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59100000002

第2章 总角之好,温暖一辈子

什么是朋友?

古人云:“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就是说,在一起读书的叫朋,有共同理想、志向和抱负的为友。

古人也忒讲究。

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人交友,都有不同的说道。

举例说明一下:

总角之好,就是专指儿时的好朋友。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意思有一拼。

古人也忒细致。

对一个人的不同年龄段,也有不同的称谓,并且还用不同的发型作以明确的显示。

再举例说明一下:

垂髫:古时童子头发下垂,因此用“垂髫”代指幼年,年龄为九岁以下的未冠童子。

总角:古时未成年人把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髻,形状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角的年龄段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表示成年。因此用“弱冠”代指二十岁行完了加冠礼的成年男子。

再说到“总角”。

“总角”本为感情色彩平平的中性词语,因为东汉末年孙策与周瑜的交好与演义,将它变得极富人情味,成了千古绝唱。

也难怪到了最后,孙策声由心发地说:“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这才是真朋友!

这样的朋友,有一个就好!

温暖一辈子!

居巢湖奇遇

一叶以楫拨水前行的小船,在舒城的一处渡口起航,沿着舒城境内最大的天然河流——龙舒水,向东北冈畈区,顺流蜿蜒而下。

小船上一共载着两个男子。看头型打扮,一个是梳成两个羊角髻的总角少年,一个是盘发戴冠的弱冠青年。

少年倒背着双手,昂首一动不动地立于船头;青年坐于船尾,两手熟练地划楫摇橹。小船稳稳地向前行进着。突然,一阵风吹过,船微微地有些晃动。

“瑜少爷,风大浪高,船板上站立不稳,你还是坐下来吧!”青年以商量的口吻对站在船头上的少年说。

青年二十出头,穿着土褐色中衣中裤,仅看他那两只粗壮的臂膀,就知道他身体结实有力。他长着一张大众化的脸,属于扔在人堆里马上会融入而不易分辨的那种人。不过,话说回来,他的脸庞虽普通,却也是有鼻子有眼儿。尤其是他一笑起来露出的两颗小虎牙,让人想起了雨后晴空的感觉。

“虎子,你尽管划水,这点小风浪,不碍事儿。”站在船头,被喊作“瑜少爷”的少年说话了。只见他满头乌黑的头发被左右分开,扎成两只羊角髻,话语声中还难掩孩童的稚气。

听声音,辨发式,不难看出,少年最多不超过十三四岁。

虽然年纪不大,但修长的身姿,已经和那位青年一般高了。少年穿着一身雪白的袍服,小大人似的,脊背挺直地站立在船头,就好似一棵挺秀的白杨树,一尘不染,纯情得很,似乎连日光都不好意思在他身上留下斑驳的黑质。

青年又说了一些诸如:知道你胆大心细,水性好,这小江小河的难不住你,但咱今儿个是有大事要办的,还是省些体力为好,等等之类的话。

只听这对话,便可知晓这总角少年和弱冠青年是主仆二人。

少年,当然是主。

这位主可不是一般的少年,他就是出身士族名门,日后辅佐东吴孙氏兄弟成就霸业立下汗马功劳、风流俊逸的一代儒将——周瑜。

青年,当然是仆。可他不是一般的仆人。虽然他是周家收养的一位曾经到处流浪、无家可归的孤儿,但是天性豁达的少主周瑜从没有拿他当下人看待。

青年本没有名字,看他长着一双小虎牙,周瑜就喊他“虎子”。年长一些时,又跟着周家姓,有了大名——周虎。

话说这周虎年少时,也曾机缘巧合地练过几下子拳脚功夫。虽然不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但对付一些小毛贼还是绰绰有余的。对于周瑜而言,周虎最大的优点就是忠诚。

在此前与之后的长期岁月里,不论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周虎都忠诚地守卫在周瑜的身边,甚至几度以命相救。当然,这是后话。

此时,听到周虎的再三劝说,周瑜转过身来。

转过身来的周瑜其实没有笑,但他清澈的眼睛却在诚恳地笑着,那笑容颇有点风流少年的佻达。

少年周瑜的整张脸,五官分明,虽然还略显稚嫩,但隐约透着有棱有角的英武之气。

这会儿,只见周瑜将下巴微微抬起,一双柳眉下,桃子形状的眼睛布满了多情之意,宛如星河般灿烂而璀璨。

“好,就听你一回,省点体力。”周瑜边说,边撩起缎子衣袍,袍内露出银色镂空木槿花的镶边,姿势优雅却毫不做作地面对着虎子,坐在了前舱板上。

微风吹过,周虎又闻到了周瑜少爷身上那一股不同于兰麝的独特的香味,也看到了少年周瑜瞳仁的灵动。

两个人都不再说话,一人端坐沉思,一人奋力划桨,小船如一条遨游的鱼儿,沿着河道悠然前行。不知过了多久,水面比之前宽阔了起来。

周虎因为多次来过这儿,因此向周瑜介绍说他们已经进入了居巢湖水域了。

第一次到来的周瑜,毕竟是小孩子心态,连声赞美着眼前的湖光山色,烟波浩渺,飞红流翠,船帆点点。

“咦——,那老翁是在干什么呢?”周瑜将眼睛盯在了不远处的湖面上。那里也有一只小船,船上立着一位头戴斗笠的老翁,手里摆弄着一张网,身边还有几只似鸟似禽会游水的动物。周瑜在心中认定,难道这是“水鸟”吗?

凝神观看的周瑜眼前出现了一幅画:

画面中,老翁指挥着那些“水鸟”一会儿钻入水里,一会儿飞身上船,不知道在忙活些什么?待“水鸟”纷纷离船的空隙,老翁又有了新的动作。

画面中,只见老翁舒展双臂,奋力上扬。立即,原本拿在手中的渔网,就一抛冲天,如飞雁一般,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说时迟那时快,眨眼间,渔网便又呈扇型张开,旋即,又见张开的渔网开始向下散落,不久即落入水中,溅起水面的一片微澜,片刻之后,水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那是渔翁。用网捕鱼,也放鱼鹰钓鱼呢!”周虎边回答,边心有灵犀地将船更近地靠了上去。

周瑜的好奇心被点燃了。

偶一阵秋风吹过,水面上波光潋滟,湖水涌动着扁舟,似乎要漫入船中小憩,且已有少许的水花溅起,打湿了周瑜的脚面,他都没有察觉似的。

他只是冲着那位正要再次扬臂撒网的老翁高声喊到:“老人家,今天的收获怎么样啊?这居巢湖里都有什么美味啊?”

因为周瑜是初来乍到,有所不知。

在江淮地区,河道纵横,最不缺的就是水。其实,这个居巢湖,那更是有名的。它是江淮地区有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啊!居巢湖,又称为巢湖。

当然,这居巢湖和其他淡水湖一样,是个鱼肥水美的聚宝盆,最著名的鲜味当属银鱼、螃蟹、白虾‘巢湖三珍’了。

“哈哈——”老翁大笑着,说道,“托您的福,刚刚三网,网网不走空,银鱼、白虾、大螃蟹这‘巢湖三珍’装满篓喽!”

此时,外面是兵荒马乱的年月,这湖上打鱼的老翁如在世外桃源一般,令周瑜心生羡慕。“今天,您真是好运气喽!”周瑜应和着老翁,也将纯真的笑意挂在脸上。

突然,老翁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收住笑容,只是用眼睛辣辣地盯视着周瑜,足足有十秒,盯得周瑜的心里直发慌。不知过了多久,最后,老翁又仿佛下定了决心似的,暗暗地点点头,开口说:“看来我们有缘,贵公子能否到茅屋小坐,尝尝鲜呢?”

听这老翁的谈吐,不似一般的渔翁。周瑜不禁仔细瞅了他一眼。只一眼,周瑜的目光就被吸引住了。

老翁虽然穿着和周虎差不多的土布衣裳,但是斗笠下的颜面却是鹤发童颜,特别是那一双眼睛,目光如炬,对视之下,令人想逃,却无处藏身,想移,却又舍不得那抹温暖……

少年周瑜如被施了法术一般,思维和语言不由自主地跟随着老翁的节奏转动。

周瑜刚要用“今天没时间,改天再去”之类的话拒绝。没想到老翁的一句话,却让整个头脑似乎还处于完全搞不清楚目前状况的周瑜,惊呼出声——

那么,老翁说什么了,能让周瑜如此震惊呢?

其实,老翁也不多言,掐指一算,只说了四个字——“冶父山,剑”。

却原来,此番周瑜主仆两人舟车劳顿,确实是为了去冶父山寻找宝剑的。

周瑜本出身于士家,从小就开始熟读四书五经,当然受家庭的影响,熟读的书中,也包括兵书。

一天,他在一捆竹简中看到了这样的记载:

春秋时,有一位有名的铸剑之人,名叫欧冶子,他铸的剑锋利而耐用,因此,剑客们称他为“铸剑之父”。

这铸剑之父欧冶子的铸剑之所在一座山上,因此,人们又将这座山命名为“冶父山”。而冶父山的最高峰也因此得名“欧峰”。

欧峰下不远处,有一眼龙泉。冶父铸剑用龙泉淬火,只见水光玉莹,清冷逼人,凛凛如剑气浮空。因此,后人改龙泉为“铸剑池”。

在铸剑池,冶父为赵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五剑。又为楚王铸过龙泉、泰阿、工布三剑。

在铸剑池西北二十米处,有一石阶路。路左侧有两块巨石相合,十指向空,宛如双掌合十,状似祈祷,时人称为“合掌石”。有诗为证:

石丽杨枝滴露团,

插天双袖没云端,

年年常向空王礼,

耐尽西风十指寒。

此石原本是一整块,概因欧冶公当年铸成了宝剑,为了一试剑峰,对着此石用力一劈,剑过石开,故又称此石为“试剑石”。

啊!宝剑锋从磨砺出。冶父、宝剑、龙泉、试剑石……

当周瑜读到此节,少年之心就蠢蠢欲动了。而当听周虎说,这冶父山原来就在离舒城不远的庐江郡九公里处。近在咫尺,周瑜怎么还能坐得住哦!

于是,经过细心地筹备,终于,周瑜带着周虎有了这一次的冶父山寻剑之旅。

可是,周瑜纳闷,这初次相遇的老渔翁是怎么得知他的心思呢?要知道,这次出行,除了周虎,就连家里人都不清楚他的目的地呢。

聪明人不用多说,周瑜知道今天他是遇到世外高人了。

老翁说:“天机不可泄露。要想去冶父山,要想找宝剑,请随我来吧!”

见周瑜点头同意,之后,老翁立即收起渔网,召回鱼鹰,摇船先行了。

周虎也被老翁的举动惊得愣住了。待得到少主人明确的指示后,才挥桨跟了上去……

冶父山抚琴

话说两船三人,一前一后,曲曲折折、劈波斩浪地向一处岸边渡去。

终于,在一处有一小段木栈道的小码头上,老翁的小船停了下来。三人陆续弃舟登岸。看老翁下船的身姿,轻盈而稳健,根本不似老年人。周瑜和周虎一见,彼此互望一眼,又心生赞叹。

周瑜和周虎帮着老翁将今天的鲜味及鱼鹰、渔网等收起、放好。然后,沿着小路,向掩映在竹林深处的茅屋走去。

待走入茅屋里,周瑜才确信自己今天真是遇到一位隐居的世外高人了。

因为,他环顾屋内,并不是一般普通渔民人家的摆设。屋内除了一张榻榻米的床铺,几只用于席地而坐的竹质铺团外,赫然映射入眼的还有一把——古琴。一把周瑜多年寻找而终不能拥有的古琴啊!

周瑜欣喜若狂地走近古琴,见古琴上一尘不染,显然是经常有人或抚弄或弹奏或精心呵护的缘故。周瑜以虔诚的心,跪坐在琴前,情不自禁地用指尖儿拨动琴弦,一抚之下,清脆而悠扬的琴声即刻弥漫开来。“啊!妙哉!”周瑜低喊一声,闭上眼睛,晕晕忽忽,似有醉酒的感觉。

“快快弹奏一曲啊!”不知从那里传来一声暖语。于是,周瑜受到蛊惑一般,依言而动。只见他优雅地抬起了修长而柔软的双手,仍然闭着眼睛,就那么半跪半坐着,恣意地抚弄起来……进入了无我无他的韵律世界。

这是一曲浑然天成的音律。时而繁密如急雨;时而轻幽如私语;时而如掉落的珠玉清脆和谐;时而如鸟啼花语悠扬明快;时而如冰下幽咽的泉水低沉冷涩;时而如银瓶乍破的水浆突发激烈;时而如马嘶剑鸣凌厉尖锐;时而声如裂帛般刚劲激越……

突然,周瑜的手指停止了拨动,但是,音律却没有歇脚,似乎仍然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回荡着……

周瑜紧闭的双眸中,浸满了泪水……他真是太激动了!因为这是他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抚琴。

周瑜与韵律痴恋已久。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对生活中的这些声音,有着如此的心灵感应,似乎与生俱来,他就无法抵挡住这些音律的诱惑。从小,随时随地遇到一丝声响,他都会如一位多愁善感的小女子一样,痴情得无法自拔。

那时,他多么想能有一把好琴,如春秋战国时的雅士们一样,让他将心中的韵律化作美妙的音符,将天人合一,将情感倾诉啊!

但是,他没有遇到一把音质极好的琴。

于是,他只好宁缺毋滥地在心灵、在大自然中,吹奏着他的音符。没想到,久而久之,无师自通地竟然让他练出一种绝技——口技。用口,用舌头,或者借助随手拈来的一片树叶,他都能吹奏出令百鸟缠绕,令百兽聆听的乐声来。

而今天,他终于得尝如愿地见到了,并且还忘情地抚琴一曲,他怎能不欣喜地落泪呢?

不待周瑜从沉醉中清醒,迷离的泪眼还未等睁开,一曲天籁之音,又从古琴上升起,时柔时沉,时缓时急,再一次勾住周瑜的心弦……

周瑜知道自己没有动。

他就这么如痴如醉地听下去,有那么一刻,他已经忘记了他原本的目的地,忘记了——冶父山,忘记了——剑。

不知道过了多久?风停了,雨住了,万籁俱寂。周瑜慢慢地睁开眼,与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对视上了,中间只隔一琴的距离。

白发、白眉、白胡须,正是那位刚刚引领他来到此地的老翁。

哈哈——,老翁长身而起,大笑着言道:“知音啊!”

周瑜是少年,阅历浅,但纵然是这老翁,也没有想到纵横江湖几十载,第一个遇到的知音,竟然是一个美少年!

因为一把古琴,差点让两位忘年的知音,都忘记了彼此相识的目的了。

“这里就是冶父山脚下了。”老翁说。

原来这老翁不是别人,正是周瑜在古籍中了解到的,那位铸剑之父欧冶子的后人。

欧氏的铸剑之法,按照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的规矩,父一辈子一辈地传下来。

战时趋之若鹜,平时无人问津。其中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只有欧氏族人自知。自秦统一以来,特别是由汉朝以来的和平年代,铸剑之术更是经历了曲折离奇的故事。

传到欧老翁这一代时,其他族人都纷纷改行搬迁,只有他忠诚地守着家训,期待着得遇名主,让欧氏的铸剑之法得以为人所用,发扬光大,并传将下去。

这欧老翁没有子女,也没有收徒,只是闲云野鹤地守在这冶父山下,抚琴弄曲,捕鱼养鹰,乐得逍遥。但是,突然有一天,他意识到自己老了。祖宗的铸剑之法,不能毁在他手里喽!他得寻找接班人了。

今天得见周瑜,一见之下,于是,欧老翁就认定了周瑜就是他要找的人。

虽然此时,他才想起问他找到的接班人,这位少公子的尊姓大名,家住何方。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没想到,不仅仅是为祖宗的铸剑之法,他也为自己在音律上的雅兴,找到了一个徒弟。

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因此,这让欧老翁更加地兴奋。

“啊!欧老伯。”听说面前的老伯就是冶父之后,周瑜赶紧站起,深施一礼,说道:“晚辈周瑜,字公瑾,舒城人。今天,能得遇老伯,请接受晚辈一拜!”

当听说周瑜的音律,乃是无师自通,这欧老翁更是越发地欢喜。

欧老翁手捻雪白的胡须,含笑说出想收周瑜为徒的想法,周瑜一听,心中狂喜,机灵如他,怎会不明白呢?赶紧跪地叩头,并说“师傅在上,受徒儿一拜!”

于是,一日之间,原本陌生的两人,由相遇、相识、知音到师徒。称呼上,也由老翁——欧老翁——欧老伯,最后成了——师傅。周瑜自己也如在梦中……

接下来的日子,有周虎在一旁伺候吃喝起居。一老一少师徒二人,抛却一切俗事,忘情地沉浸在韵律的世界里。

就这样,天赋加上师傅的面授,周瑜在音律上的造诣,已经称得上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了。

可是,有一件事,师傅没说,周瑜一直也没敢问,这就是师傅所教一直是音律和抚琴之法,对于铸剑之术,师傅似乎忘记了。

在这期间,师徒二人遍游冶父山。

师傅真不愧是冶父山的主人啊!对于冶父山的一切,师傅如数家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在师傅的引领下,周瑜找到了向往已久的龙泉水、试剑石;认识了三枯二活的稀有树种——马筋树;看到了昂首屹立峰顶的、盘旋山腰的、俯首在山脚下的嶙峋怪石,如:蛤蟆石、月牙石、仙人床、青狮、白象等等。

而最最让周瑜不能忘怀的是响鼓岭。

一日,沿着险竣多姿的冶父山东麓,顺岭盘旋而上。周瑜只感觉脚下所登之岭与别处不同,足踏之际,似有声响,且应声如鼓。一问师傅才知,此岭名为响鼓岭。

响鼓岭下沟壑处还有一天然石壁,高逾丈,似无字碑,旁有一石,平正如座,天上所作,奇巧非凡。

响鼓岭大来峰,横空悬出一石,似如天外飞来,形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此处多为云雾遮绕,常有雄鹰出没,故称之为“飞鹰石”。

逶迤前行间,周瑜的目光被两侧山坡的杉松如盖所吸引。师傅说,此处浓郁幽深,其中有数片枫林,树干挺拔,枝叶婆娑,每当入秋之后,枫叶红艳,层林尽染,可谓是红色的枫海啊!

又一日,师傅将周瑜带到了一个泉眼边。

周瑜凝神细瞧:只见泉眼流出的水汇成了一个半圆形,大如釜水,深仅尺许。这眼泉水很神奇!大雨时,不会满得溢出来,久旱时也不会枯竭。这泉水还是晴雨表呢!每逢蒸气上升,即告落雨。

师傅说,“瑜儿,你再仔细瞧瞧,看看还能发现些什么?”

周瑜弯腰、俯身,将头几乎探到水面上。赫然,他有重大发现:泉窟内,有小生命在动呢!数十只之多,大约长三寸,黑背,红肚,有五只爪子。

哈哈——,在师傅大笑之后的叙述里,周瑜得知这是蝾螈,又叫龙瞅,当地称作小龙的也是它了。

旋即,师傅收住了笑,非常郑重地对周瑜说:“瑜儿,还记得我们居巢湖上的初相识吗?”

自从拜师以来,周瑜还从来没发现师傅如此地郑重地跟他说话。因此,他感觉到了师傅下面要说的事,肯定是相当地重大,也许就是一直没有向他传授的铸剑之法了吧?所以,他不敢怠慢地使劲点了点头。

是的,周瑜猜得没错,随着师傅的讲述,一个久远的故事,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徐徐地展开,并落在了周瑜还稍显稚嫩的肩上……

独自攀欧峰

一天清晨,周瑜独自一个人,开始向海拔三百七十五米的冶父山主峰——欧峰进发。

因前一夜下了一场大雨,山中凉凉的,漂浮着若隐似无的初雾。深吸一口气,沁人心脾的甘甜,立时弥漫心间,令人感觉十分的舒服和畅快。在这样清新的空气中行走,对于少年气盛的周瑜,自然是不在话下,他一路欢歌,一口气登上了冶父山的欧峰。

当然,忠诚的仆人周虎,岂能放心让少主人一个人独自登山呢?这山虽不太高,但林深树密的,危险是时刻存在着的。无奈,因为少主人昨天就对他下了命令,不准同行,因此,周虎只能远远地跟随,警惕着周围的一切动静,时刻准备着为少主人奋不顾身。

半个时辰左右,周瑜就登顶成功。

当周瑜登上欧峰时,眼前出现的一切,还是让周瑜整个人都惊呆了。放眼远眺,江淮间的群山,层层叠叠,或雄俊,或秀丽,尽收眼底。期间,在白雾的笼罩下,隐约可见一条条白色的亮带,环绕着碧绿的山峦。突然,太阳穿破云层的阻隔,喷薄而出,立时,霞光万道,反射出了七彩的光芒。蔚蓝的晴空里,上有浮云紫雾,下有群峦叠翠。让人如梦似幻,一时之间,竟不知这是天上还是人间?

只是此时,周瑜还不知道他所见到的这一幕,是冶父山独有的,世人难得一见的奇观,后世人称之为——“冶父晴岚”。

这样的美景,他并未过多留恋,因为今天,他是奉师命来登山,有任务在身的。

昨天,那个大雨瓢泼的雨夜,师傅欧翁向周瑜讲述了不为外人所知的家族秘密……

话说自从欧冶子为楚王铸造了龙泉、泰阿、工布三剑之后,声名立时大振,剑士侠客们纷纷为谋得欧氏铸造之剑为最好兵器。

然而,兵器再好,也要靠人来使用。在战争中,人的智慧所起的作用是超越兵器本身的能量的。

事实上,楚王虽然得到了欧冶子铸造的三把宝剑,但楚王却不善于用人。原本为楚国名臣的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所杀,弃楚投吴,就是很好的例子。

话说从楚国而来的伍子胥为了替父兄报仇,立志兴兵伐楚。机缘巧合,伍子胥与孙武结识了。这孙武不是别人,就是著有《孙子兵法》,被后世人称为“兵圣”的那位了。

因为孙武的祖父、父亲都是齐国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所以,他从小就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从少年时代起,孙武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就开始显现。

少年孙武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不愿纠缠其中,萌发了远奔他乡、另谋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头。而这时南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联晋伐楚,国势强盛,很有新兴气象。孙武认定吴国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地方。于是,正值十八岁青春年华的孙武,毅然告别齐国,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来。

结识了伍子胥以后,孙武隐居吴国郊外一地,潜心研究兵法,终于写出了《孙子兵法》。

这时,吴王阖闾即位。

吴王阖闾是位能够礼贤下士的名主。他任用伍子胥等一批贤臣,在体恤民情,注重发展生产,积蓄粮食的同时,建筑城垣,训练军队,立志要使吴国更加强盛,继而向长江中游发展,灭楚称雄。

伍子胥常常与吴王阖闾论兵,因此借机向吴王推荐孙武之能,介绍孙武的兵法之威力。在伍子胥推荐中,吴王得知孙武是一位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的神人。

对于孙武自著的《孙子兵法》,到底有多大用处,此前世人没有知道它的威力的,吴王也是将信将疑。伍子胥一次又一次地向吴王推荐孙武,先后共推荐了七次。最后,吴王便让伍子胥拜请孙武出山。

事实证明:得到了孙武为将,虽然不能说吴国就可以天下无敌了,但至少,此前无比强大的楚国,对于吴国来说,已经没有那么可怕了。

最后,吴国打败了原本强大的楚国。到吴王夫差即位后,吴国成就了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业。

那么,吴国强大了,做为吴王的夫差,当然就有各种需求了,而对于一把旷世无双宝剑的需求尤为强烈。

后世之人,都晓得春秋时的吴国,拥有高超的铸剑技术,干将、莫邪是当时吴国著名的冶金专家,制作的剑代表着当时兵器冶金的最高水平,尤其是著名的吴王夫差剑,锋锷犀利,千年不朽。

但是世人有所不知,这里边还有一段隐情。

吴王要铸宝剑,下面的大臣岂敢不全力以赴呢?因此,有人就想到了曾为赵王、楚王造剑的铸剑之父欧冶子。而此时,欧冶子已亡,欧家后人因为与被灭的楚王有瓜葛,自然也就息炉下山、埋名隐姓了。

但是,世界还是太小了,终于,孙武手下的一位副将找到了欧氏后人。欲请其出山,专为吴王铸剑。然而,欧冶子早已留有遗训,告诫后人不再以此业为生,方可保全。于是,欧氏后人坚持不出。

祖传的技艺是长在人的脑子中的,如果当事人不愿意,就是一个“威武不能屈”的事儿。还算这位副将头脑机灵,竟然想出一个方法——“换艺”。

所谓“换艺”,就是用一个无价之宝的技艺,交换另一个同样也是无价之宝的技艺。

这位副将,本是孙武的得力干将,多年跟随孙武南征北战,对《孙子兵法》虽然不能全盘领会,但也算是深得精髓。他曾帮助孙武往竹简上整理、刻录过兵法。

于是,他就地取竹,制作刻录下了一套《孙子兵法》的佚本。以此来交换欧家的铸造之法。

然而,这位副将是忠心耿耿之人。他交换的唯一条件,就是要求欧氏之人发誓:不能将《孙子兵法》为吴国的敌国所用,只能用以帮助吴国或孙氏后人。

可以说,这位副将的真诚之举感动了欧家人。欧家铸造技艺传人,也将铸造之技刻在竹简上,并亲自教授给副将具体的操作之法。而欧氏后人没有亲自去铸剑,也算是不违背先祖欧冶子之遗训了。

至于这位孙武的得力干将,是不是就是后人所熟悉的“干将”,史书没有记载,也不好妄加猜测了。

总之,有一点可以确认:夫差时期的吴国,军事是强大的,而留传于后世的宝剑也是千年不朽的。

“那么,欧家所得的《孙子兵法》后来怎么样了?放在了哪里?”

听师傅严肃地讲解了欧氏的这段传奇家史,周瑜忍不住追问了一句。

师傅欧翁又是目光如炬地盯视着周瑜说:“你的胆量如何?怕猛虎吗?”

面对师傅的目光和询问,周瑜事实求是地回答:“胆量不太高,力量也不十分大,但,相信我可以智取!”

对于周瑜的回答,师傅欧翁很是满意,他又如此这般地向周瑜面授机宜,然后,只听周瑜朗声向师傅保证道:“师傅您请放心,徒儿明天就向百尺涯下的伏虎洞进发。”

伏虎洞取宝

此前,欧峰——百尺涯——伏虎洞,冶父山这几处,是师傅唯一没有亲自与周瑜同游的地方。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周瑜如一只振翅欲飞的雏鹰,应当有这样的历练的。

伏虎洞取宝——这就是师傅给周瑜下的命令。

师傅在发出指令时,只是告诫他要有勇有谋,需要连闯三关,至于是什么关?如何闯?师傅闭口不谈。周瑜知道,这也是师傅对他的考验。他也知道:大丈夫要想做成一件事,哪儿能轻易得到呢?

原来,欧氏人自取得这套《孙子兵法》佚本之后,并没有向外扩散消息,他们知道如果这个秘密为外人所知,平静的生活又将会被打破了。因此,连同祖传的铸造之法一起,只是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秘密地保管着,一次也没有使用过。似乎这两件治国平天下的宝物,只是欧氏的图腾,被他们供奉着,仅仅是供奉着……

欧翁没有后人,不存在一旦宝物问世,将有可能会对他的后人产生不好的影响。最主要的是,欧翁隐隐地感觉到,违背先祖遗训和交换之约,而真正可以拥有这两件宝物的主人就要出现了。

因此,他指示他选定的传人——周瑜,去“取”宝。

既然是两件宝物,当然不会随随便便放在家中了。于是,欧氏的几代传人都选择了将宝物放在了冶父山百尺涯下的伏虎洞里。

无暇观美景的周瑜,离开欧峰,径直向冶父山巅东处的百尺涯而去。

好一个百尺涯,有诗云:

崭崭百尺岩,天斧削玫瑰,举手隘乾坤,伸手扪星斗。

崖高百尺,宽数丈,石壁陡峭,十分险峻,却也极为壮观。

而距百尺涯约一百米处的铸剑池,在此清晰可见。

周瑜按照师傅告诉他的线路,沿着百尺涯西南的山巅,身体悬挂着攀岩牵藤而下。

眼看着就要到达伏虎洞口了,甚至周瑜都已经听到了虎啸声,可是再向下,却是光秃秃的岩石,片草不生,且石面光滑而平展,没有一丁点的抓手。若是平常的登山人到达此处,看此情形,听到虎啸,也早就打退堂鼓,折身返回了,可是,此时周瑜是身负使命的。他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那么,怎么办?

“瑜少爷,接住。”当周瑜悬在半空中进退两难时,突然,一根粗壮的千年老藤顺着光秃的岩石递到了周瑜面前。

周瑜抓住了老藤,然后,顺着老藤向上望去,周虎正张着嘴角冲他微笑呢。

于是,周瑜抓着周虎牵着的藤,顺藤而下,很快,他就来到了一个朝阳的洞口。一阵山风吹来,虎啸声更加地响亮了。纵然是周瑜早有精神准备,还是吓得一哆嗦。他想:这应该就是伏虎洞了。

顿一顿神儿,周瑜细致地观察这个洞口,只见洞口外沿高有数尺,且洞前坡极陡,他沿着陡坡开始向洞内慢慢挪动脚步。可刚跨出几步,里面就变得相当低矮了,须弯腰才能入内。于是,周瑜弯腰低头向洞内探进。同时,周瑜机警地支起双耳,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洞并不长,深不满丈,大约走出二十步,周瑜就看到了洞底。

有光从洞口处映射进来,正好打到洞内,使洞内虽然不是十分明亮,但只要入洞稍微凝目片刻,洞内的一切便可一览无余了。

这是一个能容纳三五个人席地打座的山洞。洞底铺满了干枯的竹叶,踩在脚下松软无比。四下环顾,周瑜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截截显然是刀劈剑削而成的竹节,支撑着洞壁,使洞内仿佛成了一间竹屋。只见竹叶和竹节,不见老虎的影子,那么,老虎去哪儿了?周瑜前来取的两件宝物又在哪里呢?

周瑜遇到的第一关,就是如何到达没有外力可借助的洞口。这一难题,因为忠诚的周虎的帮助,他已经顺利地闯关成功了。

这第二关,当然是那只可怕的“老虎”了。

伏虎洞的虎啸可是方圆数里的人们都常常听到的。特别是夜黑风高的时候,虎啸声更吓人。但是,只闻虎啸声,却没有几个人真正地看到过这只啸声极高的“老虎”。

对这第二关,师傅点了周瑜一技。如果遇到“老虎”,只须用“虎啸”回应,让自己变成“老虎”的同类,“老虎”也就将侵犯者化敌为友了。

学老虎的叫声,这对于周瑜是最简单不过的事儿,因此,周瑜对闯此关,胸有成竹,胆量倍增。

说实话,在洞外闻听到那嗷嗷的虎啸声,周瑜也着实害怕。为了给自己壮胆,没等见着老虎,他就开始模仿虎啸了。天生对音律响声有超强模仿和辨识力的周瑜,在心里对自己说,长这么大,可能这一次,是他声音模仿到极致了。

那一刻,周瑜感觉自己真成了老虎,不仅仅是声音,连进洞的动作也有了虎行的感觉。进入洞内,哪里有传说中的老虎的影子?就连在外可闻的虎啸声,在洞内也几乎听不到了。周瑜不禁对自己的“草木皆兵”心生惭愧之意。

那么没有老虎,哪儿来的虎啸声呢?聪明的周瑜在查看伏虎洞的地形之后,终于明白了。伏虎洞口外沿宽阔,入口却窄,如一个天然的巨大喇叭。洞口面向西南,若逢西南风,风吹灌洞,声若虎啸,音传数里,也就不奇怪了。

当时周瑜心中暗称,这真可以说是“虎洞吟风”了。

不知道后世之人,是否也有过周瑜这样的经历,总之,不知从何时,这冶父山伏虎洞的“虎洞吟风”也成为一景了。

据传,后来这伏虎洞还真有了老虎。而且这老虎还很通人性,对一个偶入之人不伤害反而帮助他,这个人后来在冶父山南麓讲经布道,受戒千人。后来被人们称为“伏虎禅师”。“伏虎禅师”在山上建了一座伏虎寺,从此,冶父山逐渐发展成为了一座佛教圣山。

有诗为证:

古迹山深虎迹通,

法幢人静夜红灯,

支床睡破劳生梦,

不信因缘为远公。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周瑜取宝之时,这伏虎洞还仅仅是一处很少有外人光顾的藏宝洞而已。

对这第三关的设置,欧氏族人更是颇费了一番脑筋。

在冶父山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传说。说是,如果患有腰痛病的人,只要进山入洞,采集附近山上的山竹,截成竹节,然后用竹节支撑着洞壁,腰痛就会立即痊愈。

欧氏族人正是利用这一说法,对藏宝的伏虎洞做了进一步的伪装。其实也就是遵循着顺其自然法则的一个妙招而已。

当时,虽然伏虎洞无路可通,又有虎啸吓人,能进入此洞者少之又少,但是,谁又能保证,没有那灵巧如猫的山人,或胆大不畏虎的猎人,或是其他什么人,机缘巧合地进入伏虎洞内呢?

那么,一旦有人进入,当他看到支撑洞壁的山竹,再想到那个妇孺皆知的传说,也就会将此洞当作一般的山洞了。最多只在松软的竹叶上暂作停留,或休息一下,待恢复体力之后,也就离洞而去了。

这一点,多少年来,已经被欧氏的守卫者们多次验证过了。

当然,对于周瑜来说,这已经不能称其为闯关。他只是按照师傅的提示,打开洞内一处隐蔽极好的机关,取出宝物即可了。

机关的开关就设在支撑洞壁的竹节上。

为了防止有人会误打误撞,触碰竹节,对于转动哪根竹节,如何转动?都有着繁琐的设置。大概就相当于现代人设置保险箱的密码吧!

周瑜在心里将师傅昨晚所授方法与口诀又默念了一遍。然后才依言而动。

只见周瑜站在洞中间竹叶之上,面洞口而立。首先向左跨出两步,抬头在洞壁最顶端可见三根竹节。他将中间一节正向转动三下,再反向转动二下。然后,停手转身,再将身体向前迈进四步,来到洞底部。面前洞壁上又参差错落着许多竹节,最上方又有三根竹节。他选取中间一节,又正向转动三下,再反向转动二下。

突然,周瑜感觉脚下似乎动了一下。于是,他腑下身,拨开脚下厚厚的竹叶,摸索着找到一个凹陷处,用力一按。一个石门徐徐地开启了,露出了两个油布包。

周瑜探身伸手拿出两个油布包,激动地放在竹叶之上。

啊!宝物终于取到了。

周瑜迫不及待打开一个油布包。里面是一堆竹简,竹简上的字迹清晰可辨,最上面一块竹简上右侧第一排,竖写着四个大字——铸造之法。

周瑜清楚,这就是师傅的传家之宝了。

周瑜怀着虔诚之心打开第二个油布包。里面也是一堆竹简,只是最上面单独放着一块,上面赫然只有几个大字——唯助吴国及孙氏方可用也。这当然就是记录《孙子兵法》佚本。

周瑜将《孙子兵法》佚本的油布包重新包好,仍然放回原处。

尽管周瑜出身士族,对兵书、兵法也极是喜欢,但是,他也是一位重守诚信之人。目前为止,他还不能达到使用此兵法的要求,因此,他克制着自己很想打开一读的念头。

妥善放好了《孙子兵法》,看看和此前他进来时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了,周瑜才将包有欧氏铸造之法的布包背在身上,走出洞来。

伏虎洞外的虎啸声依旧响亮,但此时,周瑜的心境却大不一样了。没有了恐惧和紧张,取而代之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取得了宝物的兴奋。

嗷——嗷——

一声惟妙惟肖的虎啸,在山林中响起,惊得鸟儿扑腾着翅膀,野兽撒开四蹄,向四处逃窜而去……

哈哈——哈哈——

周瑜开心地大笑,声音在山野中回荡着。

此时,周瑜只想快快回到师傅身边,再将师傅传给他的铸造之法深加研习,他想:欧氏铸造之法重出江湖的一天,就快要来到了。

想至此,周瑜加快了返程的脚步。他走回到光秃秃的岩石边,那根让他顺势而下的老藤还在静静地等着。周瑜知道,在老藤的那一头,忠诚的兄弟周虎在静静地等着他。

不知道为什么?少年周瑜的心中,忽然地就一暖,他心想:有朋友,有兄弟的感觉真好!此时的少年周瑜还没有想到,一个可以让他温暖一辈子的朋友,就要出现了。

少年周瑜借藤顺势而上,三两下就回到了崖上。周虎见他的瑜少爷身背油布包而回,大功告成,很是高兴。又见瑜少爷头发的两只羊角髻上,挂着两片竹叶,周虎一笑,大哥哥般地伸手将竹叶摘了下来。

周虎本想再接过周瑜背的油布包,因为他见这油布包鼓鼓的,份量想必是不轻,但是,周瑜却拒绝了。周瑜拒绝的理由,不是怕周虎会夺他的宝贝。他知道周虎是怕他累着,想替他负重。但是他想:这才是由表及里的身背重托!这是做为大丈夫应该承受的磨难与担当。

想至此,周瑜挺了挺胸,一抹成熟的凝重,浮上了他稚气未脱的脸上。

“走吧!下山复命!”周瑜将油布包向上挎紧,又拍了拍周虎的肩头,率先向来路返回。

周虎快步跟上,仍然和来时一样,忠诚地追随,不离不弃,不远不近……

两少年结义

返回到百尺涯上的周瑜,不经意地向一百米处的铸剑池一瞥,他的目光立时就被吸引住了。这是为什么呢?他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一团紫气!看到了一股凌厉的剑光!

事实是,有一个紫衣男子,在铸剑池边辗转腾挪,轻盈地舞剑。

如被失了魔法一般,周瑜的脚步情不自禁地改变原有的方向,向那股紫气移动,不断地靠近,再靠近……

有那么一刻,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牵引着周瑜。如果没有周虎的及时提醒,周瑜真会从百尺涯飞身而下,直接奔向那团紫气。他绕涯急行,终于,来到了铸剑池边。正好那团舞动的紫气与剑光,也停了下来。

四目相对。这一刻,两个人,定定地凝视着……

这忽然的相视,彼此怎么那么亲切,那么熟悉,似乎他们早已注视了千年。

彼此没有任何言语,就那么四目相投中,彼此在对方的眼中读出了四个字:相见恨晚。

周瑜眼中看到的对方:

一身紫衣,一头黝黑茂密的头发上,也梳着两个羊角髻。一双浓黑的剑眉下,却有些不相称地长着一对水灵的杏子眼,让人感觉一不小心就会沦陷进去。而高挺的鼻子,厚薄适中的嘴唇又棱角分明,透着坚毅与果敢。

从外表看,他似乎也还未脱少年的稚气,但是,眼里不经意间表露出的精光却有相当的成熟度,让人凛然不敢蔑视。总之,全身掩饰不住地透出一股霸气。

而此时,他的整张脸上漾着令人目眩而又温暖的笑颜。

周瑜不知道对方眼中的他,是怎么样的?

只是这时,两人不约而同地双手相扣,深施一礼。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

“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城人。”

周瑜闻听,暗自想到:姓孙,又是吴郡人。不会这么巧吧?难道那套《孙子兵法》要面世了?想归想,周瑜知道事关重大,他不能自作主张的。此时,他只是为能遇到了一个相见恨晚的朋友而高兴。作为半个冶父山的主人,接下来,他当然得为这位朋友充当向导喽!

于是,两位英姿勃发的总角少年,他们携手同游,话人生理想,谈志向抱负,议时局形势……在许多方面,两个人的看法和见解竟然总是不谋而合,等到两人游到百尺涯上时,都感觉今生不能成为好朋友、好兄弟,真是最大的遗憾了。于是,不约而同地萌生了结拜之意。

结拜为兄弟,当然得交换各自的生辰八字了。互相一报生日,这才发现,世上真有这么巧的事儿,原来两人竟然是同年所生,只是孙策比周瑜大了一个多月。

孙策为兄,周瑜为弟。为兄者,英俊而霸气,为弟者,儒雅而俊逸。兄弟两人真是相得益彰,道不尽的惺惺相惜。

孙策与周瑜都是喜欢读书,爱好兵法的少年郎,当然对于自秦汉以来,异姓兄弟间的歃血盟誓之举有所了解。

秦汉以来,“歃血结盟”,有的是以国家和集体的名义实行的政治行为;有的是以个人名义履行邦国的盟约;有的是为了取得共同的利益而结拜的个人行为……然而,与这些带有功利性质的结盟相比,孙策与周瑜两人的结拜,要单纯一些。他们只是想用结拜为兄弟这一方式,来表达志趣相投的少年人的一种天性而已。

这是一种天生的缘份。

就像孙策和周瑜,本来是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个人,冥冥之中,却让他们在冶父山,在铸剑池,相遇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孙策之所以能来到这冶父山中,与周瑜一样,也是受到了冶剑之父欧冶子的吸引而来。虽然,孙策所见到的只是铸造之所的一片废墟,但是因为结识了周瑜,让孙策感觉也不虚此行了。

择日不如撞日,两少年心神合一,也抵得上政治家们的歃血为盟了。于是,就在这“举手隘乾坤,伸手扪星斗”的百尺涯上,孙策与周瑜两人,双膝跪地,双掌互握,面对着苍茫的天地,异口同声地发出了真挚的誓言:

“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永世为兄弟!”

事情其实就这么简单,两位相见恨晚的兄弟也就是这么任性!天地见证了这两位少年的结义。让世人羡慕和津津乐道的总角之好,就此礼成。

后来的事实证明,虽然两位异姓兄弟的结拜简单而随性,却让他们彼此温暖了一辈子,并且演义了一段不朽的人间传奇。

不知不觉,已尽黄昏。周瑜才感觉肚子有些饿了。本想请兄长一起前往师傅欧翁的茅屋小住,兄弟把酒再叙谈心曲。可是只听孙策说道:“为兄乃是家中长子,家父常年在外为国奔忙,家中尚有老母和弱弟,不便留宿在外。”

周瑜听了孙策的话后,理解其孝心,懂得其为人,因此,也更加敬重孙策。

兄弟两人互相详细说明了家中地址,相约一有时间,一定要到彼此家中拜访,再叙兄弟情谊。

兄弟挥泪拥抱拜别。

周瑜目送着孙策向南下山而去,看到等在一旁的家丁、仆人紧紧地跟随着兄长,为兄长担着的心稍稍放下一些。直到目光所视之处,已不见了兄长影子,而眼见着太阳就要落到山后面去了,周瑜这才向东而行,回到了竹林中的茅屋。

周瑜当然想迫不及待地向师傅汇报今天任务的完成情况和他的奇遇了。

他来到师傅面前,刚要开口,师傅欧翁抬手示意他不急,饿了一天了,等吃过饭再说吧!正好周虎也将饭菜准备好了。于是,师徒两人开始准备吃晚饭。

“哇噻——这么丰盛的晚餐啊!还有——酒啊!”当来到餐桌时,面对着满桌子的酒菜,周瑜恢复了小孩子的天性,发出一声惊叹。他看向周虎,眼视里带着疑惑。

“这是欧师傅备下的。”周虎明白瑜少爷眼中的问号,不用周瑜开口,他就回答到。

哈哈——,“难道今天不值得庆祝一下吗?”师傅欧翁也来到餐桌前,伴着其特有的爽朗笑声。

当然值得庆祝,而且,必须得庆祝。因为,今天对于这师徒两人来说,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今天对于欧翁来说,是他将家族的千斤重担移交传承之日。虽然他找到的传承人不姓欧,但这并不违背欧氏的祖训。相反,在这战火又燃的今天,冶剑之父的名号不应该再沉默了。

欧翁是为自己终获解脱而高兴。

今天对于周瑜来说,应该是他从总角少年迈向成年的分水岭,虽然,他的实际年龄还不足十四岁。

“好!师傅,徒儿先敬您一杯!”

这是一个星稀月明的满月之日。

好一对一老一少忘年的师徒!少敬老一杯,老劝少一口,这是不醉不停的节奏啊!

期间,一老一少两人,又轮流着抚琴弄曲祝酒兴,这忘情的琴曲,穿透静谧的夜空,打破了月夜的宁静……于是,酒醉了,曲醉了,人,也微醉了。

抚罢一曲,微醉中,周瑜向师傅和盘托出了与孙策的兄弟之盟。微醉中的欧翁,心里更加地透亮。他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一节,因此不慌不忙地又给周瑜下了一道指令:“明天再进伏虎洞,是它该面世的时候了。”

周瑜当然明白师傅指的是什么?他更加佩服师傅真乃世外高人,茅庐之内,把酒之间,弄曲之时,仿佛世间事皆已洞察明了了。

其实,周瑜有所不知,做为一个身负两大法宝传家之责的欧翁,哪儿能是闭门不出,不问世事的闲散渔翁哦!

欧翁时刻关注着外面时局的发展变化,对那些近年来异常活跃的王侯将相之事倍加清楚。特别是,对吴郡富春人孙坚,欧翁的兴趣更浓。尤其是坊间都在传说,这孙坚乃孙武之后,又家居吴郡,欧翁岂能不关注呢?

因此,当周瑜向他说出了与孙策结义之事,欧翁就明白了一切,感慨说道:“这真是天意啊!”

仨土墩鼎足

公元189年阳春三月,也就是汉灵帝中平六年三月。周瑜已长成十五岁的翩翩少年郎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间,周瑜离家已一年有余。期间,只是派仆人周虎回家报了平安,而他则跟随师父将欧氏铸剑之法、孙子兵法、音律琴技等尽数研习。

直到前两天,欧翁对他说:“瑜儿,你已学有所成,是时候出山了。去找你那结义兄长去吧!”

因为那天,欧翁听说,汉灵皇帝驾崩了。

乱世出枭雄。欧翁预感到,新的比拼,已经不可避免了,而且残酷的血雨腥风将会从朝廷开始。派周瑜出山的同时,欧翁还给周瑜讲了他所了解的孙武之后——孙坚,也就是孙策之父的一些情况。

孙坚,字文台,乃为孙武子之后,世代为郡吏。孙氏历代祖先的坟墓都安葬在吴郡富春城东。有一年,孙氏墓地上竟然被五色云所笼罩着,光彩绵延数里。父老乡亲们很少见到这样奇异的现象,纷纷议论说,这不是寻常的云气,看来孙氏子孙必将兴旺了!不久,孙坚出生了。因为头角狰狞,状貌伟岸而取名为“坚”。长大成人后,即出任了县吏。

孙坚十七岁时的一天,与其父一起乘船外出,船行至钱塘江时,远远地看见有数十名海贼抢掠商人的财物后,在岸上分赃。孙坚见此景,就对父亲说要迅速打击海贼。父亲一听,赶紧摇头摆手,阻止孙坚不要轻举妄动。可是年轻气盛的孙坚已经拿着一柄大刀,将船划向岸边。待船靠近岸边时,孙坚纵身跃上岸去,口中大喊杀贼王,手中刀还东西指挥,像是在招呼人一样。海贼们正在分赃,没想到孙坚杀来,惊魂未定之时,以为孙坚挥刀在招呼官军,因此,当即抛弃钱物,分头窜散而去。孙坚不依不侥地持刀继续追击,挥刀剁死一贼,提着首级回到船上。

可以说,孙坚此举一战扬名郡县,也因此由郡守召为郡尉,后又升官为司马。又一年,会稽郡许昌父子造反,历时好几年无人能平定许家父子的反叛。又是孙坚招募勇士,会合州郡兵马,在阵前将许昌父子斩首。经刺史向朝廷上奏孙坚的功劳。虽然未能获得赏赐,但被任命当了三年县丞。后又官至长沙太守。

周瑜闻听师傅之言,这才确知结义兄长原为将门之后,崇拜之情更深一层了。而且,最让周瑜高兴的是“吴郡孙武之后”——这正符合欧氏当年“换艺”之约定。可以将凭生所学为义兄助力,又不违师命,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太好了!

这些日子以来,周瑜对两捆竹简上所刻录的铸造之法和兵法,已经烂熟于胸,因此,当周瑜临行之时,欧翁就当着周瑜的面,将两捆竹简付之一炬。从此,欧氏的祖传之法,只存在于周瑜的脑中、心中……而欧翁再不用为守护祖宗之法而劳心费力,大可以轻松自由之身笑傲天涯了。

临别的前晚,师徒两人在古琴前完成了最后一曲合奏。最后,师傅欧翁把他心爱的古琴,郑重交给徒弟,让周瑜将古琴一起带走。周瑜原本不想将师傅这最后的心爱之物带走的,无奈,师傅心意已定,再不会更改,周瑜也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当接受古琴的那一刻,周瑜从师傅的眼神中读懂了,以后很难再与师傅相见了。

不是周瑜忘恩负义,而是周瑜知道,从此,冶父山中将不会再出现师傅的身影了……

天明,周瑜洒泪跪别师傅。师傅欧翁对周瑜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让世人只记住周公瑾就好。”

想必,这就是千百年来,为什么世人只知道周瑜是一位精通军事,又善音律的千古奇才,却没有人知道他师承来历的缘故吧!

一船两人,经居巢湖而入龙舒水,沿着来时的路,逆流而回。沿途的景物依然,而周瑜的心态与去时,是大不一样了。

日已偏西之时,周瑜弃舟登岸,再缓步前行约半个时辰左右,就看到位于舒城干汊河周家的炊烟了。家就在眼前了,周瑜让周虎先进门,他自己却选择一处高地,仔细勘察起地形来。此番勘察,已经不再是小孩子过家家,而是以军事家的眼光来排兵布阵了。

一番勘察之后,周瑜点点头,暗自对自己的先祖选择在此建宅设院心生佩服之意。周家的院落,南邻龙舒水,北依龙王垱,是一块靠山背水的风水宝地。而且,周宅所在的干汊河,是舒城去往西南大别山区的咽喉要道。

舒县附近丘陵起伏,地势险要。而位于舒县西南十公里处的周家宅院,因为地处镇落的近郊,自成一体并且空间广阔,为未来的扩建发展预留了相当大的拓展余地。这是最让周瑜高兴的了。他想,他得好好地重新规划一下子了。

想至此,周瑜快步走进家门,他得禀告父亲,然后尽快实施他的扩建计划。他回到家中,与父母、亲人叙谈别后离情自不必说了。父母对他这个儿子从来都是信任有加,他提出的计划怎么会不同意呢!

于是,从回家的第二天起,周瑜就指挥周虎等家丁开始了他的计划。人手不够时,又招募和雇用了一些人。总之,半年之后的深秋时节,一个可攻可守,可居住可屯兵的周家城垣建成了。

新建成的周家城垣,为正方形,四周用土夯筑城墙。城墙长宽各二百九十六米,高十米,东西南北各有一个相对称的宽六七米的城门。整个城垣占地面积为一百零四亩。高墙之内是平整的台地。靠南的一块高台地新建了一处独立的宅院,取名为南大宅,大概是日渐成年的周瑜为自己所建的别院吧。

城垣内一应生活设施齐全,建有兵营、养马场,开凿了饮用水井等。如有战事发生,退守在城内,即可坚持数月而无忧。而在城垣之外,在城墙四周还修有护城河,护城河边,柳林依依,竹林绵密。

一天,周瑜站在建成后的北面城墙之上,向西北方向登高远望,目之所及之处,就如一个摆在将帅面前的巨大沙盘,“咦,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天然练兵场吗?”

原来,周瑜极目远眺之时,惊奇地发现:城外大约还有三十余亩的开阔地。说是开阔地,但并不是十分的平坦,凸凹间,竟然看到有三个大土墩以鼎足之势,显现在面前。巨大的土墩将水稻田分割成一块块的,远远看上去有阡陌纵横之感。这水稻田当然也是属于周家的领地了。

更远处,还有一条蜿蜒的亮带环绕,如天然的护城河,守卫着周家的城垣,那就是舒县的母亲河——龙舒水。

此时,还是少年人的周瑜,还没有想到这样的一个天然形成的三个土墩鼎足的地势,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只是因为熟读了兵书,懂得了排兵布阵之法,所以,他想:待水稻收割之后的农闲时,在此驻扎水陆两军,练兵习武,操戈备战,定是一块不错之地了。

于是,一个更宏伟的筹建计划在周瑜的头脑中形成了。

就在周瑜在家中抓紧进行建设的时候,朝廷上却是争斗不休。

自公元189年3月,即汉灵帝中平六年3月,汉灵帝薨,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少帝刘辩继位。到了公元189年4月,汉少帝改年号为光熹元年。

这时,有消息称:外戚何进密谋诛杀宦官失败被杀,汉少帝和陈留王被部分宦官胁持到洛阳市郊,其他宦官被袁绍等将领带领的士兵杀死。经过这一变故,到了公元189年8月,汉少帝又将年号改为昭宁。

然而,好景不长,这第二个年号昭宁,仅仅使用了不到两个月,到了公元189年的9月,有消息又传出,董卓进入了洛阳,将少帝刘辩给废了,而改立陈留王刘协当上了皇帝,是为汉献帝。

尽管对世人封锁了消息,但是人们心里明镜似的,被废的皇帝是没有别的出路的,只能是死路一条。事实也验证了人们的猜测是对的。

汉献帝刘协即位后,按惯例又改元为永汉元年。

被董卓推上皇帝宝座的汉献帝,其实就是一个傀儡皇帝。永汉元年12月,也就是公元189年的12月,汉献帝下诏废除了光熹、昭宁、永汉这三个年号,又恢复称公元189年为中平六年。一年之中有四个年号,也算是天下奇闻了。

公元189年,是多事之秋的一年。

这一年,对于周瑜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他已经由总角少年,成长为弱冠少年郎。虽然还不到行冠礼的年纪,但反映在头型上,也不再是梳着两个羊角髻了。只见这周瑜,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整个风度气质,世人鲜有人可以比拟。

话说过了年以后,时光进入了公元190年的隧道。公元190年的元旦,东汉献帝也将年号改成了初平元年。而此时周瑜也更加关注和思念义兄孙策的近况。于是,料理好家中事物,即带上周虎,往吴郡富春而去……

南大宅拜母

天空一碧如洗,阳光明媚,鸟儿欢快地鸣叫,地面散落着被夜雨打落的树叶和花瓣,一片春意盎然。

这是汉献帝初平元年的早春时节,十六岁的英俊男子周瑜,又带着仆人周虎上路了。此时,他的心情与此刻的天气一样晴朗而明媚。心情好,脚步也轻快。只见他一边走,还一边打着口哨,与树上的鸟儿一起欢乐地鸣叫着。

周瑜主仆两人,在陆路上行不多时,就到达了有百十来户人家的干汊河镇。

这里离舒城只有大约五公里的路程,是舒城县城通往万佛山、万佛湖的第一门户。而周瑜知道,周家祖坟就在万佛湖大堤北岸的栲栳山上。

出干汊河来到北临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的舒县县城。出了县城再向前行,仍是归属庐江郡的地界。

话说这庐江郡,境内西南部层峦叠嶂,杉竹荫荫,东北部沃野平畴,河网交错,中部丘陵起伏,沟渠纵横,黄陂湖注其间,通衢要道,畅达四方。并且,山不瘠,水不荒,四季分明,寒暑显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利于各种动植物生长繁殖,有松、杉、竹,果等七十多种林木。

可以说,庐江郡是内资陂泽富饶的渔米之乡、温泉之乡,又是外籍水路便捷的淮西之要邑、江北之名区。

周瑜沿官道而行,或舟楫,或车马,刚过了小桥曲水,又见些茂林修竹,偶尔还避过了打打杀杀之事。这一天,进入到了两山夹一江的吴郡富春地面上了。

吴郡富春,有天目山余脉绵亘西北,仙霞岭余脉蜿蜒东南,富春江西入东出,斜贯中部,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

来到富春,周瑜才深切地体会到,义兄孙策一家是多么有名气。不用太过伤神,随意一打听,孙府的所在,就有人指点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因此,周瑜顺利地找到义兄家的住址。

按着指引,到了孙府大门外。好家伙,虽然谈不上是深宅大院,却也是小有气派,特别是,门口竟然有兵士把守。

周瑜报了姓名之后,借兵士进去通禀之机,他就开始用内行的眼光,环顾起孙府住宅的周围形势来了。

从外观上看,孙府是一座中轴线分明的四合院落,且有围墙和廊屋将院落包围成一个封闭式的整体。建筑风格采用的是砖瓦、夯土和木架结构相结合的形式,屋檐为屋角反翘的结构,这是一种近年来流行的新式的建筑方法,是为了缓和屋溜与增加室内光线向上反曲而采取的一种方式。

总之,纵观孙府整个外观,给周瑜的感觉是实用而不张扬,古朴典雅而又不落俗套。从外观可窥全貌,周瑜想:内部的基本结构,想必也应该是四合式的,东西南北面的屋舍都是一堂两屋的结构了。

“瑜弟,真的是你啊!”周瑜正自出神,耳畔传来了一声久违而又热切的呼唤,只见孙策飞奔着从院内跑了出来。回想那一日偶遇和结拜,这一晃又是一年有余了。

互相打量之下,两个人都长高了、长壮了,但互相从彼此的眼神中,找到了不变的情意。是哦!一见如故的惺惺相惜兄弟之情意,比天高比海深呢!

孙策喊来管家安置好了周虎,就带着周瑜走进了东厢房左侧他自己的屋里。聪明如孙策,当然知道义弟周瑜心中的疑惑,不等发问,便说:“家父回来了!”

这就难怪了。

自从结拜了义兄孙策,对义兄之父孙坚的一切,周瑜就更加地关注了。只是道听途说的印象,周瑜已经认定,义兄之父是个响当当的大英雄。

“最近朝中的局势很严峻,父母正在房中商议一些大事。”对义弟周瑜,孙策是毫无隐瞒的。

孙策的话,可以说是准确的内部消息,这让周瑜也紧张了起来。

世人只知道去年朝廷走马灯儿似的换年号,却鲜有人知道这其中的端倪。原来,自去年9月董卓入都城洛阳以来,竟然生出不少事端来。先是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遇有不服从的大臣动辄逮狱问罪,轻者割其首级,重者遭灭门大祸。当大权在握以后,董卓就找借口废长立幼了。

话说,9月甲戌日,董卓来到崇德前殿,威胁少帝之母何太后,以少帝在为汉灵帝举丧其间不悲哀,没有行人子之礼,不宜为君等罪名,强行扶出少帝,解去了少帝的玺绶。可怜那何太后,也只有哭的份了。

随后董卓又当即命令尚书拟好册文,在朝廷上宣读。董卓以一个臣子,竟然敢颁布册文,此举,莫非他当自己是汉室的祖宗了不成?董卓用这个大逆不道的方式,将只有九岁的陈留王刘协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不说文武百官了,就连刘协自己都感觉很不安。

董卓自封为相国,他之所以这么做,当然是为了一已之私,以便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当他得势之后,开始恋及财色,纵兵搜索豪富之家,见财便取,见色便虏,董卓此举号称为“搜牢”。洛阳城中的富豪之家很多,一经搜牢令下,都被害得是倾家荡产,就连床头的美人儿,也被掠入了相国府中,不知生死。甚至就连居于深宫的娇娇滴滴的公主,董卓也不放过,掠进府中,恣意蹂躏。

董卓逆恶昭彰,海内豪雄都想起兵讨伐董贼。其中渤海太守袁绍,招兵买马,讨伐董卓的意图最为明显。于是,各牧守相约设坛祭天,歃血为盟。做为长沙太守的孙坚,曾多次讨贼平叛,对他的功劳,朝廷都一一记录,并封孙坚为乌程侯。这次讨伐董贼,做为长沙太守兼乌程侯的孙坚肯定是责无旁贷的了。

早在中平三年,孙坚在车骑将军张温帐前效力时,董卓还是一个讨伐叛乱无功而返的中郎将,但却对张温傲慢无礼。孙坚从旁冷眼观察,看出了董卓的异心,因此,曾向张温列举了董卓的三大罪过。尽管当时张温没有采纳孙坚的意见,让董卓逃过了一劫,但孙坚还是被授予了议郎的官职,所以说,孙坚也算是和董卓结下仇了。

知道董卓是一个量小而又睚眦必报的人,对反对他的人,动辄就杀头灭九族的。为了免除后顾之忧,在起兵之前,孙坚念及家小,因此,飞马回乡,紧急与夫人协商对策。

也就是在这时,周瑜来到了义兄孙策的家。听了义兄此言,周瑜也替义兄一家担起心来。突然,急中生智,灵光一闪,于是便言道:“可不可以请伯母大人迁居舒县呢?”

周瑜一五一十地将自家的居住环境与周边情况,详细地说给孙策。孙策一听真是个好办法。于是将周瑜带到父母面前,并讲了义弟周瑜的方案。

话说这孙策之母,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她出生在东汉的吴郡首府、江东第一大城市吴县,娘家姓吴,属于次等士族人家。出身寒门的孙坚听说了她的才貌出众,于是想娶她为妻。可是她的亲戚们认为孙坚轻浮狡诈,不同意这门婚事,这件事让孙坚很难堪。而孙母当即清醒地对自己的婚事做了预判之后,说服了亲戚们,答应了孙坚的求婚。于是,她就成了吴夫人。

吴夫人生有四子一女。虽然她自己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在东汉末期的动乱年代里,作为一方军阀的孙坚,往往是常年征战在沙场上的,而抚养、教育儿女的重任,也就落到了吴夫人的身上。而吴夫人教育儿女也很有办法,总是宽容、诱导,谆谆教诲,让儿女自己领悟,明辨是非。

吴夫人早就听长子孙策念叨过周瑜这个结义兄弟,如今一见周瑜,自是非常喜欢,只听她说道:“瑜儿,这个方法好是好,但是会不会太打扰了啊?”

周瑜一听,赶紧回答:“伯母,这怎么能是打扰哦,能够为兄长做点事,并且还能和兄长朝夕相处,这是我求之不得的事啊!”

话说周瑜又拜见了伯父孙坚。家中堂上的孙坚,虽然也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但还是相当慈祥的,与周瑜印象中的威严的大将军,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此时孙坚听了夫人与周瑜的对话,又用锐利的眼神扫了一下大家,站起身,走到长子孙策身边,拍拍儿子的肩头,声调沉稳地开了口:“策儿,你已经长大了,家中的重担,为父我就交到你肩上喽!”

“请父亲放心,孩儿一定会照顾好母亲和弟妹们!”孙策挺了挺胸,郑重地回答着,他知道,父母双亲这是都同意迁居舒县了。“咱们什么时候动身?”孙策又请示道。“越快越好,免得夜长梦多。”孙坚答道。

听到父亲的指示,突然之间,孙策感觉自己已经是成人了,虽然此时他还只有十六岁。于是,孙策带着义弟周瑜,开始张罗搬迁的事儿去了。

且不说孙坚安排好家中事务,径直带兵士连夜返回任上。只说汉献帝初平元年的一天,孙策留下平素忠诚的仆人看家护院,然后,在周瑜的陪同下,护着母亲和弟妹,只带着少量的金银细软,悄悄地离开了吴郡富春的家。

孙策一行并不张扬,虽有奔波之苦,但却一路顺利到达了舒县周瑜的家。周瑜父母都是本分老实得不见经传的人,周家一切都由周瑜做主的,因此,孙策一家进了周家城垣之后,周瑜径直把义兄孙策一家安顿在他新建的南大宅里住下。在南大宅里,周瑜将义兄之母当做自己母亲一样对待,朝夕拜见。

与孙策分别

孙策和周瑜就这样,在舒县开始了兄弟携手同行的日子。

许多的时候,周瑜的书房,成了兄弟两人谈古论今、研习兵法的学堂。兄弟两谈人生、谈志向,也谈那些渐行渐远的帝王将相。

孙策最欣赏春秋时越王勾践。越王虽曾战败,但他在为吴所执时,仍然能够置苦胆于坐,饮食尝之,这种不忘会稽败辱之耻的坚强与执着,很是令孙策敬佩。“越王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孙策时常这样对周瑜和自己说。做为孙武子之后,做为吴人,想必在孙策的心中,早就萌生了越王的那种鸿鹄之志了吧!

而周瑜,从得到了师传的孙子兵法的那一刻起,就将孙武拜为了先师。让孙子兵法之妙为孙氏所用,让自己所学能一展风采,是他此生最大的抱负和追求。只是,他此时还不知道自己的能量有多大。他不是一个自高、自傲、自吹、自擂的人,因此,只是毫无保留地与义兄研习兵法,并没有说破这一细节之事。

周瑜没说破是对的,这样,兄弟之间浓浓的情意,就显得更纯、更清、更天然、更无拘束了。

时常,兄弟两人谈得兴起,直到月上柳梢头了,方才想到夜已深,天已晚了,索性,两人就同塌而眠。躺在床上,还在说,直到困意袭来,说着说着两人都沉沉地睡着了。在睡梦中,两人都还带着笑意,也许睡梦中,兄弟两人也在兴奋地交流着呢!

更多的时候,兄弟两人结伴外出同游。

话说此时的周瑜与孙策两人,在穿着打扮上,一样的由青丝带编织的纶巾束于头上,一样的宽衣大袖的普通单复衣。虽然家资富足,但两人一样的简单和善,不喜张扬。唯一不同的,就是体现在穿衣的颜色上。

时人着衣的种类较多,大致有单衣、复衣、糯、衫、扭褐、褚、辛圭、褶、裘等。其中单衣、复衣指衣的厚薄,可合称为单复。而大多数人喜欢以长衣为主。贫寒人家会省去单复的修饰,只著短衣。糯为短衣一种,质地不佳者则称为很褐。妇人衣多艳丽,男子着绢衣,则会被看作是轻浮的人。此外,衣的颜色又可以用来区分人物的身份。

周瑜性喜白色。虽然和南来北往的富商撞色了,但儒雅俊逸、知书达礼的他,骨子中就透着飘逸的天性,和一般的富商竟有天渊之别。

孙策性喜紫色。高贵、成熟,且透着掩饰不住的霸王之气。他好说笑,性情豁达,也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擅长用人,只要见过他的士民,都愿意为他以死尽忠。

这样两位俊秀少年郎携手同游,尽管他们不愿意张扬,尽量低调行事,但是,他们身上那种强大的磁场,使社会上很多的士大夫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心甘情愿地围拢在他们的身前左右。这其中不乏隐居多年的,文武双全的高人名士。似乎,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所崇拜的两个人,其实还是两位未成年的弱冠少年,归附之心溢于言表。

一时之间,孙策和周瑜,在这江、淮间,想不出名都难啊!只是,为了母亲及弱弟们的安全,孙策向众人刻意隐瞒了其为孙坚之子这一细节。

就这样,在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的舒县,周瑜和孙策结交了一些朋友,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期间,朝中之事,各地战事,因与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不能不关注。

最大的一件事,莫过于——“迁都”。当然,所有人都清楚,这“迁都”的幕后操纵者肯定是董卓了。

整个朝廷文武百官,加上洛阳数百万人民,都被董卓强迫着向西迁至长安。豪家富室的人家,总得有若干财产,匆忙之间来不及搬迁,就被董卓定了一个违抗命令,大逆不道之罪,派官吏抓拿收捕,进而斩首示众,并将财产没收,充作军资。可怜那些官民人等,只能弃其田园庐舍,只带些许细软物件,扶老携幼,随着献帝车驾仓皇前行。昔日的洛阳人,不论贫富贵贱,都被害得颠沛流离,饥苦冻馁,甚至饿莩载道,暴骨盈途。

皇帝、文武百官、数百万人民都被以“迁都”之名赶出了洛阳,董卓却拥兵住进了洛阳城。这还不算完,他还下令让军士纵火,烧毁了宫庙民居,洛阳城二百里内,火光冲天,统成赤地,鸡犬不留。人们不禁要问了:于己无益的事,董卓何苦要这么做呢,难道他是疯了不成?

董卓真是疯了。

更让人不能容忍的是,董卓竟然连刨坟掘墓的事也干了。不仅挖掘了汉室皇帝的诸多陵寝,还将公卿以下的坟墓尽数掘开,收取珍宝,充入私囊。董卓如此“作”,真是让活人没法活,死人也不消停啊!董卓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惹得天怒人怨,不诛锄董卓这个首恶,天理难容。

然而,董卓拥兵自重,挟天子以令诸候,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慢慢地,歃血盟誓的如袁绍之流,始终不进,渐至兵疲粮尽,陆续解散了。所有起兵反董卓的各郡守中,除了曹操,最坚定的就数孙策之父,长沙太守孙坚了。

孙坚豪气逼人,自荆州至南阳,有众数万。孙坚在南阳制服了不肯借粮的太守张咨,收服了他的人马,取得了军粮,然后到鲁阳城与袁术相见。袁术为了表扬孙坚的功劳,称孙坚为“破虏将军”,于是孙坚就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孙破虏。

不断有战报暗自传来,闻听父亲三战三克,孙策为之振奋,周瑜也跟着高兴,唯独策母吴夫人不喜反忧。孙策不解母亲其意,便向母亲提出了疑问,吴夫人回答道:“乱世之时,树大招风啊!”

这样,不知不觉地又过了一年。转眼到了公元191年,也就是汉献帝初平二年。此时,孙策和周瑜都已经是十七岁英俊小生了。

一天,正在外面交友的兄弟俩,被吴夫人派出的家仆找到,让他们赶紧回家。孙、周二兄弟闻听母亲有事,不敢怠慢,急速返回。

进了南大宅,周瑜就感到气氛有些不对劲儿,而且家里似乎还来了一些生面孔,但见孙策脚步急急地奔进母亲的房中,他也无法细问。到了吴夫人的卧室门口,周瑜正考虑着是跟着义兄进去,还是留在外面等候的功夫,猛然听到义兄孙策一声低沉的嚎啕,虽然他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想,能让义兄如此悲伤之事,肯定是大事。

少顷,待吴夫人房中的孙策的悲声弱了一些之后,只听得吴夫人在屋内说:“瑜儿,你请进来吧!”吴夫人知道长子和周瑜是形影不离的,这会儿周瑜一定是守在外面的。

周瑜闻言,立刻推门进堂屋,但没看到人,就再走进内室。只见吴夫人端坐在床塌旁,孙策跪伏在母亲的怀中呜咽。

“瑜儿,这一年多来,真是让你费心了啊!”看见周瑜进来,吴夫人一边用手抚慰着长子的头,一边对周瑜开了口。这一年多来,周瑜已经将吴夫人当成了自己的母亲一样,吴夫人也待他同孙策一般。这会儿吴夫人这般客气地和他说话,周瑜知道,肯定是有下文的了。

果然,只听吴夫人接着说:“策儿的父亲,他,他——,他已经阵亡了!”

听到了义兄的恸哭,周瑜已经猜到了此节,但他没敢往下想,如今吴夫人的话证实了他的猜想,也不禁痛哭失声。义兄之父就是他的父亲啊!怎么会这样呢?

原来,此前战功赫赫的孙坚所向披靡,袁术就派孙坚征讨荆州,抗击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县、邓县之间迎击他。孙坚击破了他们,渡过了汉水,包围了襄阳。也怪孙坚艺高人胆大,独自骑马在岘山行走,遭到黄祖的伏击,被黄祖的士兵射杀身亡。孙坚死后,自有孙坚身边的忠诚将士,携带着孙坚在此前战中获得的传国玉玺,飞马来到舒县,找到吴夫人报知了此事。这位将士等来人,就是周瑜刚回时见到的一些生面孔了。

不知过了多时,孙策止住哭声,从母亲怀中抬起头,挺起腰,站了起来。此番站起来的孙策,已经不再是少年公子,而是肩负重任的少将军了。

孙策打点行装,偕着老母及家人,告别义弟周瑜,为父奔丧,迎榇东归。

这是孙策周瑜两兄弟相聚后的第一次离别。本来,周瑜也请求随同前往的,因为周瑜也有一大家子要照顾,孙策拒绝了。于是,兄弟两人相约,随时听候对方的召唤……

同类推荐
  • 一代兵圣——韩信

    一代兵圣——韩信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玛丽莲·梦露:我不止性感,还有从底层溯流而上的努力

    玛丽莲·梦露:我不止性感,还有从底层溯流而上的努力

    梦露,一个熟悉的名字,熟悉的形象。全世界几乎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见过她那些著名的照片,并记忆深刻:那张穿着白色裙子在纽约大街上,裙子被地下热气吹得张开了喇叭的黑白照;那张面对镜头两眼微阖、双唇微翘的;在沙发上裸露那双美腿的……这些照片不再是照片,而成了一种特殊情感的传达,一种纯真性感的定格。对几代人来说,梦露就像这些照片,是永恒的定格。虽然梦露以性感闻名于世,但她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努力从底层突围的勇气,令人钦佩。这是本书着重阐述的内容。
  • 中国古代清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清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在历朝历代,都有一大批著名的清官廉吏。如先秦时期的晏婴、乐喜,汉晋时期的召信臣、杜诗、吴隐之,隋唐时期的姚崇、宋璟、柳宗元,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范仲淹、海瑞、于谦、张伯行等等。时移世易,万象更新,但历史上的清官有不少做法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书《中国古代清官传》从史籍、野史、传记和笔录中选择了105位代表人物,按其出生年代为序,各自成篇,汇编成册,希望它能帮助大家一起学习!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梁思成传

    梁思成传

    本书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杰出代表、伟大建筑巨人梁思成波澜起伏的生命历程。
热门推荐
  • 愿各自漂泊

    愿各自漂泊

    他林梓威,是事业有成的霸道总裁。她唐颜,是让人唾弃的唐家二小姐。估计林梓威这辈子最讨厌的人就是唐颜了,但是却不得已的娶了她。心里深爱着的是唐家大小姐唐凝,当大小姐风光回归,屡次陷害唐颜,被万人嫌弃的唐颜,又该怎么办?“我们…离婚吧。”唐颜抬起头,淡淡的对着林梓威说道。林梓威心头一震,却立马恢复平静,“你还没被唐凝折磨…你有什么资格和我说离婚?这是你欠我的也是你欠唐凝的!”乐肖奈闯入了唐颜的生活,让唐颜感受到被人无条件的信任的美好,给了她无尽的温柔和宠溺,两个人的情愫渐渐燃起……可当阴谋浮出水面,当真相大白的那天,面对爱了十年的林梓威,唐颜又该如何选择?
  • 木叶超级小李子

    木叶超级小李子

    宇智波斑:“我认可你了。在体术方面与我交过手手的人当中,我斑愿称你为最强!”“小李哥……我认输,不打了,你忍界最强。”开了八门遁甲,又开了超级赛亚2段,李哥抓着斑一顿揍。
  • 保持最初的一份小欣喜

    保持最初的一份小欣喜

    川川和君君在若大的城市里,一次相见之后,仿佛以后的剧本就已经敲定,千回万转,面面不如他,一来二区,明明就是她。
  • 我的替身不可能这么强力

    我的替身不可能这么强力

    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人类的伟大是勇气的伟大!所谓的勇气,并不是没有恐惧,而是要了解恐惧,并战胜恐惧!——威廉.A.齐贝林这是一个背负着救世使命的英雄,继承未来人类的意志,在万界中慢慢变强,只为对抗“祂们”的故事!(克苏鲁神话背景,主角以替身能力为主的穿越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诸天那些年

    穿越诸天那些年

    郭靖为何叫黄蓉为嫂子,辛十四娘又为了谁而甘愿放弃成仙,本已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因何被再续了三百年,灭霸明明率领大军降临地球又为何一枪不发乖乖离去……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敬请各位读者一起走进《穿越诸天那些年》,品味那不为人知的秘密。
  • EXO末世逆袭之白莲滚边

    EXO末世逆袭之白莲滚边

    看一枚二货美女在末世里华丽逆袭。希望本书书评多多,票票多多。
  • 朝权误·瑾颜传

    朝权误·瑾颜传

    一场尔虞我诈的朝势之争;二代人利益冲突的争执;三份孤独相守终老的痴情;无数段红墙内外的隔岸相观;等一切都真相大白,才发现自己已然深陷。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就主宰后代的自由,像这样的无穷无尽的朝权之争,每朝每代都在上演……
  • 现代企业财务软件应用教程

    现代企业财务软件应用教程

    本书内容包括财务软件概论、系统管理、企业应用平台、总账管理、报表管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等。
  • 百里挑医:毒舌医生乖乖徒

    百里挑医:毒舌医生乖乖徒

    相亲弄错人,误以为对方是色狼,万万没想到,这人却是自己进修的导师,石榴内心被草泥马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