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35800000002

第2章 从城市的琐碎里发现诗意

——序刘红立诗集《低于尘埃之语》

梁平

刘红立和老房子在这个城市都有极好的名声。

两个名字,一个人。检察官刘红立,寸头,一脸刚正不阿,应该有很多故事可以写成书。诗人老房子,率性,善饮,中年诗情勃发,每一首诗里都可能埋伏一个故事。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让我想到了刘红立。他当过市级检察院的反贪局长、检察长,我听别人说过他的故事,也有惊心动魄。而谈及这些,他总是一笑置之,轻描淡写地说一句:那是工作。几年前,他从市里又回到省检察院,担任政治部主任。这个职位虽然重要,但遇上司法体制改革,检察官队伍划分为员额内和员额外,从去年年底,刘红立亲手完成了对自己的变革,成了“员外”。如果换一个人,总会有些抱怨和牢骚,而他依然笑呵呵尽职尽责,圆满完成了全省检察官系统这次压力山大的人员“分流”。有一天晚上,夜很深了,我和一个朋友接待了外地客人流浪在返家的街头,看见前面一个孤零零的背影那么眼熟,上前几步,果然就是难得一见的刘红立。寒暄了几句,才知道下班晚了,他又答应了老母亲晚上过去看望,所以这个时候刚从老人家里出来。原本想拉上他找个地方继续坐坐,于心不忍,就放过他让他赶快回家休息。职场里的刘红立就没有正常的八小时工作制和双休日,身体像一座上紧了发条的时钟,几乎所有的刻度都指向那枚检徽,那是由盾牌、五颗五角星、长城和橄榄枝图形构成的以红色为主调的代表国家司法形象的徽章,那更是刘红立这个名字应红而立的强大的支撑。

老房子是诗人,是刘红立的B面。我身边为官写诗者众,部委级、厅局级亦非个别,我时常惊叹他们都有很好的角色转换能力。这中间老房子的出色可以成为教材。我认识老房子是他还在自贡担任检察长时,五六年前,那是诗人的聚会,我记住了写了不少有哲理和思辨短诗的老房子。之后,老房子的诗歌总有一种“侵略”性时常出现在我眼前。尤其是近两三年,报刊、微博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等,老房子的诗歌,有了白居易春游钱塘湖“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那种感觉。那个写哲理和思辨短诗的老房子释放了自己,从理性的审美向自由延展,从乡土经验到城市经验,以个别对接大众,从日常捕捉精妙,他的诗歌有了难能可贵的自觉和刻意。我一直认为,衡量一个诗人的高低,不是看他出手是否“就轻驾熟”,而是看他能否给自己制造“陌生”,给自己制造难度。老房子并不是有大把时间写诗的诗人,但是,老房子的诗歌近年所呈现色泽和品相,不得不让我们刮目相看。

《低于尘埃之语》是诗人老房子新近推出的一本诗集。我愿意把这本诗集界定为城市之诗。这是诗人对中国文学有了清晰的认知之后,给自己制造的有难度的写作。城市之于我们,已经几乎是赖以生存的全部了。而现实是,我们很多作家与诗人,尽管在城市生活了一辈子、半辈子,却因为难于找到文学的进入方式,还孜孜不倦地重复已经荡然无存的田园牧歌,或者虚无缥缈的风花雪月。城市始终模糊不清,城市里生活的人与城市的隔阂和融入,即使历历在目,也很难在诗歌里得以整体书写。老房子则以“私语”“拾语”“寄语”“絮语”“赘语”写出了他自己的城市经验。

20世纪的文学主流对乡村的热爱、向往和批判,已经随着社会转型渐行渐远,这一文学书写代际转化的重要表现是城市化进程的结果。所以,对于城市诗歌的写作是摆在诗人面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担当,同时也是一直以来萦绕我心头挥之不去的焦虑。正因为如此,老房子的这本诗集在我手里就有了与众不同的沉甸甸的分量。

其实,阅读是一件极为私人化及极具个性的事情,没有哪一个读者会与他人形成完全相同的阅读体验,每一位读者总是带着各自的经历、情感、知识等进入到阅读之中,与文本建立一种互通关系;而文本虽脱胎于诗人,但又具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力,这就赋予了阅读者对文本进行无尽想象与阐释的权力。阅读的这种多样化实则是读者的乐趣所在。从这个角度上讲,我就不赞同这么一种诗歌的展示方式——即在很多微信公众号、不入流的杂志,甚至是一些诗集中常常看到莫名其妙的所谓的评论。这些评论需要在这里出现吗?这些评论出现在这里的意义是什么?我常常反省自己,包括在给朋友的书写点文字的时候。在我看来,再没有一种语言比诗歌语言能更直接地撞击人心了,静默的诗句实则拥有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有待读者的探索和挖掘,或者说,阅读好似解谜,对文字的探索和体悟是读者的乐趣,而粘连在每首诗歌后面的点评就是野蛮地剥夺了阅读的乐趣与快感,将诗歌语言的游戏快速转变为一种乏味、单一的阐释。所以我在这篇短文里,不止一次警告自己,不要指点,只谈心得。

五月十九日,夤夜,怀春的猫

九只,初夏的小区

是它们的暖床。交欢似乎是美妙的但有十之八九的深呼

吸被人们拒绝

一个人坐在九个书柜的写字桌前

试图用九根手指同时敲打青蛙的腮帮和蟋蟀的薄翅

留一根伤残的大拇指连续按九次回车键,节奏不分明

但统统九声一行。他要赶在天亮前

写一首九行的小诗,烟缸里

缥缈谐音的心绪,猫声正在撤离

——《九行诗》

这是一种日常不易觉察的城市病,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已经司空见惯。小区流浪猫被人关怀得以生存,但是它们的繁殖速度已经让人不安,甚至严重影响了城市人的正常生活。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最写实的方式进入之后,把城市人与城市文明的冲突抽象出来,一个诗人的一首九行诗歌对抗一只野猫的叫春,写得惊心动魄。这是一首技术含量极高的抒情诗,在不弄玄虚、不动声色、不修边幅的“大随性”中,写出了新型的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人无奈与无助细微里的精妙。

再比如“下午茶的时间/被挤进了地铁/所有的速度/低于嘈杂/低于墙壁上恍惚的广告……并行不悖的躁动,就这样/成为彬彬有礼的同义词/远方鱼鳞云下/一句低于尘埃之语/‘太拥塞了’”这首诗写的是城市居民,日复一日在城市地底下生存的身心压抑,最真实、清晰,又颇具浪漫色彩的情感体验,也同样是都市现代化文明给都市人带来的不可拒绝的“隔阂”,诗人把这个尺度放在时间的成熟和危机中,放在尘埃之下,该来的和不该来的,都得接纳和吸收,包容、理解、习惯、和解,各种适应和不适应都在这里呼之欲出。

《低于尘埃之语》,对都市生活细节的捕捉,细腻而日常化。这种日常不是全然的“无产者”的日常,也不是豪门贵族的日常,而是最普遍的社会中的大多数的日常,这种大多数的生活化的细节使得这本诗集极大地赢得了尊重。诗人这样的选择正如诗集名字一样,都是“低于尘埃之语”,这也显然是诗人自己选择的方向,这是一条艰难之路。因为很多自以为精英写作的人会以为不屑。这使我想到西西弗斯,那个无休止地推着石头上山的巨人。诗人写诗就好比推石头上山,推石头上山貌似一件极为荒诞的事,诗人知道这种荒诞,却仍然推着石头上山。这恰恰是自己应该确定的坚持,这是真正优秀的诗人的纯粹,诗歌能更多地承载诗人的纯粹性的特征,就是一种更具个性、更能自由表达的特征。“影子有影子的主人,呼唤有呼唤的回应”(《丢失》),老房子的这个选择,值得。

这本诗集中还保留了如“大凉山”“九寨水”“武河”“宝箴塞”“藏地”等篇什,但我注意到了诗人的视角,更确切地说是诗人的身份问题。在少量的对自然风光和乡土的描写中,诗人已经是以一种外来者的角度、以一种城市居民的身份来对对象进行观察、描写以及感悟,诗人的临场性和参与性已经成为一种客观。

刘红立和老房子的身份似乎跨度很大,但在我眼里,就是值得信赖、靠谱的兄弟。有一次和他一起去邯郸,那些和他没有上下级关系的检察官如亲人般围坐,家长里短,无话不说,其乐融融,就像我在四川看见他和市州的检察官一样,亲密无间。我知道这是职业带给他的荣耀与口碑。在诗歌界的场合就多了,成都又是一个诗歌活动欣欣向荣的城市,他这座诗歌老房子包容、敞亮,一杯茶,一壶酒,就聚齐各色人等,海阔天空,诗意澎湃。也只有诗歌的聚会,可以占用他并不充裕的“业余”。正是这样弥足珍贵的“业余”,老房子一直在用心捕捉城市里的物事与人际,关注那些日常和幽微,写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么多可圈可点的城市经验,写出了自己的诗歌路径。

是为序。

2017年5月1日于成都

同类推荐
  • 感悟亲情——感人肺腑的106个回忆

    感悟亲情——感人肺腑的106个回忆

    用诚挚的心拥抱这个世界,用生命的画笔为世界添上一笔色彩,世界会因为你而变得更加迷人、美丽!
  • 城下笔记

    城下笔记

    作者真诚记录了大学毕业后十年间的经历、观察和省思。这批随笔,或记叙“趣事”,或主题思考,或对生命难言之痛的幽黯表达,皆是作者沉浸生活的即时性书写。作者直面日常生活,念念不忘将反思和审美注入日常生活,使自我更加健康、美善。
  • 金瓶之隐:深度解读兰陵笑笑生的创作智慧

    金瓶之隐:深度解读兰陵笑笑生的创作智慧

    天下奇书《金瓶梅》,也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它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引出以西门庆为主角的一段市井生活,借宋代的人物暴露明代社会的腐败。此书分三章:第一章为《西门居地解》,第二章为《作者与写作时间解》,第三章为《金瓶百寓解》。此三解吾又称之为“金瓶三解”。“三解”立足于国学,以规律解为主要手段,核心是依归纳的三大指导思想以及切隐、悖蜕等手法,一步步条理深入,解读兰陵笑笑生的创作智慧。
  • 老舍评传(增补本)

    老舍评传(增补本)

    本书着力于以丰富的材料和严谨的论证说明,贯穿老舍文学创作始终的,作者在吸收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饱蘸着自己对于作家的深厚感情,对于满族历史与文化的细密体认,从上述这两个方面的视点切入作家,给我们送来一份富有创见的回答。
  • 怒放的爱恋

    怒放的爱恋

    民国名人是名副其实的风流一代,其婚恋故事更是长久以来后人关注探索的焦点。他们留下了大量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又自然流露出学识趣味的情书,这些文字便成为一份岁月的动人遗赠。名人们的日常生活、心灵世界在其中得到了最至情至性的展现。
热门推荐
  • 脉脉梨花凉

    脉脉梨花凉

    梨花如雪,雪似梨花。世事翻覆,如一场大梦。少年生情愫,生离死别。一别经年,再重逢,他与她,是否还一如当初。他们如众生挣扎于红尘,然心怀家国,依然清醒通透。当往事一一揭开,他们再不放开紧握的手。
  • 系统就是坑

    系统就是坑

    一个步步陷阱的游戏,一个个生死擦身而过的瞬间。一位只知抱怨的少年身怀坑不死你不罢休的系统,穿越到游戏的未知界面哭过,笑过,战斗过。想怂,想退缩,放心系统不会给你机会的。
  • 重生之梦回童年

    重生之梦回童年

    一个现实中的五好青年陈影带着他的脑子穿越啦。“别人都穿越到青年,为什我这么别致?”陈影幼小的身体站在桌前思考人生中。
  • 赵家小厨娘

    赵家小厨娘

    一股寒烟入赵府,摇身一变为厨娘,看我赵家府小厨娘如何降服赵公子。
  • 365次逃:总裁大人放过我

    365次逃:总裁大人放过我

    一段金钱的交易,她用身体换他的钱;一场谁先爱了谁就输了的游戏,他用真心付出。而真爱归来,她伤心离去。他寻她而去,却发现早已物是人非。一段爱情能否实现呢?一段豪门的纠葛,一场追逐的游戏,一个金钱的交易,都在进行着。且看女主如何玩转男主!
  • 寒鸦记

    寒鸦记

    一个穿越故事。一个杀手穿到架空世界的故事。在这个世界,杀手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人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欢笑、有悲伤、有愤怒、有伙伴、有爱情......
  • 卡拉马佐夫兄弟

    卡拉马佐夫兄弟

    小说描写地主卡拉马佐夫一家父子、兄弟间因金钱和情欲引起的冲突和最后酿成的悲剧。作品借助对人物心理鞭辟入里的分析刻画,揭示了当时俄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尖锐矛盾。
  • 每晚一个日本推理故事

    每晚一个日本推理故事

    小栗虫太郎编著的《每晚一个日本推理故事》收录了二战前后日本极具代表性的恐怖推理故事,《每晚一个日本推理故事》包括大阪圭吉、小粟虫太郎、黑岩泪香、小酒井不木的等人的短篇小说精品。翻开任何一篇,都好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令人揪心的悬疑恐怖气息扑面而来,它会深入你的灵魂,给你的脑海留下火辣辣的烙印。合卷之后,只要你再度想起,那种心灵的紧缩、魂魄的叹息又立即映入你的眼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她的江临有点甜

    她的江临有点甜

    江临是谁?一中校霸,偏偏成绩还顶好。明明性格冷淡的很,但是还是有好多女生甘之如饴。 甚至好多男生也拜倒在了江大美人的“石榴裙”下。 那么林阮呢?除了一张脸长的还可以,成绩平平,家境平平,可以说要不是因为那张脸,她在学校的存在感近无。可有一天,江临突然淡淡向众人宣布,自己看上了林阮,要追她。而林阮对此只是淡淡一笑:追我?有点难噢~(男女身心双洁,冷淡软萌大佬男主VS马甲极深黑莲花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