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74700000001

第1章 译序

卢梭(1712—1778),生于日内瓦一个新教徒家庭,祖辈是法国人。在他出世后几天,母亲便去世了,他随做钟表匠的父亲生活,由姑母抚养长大。十岁时,其父因打伤一贵族而逃亡他乡。十六岁起,他便离开日内瓦,漂泊于瑞士和法国各地,当过仆人、学徒、家庭教师。由于天资聪颖,特别是经过长期勤奋的自学和个人奋斗,获得了广博的知识,成为音乐教师,抄谱作曲,而且在这方面还小有名气,受到欢迎。1741年,他来到巴黎,结识了启蒙主义者、百科全书派的狄德罗、孔狄亚克、达朗贝尔等人,替《百科全书》写稿。1750年,应第戎学院的有奖征文,写出了第一篇著名论文《论科学与艺术》,大获成功,声名鹊起。1755年,他又应该学院的征文,写了第二篇著名文章《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在这两篇论文里,他谴责了封建暴政和建立在私有制、暴力和不平等基础上的现代文明;论述了天赋人权和人类生而平等的思想;提出了“回归自然,回归自然人”的口号,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力图摧毁封建专制制度和特权阶层,确立小私有制的要求。1756年,他离开巴黎,在蒙莫朗西过隐居生活。在此期间,他同狄德罗、伏尔泰、达朗贝尔等人因观点分歧失和。1762年,他出版了《社会契约论》,提出了由公民选举领袖的共和制政治纲领,对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的政治观点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其观点激烈,再加上为人孤高,蔑视权贵,所以受到统治者的迫害,亡命各地,几无立足安身之所,终于在1778年7月,因贫病交加去世。

卢梭作为18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以其如下的三部名著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一部是1761年发表的《新爱洛伊丝》。这是一部书信体长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位贵族小姐朱丽同在其家中担任家庭教师的平民知识分子圣普乐这对青年人的爱情悲剧。卢梭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上,谴责了封建制度下门当户对的思想,要求个性解放,呼吁自然的爱的结合。作品对于人物的感情和大自然的细腻描写,特别是通过人物的感触去描写自然,自然和人物的感情水乳交融,使这部小说成为启蒙文学中独树一帜的作品。

1762年,卢梭发表的《爱弥儿》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该书的副标题就叫《论教育》。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该书因其反封建性而给作者招来不断的灾难。书一出版便在巴黎遭禁被焚,卢梭也被迫逃亡瑞士。

第三部,也是最重要、最为人传诵的,就是他的《忏悔录》。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独具匠心、无出其右之作。卢梭不将其取名《回忆录》,而叫《忏悔录》,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忏悔”一词,据《辞海》所作之解释,“乃佛教名词,‘忏’为梵文‘忏摩’音译之略,‘悔’是它的意译,合称‘忏悔’,原为对人发露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按佛教制度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西方基督教各教派的善男信女,为求得上帝的饶恕,不时地前去教堂找神甫进行忏悔。卢梭为自己的这部著作取此书名,也正缘于此,他在第一章一开头便道出了自己的初衷:“我在从事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书中,作者以惊人的诚实、坦率的态度描写自己,毫不隐讳自己最下流、最可耻的行为。

全书共十二章,分上下两卷。前六章为上卷,后六章为下卷。上卷叙述卢梭于1712年出生之后到1742年到巴黎之前的生活。其中,第一章写他1712年到1728年共十六年的生活;第二章写1728年3月到同年12月共九个月的情况;第三章是写1728年12月末到1730年4月底共一年半的时间;第四章是写1730年4月底到1731年10月初共十七个月;第五章和第六章,是从1731年10月初到1741年秋天,共十年的时间。下卷主要是写作者在巴黎的生活,写他同百科全书派的关系、与他们的恩恩怨怨,以及他的几部重要作品的创作。其中,第七章是写1741年秋到1749年夏共八年;第八章写1749年秋到1756年4月共六年半;第九章写1756年4月到1757年12月末共一年半的时间;第十章写1757年12月末到1760年12月末共三年;第十一章写1760年12月末到1762年6月共两年半;第十二章写1762年6月到1765年10月底共三年半。卢梭卒于1778年,最后的十三年没有写,但他创作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可以视为《忏悔录》的续篇。

《忏悔录》是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从1766年,他五十四岁时开始写,一直写到1770年,前后四年多方告完成。它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五十多年的生活经历。他历数了孩提时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写了他进入社会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和不平,愤怒地揭露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该书名为“忏悔”,实则“控诉”“呐喊”,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者”倾注了深切的同情。他在书中对后人留言,嘱咐他们等到1800年之后,再发表这一作品,因为到那时,书中所写到的人物都已作古。但上卷于1782年即已出版,下卷也于1789年出版了。

卢梭由于儿时所受的不幸,一种正义感便在他的心中牢牢地扎下了根,这种感情伴随了他的一生,并且构成了他信念的基础。

卢梭出生时,正是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即将老死之际。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时,正如莫洛夫在《伏尔泰传》中所说:“巴黎人在热望自由的气氛里舒了一口气。”可以说法兰西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之下,达到了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18世纪初,早已失去进步作用的绝对王权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其背离民族利益的一面,暴露出了它的反动寄生性质。不仅仅是王室,贵族和教会这两个阶层,也完全依靠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过活。然而,法国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已发生了变化。一批当时人们称为“哲学家”的作家,开始进行反对封建残余的斗争,成了社会关注的中心。这些哲学家,就是人们在法国历史上称为“启蒙主义者”的那些人。所以说,18世纪的法兰西,是处于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前的启蒙运动时期。这场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对陈腐的封建思想的伟大的思想运动。与英国那带有较温和的、有时甚至是保守的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不同,法国的启蒙主义者是一批革命者,他们的一切活动都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这首先是因为法国启蒙主义者是资产阶级中最伟大的革命的宣告者。启蒙一词原意为“照亮”,是用知识这把钥匙去打开人们的眼界,“照亮”人们的头脑。法国人自己并不常用这个词,而是用“百科全书派”来指这些伟大的哲学家,其以知识开阔人们视野的革命内涵便十分清楚明了了。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205页,人民出版社)中所说: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生存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启蒙主义者从理性的立场出发,对社会的不平与压迫,对宗教偏见与迷信,给予猛烈抨击。启蒙主义者的活动反映了由于封建制度的衰败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对个性意义的高度认识。他们维护个人的利益,主张个人应摆脱绝对君权国家和封建等级社会的压迫。

启蒙主义者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日常生活里的人。在这一点上,卢梭的《忏悔录》给我们提供了明证。卢梭由于出身贫寒,他周围的人大多是一些男仆女佣、农民、小店主、底层知识分子,以及他自己的平民家庭:钟表匠、技师、小资产阶级妇女。他揭示了这些人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人格和性格特点,致力于发掘他们自然淳朴的人性、道德情操、聪明才智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与此同时,卢梭对他所见到的统治阶级和上层社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鄙夷不屑,大加鞭笞。这些人,在他的笔下,统统成了伪善奸诈、厚颜无耻之徒,一个个道德沦丧、阴险毒辣,与高尚的平民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卢梭也正是这个平民世界的一员。他在功成名就、可以跻身上流社会时,却始终不愿去过贵族们的那种奢侈豪华生活,仍旧企盼着能有一处安身立命之所,一处退隐藏身之地,同他的妻子(或称伴侣)泰蕾兹·勒瓦瑟尔过上一种宁静的、不受纷扰的“世外桃源”的生活。然而,身处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他的这种愿望总是难以实现。

《忏悔录》上、下两卷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其原因在于,在上卷中,作者只局限于对儿时的种种回忆,对田园风光,对所目睹的各种人物,特别是对平民百姓的描写。而在下卷中,则是把他与之交往、关系密切的人搬将出来。他一面承认自己的过错和不足,一面坚定不移地对他认为是造成他种种不幸、种种磨难的那些人大加贬损,毫不容情地鞭笞他们。因此,上、下两卷的笔调迥然不同。卢梭在《忏悔录》中把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众人面前,说出他的隐私,道出他的隐情,以致到了最后,他简直被剥成一个精赤条条的人。所以,该书能成为法国天才作家所写的一部传世之作,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纵观全书,我们可以看出卢梭的性格、志趣、爱好,正如他自己在该书几近结尾处所说:“我可以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他们去从头至尾地进行批判:我坚信,人们总归会看到一个正直、善良、无怨无悔、与世无争的人,一个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更容易忘记别人过错的人,一个在爱恋温馨的激情之中寻找自己全部幸福的人,一个凡事都实心实意到了不谨慎,到了难以置信的忘我程度的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其《未入集的作品》中曾高度地评价过《忏悔录》。他说,从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卢梭是“……一个一贫如洗、受人中伤、离乡背井,但仍然忧情满怀地思念故乡的人,一个疑心重重、无比高傲而且理应高傲的人,一个城府很深同时又什么也不会隐瞒的人,一个蔑视一切同时又需要一切的人,一个卷入许多不可饶恕的、危害别的天赋不那么高的人的事情中去但仍能保持灵魂的纯洁、无辜与天真无邪的人,除了他的天真无邪而外,他还是一个对当代人神秘莫测、为后代人极易理解、既狡黠而又善于洞察人心的人,一个对人们充满柔情蜜意的、天才的、品德高尚的恨世者。”

《忏悔录》是列夫·托尔斯泰爱读的作品之一。他赞赏卢梭的诚挚与真实。他感到十分亲切的是卢梭的坦率,是卢梭对社会不公平的憎恨和对人的热爱。

卢梭的作品对人类的思想宝库做出了许多新的贡献。他的思想和艺术原则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文学与社会思想中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他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对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公认为这一文学流派的先驱。法国19世纪悲观的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就深受卢梭的影响,他的《墓外回忆录》中有着卢梭的影子。除列夫·托尔斯泰外,德国的歌德、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英国的女小说家和女诗人乔治·艾略特等,以及法国20世纪初的意识流大师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可以说都深受卢梭的影响。

应该指出,卢梭在本书中所表达的思想,就是同当时封建思想体系相对立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是有着革命的意义的,但他在提倡个性自由时,显然是将它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步了,充满了浓厚的个人主义味道,暴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这是我们在读《忏悔录》时必须注意的。

卢梭这个平民出身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受到法国人民的尊崇和爱戴,被视为法国人民的骄傲,因此,他的遗骸后来被移葬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卢森堡公园对面的先贤祠中。

陈筱卿

1994年岁末

这是一幅现存的、也许是永远不会再有的独一无二的肖像,是依照人物的真实形象及其全部真情实况一丝不苟地描绘而成的。不管您是何人,只要我的命运或信任使您成为本书的评判员,我则以我的不幸,通过您的古道热肠,并以全人类的名义,恳请您别毁掉这部有用而独具一格的著作,因为它可以作为肯定尚有待创建的对人的研究的第一份参照材料,而且,我还要恳请您,别为了缅怀我而推倒这座记载着我那尚未被我的敌人歪曲的性格的唯一丰碑。最后,即使您也曾是我的一个势不两立的敌人,也请您对我的遗骸别再心存恶意,别把您那残酷的不公正坚持到您我都已作古的时候,以便您至少有这么一次,当您可以恶毒报复——如果伤害一个未曾或不愿坑害他人的人真的可以称之为报复的话——的时候,却能有宽宏大度、心地善良的高尚表现。

——卢梭

同类推荐
  • 官孽

    官孽

    这是部官场、案情小说。市委书记毛玉清刚上任,镇党委书记贾邕突然遇害,书记又意外出车祸。午夜神秘电话打到了公安局,杨安振戴罪接手专案组。他进入了一个无法走出的迷宫:卧底泄露,遭黑社会追杀身亡,女卧底差一点牺牲。官匪一家,各占山头,派出所所长成了黑白两道的武将……
  • 找不回的感觉

    找不回的感觉

    在乡村长大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渴望走出农村或者拥有自己真正的爱情,他们的梦想能否实现?程之辉挖空心思,不惜妻子的玉镯谋求“进步”,但却不慎遭遇车祸,他灰心丧气时,事态却峰回路转。从前的恋人来找做官了的文一峰,文一锋反而非常失望,这又是为何?
  • 色醉

    色醉

    这是发生在新世纪之初的一群人的故事。两座相距不远的古城,成都和眉山,十来个男人与十来个女人,继“暧昧”之后,又上演了一幕幕与“色醉‘有关的悲喜剧。故事迭宕起伏,细节层出不穷。既是当下世俗生活的巨幅画卷,又指向男欢女爱的理想境界。自古酒色相连。色而言醉,乃是本书一大发现。醉是全身心的投入,又有明显的间离效果。作者对男女间种种奥妙的把握,对性心理细致而生动的描述,对激情状态下的躯体的反复书写,可谓出类拔萃。
  • 杀人鬼:逆袭篇

    杀人鬼:逆袭篇

    杀人鬼来了!他所到之处,将化为惨绝人寰的人间地狱!而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惊悚杀戮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人玄机?当谜底揭晓的那一刻,没有读者能够抵挡这扑面袭来的震惊与恐怖!
  • 凡墙都是门

    凡墙都是门

    收陈染的9篇小说,5篇散文。《与往事干杯》是陈染的成名作,《无处告别》为代表作,其余属新近时期的佳作。陈染小说的主要特点是以散淡的眼光看取散漫的性情,以优雅的文笔抒写高雅的灵魂。这种风格坚守至今,但人物渐近日常化,叙事更趋散文化。
热门推荐
  • 停不了的穿越

    停不了的穿越

    一普通姑娘被迫进行穿越,想停也停不下来呀,被世界法则排斥没死就不错了,不要奢侈的想东想西了。身体被外来灵魂占领了,主人倒是被迫去穿越了,这是什么事呀!我不管,我一定要回去,让那个鸠占鹊巢的孤魂野鬼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是谁能告诉我这都是些啥地方呀!!!
  • 绝对宠溺:殿下的女王大人

    绝对宠溺:殿下的女王大人

    都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当命中的劫数降临会发生什么?他们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高高在上的少爷。说一不二的性格,却唯独遇到她们:所有原则、节操碎了一地...“你亲了我,翻了我的车,你得对我负责”他邪魅的扬起嘴角。“你这人没发烧吧?是你差点撞了我,还占我便宜......
  • 血液痕迹

    血液痕迹

    寻求万年难遇的珍贵血液,触发灭世红雾,徘徊生死之间。他发誓,如果活着不能保护自己心爱的人,那跟死去没有区别。挣扎于异人怪物之间,是其心必异,还是不忘初心,看烟雨后的世界,是否有彩虹初现
  • 王者天明录

    王者天明录

    西钊穿越到王者大陆,本以为即将展开不一样的人生,却发现穿越的不只他一个,满大街都是玩家....
  • 梦世仙神

    梦世仙神

    远古传说,原本世间万物和平共处的仙霄大陆之中,因两位仙者为情所困,恩怨纠缠数千万年,将原来的仙霄大陆分为现在的圣魔两大陆。“任你何方势力,都不在我眼中;任你如何强大屹立,都逃不过我的掌心。只知路远,不为天地,不为世界,不为完美,不为武道,只为己心!谁曾料到,如此逆遇,洪荒之劫,化我妖心,永恒万主,成就仙神之位!我是仙,也是神,是这个世界巅峰的存在,是这个世界不可能有的存在,可我却一直真实地存在于这个世界。”封印异天书的那天,仙神者就是这么说的。仙神之名:冰炎风
  •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夏至夏末之遇见你

    夏至夏末之遇见你

    你永远想不到自己的幼稚自己不成熟会将断送你所拥有的一切。爱情就是一面镜子,你怎么对他,他也将会如此对你。你最重要的是好好活下去,对得起自己,才会有人生的意义。
  • 此缘之绝遥恋

    此缘之绝遥恋

    现代默默无闻的学生千遥,只是睡了一觉,今日一睁眼,啊咧?这古色古香的,妈妈咪呀,这是穿越了,不是吧,不过周边滴人都颜值好高呀,咱是乐天派,千遥,加油!
  • 般若梨花依

    般若梨花依

    赵梨花曾经说过,如果上天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一定要好好学习,于是在期末复习的那个晚上,赵梨花穿越了,摇身一变成为天南朝的定远侯之女赵茗心。作为一个每次考试抱佛脚的学渣,赵梨花在天南朝凭什么成为人人称颂的女神医?拥有新世纪女性思想的赵梨花在异地面对爱情到来时,是会选择昔日的竹马之约?还是服从命运安排下的婚约?我遇见你,喜你为疾,药石无医。
  • 苍之末世

    苍之末世

    一场突如其来的异变,所有植物变异进化往日安定的联邦崩溃,人类四散逃亡而主角却发现了变异之中的机会,反而吞噬树心,不断成长!遇强则强,一切植物,最后都会变成食粮!************************求收藏,有动力就有爆发