来沈衍旭过生日学校同学偷偷跑到他家想给他一个惊喜结果看到穿着睡衣的女生把沈衍旭摁在沙发上亲众人:“???????”众人:“你们同居了??”沈衍旭掀开眼帘将那颗面红耳赤的小脑袋按到怀里云淡风轻的开口——“我们从小就订婚了”一个狗粮从头撒到尾的日常故事
  • 重生之娇丽纵横

    重生之娇丽纵横

    一场意外,毁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人生走向一个岔路,一场意外,人生重来,那就把握好每一刻,做以前无法做到的事情,做夜空中最亮的六角星!重生学生商业明星科学修真想写一本很长很长足够有趣的人生故事!
  • 异世之光明神教大魔神

    异世之光明神教大魔神

    陈意作为一个宅男,天天幻想自己腰缠万贯,现实里的自己却混的不如人意。机会来了!当他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敬请关注三流写手南音北的最新小说…叫啥开着?自己看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