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30900000002

第2章 这十年,你要如何打开自己的人生?

所有的成功,前提都是成长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想跟大家谈谈“成长”这个概念。因为一名中学生曾经对我说:“难道我能拒绝成长吗?我又不是彼得·潘,必然会成长的。”

没错,我们活着的每一秒,都会比上一秒变得更加衰老,似乎根本无须我们努力就必然要生长。

假设这样一个例子:你在18岁的时候倒头睡了一年,一年之后,你的年龄长了一岁,变成19岁。在这一年中,你“成长”了吗?

没有。因为,成长和生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就像成熟和变老是两个概念一样。因此,并不是每一个正在生长的人都在经历成长。

那么究竟什么是成长呢?成长不仅是一种经历,更是在经历中学习、进步,变得更加成熟、理性、宽容的过程。正因为有这些内涵,成长才与成功关系密切。

只可惜,身体的成长是不容抗拒的,心理的成长则不然。有些人到了六十岁,依然是二十岁的心智。

而且,同样是心理上的成长,有些人是主动选择的,有些人则是被动接受。主动选择的人会在风浪到来之前做好准备站稳脚跟,被动接受的人则只能在痛苦煎熬中不得不学习经验教训。这种成长上的差别,也就带来了不同的人生——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平庸。

有一次做完讲座后,有个年轻人找到我。虽然已经工作半年了,他还是难掩学生的青涩与稚嫩。他语速很快地向我倾诉了自己的愤怒,主要内容是关于上司和同事如何奸诈,让自己干最多的活却拿最少的报酬。最后他总结说:“我本来对工作满腔热情,也在不断努力寻找新的创意,可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害怕自己为了不让他们侵吞我的成果而拒绝努力。”

我给他讲了一个著名的关于苹果树的故事:

“有一棵苹果树,结的果子又大又红,人人都想要。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被人拿走了9个,自己只剩下1个。于是苹果树很生气,它愤愤不平地自断经脉,不再生长,不再结果,这样那些可耻的人类就不能再夺走自己的果实了。可是,不再成长也不会结果的苹果树,很快失去了自己的价值。”

看了他一眼,我接着说:“其实,它也可以做出这样的选择。第二年它继续结果,并且比第一年多。比如,它结了100个苹果,被人拿走90个,自己剩下10个。至少,它自己得到的比去年多了,不是吗?即便被人拿走了99个,也没关系。第三年,它可以继续生长,结1000个苹果。重要的不是被人拿走多少自己留下多少,而是你要一直成长,让自己变成一棵有价值的、成功的苹果树。”

他依然懊恼地说:“我就是一棵苹果树,正在被人窃取果实。我所得到的,与我的期望值、与我应得的相差很远。”

我没有反驳他的说法,而是接着说:“所以,你也想如苹果树一样自断经脉,拒绝成长,让自己的付出与收获相匹配是吗?但是,苹果树不结苹果,它自己也就得不到苹果。那么几年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所以,不要拒绝成长为果实累累的苹果树,哪怕在此过程中你会失去很多果实,但你拥有的能力是别人夺不走的。”

我想,很多年轻人都曾经有过类似想法吧。那时的我们,太看重眼前的得失,忘记了人生原本是一个整体,我们历经的每一段都只是过程,都会对后来的结果产生影响。我们经历的所有付出和成长,都是送给未来的一份礼物。

而且,成长是一生的事情,是一件永远都不会结束的事情。

虽然有时候看起来你没有进步,但在等待中坚守也是一种值得称赞的状态。就像屠格涅夫所说的那样:“等待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什么事也不做地空等,另一种是一边等,一边把事情向前推动。”用心并且尽力,你就在一点一滴地成长。

曾经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霍尔姆斯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迅速往前走时,过去的一切都将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就可以迅速到达下一个目标,等你到达下一个目标之后就要抓紧时间重新开始。如果我和同伴一起行走,那我必须让他和我保持同样的速度,否则大家就会一起效率低下。当大家互相督促的时候,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会保持较高的效率,这样就不会错过任何成功的机会。”

不浪费一丝一毫成长的契机,这样,成功就不远了吧。让我们有生之年的每一天,不是在逐渐变老,而是成长得更为成熟;不仅仅是在生长,更是在不断成长。

太过沉迷于网络,会让人慢慢变傻

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社会。对很多人来说,即便这一生没有wife,也不能没有Wi-Fi。

我绝对不会否认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只是想强调,对各种信息应接不暇之余,耳中充斥各种声音时,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多思考。

帕斯卡尔的《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给过我很大影响,他在文中说: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使他丧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根据他的说法,人类之所以高贵,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拥有思考的能力,拥有思想。所以,每当我想要偷懒逃避,冒出“不想那么多”的念头时,都会问自己:我们是因为受到上天的格外垂青才拥有的思考的能力,你打算就这么丢弃它吗?

网络让一部分年轻人的思考能力越来越差。由于互联网上充斥着海量信息和各种吸引人的文字、影像资料,于是很多人花费大量时间浏览网页、在社交网站上更新状态,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

所以,一定不要过于沉迷网络,被信息海洋淹没。知识的获取越是便捷,我们越应该警惕思考的懒惰。

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而不是让自己的声音淹没在众人之中,让自己慢慢变傻。

渴望成功的你,或许会找来很多名人故事阅读。只是,比尔·盖茨、巴菲特、扎克伯格等人的成功,虽然可以让我们领会到哪些品质对成功有价值,但他们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想要成长、想要成功,我们必须自己独立思考,多想一点、想远一点。

假如你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不肯思考的人,那么让我来问你一个问题吧:假如你还是学生,某位同学或朋友患病需要高额医药费,你能怎么帮他?

当然,你可以卖小商品赚钱,可以打工,也可以帮他募捐,甚至向父母求助。但除此之外呢,你还能想到别的更有效的方法吗?

故事发生在六岁的迪兰和七岁的乔纳身上。乔纳患上了一种名叫糖原贮积症的罕见疾病,平均一百万人中才会有一个人染上此病。作为乔纳的好友,迪兰决定帮他筹集医药费——虽然他只有六岁,也知道医药费不是一笔小数目。

当爸爸妈妈建议他举办一个烘焙义卖会或柠檬水义卖站来募款时,迪兰拒绝了。他想出了更好的点子:出版一本关于他们最喜欢的巧克力棒的画册。

很快,迪兰就把一本名叫《Chocolate Bar》的画册放在了父母手里,请他们帮忙复印。画册的主角是巧克力棒,故事则是迪兰和乔纳最喜欢做的事,比如去海边玩等。

迪兰的父母请人帮忙印制了两百本画册举行义卖,还找到了一些巧克力棒厂商赞助。他们没想到,这本充满童趣和真爱的感人画册在几个小时内就销售一空,他们筹集到了6000美元。很快,这个数字就突破了10万美元。

后来,这两个小男孩和亲友一起,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网站Chocolatebarbook.com.打开它,你可以看到两个可爱男孩的照片、他们的募捐故事以及如何捐款等。

这个故事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也开始被媒体报道,他们募集到的款项也越来越多,不仅可以帮助乔纳,还可以帮助像乔纳一样的小朋友。

这两个小男孩真是超级棒。我们欣赏的,除了真挚的感情之外,还有他的创意和努力。他没有采用爸爸、妈妈建议的常规方法,自己想出了点子。

我猜,这不是因为他智商更高或者更有爱心,而是他喜欢或者习惯了动脑筋,所以才这么棒,才可以在小小的年龄做出大大的成绩。

假如这个故事的主角换成你,你能想出更棒的点子吗?你的思想能给自己带来多强的力量?任何时候,人类的体力差距都是有限的,但思想的差距,却没有人可以限制。

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如果你需要我的建议,那么我希望你们多想想自己这一生到底想要什么。假如这个问题过大,你可以把它分解成这样:五年之后,我希望自己在做什么?十年之后,我希望自己处在什么位置?二十年之后,我希望拥有怎样的成就?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完成了哪些事情我才不会遗憾?

不要以为你的回答只是虚无缥缈的愿望。倘若能够想明白这些问题,你就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进行良好规划,你会更清楚自己应该朝怎样的方向前进。假如你自己都想不明白自己最希望走到哪里,又怎能要求别人帮你到达目的地呢?

从你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到今天的工作应该怎样完成,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件事情,思考了再去做,和不管不顾就闷头去做,结果极有可能是天壤之别。

对每一个人来说,学会独立思考都是强大的第一步。那么,年轻的你,每天会用多少时间来思考?

你赢得了游戏,但赢不了现实的人生

我遇到不少年轻人,带着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年轻就是要玩耍,干吗要玩命?”可能他们忘了,上帝是公平的,人生终究会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如果你在年轻时尽情玩耍,很可能要在年老时不得不玩命。你打算怎样选择呢?

我并不否认,某些游戏可以提高你的思考敏捷度,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而且,玩游戏也可以让你得到一时的满足和快感,释放你过大的生活压力,帮你消磨“漫长”的无聊时光,帮你减少在现实生活中的挫败感,满足你拯救世界的英雄主义情结。甚至,那些暴力、血腥的场面可以调动起你人性中的征服欲。但是,我们从游戏中得到的种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不过都是美好的幻象。

想要玩游戏,就去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除了网络游戏,你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不要让虚拟世界替代了你的真实生活。

其实,不只是青少年喜欢游戏,很多成年人甚至老人也对游戏情有独钟。

我家附近的超市,有一个四十多岁的理货员。和他熟悉了之后,得知年龄一大把的他酷爱玩游戏,我曾认真跟他交流过原因。

他很干脆地告诉我:“因为游戏的世界很公平也很简单,只要付出就有回报。然而现实呢,我这一生一直在拼死拼活地努力奋斗,但命运回报我的是什么呢?”

我想了想,回答他:“也许生活给我们的回报,有一些是不能直接、切实看到的。它不像游戏一样,给我们的是即刻的那种满足,而会用长长的一段时间为你准备成就感。电脑屏幕上那些骄人的战绩和显赫的位置,终究只是虚幻的,而我们是生活在真切的现实中的。”

他摇摇头:“我不管那些,我只知道,玩游戏可以让我更快乐,它是我在这个无趣世界上少有的快乐来源。”

我想我明白了他的意思。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想要有收获,我们需要付出特别、特别多的努力,这个过程相当漫长而且辛苦。更何况,并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所以,渴望回报、渴望奖励的我们开始选择逃避。我们逃避不公平的世界,逃避残酷的现实,逃避自己的不满,逃避应尽的责任……

而这些,游戏都可以很好地满足你的需求,它高效且直接地为你提供成就感,比学习、工作能提供给你的成就感要多太多了。于是,玩游戏变成了逃避生活的一种绝佳途径。只要我们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工作,不喜欢自己目前的生活,不喜欢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就有可能用玩游戏来逃避。

老实说,我不认为年轻人玩游戏会毁了这个世界。但毫无疑问,假如你在玩游戏的同时,伴随着时间观念的丧失,伴随着对吃饭、睡觉、上厕所等基本生理需求的忽视,那么,是时候反省一下自己对游戏的极度沉迷了。

你应该知道,沉迷在游戏中,对你的人生发展来说是弊大于利的。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游戏的痴迷也是一种特别的专注。假如我们可以把这种专注转移到更有建设性的事情上,一定会得到大家都乐于见到的结果。

喜欢玩游戏的年轻人,很多人也喜欢碧昂斯,或许你会认为她天生面容姣好、身材火辣、嗓音迷人,所以才会有今天的成就。可是你们知道吗?当你不眠不休地玩游戏时,她在不眠不休地做音乐。她曾经因为过于专注地工作,忘了自己三天没吃饭!

喜欢玩游戏的你们,很多人也喜欢50 Cent。那么你知道他为自己今天拥有的一切付出了多少吗?有人曾问他:“50 Cent,你什么时候睡觉呢?”50 Cent说:“睡觉?只有破产的人才睡觉!我不睡觉,因为我现在有了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你可以在游戏的世界里纵横驰骋,得到极大的满足感。然而当回到残酷的现实世界中时,迎接你的只有更迷茫而无助,因为当你在虚拟世界中享受快感时,现实世界中无数的年轻人正在像碧昂斯和50 Cent一样拼搏,他们会把你远远抛在身后。

所以,问问自己:我渴望成功吗?

你当然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包括玩游戏。可是假如你真的想要成功,想要一个足够精彩的人生,就要去狠狠逼自己一把。这个时候,你需要一个声音告诉你,这个世界上还有更重要的事。

告别依赖,你才能真正跑起来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哈佛大学都是数一数二的名校。是什么成就了它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一直把独立思想作为第一教育原则。

早在一百多年前,哈佛毕业生、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曾说过:“就培植自主与独立思想的苗床而言,除了哈佛大学,无出其右者。哈佛的环境不只允许、而且鼓励人们从自己的特立独行中寻求乐趣。相反,如果有朝一日哈佛想把她的孩子塑造成单一固定的性格,那将是哈佛的末日。”至今,哈佛大学仍恪守这一原则。

现在,年轻的你可以问问自己:我是否遇事没有主见?是否总是愿意跟在众人后面?是不是遇到事情总要问过很多人才敢做决定?是否会经常打电话给别人诉说自己的烦恼?是否经常因为一些小挫折郁闷很久?是否自信心不够?是否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是否不太受到同龄人的欢迎?在团队合作中是否常常成为他人的拖累?面对激烈的竞争是否很容易退缩……假如你有这些表现或类似表现,是时候反省一下自己的独立性了。

德国法律中明文规定:孩子6岁之前可以只玩耍,不用做家务;6~10岁,要偶尔帮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要洗碗、扫地、剪草坪以及帮全家人擦鞋;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如果是父母都上班的孩子,每周要给家里大扫除一次。如果孩子不愿意做家务,父母是有权利向法院提出申诉的。

你会不会觉得小题大做呢?德国人不这么认为。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他们都清楚,这条法律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通过做家务,尽快学会自立、自强。他们不会担心孩子因此有负面情绪,因为基本上,只要你对孩子关爱得当,就可以给予他们安全感。与此同时,你要给他们更多独立做事的机会,这样才能让他们在自由空间中更好地成长。

我的孩子们小时候,我也会让他们干一些诸如洗碗、擦地之类的家务。不是我不够爱他们,而是不想让他们有依赖心理。依赖是分为很多种的,有精神依赖,也有物质依赖。它们一旦产生,就会牢牢掌控你,让你臣服于它们,为以后的生活带来巨大障碍。所以,即便深爱自己的孩子,为了他们的成长,我也不愿意他们对我有情感依恋。

从心理学上来看,孩子们的依赖心理大都需要父母负责。当你还是婴儿的时候,离开父母的呵护是无法生存的。这时候在你心里,父母是万能的,他们保护你、养育你、满足你的一切需要,你必须依赖他们。

然而,随着年岁渐渐增长,假如父母仍然试图这么对你,久而久之,你就会形成对他们的依赖心理,失去长大和自立的机会,最终任何事都需要他人帮忙做决定,从而终其一生都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将是多么可怕的后果。

你现在还是依赖别人的孩子吗?

别人的怀抱不管多温暖,都不可能永远做你的庇护所,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走上独立的道路,而这一天越早来临越好。不管是谁的责任,假如你在即将成年或者已经成年之后依然有依赖心理,就要自己努力克服了。

首先,你要检查自己的行为,然后列出一个清单,把自己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的事与习惯自己做决定的事分列出来,每想到可以补充的条目就随时更新。

两周之后,检查你的记录。将所有事情按照自主意识的强弱分为三个等级。对于自主意识较强的事,应该坚持下去;自主意识中等的事,要找出改进的方法并且逐步实现;自主意识较差的事,要先在听从他人意见时加入一些自我创造色彩,然后逐步强化自主意识。

你还可以通过挑战自我来增强自己的勇气,让自己早日告别依赖。比如,你可以每周做一件在自己看来略带冒险性质的事,可以是独自一人去附近旅行,也可以是独自去游乐场坐过山车。不管你打算做些什么,都切记坚持一条原则:一定是自己行动,没有别人的陪伴,这就杜绝了依赖的可能。

除了自觉独立,不再主动依赖别人之外,我们也要防止“被动依赖”的产生,假如你身边有人患有“拖累症”,这种情形就很有可能出现。

所谓拖累症患者,指的是这样一种人,他们看到别人有苦难,就忍不住出手帮忙,而且是毫无原则地帮助。

表面上看起来,身边有这样一种人,你会特别幸福,什么都可以帮你料理,但实际上,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在他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写到的那样,“我们不能剥夺另一个人从痛苦中受益的权利”。

假如有人总是帮你背负苦难,帮你化解一切难题,那么,他也就剥夺了你成长的能力。

疼痛的另一面就是进步

有一天小女儿放学回家,她很认真地跟我说:“爸爸,我真的不想长大,我也想生活在‘永无乡’里。”

我逗她说:“你真的希望自己永远不要长大吗?你不羡慕妈妈和姐姐的漂亮衣服了吗?”

她一本正经地回答:“可是长大要面临好多烦恼啊。”

“可是当那些烦恼再也威胁不到我们时,我们是不是变得更强大了?那些烦恼,其实是在帮我们进步呢。”

我妻子曾经很爱看一部情景剧,也许你们中也有人看过,叫《成长的烦恼》(Growing Pains)。成长的确总是伴随着“pains”,但倘若你真的得到了成长,当你走过那个人生阶段时,并不会觉得沉重与遗憾。那些伤痛与烦恼,正是进步的代价、成长的标志。与它们遭遇,表示你迎来了一个快速成长的时期;与它们较量,你才能收获更有力量的自己。

所以,一个足够成熟的人,从来不会畏惧疼痛,更不会诅咒疼痛,因为他们深知,疼痛是上天的礼物。

是的,你没看错,疼痛是上天的礼物。假如失去痛觉,你的生命会变成怎样呢?不用施展想象力,我可以给你展示那是多么可怕的一幅图景:

有一天,一个叫阿什琳的女孩在厨房搅拌拉面,她的母亲在客厅叠衣服。突然,勺子从女孩手中滑落,掉到正在沸腾的锅中。为了捞起勺子,她把手伸进锅里,把勺子从沸水中捞出来,然后看到自己伤痕累累的手,把它放在冷水中冲洗。

这时,她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叫喊母亲:“我刚才把手放在开水里了!”母亲急匆匆地冲过来为她处理伤口。

类似的场景,在这个女孩身上不断上演,因为她感觉不到疼痛。疼痛是上天的礼物,可是她没有得到。于是,她会把手伸进开水里,会用温度极高的熨斗烫头发,会把自己手掌的皮肉点燃,会试图穿过正在燃烧的火堆……

总之,我们感觉到疼痛时会选择退缩,而她的身体虽然能够感知冷暖,但却无法感知疼痛,所以在伤害来临时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

虽然在学校,这个女孩被同学称为超人。但是所有大人都清楚,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她会因为不能感知疼痛而不断伤害自己。很多患有此类病症的男孩子,早早就夭折了。

所以,虽然看起来疼痛是一份没有人想要的礼物,是一份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礼物,但它却是无比重要的礼物。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疼痛,都是生命之必需。因为那些让我们不愉快的感觉,正是生命保护自己的重要机制。如果带着审视的心理和爱来看待疼痛,它一定会成为丰厚的礼物。

比如,身体的痛让你知道了这样做对身体不好,你会明白有些事情最好不要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心里的痛让你知道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让我们看到内心的脆弱,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地保护它。

如果说痛的根源是压抑,那么,痛的痊愈就在于释放。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的伤痛,让它释放出来,感受它,了解它,然后,转化它。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自己积累了更多的能量,获得了更大的进步。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这样一幅素描,画作的名字是《快乐与疼痛的寓言》。在这幅画中出现的是一位男子的形象,他从腹部被分为两部分,腹部以下是一体的,而腹部以上则有两个躯干,两个有胡须的头和四只胳膊,像一对双胞胎。

对于这幅诡异的画,画家是这样解释的:“快乐与疼痛犹如一对双胞胎,它们紧密相连,没有其中一个,就不会有另一个,它们彼此完全对应。它们之所以由同一躯干而生,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躯干和基础。”

正如大师所说,让我们产生疼痛的根源,同样也可以产生喜悦。而这种喜悦,就包括看着自己成长、进步的快乐。

或许,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公平,但这个世界一定有所谓的平衡。我们的人生也一样,它终究会趋于平衡。倘若你在年轻的时候感知疼痛,从中汲取力量,就能获得更多处理问题的经验和能力,让自己拥有较为顺利的人生。倘若年轻的你选择逃避疼痛,拒绝成长,那么眼前看似平顺的日子背后,暗藏着以后的波涛汹涌。你愿意如何选择呢?

假如今天的你感觉到了疼痛,不要害怕,它或许不那么让你舒服,但一定会对你有用的。总有一天,你会感谢它带给你的勇气和力量,以及应对这个世界的能力。

成功,就藏在你迟迟不愿去做的事中

关于前进,如果要做一个最简单的区分,那一定是主动前进和被动前进。虽然看似都在前进,但两者的差别不言而喻。一个是被迫的、无奈的、不情愿的,另一个是迫切的、主动的、心甘情愿的,结果当然也就千差万别了。

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可是,你千万不要不明白,也不要明白得太晚。

有一次在朋友家里听到了一段对话。当时,朋友的女儿接到一通电话,她的一位好朋友因为钢琴成绩优异,被一所著名大学录取了。

朋友的女儿接完电话,回过头来质问父亲:“你当初为什么不让我学钢琴呢?”

朋友委屈地说:“当初我让你学钢琴,还给你请了专门的老师,但你又哭又闹,死活不肯学。后来虽然逼你学了一段,但终究效果不佳,我也只能放弃了。”

女儿沉默了一会儿说:“那时候我几岁?”

父亲说:“五岁。”

“那么你呢?那时候你几岁?”女儿接着质问父亲。

看到朋友不知道如何回答,我接过话来:“亲爱的,那时候你只有五岁,爸爸是三十五岁。但是在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任这方面,五岁和三十五岁没有差别。而且,你爸爸可以帮你做很多事情,唯独没有办法帮你学习、帮你成长。假如你自己不肯学,不管他怎样逼你,效果都不会太好的。你应该知道,为追逐蝴蝶而奔跑的你,和后面有一只野猪追着而奔跑的你,哪个能跑得更好。假如没了野猪,你可能就再也不肯跑了。但假如因为蝴蝶,你会很快乐、不知疲倦地奔跑。你说呢?”

我相信,你们尽管年轻,一定深知两者的差别。可是偶尔,你们会不会和我朋友的女儿犯同样的错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会不会指责你的父母、老师、朋友、同学怎么不肯帮你,还逼你成长?你知道,这是很不成熟的一种表现。真正成熟的人,绝对不会这么做。

我在哈佛大学曾经听过一场印象深刻的演讲,演讲者是一位名叫赛因斯的企业家。

演讲一开始,赛因斯就告诉大家,和在座的诸位相比,他简直是一个天生的笨蛋。整个读书期间,他始终是那个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少言寡语的人。不管老师们怎么循循善诱,他始终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高中毕业时,他的成绩大都是C、D或者F。他认为像自己这样的笨蛋,这辈子也不会有出息了。

他当然没有去读大学,而是去了一家汽车修理厂。在那里,他发现自己突然像是换了一个人,对关于汽车的一切知识都如饥似渴。很快,赛因斯变成了一名技术熟练的修车工人。过了10年,赛因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连锁汽修厂,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可是,尽管事业已经小有成就,赛因斯依然对自己曾经的求学经历耿耿于怀。尤其是参加当地的高层管理人员联谊会时,每当那些高学历的CEO们引经据典,他总是感觉自己抬不起头来。当年的读书成绩,让他给自己贴上了笨蛋的标签,与在座的众人相形见绌。

为了摆脱这种耻辱的感觉,他下定决心阅读一些管理方面的书籍。于是,他聘请了一位老师,每周用五天时间,每天拿出一个小时教他读书。本来心中充满忧虑的他发现,虽然艰难,但自己居然可以顺畅地阅读了。很快,他的阅读能力突飞猛进。后来,他已经可以试着跟大家一起交流对管理理论的认识了。

他说,他想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大家。假如你真的能发自内心地去学习,就一定可以撕去贴在自己身上的所有负面标签,取得让自己都刮目相看的成果。学习是这样,做事情当然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承认,即便是自认为心态非常好的我,也有过被动前进的经历,效果当然不好。但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会很快调整心态,让自己尽可能变成主动前进。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我会让自己有更积极的态度。我会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很棒。然后我会向自己描述这些我不那么乐意做的事情,将会给我带来多么美妙的前景。这时候,我从不阻拦自己做白日梦。这种充满正面力量的心理暗示,可以消除我的抗拒心理。

接下来,我会告诉自己,虽然这些事情可以给我带来很多正面结果,但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不过那又怎样呢?我是一个能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我会勇敢面对自己的人生。虽然这些事情充满不确定甚至充满困难,但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呢?

然后,我会主动考虑问题,尽可能做好准备工作。倘若没有周全的考虑,自信只是一种盲目的乐观,我可不愿意那样。于是我会事事留心,事事尽力,让自己在做准备工作的同时也得到进步。

在整个过程中,我都会不断鼓励自己:你是自己命运主动的参与者,你是自己人生的规划者,你的人生是被自己内在的东西决定的,你不会被外在的所谓命运牵着鼻子走。

就这样,每一次遇到我不是特别乐意的事情时,我都会这么做,在一次一次的强化过程中,我真的变成了自己命运的掌控者。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而你同样可以做到。

越让你恐惧的事,越值得战胜

和喜悦相比,恐惧显然不受欢迎。然而它虽然不那么让人舒服,却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我们的大脑会不顾一切地阻止我们做一些有风险的事。这时,恐惧有一定的积极效用。

但更多时候,恐惧是种负能量,产生的都是阻力。比如,假设你正乘着飞机在万米高空中,这时遇到危险情况必须跳伞,但大脑却会灌输一些负面的信息让你无法顺利跳伞,那是因为恐惧像种子一样扎根在我们的头脑中。

不过,假如你此前有过很多年的跳伞经验,你的大脑就不会有所顾忌,因为你的潜意识告诉你:跳伞不会有危险。

这说明了什么呢?我们的恐惧,往往源于未知或者曾经失败的经验。倘若对于自己恐惧的人或事物,有较多了解,或有过成功经历,大脑就会传递出正面信息,让你不再恐惧。

恐惧这种负面情绪,会使人犹豫不决,摧毁人的自信,让人退缩,消除它的唯一办法就是迎难而上。所以,千万不要让这些负能量控制你的人生,拿出心灵的力量来,让它瞧瞧谁才是命运真正的主人。当你面对以前会使你感到畏惧的事不再畏惧时,你就实现了一次自我超越。

当你将自己推向能力极限的时候,让你感到恐惧的事就会开始减少。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其实所有的恐惧都是你的大脑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而产生的,它们并没有你潜意识中认为的那样危险。只要你勇敢地张开嘴或迈开腿,花一点时间,下一点功夫,你必将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

有一个平凡的上班族叫麦克·英泰尔,37岁那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薪水优厚的工作,把身上的钱全捐给街角的流浪汉,只带了干净的衣裤,由阳光明媚的加州,靠搭便车与陌生人的仁慈,横穿美国。

他的目的地是美国东海岸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怖角——这只是他精神快崩溃时做的一个仓促决定。

因为,在某个午后,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死期到了,我会后悔吗?答案竟是那么肯定。

虽然他有好工作,有美丽的女友、亲友和乐趣,但他发现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下过什么赌注,平顺的人生从没有高峰或谷底。他为自己懦弱的上半生而哭泣。

于是,他选择了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怖角作为最终目的地,借以象征他要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

他检讨自己,很诚实地为自己的恐惧开出一张清单:从小他就怕保姆、怕邮差、怕鸟、怕猫、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城市、怕荒野、怕热闹又怕孤独、怕失败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溃……他无所不怕,却近乎“英勇”地当了记者。

这个懦弱的37岁男人上路前竟还接到老奶奶的纸条:“你一定会在路上被人强暴。”但他成功了,4000多英里路,78顿餐,仰赖82个陌生人的仁慈。

没有接受过任何金钱的馈赠,在雷雨交加中睡在潮湿的睡袋里,也有几个像公路分尸案的杀手或抢匪的家伙使他心惊胆战;在游民之家靠打工换取住宿;住过几个破碎家庭;碰到过患有精神疾病的好心人,他终于到达恐怖角。

恐怖角到了,但恐怖角并不恐怖。原来“恐怖角”这个名字,是由一位16世纪的探险家取的,本来叫“Cape Faire”,被误为“Cape Fear”。

麦克·英泰尔终于明白:“这个不当的名字,就像我自己的恐惧一样。我现在明白自己一直害怕做错事,我最大的耻辱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生命。”

或许,你所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你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害怕蜘蛛、会害怕黑暗,但别人也很难理解你为什么怕水、为什么恐高。恐惧这种情绪因人而异,完全取决于自身,很少是由外因造成的。

虽说人具有思考能力,但思考关于自身问题时,则多表现出损己害己的倾向。比如,对攸关自身之事,做过多的无谓思考,这正是产生恐惧的主要原因。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恐惧的事物和不愿面对的许许多多困难,当你选择逃避的时候,你暂时可以得到一丝安慰,但恐惧会永驻在你心里。只有勇敢地去面对恐惧、挑战恐惧,才能把恐惧永远从你心中消灭。所以,不但不能去逃避恐惧,还要主动去寻找内心的种种恐惧,一样一样地克服和战胜它们。做到内心强大,你才能真的强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越恐惧什么就硬着头皮做什么。也就是说,越让你恐惧的事情,越值得战胜。

面对自己恐惧的事物时,首先要做的当然是克服自己心底的恐惧。这时,最困难的就是开始,但人是有能力调节自己的情感的。其实人类的基因里本来就含有“往前走”的正能量,只要你运用心灵的力量不断强化,就会让自己乐于尝试不可能的使命,并且越做越强。

即便挑战失败,也不必介怀,坦然地接受它即可。对于一个珍惜自己的梦想和努力的人来说,永远没有失败的结果,失败只是暂时的。就像学走路的婴儿摔了一跤一样,对于暂时的失败,他没把它放在心上,更没有害怕,而是更加坚强,也更加聪明了,因为他找到了更好的方法可以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至少,这不是一个懦夫的人生。

没有主见的人永远都是配角

不管你是什么性格的人,恐怕都不喜欢“没主见”这个词出现在自己身上。但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那些自己拿不定主意、遇到棘手问题总想逃避、总是得到别人肯定才肯行动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我们身上也时常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

有一天,一个少年去自家附近的鞋店想要定做人生的第一双皮鞋。老鞋匠问他:“你这双鞋子,想要方头还是圆头呢?”少年觉得两者都挺好,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种。于是鞋匠让他回家再考虑考虑,考虑好了再过来。

过了几天,少年在街上遇到了这位鞋匠,关于方头还是圆头,他依然拿不定主意。老鞋匠看他实在不能做决定,就告诉他:“好吧,我知道了。过几天你来取鞋子吧。”

当少年去取鞋子时,他发现,老鞋匠给他做的鞋,一只是方头的,另一只是圆头的。他非常惊讶:“怎么会这样?”

“既然你自己始终不能做决定,那就只好让我来决定了。既然让我决定,那我想要做成怎样都可以,不是吗?我只是想告诉你,别总让人家替你做决定。”老鞋匠平静地看着他说。

少年收下了这双鞋,也收下了一条重要的人生守则:自己的事要自己拿主意。如果自己没有主见,把决定权拱手让给别人,那么一旦别人的决定很糟糕,你就不得不后悔莫及地接受这个糟糕的·结局。

倘若你也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再把命运交给别人掌控。对于任何人来说,未来的事情总是未知的,这一点,别人和你没有差别。既然你有勇气接受别人对未知的判断,为什么就没有勇气接受自己的判断?把自己的未来交给别人,是不是对自己太不负责了呢?所以,试着为自己做决定吧,不要怕,即便出错了,那也一定是一种收获。

有一次去朋友家里吃饭。餐桌上,我看到女主人专门为小女儿准备了一份素食。朋友解释说,女儿几个月前看了一部关于虐待动物的纪录片,从此决定不再吃肉。于是,他们每顿饭都专门给女儿准备素食,她已经坚持了好几个月。虽然女主人会更辛苦,但为了孩子的自主能力,他们没想过要劝女儿改变主意。

我非常认同朋友的做法,虽然我的孩子们没有人想要成为素食主义者。他们小时候吃东西时,我会为他们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我们的身体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至于他们想要吃什么,由他们自己决定。虽然儿子不喜欢吃蔬菜,但我和妻子从来不会强迫他。之所以这样,不是因为我们不疼孩子,而是相对而言,培养他们的主见更重要。

虽然他们的主见不一定是恰当的。比如,没有吃饱就想离开餐桌去玩,这也没关系,他会付出挨饿的代价。犯错误是成长不可或缺的学习过程,最重要的是,我要向他们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你自己有能力决定自己吃什么,决定自己怎么做,我充分相信你的·判断。

我不知道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向你传达了怎样的信息,但不管怎样,你的人生终究是需要自己负责的,没有人能一直替你做决定。而你的主见,是保证你不被他人左右、保证自己掌控命运的根基。不管那个别人多么强大、多么聪明,你也不可以轻易怀疑自己。

1908年,当洛德·卢瑟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曾经断言:“由分裂原子而产生能量,是一种无意义的事情。任何企图从原子蜕变中获取能源的人,都是在空谈妄想。”结果,几十年后,能用于发电的原子能问世了。

历史一再向我们证明,“迷信别人”是不可取的,与其这样,何不“迷信”自己?倘若你不是坚定地相信自己,就很容易在怀疑的声音中迷失。

假设你和一群朋友一起远足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到了一个岔路口时,大家不清楚应该往左走还是往右走,于是打开地图看。大家都认为应该往右走,可是你的判断是应该往左走。这时,你会告诉大家自己的意见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意见。但是问题在于,当你做出某个决定时,如果身边的人都不肯支持你,甚至否定你、质疑你,这时你还敢坚持自己的决定吗?你还有勇气和决心继续下去吗?

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发现了这一现象,观察许久之后,他告诉我们:即便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有了主见,但假如有个朋友的看法与你不同,你就很难不动摇,很难再坚持己见。这一发现被称为“韦奇定律”。

虽然我们都不愿意自己受到这一定律的左右,但很遗憾,很多人正在这么做。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我们不够相信自己,也许是我们害怕承担责任,也许是因为我们都害怕被孤立。但不管是哪种原因,当你放弃了主见的同时,潜意识里一定有一个小小的声音在说:“我对你很失望,你是个懦夫。”你愿意听到这个声音吗?

请记住,在我们的一生中,有主见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否则,终其一生你都会是别人生命中的配角。

同类推荐
  • 有一种策略叫隐忍

    有一种策略叫隐忍

    《有一种策略叫隐忍》的价值在于其实用功能,内容通俗易懂,能够渗透到工作中、生活中去。工作中,与同事相处是在所难免的,而同事间的关系恰巧是人际关系中,较为复杂的关系之一。一句话或一种行为做得不到位,就有可能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生活中,处理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也让人们伤透了脑筋,毕竟是“江湖”险恶。俗话说得好:“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而这正是对做人难最好的诠释,不管你是说错了话、交错了朋友或是防范心理不够强等,都可能招致灾祸。为此,许多人大叹“做人难,难做人”。其实,做人并没有人们想象的这般复杂,只是还没有找准方法。
  • 沟通心理学

    沟通心理学

    本书既阐述了在谈话中应该掌握和运用的心理法则,又深入地阐述了我们在谈话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应该采取怎样的心理应对方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切实际可行的方法。读者通过本书能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应付自如,轻松对应生活的各种场景。
  • 三十六计与智谋经商

    三十六计与智谋经商

    商场如战场,竞争即战争。在当今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竞争激烈,关系复杂,优胜劣汰的世界,人人都渴望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人生顺遂。但想要在、商场、家庭和社会上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进而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一套高超的处世哲学与计谋是根本行不通的。三十六计依据古代阴阳变化之理,以辩证法思想论述了战争中诸如虚实、劳逸、刚柔、攻防等关系,做到“数中有术,术中有数”。经过历史的打磨,如今已不仅仅局限于战争中使用。无论是变幻莫测的商海,还是复杂纷纭的人际关系,都可以从中得到借鉴。本书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即试图给读者一点安身立命的忠告,规律性的东西用来指导实践,使生活、工作中少走难路,少犯错误,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 大生意人给年轻人最有价值的218条经商哲学

    大生意人给年轻人最有价值的218条经商哲学

    成功从不是一蹴而就的,财富也不是一天就能积累起来的。对于年轻人来说,成功的模式虽不能复制,成功者的管理方法和经商智慧却永远值得学习。在香火传承的家族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而在基业长青的企业里,应该有怎样一副对联呢?也许这副对联应该是这样:“制度传家久,文化继世长。”任何一个老板要想把公司做大做强,都离不开这两样法宝。
  •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百善孝为先”,西周国学的内容为“一日孝行,以亲父母;二日友行,以尊贤良;三日顺行,以事师长”。《论语》中也记载着孔子教育学生要把孝放在首位的事。《开宗明义》云:“君子之视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孝亲,不但可以忠君,而且可以延伸到一切道德领域。孝,成了修身、事君、交友、为官、临战中一切道德的根本,是“至德要道”。几千年来,孝敬父母这一美德,熏陶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陶冶了千万个杰出人物。本书节选了部分典型的孝敬父母的故事,目的是教育广大青少年读者认识到孝敬父母的必要性,强调从根本上、从思想情感上去施行孝道,继而提升中华传统美德。
热门推荐
  • Social Organization

    Social Organiza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暮然回首,缘来是你

    暮然回首,缘来是你

    人气作家林雪薇有严重的人群恐慌和面盲症,巨蟹座的她只喜欢一个人静静在家里写作。突然被编辑部告知有投资方想把她的作品拍成电影不知所措,在上海的编辑一再苦心婆妈相劝之下,咬咬牙踏出人生第一次的远途。相遇是什么?很多人说是命中注定,也许相遇就是不经意间的暮然回首,相遇不易,愿你珍惜。
  • 荆棘花开,依然爱你

    荆棘花开,依然爱你

    父母车祸双亡,十五岁的年纪独独扛起家族所有担子。这是她裴素妍应该得到的么?他说他爱她,她信了。可却偷走父亲留给自己最后的东西。她想要恨他,恨了。五年后,她化身世界最刺人的杀手。偏偏与他再次相遇。他是万年集团的继承人,世界享有盛名的夺命帝。她想要复仇,不对,是不得不复仇。可,却……玫瑰花开得如此妖艳被层层荆棘围绕,如那可歌可泣的爱情。
  • 那时正在年少时

    那时正在年少时

    本文讲述的是休学一年回归校园的女主叶知秋,本着自己比班里同学平均大两岁的“大姐姐”心态和同学相处,本以为自己多活了两岁可以轻松玩转高中,却没想到,丘比特给她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玩笑,在感情上历尽坎坷的叶知秋,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面对自己对父母的承诺,高考的压力,画室老师的为难,她又将何去何从?是咬牙坚持下去?或者另辟蹊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但问长生

    但问长生

    一个穿越客长生路上的酸甜苦辣。长生之门,近在咫尺,心却止步不前。是对永生的恐惧,还是放不下身后那双盈盈的眸子……
  • 繁华似锦不及你的美丽

    繁华似锦不及你的美丽

    人的一生,都有一些说不出的秘密,挽不回的遗憾,触不到的梦想,忘不了的爱。苏瑾年:我以为我会在这漫漫的长途里忘记你,可是,到头来,我才发现,不是我忘不掉你,而是,只要我活在每个孤单的夜晚,独自看着散落在人世间的繁华,我都会想起你。林宇泽:别来无恙,我的姑娘。
  • 不可名状的章鱼怪

    不可名状的章鱼怪

    永生、命运、等价置换、腐朽、原罪、科技的魔瘾、旧日的疯狂……一只人类变化而来的章鱼怪自深井中惊醒,他想当一只善良的章鱼怪。直到他发现整个宇宙,都身处邪恶阵营。
  • 原始群英记

    原始群英记

    猛兽横行,人类艰难求存。在不断挣扎中,人类意外将一颗水晶点燃,诞生了第一位人类英雄,人类至此终于站住脚跟。可当一个21世纪的游戏宅穿越来这里之后,画风变了。“你们这群青铜,本王者带不动啊!”看着队友又一次被团灭,陈英心里发苦。
  • 异界最强全能系统

    异界最强全能系统

    开启全能系统,神器领到手软,神技一看瞬间精通,身后八千神兽追随,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征服万千世界,成就无敌霸主,诸多功能,诸多体验。详情请阅读。(tips:本书大部分数据均与现实无关,请大家不用浪费时间去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