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91400000005

第5章 《道德经》中的“圣人”是周古公亶父

“圣人”在《道德经》中占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地位,正是他给《道德经》定下基调。因此,要完全读懂《道德经》,必须搞清圣人是谁,欲了解《道德经》中的圣人是谁,必须知道圣人在《道德经》中讲了些什么?从圣人所讲的具体内容中了解他的基本观点,探知圣人的身份,最后确定圣人是谁。

一、《道德经》中“圣人”说了什么

在《道德经》的81章中共有27章提到圣人,其中有25章是老子在每一章的前面根据他的理解来阐述圣人“以德治国”的观点,而后用“是以,圣人……”“故圣人云……”“圣人不积……”等形式来做本章的总结。从《道德经》中的行文方式可以看出,老子著《道德经》就是为了阐述圣人“以德治国”的观点、将西周近300年的执政经验、教训充实其中。

在《道德经》中圣人既提出了为王的条件,也提出了“以德治国”的具体方法、为王的道德标准。因此,《道德经》中讲述的“德”是对“王者”的道德要求,属于“王德”,而非“民德”。长期以来,我国许多研究老子《道德经》的专家、学者错误地将《道德经》中对王的道德要求,扩大为对所有人。因此,他们或读不懂,或误解了《道德经》。他们有时还把自己对《道德经》的错误解读强加在老子头上,而后再对老子进行批判,蒙蔽、误导了读者,制造了混乱,其影响极坏,必须拨乱反正。

从《道德经》圣人的论述中,既为查明圣人是谁提供重要线索,还为驱散笼罩在《道德经》头上的各种迷雾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可靠的证据,现将《道德经》中提到“圣人”的章节及其所言摘录如下:

1.“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第78章,以下只列数字。)

2.“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7)

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2)

4.“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7)

5.“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64)

6.“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81)

7.“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77)

8.“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58)

9.“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3)

10.“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12)

11.“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49)

12.“是以圣人处民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66)

13.“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5)

14.“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干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79)

15.“是以圣人之能成其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34)

16.“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63)

17.“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22)

18.“圣人亦少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60)

19.“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29)

20.“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27)

21.“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28)

22.“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71)

23.“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昭然。”(26)

24.“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72)

25.“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47)

26.“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70)

2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17)

二、《道德经》中的“圣人”就是周古公亶父

两段“圣人云”(圣人亲口说的话)揭示了圣人的身份。现将这两章的全文摘录如下:

(一)圣人规定了做社稷主、天下王的条件

第78章:“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能易之。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

天下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而攻击强者没有谁能胜过水,所以它是不变的真理。弱小胜过强大,柔嫩胜过刚强,天下人看似明白,却做不到。

所以,圣人云:“勇于承受国家屈辱者,才配主持社稷;敢于担当国家灾难的人,才有资格做天下的君王。”

从第78章文字表面的内容可解释为:只有能像水那样承担国家、民族屈辱与灾难的人才能为天下王。因为水处下,具有“利万物而不争”的品德。

作者认为:老子对“圣人云”本意的解释应该是只有能代表社会最低层、受屈辱、受苦难民众的利益者才配做天下王、社禝主。本章所说的为王条件,就是古公亶父的自身写照。为了躲避西戌对本部族的侵袭与伤害,他勇敢地承担、忍受着屈辱,率领本部族从西部迁至周源,并规范“王德”,实行“井田制”,从上下两方面实行社会改革,并使无人身自由、无生存保障的奴隶变为农奴。老子所言最柔弱之“水”,有类比商、周之交社会最底层的奴隶之意。武王于公元前1062年在牧野领兵4.5万人誓师伐纣,与纣兵17万(一说70万)人决战,在战场上数以万计的殷商士兵(奴隶)倒戈,帮助周武王轻易地推翻了殷商王朝,这就是老子“柔胜刚、弱胜强”的解读与实证。

(二)圣人制定“以德治国”的四准则:“无为”“好静”“无事”“无欲”

第57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正道治理国家,以出其不意克敌制胜,以不违背民意来取得天下民众的信任。我是怎么知道的呢?据此:天下禁忌、禁令越多,民众就越贫困;民众手中利器越多,国家就会陷于混乱;社会能工巧匠多,奇什、巧物就多;法律、法规(苛捐杂税)越多,盗贼也越多。

故圣人说:我不做违背民众利益的事,民众自然归化(听从我的领导);我安静(不迷信强制或武力),民众自然端正;我不胡乱折腾(苛捐杂税),民众会自富;我不贪婪,民众自然纯朴。

老子将圣人治国的四句话概括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由此可见,老子对圣人治国理念不只是继承和正确解读,而且有发展,增加了“以奇用兵”的内容。从中还可以看到老子阴阳辩证思想的光辉,治国——对待民要“正”(公平、公正),用兵——对敌则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与敌斗争不能讲公平、公正。这与老子军人出身有关,老子对武装力量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和对“以奇至胜”均有切身体会。

两段“圣人云”乃是圣人“以德治国”和《道德经》的总纲。

(三)《道德经》中的圣人就是古公亶父

从第87与57章这两段圣人云的内容可知,能以权威的语气指出为王条件和规范怎样为王者,绝非“士”(士说这样的话犯上,是死罪)或“一般的王”,其地位一定要高于一般的王。在“孝为先”、崇敬祖先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大环境里,在周朝800年历史的诸王中只有一个人才有资格说这样的话,那就是奠定了周王朝基业并著有《德》论的古公亶父,他才是《道德经》中的圣人!

研究老子《道德经》的学者根据古本《老子》“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以及周康王二十三年称谓为《德》论和《道德经》中的“建言”(建国“开邦”之言论),学者们普遍认为先有《德经》,后有《道经》或《道德经》。可是《德》论原本早已失传,无据无证,学者们一直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经统计在《道德经》的上述25章中,圣人之言共400多字,从内容上看,它从为王条件到怎样“以德治国”,论述全面、完整、自成系统。因此,它们绝非圣人只言片语式的“语录”,应该是早已失传的周古公亶父《德》论的基本内容。由此推测,《德》论并没有失传,它就隐藏在《道德经》中。这一发现使得先有《德经》后有《道经》或《道德经》的传闻有了一个比较合理、可信的归属!这也算是拙作的一项副产品吧!

(四)圣人精于治国之道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63)

(圣人)治国不违背道的原则,做事不损害民众利益,(圣人)心中没有损害民众利益的想法。(圣人做事)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对于来自民众的抱怨,以德相报。克服困难从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从细微的事开始。天下的难事从易做的开始,天下的大事,从小事做起。

因为圣人始终不为大,所以能够成就大事业。轻易许诺必然不可信,把事情看得过于容易,必然会遇到更多的困难。由于圣人重视困难,所以最终也就没有困难。

(五)圣人不以其为大,而成其大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其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34)

“道”是如此广泛,它存在于我们左右。万物依仗它而生长,它却从不推辞;成功了,它不争(名利)功劳;它养育万物,而不主宰它们。它一无所求,且名分渺小;万物离不开它,它却从不主宰万物,可称之伟大。圣人之所以能成就其伟业,是因为他始终不把他所做的事,看成是伟大(只做他该做的),才能成就其伟业。

三、圣人规范了“王德”

在《道德经》中圣人明确要求王者要无欲,在利益面前“不积”“不争”;对待民众“处下”“不争先”;做人如婴孩般单纯;服务民众如水一样无私、持之以恒和不求回报;对待下属要“慈”;个人作风遵从俭朴、诚信;为民众服务求实,“为腹不为目”。

(一)无为与无执、不欲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道”的概念,“无为”治国就是治国不能违背“道”。老子把圣人的不欲与无执视为是“无为”的表现之一,这是老子对圣人“以德治国”的新解。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64)

在安定的时期容易持续发展,没有出现不祥之兆前容易谋划,处于脆弱的阶段容易分化,处在微小的状态容易消除。这就是防之于未然,治之于未乱。合抱的大树,生于细小的幼苗;九层的高台,从打地基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勉强则必败,顽固、执着必将失去。

圣人做事不违背道,所以不败;不固执、蛮干,所以不会失去民心。有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之时(因不能坚持尊道)失败。只有坚持善始善终,才不会失败。

所以圣人,他有非分的欲望吗?不会有!他不看重难得的钱财。学吗?不会学!他不会重复那些乱纪官员的过失。他会辅助万物自然发展,而不敢做为害民众利益(违背道)的事。

老子将圣人的不执、不欲与无为思想相结合,并具体化为:其安易恃、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大事从小事、打基础做起等。

(二)无私与不积、不争

1.“无私”:是王者能否“以德治国”的试金石,也是王者能否获得民众拥护与爱戴的前提条件。只有王者的无私才能获得民众的拥戴,其领导地位才能稳固,只要有人民的拥护,没有政权也可以获得政权。反之,即使拥有政权,也会因失去民众的拥戴而失去政权、亡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无不因失民心而亡国!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7)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天地没有自生(无生既无死)的问题,所以它能长久。所以,圣人将自己(的利益)放在民众后,反被民众推在前面,圣人把自己的得失置之度外,而成就了圣人的私(获得民众的拥戴)。难道不是因为能无私,而成就了圣人的事业吗?

老子以天地无生而长久来说明:只有自己无私才能获得民众的拥护,才能成大业。

2.不积、不争:老子把不积有形的财富、不争无形的地位及名誉和民众的赞美作为衡量王者是否一心为民的标志。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81)

诚实的语言是直白的,经过修饰的美言是不可信的。一心为民服务的人,不会为自己辩解;喜欢为自己行为辩解的人,不会全身心地服务民众。真知(治国)者不卖弄渊博,好卖弄博学者不知(治国)。

圣人不会为自己积蓄财富,他越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就越感到富有。他越给予别人,自己就越充实。天之道,利民而不害民;圣人之道,为民服务而不争功。

老子把圣人不积、不争之德,提升到心甘情愿、纯真、不辩、不炫耀的高度。

(三)治国“以民为本”

1.以百姓为尊

以百姓为尊的“民本”思想,是老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贡献,其影响深远,已深深地扎根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共产党的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就是老子“民本”思想的延续。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49)圣人没有谋取个人私利的想法,而以民众的想法为想法。心善的人我善待他,心不善的人我也善待他,这就是好心人的德行;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就是守信人的品德。

圣人治理国家,像呼吸那样坦然处之,以自己的浑厚纯朴之心对待天下百姓。百姓通常只关心耳闻目睹的小事,圣人对待此种现象如对待小孩一样,顺其自然。

2.以言下之、以身后之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民上而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66)

江海之所以能为河川之王,是因为它处于低下的地方,所以成为河川之王。所以圣人要想领导民众,必须代表民众说话;要做到民众利益优先,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圣人处在民众之上,民众不受到压迫,由他来领导民众(站在民众前面),民众利益不受到损害。所以天下民众乐意推举他,而不讨厌他。因为他不与民众争利,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与他相争的。

(四)治国“公正无私”

1.圣人不仁,天道无亲

“以德治国”要求王者对待每个民众都要一视同仁,不分彼此,既类似于西方的“平等或人权”,又不同于西方只适用于教内和资产阶级的“平等或人权”。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多闻数穷,不如守中。”(5)

天地不讲仁义,以万物为尊,圣人不讲仁义,以所有老百姓为尊……政令繁苛必将导致国家衰亡,不如依道(守中)的原则治国。

2.有德司彻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干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79)

调解大的怨恨,往往留下一些未被消除的积怨,怎么能说是最好的办法?所以,圣人虽然手中掌握契约(下属的承诺),却不责怪未能兑现承诺的下属。有德的人会完全兑现自己的契约,无德的人则要求别人完全兑现承诺。自然法则不分亲疏,经常赐福于服务民众的善人(官员)。

(五)王者修养、才能

1.自知之明: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71)

知道自己不知,是高明。把不知当成知,则有害。只有了解自己所生的病,才能不生病。圣人不生病(犯错误),是因为他了解病、能预防病,所以不生病(犯错误)。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故诚全而归之。”(22)

知道被扭曲,认识才能全面正确,知道已弯曲,方能使它变直,有低洼才会有盈满,知陈旧才会更新。只有(君王)少得,才能得民心,多得则是昏庸(糊涂)。

所以圣人以“道”作为治国的规范。不固执己见,才能明白认识客观事物;不自以为是,才会是非分明;不自我夸耀,事业才能获得成功;不骄傲自满,为王才能长久。(王)只要不与民争利,天下就没有人能与之相争。古人说只有知道被扭曲方能认识全面的道理,难道是虚假的吗?老老实实全面地继承(不与民争利)这一点,就是回归圣人之德。

2.治之于未乱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昭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26)

所以圣人在行军时从来不离开辎重后勤(寓意圣人言行不违背其为王准则)。明知在众目睽睽之下(君王)沉溺于奢华生活的危险。为什么拥有“万乘”的君王还要以身轻天下?轻浮使君王失去为王的基础,躁动则使君王失去对国家的主宰。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64)

在安定的时期容易持续发展,没有出现不祥之兆前容易谋划,处于脆弱的阶段容易分化,处在微小的状态容易消除。这就是防之于未然,治之于未乱。合抱的大树,生于细小的幼苗;九层的高台,从打地基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勉强必败,顽固、执着必失去。

3.治国须知扬长、防短,服务民众如小渓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渓,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28)

知道事物强的一面,关注其弱的另一面,为民众做事,应如潺潺小溪。为民众不倦地工作,不能没有“德”的支撑,如婴儿一般无私欲。知道什么是公正,同时警惕不端行为,为民造福如小溪。能做到像小溪一样为民服务,这样的德必然充实,回归于朴实无华。

把这种纯朴作风扩展为工作方法,圣人用这种方法治国,执政就能长久。这样,以德治国的方针就不会割断中止。

4.长于救人、救物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27)

圣人长于教育人,因此没有被遗弃的人,长于利用物的人,没有弃物,这是内在的智慧。所以,长于服务民众的人,是不懂服务民众者的老师,后者是前者的“资源”(被教育的对象),既做不了老师,又不愿当资源,这就是智者的迷惑所在,不了解人世间的奥妙。

5.不出门知天下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47)

不出门,就知道国家状况;不用看窗外,就能知道天气怎样。走出去越远(盲目地实践),知道的道理越少(见事虽多,理不出头绪,更糊涂)。所以,圣人不出门而知道国家将会发生什么事,不需亲眼观察,而能明白事理,(君王)治国不违背天道就能成功。

四、“以德治国”符合天道

(一)“以德治国”符合天道

“损有余以补不足”乃天之道。老子把圣人“以德治国”与“损有余以补不足”联系、统一起来,把“以德治国”提高到尊天道的新高度。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77)

自然之道,不就像是张弓射箭吗?高了就压低一点,低了就抬高一点,多了减少一点,少了增加一点。所以,自然的法则是减少多余的,补充不足的。人类的社会法则不同,剥夺贫穷者以肥富有者,谁能做到把多余的财富奉献天下民众?唯有依道治国的明君。

所以圣人为民众做事而不把持,有功劳而不居功。因为他没有当圣贤的想法。

老子把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的为王原则,视为“尊天道,而不可违”。

(二)“以德治国”必须奉行宽松、务实政策

老子从西周由盛而衰的历史中总结出“苛政”导致民众生活的困苦,而提出“以德治国”必须对民众奉行宽松、务实政策。

1.政策宽松,民众纯朴厚道,苛政民穷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固日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58)

政策宽松,民众就朴实、厚道;政策苛刻,民众生活短缺。(民众的)灾祸是(昏君)福的依靠,(昏君的)福中潜藏着祸根。谁知其中的因果?正是不按正道治国之过。正常变为反常,善变为妖。人们对于这种现象感到迷惑,可是它为时已久(从穆王开始就如此)。

所以圣人强调:方正治国的传统不可割裂,清廉(施政)不可破坏,为人正直而不放肆,有荣光而不炫耀。

老子从西周由兴而盛、由盛而衰的历史中总结出:君王的政策与民众生活好坏密切相关,并把君王的得失与民众的祸福联系在一起,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警世名言。“以德治国”必须对民众奉行宽松政策,“苛政”导致民众生活的困苦。老子深化了圣人方正治国的内涵。

2.王不(刻意)推崇圣贤、不崇尚珍宝、无贪欲,国无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3)

(君王)不刻意推崇圣贤,民众就不会争名利;(君王)不崇尚珍宝,民众就不会偷盗;(君王)没有贪欲,民心就不会乱。

所以,圣人治国之策是:既要去掉民众的贪欲,又要让民众吃饱肚子,既要弱化民众过分的名利思想(“野心”),又要强健民众的身体,常使民众无邪念、无贪欲。(因为肚子是可以填饱的,而贪欲是填不满的。心术不正、野心太大者,强其骨就会干坏事。)因此,只要民能“虚其心”“弱其志”,那么,知者(精明之徒)就不敢胡作非为。(君王)治国只要不违背道,天下就不会治理不好。

3.治国以保证民的温饱为重,不追逐“声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12)

繁杂的事物令人看不清本质;杂乱的噪音让人分辨不出正确的意见;暴食佳肴会使人食不知味;驰骋狩猎让人心发狂;贪图难得之珍宝会使人仿效(贪婪)。

所以,圣人认为:(治国)应当以满足(民众的)温饱为重,不应追逐虚浮的“声色”。

老子对“为腹不为目”的说明深刻、生动而易懂,使它成了中华民族勤俭建国的理论基础。强调王者身教——以身作则,治国既要保证民生,又要加强思想教育(去邪念、去贪欲)。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强国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4.圣人治国如烹小鲜,不折腾、不害人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少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60)

治理大国,就像煎小鱼一样(政策不能随意改变),用道来治理天下,鬼魅不灵,不是鬼魅不想害人,是民众不信而不能害人;不只是鬼魅不害人,圣人(君主)也少害人。(只要依道治国)鬼魅与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圣人、鬼魅)两德归一。

作者认为:老子不只是被动地注释圣人《以德治国》的观点,老子将“以德治国”与“损有余以奉不足”的天道联系起来,将“以德治国”与“依道治国”实现了完美的统一。把做好君王的标准提到“尊道贵德”“无为”治国的高度。

(三)治国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反对凭主观愿望强力治理国家,主张量力而为,提倡节俭,反对贪图安逸享受。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呵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29)

若想靠强力(违背道)夺取(或治理)国家,我认为达不到目的。治国家是神圣的事业,不能靠强力统治。强力治国,必然失败,一意孤行用强力治国,必然失去政权。

所以,处理事物(指治国),有人随大流,有人盲从;有人大吹,有人大擂。用力或强或弱,(其结果)或小挫或大损。所以,圣人(治国)量力而为、不奢侈浪费、不贪图安逸享受。

(四)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强调“以德治国”的核心不是王者教育民众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或强制民众按王的意志去做这做那,而是要求王者治国不能违背“道”,强调王者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带动民众。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2)

普天之下人人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存在丑恶;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存在不善。故:有、无相对而生,难、易相对而存;长、短相较而显,高、下相对而形;声、音相伴而和谐,前、后相随而难分。

所以,圣人不做违背自然之事,强调用自己的行为(或身教)来影响教育人。

万物兴起而不加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民做事而不(主宰)把持,事业有成而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自傲,其功绩(民众)更不会忘记。

老子认为社会美与恶、善与不善同时并存,这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对待人世间的美丑、善恶,圣人遵循“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道理,既尊重这一社会现象,又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带动民众爱美、从善。

五、慎重使用武力

(一)反对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31)

武装力量,是不吉祥(杀人)的器物,动物都不喜欢,所以懂得这一道理的人都不会这样做(杀人的事)。武装力量是不吉祥之器,不是君子使用的工具,唯有不得已时才能用它,不应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打胜仗并非好事,赞美胜利就是赞美杀人。喜欢杀人的人,是不可能获得天下人的信任的。

(二)以武力夺取政权是出于不得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29)

依靠武力夺取国家权力,我认为是处于不得已而为之(如武王伐纣)。“治国”是神圣的事业,不能依靠强制。强力治国,必然失败,一意孤行坚持强力治国,必然失去政权。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30)

凡是以道辅佐君王者,只要不以武力逞强天下,就会有好结果。达到目的(战争)就该结束,不要逞强再斗。胜了不自高自大,不自夸,不骄傲。胜利是因不得已而战,胜了不逞强。

(三)反对以强凌弱,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小国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故大者宜为下。”(61)

所以,大国宜用谦虚居下的态度来对待小国,以取信于小国;小国以谦逊居下来对待大国,以博得大国的信任。所以,或大国以下取得小国的信任,或小国以下博得大国的信任。大国不要有兼并小国的想法,小国也不要有奉迎大国的想法。

小结:由“乙”可知,古公亶父所著的《德》论乃是《道德经》的原本,《道德经》是《德》论的修订本,两者一脉相承。老子不仅继承了《德》论“以德治国”的思想,他还总结了周王朝自西周武王至周宣王近300年由盛到衰、衰后“中兴”的历史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教训充实到《德》论中,丰富和发展了古公《德》论“以德治国”的思想。除增添了“以奇用兵”外,更重要和突出的是将“以德治国”与尊“天道”统一起来,把“以德治国”提升到“尊道贵德”的新高度。

同类推荐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另类的财富

    另类的财富

    本书为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该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清新,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作者此类短文集结出版后很受欢迎,在台湾地区成为众多读者的口袋书、床头书,在大陆也十分热销。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量子佛学

    量子佛学

    量子佛学将对以下内容作出论述:一、命运真的存在吗?如何改变命运?二、人生真如梦境一样是虚幻的吗?一个人活着的生命意义究竟是什么?三、到底是心在脑中,还是脑也无非是心中一物?终极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四、灵魂真的存在吗?为什么是“无我”的?这与灵魂是否存在有什么关系?五、如何悟道?涅槃境界究竟在哪里?又如何证入涅槃?六、真正修入禅定到底入的是什么?真实入定境界到底是什么感觉?如何入定?入定的基本步骤和细节是什么?七、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六祖慧能因“见性“而悟道,那么如何见性?见性是见什么?如何通过量子佛学方式快速见性?本书将以前所未有的科学方式,让你直趋明心见性和顿悟佛学实相。
  • 烹禅煮佛

    烹禅煮佛

    《烹禅煮佛》的所有篇章,都是作者构思原创的,不是引经据典的那种。成书之前,其中的部分篇章,已经在《读者》原创版、《青年文摘》、《佛教文摘》、《报刊文摘》、《格言》、《知音》、《思维与智慧》、《语文报》、《语文周报》以及《2011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精选》(苏教版)等报刊教材上广泛传播。毋容置疑,禅是一剂灵丹妙药,救治迷惘失落的心灵。
热门推荐
  • 我也是你粉丝

    我也是你粉丝

    【易扑倒傲娇中医小王子】 【可盐可甜女团保镖小姐姐】 【1V1女追男】梁锡繁:“我喜欢你,还可以保护你。” 陆景陶:“……”确认过眼神,梁锡繁是个拥有大量女粉的人还是个自带撩妹气场的斩女高手!陆家三姐妹也对她赞不绝口为了让梁锡繁当上自家大嫂,妹妹们亮出了必杀技!“在中药界,我家哥哥很受欢迎!也是拥有粉丝的!”“对,他有大量老人粉!”被妹妹们大规模洗脑后陆景陶发现自己对梁锡繁的好感与日俱增他抗拒,他抵制,他躲避他坚信这只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恶作剧然而他已在爱她的路上越走越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宋忠魂

    大宋忠魂

    历史上有很被丑化的功臣,最著名的恐怕就算是潘美了,也就是潘仁美。面对南汉军队,潘美没有强攻,而是暂时退兵,利用南汉军队的松懈,派人化装成百姓混入韶关,然后轻骑一天一夜疾驰四百里。像这样一个智勇双全,功绩显赫的人,怎么会嫉妒一个投降过来的杨继业呢?
  • 火影之雾隐守护者

    火影之雾隐守护者

    钢之大地即将来临,老人却失去了活下去的意志。这样就好了……我已经没有勇气去面对了……可再次睁开双眼时,新的人生已经到来火影同人,兴趣作品
  • 幻灵猎人

    幻灵猎人

    晨嵩是一个学生,对这生活有着美好的向往,在高中摸鱼一样的生活,因身世和性格原因没有朋友,从小父母就因意外身亡,他依靠着一个神秘的叔叔生活,这一切都向着平常的生活走去,直到遇见了一个人,知道了所有的一切,和父母的死因,而这一切的真相让他知道了世界的本质,也失去了平常生活!那么只能揭开这世界的面目!
  • 重生异世糹千世缘

    重生异世糹千世缘

    一朝重生,羽化古帝圣女,契约神兽,召唤神兵,更是独揽天下之霸主什么时候,她冥诺紫也是天古之帝君之女,冥翼,我承诺十万年前我是你的人,永生永世你都是我冥诺紫的人,若干不为冥诺紫天诛地灭,哪里,帝君是她的帝父,影幻神是她丈夫,天诛地灭也轮不到她。‘’诺儿,此生此世,生生世世,我冥翼若叛你,便被受九玄天雷之刑,剃仙骨除灵魂,诺儿,来生你会来找我吗、‘’‘’冥翼、我生生世世定要做你的妻子,帝父,女儿不孝,冥翼他是女儿最重要的人,女儿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心甘情愿,为他而去,对不起帝父若有来生诺儿还做您的女儿。‘’冥翼、危险别去,诺儿来找你了、
  • 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敌从心想即成开始

    无敌从心想即成开始

    “叮!检测到宿主很想重生,开启重生宝箱!”林言将死之际,想要重生的强烈执念激活系统,从此能够心想即成!“叮!检测到宿主很想拥有至强天赋……开启秩序皇体!”“叮!检测到宿主很想抽眼前的大宗师两巴掌……开启如来神掌!”“叮!检测到宿主很想混入龙离秘境……开启千幻面具!”“叮!检测到宿主很想和女皇发生些什么,开启……”
  • EXO之囚心

    EXO之囚心

    把心给困住了,就是囚禁了心囚心,心不是被相思,被所爱恋的人所囚,就是被妄想,被所谓酒气财色所囚,被名利欲望所囚.所以啊,我是爱你才囚心囚心,世人不能免俗.所以我囚心,囚那颗爱上了你的心还能回得去吗?
  • 凤鸣九霄:仙尊,不太冷

    凤鸣九霄:仙尊,不太冷

    本是实力超群的王牌特工,没想到,也有失足摔死的时候?!更没想到,特么还穿越了,成了一位有名无实的废材郡主?本想混吃混喝等死,没想到,不停地有人上门挑衅。后来,某人来个惊才艳艳,顶级废材变顶级天才,日子终于清闲了!哪料,还有一个更大的阴谋,在朴素迷离的未来,静静地等待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